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省第二产业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及发展趋势预测

  • 格式:doc
  • 大小:68.50 KB
  • 文档页数:4

下载文档原格式

  / 4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XX省第二产业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及发展趋势预测

一、引言

XX省地处东南沿海,陆域面积10.18万平方公里,占全国的1.06%,是中国面积最小的省份之一,人口4898万(2005年)。本文收集了近年来XX工业的有关数据,参照美国著名发展经济学家钱纳里提出的发展中国家标准产业结构,并结合XX的实际情况来研究XX省第二产业的现状,定位XX工业化所处的阶段和自身的特点对XX省第二产业(包括其内部结构)的发展趋势及存在问题及原因进行了分析,并且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二、XX省第二产业的现状

(一)XX工业化的自身特点

XX的工业化在中国有着鲜明的特色,被称为“XX现象”,主要有以下特点:

1、持续的快速增长(1978—2004年):GDP总量由123亿元增长到11243亿元,在全国的位次从12升至第4,年均增长13.1%;人均GDP由331元增长到23942元,年均增长12.1%,位次由15升至第4;外贸出口总额由0.5亿美元增长到416亿美元,年均增长30.3%,位次由13

升至第4。

2、全面的发展绩效: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304元增长到14546元,居全国各省(区)之首,农民人均纯收入从165元增长到6096元,更是连续18年稳居全国各省(区)之首。工厂遍布乡村,在农村基本上实现了工业化,大体上解决了困扰中国其他省份的城乡二元经济问题。

3、民营和私营经济占据极大的份额:XX由于历史的原因,国家在XX投资较少,而且在改革开放后,也没有给予XX特殊政策,加之XX的自然资源也在全国也处于劣势,XX的发展完全是依靠民营资本,2004年,在XX的66万家各类工业企业中,以民营企业为主体的中小企业占99.9%以上。5000万人口中,大大小小老板有400多万,XX是全国各省市中“小老板”最多的省份之一,“浙商”已成为中国第一大商帮。

(二)钱纳里的发展中国家标准产业结构

美国经济学家钱纳里提出了“发展型式”理论。他通过对51个不同类型的国家经济统计数据的计算,得到有关随人均收入水平变化,制造业各部门相对比重变化的一组标准值,可用来对照分析本国在某种经济条件下制造业内部结构。表1所示是根据100多个国家统计资料计算出的结果,表现了上述规律。

资料来源:霍利斯·钱纳里.发展的型式:1950-1970

应当注意的是,标准产业比例与实际产业比例之间的偏差只能作为判断产业结果状况的参考,不能作为唯一的衡量标准。由于每个国家、每个地区都有自己的具体国情和区情,如资源禀赋条件不同,当时所处的国内外政治经济环境不同,政府政策倾向也各有所异,工业化进程不同,等等。这些因素都可能导致本国的产业结构及其变动趋势和标准产业结构产生偏差。

表2 XX第二产业占GDP的比重与全国平均的对比情况(%)

资料来源:历年中国和XX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XX的情况是,2004年人均GDP折合美元是2893元,2005年是3329元,2006年则是3975元,同期的第二产业占GDP的比重分别为53.8%、53.4%、53.9%,按照钱纳里标准产业结构, 在人均100美元到3000美元的发展过程中,第二产业比重大致从13%提高到38% , 比重上升约25个百分点。而XX在此时期第二产业比重从43%左右提高到53%左右(XX1978年人均GDP约为100美元), 比重提高了约10个百分点。也就是说, XX第二产业的起点比钱纳里标准产业结构高出了近30个百分点, 目前的比重比钱纳里标准产业结构高出约14个百分点。

表2显示,XX第二产业的比重与全国平均水平相比在八十年代初期基本一致,在八十年代末期与全国平均水平开始逐步拉开,其后的年份也一直偏高。

更为严重的问题是第二产业主要是制造业的层次较低。从主要产业看,XX销售比重最大的10个产业与全国销售比重最大的10个产业相比产业层次差距甚大,XX是以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

从优势产业看, XX具有相对优势的大部分是附加值较低的劳动密集型产业。但这些产业的劳动生产率大部分又高于全国同业水平。也就是说, XX的产业优势主要体现为低附加值产业比起全国平均水平具有较高的劳动生产率, 而高附加值产业的劳动生产率则低于全国水平, 基本没有竞争力。

从历史发展的进程看,我们发现, 改革开放以来XX制造业的支柱产业至今还没有发生应有的更替, 同时也没有出现明显的低附加值产业比重下降、高附加值产业比重上升趋势。这必然导致XX制造业结构层次低下。而这种现象是不符合产业演进的一般规律。

产业经济学理论认为, 制造业的结构升级有二个规律: 一、某期支柱产业的人均附加值一般要高于前期支柱产业的人均附加值。如电子产业的人均附加值高于汽车, 汽车产业的人均附加值高于钢铁, 钢铁产业的人均附加值高于纺织等。二、人均附加值较低的产业产值比重不断下降, 人均附加值较高的产业产值比重不断提高。

三、XX产业的优势及存在的问题

XX作为中国工业化进程领先的省份,讨论其工业化问题对其他省份有借鉴意义。基于上文提出的XX工业的特点,来讨论其优势和存在的问题。

(一)存在的优势

1、产业结构富有活力

XX经济的发展有着与其他省市完全不同的路径, 在理论界被称为“XX现象”。这一现象的本质, 就是以民营企业为主、中小企业为主, 走依托市场、集聚发展, 自我积累、规模扩张的路子。民营中小企业由于企业规模小,在市场中易于发挥船小好掉头的优势,加之XX人有四海为家的经商传统,跑遍全中国乃至全世界去寻找商机,其经济充满了活力。

2、基本形成了城乡一体化的一元结构

由于民营和私营经济占据大的份额,民营和私营经济又天然地和农村、农业和农民结合在一起,带动了农村劳动力的就地转移,在农村初步实现了工业化(尤其在杭嘉湖和宁波、温州),基本上打破了二元结构所造成的城乡分割,经济二张皮现象。形成了城乡互动,互

为市场的良性经济循环。

3、工业资金充足

XX的经济规模具全国第四,人均收入无论是城镇还是农村均居全国省区第一(低于京津沪三大直辖市),而工业结构呈轻型化,占用资金相对较少,非公企业又占优势,此数种原因形成了XX民间资金数量极其庞大。私人中小企业家囿于自省的经历和学识,一般不倾向于向高风险的重工业及高新技术产业进行大规模投资,这部分资金在本地没有出路,成了其他省区政府招商引资竟相争取的对象而流向外省区,部分甚至成了恶炒房地产价格对宏观经济的运行形成冲击的游资。但总体来讲,资金充足是个有利条件,从区域发展的角度,政府应积极创造有利于资金在XX再投资的良好的宏观经济环境,促使经济再上新台阶。(二)存在的问题

从以上现状分析中可以得出结论,XX第二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在于两方面:

1、工业结构呈现轻型化趋势。轻型化趋势不符合产业发展的一般规律,发达国家工业内部结构都是沿着轻纺工业—基础性重化工业—深加工型重化工业的道路进行的,工业逐步重型化。

2、传统产业停留在低附加值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滞后。这是同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传统产业停留在低附加值必然会导致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滞后。

这两方面再进一步概括起来就是: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滞后。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不足表现在工业结构上就是呈现轻型化,表现在产品附加值上就是企业大量滞留在低附加值产业。四、XX第二产业发展趋势预测

根据区域经济学的自组织理论,一个区域如果在上一层次大区域经济发展的初始点获得了一种优势,可能是自然因素,也可能是制度因素,这个区域凭借此优势得到率先发展的机遇,这就是区域发展的路径依赖性,发展到一定程度形成了新的优势,以后,即使那个初始优势丧失了,由于经济发展具有自组织性,这个区域的经济不会就此停步,而是会继续发展。这相当于瑞典经济学家缪尔达尔的累积的循环因果论加上一个初始推动力的效果。

运用以上理论可以解释XX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发展的轨迹。并在合理地确立一个经济发展新的初始点后,来预测XX未来的经济发展趋势。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在全国展开的以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标志的全面改革,毫无疑问可以作为中国经济大发展的初始点。当时的XX有二点优势:一是XX自古为鱼米之乡,有足够的农业剩余去支持工业的发展,二是XX人多地少,又是临海省份,居民自古就有经商的传统,商品经济的意识较强。就全国来说,农村经济由于大包干很快就得到极大的恢复和发展,在XX更是如此,农业剩余的进一步增加,客观上对商品经济的要求就更迫切,在极左思想下屡禁不止的XX农村的小商贩们率先在当地兴办起市场,并且走向全国做起生意,是为“XX精神”中的“敢为天下先”。真正把潜在的优势转化成了胜势,XX的经济起点虽然不高,但是发展很快,这也是符合区域经济学的自组织理论。

近三十年过去了,一方面XX的经济已经在全国领先了,另一方面,原先的二大优势由于人民的思想观念的改变和农村劳动生产率的普遍提高,已逐渐丧失了。但是,正如我们看到的那样,XX的发展速度一直比较高,这就是经济发展的自组织性的表现,具体表现为XX经济发展具有自发性,正象一种形象的说法对XX经济描述的那样:在XX经济的马车中,推动XX 经济发展的二个轮子是私营经济和出口,赶车的是私营企业主,政府不过是修路的,为马车前进服务。

接下来的问题在于,下一个经济发展的初始点在那里?我们从产业结构理论来寻找这个初始点,产业经济学认为,产业尤其是工业的发展是有阶段性的,其表现为主导产业的有序转换,主导产业指的是能够与新技术相结合而获得新的生产函数,自身增长特别迅速,而且有很强的带动能力的产业,一般具有较高的需求价格弹性。正是由于主导产业在空间上、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