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气污染控制工程
- 格式:ppt
- 大小:613.00 KB
- 文档页数:8
课程设计—大气污染控制工程
大气污染是环境保护和人类健康的一个重要问题,目前全球大多数国家都已经开始采取措施限制空气污染。
因此,大气污染控制工程作为一门重要的专业,其课程设计至关重要。
首先,该课程的主要目标是帮助学生了解大气污染的机制、防治方法和技术。
这包括大气污染的来源、成分、影响因素,以及防治措施和技术等方面的研究。
具体来说,该课程将通过理论课程和实践操作,为学生提供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学习体验,使其能够更好地理解大气污染的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
其次,该课程的内容主要包括:大气污染的基本概念、大气污染的种类和来源、大气污染控制与治理技术等。
其中,控制污染的技术包括物理、化学和生物等方法,如静电沉降、离子交换、膜分离、光化学氧化、生物反应器等。
此外,该课程还将重点介绍大气污染防治政策、的国际标准、法律法规和国内状况等。
最后,该课程的教学方法应该采用多种形式,包括理论课程、实验操作、案例分析和实地考察等,以便学生能够更加深入地了解大气污染控制工程的实际应用。
这样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还可以增强他们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
总之,大气污染控制工程的课程设计应该贯穿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原则,充分利用多种教学手段实现各个方面的教
学目标。
借助该课程,将对学生的职业发展有正面的影响,为大气污染治理事业的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持。
大气污染控制工程第四版简介《大气污染控制工程》是一本涵盖了大气污染控制领域的权威教材。
本文档是该教材的第四版,旨在为读者提供最新的研究成果和技术进展。
本文将介绍大气污染的概念、影响、控制方法等重要内容,希望可以帮助读者深入了解大气污染问题,并提供合适的控制策略。
目录1.大气污染的概念2.大气污染的来源3.大气污染的影响4.大气污染控制技术–固定源污染控制技术–移动源污染控制技术5.大气污染控制工程的设计与评估6.大气污染控制工程案例分析7.大气污染控制工程的未来趋势1. 大气污染的概念首先,我们需要明确大气污染的概念。
大气污染是指大气中出现的一种或多种有害物质的浓度超过了对人体健康和环境造成影响的标准,导致空气质量下降的现象。
2. 大气污染的来源大气污染的来源主要包括固定源和移动源。
固定源是指工厂、电厂等固定设施排放的大气污染物,移动源则指交通工具排放的尾气和扬尘。
3. 大气污染的影响大气污染对人体健康和环境造成了严重的影响。
首先,空气中的污染物会直接影响人的呼吸系统,引发各种呼吸道疾病。
其次,大气污染还会导致酸雨、温室效应等环境问题。
4. 大气污染控制技术为了降低大气污染,我们需要采取相应的控制技术。
固定源污染控制技术包括烟气脱硫、脱硝和除尘等方法,而移动源污染控制技术主要涉及车辆排放控制和交通管理等方面。
5. 大气污染控制工程的设计与评估大气污染控制工程的设计与评估需要考虑多个方面的因素,包括污染物特性、工程成本、环保效益等。
本章介绍了相关的设计方法和评估指标。
6. 大气污染控制工程案例分析为了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大气污染控制工程的实际应用,本章将通过案例分析的方式介绍实际工程项目中的控制方法和效果。
7. 大气污染控制工程的未来趋势最后,本章将展望大气污染控制工程的未来发展方向,如新技术的引入、政策的改进等,以适应日益严峻的大气污染形势。
以上就是《大气污染控制工程第四版》的章节目录,希望能够为读者提供一份全面且系统的大气污染控制教材。
《大气污染控制工程》教案第一章1.课程概述本课程主要介绍大气污染控制工程的基本知识,包括大气污染物的来源、环境效应以及污染控制技术等方面。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了解大气污染控制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掌握大气污染控制技术的基本原理和实验技能。
2.教学目标本章的教学目标包括:2.1了解大气污染的基本概念和特征,掌握大气污染的来源和影响因素;2.2了解大气污染的治理方法和技术,掌握大气污染控制技术的基本原理;2.3了解大气污染的监测方法和标准,掌握大气污染监测技术的基本原理。
3.教学内容3.1大气污染的基本概念和特征3.1.1大气污染的定义和分类3.1.2大气污染的特征和危害3.2大气污染的来源和影响因素3.2.1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对大气污染的影响3.2.2城市化和工业化对大气污染的影响3.3大气污染的治理方法和技术3.3.1物理方法、化学方法和生物方法控制大气污染的原理和应用3.3.2传统技术和新技术在大气污染治理中的应用3.4大气污染的监测方法和标准3.4.1大气污染物的监测方法和技术3.4.2大气污染物的排放标准和环境质量标准4.教学重点和难点4.1教学重点:4.1.1大气污染的特征和污染物的分类4.1.2大气污染的治理方法和技术4.1.3大气污染的监测方法和标准4.2教学难点:4.2.1大气污染治理技术原理的讲解和实验操作4.2.2大气污染环境标准的解释和应用5.教学方法5.1讲授法:讲授大气污染的基本概念和特征,介绍大气污染的来源和影响因素、治理方法和技术、监测方法和标准。
5.2实验法:实验操作大气污染治理技术,掌握大气污染监测技术。
5.3案例分析法:通过案例,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大气污染治理技术和标准。
6.教学评估6.1考试:课程结束后,进行闭卷考试,检测学生对于大气污染控制工程的掌握程度。
6.2实验报告:实验结束后,要求学生提交实验报告,评估学生对于大气污染监测技术的掌握情况。
6.3论文作业:给予学生一定时间,要求写一篇关于大气污染控制的论文,评估学生的综合能力。
《大气污染控制工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代码:课程英文名称:Air Pollution Control Engineering课程类型:必修课先修课程:《高等数学》《环境工程原理》《物理化学》学分:4总学时:64(理论学时:64)二、课程性质、目的与任务《大气污染控制工程》是环境工程专业的一门主干专业课程,由讲课、实验、课程设计等环节组成。
学习本课程之前要求先修完《高等数学》、《环境工程原理》、《物理化学》等有关基础课或专业基础课。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与实践,全面掌握大气污染的来源、途径和机理(包括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基本技能)、大气污染控制的原理、方法和实践以及前沿研究领域,同时,还要求掌握与此相关的标准和政策法规及其发展前景。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达到三个目标:(1)学习必要的理论知识和方法、技巧;(2)培养学生工程设计能力和研究能力,解决大气污染问题的实际操作、设计等实践实验能力;(3)了解大气污染控制工程领域前沿研究内容,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培养创新思维。
三、课程教学内容与要求(一)概论要求了解大气污染的分类、组成、分布及大气污染问题,理解大气污染的综合防治措施定义。
(1)大气污染和大气污染物(2)大气污染及其控制情况(3)大气污染的综合防治措施(4)大气环境标准2、教学重点大气污染的综合防治措施。
3、教学难点大气污染的来源,大气污染的综合防治措施。
(二)燃烧与大气污染1、教学内容与要求要求了解燃料的种类、组成,理解燃烧的基本原理和相关污染物形成机理,掌握燃烧的计算。
(1)燃料的性质(2)燃料燃烧过程(3)烟气体积及污染物排放量计算(4)燃烧过程硫氧化物的形成与控制(5)燃烧过程氮氧化物的形成与控制(6)燃烧过程中颗粒污染物的形成(7)燃烧过程中其他污染物的形成重点理解燃烧的基本原理和相关污染物形成机理,重点掌握燃烧过程污染物排放计算。
3、教学难点燃烧过程污染物排放计算。
(三)大气污染气象学1、教学内容与要求要求了解与大气污染相关的气象学基本知识,理解和掌握大气圈的结构、主要气象要素、大气稳定度和逆温的概念。
大气污染控制工程设计1.大气污染物排放源的调查和评估:对城市、工业区、交通线路等区域进行调查,确定主要大气污染源的类型、数量和排放情况。
通过实地调查和监测数据分析,确定污染源的排放强度和排放方式。
2.大气污染物的分析和监测:对大气中主要污染物的浓度和浓度分布进行分析和监测,包括颗粒物、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重要污染物的浓度测量和分布分析。
3.大气污染治理技术的选择和设计:根据大气污染源的特点和排放情况,选择适当的治理技术和设备。
常见的大气污染治理技术包括烟气脱硫、脱硝、颗粒物净化等。
对于工业排放源,可以考虑使用工艺改造、燃烧优化以及尾气处理等方法。
4.大气污染控制设施的设计和建设:根据治理技术的选择,设计合适的污染控制设施。
包括废气处理设备的选型、布置和配套设施的设计。
确保治理设施的运行效率和治理效果。
5.大气污染物的排放标准和限值:根据国家和地方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确定大气污染物的排放标准和限值。
确保治理工程的设计和建设符合相关标准和规定。
6.大气污染治理效果的评价和监测:对治理工程的运行效果进行评价和监测。
监测大气中污染物的浓度和浓度分布,评价治理工程对大气污染的改善效果。
大气污染控制工程设计的要点是综合考虑大气污染源的类型和特点,选择适当的治理技术和设备。
在设计污染控制设施时,要充分考虑工程的可行性、经济性和环境影响。
根据污染源的污染物排放情况和环境要求,合理选择设备和工艺,确保治理工程的有效性和可持续性。
同时,在大气污染控制工程设计中要注重环境保护和生态恢复。
要充分考虑污染治理对生态系统的影响,设计合适的生态修复和保护措施,保护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总之,大气污染控制工程设计是对大气污染进行治理和改善的一项重要工作。
设计的内容包括调查评估、分析监测、技术选择、设施设计、排放标准和治理效果评价等多方面的内容。
设计的要点是综合考虑污染源的特点和环境要求,选择合适的治理技术和设备,保护生态环境和人民群众的健康。
1.1 干结空气中N 2、O 2、Ar 和CO 2气体所占的质量百分数是多少?解:按1mol 干空气计算,空气中各组分摩尔比即体积比,故n N2=0.781mol ,n O2=0.209mol ,n Ar =0.00934mol ,n CO2=0.00033mol 。
质量百分数为%51.75%100197.2801.28781.0%2=⨯⨯⨯=N ,%08.23%100197.2800.32209.0%2=⨯⨯⨯=O ;%29.1%100197.2894.3900934.0%=⨯⨯⨯=Ar ,%05.0%100197.2801.4400033.0%2=⨯⨯⨯=CO 。
1.2 根据我国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的二级标准,求出SO 2、NO 2、CO 三种污染物日平均浓度限值的体积分数。
解:由我国《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二级标准查得三种污染物日平均浓度限值如下:SO2:0.15mg/m 3,NO2:0.12mg/m 3,CO :4.00mg/m 3。
按标准状态下1m 3干空气计算,其摩尔数为mol 643.444.221013=⨯。
故三种污染物体积百分数分别为:SO 2:ppm 052.0643.44641015.03=⨯⨯-,NO 2:ppm 058.0643.44461012.03=⨯⨯- CO :ppm 20.3643.44281000.43=⨯⨯-。
1.3 CCl 4气体与空气混合成体积分数为1.50×10-4的混合气体,在管道中流动的流量为10m 3N 、/s ,试确定:1)CCl 4在混合气体中的质量浓度ρ(g/m 3N )和摩尔浓度c (mol/m 3N );2)每天流经管道的CCl 4质量是多少千克?解:1)ρ(g/m 3N)334/031.1104.221541050.1N m g =⨯⨯⨯=--c (mol/m 3N)3334/1070.6104.221050.1N m mol ---⨯=⨯⨯=。
第一章. 1.按照大气污染的范围来分, 可以分为四类: (1)局部地区污染;(2)地区性污染(3)广域污染(4)全球性污染。
2.大气污染物: 指由于人类活动或自然过程排入大气的并对人和环境产生有害影响的那些物质。
可以分为两类: 气溶胶状态污染物、气体状态污染物。
3、一次污染物: 指直接从污染源排放到大气中的原始污染物质。
4、大气污染源可以分为: 自然污染源、人为污染源。
(人为污染源: 生活污染源、工业污染源、交通运输污染源。
)5、中国的大气环境污染主要以煤烟型为主, 主要污染物为TSP和SO , 北京、上海、广州属于煤烟与汽车尾气并重类型。
6.大气污染物入侵人体途径: (1)表面接触(2)食入含污染物的食物和水(3)吸入被污染的空气。
7、颗粒物的粒径大小危害人类健康主要表现在两方面: 粒径越小, 越不容易沉淀, 漂浮时间长人体吸入后深入肺部;粒径越小, 粉尘比表面积越大, 物理化学活性越高, 生理效应加剧。
8、硫酸烟雾引起的生理反应要比单一二氧化硫气体强4—20倍。
9、能见度: 指定方向上仅能用肉眼看见和辨认的最大距离。
10、大气污染综合防治措施: (1)全面规划、合理布局(2)严格环境管理(3)控制污染技术措施(4)控制污染经济政策(5)绿化造林(6)安装废气净化装置。
11、大气污染综合防治的基本点是: 防与治的综合。
12.环境管理概念的两种范畴: 狭义: 环境污染源和环境污染物的管理;广义: 即从环境经济、环境资源、环境生态的平衡管理, 通过经济发展的全面规划和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 达到保护生态和改善环境的目的。
13.清洁生产包括: 清洁的生产过程和清洁的产品。
14.可持续发展能源战略: (1)综合能源规划与管理(2)提高能源利用效率(3)推广少污染的煤炭开采集术和清洁煤技术(4)积极开发利用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
15.制定环境空气质量标准的目标是保障人体健康和保护生态环境。
第二章.1.燃料:指在燃烧过程中能够放出热量, 且在经济上可以取得效益的物质。
大气污染控制工程大气污染控制工程是指通过设计、建设、运营和维护气体污染控制设施,实现对大气污染物的控制和减排,防止大气污染对环境和人类健康造成影响的工程。
本文将从大气污染的现状、相关法规政策、大气污染控制技术、工程设计实施等方面进行阐述。
一、大气污染的现状随着工业、能源、交通等领域的快速发展,大气污染已经成为全球性的环境问题。
据中国环保部发布的数据,大气污染对中国环境造成的影响已经非常明显,空气质量降低,雾霾天气频繁出现,人们的健康日趋受到威胁。
同时,各国政府也意识到了大气污染的严重性,相继推出了相关法规和政策,对企业进行污染治理。
二、法规政策为了保护环境和人类健康,各国政府相继制定多项法规和政策来规范大气污染控制,其中包括:1、大气污染防治法大气污染防治法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全面实施的环境保护法律,是保护大气环境的基本法律。
该法规定了大气污染防治的目标、原则、责任及其实施机构。
同时,该法强调了大气污染防治的“预防为主、源头控制、综合治理、公开透明”的原则,并规定了企业在污染排放、治理和监测等方面的相关要求。
2、“十三五”大气污染防治规划针对中国当前的大气污染形势,国家制定了“十三五”大气污染防治规划。
该规划提出了三大目标:一是大气污染综合治理取得实质性进展;二是重点区域和行业大气污染治理成果显著;三是大气环境质量总体改善。
同时,该规划也提出了相关的技术路径和政策措施,加强对企业的监管和治理。
3、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为控制和减少工业污染物排放,各国政府相继制定了多项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
例如,中国发布的《工业污染源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欧洲制定的《大气排放指令》以及美国的《清洁空气法》等。
三、大气污染控制技术针对大气污染的不同种类,目前已经发展成熟的控制技术有:1、燃烧控制技术燃烧控制技术是一种通过控制燃烧条件实现减少污染物排放的技术。
这种技术主要应用于燃气燃烧和加热燃烧等领域。
其中,常用的控制技术包括燃烧控制器、烟气再循环技术、燃气预混技术等。
1. 什么是酸雨?ph多少在清洁的空气中被二氧化碳饱和的雨水pH为5.6,故将pH小于5.6的雨、雪或其他形式的降水称为酸雨。
2. PM2.5 :指能悬浮在空气中,空气动力学当量直径小于等于2.5um的颗粒物PM10:指能悬浮在空气中,空气动力学当量直径小于等于10um的颗粒物TSP:总悬浮颗粒物。
指能悬浮在空气中,空气动力学当量直径小于等于100um的颗粒物。
3. 中国的大气污染类型是以什么类型为主?中国的大气环境污染仍以煤烟型为主,主要污染物为颗粒物和二氧化硫。
部分大城市属煤烟与机动车尾气污染并重类型。
4.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一级标准:为保护自然生态和人群健康,在长期接触情况下,不发生任何危害性影响的空气质量要求。
二级标准:为保护人群健康和城市、乡村的动植物,在长期和短期的接触情况下,不发生伤害的空气质量要求。
三级标准:为保护人群不发生急慢性中毒和城市一般动植物正常生长的空气质量要求。
三类功能区一类区为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和其他需要特殊保护的地区。
二类区为城镇规划中确定的居住区、商业交通居民混合区、文化区、一般工业区和农村地区。
三类区为特定工业区。
一类区执行一类标准,二类区执行二级标准,三类区执行三级标准。
5. 煤的燃烧过程燃烧:指可燃混合物的快速氧化过程,并伴随着能量的释放,同时使燃料的组成元素转化为相应的氧化物。
热力型氮氧化物:燃烧室温度较高时,空气中的部分氮也会被氧化成氮氧化物,称为热力型氮氧化物燃料型氮氧化物:燃料中的氮经燃烧之后形成的氮氧化物。
完全燃烧的条件:1. 空气条件:必须保证供应与燃烧相适应的空气量。
2. 温度条件:燃料只有达到着火温度,才能与氧作用而燃烧。
3. 时间条件:燃料在高温区的停留时间应该超过燃料燃烧所需要的时间。
4. 燃料与空气的混合时间:燃料和空气中的氧的充分混合也是有效燃烧的基本条件。
理论空气量:燃料燃烧所需要的氧,一般是从空气中获得,单位量燃料按燃烧反应方程式完全燃烧所需要的空气量称为理论空气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