绵竹年画与武强年画.ppt
- 格式:ppt
- 大小:308.50 KB
- 文档页数:90
中国民间年画目录一追溯源流二年画的格局现状1 桃花坞年画2 河北武强年画3 四川绵竹年画4 佛山年画5 杨柳青年画6 山东杨家埠年画三年画的不同题材1、驱邪迎福画2、喜画3、戏曲人物故事4、世俗生活画四关于年画的艺术感想正文一追溯源流年画,就是与年俗有关的版画。
年画是中国画的一种,始于古代的门神画。
再就是门所人门生活相关最早画在门户上用于辟邪的形象,(桃符是最早的门神画,一直流传到唐宋时期)。
后来不光刻符还写文字——成了春联的起源。
后经济文化发展和民间文化进一步繁荣加上雕版印刷的发明应用,原来的桃符或春联被雕印就产生了印刷的年画(春联等),产量、形式、内容愈加丰富,后门神画出现了具有地方特色的流派广泛的丰富,涉及生活的方方面面。
清光绪年间,正式称为年画它的起源和春联一样,是和古代的桃符有关。
应劭的《风俗通义》「祀典」中引《黄帝书》:「上古之时,有荼与郁垒昆弟二人,性能执鬼,度朔山上立桃树下,简阅百鬼,无道理,佞为人祸害,荼与郁垒缚以苇索,执以食虎」。
因此汉代县官多在腊日或除夕「饰桃人,垂苇茭,画虎于门」,以抵御邪崇的进入。
到了南北朝时,干脆就将神荼、郁垒直接画在桃板上。
《荆楚岁时记》:「造桃板着户,谓之仙木。
绘二神,贴户左右,右神荼、右郁垒,俗谓之门神」。
也有人直接将神荼、郁垒的名字写在桃木上,省去了绘画的麻烦。
桃符发展到后来,渐渐分化成春联及门画,其中的门画就是年画的前身。
二年画的格局现状传统年画大抵经过画稿、构线、木刻、制版、印刷、人工彩绘、装裱等几道工序。
制作木版年画的技艺,多为世代相传,工艺考究,镂刻精微。
年画艺术,是中国民间艺术的先河,同时也是中国社会的历史、生活、信仰和风俗的反映。
每逢农历新年时买两张年画贴在大门上,差不多每家都是如此,由大门到厅房,都贴满了各种花花绿绿,象征吉祥富贵的年画,新春之所以充满欢乐热闹的气氛,年画在这里面起着一定的作用。
年画又是一部地域文化的辞典,从中可以找到各个地域鲜明的文化个性。
武强年画用色及象征意义前言年画是指民间过农历年时张贴的表示欢乐吉庆气象的图画。
河北武强、天津杨柳青、四川绵竹、山东潍坊、苏州桃花坞并称为中国五大年画产地。
而河北武强年画是我国五大民间年画生产基地之一,它的色彩以红、黄、蓝三原色和黑白为基调,呈现鲜明对比,其色彩鲜艳,单纯中表现热烈的特点。
年画作为一种文化形式,承载了老百姓对美好理想追求的愿望。
同时木版年画也承载了巨大的文化价值。
它最早以门神的样式出现,经过2000多年的发展演变,逐渐形成了独特的造武强基本用色武强年画印刷以红、黄、蓝三原色和黑白为基调,如图(杠箱官)色彩鲜艳、对比强烈。
通常神品为红、黄、蓝三套色,戏出花卉类则增加一个品红。
因黄、蓝重叠可压出绿,黄和粉红重叠可压出桔红,粉红与蓝重叠可压出紫,这样,三套色版可印出红、黄、蓝、绿、紫五种颜色,四套色版可印出红、粉、黄、蓝、绿、桔、紫七种颜色,收到丰富的色彩效果。
古代神荼、郁垒捉鬼饲虎的传说流传民间,后演变为画神虎贴于门上,成为年俗传世。
武强门画出现最早,至清末民初,画业作坊已遍布全县。
武强年画构图丰满,线刻粗犷,设色鲜亮,装饰夸张,节俗特色浓厚,是民间年画中的佼佼者。
武画除大量民间题材外,更注重反映重大时代变革,以表达人们对国事的爱憎,对人生的美好期望。
现已成立武强年画社,并建成了中国第一家年俗博物馆,以满足国内外专家学者对传统民间年画艺术的观赏与研究。
年画起源于古代的桃符,后演变为门神画,东汉已经流行,北宋出现了木版印刷年画。
衡水地区武强县素有“年画之乡”的美誉。
武强年画历史悠久、品种繁多。
它与天津杨柳青、山东潍坊、江苏桃花坞、四川绵竹并称为中国民间木版年画的五大生产基地。
武强年画至今已有500多年的历史。
相传,明永乐年间,山西省洪桐县艺人到此以后,促进了这一艺术形式的发展。
起初是民间画家亲笔画,逐渐发展成刻版印刷,以至全部套版印刷。
那时人烟稠密的武强南关,便是“家家点染,户户丹青”,形成了我国北方最大的木版年画产地之一。
年画幻灯片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人教版小学美术教材五年级下册第五课《年画幻灯片课件》。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了解年画的起源、发展以及各类年画的风格特点,引导学生运用幻灯片制作软件,创作出富有创意的年画幻灯片。
二、教学目标1. 了解年画的起源、发展以及各类年画的风格特点,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2. 培养学生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制作幻灯片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积极探究的学习态度,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了解年画的起源、发展以及各类年画的风格特点,掌握幻灯片制作软件的基本操作。
难点:如何将年画元素融入幻灯片制作中,创作出富有创意的年画幻灯片。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电脑、投影仪、幻灯片制作软件、年画样品、绘画工具。
学具:笔记本、彩笔、水粉、剪刀、胶水、幻灯片制作软件安装盘。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通过展示年画样品,引导学生谈论年画的起源、发展以及各类年画的风格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新课讲解:教师讲解年画的起源、发展以及各类年画的风格特点,让学生了解年画的历史和文化内涵。
3. 示范教学:教师运用幻灯片制作软件,现场演示如何制作年画幻灯片,讲解制作技巧。
4. 学生练习:学生分组合作,运用幻灯片制作软件,结合年画元素,创作富有创意的年画幻灯片。
5. 作品展示:教师组织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引导学生互相评价、学习,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年画的起源与发展1. 起源:古代民间习俗2. 发展:历代演变,种类繁多3. 风格特点:寓意吉祥、形象生动、色彩艳丽年画的类别1. 门神年画2. 生肖年画3. 吉祥年画4. 神话传说年画创作年画幻灯片1. 选择素材2. 设计布局3. 添加文字、动画4. 调整色彩、效果七、作业设计1. 请学生运用幻灯片制作软件,结合年画元素,创作一幅富有创意的年画幻灯片。
2. 学生通过查阅资料,了解我国年画的分布区域,分析不同地区年画的风格特点,并在课堂上进行分享。
武强木版年画早在我国宋元时期,河北武强县已经开始盛产年画。
清代康熙、嘉庆年间,武强年画声名远播。
武强县历史上曾是中国最大的年画集散中心之一,与天津杨柳青、山东潍坊、江苏桃花坞、四川绵竹并称为中国民间木版年画的五大生产基地。
武强年画继承了中国著名的雕版印刷技术,采用木版水色套印,完全一手工制作,构图紧凑饱满,线条粗放、稳健、清晰,尤以大刀阔斧、粗狂自然的刻法见长,以阳刻为主,有的兼施阴刻,单色套印以及黑白效果的运用,表现出刀味木趣、笔情墨意,成独特的古朴而稚拙的风格。
武强年画在造型上具有较高的艺术表现力,刻画的人物多以正脸出现,着重表现头部和眼睛、寥寥几笔,神情毕现。
武强年画有窗花、条幅、连环画等多种形式,涉及风土人情、天文地理、时事政治等广泛题材。
民间灯彩灯彩又称花灯、彩灯,相传起源于汉代,兴盛于唐宋,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
花灯通常分为吊灯、座灯、壁灯、提灯几大类,是用竹木、绫绢、明球、玉佩、丝穗、羽毛、贝壳等材料,经彩扎、裱糊、刺绣、雕刻,再配以剪纸、书画、诗词等装饰制作而成,是我国极优美而独特的民间艺术,也是一项实用性与装饰性兼具的工艺品,不愧为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遗产。
由于花灯象征喜庆、吉祥,中国的传统节日、婚寿吉庆的良辰美景中,总会有它的身影。
尤其是每年农历的正月十五元宵节,又被称为灯节,从古至今一直是展览、观赏花灯的盛大节日。
正如宋诗中描述的那样:“鱼灯万里耀长空,闹灯元宵处处同。
顶马狮龙人物好,街歌巷舞尽儿童”。
云冈石窟山西省大同市以西16公里处的武周山南,有一绵延1公里长,依山开凿的石窟群,历史悠久,规模宏大、内容丰富、雕刻精细、品味高雅,这就是被誉为“中国古代石雕艺术宝库”的云冈石窟。
云冈石窟由北魏时期著名高僧昙曜主持开凿。
在我国著名的石窟中云冈石窟以造像气魄雄伟、内容丰富多彩见称。
在雕造技艺上,继承和发展了我国秦汉雕刻艺术的优秀传统,有吸取和融合了犍陀罗艺术的有益成分,创造出一种具有独特风格的艺术精品,对后来隋唐艺术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也形象地记录了印度及中亚佛教艺术发展的历史轨迹,反映出佛教造像在中国逐渐世俗化、民族化的过程。
公共选修课:《衡水地域文化讲座》教案第四讲非物质文化遗产在衡水之武强年画授课班级:2014-2015学年第1学期授课教师:王长征第四讲武强年画一、年画简介年画是我国人民祈福迎新的一种民间工艺品,上世纪90年代以前,每逢过农历新年时家家户户都买年画,由大门到堂屋到卧室,都贴满了各种花花绿绿、象征吉祥富贵的年画,渲染了新春欢乐热闹喜庆的气氛。
门神画早在尧舜时期就出现。
汉代民间已有门上贴的“神荼” shen shu 、“郁垒yù l ǜ”升像。
神荼一般位于左边门扇上,身着斑斓战甲,面容威严,姿态神武,手执金色战戢;而郁垒则位于右边门扇上,一袭黑色战袍,神情显得闲自适,两手并无神兵或利器,只是探出一掌,轻抚着坐立在他身旁巨大的金眼白虎。
现存最早的年画是宋版的《随朝窈窕呈倾国之芳容》,画的是王昭君、赵飞燕、班姬、绿珠,习称《四美图》。
相传远古时候,神荼与郁垒为一对兄弟,兄弟俩都擅长捉鬼,如有恶鬼出来骚扰百性,神荼与郁垒两便其擒伏,并将其捆绑喂老虎。
后来人们为了驱凶,在门上画神荼、郁垒及老虎的像,亦有驱鬼避邪之效果,而流传至今。
左扇门上叫神荼,右扇门上叫郁垒,民间称他们为门神。
他们用桃木刻成神荼、郁垒的模样,或在桃木板上刻上神荼、郁垒的名字,挂在自家门口,用以避邪防害。
这种桃木板被称做“桃符”。
桃符,顾名思义,以桃木为材料。
在古代,桃木有“鬼怖木”之称,桃木驱鬼辟邪的信仰由来已久,并且从来都关乎于门户。
观看视频:中国民俗年画年画最早出现在宋朝,经历了几百年的历史,并在全国形成了几个有名的年画产地。
武强年画便是其中之一。
中国现存最早的年画在哪里呢?它是什么样的艺术品呢?根据目前的国内外学者的研究,一致认为收藏于俄罗斯圣彼得国立堡埃艾尔米塔什博物馆的《四美图》和《关羽像》,是中国现存最早的雕版年画,也是中国年画的始祖,平阳年画是中国年画的源头。
这些展品大部分是1908年—1909年科兹洛夫从额济纳旗黑城盗挖运回俄罗斯的。
绵竹年画绵竹年画是一种木板年画,是中国四大年画(绵竹年画,天津杨柳青年画,潍坊杨家埠年画,苏州桃花坞年画)之一,以产于竹纸之乡四川省绵竹市而得名。
通过位于绵竹年画村的年画展示馆,我们得以了解关于绵竹年画的详细状况。
绵竹年画多以木板印出轮廓后填色,起源于北宋时期,兴于明代,盛于清代。
绵竹年画具有构图完整、人物夸张变形、线条古朴流畅、色彩鲜明的艺术风格,以手工彩绘见长,是中国民间年画的一大支流,有着独具特色的风格,1992年被文化部授予“中国民间艺术一绝”的荣誉称号绵竹木版年画,是首批国家级“非遗”项目。
绵竹年画内容多表现情节曲折的历史故事、神话传说一类,具有重要的文化研究价值。
绵竹年画最重要的作品要属竹年画大师黄瑞鹄的《迎春图》了,此图描绘清朝绵竹迎春会盛况,长卷描绘了400多个人物和丰富多彩的迎春活动,生动地再现了清代的民俗民风,具有较高的民族研究和艺术价值。
属国家一级文物,被专家学者称之为清代的清明上河图。
如今绵竹年画顺应时代的变化,也加入了许多新的题材来反映社会现实,内容更加丰富。
绵竹年画的起源一直是个谜,在展示馆的年画述上介绍道:据《山海经》等记载,相传在东海渡朔山上有一棵弯曲伸展三千里的大桃树,它的枝桠一直伸向东南方的鬼门,山洞里的鬼神都要由此出入,树下有两位神将把守,是哥俩,名叫神荼(读音伸舒)、郁律(读音郁律)。
他们发现有害人的恶鬼,就用苇索捆住送去喂虎,使人们得以安居乐业。
从周代起每逢年节,人们便用桃木板,画上两位神将的像,悬于大门或寝室门两侧,用以镇邪驱鬼,祈福纳祥。
后来唐代,又出现了能镇邪纳祥的秦琼、尉迟恭的画像,这以后门神就越来越多了。
不过,以往的门神,包括由门神演变而成的中国年画,多由画师手工画成,直至宋代,由于活字印刷术的发明,木版年画便开始在民间广为流行和发展起来。
由此可知绵竹木板年画应该是在宋代真正成型。
待到明清以后,形成了各具特色和最大规模的中国四大年画制作中心。
据《续编绵竹县志》记载:“绵竹年画远在明代忆有相当成就……当时泸州及陕西蒲城地区已贴过内容喜庆的绵竹年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