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部编版六年级上册第七单元复习题.doc
- 格式:docx
- 大小:20.45 KB
- 文档页数:4
部编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第21课《文言文二则》课后作业及答案一、下列加点字的读音都正确的一组是()。
A.锺.子期(zōnɡ)蜀.中(shǔ)B.谬.矣(miù)尾搐.(chù)C.汤.汤(shānɡ)拊.掌(fù)二、生字词拓展。
1.“一日曝.书画”中的“曝”读作______,意思是__________。
“比喻勤奋的时候少,懈怠的时候多,没有恒心。
”这个含“曝”的成语是____________。
2.“所宝以百数.”中的“数”读作______,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
“数也数不过来,形容很多。
”这个含“数”的成语是________________。
三、下列朗读节奏停顿正确的是()A.伯牙/鼓/琴,锺子期/听/之。
B.伯牙/鼓琴,锺子期/听之。
C.伯牙/鼓琴,锺子期听/之。
四、读句子,解释全句。
1.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一)课内阅读。
蜀中有杜处士,好书画,所宝以百数。
有戴嵩《牛》一轴,尤所爱,锦囊玉轴,常以自随。
一日曝书画,有一牧童见之,拊掌大笑,曰:“此画斗牛也。
牛斗,力在角,尾搐入两股间,今乃掉尾而斗,谬矣。
”处士笑而然之。
古语有云:“耕当问奴,织当问婢。
”不可改也。
1.这篇古文的题目是《____________________》,我还可以自己来写题目,从“牧童”的角度可以这样来写《____________________》,从“处士”的角度可以这样来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年级上学期语文第七单元测试卷1班级:姓名:总分:一、将下面的句子抄写在方格中,要求书写正确,行款整齐,力求美观。
(2分)古语有云:“耕当问奴,织当问婢。
”不可改也。
二、选择正确的答案,把序号写到括号里。
(10分)1.下句子中加点字的字音或字形有误的一项是( )A.京剧继承发展了中国传统戏曲的表现手法,终于战胜了这种尴.尬.(gān gà)-——用一根小小的马鞭就彻.底解决了,而且解决.得无比漂亮。
B.京剧还有一些虚.拟.的道具,但一样可感觉可使用。
比如《拾玉镯(zhuó)》中小站娘趟( shàng)鞋底,鞋底是实的,针线可是虚的.C.有一年秋天,贝多芬去各地旅行..演出,来到莱茵(lái yīn)河边的一个小镇上。
D.兄妹俩被美妙的琴声陶醉(táo zuì)了。
等他们苏醒..过来,贝多芬早已离开了茅屋。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运用错误的一项是( )A.马鞭本身具备一种装饰的美,而且不同人物在使用马鞭时,也各自形成了一套永远不变....的方法。
B.俗话说“一动不如一静”,古诗也说“此时无声胜有声.......”,讲的就是这种情况。
C.两百多年前,德国有个音乐家叫贝多芬,他谱写..了许多著名的乐曲。
其中有一首著名的钢琴曲叫《月光曲》,传说是这样谱成的。
D.一天夜晚,他在幽静..的小路上散步,听到断断续续的钢琴声从一所茅屋里传出来,弹的正是他的曲子。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伯牙善(好)鼓琴。
B.以为世无足(值得)复为鼓琴者C.所宝(珍藏)以百数。
D.处士笑而然(认为…对)之4.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他飞奔回客店,花了一夜工夫,把刚才弹的曲子……《月光曲》记录了下来。
B.比如“金玉奴”中有一个细节,小生演员用饭碗喝完豆汁,又用嘴去舔筷子,如果没有这一“舔”,那饭碗也就完全不必拿上舞台。
C.京剧还有一种奇特之处,双方正在对打,激烈到简直是风雨不透,台下看的人非常紧张,一个个大气儿不敢出,都把眼睛睁得大大的,唯恐在一眨眼间,谁就把对方给“杀”了。
第一单元1.《草原》《草原》一文记叙了(老舍)先生访问内蒙古草原时看到的(美丽景色)以及受到蒙古族同胞(热情欢迎)的情景。
全文按事情发展的顺序描绘了(草原风光图)、(喜迎远客图)、(主客联欢图)。
通过这些画面,表现了草原的(风光美)、(人情美)和(民俗美),从而表现了(蒙古族和汉族人民团结友好的深情厚谊),抒发了(对祖国河山的热爱)之情。
2.《丁香结》《丁香结》一文从(色彩)、(形貌)、(气味)、(姿态)等方面描写了丁香,赋予丁香(灵动优雅)、(纯洁无瑕)、(可爱芬芳)的品格,阐述了作者(要以豁达的胸怀勇敢地面对生活中的问题)的人生感悟。
3.《古诗词三首》《宿建德江》先写(羁旅夜泊),再叙(日暮添愁),然后写到(天和树、人和月的关系),抒发了诗人(羁旅的惆怅)及(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写的是西湖(忽雨忽晴的变幻景象),表达了作者对西湖奇特景色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从视觉、听觉和嗅觉三方面着意描写黄沙岭的夜景:(明月清风,疏星稀雨,鹊惊蝉鸣,稻花飘香,蛙声一片),表达了词人(热爱大自然),(关心人民生活),(企盼丰年)的思想感情。
4.《花之歌》《花之歌》借清新的花语生动形象地表现了(四季更迭的自然变化),塑造了花儿(作为自然的使者和奉献者,向往光明、与万物和谐共处)的形象。
诗中融入了作者对人生的理性思考,蕴含着用辩证的眼光来看待生命的哲思,含蓄地表达了诗人(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第二单元5.《七律·长征》《七律·长征》描写了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的艰难历程,热情地歌颂了中国工农红军(不怕艰难困苦的革命英雄主义气概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6.《狼牙山五壮士》《狼牙山五壮士》记叙了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某部七连六班的五个战士,为了(掩护群众和连队转移),诱敌上山,英勇杀敌,最后把敌人引上狼牙山顶峰,英勇跳崖的故事,表现了五壮士(热爱祖国、热爱人民、仇恨敌人、勇于牺牲的革命精神和英雄气概)。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阅读一、1.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飞夺泸定桥(节选)①泸定桥一共十三根铁链,两边各有两根稍高的铁链,算是桥栏。
底下并排九根,铺上木板,就是桥面。
人走在上面摇摇晃晃,就像荡秋千一样。
可是现在,连木板也被敌人抽掉了,只剩下铁链。
向桥下一看,真叫人心惊胆寒。
红褐色的河水像瀑布一样,在几十丈深的河谷里倾泻下来,冲到岩石上,飞溅起一丈多高的浪花,水声震耳欲聋。
桥的对岸就是靠山的泸定城,城的西门正堵住桥头。
守城的两个团的敌人,早已在城墙和山坡上筑好工事。
他们凭着天险,疯狂地向红军喊叫:“来吧,看你们飞过来吧!”②红四团马上发起总攻。
团长和政委亲自站在桥头上指挥战斗。
号手们吹起冲锋号,所有武器一齐开火,枪炮声、喊杀声,霎时间震动山谷。
二连担任突击队,二十二位英雄()冲锋枪、短枪,()马刀,()手榴弹,()敌人密集的枪弹,()铁链向对岸冲去。
跟在他们后面的是三连,战士们除了武器,每人带一块木板,一边前进一边铺桥。
③突击队刚刚冲到对岸,敌人就放起火来,桥头立刻被大火包围了。
在这千钧一发的时刻,传来了团长和政委的喊声:“同志们!为了革命事业,为了最后的胜利,冲呀!”英雄们听到号召,更加奋不顾身,都箭一般地穿过熊熊大火,冲进城去,和城里的敌人展开了激烈的搏斗。
激战了两个小时,守城的敌人被消灭了大半,其余的都狼狈地逃跑了。
(1)选择合适的词语填在文中的括号内,并回答问题。
攀着背着拿着冒着带着(2)我知道,括号里填的词语写出了红军________________的英雄气概。
(3)读第②段,这段写了______________的场面:先写_____________;接着写在冲锋号的鼓舞下,所有武器一齐开火,响声震动山谷;然后写____________如何冲向对岸;最后写三连战士怎样铺桥前进。
(4)读第②段,这样描写场面的好处是()A.有条有理,层次分明B.动静结合,生动形象(5)“英雄们听到号召”,这里的“号召”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6)读完短文,我想对红四团的战士们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
部编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第21课《文言文二则》课后作业及答案1.用“√”选出加点字的正确读音。
锺.子期(zhōng zhǒng)汤汤..乎若流水(tāng shāng)拊.掌大笑(fǔ fù)2.看拼音写词语,注意把字写正确、规范、美观。
jǐn náng() wēi é() huà zhóu ()yí pù shí hán()3.给下面句子中加点的字词选择正确解释。
(1)方鼓琴而志.在太山。
()A.心志;情志 B.志气;志向(2)善哉..乎鼓琴。
() A.是的 B.好啊(3)尾搐入两股.间。
() A.大腿 B.脚(4)谬.矣。
() A.谬论 B.错误4.用现代汉语写写下面句子的意思。
(1)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
(2)蜀中有杜处士,好书画,所宝以百数。
5.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
(1)下面句子停顿不恰当的一项是()。
A.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
B.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C.牛/斗,力/在角,尾/搐/入两股间。
D.杜处士/笑/而然之(2)对下列句子中的语气助词“哉”的用法,理解正确的是()。
①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
②贤者奚由尽忠哉!A.①表示感叹,②表示反问。
B.①表示感叹,②表示设问。
C.①表示设问,②表示感叹。
D.①表示设问,②表示反问。
(3)下列句子中,括号里补出的省略成分错误的是()。
A.(杜处士)所宝以百数。
B.(戴嵩)尤所爱。
C.(牧童)拊掌大笑。
6.根据课文内容作答。
(1)《伯牙鼓琴》中伯牙演奏的琴曲是()。
A.《高山流水》B.《阳关三叠》C.《十面埋伏》D.《霸王卸甲》(2)《书嵩画牛》用简单的手法叙述了一件事,最后得出结论“耕当”,即遇到不同的事,应当请教。
7.阅读古文,完成练习。
伯牙鼓琴,锺子期听之。
方鼓琴而志在太山,锺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
”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锺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
第七单元过关练习-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部编版一.选择题(共7小题)1.下面加点字读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A .驰骋.(ch ěn ) 尴.(g ān )尬.(gà)B .彻.(chè)底 抡.(l ūn )圆C .奴.(nú)仆.(pú) 戛.(gá)然而止2.“鼎”最初的用途是( )A .烹煮器具B .祭祀礼器C .家居装饰D .地位象征物3.“颜筋柳骨”中的“颜筋”,是形容唐代书法家( )的字。
A .颜真卿B .柳公权C .欧阳询D .褚遂良4.下列语句停顿正确的一项是( )A .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
B .伯牙/鼓琴,锺/子期听之。
C .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
D .蜀/中有/杜处士,好书/画,所宝以/百数。
5.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 .这些冰雕作品太美了,真是巧夺天工....,令人赏心悦目。
B .小旭读的书多,写起作文来总能妙笔生花....。
C .躺在草地上,望着天空的行云流水....,我陷入了沉思。
D .画展上的这些人物画像十分生动逼真,可谓栩栩如生....。
6.选出对下列句子理解错误的选项。
姑娘说:“哥哥,你别难过,我不过随便说说罢了。
”( )A .从这句话中能感受到盲姑娘为生活所迫,而强压住内心对音乐的热爱的无奈。
B.盲姑娘只是随口一说,她并不是真想听贝多芬的演奏。
C.盲姑娘把一直以来的愿望称作“随便说说”,说明了她对哥哥的体谅和理解。
7.选出对下列句子理解错误的选项。
月光照进窗子,茅屋里的一切好像披上了银纱,显得格外清幽。
贝多芬望了望站在他身旁的兄妹俩,借着清幽的月光,按起了琴键。
()A.这两句主要表现这家人很穷,在月光的映照下,显得更凄凉。
B.在月光的照耀下,破旧的茅屋也显得有诗意,这样的美,使得贝多芬产生了创作灵感,贝多芬也同情这对兄妹,于是又弹了一曲。
C.写月光的环境描写和贝多芬弹琴没有关联,可以去掉这里面的环境描写的内容。
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综合训练题学校:班级:姓名:得分: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一、读句子,根据拼音在括号里写出正确的词语。
(4分)1.贝多芬借着月光,按起了qín jiàn(),皮鞋匠兄妹俩 táo zuì()在这美妙的琴声中。
2.住在lái yīn hé()畔的mánɡɡū niɑnɡ(),听着美妙的音乐,仿佛看见了月光照耀着的大海。
二、选择正确的答案,在括号里填上序号。
(14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不正确的一项是()A.乐谱.(pǔ)善哉.(zāi)锦.缎(jǐn)B.纯.熟(chún)琴弦.(xuán)悔之晚矣.(yǐ)C.一缕.(lǚ)画轴.(zhóu)少.选(shǎo)D.巍.峨(wēi)曝.晒(pù)奖券.(quàn)2.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A.伯牙鼓.琴(弹)B.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值得)C.所宝以百数.(计算)D.常以自随.(随后)3.下列与戏曲有关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是()A.刚刚结束冬训的国家女排,今晚在体育馆首次亮相..。
B.元旦联欢会,校舞蹈队作为压轴..首先出场。
C.弟弟虽然还小,但做事有板有眼....,让人夸赞。
D.每次班级排演节目,跑龙套...的肯定有他。
4.下列加点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乐曲断断续续....地从敞开的窗户中飘出,在夜空中回荡。
B.这一根虚拟的马鞭,给演员以无穷无尽....的表演自由。
C.不同人物在使用马鞭时,也各自形成了一套约定俗成....的方法。
D.月光照进窗子,茅屋里的一切显得格外清幽,伸手不见五指......。
5.下列句子中运用的修辞手法相同的是()①月亮越升越高,穿过一缕一缕轻纱似的微云。
②宁静的夜晚,只有那天上的星星在窃窃私语。
③双方正在对打,激烈到简直是风雨不透。
④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
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知识梳理填空班级考号姓名总分附:参考答案课文21文言文二则一、给我会写的字注音并组词哉:zāi(美哉、善哉)巍:wēi(巍峨、巍然、巍巍)弦:xián(琴弦、心弦)轴:zhóu(线轴、轴心)锦:jǐn(锦缎、锦绣、锦鸡)曝:pù(曝露、曝晒)矣:yǐ(悔之晚矣、由来久矣)二、多音字斗:dòu(争斗)dǒu(斗胆)曝:pù (曝晒)bào(曝光)角:jiǎo(角落)jué(角色)三、课文翻译伯牙鼓琴[注释]①鼓:弹。
②志:心志,情志。
③太山:泛指大山,高山。
一说指东岳泰山。
④善哉:好啊。
⑤巍巍:高大样子。
⑥若:像。
⑦少选:形容极短的时间。
⑧汤汤:水流大而急的样子。
⑨破琴:把琴摔破。
⑩复:再,又。
[译文]伯牙弹琴,锺子期在一旁欣赏。
当(伯牙)弹琴的时候,心里想到高山,锺子期(情不自禁地感叹)说:“弹得真好啊,像大山一样高峻。
”过了一会儿,(伯牙)心里又想到流水,锺子期又(禁不住)说:“弹得真好啊,像流水一样浩荡。
”锺子期去世后,伯牙把琴摔破,把弦扯断,一辈子都不再弹琴了,(他)认为世上再没有值得他为之弹琴的人了。
书戴嵩画牛[注释]①处士:有德才而不愿去做官的人。
②所宝:所珍藏的宝贝。
③戴嵩:唐代画家。
④《牛》:指戴嵩画的《斗牛图》。
⑤锦囊玉轴:用锦缎作画囊,用玉作画轴。
⑥拊掌:拍手。
⑦搐:抽缩。
⑧股:大腿。
⑨乃:却。
⑩掉:摆动,摇。
⑪谬:错误。
两牛相斗时,多是“尾搐入两股间”的情形,也有“掉尾而斗”者。
⑫然之:四川有个杜处士,喜爱书画,(他)所珍藏的宝贝有数百件。
其中有一幅戴嵩画的《斗牛图》,(他)尤其珍爱,用锦缎作画囊,用玉作画轴,经常随身带着。
有一天,他摊开了书画晾晒,有一个牧童看见了这幅画,拍手大笑,说:“这幅画画的是斗牛啊。
牛相斗,力气用在角上,尾巴抽缩在两腿之间,现在(这幅画上的牛)却摇着尾巴在斗,错了。
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复习题
班级考号姓名总分
一、听两遍朗读,完成下列练习。
1.填空。
当一位美国青年问我“为什么中国人的凝聚力那么强”时,我戏答道:“第一,我们都______________;第二,我们都讲中文,______________。
”
2.判断题,对的打“√”,错的打“×”。
(1)汉字的信息量小于拼音文字。
()
(2)中国的古诗词是最能体现汉字的特点的。
()(3)古诗词潜移默化地铸就了中国人的心理结构。
()
二、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A.车轴.压轴.画轴.轴.心
B.曝.晒曝.露曝.光一曝.十寒
C.传.统传.说传.递流传.
D.鲜.明新鲜.海鲜.鲜.为人知
三、拼写乐园。
1.看拼音,写词语。
wēi’é yù zhóu pù shài qǔ pǔ chún shú
()()()()()
yún jǐn qín jiàn qiān sī wàn lǚ
()()()
2.根据语境和拼音写字词。
著名的音乐家贝多芬在lái yīn()河边听到了钢琴曲,走近后发现弹奏者是一位mánɡɡū niɑnɡ()。
在得知她买不起音乐会的入场券后,贝多芬特意为她弹奏曲子。
她静静地听着,táo zuì()在琴声中。
3.写同音字。
[pù]()布()晒[pǔ]曲()()素
[jiàn]琴()()子[táo]()气()醉
四、先把下列词语补充完整,再选词填空。
(填序号)
①高()流()②()()登场③有板()()
④()()之音⑤字()腔()⑥余音()()
1.能用来描写音乐的词语有________________。
2.别看他年纪小,可唱起京剧来______________。
五、对下列句子中的加点字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方鼓琴而志.在太山。
(心志,情志)
B.巍巍
..乎若太山。
(危险的样子)
C.所宝
..以百数。
(所珍藏的书画)
D.尾搐入两股.间。
(大腿)
六、下列加点词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水浒传》以其生动曲折的故事情节、栩栩如生
....的人物形象而引人入胜。
B.不同人物在使用马鞭时,也各自形成了一套约定俗成
....的方法。
C.那紧张而又整齐的锣鼓声忽然一停,人物的动作也戛然而止
....。
D.翘首西望,海面托着的就是披着银发的苍山,苍山如屏,洱海如镜,真是巧.
夺天工
...。
七、下列句子朗读停顿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A.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
B.尾搐/入两股/间
C.处士/笑/而然之
D.汤汤/乎若/流水
八、对下列句子所用的修辞方法判断有误的一项是()
A.月亮越升越高,穿过一缕一缕轻纱似的微云。
(拟人)
B.这,不是太像杂技了吗?您说得太对了,这就是京剧中的杂技成分。
(设问)
C.俗话说“一动不如一静”,古诗也说“此时无声胜有声”,讲的就是这种情况。
(引用)
D.如果他们当中哪个先“醒”了,拿起兵器朝着对方一刺,对方不就“完”了
吗?(反问)
九、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古语有云:“耕当问奴,织当问婢”。
B.贝多芬谱写了许多著名的乐曲,其中有一首著名的钢琴曲叫月光曲。
C.皮鞋匠看见进来个陌生人,站起来问,“先生,您找谁?走错门了吧?”
D.如果没有这一“舔”,那饭碗也就完全不必拿上舞台。
十、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
1.在微弱的烛光下,男的正在做皮鞋。
(变换语序,不改变句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将下列与“月光”有关的比喻句补充完整。
(1)月光照进窗子,茅屋里的一切好像___________________。
(2)月光似__________________,从夜空中泻下来。
3.在原句上修改病句。
学习中我们要善于反思,及时解决和发现学习中存在的问题。
十一、根据课文内容,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对的打“√”,错的打“×”。
1.《伯牙鼓琴》选自《左传》。
()
2.《书戴嵩画牛》的作者是宋代的苏洵。
()
3.《月光曲》是贝多芬谱写的一首著名的交响乐。
()
4.京剧中杂技成分的存在是为了突显人物的英雄气概。
()
十二、课文内容回顾。
1.《伯牙鼓琴》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句
体现了伯牙与锺子期之间的真挚友谊。
2.由于伯牙和锺子期二人的传说,人们把真正了解自己的人叫作
“___________”,用“高山流水”比喻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月光曲》讲述了贝多芬即兴创作《月光曲》的传奇故事,表现了盲姑娘
对音乐的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同时也表现了贝多芬对贫苦人们的
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赞扬了他___________和
__________________。
4.皮鞋匠静静地听着。
他好像面对着______________,月亮正从
_____________的地方升起来。
_______________的海面上,霎时间洒满了
______________。
月亮越升越高,穿过一缕一缕__________似的微云。
5.《京剧趣谈》一文介绍了京剧艺术中“_______”和“___________”这两
种艺术表现形式,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京剧的_________和对传统文化的
___________。
附:参考答案
一、听力材料:
汉字与中国心
1998年春在美国纽约,一位美国青年问我:“为什么中国人的凝聚力那么强?”我戏答道:“第一,我们都吃中餐;第二,我们都讲中文,用汉字。
”
汉字,确实是人类一绝。
其形声义俱全,信息量远远大于拼音文字。
汉字整齐又灵动,特别适宜于表达一种微妙的、诗意的情感。
一些普通的字词,往往联结着久远的文化底蕴,例如“中华”“神州”“大地”“海内”“天涯”“芳草”……都能使受过中华文化熏陶的人浮想联翩,心潮澎湃,这是通过翻译稿读中国文学作品的人所无法体会的。
最能体现汉字的这些特点的首推中国的古诗词。
中国的孩子,有的甚至在牙牙学语的时候,就能够背诵许多古诗词了。
过年时吟“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雨时吟“清明时节雨纷纷”;中秋时吟“明月几时有”;送别时吟“劝君更进一杯酒”……古诗词潜移默化地铸就了中国人的心理结构。
汉字是不应该也不可能废除的。
1.吃中餐用汉字
2.(1)×(2)√(3)√
二、C 四、1.①④⑥ 2.③⑤
五、B 六、D 七、C 八、A 九、D
十、1.男的正在微弱的烛光下做皮鞋。
2.(1)披上了银纱(2)流水一般
3.“解决”与“发现”位置互换。
十一、1.× 2.× 3.× 4.√
十二、3.执着热爱同情关爱丰富的想象力卓越的才华
5.马鞭亮相喜爱自豪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