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忠市少数民族概况
- 格式:doc
- 大小:12.45 KB
- 文档页数:1
吴忠市旅游攻略
吴忠市,是中国宁夏回族自治区的一个重要城市,也是丝绸之路经济带上的重要
节点。
吴忠市拥有悠久的历史文化和丰富的自然风光,是一个充满魅力的旅游目的地。
下面将为您介绍吴忠市的旅游攻略。
历史文化探索
吴忠市历史悠久,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
您可以前往吴忠市博物馆,了解这
座城市的发展历程和文化传承。
另外,还可以前往青铜器博物馆,领略当地独特的青
铜文化。
漫步在古老的街道上,感受历史的沉淀,探寻吴忠市的文化底蕴。
自然风光之旅
除了历史文化,吴忠市还有壮丽的自然风光等待您探索。
前往沙坡头景区,欣赏
黄沙与绿洲的壮丽景色,感受大漠风情。
您还可以到贺兰山脚下,徒步登山,俯瞰整
个吴忠市的美景。
在河边漫步,感受宁静与纯净,放松身心,享受大自然的馈赠。
美食文化体验
吴忠市的美食文化源远流长,地道的回族美食是不可错过的。
尝试当地特色小吃,品味香气四溢的回族烤肉和手工面条,感受浓厚的民俗风情。
您还可以到当地的农家
乐体验农耕生活,亲手制作当地美食,感受回族热情好客的待客之道。
休闲娱乐时光
在吴忠市,除了文化探索和风景游览,还有丰富多彩的休闲娱乐项目等您体验。
您可以到当地的温泉度假村放松身心,享受温泉养生之乐。
亦可到购物街区体验购物
乐趣,选购当地特色纪念品和工艺品。
晚上,不妨到当地的夜市品尝美食,感受吴忠
市夜晚的热闹与繁华。
清真产业-回族区域传统农业工业化的理论分析(一)摘要宁夏吴忠市是具有鲜明特色的回族聚集区域,她的经济状况也是以传统的农业为主;依据中国回族的一些民族特点,该市实行以清真食品和穆斯林用品为主体的产业化战略;从发展经济学的角度来看,该项战略的实施,将会对于那些带有明显传统经济特点的地区依据自身特点确立发展战略提供借鉴。
关键词清真食品;清真产业;产业化本文探讨的对象是中国大陆的一个回族聚集区域,基于该区域回族族群的生活习惯、经商传统和地方经济特点,通过对清真食品和穆斯林用品为主体的经济形态的产业化创新,期望能以此推动地方经济的发展。
笔者尝试从该产业化的主要内容,该地区发展此产业的禀赋,这两个方面入手,结合发展经济学相关思想的进展,进行简要分析。
也期望通过本文来抛砖引玉,吸引相关人士对该产业的发展给予重视。
一、清真食品和穆斯林用品及产业化(一)清真食品和穆斯林用品清真食品指的是符合教规的食品,从伊斯兰教来说是“合法”食品1]。
从实质意义上讲,清真食品是宗教食品,即教徒可以食用的食品。
但在中国回族的形成过程中的本地文化习惯融合来看2],清真食品也呈现了不同地域间的差异。
同时,在不同民族间的交往中,特别是非伊斯兰教信徒也喜欢并消费清真食品,甚至许多非信徒参与了清真食品的生产和经营活动中。
目前的清真食品是严格遵循伊斯兰教的规定,经过严密的程序取得标示证书并予以标注的商品才可以称之为清真食品。
通过这些程序的标示商品一般来说在穆斯林世界可以通行的。
除食品的一般商品特征外,穆斯林食品具备两个关键特征,一个是要满足伊斯兰教规定,另一个是要具有明显的清真标志。
目前的清真食品定义由宗教界人士和社会学界专家依据伊斯兰教规定而作,并通过地方政府的相关《条列》或其它法规形式予以确认和严格标示。
这种做法保证了清真食品的严肃性和通用性。
而穆斯林用品则更多的依据穆斯林的生活习俗和历史传统而约定,主要来源于宗教活动的一般要求和中国大陆西北地区的回族生活习惯。
宁夏回族自治区考研民族学知识点梳理宁夏回族自治区作为一个民族自治区,拥有着丰富的民族学知识点。
在考研中,掌握宁夏回族自治区的民族学知识点对于相关专业的考生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对宁夏回族自治区的考研民族学知识点进行梳理和介绍。
一、宁夏回族自治区的基本情况宁夏回族自治区位于中国的西北地区,地理位置优越,是中国五个回族自治区之一。
宁夏回族自治区辖6个市,分别是银川市、石嘴山市、吴忠市、固原市、中卫市和灵武市。
它是中国少数民族聚居地区之一,回族是宁夏回族自治区的主要民族。
二、宁夏回族自治区的民族学介绍宁夏回族自治区的民族学研究主要以回族为重点,研究回族的民族特点、历史文化、社会生活等方面。
回族作为中国的少数民族之一,拥有着独特的文化传统和历史背景,值得深入研究。
在考研中,对于宁夏回族自治区的民族学知识有一定的了解,可以为考生在相关专业的考试中锦上添花。
三、宁夏回族自治区的民族概况1. 回族的起源和分布回族起源于中国的唐朝时期,是伊斯兰教的信仰者。
回族主要分布在中国的西北地区,其中宁夏回族自治区是回族人口最多的地方。
除了中国,回族还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地,如中亚和东南亚等地。
2. 回族的宗教信仰回族信仰伊斯兰教,宗教在回族的生活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回族人民遵循伊斯兰教的戒律和习俗,礼拜清真寺,遵循阿拉伯的传统礼仪。
3. 回族的语言和文字回族使用回鹘文、阿拉伯文和汉字等文字。
回族人民使用回鹘文和阿拉伯文进行宗教活动和书写,而在日常生活中则使用汉字。
4. 回族的传统文化回族拥有着丰富多样的传统文化,如回族的传统舞蹈、音乐、服饰和美食等。
回族的传统文化有着浓厚的宗教色彩和地方特色,反映了回族人民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
四、宁夏回族自治区的历史文化宁夏回族自治区的历史文化源远流长,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
在考研中,对于宁夏回族自治区的历史文化有所了解,对于相关专业的考生来说是非常有益的。
1. 回族的历史渊源回族的历史渊源可以追溯到唐朝的西域回鹘国。
宁夏吴忠市利通区基本情况一、基本情况利通区地处宁夏银川平原南部,偎依黄河东岸,是祖国内陆经济的开放区,是宁夏黄河经济的样板区,是宁夏吴忠市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国土总面积平方公里,辖镇乡,个行政村、个农场(办)、个社区。
总人口万,其中回族人口万,占总人口的,是我国主要的回族聚居区。
利通区物华天宝,人杰地灵,以其悠久的历史、重要的地理位置、发达的农业、浓郁的回乡风情,被誉为“塞上江南”。
利通区是文化底蕴深厚的塞上名城。
古老的黄河文化、西夏文化、中原文化、伊斯兰文化等多种文化在这里交相辉映,相互促进。
唐太宗李世民在这里与西部少数民族首领友好结盟,书写了中国民族融合的不朽篇章。
唐肃宗李亨在这里登基即位,平定了“安史之乱”,使这里一度成为唐朝的政治和军事中心。
利通区是“国家农业产业化示范基地”。
有着多年的灌溉历史,境内沟渠纵横,林带成网,旱涝无虞,以奶牛、清真牛羊肉、设施农业、林果业为主的特色优势产业初具规模。
奶牛存栏万头,占全国奶牛数量近,肉牛出栏达到万头,羊只饲养量达到万只,优质粮食面积达到万亩,设施农业总面积万亩,林果面积达到万多亩,农业总产值亿元。
利通区工业门类齐全,结构比较完善。
现有各类工业企业户,已初步形成以机械、电子、仪表、化工、建材、造纸、烟草、纺织、乳品、清真食品、民族用品等多个行业、多个品种为主的少数民族地区工业体系。
利通区是西部地区有名的“水旱码头”和“商埠重地”。
集市贸易历史悠久,是西北地区传统的物资集散地,建有各类专业、综合批发市场个,形成了大、中、小配套,专业综合协调,批发、零售兼有的多门类、多层次的市场格局。
其中清真食品穆斯林用品、清真餐饮等在国内享有美誉。
利通区拥有“中国清真食品穆斯林用品产业基地”、“中国吴忠清真食品基地”、“中国回族文化建筑之乡”和“中国清真美食之乡”多项美誉。
利通区投资环境优越。
一是基础设施相当完善。
已初步形成了电力、通信、供水、供气及金融服务为主的现代化城市服务网络;二是境内交通非常便捷。
98清真寺里的新风景——吴忠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走进清真寺吴忠市总人口143.7万人,其中回族人口占53%,是全国回族人口比例最高的地级市,被誉为“中国回族之乡”。
吴忠市辖区共有依法登记的宗教场所1300多处,其中伊斯兰教1200多处,每年举办跨省区大型宗教活动20余次,参与信教群众50余万人次。
如何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民族地区信教群众的心中?如何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吴忠市进行了有益地探索。
撰文/马桂芬 摄影/马桂芬 李君杰هيج نوج يل ،نف يوق ام / ريوصت ،نف يوق ام / ريرحتدجسملل ديدجلا رهظملاغنوشتوو ةنيدم دجاسم لخدت ةيكارتشلال ةيرهوجلا ميقلادجسملا يف ينطولا ملعلا عفر ميسارم ةماقإ在清真寺举行升国旗仪式992010年,吴忠市为全市1275个依法登记的宗教场所免费订阅《宁夏日报》《吴忠日报》。
同年,争取项目资金200万元,在吴忠市100座清真寺建起了100所穆斯林书屋。
目前,吴忠市已在各县(市、区)建起穆斯林书屋610个。
随着党报的进入和穆斯林书屋的建成,国策法规、禁毒、科普知识、种养植(殖)技术、消防安全等书籍也已进入清真寺。
吴忠市还积极发挥宗教人士的作用,引导他们争做助推发展的“八大员”(政策法规的普及员、矛盾纠纷的调解员、特殊人群的帮教员、健康生活的指导员、慈善事业的宣传员、民风建设的讲解员、党群关系的联络员、脱贫致富的引导员)。
2013年年初,吴忠市首先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24字内容绘制成展板放置在道道渠清真寺院内,被信教群众称为教育人的“文化墙”。
如今,类似“进寺拜主赞圣、出寺遵纪守法”的楹联在清真寺很常见,“两个共同”“三个离不开”等宣传标语也比比皆是。
社会义核心价值观的24字内容,已经步伐稳健地走进了吴忠市众多清真寺。
宁夏人文特征概述
宁夏是中国的一个自治区,被誉为“黄河上的明珠”。
它位于中国的西北部,地处黄河中游,是中国五个回族自治区之一。
宁夏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和独特的人文特征。
首先,宁夏是回族的主要聚居地,回族是宁夏的主要民族群体,也是中国第三大少数民族。
回族是中国众多民族中的一个特殊群体,他们拥有独特的文化传统和生活方式。
在宁夏,回族的传统文化得到了保护和发扬。
回族的传统建筑、服饰、音乐和舞蹈等文化元素都体现了独特的民族特色。
其次,宁夏拥有丰富的宗教文化。
伊斯兰教是回族的主要宗教信仰,宁夏是中国伊斯兰教的重要中心。
宁夏的清真寺遍布各地,成为宁夏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宁夏的清真寺建筑风格独特,充满了伊斯兰教的艺术魅力。
清真寺也是回族人民信仰、学习和社交的场所。
此外,宁夏还有丰富的民俗文化。
回族人民热爱传统节日和民间艺术活动。
宁夏的节日庆典丰富多样,其中最著名的是开斋节和古城镇会。
在这些节日里,人们会表演传统的舞蹈、歌曲和戏剧,展示回族独特的文化和艺术魅力。
此外,宁夏还有丰富的民间工艺品制作,如马镫、毛巾、挂毯等,这些手工艺品代表了宁夏人民的智慧和技艺。
宁夏的人文特征丰富多样,展示了中国多元文化的魅力。
回族传统文化、伊斯兰教的影响和丰富的民俗文化共同构成了宁夏独特的人文景观。
这些人文特征不仅丰富了宁夏的旅游资源,也为宁夏的社会和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宁夏人民秉承着包容和谐的精神,不断传承和发展着自己的文化遗产,为中华民族的多元一体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文化长廊从民俗看回族的“汉化”——以吴忠市的回族为例王双双 宁夏大学摘 要: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随着现代化和城市化的快速发展,我国民族融合的速度日益加快,各少数民族在不同程度上出现“汉化”的现象。
自建国以后,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突飞猛进。
随着我国经济、政治各方面的发展,各民族间的交流合作增强,汉化现象越来越普遍也越来越受人们的关注。
本文以吴忠市的回族为例,从民俗方面看回族“汉化”,并试分析这一现象形成的因素及其影响。
关键词:“汉化”;民族融合;吴忠市;回族;民俗作者简介:王双双(1992-),女,宁夏大学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回族文化。
[中图分类号]:K89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18)-08-174-02一、何为“汉化”少数民族的汉化指的是“少数民族在生活方式、社会结构、文化意识以及价值观念等各方面被汉民族所融合的过程,也是少数民族在以上方面接受汉民族的一套价值观的过程”。
即在民族融合过程中,某一民族受汉族先进生产方式和文化等方面的影响,自然地、逐渐地改变本民族某一部分或全部,而与汉族相似或被汉族同化的现象。
中华民族是由汉、满、回、蒙等56个不同的民族组成的。
其中,汉族处于56个民族中的主体地位。
汉族之所以居于主体地位的原因在于其先进的生产力和生产方式、生产关系使其不仅在人口、地域等因素中占据主要地位,而且在民族文化交融中处于绝对优势。
而相对落后的各少数民族则在不同程度上效仿汉族的制度、风俗等较为先进的方面以促进自身的发展。
二、回族的“汉化”历史上的回族先民自踏足中原的那一刻起便开始了“汉化”。
因回族先民多以工匠、商人和军人为主,社会化程度比较高,因此他们进入中原后靠着自己的本事很好地融入了汉人的生活之中。
这是回族先民为了生存而选择的被动汉化,而不是回族文化作为弱势文化被汉族文化所同化。
所以时至今日,伊斯兰文化仍然处于回族文化的强势主导地位。
宁夏吴忠市利通区基本情况一、基本情况利通区地处宁夏银川平原南部,偎依黄河东岸,是祖国内陆经济的开放区,是宁夏黄河经济的样板区,是宁夏吴忠市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国土总面积1387平方公里,辖8镇4乡,99个行政村、3个农场(办)、17个社区。
总人口38.02万,其中回族人口22.4万,占总人口的59.1%,是我国主要的回族聚居区。
利通区物华天宝,人杰地灵,以其悠久的历史、重要的地理位置、发达的农业、浓郁的回乡风情,被誉为“塞上江南”。
利通区是文化底蕴深厚的塞上名城。
古老的黄河文化、西夏文化、中原文化、伊斯兰文化等多种文化在这里交相辉映,相互促进。
唐太宗李世民在这里与西部少数民族首领友好结盟,书写了中国民族融合的不朽篇章。
唐肃宗李亨在这里登基即位,平定了“安史之乱”,使这里一度成为唐朝的政治和军事中心。
利通区是“国家农业产业化示范基地”。
有着2000多年的灌溉历史,境内沟渠纵横,林带成网,旱涝无虞,以奶牛、清真牛羊肉、设施农业、林果业为主的特色优势产业初具规模。
奶牛存栏14.3万头,占全国奶牛数量近1%,肉牛出栏达到10万头,羊只饲养量达到100万只,优质粮食面积达到40万亩,设施农业总面积7万亩,林果面积达到15.55万多亩,农业总产值26亿元。
利通区工业门类齐全,结构比较完善。
现有各类工业企业368户,已初步形成以机械、电子、仪表、化工、建材、造纸、烟草、纺织、乳品、清真食品、民族用品等20多个行业、300多个品种为主的少数民族地区工业体系。
利通区是西部地区有名的“水旱码头”和“商埠重地”。
集市贸易历史悠久,是西北地区传统的物资集散地,建有各类专业、综合批发市场35个,形成了大、中、小配套,专业综合协调,批发、零售兼有的多门类、多层次的市场格局。
其中清真食品穆斯林用品、清真餐饮等在国内享有美誉。
利通区拥有“中国清真食品穆斯林用品产业基地”、“中国吴忠清真食品基地”、“中国回族文化建筑之乡”和“中国清真美食之乡”多项美誉。
特色村寨 美丽家园——我区八个村庄被国家民委命名为第二批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自2009年国家民委和财政部在全国开展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保护与发展试点工作以来,我区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充分调动各级、各部门的积极性,整合各方面资源,坚持“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传承发展”的方针,结合我区回族村落的资源特征,坚持保护与开发建设相结合,以保护原有民居历史文化、建筑特色为重点,突出民族风情和地域特色,完善基础设施,修饰回族民居,打造特色产业,扶持经济发展。
几年来,共争取国家民委专项经费7500多万元,拉动地方和民间投资5亿元以上,选择了40多个有一定经济基础、历史文化背景、民族特色突出的回族村落,进行重点打造,将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融入其中,使特色村既具有浓厚的民族风情和地域特色,又具有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现代气息,成为新农村建设的样板、生态文化旅游的亮点,实现了经济发展、民族文化传承和生态环境保护同步协调发展。
特色村寨项目第二批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
近日,国家民委命名了第二批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
我区贺兰县南梁台子铁东村、平罗县红崖子乡红瑞村、利通区郭家桥乡刘家湾村、镇同兴村、同心县丁塘镇团结村、盐池县冯记沟乡老庄子村、西吉县硝河乡硝河村、沙坡头区永康镇永新村等八个回族聚居村庄被国家民委命名为摄影/李君杰钟培源辛怡丽┃ 专 题 ┃建设的实施,促进了特色村在乡村经济、民族文化传承和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同步协调发展,在推动新农村建设、保护回族文化、提高群众收入和生活水平、促进民族团结、发展乡村旅游等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得到了广大群众的欢迎和拥护,并取得了一定成效。
目前,全区已有20个回族聚居村被国家民委确认为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
西吉县硝河乡硝河村村民们的幸福生活青铜峡市青铜镇同兴村特色村寨 美丽家园人,是一个典型的回族聚集村,也是非物质文化遗产“张家枪”发源地。
自2010年以来,累计投入资金15200万元,对该村进行了大规模改建,一是居住条件大为改观,二是基础设施更加完善,三是回族风情突出。
博学笃行自强不息
宁夏吴忠
宁夏吴忠市位于中国宁夏回族自治区中部,是宁夏的第二大城市,
也是宁夏的政治、经济、文化和交通中心。
吴忠市的地理位置优越,紧邻黄河,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独特的人文景观。
吴忠市历史悠久,曾是古代丝绸之路的重要通道和汉代的边塞重镇。
在历史上,吴忠市曾经是军事要地,现在仍然可以看到一些古代的
城墙和碉楼,如水洞堡和黄河断崖。
吴忠市也是宁夏回族文化的重要传承地之一,市内有许多回族维吾
尔族等少数民族聚居区,拥有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和传统手工艺品。
游客可以参观吴忠市的回民街,品尝当地特色的回族美食和购买传
统的手工艺品。
此外,吴忠市还拥有许多自然风景名胜,如毛乌素沙漠、南沙沃州
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等。
这些景点吸引着许多游客前来探索宁夏的自
然之美。
总之,宁夏吴忠市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丰富、景色宜人的城市,
是了解宁夏回族自治区的重要一站。
1。
宁夏区情常识题宁夏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个自治区,位于中国的西北部。
作为中国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宁夏涵盖了多个民族和文化的交汇点,拥有丰富多彩的历史和文化遗产。
本文将从宁夏的地理位置、历史文化、少数民族特色等方面为您介绍宁夏区情常识。
一、地理位置:宁夏自治区位于中国的西北部,地理坐标为东经105°30′~107°49′,北纬35°14′~39°23′之间。
宁夏的东临陕西、西邻甘肃,南界河南、山西,北接内蒙古,总面积为66402.48平方公里。
宁夏自然地理以黄河为界分为东部丘陵山地区、中部盆地区和西部高原区。
二、历史文化:宁夏拥有悠久的历史文化,早在新石器时代晚期,这片土地上就有人类的活动痕迹。
在历史上,宁夏曾属西夏、元朝、明朝、清朝等多个朝代的管辖。
特别是西夏王朝,是宁夏历史上最为辉煌的时期之一。
在文化方面,宁夏蕴含了汉、回、藏、蒙等多个民族的文化传统,形成了独特的宁夏文化。
三、少数民族特色:宁夏是中国少数民族聚居的区域之一,主要包括回族、汉族、蒙古族、藏族等,其中回族是最大的民族群体。
回族以经商和手工业为主要职业,他们信仰伊斯兰教,有着丰富的宗教文化。
在宁夏,我们可以欣赏到回族传统的舞蹈、音乐、建筑和美食等。
此外,蒙古族和藏族也为宁夏的文化多样性做出了重要贡献。
四、经济发展:近年来,宁夏区域经济发展迅速,成为中国的重要经济增长极。
宁夏以能源、冶金、化工等重工业为主要支柱产业,同时也大力发展农业、旅游等服务业。
宁夏还是中国的能源基地,拥有丰富的煤炭和石油资源。
此外,宁夏还积极发展太阳能和风能等清洁能源产业,为中国的能源转型做出了应有贡献。
五、旅游景点:作为一个拥有悠久历史和丰富文化的地区,宁夏吸引了众多游客的目光。
首当其冲的是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杰出代表——西夏王陵。
此外,我们还可以游览沙坡头风景区,这是宁夏最受欢迎的旅游景点之一,景色壮丽,气势磅礴。
除此之外,我们还可以参观回族的清真寺和回民街,了解他们的宗教信仰和日常生活。
宁夏回族自治区吴忠市盐池县简介
盐池县位于宁夏回族自治区东部,为银南地区辖县,著名宁夏滩羊集中产区。
历史上中国农耕民族与游牧民族的交界地带。
县府驻花马池镇。
县境由东南至西北为广阔的干草原和荒漠草原,以盛产“咸盐、皮毛、甜甘草”著称。
驰名中外的宁夏滩羊是盐池主要经济来源。
县城北、东、西南分布着大小20余个天然盐湖,因此得名“盐池”。
基本信息
•中文名称
盐池县
•面积
8661平方公里
•外文名称
Yanchi County
•人口
17.1万
•方言
吴银官话
•行政区类别
县
•气候条件
温带大陆性半干旱气候
•所属地区
宁夏回族自治区吴忠市
•著名景点
无量殿、灵应寺、哈巴湖
•下辖地区
4个镇、4个乡
•政府驻地
花马池镇
•火车站
盐池县火车站
•电话区号
0953
•车牌代码
宁C
•邮政区码
751500
•地理位置
东经:107 °、北纬:37°
•行政代码
640323。
吴忠市少数民族概况
宁夏吴忠市是一座古老而新兴的城市,这里山川相济,景色秀丽,素有“塞北江南”美誉。
古老的黄河穿境而过,浓郁的回乡风情、悠久的古灵州历史、雄浑的大漠风光造就了一个多姿多彩、多种文化交相辉映的塞上菁华之地。
吴忠被誉为东方的千塔之城,是驰名中外的“中国回族之乡”,它位居黄河上游,地处宁夏平原腹地,辖利通区、青铜峡市、盐池县、同心县、红寺堡开发区5个县市区,38个乡镇,3个街道办事处,54个社区居委会和532个村。
国土面积2.04万平方公里。
全市总人口130.8万人,其中回族65.6万人,占总人口的50.2%,是我国主要的回族聚居区之一,也是全国地级市中回族人口比例最高的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