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公共组织财务管理理论
- 格式:ppt
- 大小:1.09 MB
- 文档页数:36
公共组织财务管理2、公共组织财务管理:公共组织财务管理本单位的财务活动,处理财务关系的一项经济管理工作。
本质是对公共组织财务活动的计划、组织、指挥和控制,对财务关系的协调。
3、公共组织预算:指公共组织根据国家方针、政策,按照各自工作任务和事业计划编制的并经过规定程序批准的年度财务收支计划。
(包括:行政单位的单位预算、事业单位的单位预算)4、公共预算管理的意义:公共组织预算是公共组织履行自身职能的财力保证;公共组织预算有利于加强国家宏观调控,实现财政的收支平衡;公共组织预算有利于提高公共组织财务管理水平。
(1)增量预算法又称调整预算方法,是指以基期预算的具体数字为基础,根据实际执行情况和预算期业务量水平及有关影响成本因素的未来变动情况,通过调整有关原有费用项目而编制预算的一种方法。
(2)零基预算是指在编制预算时,不考虑基期情况,对预算收支以零为基点,对预算期内各项支出的必要性、合理性或者各项收入的可行性以及预算数额的大小,逐项审议决策从而予以确定收支水平的预算。
5、定额定员管理制度:定员定额是指确定公共组织人员编制额度和计算经费预算中有关费用额度标准的合称。
定员即定编,它是国家编制部门或上级主管部门对单位规定的人员编制和定员比例所规定的人员指标额度。
定员分为两类:一是按照机构的级别和类型规定的定员,即按照所属行政区等级,考虑人口因素,分为若干个等级,按级次规定其人员数额;二是按照比例定员,即按照特定的业务计量单位所规定的人员比例来确定人员编制。
定额主要是指确定预算的经费开支定额,即经费预算定额。
它是根据各单位的工作性质和特点,对其财力、物力的消耗、补偿、配备、利用等方面所规定的经济指标额度。
定额有三种分类:一是人员经费定额和公用经费定额,二是综合定额和单项定额,三是货币定额和实物定额。
6、公共组织单位预算管理办法(1)行政单位:收支统一管理;定额、定项拨款;超支不补,结转和结余按规定使用(2)事业单位:核定收支;定额定项补助;超支不补、结转和结余按规定使用;7、公共组织收入:指公共组织为开展业务活动以及其他活动依法取得的非偿还性资金。
13医保公共组织财务管理期末复习资料整理整理人:孙雪姗第一章公共组织财务管理概述1.公共组织财务活动包括:预算资金收支活动、预算外资金收支活动和经营收支活动。
其中,预算资金收支活动是公共组织财务活动的主体,是公共组织履行职责、完成行政事业任务的重要保障;预算外资金收支活动是财政预算的补充。
第二章公共组织预算与财务核算导论1.公共组织财务核算科目汇总表(参见P64-P65)2.借贷记账法:资产=负债+基金;资产=负债+基金+(收入-支出)记账规则:资产增加、资产减少的业务分别计入资产类账户借方、资产类账户贷方(以此类推,不再赘述)。
国家对事业单位实行“核定收支,定额或者定项补助,超支不补,结余留用”的预算管理办法;国家对行政单位实行“收支统一管理,定额,定项拨款,超支不补,结余留用”的预算管理办法。
第三章行政单位资产、负债和净资产的管理与核算1.行政单位的资产按照其流动性和存在形态可分为流动资产和固定资产两大类,行政单位没有无形资产和递延资产。
2.流动资产概念:可以在一年内变现或者耗用的资产,一般包括货币资金、暂付款和库存材料等。
3.现金的使用范围:职工工资、津贴;个人劳务报酬;根据国家规定颁发给个人的各种科学技术、文化艺术、体育等各种资金;各种劳保、福利费用以及国家规定的对个人的其他支付;向个人收购农副产品和其他物资的价款;出差人员必须随身携带的差旅费;结算起点一下的零星支出;中国人民银行确定需要支付现金的其他支出。
4.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的核算:为核算行政单位财政授权支付方式下的资金收付业务,而设置的“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该科目用于借方反映财政核定给预算单位的用款额度和因特殊原因退回该账户的额度资金,贷方反映预算单位支用的额度和年终未用的注销额度,该账户每日资金结算后余额为零。
5.有价证券概念:是由国家指定的证券发行部门依照法定程序发行的,约定在一定期限内还本付息的信用凭证。
(老师补充,有价证券的属性是对外投资)6.暂付款概念:是指行政单位在业务活动中与其他单位、所属单位和本单位职工发生的临时性待结算款项,一般包括预付的材料、设备款,职工预借的差旅费,报销单位领用的备用金等。
公共组织财物管理名词解释:1,公共组织财务管理:是指行政事业单位、民间非营利组织按照国家有关部门的方针、政策、法规和财务制度的规定,有计划地筹集、分配和运用资金,对公共组织业务活动进行核算、财务监督与控制,以保证事业计划及任务的全面完成,是公共组织行使职能的过程中客观存在的财务活动和财务关系,是单位组织财务活动、处理与各方面财务关系的一项管理工作。
2,公共组织预算:是指公共组织根据公共事业发展计划和公共事务的管理任务编制的,并经过规定程序批准的年度财务收支计划。
3,财政拨款收入:是行政单位按照经费申报关系,又财政部门或上级单位拨付的预算经费,是行政单位从财政预算内取得的财政性资金。
4,财政拨款:是财政部门核拨给行政单位的财政预算资金。
5,流动负债:指预计在一年内(含一年)偿还的负债。
6,财务分析:是以会计核算和报表资料级其他相关资料为依据,采用一系列专门的分析技术方法,对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状况和经济成果进行分析和评价的一种方法。
7,财务分析报告:指行政事业单位在一定会计期间对单位进行财务活动情况分析的书面报告。
第二章公共组织财务管理理论1,公共组织财务管理的特征:(1)政策性强(2)以预算管理为中心(3)财务类型不同,管理办法多样(4)财务管理体系比较简单(5)兼顾效率和公平。
2,公共组织财务管理的原则:(1)依法管理原则(2)现金收支平衡原则(3)突出重点原则(4)前瞻性原则(5)适应性、可操作性原则(6)监督性原则。
第三章预算管理1,预算编制的原则:(1)政策性原则(2)可靠性原则(3)合理性原则(4)完整性原则(5)统一性原则(6)绩效性原则。
2,定员:指行政单位和事业单位的人员编制,或事业单位按定员比例计算的人员编制指标额度和配备标准。
3,定额:指财力、物力的取得、消耗、补偿、配备和使用等方面所规定的指标额度。
4,预算编制的方法:基数预算法、零基预算法、绩效预算法。
第四章收入管理1,行政单位收入:指行政单位开展业务活动,通过各种形式各个渠道确定的非偿还性资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