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行歌词语词搭配错位的艺术效果浅析
- 格式:doc
- 大小:50.50 KB
- 文档页数:11
浅析流行歌曲歌词的衔接手段作者:雷升琴张志敏来源:《文教资料》2010年第26期摘要: 音乐艺术不同于其他艺术之处在于音乐的声音形式同人的内心生活的形式之间的关系是最为密切的,流行歌曲亦如此。
国内外已经从不同角度对流行歌曲歌词进行研究,然而从歌词语篇衔接这一视角研究歌词的文章还不多。
在学习各种衔接理论基础上,通过分析若干流行歌词语料,本文作者探究流行歌曲歌词中的各种衔接手段,通过实例分析,得出以下结论:衔接手段使得歌词语篇结构紧凑、过渡自然,成为一个前后衔接统一的整体;有机统一的歌词语篇与流行歌曲的曲调共同演奏音乐艺术之美,表现现代人的心声。
关键词: 流行歌曲歌词衔接手段一、引言音乐艺术的音乐声音形式同人的内心生活的形式紧密相关。
在黑格尔看来,音乐形式是人类抽象的内心生活的感性外化,“在这个领域里音乐扩大到能表现一切各不相同的特殊情感,灵魂中一切深浅不同的喜悦、谐趣、轻浮和兴高采烈,一切深浅不同的焦躁、忧愁、痛苦和怅惘等等,乃至敬畏崇拜和爱之类情绪都属于音乐表现所特有的领域”。
歌词是一种与诗歌相近的文体,也是通过优美的语言形式来表情达意。
但歌词是与音乐旋律紧密结合的“能唱的诗”,歌词在结构形式、语言表达等方面都有着自己独特的艺术形式。
经过观察和探究,我们发现流行歌曲歌词运用许多衔接手段,使之呈现独特的韵味,更好地表达感情,我们在此对衔接的各种手段加以初步探究。
二、衔接理论简述与歌词研究现状韩礼德、哈桑(2007)将语篇视为一个语义单位,而衔接是语篇特征的重要内容。
他们在《英语的衔接》一书中首次提出衔接理论,认为:“衔接概念是一个语义概念,它指形成语篇的意义关系。
”他们把衔接的意义和范围扩大到了实现谋篇意义的结构之间的关系。
韩礼德和哈桑将衔手段分为两大块,即语法衔接手段和词汇衔接手段。
语法衔接手段包括照应、省略、替代和连接,词汇衔接手段包括重现、同义、上下义和搭配等。
目前国内外对歌词的研究已有一些成果,但大部分是从文学、美学、文体学、修辞学、语码转换等方面来研究的,专门研究流行歌曲歌词结构衔接手段的文章还不太多。
所以渐江的画风格突出,给人印象特深。
他的画虽学宋画,但绝不像北宋画那样,用繁多的、尖硬的皴笔去表现山的形和质。
渐江画多用空勾,大片空白,乃至一笔不着。
其简峭、明洁、雅逸、清冷绝非宋画之所有。
渐江画的线条也不是宋画那样实而乏于内蕴,其笔墨灵秀丰富而多变化。
渐江学倪云林是由于他们精神境界相同。
倪云林之后,学倪画的人甚多,尤其是董其昌的“南北宗论”一出,把倪云林推为元代文人画寄得代表,于是各家争以学倪为上。
举国都学倪,为什么有人能臻极境,有人却难得神髓呢?倪云林乃一生不仕,隐居太湖,他厌恶那种“磬折拜胥吏,戴星候公庭”的生活,但他终究是极端痛苦的,其诗云:“人间何物为真实,身世悠悠泡影中。
”他的诗和画都充满了深沉的哀愁。
昔人云:宋人画繁,无一笔不简;元人画简,无一笔不繁。
后者则是以倪云林为对象的。
画繁,正是他们复杂的受屈辱的心情之不自觉流露;画简,正是他们淡于世味,觉人世无可恋的反映。
渐江的心境和精神,正和倪云林相同,他自己也每比于倪,其诗曰:倪迂中岁俱奇情,散产之馀画始成。
我已无家宜困学,悠悠难免负平生。
绘画是精神产品,也必是作者精神之流露。
渐江的精神状态和倪相同,其感情最近,所以渐江学倪画最顺手,也最得其神。
渐江也有和倪云林不同之处,倪一生下来就活在屈辱中,丧失了刚猛自立的土壤。
而渐江则参加过反清复明的斗争,所以倪画用笔松散柔曲而无刚性线条,渐江的画则刚强锐利、坚拔之感,但二人的精神则是相同的。
可以说,倪云林之后,学倪画的虽多,但真正能得其神髓者,惟渐江画派而已。
渐江在绘画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其所取得的成就是巨大的、独特的、空前的,他代表着明末清初中国山水画的一个独秀的高峰。
渐江山水画给人的突出感觉是冷、静、寂。
绘画是精神的产品,他的这种情感的流露正是形成渐江山水画风格美的关键所在。
参考文献:[1]主编陈传席.中国山水画史.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2]主编李翰文.中国传世山水画全集.万卷出版公司.摘要:流行歌曲中存在着大量的词语的超常搭配现象,本文以方文山作词的几首歌曲为例,分析流行歌曲歌词词语的超常语法搭配及超常语义搭配,并分析超常搭配在流行歌曲中取得的特殊表达效果,同时还指出超常搭配和语病有着明显的界限。
周杰伦歌曲中的修辞手法周杰伦演唱歌曲的歌词大量新奇混用修辞格和新潮时尚元素,使得他的歌产生了一种神奇的效果,弥漫着一股浓郁的古典浪漫主义气息。
本文试从歌词材料、歌词意境、歌词词语、歌词章句四个方面赏析周杰伦演唱歌曲的歌词。
一、歌词材料上的辞格运用比喻:思想的对象同另外的事物有了类似点,说话和写文章时就用那另外的事物来比拟这个思想的对象。
有明喻、隐喻、借喻三类。
譬喻辞格的运用往往会产生虚实相生的效果,听众听罢,会有种"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感觉。
细致分析,就会发现周杰伦所演唱歌曲歌词中运用此修辞手法不仅很常见,而且对于此格的运用,有"将抽象事物具体化"和"将具体事物抽象化"两种。
如:那温暖的阳光像刚摘的鲜艳草莓…我的爱溢出就像雨水(《七里香》),青春是干净的纯白,像一遍绿地的窗外(《我的地盘》),思念像底格里斯河般的蔓延(《爱在西元前》),这些都将抽象事物具体化,为的是增强形象性。
窗台蝴蝶像诗里纷飞的美丽章节…而你的脸颊像田里熟透的蕃茄(《七里香》)则是将具体事物抽象化,给人一种空灵感。
当然,从一些譬喻中还可以清晰地看到汉民族文化,如:这民族的海岸线像一支弓,那长城像五千年来待射的梦(《龙拳》),晕开了结局,如传世的青花瓷自顾自美丽(《青花瓷》),此类譬喻不仅扩展了歌词的内涵,而且由于其特有的民族文化情愫,是很容易引起听众共鸣的。
引用:文中加插先前的成语或故事的部分。
周杰伦所演唱歌曲的歌词中经常运用这种辞格。
如:只恋你化身的蝶(《发如雪》),引用的是梁祝化蝶双飞的故事;曹魏枭雄在、蜀汉多人才、东吴将士怪、黄巾贼、七星连环散诸葛亮的天命不来(《乱舞春秋》),从中可以明显看到三国故事的影子。
这种辞格运用不仅扩展了歌词本身的内涵与外延,而且让人们感受到了其中丰富的文化底蕴,唤醒了每个人内心的熟稔感。
这样的歌词再加上充满西方味道的曲风,要想不给听者留下"余音绕梁"的感觉,是很难的。
近两年中国流行歌曲歌词语病探析【摘要】流行歌曲时代感强,传播力、商业性强的特点,使其语言的规范尤为人们关注。
文章以近两年流行歌曲歌词为语料,探讨其在语法不规范方面存在的用词不当、句法成分搭配不当、句法成分残缺以及语序不当的问题,并分析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进而思考解决措施。
【关键词】流行歌曲;歌词语法;语病探析0.引言众所周知,歌词是一种语言艺术,属于听觉艺术的范畴,是以口耳相传为基本的文学样式。
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学艺术创作形式,歌词的创作必然要受到语言一般规律的制约。
但有一些流行歌曲的歌词语病堆积,影响了歌词的艺术性,降低了其艺术价值。
文中以近两年的流行歌曲为语料,运用文献法和归纳法,希望从流行歌曲歌词的语法方面存在的不规范现象的问题入手展开研究,进而分析出现此类问题的原因,进而提出较好的解决措施。
1.流行歌曲歌词语法的不规范现象1.1用词不当在笔者所收集的语料中,由于没有按照词语语法特征正确使用而造成的用词不当,主要有动词以及量词的使用不当,如:(1)彩虹下流淌着美丽的传说。
—蒋开鲍《火辣辣的情歌》(2012)(2)失败的分手,我应该飞翔海阔天空。
—姚若龙《失败的分手》(2012)(3)穿着一领水水的礼服。
—小春《歌手》(2011)(4)远方这一片天,正偷偷看我怎么做,怎么一对手,便不必朝晚祝祷。
—谭咏麟《一点光》(2012)(5)但愿笑声像一滴滴吻。
—林夕《最冷的一天》(2012)例(1)中的“流淌”作为动词,指液体在流动,不能和表示口头叙事的名词“传说”搭配,应为“彩虹下流传着美丽的传说”。
例(2)中的“飞翔”作为不及物动词,后不跟宾语,但可跟表示状语的短语或词语,应为“我应该在天空中飞翔”或者“我应该飞向海阔天空”。
例(3)“领”作为量词,通常用于地席、草席、席,跟“礼服”搭配的量词应为“件”,应为“穿着一件水水的礼服”。
例(4)中的量词“对”和名词“手”不能相配,应将“对”改为“双”。
例(5)中的量词“滴”多用于颗粒状滴下的液体,“吻”本义是“嘴唇”,不是液体,应为“一个个吻”。
浅谈流行歌曲歌词的语法不规范现象【摘要】在日益盛行的流行歌曲中,歌词的语法错误却屡见不鲜,并已成为阻碍汉语语法规范发展的不利因素。
文章分析了流行歌曲歌词中的不规范语法内容和产生的原因。
【关键词】流行歌曲;歌词;语法在当今社会,流行歌曲已然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精神食粮之一,尤其是对于青少年来说,形形色色的音乐充斥着他们的业余生活。
但是我们显然忽略了这些歌曲的歌词的“真伪”。
一、不规范语法内容1、句法成分搭配不当所谓句法成分搭配不当,是指句子中密切相关的句法成分,如主语和谓语、述语和宾语、定语和中心语、状语和中心语等,在组织句子时,由于没有注意照顾它们之间的配合,结果造成了搭配不当的毛病。
检查句法失误,经常用拨开枝叶先看主干后看枝叶的压缩法。
(1)定语和中心语搭配不当:“青春是干净的纯白”(《我的地盘》),“干净”是指没有尘土、杂质等;形容说话、动作不拖泥带水;比喻一点儿不剩。
而“纯白”的意思是正白无杂色或纯洁。
二者皆为形容词,形容词不能修饰形容词,只能用副词来修饰形容词。
所以可以改为“青春是干净的纯白色”更为恰当。
(2)中心语和补语搭配不当:“你不在,在我最需要爱你却不在,无尽等待像独白的难挨。
”(《你不在》)“独白的难挨”搭配不当。
“独白”是指戏剧、电影中角色或文学作品中人物独自抒发个人感情和愿望的话,而“难挨”是困难地度过的意思,不能用“难挨”来形容“独白”,像孤独的时间就可以用“难挨”来形容。
(3)主语和谓语搭配不当:“刺刀的光被仇恨所擦亮在远方野蛮。
”(《止战之殇》)这是一句动词谓语局的连谓句,可将之分解为“刺刀的光被仇恨所擦亮”(被字句)和“刺刀的光在远方野蛮”。
拨开附加成分之后,剩下主干,就容易看出主语中心“光”和谓语中心“擦亮”搭配不当。
“光”是指所有的电磁波谱,而光亮是其本身所具备的特质,不用被“擦亮”。
同样,“光”与“野蛮”亦是搭配不当,只能说人很野蛮。
2、句法成分残缺和多余(1)句法成分残缺是指句子里缺少了必不可少的句法成分以致句子结构不完整,表达的意思不准确。
歌词中“语病”的xx目前流行歌词创作的语言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有人呼吁一定要将歌词规范化、纯洁化,有人则表示歌词写作追求的主要是一种意境,吹毛求疵地规范它的语法是没有必要的。
我们认为,这个问题必须根据具体情况来分析。
有些流行歌曲的作词者根本没有掌握基本的语言文学知识,其作品粗制滥造、品位低下,既违反语法规则,也缺乏艺术生命力,是需要规范的对象。
而有的歌词则不然,若以一般语言规则来评判,它的确存在“语病”,但从艺术表现上看反而起到了更好的表达效果,有些甚至会被年轻人的日常口语接纳。
以下笔者将以方文山的歌词为例,分析歌词中的“语病”如何表达特殊的审美效果。
第一、超常搭配:歌词写作为了追求语言的陌生化,多采用超常搭配的手法,而方文山的歌词更是如此,其中常常出现名量错位搭配的现象。
例如:①荣耀的背后刻着一道孤独。
(《以父之名》)“一道”本是用来形容伤疤等条状物的,在这里与“孤独”搭配,使伤疤的意象与孤独的感情联系起来,使本来就具有哥特式风格的歌词更添加了阴郁颓败的味道,增强了艺术感染力。
此外,还有词语表意上的超常搭配。
例如:②她的睫毛弯的嘴角/用眼神对我拍照/我戒不掉她的微笑(《她的睫毛》)“眼神”被用来“拍照”,这种搭配其实可以看作是一种新奇的比喻,把眼神比作相机,微妙地表达了“我”被对方凝视时略带羞涩却欣喜的心理。
“我戒不掉她的微笑”也十分巧妙,因为一般只有“瘾”才是“戒掉”的对象,而这个搭配则表达了“她的微笑”像“瘾”一样让“我”沉醉而不可自拔。
第二、语法成分的缩略与添加:有时作者为了歌词的凝练、韵律的协调、意境的营造及表达特殊情感的需要,常对句子中的一些成分进行缩写和省略。
例如:①我送你离开千里之外(《千里之外》)这句话如果按通常方式理解是说不通的,一方面“离开”的宾语一般是某地,而“千里之外”则是一个范围,犯了搭配不当的语病。
另一方面,按照句义理解,“千里之外”也不是“离开”的宾语,所以传统的表达应该是“我送你离开到千里之外的地方”。
流行歌曲中的语病
流行歌曲中的语病是比较常见的现象,以下列举一些常见的语病:
1. 平仄不对:流行歌曲的歌词常常需要配合曲调进行演唱,但有时候为了押韵或者抒情需要,可能会导致平仄不对的情况出现,破坏了歌曲的整体韵律。
2. 主谓不一致:有些歌曲的歌词可能因为追求押韵而忽略了主谓一致的原则,造成语法上的错误。
3. 过度省略:为了追求简洁和流畅的旋律,流行歌曲的歌词常常存在过度省略的情况,有时候可能会导致语义不完整或者语法不准确。
4. 词不达意:为了追求押韵或者曲调的需要,有时候歌曲的歌词可能会使用一些违反常规的词语组合,或者一些模棱两可的表达方式,导致歌词的意思不太清晰。
5. 用词不当:有时候为了追求鲜明的效果,流行歌曲的歌词可能会选择一些颇具口语化或者夸张的词语,但在正式的语言使用中可能不太合适。
这些语病并不一定影响整体的歌曲质量和流行度,因为流行歌曲更注重曲调和旋律的吸引力,而不仅仅是歌词的准确性。
歌词我们都会错我们都会错在音乐的世界里,歌词是连接歌曲与听众的桥梁,它能够通过优美的文字表达出人们内心的情感和思想。
不同的歌词风格和内容能够引起听众的共鸣和思考。
然而,即使是最出色的歌手和词曲创作人,也难免会犯错,包括错误的表达和歧义的表述。
本文将探讨歌词中常见的错误及其可能的影响,以及歌迷对于这些错误的态度。
歌词,作为一种文学形式,无法做到百分之百的完美。
艺术家们借助歌词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考,但在这个过程中会时常犯下错误。
一个常见的错误是歌词中包含语法错误或用词不当的情况。
这些错误可能会导致歌词的表达不够准确和完整,给听众带来困惑或误解。
例如,有些歌词中使用了词义模糊或双关的词语,这可能导致歌曲被解读出现误差。
另外一种常见的错误是歌曲中的歧义表述。
有时候,歌词的意思可以有多种解读,这可能给歌曲的内涵带来更多的层次和思考。
然而,如果歧义表达得不够清晰,听众可能会无法理解歌曲所要传达的核心信息,或者从中得出错误的理解。
这种情况可能导致歌曲被误解或者产生争议。
对于歌迷来说,他们对于歌词中可能存在的错误和歧义的态度是不同的。
有些歌迷可能会积极地探讨和解读这些错误,从中寻找更多的情感共鸣和思考。
他们可能会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来研究歌词的意义,试图从中发现艺术家的深层思考。
然而,也有一部分歌迷对于歌词中的错误比较敏感,他们更倾向于直接接受歌曲所传达的情感,而不去深究其背后的细节。
无论是积极探讨还是接受错误的态度,我们都不能否认歌词中的错误会对听众产生一定的影响。
一方面,准确、清晰的歌词能够更好地传达出艺术家想要表达的情感和思想,使听众更容易理解和共鸣。
另一方面,即使是存在错误和歧义的歌词,也能够为听众提供不同的思考角度和解读方式,这可能会增加歌曲的艺术性和吸引力。
不论歌词是否犯错,它们在音乐中的地位都是不可替代的。
歌词能够帮助听众理解歌曲的内涵,从而与之建立情感共鸣。
而艺术家们的创作也正是通过歌词传达出自己的思考和情感,与听众建立起一种心灵的连接。
论流行歌曲歌词之超常搭配语言在长期的信息交际过程中,形成了一定的语法规范,改变语法的常规约定,使词与词的搭配获得创造性的表现,这种运用语言的现象叫做语言的超常搭配。
如:①夕阳——一轮陈年的温柔。
(一学生作文)②每天都喝一只苹果。
(某饮料广告)③酿泉为酒,泉香而酒冽。
(欧阳修《醉翁亭记》)例①中将“一轮”与“温柔”超常搭配形容夕阳,给人无限遐思。
例②中也故意改变了词语的常规组合方式,苹果本应搭配动词“吃”,在广告中却采用了“喝”一词,从而唤起人们的好奇与兴趣。
例③按照一般习惯,该写作“泉冽而酒香”,可作者却一反常态,颠倒搭配,香中有冽,冽中含香,产生了互文见义的修辞效果,真是别出心裁的“错误”!20世纪结构主义符号学杰出人物罗曼·雅可步逊曾说超常搭配是对普通语言有组织的违反。
这种有组织有准备的违反让语言风貌焕然一新,从而增强了语言的表现力和美感。
歌词属于语言文学创作范畴,它与小说、散文、诗歌等一样具有独特的叙述方式,独特的审美角度,独特的结构形态的艺术表达形式。
当今社会,是个性飞扬的时代,时尚、流行、通俗倍受人们的青睐,流行歌曲中的歌词作为一种时尚文化元素也越来越多地影响了人们的生活。
流行歌词的时代性,新鲜感,甚至超前意识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语言发展的潮流并引导着潮流。
一首《嘻唰唰》惹得大街小巷的人们时不时以“嘻唰唰”逗乐;一个《吉祥三宝》以其独特的审美风格亮相春晚惹得网络上竟出现了几十个《吉》的翻版;一曲《丁香花》引得全国开遍了“丁香花”。
从某种意义上说,歌词已成为时代语言的风向标志,它既是语言研究的对象,又是规范语言研究的对象。
《现代汉语词典》中将“歌词”释义为“歌曲中的词”。
其实远不仅乎于此,一首歌曲之所以流行,还在于歌词中语言独创性的表现,在此,我想以中国流行歌曲中的歌词为语料,谈谈其中超语言常规的用法及其特点。
1.歌词中超常搭配的类型某些词汇在歌词这一特殊的语言序列中有了新的存在方式,进而拥有了特殊的含义,从而增强了语言的艺术表现力,这在流行歌曲中不乏其例。
流行歌词语词搭配错位的艺术效果浅析罗晓曦内容提要:搭配错位是词与词之间的搭配超出了常规范围而显得异样。
这样的错位搭配大量存在于流行歌曲歌词中。
本文将以流行歌词为研究对象来阐释这种语词搭配错位表现出来的艺术效果及对其现象的思考。
关键词:歌词搭配错位艺术效果一、序言流行歌曲:即流传于民间,有词有曲,传唱性强,为人们所熟知的音乐形式。
歌曲,是指音乐本身,而流行,是指借助于各种传播途径将歌曲流行于民间。
传播为歌曲的流行创造了可能。
歌词与曲调结合生成歌曲。
歌词“是兼音乐与文学之长,特别是兼声乐艺术和诗的美之长的音乐文学样式”①。
歌词不易太长,要在有限的句子间蕴藏着极大的美感,体现着鲜明的思想,有一种内涵的乐意,创造出歌词本身的艺术魅力,不仅使人们有美感的享受,同时也给人们带去愉悦的艺术视野。
“歌词从歌曲的次要地位上升到平等地位,进而又上升到重要地位”②。
如果说曲调是肉体,那么歌词就是灵魂,“它完全摆脱了从属地位而与音乐平分秋色了”③。
从中国的流行乐坛来看,20世纪80年代流行音乐的成熟,歌词的创作可谓是中归中矩,严格遵守了语言规范,意境优美,具有很强的时代精神。
但是,从现代歌词创作来看,词作者在创作是已经越显不安分了,他们极力想挣脱传统模式的束缚而真正实现创作的自由。
他们不局限于正常的语言表达,在歌词创作中不自觉地在打破语言常规方面下手,有意突破语法规范,进行错位的语词搭配,从中去寻找一种情感的宣泄。
此种创作之举受到青年群体这个主流受众的亲睐。
流行歌曲流行的各个阶层,从内容上看,它包罗万象。
笔者所研究的重要是流行于青年阶层的通俗的歌词本身,侧重谈其错位的歌词搭配问题。
二、关于语词搭配“所谓搭配是指词语与词语之间的组合”④。
词语与词语能否搭配,是受一定的语言规范、词性、语义、语境等束缚和制约着的。
语言作为一种处于静态和动态音义结合体的系统符号,语词之间的搭配有其内在规律和外在形式的联系。
就语词搭配来看,主要就是搭配是否得当的问题。
流行歌曲里的语病
流行歌曲中有时会出现语病,这可能是为了追求音韵、押韵或者创造一种特定的情感效果。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流行歌曲中的语病例子:
1.押韵语病:为了追求歌词的韵律,歌手有时会使用不太符合语法规范的词语组合。
□例子:"你的微笑像是个小太阳,闪耀在我的心上面"(上面和太阳并不完全押韵)
2.词语重复:为了强调感情或创造一种特殊的氛围,歌曲中有时会重复使用相同的词语。
□例子:"你是我的我的我的太阳"(太阳三次重复)
3.语法不规范:为了保持歌词的流畅感,有时会牺牲语法的准确性。
□例子:"为何你总是在我离去的时候,告诉我你有多爱我"(语法上,应该是你总是在我离去时告诉我)
4.词义模糊:一些歌词为了刻画抽象的情感,可能会使用一些词义模糊的表达方式。
□例子:"我的心在跳,像风车在旋转"(心脏实际上并不会旋转)5.人称代词混用:为了抒发感情或者追求音韵,歌曲中有时会混用不同的人称代词。
□例子:"你对我像风一样温柔,他却在角落默默注视"(你和他的人称代词混用)
6.形容词堆砌:为了夸张表达感情或情景,歌词中有时会使用大量的形容词。
□例子:"爱如潮水般汹涌澎湃,伤如刀割般深入骨髓"(形容词的使用较为堆砌)
这些语病在歌词中可能是出于艺术的需要,以追求音乐表达的独特性和感染力。
虽然违反了正规的语法规则,但在音乐创作中,有时这种不拘一格的表达方式反而成为歌曲特色。
崔恕歌词语义的超常搭配浅析摘要歌词语言是一种艺术语言,它可以不受语法规则和语义的约束,产生出语义表达模糊,词语搭配新颖别致的语言。
本文以华语乐坛最优秀的一线词人崔恕所作的流行歌曲歌词为语料,对崔恕歌词语义的超长搭配现象进行分析。
关键词歌词语言超常搭配歌词是一种语言艺术。
在当代流行歌曲的歌词创作中,情感的表达、意境的营造等已不再是其最终目标,当代作词家更多追求的是语言的新颖和别致。
歌词中故意不遵循或是打破既定的语法规则及词语组合的常规,如在搭配中临时改变词语的词性,或颠倒句子成分位置,或组合不同系统的词汇,或搭配不同感情色彩的词语等等,这些特殊的组合产生了奇特的文学效果,使歌词语言更具艺术表现力,强化和突出了所要描绘的情节、状态和意境,增强了感召力。
崔恕,华语流行音乐界重要的填词人之一,是华语乐坛最优秀的一线词人,被称为内地“林夕”,也是音乐制作人、唱作人。
曾发表词曲作品500余首,参与制作地唱片超过100张,其代表词作品有《我的中国梦》、《爱如空气》、《红颜劫》等。
本文以崔恕所作的歌词为语料,分析其歌词中词与词间的超常搭配现象,主要从主语与谓语、定语与中心语、述语与宾语构成的语义的超常搭配来进行具体探究。
一、主语与谓语构成语义的超常搭配崔恕歌词中主语与谓语构成的超常的语义搭配,产生了特别的语用义,也反映了崔恕歌词的特点。
例如:(1)如果你不懂珍惜,思念会过期……《爱如空气》(2)最爱你的人不怕岁月刻下的伤痕……《最爱你的人》例(1)中与“过期”搭配的一般是食品等物质或某个确定的时间点,此处却搭配了抽象名词“思念”,构成了超常的语义搭配,产生了特别的语用义,“思念会过期”实际表达的是“不会再思念你”,增强了语言的形象色彩。
例(2)中,语义上和“刻”构成搭配的通常是刻刀一类的利器或是会做出这种动作的人或动物,此处却搭配“岁月”这一抽象事物,构成超常的语义搭配,产生了特别的语用义,“岁月刻下”实际是“过往的种种难忘经历”,这些语义的超常搭配,增强了歌词的艺术表现力和感召力。
流行歌词语词搭配错位的艺术效果浅析罗晓曦内容提要:搭配错位是词与词之间的搭配超出了常规范围而显得异样。
这样的错位搭配大量存在于流行歌曲歌词中。
本文将以流行歌词为研究对象来阐释这种语词搭配错位表现出来的艺术效果及对其现象的思考。
关键词:歌词搭配错位艺术效果一、序言流行歌曲:即流传于民间,有词有曲,传唱性强,为人们所熟知的音乐形式。
歌曲,是指音乐本身,而流行,是指借助于各种传播途径将歌曲流行于民间。
传播为歌曲的流行创造了可能。
歌词与曲调结合生成歌曲。
歌词“是兼音乐与文学之长,特别是兼声乐艺术和诗的美之长的音乐文学样式”①。
歌词不易太长,要在有限的句子间蕴藏着极大的美感,体现着鲜明的思想,有一种内涵的乐意,创造出歌词本身的艺术魅力,不仅使人们有美感的享受,同时也给人们带去愉悦的艺术视野。
“歌词从歌曲的次要地位上升到平等地位,进而又上升到重要地位”②。
如果说曲调是肉体,那么歌词就是灵魂,“它完全摆脱了从属地位而与音乐平分秋色了”③。
从中国的流行乐坛来看,20世纪80年代流行音乐的成熟,歌词的创作可谓是中归中矩,严格遵守了语言规范,意境优美,具有很强的时代精神。
但是,从现代歌词创作来看,词作者在创作是已经越显不安分了,他们极力想挣脱传统模式的束缚而真正实现创作的自由。
他们不局限于正常的语言表达,在歌词创作中不自觉地在打破语言常规方面下手,有意突破语法规范,进行错位的语词搭配,从中去寻找一种情感的宣泄。
此种创作之举受到青年群体这个主流受众的亲睐。
流行歌曲流行的各个阶层,从内容上看,它包罗万象。
笔者所研究的重要是流行于青年阶层的通俗的歌词本身,侧重谈其错位的歌词搭配问题。
二、关于语词搭配“所谓搭配是指词语与词语之间的组合”④。
词语与词语能否搭配,是受一定的语言规范、词性、语义、语境等束缚和制约着的。
语言作为一种处于静态和动态音义结合体的系统符号,语词之间的搭配有其内在规律和外在形式的联系。
就语词搭配来看,主要就是搭配是否得当的问题。
搭配得当符合规范,而搭配不当时,常常批评之声四起。
但我认为,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人们常常不自觉的临时在一定的限度上把常规语言搭配打破而重新组合,或者干脆将一般不能放在一起搭配的语词组合,偏离语言规范,也能达到一种特殊的审美效果。
这种语词超过了语词表面的内涵而引出更深远的外延,这就是所谓的语词搭配错位。
流行歌词中,歌词的搭配错位屡见不鲜。
这样的搭配错位有消极的一面,当然也有积极的一面。
消极的歌词搭配错位给语言的规范问题带来了负面影响,造成了语言的混乱,而积极的歌词的搭配错位一定程度上冲击了语言规范,但在艺术效果方面却为歌词的文学性和时尚性增色。
下面,笔者将从积极的歌词的搭配错位方面分语法上搭配错位及其艺术效果和语义上搭配错位及其效果两方面来展开论述。
三、歌词中语词搭配错位及其艺术效果1、语法上搭配错位及其艺术效果语法上的搭配错位是指语词之间破坏了一定的搭配得当原则,变通的将两个平常不能组合的词联系起来,打造出另一种审美效果。
(1)主谓搭配错位例:①:“想开,体谅,我已经习惯,不然又能怎样,这个城市太会说谎,爱情只是昂贵的橱窗”阿桑《受了点伤》②:“记忆在耳朵里说话,好象说快要下雪了,不再哭了吗?快乐吗?我现在还好吗?”爱戴《听雪》析:①“这个城市太会说谎”,“城市”是一个不具备生命的事物,而“说谎”,非发生源是不能运行这两个字的,它是人类本身才有的动作形态,与“城市”搭配显然说不过去。
但在歌曲中,“这个城市太会说谎,爱情只是昂贵的橱窗”把“城市”转义为“城市中的人|”这样,抒情的直接由此变得客观而深沉。
②“记忆在耳朵里说话”与上文的简析一样,“记忆”怎么会说话?“记忆在耳朵里说话,好象说快要下雪了,不再哭了吗,快乐吗,我现在还好吗?”“记忆”是“下雪时他对我说的话”呈现在“我”的记忆中,他似乎说:“不哭了,你快乐吗?你现在还好吗?”“快要下雪了”是“记忆”说的话,“记忆”这个无法捕捉的东西由此变得具体且不再生涩。
(2)动宾搭配错位谓词性动词与宾语搭配构成动宾结构。
动宾搭配错位指的是谓语性动词与名词性宾语在搭配时超出了语法规范下的搭配原则,使搭配表现出来的意义变得新奇。
第一,词类活用表现出的动宾搭配错位例:①“放你走换我忧,忧快乐忧温柔太过蹉跎,我并非别无选择,只是不想再借”刘若英《四月天》②“清晨在我的心头洒下了单纯,新生活的眼光下笑着等全新的自己”|辛晓琪《每个女人》析:①“忧快乐忧温柔”,“忧”本是形容词,在此活用为动词表担忧、担心来谓语。
“快乐”“温柔”都是形容词,在这里也活用为名词做宾语,整句的意思也就是“担心你的快乐和你的温柔都太蹉跎”,这样的活用符合了现代人表达时力求简练的喜好。
②“单纯”本是形容词,它指心灵的纯洁。
在这里特指清晨给人的感觉:清净,使人内心没有任何杂念而倍感轻松。
这些活用,突破了现代汉语中的语法规范而使语言简洁而新颖,将现代人那独具认识世界的眼光表现得淋漓尽致。
第二,痛感的运用表现出来的动宾搭配错位如:①“听见冬天的离开,我在某年某月醒过来”孙燕姿《遇见》②“秋刀鱼的滋味猫跟你都想了解,初恋的香味就这样被我们寻回”周杰伦《七里香》析:①“听”属于听觉功能,“冬天的离开”显然是人的触觉才能感觉得到,此处用了听觉语词与人的触觉搭配,这种语言的错位搭配,实现了“醒”的必要前提,因为“听见”会“醒”。
②“香味”是属于嗅觉范畴,“寻回香味”的错位搭配创造出一个优美意境,一对恋人寻回的不是香味,而是久违的爱情。
同表美好,一个“香”字便可实现。
第三、动宾搭配错位如:①“半夜三更还在讲电话,你没有勇气说出那句话”梁咏琪《中意他》②“我把梦撕了一夜,不知明天该怎么写”阿杜《撕夜》析:①在现实语言习惯中,“讲话”搭配,“打电话”搭配,“讲电话”这样的组合一般不用。
在创作中,这是一种直观的描述,即对着电话讲话,故为“讲电话”。
虽然“打电话”是日常用语,已经是约定熟成的,但不见得有“讲电话”来得直观。
②“撕夜”,“撕”是一个具体的动词,“夜”是一个抽象的概念,“撕”只能与“布”“纸”等可感的、相对单薄的、易碎的事物组合才会合理,它的发生才会有意义。
看似荒谬,但能使人更能体会到别人在为追梦而所做的努力傅水东流后的痛苦和绝望的心境。
2、语义上的搭配错位及其艺术效果语言是通过字、词和词汇构成的言语系列,表达一定的思想、情感。
语义是语言的内在含义和意义,是语言字词基本单位的意向所在。
从语义上看词语的搭配错位问题,即是直观的,又是内在的。
(1)语义的扩大与缩小产生的错位搭配如:①“我的世界开始下雪,冷得让我无法多爱一天”张学友《吻别》②“我把梦撕了一夜,不知明天该怎么写”阿杜《撕夜》析:①“世界”是一个无穷大的空间,“我的世界”中的“世界”已经缩小为“心间”这样一个心理世界,这样的搭配使得抒情的主观性变得合理。
②“写明天”中的“写”是一个小概念,不带任何的感情色彩,手拿笔在纸上书写。
但是要“写明天”,“写”的意义就扩大为“描绘明天”,让人联想到无数的美好与失败,感情无形中就升华了许多。
从搭配本身来说,此类搭配为大词小用和小词大用的出现打下了基础,为词语语义的多棱化提供了前提,使汉字包含的思想内容更广,为汉字意思的丰富平添了一笔。
(2)语义相反或相对产生的词语搭配错位搭配的语词在语义上的逆向化,与跟自己搭配的语词相反或相对而显现了词语搭配错位问题,矛盾却也不矛盾。
例:①“无论牵挂或悔恨都让我心酸,最悲哀的愉快遇见旧爱”顺子《遇见旧爱》②“回想那一天喧闹的喜宴,耳边响起的究竟是序曲或完结篇”莫文蔚《阴天》析:①“最悲哀的愉快”和“最愉快的悲哀”,“悲哀”和“愉快”本是语义相反相逆的两个词,放在一起相互修饰,似乎很矛盾,而恰恰就是这样的矛盾,表达了遇见旧爱时心酸又欣喜的感情。
②“喧闹的喜宴”,“喜宴”本来是欢喜的、热闹的,但是“喧闹”包含着主人公内心的躁动和隐隐的反感,以乐衬哀,其真实的内心袒露无疑。
这些修饰语与中心语的搭配,激活了逻辑语法而开拓了一种新的艺术语境,托出要表现的思想,形成的新的语言意义尤为新颖,另类的艺术审美效果由此生成。
(3)语义的抽象化产生的语词搭配错位例:“你恨自己是个怕孤独的人,偏偏又爱上自由自私的灵魂”张学友《情书》析:不直接表达爱上某人,而是将“灵魂”具化为某人,这种含蓄地让“爱”变为可能。
不论是语法上还是语义上的语词搭配错位,在以上的论述中可见这些搭配所表现出来的艺术魅力。
笔者认为:流星歌词语词搭配错位是正常语词在搭配的前进过程中发生的变异,虽然说不合理一定的语法规则,但用在日常生活说唱语言中却不失它独有的时尚性和创新性。
除了语法和语义上的搭配错位,在近几年来的流行乐坛中以歌词为载体显示的内容搭配错位已经开始出现端倪。
谭咏麟《披着羊皮的狼》、雷龙《猫咪爱上鱼》、汤潮《狼爱上羊》、陈瑞《白狐》等,把千古不能之事通过这样的错位搭配重新组合,叙述视角和叙述对象都发生了转变。
这样,叙述语的使用便顺手拈来,强悍的现实感寄托着人们对真、善、美的希冀,实现了超越时空,跨越世俗的情仇情感诉求。
“尽管常规语言的起码要求之一是搭配得当,尽管搭配不当被人们视为一种语病,但是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人们却又常常自觉地在一定限度上打破语言常规,偏离语言规范,采取变通手法形成超常搭配,收到某种独特的效果。
”⑤四、关于流行歌词语词搭配错位成因的思考流行歌词从产生到流传,无非受到两类人的支撑。
那就是歌词创作者与音乐受众。
歌词的搭配错位现象大量出于青年词作者之手,存在于青年音乐受众中间。
两者互相迎合,推动着这种歌词的发展、流行,成为搭配错位的歌词的绝对拥护者。
1、创作者:现代社会流行歌词的创作者多为年青人。
受着传统文化的熏陶,首先,一首歌词就是一首小诗。
词作者们在创作中继承了诗人的诗性精神,即歌词基本押韵,有韵律美却也不失意境美。
在继承了的诗性精神的同时,个性心理也在影响着词作者的创作。
许多歌词追求曲折艰涩,把寻常语言陌生化,大胆突破了传统语言的表达方式,给人以耳目一新之感。
“歌词的个性化就像现代的解构主义,在对常规语的大面积‘破坏’和‘重组’之间,以阻拒性的语言传统实现了其惯性的超越”。
⑥在本文论述的歌词搭配错位中可见,创作者在作词时极大地发挥了个性化的自我展示,使歌词即兴化、自由化、陌生化和随意化,这样的创作作品为流行乐坛乃至文学界注入了一股欣欣活力。
2、主流受众:当今社会,流行歌曲的主流受众多为年青人。
电视、网络、音乐播放器等媒介的繁荣,使得音乐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
它带着娱乐等多重性备受青年人的亲睐。
在这个标榜个性的时代,这也算是个性绽放的表现方式,加上青春期的叛逆,即兴化、自由化、陌生化和随意化的歌词语言也正是这个时代的追求。
社会的推层出新,新的人生观、价值观不断在青年人中树立,他们急于摆脱陈旧的观念来换取“自我”的意识不断增强,于是标新立异,追求人云我不云的个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