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明园的毁灭说课稿
- 格式:docx
- 大小:23.65 KB
- 文档页数:20
圆明园的毁灭说课稿
篇一:圆明园的毁灭说课稿
圆明园的毁灭说课稿
黑里寨中学四年级语文组
教材分析:
本单元共有四篇课文:《圆明园的毁灭》《狼牙山五壮士》《难忘的一课》《最后一分钟》。文章的主题是不忘国耻。通过对抗日战争的回顾,展现中华儿女奋力抗争的民族精神和爱国热情。
《圆明园的毁灭》是一篇短小却又优秀的精读课文。这篇课文讲述了圆明园当年辉煌的景观和它的毁灭,表达了作者对祖国灿烂文化的热爱和对侵略者强盗行径的仇恨,还引发读者深深的思考。文章构思巧妙,把圆明园的辉煌放在毁灭中写,题眼是毁灭,文章重点却写辉煌。根据本文的特点和学生认知、情感产生与发展的规律,依据课程标准的三个维度来设定教学目标,我力求让学生通过语言文字的理解、感悟,展开丰富的想象,了解圆明园昔日辉煌的景观,激发他们对祖国文化的热爱之情。在此基础上,学习强盗们肆意毁坏圆明园的罪行,就更能激起了学生们对侵略者的无比仇恨,通过美与丑、善与恶的对比,学生潜移默化地受到了爱国主义教育,并更进一步认识到:侵略者之所以如此肆意妄为,是因为清政府的腐败无能,从而激发学生不忘国耻,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鉴于文章语言精练,教学中将引导学生抓住语言文字展想象,以读促学来感受圆明园昔日的辉煌和英法侵略者的野蛮行径。
学情分析:
四年级现有学生350人左右,男女同学的比例适当。但是总得看
来,女同学学习比较积极,整体思想活跃,接受能力强,学习习惯基本养成。但是大多数男同学良好的学习习惯还没完全养成,部分学生书写不够漂亮,作业不够及时。总体来说阅读深度缺乏,有不少同学的作文错别字比教多,综合能力有待于加强。
教学目标: 1、认识7个生字,会写15个生字
2、正确读写估量、举世闻名等词语
3.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感悟,并展开丰富的想象,了解圆明园辉煌的过去和它的毁灭,激发学生热爱祖国文化、仇恨侵略者的情感,增强不忘国耻,兴我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4.通过重点词句的品读,感悟圆明园的辉煌和作者的表达方法。
5、背诵3-4自然段
教学重点、难点:
引导学生读文、感悟、想象,在脑海中再现圆明园昔日辉煌的景观。突破方法:抓住重点词语,如众星拱月、金碧辉煌、玲珑剔透;出示图片,给学生真实的印象;有感情的重复朗读;联系生活实际。 教学准备:
前置预习提纲
1、朗读课文三遍,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标出自然段。
2、生字注音组词用铅笔写书上,并在预习本上写两遍,找形近字、易错字。
3、词语解释
众星拱月 举世闻名 玲珑剔透 诗情画意 亭台楼阁 瑰宝
4、课文内容
(1)圆明园有哪几部分组成?
(2)圆明园里都有什么?
(3)为什么说圆明园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
(4)英法联军到底是怎样毁灭圆明园的?请读课文第5段
5、搜集有关圆明园和鸦片战争的资料
依据:提前预习,符合新模式的要求,有利于提高学生自学的能力。字词在课下预习中完成,课上有充足的时间处理课文内容有关的问题。词语的解释,有助于对课文中圆明园的想象。几个问题是课文的主要内容,也为课堂上的理解奠定基础。搜集资料,是为了了解时代背景,同时对圆明园有个形象的大体的认识。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情导入,明确目标。(奥运能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毁灭首先让学生有一种伤心的感情)
1.以奥运为话题,通过谈话导入本课的学习。
2.板课题:圆明园的毁灭。齐读课题。
3.毁灭意味着什么?再读课题。
二、自主学习,整体感知。(检查预习,是对学生预习的一种督促。讲课文的主要内容,让学生整体感知课文。)
1.指名读课文,检查预习。
2.用简洁的语言按一定顺序讲课文的主要内容。
3.学生谈初读课文的感受。
三、小组合作,展示交流。(引导学生寻找原因,小组合作能相互补充,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合作交流能力。通过寻找原因,自然引出第二三四自然段的内容。)
1、齐读第一段,从文字中聆听作者心底的声音。
2、重点品析:不可估量,体会作者痛惜、愤怒的思想感情。(板书:不可估量 不可估量)
作者在文章的开头,就连用两个“不可估量的损失”来突出圆明园的价值。对此,你有什么想问的吗?
(引导学生质疑,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四、品味感悟,点拨升华(逐个自然段进行分析,让学生对圆明园的辉煌有更加清晰、具体的认识抓住重点词语和重点句子,通过解释词语和解读句子对圆明园有个具体的认识。为圆明园的毁灭奠定基础) 1、读二、三、四自然段,看看借助文字你能看到什么,然后选择最吸引你的一处,抓住有关的句子或者是词语仔细品味,展开想象,一会儿我们把看到的和同学一起来交流。
1)第二自然段
重点理解:众星拱月。引导联系生活实际体会圆明园布局独特,规模宏大。
2)第三自然段
1.重点体会“金碧辉煌”。抓住“有??也有??有??也有” 体
会作者用词之妙和园中各种景观应有尽有。
2.出示景观图,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体会园中各种建筑风格、景观精美迷人。
3.教师引读,帮助学生理清本段的层次,同时感受圆明园景观之丰富。
4.引导学生读好“漫步园内,有如漫游在天南海北,饱览着中外风景名胜;流连其间,仿佛置身在幻想的境界里。”
3)第四自然段:
1.过渡句:??不但??还??
2.引导学生抓住“上自??下至??”感受圆明园内文物之多及年代悠久。(出示资料:舍卫城,自康熙以来,每当皇帝、皇太后寿诞,王公大臣进奉的佛像都存放在这里。其中有纯金的、镀银的、玉雕的、铜塑的,年复一年,竟高达数十万尊。)
3.师:然而就是这样一座将古今、南北、中西建筑之美和谐集于一身的,这一座收藏着无数奇珍异宝的,堪称当时世界之最的博物馆、艺术馆,它已不存在了,它是被英法联军毁灭的,请看侵略者野蛮行径的一幕。
4)第五自然段(一个大的转折,今昔对比,突出英法联军的残暴罪行对我们造成的损失,激起学生对战争和入侵者的憎恨,从而激发强烈的爱国热情)
抓住“凡是”“统统”“任意”这几个词语
(出示资料:为了夺取财宝,英法联军从四面八方冲进圆明园,有的 篇二:圆明园的毁灭说课稿
圆明园的毁灭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评委:
大家好!
我是来自西丰县东方红小学的赵娜。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圆明园的毁灭》。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手段、教学对象、教学过程几个方面,来展示我对本节课的整体设计理念。
一、 教材分析
《圆明园的毁灭》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的开篇之作。本单元课文的主题是不忘国耻、振兴中华。《圆明园的毁灭》以浅近的语言,描述了圆明园当年的繁华,,和惨遭侵略者肆意践踏而毁灭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对祖国灿烂文化的无限热爱,对侵略者野蛮行径的无比仇恨,激发人们不忘国耻、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课文语言简练、结构严谨,构思颇具匠心,题目为:“毁灭”,却用了大量的篇幅写它辉煌的过去,把美好的东西毁灭了,这是一个悲剧,更能激发读者的痛心与仇恨。
二、教学手段
远离了历史的时空,学生的脑海里对那段屈辱的历史所知甚少。仅凭借书本的文字,学生很难想象圆明园昔日的辉煌,而这恰恰是决定本课能否成功教学的关键。
所以,我在教学之前用百度在网上搜索本课的相关教学材料,再根据课堂教学需要,下载有关圆明园的文字、图片、音像资料,在课堂上再现圆明园昔日的壮观,给学生视觉上的直观感受,使学生对圆明园有更多、更形象的了解;同时从电影《火烧圆明园》的剪辑了3分钟视频,在课堂上播放,目的是让学生记住屈辱的历史,激发学生热爱祖国文化、仇恨侵略者的情感。
三、学生特征分析 课标对本学段的阅读要求是:能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体会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能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基本的表达方法。
学生在通过第一课时的学习,基本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对这段历史有了初步地了解,但由于文中内容距学生生活实际较远,涉及的史料较多,为学生的阅读带来一定困难。也就为本文情感目标的实现带来障碍。这就要求教师在文章思想感情感悟方面给予有效地指导。
四、教学目标
依据《新课标》的要求和我对教材的理解,结合学生的实际水平,我从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确定了本课的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⑴指导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⑵通过朗读,交流、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悟出课文中蕴含的道理。
2.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自主、合作学习语文的能力和探究意识。
(2)训练学生在读中认真思考,体会,从而获得真实的感受,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
3.情感目标:
激发对祖国灿烂文化的无限热爱,对侵略者野蛮行径的无比仇恨,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其中感受到圆明园昔日的辉煌,了解圆明园被毁灭的屈辱的历史,激发振兴中华的爱国热情是教学重点。引导学生通过读文、感悟、想象,在脑海中再现圆明园昔日的辉煌壮观则是本课的教学难点。
五、教学过程
课标中指出: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的基本特征。在本课的教学中即要培养学 生“听、说、读、写”能力,又要对学生进行“不忘国耻、振兴中华”的思想教育。所以,我设计了“情境导入、再现辉煌、重温国耻、练笔抒情。”四个教学环节。
(1)情境导入
开课伊始,我引用了著名作家雨果的一句话:在世界东方的中国,有着人类的一大奇迹,这一奇迹,就是圆明园。来导入。然后利用多媒体出示圆明园资料中的壮观景观,让学生直观感受。紧接着多媒体出示圆明园残垣断壁的图片,让学生感受它的巨大变化。同时设置悬念:圆明园的毁灭究竟能带给我们什么呢?
设计意图:巨大的反差能带给人深深的思索,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2)再现辉煌
1、大屏幕出示第一段“圆明园的毁灭是祖国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也是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 ”,学生齐读。第一段我抓住“不可估量”一词设疑:“不可估量”这个词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说圆明园的毁灭是不可估量的损失呢?
2、让学生细读探究二、三、四自然段,感受圆明园昔日的辉煌。在这一环节,我设计了两个问题(1)课文时怎样评价圆明园的?用横线画出相关句子(2)请结合课文回答,作者为什么这么评价?
3、完成后在小组内交流读书感受。最后在班内汇报。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在阅读中掌握课文的写作顺序,即圆明园的布局、宏伟的建筑、珍贵的文物三个方面。同时培养学生在阅读中抓住重点句子理解课文的能力。在与人交流的过程中,深化对课文的理解,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让语文课有语文味。
第二自然段我抓住“举世闻名、众星拱月”两个重点词,充分利用图片和文字资料,向学生展示圆明园“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和“众星拱月”的布局,这样学生理解起来就容易多了。在学生形象地理解了圆明园的布局后,再让他们回到课文中,在读感受圆明园布局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