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相变化演示
- 格式:ppt
- 大小:1.08 MB
- 文档页数:5
月相知识月相变化图天文学术语。
(phase of the moon )是天文学中对于地球上看到的月球被太阳照明部分的称呼。
随着月亮每天在星空中自西向东移动一大段距离,它的形状也在不断地变化着,这就是月亮位相变化,叫做月相。
中国古代人民就观察月相并且记录,月相的变化同中国农历日期相对应。
月相定义月相变化图月球视面圆缺变化的各种形状的统称。
月相的成因月球绕地球运动,使太阳、地球、月球三者的相对位置在一个月中有规律地变动。
月球本身不发光,且不透明,月球可见光亮部分是反射太阳光的部分。
我们在不同的时间上看到月球被太阳直接照亮的部分形状(月相)有不一样。
月相周期29.53天,大致相当于一个农历月[1]月相图1.约在农历每月三十或初一,月球位于太阳和地球之间。
地球上的人们正好看到月球背离太阳的暗面,因而在地球上看不见月亮,称为新月或朔,其视形状见图中A位置。
此月相与太阳同升同落,即清晨月出,黄昏月落,只有在日食时才可觉察它的存在。
2.新月过后,月球向东绕地球公转,从而使月球离开地球和太阳中间而向旁边偏了一些,即月球位于太阳的东边。
月球被太阳照亮的半个月面朝西,地球上可看到其中有一部分呈镰刀形,凸面对着西边的太阳,称为蛾眉月,其视形状见图中B位置。
蛾眉月日出后月出,日落后月落,与太阳同在天空,在明亮的天空中,故看不到月相。
只有当太阳落山后的一段时间才能在西方天空看到蛾眉月。
3.约在农历每月初七、初八,由于月球绕地球继续向东运行,日、地、月三者的相对位置成为直角,即月地连线与日地连线成90°。
地球上的观察者正好看到月球是西半边亮,亮面朝西,呈半圆形叫上弦月,其视形状见图中C位置。
上弦月约正午月出,黄昏时,它出现在正南天空,假设观察者位于北半球中纬度,( 下同) 子夜从西方落入地平线之下,上半晚可见。
4.约在农历每月十一、十二,在地球上的观察者看到月球西边被太阳照亮部分大于一半,月相变成凸月,其视形状见图中D位置。
月相变化演示仪的用法
月相变化演示仪是一种教学工具,它能直观、快速地展示一个月中月相的变化情况。
这种仪器不仅能反映月相的形成原因,还能揭示月相变化的规律,如月升和月落的时刻,夜晚可以看见月相的时段,月球的位置,以及月球东西两侧的明暗情况等。
在教学中,学生可以通过观察这个演示仪,容易地记录下一个月的月相,然后通过观察和比较掌握月相的变化规律。
使用月相变化演示仪的方法如下:
1. 首先,确保仪器放置在一个明亮的地方,以便于观察。
2. 打开仪器的电源开关。
3. 调整仪器的时间设置,使其与当前时间相符。
4. 观察仪器上的月球模型,可以看到月球被太阳照亮的一面有时对向地球,有时背向地球;有时对向地球的月亮部分大,有时对向地球的月亮部分小。
5. 根据仪器上的显示,解释月相变化的规律,如上玄月、娥眉月等。
此外,还可以参考一些视频教程,如“魔力科学小实验”提供的视频,来更直观地了解月相变化的演示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