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具特色的民族区域自治教案
- 格式:doc
- 大小:39.00 KB
- 文档页数:3
《独具特色的民族区域自治》教案次营中学武菊芳教学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增强维护民族团结的意识,自觉维护我国民族政策,尊重各民族风俗习惯,以实际行动维护民族团结。
能力:1.提高搜集处理运用信息的技能。
2.提高与其他民族交往的能力。
知识:1.知道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各民族之间结成了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新型民族关系。
2.知道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
3.知道民族平等、互助、团结合作是我们事业胜利的基本保证。
4 .懂得民族区域自治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教学重点:各民族之间结成了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新型民族关系。
教学难点:民族自治地方享有自治权。
教学过程环节一:情境设置,引入新课播放歌曲:《爱我中华》教师:刚才大家听到的歌曲叫什么?学生(齐):《爱我中华》。
教师:宋祖英的一曲《爱我中华》“56个民族,56枝花,56族兄弟姐妹是一家”,带我们一起走进中华民族这个大家庭,走进独具特色的民族区域自治。
环节二:讲授新课一:创设情境,共同探究1、出示:“民族团结宝鼎”图片请思考:中央人民政府赠送“民族团结宝鼎”象征着什么?生思考回答。
教师:从2001年至2008年中央人民政府都向五个自治区赠送“民族团结宝鼎”它展示了在中国共产党民族政策照耀下各民族地区团结奋斗、幸福和谐、共同繁荣发展的时代精神。
2、教师指导学生观察课本58页“少数民族代表参加人代会”图片和材料。
思考:从材料中少数名族参与政治生活的人数所占的比例我们悟出一个什么道理?教师:(点拨)上百万的少数名族有少数名族代表参加人代会,人口最少的少数名族至少也要有一名代表参加人代会,说明了什么?学生:不论民族大小,人口多少,都是国家的主人,都平等的享有政治权利,教师:平等、团结、共同繁荣作为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
教师:我们周围有少数名族居住吗?如果有你是怎么相处的?教师:那我们一起看看百路村的村民们是怎么相处的?学生看课本59页上材料。
思考:百路村的村民们是如何相处的?学生:平等对待每一个人,团结和睦,亲如一家,互帮互助。
第五课第2 框《独具特色的民族区域自治》教学设计【学习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增强维护民族团结的意识,自觉维护我国的民族政策,尊重各民族的风俗习惯,以实际行动维护民族团结。
能力目标:提高搜集处理运用信息的技能,提高与其他民族交往的能力。
知识目标:知道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各民族之间结成了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新型民族关系。
知道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教学重点】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新型民族关系。
各民族只有平等、团结、合作才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教学难点】民族自治地方享有自治权,民族区域自治这个内容离学生生活较远,而且政策性较强,学生理解这些问题会有一定的难度。
第一步:课前预习探新知【预习问题】1、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各族人民结成了什么样的民族关系?2、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是什么?3、西部大开发的意义是什么?4、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历史上形成了什么样的民族分布特点?5、什么是民族区域自治?6、民族区域自治有何优越性?7、在维护民族团结上青少年应怎么做?活动要求:1.按照要求自主预习,认真完成预习问题。
2.组长统筹本组的预习情况,鼓励同学积极回答问题。
活动要求:1.课上小组内核对预习问题答案。
2.教师给予点评。
【教学过程】第二步:课内探究深挖掘一、视频导入:《庆祝内蒙古自治区成立70 周年》趣味问答:民族知识大比拼二、探究引领共同进步探究一:李明的西藏之旅(一)李明也观看了第四届全国少数民族文艺会演开幕式晚会,萌发了去西部旅游的想法。
放暑假了,父母同意了李明的建议。
李明上网搜集有关西部的资料方便出行。
他查阅了很多资料,感慨万分。
帖一:选举产生的十八大代表,少数民族党员代表数量增加。
当选代表中,少数民族党员代表249 名,占11%;43 个少数民族有代表,比十七大时增加了1 个民族。
帖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成立50 多年来,在国家的扶持、各兄弟省市的支援和西藏各族人民的共同努力下,经济快速发展,社会面貌焕然一新;GDP 超过4203 亿元,比50 多年前增加80 多倍;公路通车里程14.7 万公里;全疆共有各级各类学校近8000 所,2012 年上半年,新疆非石油工业增势强劲,增加值达到608 亿元,增长18.2%,增速位居全国第一位。
《独具特色的民族区域自治》教学设计《独具特色的民族区域自治》教学设计一、内容标准三4.6 知道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国家的长期稳定和繁荣昌盛要靠各族人民平等互助,团结合作,艰苦创业,共同发展;以自己的实际行动维护国家稳定和民族团结。
二、教学目标:1、情感、态度、价值观增强维护民族团结的意识,自觉维护我国的民族政策,尊重各民族风俗习惯,以实际行动维护民族团结。
2、能力提高搜集、处理、运用社会信息的方法和技能,学会独立思考、提出疑问进行反思。
提高与其他民族同学交往的能力。
3、知识知道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我国已建立起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新型民族关系,国家的长期稳定和繁荣昌盛要靠各族人民平等互助、团结合作、艰苦创业、共同发展;懂得民族区域自治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三、教学重难点:重点:我国的新型民族关系和民族团结的重要性。
难点:民族自治地方享有自治权。
四、教学方法:活动式教学法、问题教学法、探究教学法五、教学准备:(1)搜集有关民族平等、团结、共同繁荣的事例、资料和反映民族团结的歌曲等。
(2)搜集东西部共同发展的战略及一些标志性工程的图片、资料等。
(3)了解中国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
六、教学内容分析本项目设置了两个层次:平等、团结、共同繁荣;民族自治地方享有自治权。
主要帮助学生了解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各族人民平等、团结、互助,努力实现共同繁荣,理解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及其优越性。
引导学生增强维护民族团结的意识,自觉拥护国家的民族政策,以实际行动维护民族团结。
我国已建立起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新型民族关系是本课时的教学重点。
民族自治地方享有自治权是本课教学的难点。
它所涉及的内容离学生的生活较远、而且政策性较强,学生理解起来会有一定难度。
七、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课前播放歌曲《爱我中华》)师:听完这首大家耳熟能详的《爱我中华》,你内心有哪些感受呢?请同学为大家分享一下。
独具特色的民族区域自治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增强维护民族团结的意识,自觉维护我国的民族政策,尊重各民族的风俗习惯,以实际行动维护民族团结。
能力:提高与其他民族同学交往的能力。
知识:1.知道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各民族之间结成了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新型民族关系。
2.知道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
3.知道民族平等、团结、互助是我们事业胜利的基本保证。
4.懂得民族区域自治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二、教学重点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新型民族关系。
各民族只有平等、团结、合作才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三、教学难点民族自治地方享有自治权,民族区域自治这个内容离学生生活较远,而且政策性较强,学生理解这些问题会有一定的难度。
四、学情分析:“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这个概念对于我们的学生来说离他们的生活较远,虽然他们也知道我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有56个民族等,但是要做到更好的将个人情感与民族文化、国家的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提高文化的认同感,并且做到尊重不同民族的文化,与各民族友好往来,就必须对民族关系、民族政策进一步认识和了解,从而认识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必要性和优越性,从而更好地维护民族团结。
五、教学过程(一)歌曲导入:1.播放视频《爱我中华》师:大家喜欢听歌吗?老师今天带给大家的这首歌你们都会唱,会唱的同学可以跟着大屏幕一起唱,同时请你思考这首歌给你带来的感受?生交流感受(设计意图:用学生熟悉的歌曲导入,会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激发他们积极思考,得出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的结论,引出下一个问题的思考。
) 2.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人民当家作主》的第一节《一年一度人代会》,知道人民是国家的主人,人民通过人代会来行使当家作主的权利,那么少数民族的人民是如何来行使当家作主的权利呢?国家采取了哪些政策来保证少数民族的人民当家作主人的呢?导入课题。
(二)新授:环节一:情境再现多媒体展示:少数民族代表步入人代会会场、民族团结宝鼎,孔繁森的事例,思考:从这些图片和事例中你能感悟出我国处理民族关系坚持什么样的原则?形成了什么样的新型民族关系?生答后师点拨:我国处理民族问题坚持平等、团结、共同繁荣的基本原则,逐渐形成了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
独具特色的民族区域自治教学设计与反思一、设计思路:教材分析: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各族人民结成了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教材以真实的案例开篇引领学生厛思考、感悟;我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
教材介绍了我国在少数名族聚居的地料实行民族区域自治,以及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特点和优点,以增强学生维护民族团结的意识,以实际行动维护民族团结。
学情分析:“民族区域自治”这个概念学生是比较生疏的,甚至有的学生认为民族区域自治离我们生活很遥远,虽然知道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但是要做到更好的个人情感与民族文化、国家的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并且做到尊重不同民族的文化,与各民族有好往来,必须对民族关系、民族政策进一步了解,更好的维护民族团结。
教学指导思想与设计理念::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通过交往构建和谐的、民主的、平等的师生关系。
在教学中,采用情境教学、分析探究、主体参与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动力,重视学生参与,指导学生学会学习。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知道我国各民族人民结成了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新型民族关系;团结合作,艰苦创业,共同发展是我国长期稳定繁荣的重要原因;民族区域自治是我国的一项基政治制度。
2.能力目标:提高与其他民族同学交往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增强维护民族团结的意识,自觉维护我国的民族政策,尊重各民族的风俗习惯,以实际行动维护民族团结。
三、教学重点:新时期形成的民族关系;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
四、教学难点:为什么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它和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有什么不同?五、教学方法:情景教学法、小组讨论法、六、教学准备:教师:认真研读课程标准,学习《民族区域自治法》,搜集相关的资料、图片,制作多媒体课件。
学生:搜集西部大开发以来在西部工程建设或建成的标志性工程的资料,了解民族团结的事例。
七、教学设计:(创设情境,切入主题)多媒体图片展示教师: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在中华民族这个大家庭里,56个民族就像56朵娇艳的鲜花,为了使这个大家庭更加团结和睦,我国实行了独具特色的民族区域自治。
独具特色的民族区域自治内容标准三4.6 知道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国家的长期稳定和繁荣昌盛要靠各族人民平等互助,团结合作,艰苦创业,共同发展;以自己的实际行动维护国家稳定和民族团结。
教学目标(一)情感、态度、价值观:增强维护民族团结的意识,自觉维护我国的民族政策,尊重各民族风俗习惯,以实际行动维护民族团结。
(二)能力:提高搜集、处理、运用社会信息的方法和技能,学会独立思考、提出疑问和进行反思。
培养运用科学的观点正确认识和看待社会政治生活、经济生活中的各种现象的能力,提高与其他民族的同学交往的能力。
(三)知识:知道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我国已建立起平等、团结、互助的新型民族关系,国家的长期稳定和繁荣昌盛要靠各族人民平等互助、团结合作、艰苦创业、共同发展;懂得民族区域自治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教学内容分析本课时所要解决的问题是帮助学生了解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各民族平等、团结,实现了共同繁荣。
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具有巨大的优越性。
从而引导学生增强维护民族团结的意识,自觉拥护民族政策,以实际行动维护民族团结。
关于民族关系、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等问题学生比较感兴趣,但民族区域自治的内容离学生的生活较远、而且政策性较强,学生理解这些问题会有一定难度。
支撑本课时问题解决的主要知识是: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原因和意义;民族团结的重要性;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原因、地位、特点、优越性。
其中民族自治地方享有自治权是本课时的难点。
通过理论和现实两个角度分析,让学生懂得平等、团结、共同繁荣,既是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也是一种新型的民族关系。
各民族平等互助、团结合作是我们事业胜利的基本保证。
继而进一步了解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特点和优点,引导学生增强维护民族团结的意识,以实际行动维护民族团结。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教师在组织教学时,要做好理论上的准备,学习《宪法》、《民族区域自治法》、2005年4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布的《2004年中国人权事业的进展》白皮书关于“少数民族的平等权利和特殊保护”的相关内容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2005年2月发布的《中国的民族区域自治》白皮书。
《独具特色民族区域自治》的教学设计九年级政治教案第五课《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第二框《独具特色民族区域自治》的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政治制度之一。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各族人民结成了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教材以真实的案例开篇引领学生去思考、感悟;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国家的长期稳定、繁荣昌盛要靠各族人民平等互助、团结合作、艰苦创业、共同发展。
教材选取了西部大开发标志性工程的开发和建设引领学生认识民族自治地方繁荣发展的重要意义;教材介绍了我国在少数名族聚居的地方实行民族区域自治,以及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特点和优点,以增强学生维护民族团结的意识,以实际行动维护民族团结。
教学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增强维护民族团结的意识,自觉维护我国民族政策,尊重各民族风俗习惯,以实际行动维护民族团结。
能力:1、提高搜集处理运用信息的技能。
2、提高与其他民族交往的能力。
知识:1、知道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各民族之间结成了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新型民族关系。
2、知道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
3、知道民族平等、互助、团结合作是我们事业胜利的基本保证。
4 、懂得民族区域自治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学情分析:“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这个概念学生是比较生疏的,甚至有的学生认为民族区域自治离我们生活很遥远,虽然对于一些基础知识如: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有56个民族等了解的很多,但是要做到更好的个人情感与民族文化、国家的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提高文化的认同感,并且做到尊重不同民族的文化,与各民族有好往来,必须对民族关系、民族政策进一步了解,从而认识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优越性,更好的维护民族团结。
教学重点:民族平等、团结、共同发展的重要性。
民族平等、团结合作才能促进各民族的共同繁荣,才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用毛泽东的一句名言:“国家的统一,人民的团结,国内各民族的团结这是我们的事业必定胜利的基本保证。
九年级思想品德《独具特色的民族区域自治》教案鲁教版第2课时独具特色的民族区域自治教学重点、难点: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自觉维护民族团结的义务。
[课前预习]怎样理解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怎样实现各民族的共同富裕?我们青少年应该怎样以实际行动维护民族团结?[知识点讲述]怎样理解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答:新中国成立后,在社会主义革命和现代化建设的过程中,我国各族人民平等相待,团结和睦,共同发展,结成了平等、团结、互助的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
全国民族人民平等互助、团结合作、艰苦创业、共同发展,是建国50多年来我国长期稳定和繁荣昌盛的重要原因。
今后国家的长期稳定和繁荣昌盛人要依靠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努力和团结奋斗。
怎样实现各民族的共同富裕?答:我国的人口分布和经济文化发展不平衡。
西部少数民族地区地域辽阔,资源丰富,但经济文化比较落后。
各族人民只有团结合作,把西部地区的自然资源与东部地区的资金、技术、人才优势结合起来,才能加快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的发展,实现各民族的共同富裕。
我们青少年应该怎样以实际行动维护民族团结?答:我们青少年生活在社会主义民族大家庭里,是民族大家庭中的一员,应自觉拥护我国的民族政策,在日常生活和交往中,做到一言一行都尊重各民族的风俗习惯,不做伤害民族感情的时期,各民族同学平等相处,以实际行动维护民族团结,促进各民族共同发展。
[突出重难点练习]材料分析:材料一:进年来,少数民族干部以每年上万人速度增长。
在x藏,全区藏族干部和其他少数民族干部占全区干部总数的70%以上。
材料二:30多年来,中央对x藏的财政补贴已达211亿元,极大地改善了x藏的交通、能源、通信基础设施和文化教育落后的状况。
请回答:材料一、二说明我国是怎样处理民族关系的?参考答案:材料一、二说明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是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
培养、使用少数民族干部是实现少数民族当家作主的重要措施,说明少数民族以平等的地位参加国家和本民族事务的管理。
《独具特色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教学设计(5篇)第一篇:《独具特色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教学设计《独具特色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教学设计一、教材解析《独具特色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鲁教版九年级《思想品德》第二单元第五课第二节的内容,其内容主要包括现阶段我国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内涵、形成原因以及重大作用,中学生如何为民族团结做贡献等。
这对于提高学生的民族团结意识、自觉维护民族团结具有重要意义。
二、教学目标(1)情感、态度、价值观:增强民族团结的意识,自觉维护我国的民族政策,尊重各族人民的风俗习惯,以实际行动维护民族团结。
(2)能力:提高与其他民族同学交往的能力,知道如何与少数民族交往。
(3)知识:明确我国各族人民之间的平等、团结、互助的关系,知道全国各族人民平等互助、团结合作、艰苦创业、共同发展是国家长期稳定和繁荣昌盛的重要原因,了解民族区域自治的内涵、形成原因、地位,理解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重大作用。
以上教学目标,体现了思想品德课知识、能力与觉悟相统一的三维目标的要求,符合学生实际和教材的内容。
三、教学重、难点:本课的重点是:理解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重大作用;提高与其他民族同学交往的能力,知道如何与少数民族交往。
本课的难点是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重大作用。
四、教法和学法基于本节课的特点:着重采用讨论法、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角色扮演法等教学方法;对学生而言,主要采取自主探究、合作研讨、辩论等学法。
五、教学过程环节一:【歌曲悟理,情景导入】让学生听歌曲《爱我中华》,思考两个问题:你从歌中获取了哪些信息,获得了什么感悟?引导学生得出“我国有五十六个民族”、“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我国各族人民之间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相处”等结论,使之对于社会主义条件下我国新型的民族关系有了一个直观的了解。
然后,教师在出示三则材料(历届人大代表少数民族比例、中央向西藏、内蒙古赠送“民族团结宝鼎”、东西合作的重大工程)让学生加深对民族之间平等、团结、互助关系的认识。
1课题独具特色的民族区域自治教学目标21.情感、态度、价值观:增强维护民族团结的意识,自觉维护我3国的民族政策,尊重各民族风俗习惯,以实际行动维护民族团结。
42.能力:提高与其他民族同学交往的能力。
53.知识:知道我国各族人民结成了平等、团结、互助的社会主义6新型民族关系,全国各族人民平等互助、团结合作、艰苦创业、共同发展我们7国家长期稳定和繁荣昌盛的重要原因;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8治制度。
9课前准备101.教师准备11(1)学习《宪法》《民族区域自治法》、2005年4月中华人民共和12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2004年中国人权事业的进展》白皮书关于“少数民族的13平等权利和特殊保护”的相关内容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2005年142月发布的<中国的民族区域自治)白皮书。
15(2)根据教学内容选取教学资料,制作多媒体课件。
162.学生准备17(1)搜集有关民族平等、团结、共同繁荣的事例、资料和反映民族18团结的歌曲等。
19(2)搜集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以来在西部开工建设或建成的一些20标志性工程的图片、资料等。
21(3)了解中国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
22教学过程23(一)独具特色的民族区域自治(板书)24展示课件:25◆2001年7月17日,胡锦涛同志率领中央代表团赴拉萨庆祝西藏26和平解放50周年赠送“民族团结宝鼎”的资料;27◆西部大开发建设的标志性工程:青藏铁路、西气东辖等重点工程建设照28片、资料。
29◆历届全国人大少数民族代表情况境计表。
30引导学生思考探讨:311.中央人民政府向西藏自治区赠送“民族团结宝鼎”象征着什么?322.我国实施西部大开发对促进民族团结、共同发展,有什么重要童义?333.你对我国务民族之间的关系是如何理解的?34在学生思考探讨的基础上总结概括:新中国成立后,在社会主义35革命和现代化建设的过程中,我国各族人民平等相待、团结和睦、共同发展.结36成了平等、团结、互助的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
独具特色的民族区域自治教学案一、教学目标:1、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学习使学生牢记我国是由五十六个民族组成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增强维护民族团结的意识,自觉维护我国的民族政策,尊重各民族风俗习惯,以实际行动维护民族团结。
2、能力:提高与其他民族同学间的交往能力。
、3、知识:知道我国各民族人民形成了平等、团结、互助的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全国各族人民平等互助、团结合作、艰苦创业、共同发展出是我们国家长期稳定和繁荣昌盛的重要原因,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识记民族区域自治的含义,民族区域自治适合我国国情,民族区域自治的优越性。
二、教学重点:1、民族区域自治适合我国国情2、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优越性教学难点:民族区域自自治制度的含义四、教学方法:阅读讲解、提问法、举例法相结合五、课时安排:1课时六、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展示课件:1、观看flash《爱我中华》2、胡锦涛同志关于维护民族团结的讲话。
3、知识填空:你对我国的民族了解多少?(2)引导学生思考探究:1、从歌曲和胡锦涛同志的讲话中强调了一个什么问题?2、从填空中我们可得出什么结论?3、国家为什么在大学招生时要对少数民族实行照顾政策?4、你对我国的各民族之间的关系是如何理解的?在学生思考探究的基础上总结概括: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社会主义国家。
各族人民平等相待、团结和睦、共同发展。
(二)新授:一、平等、团结、共同繁荣(板书)1、我国已建立平等、团结、互助的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板书)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分别对平等、团结、共同繁荣的原则认识。
展示课件:(1)我国各族人民在政治、经济、文化的权利思考:这些材料体现了什么内容?在学生思考探究的基础上小结:体现了平等的原则。
(2)我国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进展资料。
探究:①思考:国家实行西部大开发战略体现了一个什么原则?②结合教材P59页材料,思考:国家为什么要实行西部大开发战略?在学生思考探究的基础上小结:有利于实现东中西部资源优势互补,扩大国内市场;有利于增进民族团结,促进少数民族发展,促进共同繁荣;有利于保持社会稳定、国家统一;有利于实现国家现代化和民族复兴。
第三课人民当家作主第2框独具特色的民族区域自治课型: 新授辛安二中由建秋初四思品【教学目标】1.情感、态度、价值观:增强维护民族团结的意识,自觉维护我国的民族政策,尊重各民族风俗习惯,以实际行动维护民族团结。
2.能力:提高与其他民族的同学交往的能力提高与其他民族同学交往的能力。
3.知识:知道我国各族人民结成了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民族政策。
【教师导航,激发兴趣】学生欣赏歌曲《爱我中华》。
问题:1.从歌曲中知道我国是一个什么样的国家?2.唱出了我国各民族人民之间的什么关系?【自学互助,合作探究】一、自学导航(请认真阅读课本第33—37页,完成预习自测题。
)材料一:1、中央赠送西藏自治区民族团结宝鼎2、少数民族代表参加人代会3、探究学习:高考在即,许多考生都在向理想的大学冲刺,按照国家的政策,少数民族考生可降分录取(最多可以降80分)引导学生思考探究:1、赠送宝鼎象征着什么?2、体会到了什么?3、有利于什么?4、你对我国的各民族之间的关系是如何理解的?在学生思考探究的基础上总结概括: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社会主义国家。
各族人民形成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
材料二:国家在少数民族地区建设的一批国家重点项目,如,内蒙古包头钢铁基地、宁夏青铜峡水电站、新疆的石油勘探和通往西北、西南少数民族地区的公路干线和铁路干线等。
1.说明了什么问题?为什么?2、发展西部的战略:——3、西部建设的标志性工程---在这里特别分析一下青藏铁路:被人们称为天路、经济路、团结路。
思考:为什么可以这么说?引导学生认识到青藏铁路对于东西部的优势互补起到了很重大的作用。
材料三:国家的统一,人民的团结,国内各民族的团结,这是我们的事业必定要胜利的基本保证。
——毛泽东1、这段话说明了什么问题?2、请同学列举维护民族团结,实现民族共同繁荣所采取的措施和涌现出的先进人物、事迹,并思考在维护民族团结中青少年应如何做?材料四:阅读课本36页教学引领材料,思考:1、在工作时间和节假日的规定上,为什么西藏自治区能够作出与国务院不同的规定?2、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原因是什么?3、我国实行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有哪些特点?——辨析: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少数民族享有完全的自治权材料五:民族问题是当今世界的热点问题之一,冷战结束以来,民族分离主义浪潮持续扩散,引发社会动荡不安,甚至战争。
5.2 独具特色的民族区域自治【学习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增强维护民族团结的意识,自觉维护我国的民族政策,尊重各民族风俗习惯,以实际行动维护民族团结。
能力目标:提高搜集、处理、运用社会信息的方法和技能,学会独立思考、提出疑问和进行反思。
培养运用科学的观点正确认识和看待社会政治生活、经济生活中的各种现象的能力,提高与其他民族同学交往的能力。
知识目标:知道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我国已建立起平等、团结、互助的新型民族关系;国家的长期稳定和繁荣昌盛要靠各族人民平等互助、团结合作、艰苦创业、共同发展;懂得民族区域自治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学习重难点】学习重点:自觉维护民族团结学习难点:民族自治地方享有自治权一、导入新课欣赏图片“五彩缤纷民族花”(见课件)思考归纳:1.说出你所知道的少数民族的名称、少数民族的风俗?(衣食住行等)3.你知道我国的少数民族政策吗?二、共学新知(一)相亲相爱一家人——提供材料引导学生认识我国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1. 阅读三则材料(见课件),你分别感受到了什么?2. 看图片,说一说:在山东省居住着哪些少数民族?在友好相处方面有哪些感人的事例?(二)西部开发共繁荣——引领学生认识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原因和意义思考:1.两个地区的同学能否找出大家共同繁荣发展的好办法呢?2.看了以上图片和资料,你有什么感受?(三)情同手足话发展——引领学生认识我国民族平等、互助、团结合作的意义思考:你从吴登云的事迹中感受到了什么?(四)民族自治新干线——通过相关材料帮助学生正确认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小组讨论1.材料说明我国民族分布具有什么特点?2.为了适应这种特点,我国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什么制度?3.你知道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有什么特点吗?4.上述材料表明了什么?三、我爱我家见行动议一议,说一说1.你所在班级、学校有少数民族同学吗?2.你了解他们的语言文字、风俗习惯、生活方式吗?3.你打算如何与他们友好相处?四、社会实践为增进民族之间的团结和友谊,请通过适当方式、途径,开展与其他民族同学间的“我爱我家在行动”活动。
独具特色的民族区域自治
昆山市新镇中学蒋薇
一、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学习使学生牢记我国是由五十六个民族组成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增强维护民族团结的意识,自觉维护我国的民族政策,尊重各民族风俗习惯,以实际行动维护民族团结。
2、能力:提高与其他民族同学间的交往能力。
、
3、知识:知道我国各民族人民形成了平等、团结、互助的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全国各族人民平等互助、团结合作、艰苦创业、共同发展出是我们国家长期稳定和繁荣昌盛的重要原因,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识记民族区域自治的含义,民族区域自治适合我国国情,民族区域自治的优越性。
二、教学重点:1、民族区域自治适合我国国情
2、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优越性
教学难点:民族区域自自治制度的含义
四、教学方法:阅读讲解、提问法、举例法相结合
五、课时安排:1课时
六、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展示课件:
1、观看flash《爱我中华》
2、胡锦涛同志关于维护民族团结的讲话。
3、知识填空:你对我国的民族了解多少?
4、探究学习:高考在即,许多考生都在向理想的大学冲刺,按照国家的政策,少数民族考生可降分录取(最多可以降80分)
(2)引导学生思考探究:
1、从歌曲和胡锦涛同志的讲话中强调了一个什么问题?
2、从填空中我们可得出什么结论?
3、国家为什么在大学招生时要对少数民族实行照顾政策?
4、你对我国的各民族之间的关系是如何理解的?
在学生思考探究的基础上总结概括: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社会主义国家。
各族人民平等相待、团结和睦、共同发展。
(二)新授:
一、平等、团结、共同繁荣(板书)
1、我国已建立平等、团结、互助的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板书)
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分别对平等、团结、共同繁荣的原则认识。
展示课件:(1)我国各族人民在政治、经济、文化的权利
思考:这些材料体现了什么内容?
在学生思考探究的基础上小结:体现了平等的原则。
(2)我国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进展资料。
探究:①思考:国家实行西部大开发战略体现了一个什么原则?
②结合教材P59页材料,思考:国家为什么要实行西部大开发战略?
在学生思考探究的基础上小结:有利于实现东中西部资源优势互补,扩大国内市场;有利于增进民族团结,促进少数民族发展,促进共同繁荣;有利于保持社会稳定、国家统一;有利于实现国家现代化和民族复兴。
引导学生总结:新中国成立以后,在社会主义革命和现代化建设的过程中,我国各族人民平等相待、团结和睦、共同发展,结成了平等、团结、互助的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
2、民族平等互助、团结合作是我们事业胜利的保证。
(板书)
(1)展示课件:毛泽东名言。
(2)思考:为什么当今世界许多国家和地区由于民族问题而引发的社会矛盾、冲突、战争,而我国则呈现出民族和睦、经济发展、社会稳定的景象?
结论:全国各族人民平等互助、团结合作、艰苦创业、共同发展是我国长期稳定和繁荣昌盛的重要原因。
(3)请同学列举维护民族团结,实现民族共同繁荣所采取的措施和涌现出的先进人物、事迹。
3、展示课件:(1)你知道吗?我国人民币上有多少种少数民族文字?是哪几个?
(2)我国民族区域自治分布情况图
引导学生阅读相互交流:谈谈你所知道的我国民族自治区方面的有关情况。
(如:我国建立了多少个省级自治区?自治区的名称是什么?最早成立的是哪个自治区?)
学生回答教师补充:我国先后建立了内蒙古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西藏自治区、宁夏回族自治区、广西壮族自治区5大省级自治区,第一个省级的民族自治区——内蒙古自治区,我国还在其它省建立了30个自治州,122个自治县(旗)。
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人口占全国少数民族总人口的75%。
设疑过渡:那么什么是民族区域自治?我国为什么要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政策?
二、民族区域自治(板书)
1、民族区域自治适合我国国情(板书)
展示课件、教师设疑:学生阅读教材,教材是从哪些方面来谈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政策原因的?(学生回答归纳,教师引导学生分步交流汇报)
(1)历史依据:(学生阅读-交流-汇报哪些历史情况决定的)
我国自秦汉以来,就已经形成中央集权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2)现实条件(学生阅读-交流-汇报我国民族分布有何特点)
民族大杂居,小聚居,交错杂居的分布特点。
(全国没有一个民族单独居住在一个地方,全国各省市和70%以上的县都有少数民族居住,汉族和少数民族谁也离不开谁,这是我国建立民族区域自治的现实条件。
)
(3)共同利益(学生阅读-交流-汇报汉族与各少数民族有哪些共同利益)
首先是经济利益,少数民族地区资源丰富,但经济文化落后;汉族人口多,经济文化比较发达,但活动空间是狭窄。
这种情况下,只有各民族互相帮助,取长补短,共同发展,才能实现共同繁荣。
其次是政治利益,我国各族人民只有同仇敌忾、团结奋斗,才能共同反对外来侵略。
教师小结过渡:以上情况说明,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是根据我国的国情和各民族的愿望作
出的正确选择。
2、民族区域自治的含义(板书)
(1)展示课件、引导过渡:民族区域自治概念文字不多,但是内涵很丰富,说到底是国家统一领导和民族区域自治的关系问题。
(2)展示课件,过渡:各民族自治区繁荣景象图片。
使学生感受我国实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优越性。
3、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优越性(板书)
讨论:请同学阅读教材回答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优越性有哪些表现?学生阅读-归纳)并根据学生讨论归纳,展示课件。
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妥善解决了国家统一和民族自治的关系,既维护了国家的统一和安全,又保障了少数民族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使少数民族人民真正当家作主人。
4、引导思考讨论:为增进民族之间的团结和友谊,我们应该怎么做?
学生汇报,教师点拨:我们要坚决反对和克服大民族主义,特别是大汉族主义,同时也要反对和克服地方民族主义。
展示flash《开发西部,支援西藏》、《少数民族风俗习惯》
5、引导思考讨论:青少年要以实际行动维护民族团结
教师小结:要尊重各民族的风俗习惯,不做伤害民族感情的事;各民族同学平等相处,以实际行动维护民族团结,促进各民族共同发展。
[本课总结]:这堂课我们学习了民族区域自治问题,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是国家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政策,也是我国重要的政治制度。
实行这一制度是由我国的国情决定的,它保障了各少数民族享有充分的行使管理本地区各项事务的权利
[板书设计]
第四课第二框民族区域自治
一、平等、团结、共同繁荣
1、我国已建立平等、团结、互助的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
2、民族平等互助、团结合作是我们事业胜利的保证。
三、民族区域自治
1、民族区域自治适合我国国情
(1)历史基础(2)客观条件(3)共同利益
2、民族区域自治的含义
3、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优越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