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塘水体消毒的方法及注意事项
- 格式:doc
- 大小:23.00 KB
- 文档页数:4
新鱼池消毒最简单方法
鱼池消毒是维持鱼池水质平衡,保障鱼池安全清洁,以及防止疾病传播的重要措施,
应定期进行。
一、更换水
第一步是更换鱼池水。
定期且彻底换水可以有效控制水中的有毒物质的含量,减少水
质过度污染的可能性,从而减少鱼池中出现的细菌和病毒的可能性。
换水时,将在原有鱼
池水中添加约10%-15%的新水,及时用网子将底部水泥流淌的污垢清除,再将清洗后的底
部砖块放回原位,以提高鱼池内水质的生态平衡。
二、低浓度氯气消毒
低浓度氯气可以有效抑制藻类在水中的高速生长,同时杀死病毒细菌,使鱼池水质恢
复预期。
不过需要注意低浓度氯气消毒时要注意安全,最好先在水中放少量氯气,以防止
鱼类的中毒和死亡。
三、风干法
风干法是简单有效的消毒鱼池的方法。
当藻类高速繁殖,水质变差时,可以将池底挖空,使池底朝而外,好方便日常清洗。
然后将鱼池中现有的水排走,并擦干池底,将室外
空气吹干,可以杀死水池中的藻类病毒细菌,改善水质。
四、光线消毒
光线照射可以杀死细菌病毒,是一种无害的环保消毒方式。
在照射前,应先将鱼池内
的水以10%-15%的速度更换,照射时低浓度的紫外线具有很强的保护作用,同时具有杀菌
功效,有效防止水池中的藻类病毒细菌繁殖以及防止池水变质。
更新鱼池消毒是非常重要的,无论是通过更换水,使用消毒剂,风干法还是光线消毒,都可以维护鱼池的水质平衡,给鱼朋友带来健康的游泳环境。
不管是鱼池拓展还是鱼池管理,相信有了这些步骤,就能让您天天自豪地把家视为一�。
次氯酸钠对鱼塘的消毒使用方法
次氯酸钠是一种常见的水处理消毒剂,对鱼塘的消毒可以按照以下方法进行:
1. 确定浓度:根据鱼塘的水容量和所需消毒效果,确定次氯酸钠溶液的浓度。
一般建议浓度不超过200mg/L。
2. 预处理:将次氯酸钠粉末或固体加入适量的清水或鱼塘水中,搅拌均匀。
根据需要,可以调整溶液的浓度。
3. 均匀投放:将预处理后的次氯酸钠溶液均匀投放到鱼塘中。
可以使用水泵或其他设备来均匀分散溶液。
4. 微风险处理:消毒后,应保证鱼塘有足够的氧气供应。
可以使用增氧设备或其他方法来增加鱼塘水中的氧气含量。
5. 观察和处理:在使用次氯酸钠进行消毒后,定期观察鱼塘水质和鱼的情况。
如果发现异常情况,及时采取处理措施。
需要注意的是,使用过量的次氯酸钠可能会对鱼和其他生物造成伤害,因此在使用时应注意控制溶液的浓度和投放量。
此外,次氯酸钠消毒后应充分排放残余溶液,以避免对鱼塘造成负面影响。
请在使用之前仔细阅读产品说明并遵循生产商提供的指导。
鱼塘带水消毒方法鱼塘水体的消毒是保持鱼类健康生长的重要环节。
在鱼塘养殖中,如果水质不好或者受到细菌、病毒等微生物的侵害,将会对鱼类的生长和养殖产生不利影响。
因此,鱼塘带水消毒方法的选择和使用显得尤为重要。
下面将介绍几种常用的鱼塘带水消毒方法,供大家参考。
一、化学药物法。
化学药物法是鱼塘带水消毒的一种常用方法。
常见的化学药物有漂白粉、过氧化氢、双氧水等。
在使用化学药物进行鱼塘带水消毒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首先,要根据鱼塘的水体情况和鱼类的种类选择合适的药物;其次,要按照药物的使用说明进行正确的投放和稀释;最后,要注意观察水体的变化和鱼类的反应,确保药物的使用不会对鱼类造成伤害。
二、紫外线消毒法。
紫外线消毒法是一种物理性的鱼塘带水消毒方法。
通过紫外线灯管照射水体,可以有效地杀灭水中的细菌、病毒等微生物。
在使用紫外线消毒法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首先,要选择合适功率和长度的紫外线灯管;其次,要确保水体能够充分暴露在紫外线照射下;最后,要定期清洁和更换紫外线灯管,以保证其消毒效果。
三、臭氧消毒法。
臭氧消毒法是一种高效的鱼塘带水消毒方法。
臭氧具有强氧化性,可以迅速杀灭水中的细菌、病毒等微生物,并且不会在水中留下任何残留物。
在使用臭氧消毒法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首先,要选择合适的臭氧发生器和臭氧浓度控制装置;其次,要确保水体能够充分接触臭氧气体;最后,要定期检查和维护臭氧设备,以保证其正常运行和消毒效果。
四、生物法。
生物法是一种环保、无毒的鱼塘带水消毒方法。
通过投放一定量的益生菌或者其他微生物制剂,可以有效地调节水体的微生物群落结构,降低有害微生物的数量,提高水质的稳定性。
在使用生物法进行鱼塘带水消毒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首先,要选择适合鱼类生长的益生菌或者微生物制剂;其次,要根据水体的情况和鱼类的种类确定投放的剂量和频率;最后,要注意观察水体的变化和鱼类的生长情况,及时调整投放量。
综上所述,鱼塘带水消毒是鱼类养殖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鱼塘消毒方法如下:
一、生石灰消毒
1、生石灰遇水会产生强碱,因此具有很强的灭菌和杀敌能力。
苗种放养前半个月左右,选择晴天用生石灰消毒。
消毒时,养鱼池必须留下7~10厘米的水,使撒入的生石灰均匀分布。
生石灰的使用量一般为每亩60-75公斤,淤泥少的养鱼池为50-60公斤。
2、用法:首先在池子周围挖几个小潭,把生石灰放入潭内吸水深化,不等冷却就用铲子洒在周围,一定要把砂浆均匀地洒在全地上。
如果池塘两岸狭窄,可以直接喷洒,生石灰可以在桶中化浆后直接喷洒在地上。
几个小时后,用长柄耙调和池底淤泥和石灰浆,使池塘淤泥和石灰均匀混合,提高消毒除害效果。
排水不便的池塘,带水消毒,每亩池塘水深1米时,约用生石灰125-150公斤。
2、特点:生石灰作用强、彻底,不仅可以杀死池中的杂鱼、青蛙蛋、蝌蚪、螃蟹、水浒、苔等水生生物,还可以杀死鱼类的病原菌、寄生虫。
同时,改良池底土质,提高土壤肥力,增加水中矿物要素,起到直接施肥的作用。
二、漂白粉消毒
1、漂白粉一般含氯量在30%左右,通过湿分解释放次氯酸和碱性氯化钙。
次氯酸释放的新生态氧具有很强的杀菌作用。
2、用法:每立方米的水体用漂白粉20克,将漂白粉加水溶解后,立即洒在整个池塘里。
漂白粉在空气中容易挥发和分解,必须密封贮藏,隔绝空气。
应储存在阴凉干燥的地方,以免发生故障。
放置
漂白粉的容器最好使用陶瓷缸和木制容器,不要使用金属容器。
使用时戴口罩,在上风处洒药。
2、特征:漂白粉的效力与生石灰相似,但肥水中药效减少,消失也快,适合急于使用的池塘。
鱼池清整和消毒方法池塘是鱼类生活栖息的场所,也是鱼类病原体的孳生地。
因此预防鱼病必须从控制和消灭病原入手,彻底清塘是预防鱼病、改善池塘环境的重要措施,。
池塘,药物清塘两项内容。
一.清整池塘当鱼种或成鱼出池后,排干池水,清除一定的底泥,用以修整堤埂滩脚或作为农田肥料,经多日(一般周左右)阳光暴晒,可以加速土壤中有机物质转化重作用。
同时也便于清除池边滩脚的杂草,破坏寄生虫和水生昆虫的产卵场。
清整池塘的重要性还在于清除过多的淤泥,可以减少底泥的耗氧,有利于改鱼产量。
二.药物清塘塘底富含有机物是很多鱼类致病菌和寄生虫的温床。
所以药物消毒是除野和消灭病原的重要措施之一。
现在生产上常用的清塘药物越来越多。
我地区常用粉、三氯异氰尿酸(漂白精)、二氯异氰尿酸钠(防消散)等,也有用氨水、二氧化氯和敌杀死的。
选用清塘药物应以清塘药物的作用原理,作用机制和下面介绍几种使用较好的清塘药物。
1.生石灰清塘生石灰(CaO)清塘的作用是通过生石灰遇水后发生的化学反应。
产生氢氧化钙,并放出大量的热,氢氧化钙为强碱,其氢氧根离子在短时值提高到11以上。
从而杀死敌害生物。
⑴.清塘效果Ⅰ.能迅速而彻底地杀死野杂鱼、蛙卵、蝌蚪、蚂蟥、水生昆虫等动物,以及一些水生植物、鱼类寄生虫和病原菌等敌害生物。
生石灰清塘对减少鱼病发生Ⅱ.由于碱的游离,可以中和淤泥中的各种有机酸,改变酸性环境,使池塘呈微碱性环境。
一般用生石灰清塘,7~10天浮游生物可达高峰,有利于鱼类生Ⅲ.可提高池水的碱度和硬度,增加缓冲能力,提高水体质量。
Ⅳ.钙离子浓度增加,PH值升高,可使被淤泥胶粒吸附的铵、磷酸、钾等离子向水中释放同时钙本身是浮游植物和水生动物不可缺少的营养元素,因此,用生石灰清塘还起了施肥的作用。
⑵.清塘方法生石灰清塘方法分为干法清塘和带水清塘。
干法清塘一般每亩用生石灰60—75公斤,如果塘泥较厚应酌情增加用量。
清塘的方法是先将池水排至5—10厘米深,然后在池底四周挖数个小坑,将生水熟化,待生石灰块全部熟化成粉状后,再加水溶成石灰浆向水中泼洒。
池塘治理消毒常用方法
有几种常用的方法可以用于池塘治理和消毒:
1. 化学方法:使用化学消毒剂进行池塘的消毒,常见的化学消毒剂包括漂白粉、氯化钠、臭氧等。
这些消毒剂可以杀灭池塘水中的细菌、病毒和其他有害微生物。
2. 物理方法:物理方法主要包括紫外线消毒和超滤消毒。
紫外线消毒是通过使用紫外线灯照射池塘水来杀灭细菌和病毒。
超滤消毒是通过使用超滤膜过滤池塘水,将微生物和其他污染物过滤掉,达到消毒的目的。
3. 植物方法:植物方法是使用一些水生植物,如荷花、莲花等植物来净化池塘水质。
这些植物可以吸收水中的有机物和营养物,减少水中的富营养化,从而降低细菌和病毒的繁殖。
4. 机械方法:机械方法包括使用过滤系统、氧气增氧机等机械设备来提高池塘水质。
过滤系统可以过滤水中的杂质和微生物,氧气增氧机可以增加水中的氧气含量,促进有益微生物的生长,抑制细菌和病毒的繁殖。
需要注意的是,在选择和使用消毒方法时,应根据池塘的具体情况、水质状态和治理目标来进行选择,并遵循相关的操作规范和安全注意事项。
池塘清整及消毒方法
池塘清整及消毒方法如下:
1.清理池塘:清除池塘中的杂草、落叶、污泥等杂物,使水质清澈。
2.更换水源:把原来的池塘水全部排出,更换新的水源,这样可以减少细菌和病毒的传播。
3.使用消毒剂:在更换新水源后,使用适量的消毒剂,如过氧化氢、次氯酸钠等,对池塘进行消毒。
消毒剂的浓度应根据实际情况决定。
4.增氧:池塘中的氧气对水质的保持非常重要,可以通过增氧来提高水质。
可以使用氧气增氧机等设备,增加池塘中的氧气含量。
5.定期清洗:定期清洗池塘中的滤网、滤材等设备,防止细菌和病毒滋生。
6.加强管理:加强对池塘的管理,定期观察水质、鱼类健康情况等,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措施。
池塘治理消毒常用方法
1.氯消毒:氯是一种常见的消毒剂,可以有效杀灭池塘中的细菌、病毒和其
他微生物。
通常使用含氯化合物,如氯气、次氯酸钠或三氯异氰尿酸等。
根据具体情况,可选择适当的氯浓度和接触时间进行消毒。
2.臭氧消毒:臭氧是一种强氧化性消毒剂,在池塘水体中可以迅速杀灭细菌、
病毒和藻类等微生物。
臭氧消毒需要专门的臭氧发生器,通过将空气中的氧气电离而生成臭氧,然后将臭氧注入池塘水体中进行消毒。
3.紫外线消毒:紫外线辐射具有很高的杀菌能力,可以直接破坏微生物的
DNA结构,从而杀灭它们。
在池塘治理中,可使用紫外线灯或紫外线消毒设备,将水体通过紫外线辐射区域,以实现消毒的目的。
4.高温消毒:高温可以有效地杀灭微生物,包括细菌、病毒和寄生虫等。
通
过提高池塘水体的温度至一定程度,可以实现高温消毒。
这可以通过加热设备或太阳能加热等方式来实现。
一、使用方法(一)清塘。
鱼、虾养殖池经清淤修整后,用生石灰加水溶化后趁热全池泼洒。
一亩300公斤。
池内留水6~10厘米深,每平方米水面用生石灰85~110克,水深1米时每平方米水面用生石灰80~400克,24小时后池水的pH值在11左右,可迅速清除野杂鱼虾、大型水生生物、寄生虫和细菌等。
(二)全池泼洒。
鱼、虾生长季节,每月每平方米水面用生石灰10~20克加水后全池泼洒1~2次,可维持池水呈弱碱性、溶氧充足、水质清新,有利于促进鱼、虾的生长,使水中80%~90%的絮状物吸附沉淀,有利于提高商品鱼、虾的品质和价格。
(三)防病。
在鱼、虾疾病多发季节,每平方米水面用15~40克生石灰加水后全池泼洒。
可使水中的含菌量大大下降,同时可防治鱼、虾烂鳃病和某些中毒症,并防止青苔着生。
二、注意事项(一)要注意用量和使用条件。
当池塘中有鱼、虾等养殖对象时,每升水中生石灰加水后的用量一般不能超过30毫克;如果水色比较淡(浮游植物比较少),用量应控制在15毫克以下;当池水的pH值大于8时,不能使用生石灰。
(二)注意补磷。
长期养殖鱼、虾的池塘,由于经常使用生石灰,其钙质可与有效磷作用生成磷酸沉淀,从而导致水体中有效磷的大量消耗,水体中长期缺少磷元素也会影响鱼、虾的正常生长,因此常用生石灰的鱼、虾池应经常测定磷含量并及时补磷。
(三)漂白粉及含氯类消毒剂不能与生石灰同时使用。
因漂白粉及含氯类消毒剂都呈酸性,而生石灰是碱性,如果同时使用,会产生拮抗作用,从而抵消或减弱漂白粉及含氯制剂和生石灰的使用效果。
因此,应在使用漂白粉等含氯制剂后5天再使用生石灰鲤鱼出血病前兆:肠道内充血。
腮肿大:亚硝酸盐高。
预防出血病:思诺沙星百分之10或败毒消定期消毒剂:戊二醛或者戊二醛+苯扎。
鱼塘消毒最简单方法在养殖过程中,养殖户为了提高有限水域的利用率,提高养殖密度,会在有限的池塘水域中出现更多的病原体和有害生物。
因此,为了控制和清理水产品中的有害生物,避免病害的发生,必须采取消毒措施,但鱼塘消毒的最简单的方法是什么?下面就为大家总结一下鱼塘消毒的最简单方法。
1、用漂白粉消毒漂白粉中的氯含量较高,氯与水反应生成多种次氯酸等化学物质。
那么这些化学物质就会释放出生态氧,其杀菌作用是非常明显的。
使用漂白粉前,应根据池塘的面积控制漂白粉的用量,并均匀,全面地洒入池塘。
需要注意的是,漂白粉对人体也是有害的,因此在洒出漂白粉时要注意防护。
使用方法:每亩用漂白粉20-30公斤,用水完全溶解后,全池均匀撒洒。
如果使用漂白精,用量减半。
2、生石灰消毒生石灰是一种常用的消毒方法。
其原理是生石灰遇水会产生极强的碱性物质,放出大量的热来达到杀菌的效果。
使用方法:就消毒方法而言,生石灰可分为干法消毒和湿法消毒。
干消毒并不是说池子里没有水,而是水比较少。
可留水20-30厘米,然后每亩用生石灰50-80公斤全池撒水,待阳光充足照射3-5天后,再换新水。
湿法消毒按每亩1m 水深计算。
生石灰100-150公斤用水溶化后,全池均匀洒洒。
3、茶籽饼的消毒茶籽饼是清塘的理想药物。
贻贝等,但对水生植物无毒。
茶籽饼杀菌具有成本低、解毒快的特点。
使用方法:注入30cm-40cm的水,以20g/立方米的浓度浸泡茶籽饼早晚均匀喷洒。
如果加入40kg-50kg 的生石灰一起洒,也可以杀灭多种病原体。
几百亩的大池塘不用泡。
将茶籽饼碾碎均匀撒在池塘中,但干撒效果不如浸泡。
用茶籽饼消毒一般2周左右消失,即可下水育苗。
4、二氧化氯消毒二氧化氯是一种非常高效、安全的新型消毒剂,无残留副作用。
但是,使用二氧化氯进行消毒时,需要注意与柠檬酸一起使用。
使用方法:用二氧化氯消毒时,先将柠檬酸和二氧化氯按1:1的比例混合,约10分钟后用水稀释。
二氧化氯的用量为每亩每米水深1200-1800克即可。
在鸭、鹅等水禽生产过程中,池塘水体污染而引起疫病暴发,是困扰水禽殖的一大问题。
现就如何进行水体消毒及应注意的问题介绍如下:
1、水体消毒剂的选择及使用方法:常用的消毒剂有生石灰、含氯消毒剂及双链季胺盐类等。
(1)生石灰
生石灰在水溶液中可形成氢氧化钙进而发挥碱性消毒剂溶解蛋白和促进其变性的消毒作用;同时生石灰能增加池中钙质,对水体有直接施肥作用,而且可促进悬浮在水体中有机物的沉降。
使用方法为配成10~20%的溶液对水体进行泼洒消毒,每亩水面(按1米水深计)的用量在20~30千克。
应注意生石灰要配成石灰乳(其间会产生化学反应释放较多热量)后应立即使用,将生石灰干粉撒在水体内的做法是不可取的,其消毒效果不确实。
(2)含氯消毒剂
含氯消毒剂在水体消毒中最为常用,属高效消毒剂。
它不仅价格便宜,并且对病毒、细菌、真菌和芽胞均有良好的杀死作用。
目前,在市场上使用最多的有机氯类消毒剂是漂白粉、二氯异氰尿酸钠及二氧化氯等。
其发挥消毒作用的环境以酸性为佳,且具有较强的刺激性和腐蚀性,因此应避免使用金属容器存放。
漂白粉:漂白粉的有效成份次氯酸可渗入细胞内,氧化细胞酶的硫氢基因,破坏胞浆代谢。
酸性环境中杀菌力强而迅速,高浓度能杀死芽胞。
使用方法为每亩(按1米水深计)水面使用 1.0~1.5千克。
存放过程中应注意漂白粉稳定性差,故应密闭保存于阴暗干燥处,时间最好不超过12个月。
二氯异氰尿酸钠:二氯异氰尿酸钠的有效氯含量为60%左右,其消毒的活性物主要为氯化尿酸,它在水中进一步分解成次氯酸,有较强的氧化作用,对细菌繁殖体、芽胞、病毒、真菌孢子都有较强的杀灭作用。
使用方法为每亩水面(1米水深计)使用0.2~0.5千克。
尽管其化学性质稳定,室内放置半年后有效氯仅降低0.16%,应注意其水溶液呈弱酸性且稳定性差,应现配现用。
二氧化氯:二氧化氯是目前水产养殖中一种新型消毒剂,可促进水体中微生物蛋白质的氨基酸氧化分解,进而有效地杀灭水中的细菌、病毒、真菌、芽胞及噬菌体,此外其还可氧化分解水中的肉毒梭菌毒素。
使用方法为每亩水面(按1米水深计)使用0.1~0.3千克。
应注意尽管其消毒作用不受水质酸碱度的影响,但药液不能用金属容器配制或贮存,且勿与酸类有机物、易燃物混放,以防自燃;若为固体包装,使用时应将A、B袋分别溶解后搅和到一起活化3~5分钟全池泼洒。
(3)双链季铵盐类消毒剂
双链季铵盐络合碘是利用双链季铵盐络合碘在水中缓慢释放出碘及保留了双链季铵盐灭菌效果好、无刺激、无腐蚀、无毒、无残留、长效等优点。
又同时碘具有较强杀灭病毒的功能,弥补了双链季铵盐杀灭病毒效果差的缺点。
而双链季胺盐络合碘克服了碘易挥发的缺点,使其缓慢释放,最终达到“强强联合”的消毒效果。
此外双链季胺盐络合碘对病毒和细菌的杀灭能力不受水质硬度、酸碱度影响。
目前:该类消毒剂多被制成不同浓度的商品,可参考产品的说明进行使用。
2.水体消毒应注意的问题
(1)消毒剂的合理使用
不同种类尤其是杀菌原理不同的消毒剂要交替使用,建议每隔大约15~30天左右的时间可考虑更换消毒剂。
(2)消毒后仍不能忽视还有发病的可能
经过消毒,不一定就能达到彻底消毒的效果,这与选用的消毒剂和消毒方法有关,同时消毒剂的使用是有限的,对于无限存在的病原任何消毒药物都很难表现出良好的消毒效果。
因此,除了进行消毒,还要结合养殖情况有计划对水禽进行免疫接种,注意及时对场内污物进行清扫、冲洗,并尽量保持良好的通风及阳光照射等,在一定程度上能抵制或减弱甚至杀灭有害病原。
(3)不发生疫情也应坚持消毒
消毒工作是一项长期而细致的工作。
病原微生物一旦存在于有利的环境中就会迅速繁殖,并导致疫病暴发。
而坚持消毒可降低疫病的传播和发生的机会。
平时应定期消毒(5~10天一次),大风下雨或有疫情时应加强消毒。
消毒应对禽舍场地用具及整个水体的全面消毒。
不留死角,对死禽病禽要进行无害化消毒处理。
以免污染水体。
(4)消毒液浓度高不一定消毒效果好
消毒液浓度过低会使消毒效果变差,长期偏低则可导致病原微生物抵抗力增强,产生抗药性,但消毒液浓度过高并不能使消毒效果增强,所以导致禽体出现不良反应而引发呼吸、消化系统等方面的疾病。
同时也可能对水体内养殖鱼类等产生刺激,对其健康状况造成不利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