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设计的原则(课堂PPT)
- 格式:ppt
- 大小:1009.00 KB
- 文档页数:13
多元互动,缤纷课堂——浅谈小学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是面向学生完整的生活领域,既关注学生的现实需要,尊重学生的兴趣和爱好,又兼顾学生的长远发展。
它给了学生一个广阔的天地,让学生有机会走出课堂,走向社会,为学生的发展提供了开放的空间,并在活动不断深化的过程中实现学生个性的张扬和健康发展。
本学期,我校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发、实施、研讨、评价和管理等方面均取得了一些进展。
一、资源开发求“深入”。
综合课堂教学活动的课程资源蕴含于学生疑惑的天性和教师灵敏的思维之中。
存有句诗说得好,“问渠哪得明如许,为存有源头活水去”,综合课堂教学活动的课程资源就是动态变化的,它处在一个不断分解成的状态,它就是一种“活页资源”。
本学期,我们班开办了每两月一次的主题活动,根据期初规定的十月份主题就是“传统节日的研究”即为积极开展了中秋节的研究的活动;十二月份的主题为“身心健康伴我行”,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分别积极开展了环境与身心健康、运动与身心健康、饮食与身心健康、心理与身心健康等系列活动。
二、课程实施求“鲜活”。
这学期,我们在活动中,学生的动手能力、课堂教学能力、研究能力、创新能力等综合能力均获得了提升,主要整体表现在这样几方面:一是在活动中了解传统节日。
十月份适逢中秋一大传统节日,所以就组织学生开展了对中国传统节日的研究性学习。
在成果交流时,学生的汇报形式多样,不单纯是以往的以文稿形式为主的汇报,现在能用故事、介绍、朗诵、讲解等多种形式进行成果汇报。
通过活动,既提高了学生搜集资料、整理资料、交流资料的能力,同时也让学生对一些传统节日有了更进一步地了解。
二是在活动中培育社交能力。
例如:“欢乐中秋”就非政府了部分学生回去调查中秋节美食——月饼的销售情况;“酸奶的制作”也设计梅吕县半数学生回去调查人们对酸奶的偏好情况;“运动与身心健康”更是建议绝大多数的学生回去专访体校生、体育老师,回去调查人们的日常锻炼身体情况。
综合实践活动课件三年级下册一、课程背景综合实践活动是指在学校教学中,通过组织学生参与各种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本文档以三年级下册综合实践活动课件为主题,旨在为教师们提供参考和指导,帮助他们设计更具创意和实践性的课程内容,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
二、课程目标本课程的目标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通过各种实践活动,让学生动手实践,培养他们的观察、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
2.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动手操作,培养他们的手眼协调能力和操作技能。
3.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在实践活动中,鼓励学生展开思维,发散思维,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创造力。
三、课程内容本课程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实践活动:1. DIY手工制作通过手工制作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可以设计一些简单的手工制作活动,如折纸、剪纸、折扇等,让学生亲自动手制作,提高他们的动手能力和操作技巧。
2. 调查研究通过调查研究活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观察能力。
可以选择一些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话题,如食品安全、交通安全等,让学生展开调查研究,培养他们的观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生活实践通过生活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可以设计一些生活实践活动,如做饭、洗衣服等,让学生亲自实践,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 制作实验通过制作实验活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可以选择一些简单的实验,如水的沸点、燃烧等实验,让学生亲自动手制作实验设备,进行实验操作,培养他们的观察、思考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采用以下几种教学方法:1. 演示法通过教师的演示示范,引导学生进行实践操作,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模仿,掌握实践技能和操作方法。
2. 合作学习法将学生分组,让他们互相合作,在实践活动中共同解决问题,培养他们的合作能力和团队意识。
3. 探究式学习法在实践活动中,鼓励学生主动探索,提出问题,并通过实践和讨论,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答案。
六年级综合实践活动课件以下是一个六年级综合实践活动课件(上册)的示例:标题:六年级综合实践活动课件(上册)一、活动目标:1.增强团队合作意识,提高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2.掌握基本的社会实践技能,培养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3.拓宽视野,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活动内容:1.主题引入:通过问题引导、案例分析等方式,引导学生进入实践活动主题。
2.团队建设:进行团队建设活动,增强团队合作意识,提高团队协作能力。
3.实践操作:根据主题,进行实际操作和制作,如制作手工艺品、进行社会调查等。
4.成果展示:展示学生的实践成果,进行交流和分享,促进互相学习和提高。
5.活动总结:回顾活动过程,总结经验和收获,提出改进意见和建议。
三、活动步骤:1.确定活动主题和目标;2.设计活动方案和时间安排;3.进行团队建设和实践活动;4.成果展示和交流;5.活动总结和评价。
四、活动建议:1.根据学生兴趣和特长进行分组,每组人数不宜过多;2.提供必要的实践工具和材料,确保活动顺利进行;3.在活动过程中,老师要进行适当的指导和监督,确保活动安全和有效;4.在成果展示环节,要鼓励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和互相评价,提高自我认知和人际交往能力。
五、活动评价:1.过程评价:评价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的参与度、动手能力、团队协作能力等方面的表现。
2.结果评价:评价学生的实践成果、成果展示和交流能力等方面的表现。
3.自评和互评:引导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和互相评价,促进自我认知和人际交往能力的提高。
4.教师评价:教师对整个活动过程和成果进行评价,提出改进意见和建议。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标准第一节课程的本质与定位一、课程的本质。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一种超越了学科领域的框架,且相对独立的课程组织形态。
它将儿童本位教育与社会本位教育相结合,以学生为主体,以综合体为学习对象,以“问题学习”、“履历学习”、“合作交流学习”、“柔韧学习”等为基本学习方式,以培养学生自我发现课题、自主探究课题、综合解决问题的精神、资质和能力为宗旨,经过学生主体性的、创造性的学习活动,将教与学、内容与形式、感情与活动、个体与群体、课内与课外、自然性和社会性、科学性与人文性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学生积累和丰富更多的直接经验,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形成和提高,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课程的定位。
1、它与学科课程并列。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一门独立的课程,在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它是综合程度最高的课程形态。
它在学习系统结构、实践方法和手段等方面有着与学科课程质的不同。
2、它与学科课程相互补充、相得益彰,不能相互替代。
在实践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时要注意防止两种错误倾向:既要防止教学活动游离于学科理性,而步入学习的经验主义误区;又要防止学科的知识和系统教学活动的束缚,而局限在简单层次上的学科教学的重复和凑合。
要及时补足学科教学的缺损。
第二节课程开发的主要观点和基本原理1、教育学原理①大教育学原理。
大教育观依据社会未来发展和科学技术未来发展的趋向,坚持认为教育应该是一个多样的、开放的、综合的大系统。
当今知识“爆炸”,并且“日新月异”,因此教育应当时间长、空间广、内容多、效率高。
时间长,空间广。
是强调实行终身教育并发展各类教育。
而内容多是强调发展博才教育,让学生建立合理的知识结构,通过广泛的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以及各种专业教育,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综合思维能力。
效率高则是指教育不但要为儿童未来的社会实践与文化创造作文化知识的准备,更要作学力发展的准备。
强调使学生掌握具有“生成性”的各种方法性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