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 数据的收集与整理
- 格式:docx
- 大小:15.65 KB
- 文档页数:3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第十章-数据的收
集、整理与总结教案
教学目标
1. 理解数据的概念和数据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2. 掌握数据的收集方法,包括观察法、实验法和调查法。
3. 学会整理数据的方法,包括制作频数表、制作条形统计图和
折线统计图。
4.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对数据进行分析和总结。
教学准备
1. 教材: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第十章教材。
2. 教具:白板、黑板、多媒体课件、绘图工具。
教学过程
1. 导入:通过实例引入数据的概念和作用,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
2. 授课:介绍数据的收集方法,包括观察法、实验法和调查法,并进行详细讲解和示范。
3. 练:分组进行实践操作,让学生亲自收集数据,并使用合适
的方法整理和表达数据。
4. 深化:引导学生分析和总结所收集的数据,提出问题并讨论。
5. 归纳: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归纳总结,强化学生对数据收集、整理和总结方法的理解。
6. 作业:布置相应的练题和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教学评价
1.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和参与程度。
2. 检查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和答案正确率。
3. 进行小组或个别评价,关注学生的理解深度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活动设计合理,有助于学生对数据的收集、整理和总结方
法有更深入的认识。
小学四年级数学课教案数据的收集与整理教学目标:1. 能够正确收集和整理小学四年级数学课教案所需的相关数据。
2. 能够运用整理好的数据,设计出符合学生实际情况的教学方案。
一、收集数据在设计数学课教案之前,首先需要收集一些相关的数据,以便更好地了解学生的情况,并根据其需求和水平进行合理安排。
1. 学生信息首先要收集学生的基本信息,包括学生姓名、性别、年龄等。
这些信息可以通过家长填写的表格或校内系统来获得。
2. 学生学习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是设计教案的重要依据。
可以通过平时的考试成绩、小测验、课堂参与情况等来了解学生的数学水平和对不同概念的掌握程度。
3. 学生兴趣爱好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设计教案和教学活动,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学习兴趣。
二、整理数据当数据收集完成后,需要对数据进行整理,以便于后续的教案设计和教学方案制定。
1. 数据分类将收集到的数据按不同的分类进行整理,比如按学生姓名、性别、年龄等进行分类。
这样可以更清晰地了解学生的情况,有助于根据实际情况制定教学方案。
2. 统计数据对整理好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比如计算平均分、最高分、最低分等。
通过统计数据,可以客观地评估班级整体的水平,并针对性地制定教学策略。
3. 数据可视化将整理好的数据利用图表等方式进行可视化呈现,可以更直观地展示学生的情况和分布情况,也便于教师进行数据分析和决策。
三、设计教学方案在收集和整理好数据的基础上,可以着手设计小学四年级数学课的教学方案。
1. 设置教学目标根据学生的水平和需求,设定明确的教学目标。
例如,提高学生的加减乘除计算能力,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等。
2. 选择教学内容根据教学目标和教材要求,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
可以结合学生的兴趣和实际生活,设计一些具体的案例和应用题,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掌握相关知识和技能。
3. 设计教学活动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特点,设计一系列生动、有趣的教学活动。
可以利用游戏、小组合作、实物操作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数学教案小学数学数据的收集与整理【数学教案】小学数学数据的收集与整理一、引言数学教学是培养学生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途径,数据的收集与整理是数学中的基础工作之一。
本教案旨在探讨小学数学课堂中如何进行数据的收集与整理,帮助学生提升数据处理和分析的能力。
二、概述数据收集与整理是数学教学不可或缺的环节。
通过收集实际生活中的数据,学生可以学会观察和记录数据的方法,了解数据的背后蕴含的规律,从而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三、数据收集的方法1. 调查法:通过设计问卷、访谈等方式,收集同学们对某一问题或现象的看法和意见。
比如,收集同学们喜欢的水果种类、家庭成员的数量等数据,对数据进行整理和处理,绘制出相应的图表或图像。
2. 实地观察法: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观察,收集自然界或社会现象中的数据。
例如,学生们在校园内测量不同树木的高度、收集不同季节的温度变化等数据,将数据整理归类,分析其变化规律。
3. 实验法:通过设计简单的实验,收集并记录实验数据。
比如,为了了解不同溶液的酸碱性,可以设计酸碱中性试纸实验,记录不同溶液的颜色变化,再将数据整理成表格或绘制成图表。
四、数据整理与表示1. 表格:表格是整理数据的常用形式,可以清晰地展示数据之间的关系。
在表格中,可以按照不同的分类将数据进行排列,确保数据整齐有序。
2. 图表:图表是一种直观、易于理解的数据展示形式,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观察和分析数据。
常见的图表有柱状图、折线图、饼图等,根据数据类型的不同选择合适的图表进行绘制。
3. 图像:通过绘制图像,将数据转化为可视化的形式,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数据之间的关系。
例如,绘制成果物数量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图,可以直观地展示数据的变化趋势。
五、数据的分析与应用1. 比较分析:通过比较不同数据之间的大小关系,找出规律和趋势。
例如,通过比较不同班级同学身高的数据,分析身高的分布情况,并与标准身高数据进行比较,了解自己身高的优势和劣势。
小学六年级数学教案数据的收集与整理【教案一】数据的收集与整理【引言】数据是数学中的重要概念之一,通过数据的收集与整理,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掌握统计学的基本知识,还能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分析能力。
本教案旨在引导小学六年级学生学习如何收集和整理数据,并通过相关的练习提升他们的数据分析与处理能力。
【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学生能够明确数据的概念,并掌握常见数据的收集方法。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使用表格、图表和统计图等方式整理和展示数据的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分析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数据的收集方法和技巧的教授;数据的整理和展示能力的培养。
2. 教学难点:数据的整理和展示能力的操作技巧的培养。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教案、黑板、彩色粉笔、学生练习册。
2. 学生准备:课本、练习册。
【四、教学过程】【Step 1】导入新知1. 教师用生动的例子引入数据的概念,激发学生对数据的兴趣与探索欲望。
2. 教师与学生一起讨论日常生活中各种数据的应用,如街道上的交通标识、超市中各种商品的价格等。
3. 教师布置任务,要求学生观察自己的身边,记录下不重复的事物,为下一步的数据收集做准备。
【Step 2】数据的收集方法1. 教师向学生介绍常见的数据收集方法,如观察法、测量法、调查法等,并提供具体的例子和操作说明。
2. 学生进行小组活动,每个小组选择一种数据收集方法,并在班内采集相关数据。
3. 学生展示各自所采集的数据,并与其他小组进行交流和比较。
【Step 3】数据的整理与展示1. 教师引导学生学习如何使用表格、图表和统计图等方式进行数据的整理和展示。
2. 学生根据所收集的数据,在练习册上完成相应的练习,运用表格和图表等形式整理和展示数据。
3. 学生相互交流、讨论和修改自己的数据整理方式,并进行展示。
【Step 4】数据分析与处理1. 教师通过示范,教授学生如何对所收集的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
《数据的收集与整理(二)》(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数据的收集与整理(二)。
二、教学目标1.了解数据的处理方式;2.学习如何整理数据;3.掌握用柱状图表示数据的方法;4.能够用柱状图表示数据。
三、教学重难点重点:1.了解数据的处理方式;2.学习如何整理数据。
难点:1.掌握用柱状图表示数据的方法;2.能够用柱状图表示数据。
四、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1)教师小故事引入本节课内容。
俗话说“生活就是一本大书”,我们只有从日常生活中的各种事物中,悉心捕捉和运用,才能让知识和技能真正落地生根。
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去运用数学呢?(2)激活学生的前置知识。
请同学们回想上次课的内容,回答下列问题:1)数据的收集和整理是做什么的?2)在收集数据时,需要注意些什么?3)如何把不同的数据进行对比?4)如何用图片表现数据?2.讲授(25分钟)(1)收集数据1)收集数据的方法i、问卷调查法ii、实地观察法iii、统计资料法iv、实验法2)处理数据i、填写答卷ii、整理数据(2)整理数据1)什么是整理数据数据整理是将所收集到的数据,用统一的方式,对它进行整理,以便于更准确地进行分析。
2)如何整理数据i、把数据分为不同的组ii、把每个组的数据加起来iii、求出每个组的平均值(3)用柱状图表示数据1)什么是柱状图柱状图是由若干条列状的柱子表示数据量或统计数据的表格。
它以柱子高度为变量,用长度的不同来表示数据的大小关系。
2)柱状图的制作方法i、制定统计表格。
ii、绘制横纵坐标,其中横坐标通常表示数据种类,纵坐标表示数量、比率等。
iii、根据每个数据的大小,绘制相应高度的柱子。
iv、在柱子上标上该组数据的大小或在柱子旁边标上数据大小。
3.练习(15分钟)(1)老师出示一组数据,请同学们用柱状图表示,并进行解读。
名称价格销量小刀 5元 100箱大刀 8元 80箱中刀 6元 120箱小斧 9元 50箱大斧 12元 40箱(2)同学们自主找一组数据,用柱状图表示,并讲解。
数据的收集与整理教案教案:数据的收集与整理一、引言在信息时代,数据的收集与整理是非常重要的技能。
合理的数据收集和整理可以帮助我们获得准确的信息,为决策提供有效的支持。
本教案旨在教授学生如何正确地收集和整理数据,以提高他们的数据处理能力。
二、数据收集的方法数据收集是获取信息的过程,而正确的数据收集方法可以帮助我们获得准确、全面的数据。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数据收集方法:1.问卷调查:制定问卷并向目标受众发放,通过收集受访者的回答来获取数据。
2.实地观察:亲自前往目标地点进行观察,并记录所观察到的数据。
3.案例研究:选择一个特定的案例进行深入研究,收集相关数据。
4.访谈:与目标受访者进行面对面的交流,通过对话收集数据。
5.网络搜索:利用互联网搜索引擎查找相关数据。
三、数据整理的方法数据整理是将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归类、统计和分析的过程,以便更好地了解数据的含义和价值。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数据整理方法:1.数据分类:将数据按照一定的标准进行分类,以便更好地组织和理解数据。
2.数据清洗:去除数据中的错误和重复项,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3.数据统计:对数据进行数学运算,汇总和计算各种指标,以便更好地理解数据的特征和规律。
4.数据可视化:利用图表、图像等形式将数据呈现出来,以便更直观地理解数据。
5.数据分析:通过对数据的比较、关联分析等方法,发现隐藏在数据中的规律和趋势。
四、教学方法与实施步骤1.教学方法:(1)案例引导法:通过现实生活中的案例,引导学生思考数据收集和整理的重要性。
(2)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和交流数据收集和整理的经验和方法。
2.实施步骤:(1)介绍数据收集与整理的重要性和意义。
(2)讲解数据收集的方法,并由学生进行实践操作。
(3)讲解数据整理的方法,并由学生进行实践操作。
(4)组织学生对自己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分类、统计和分析。
(5)引导学生运用所学方法对数据进行可视化和分析。
五、教学评估为了评估学生对数据收集与整理的掌握程度,可以采用以下方式进行评估:1.小组展示: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展示他们所收集和整理的数据,并说明自己所采用的方法和过程。
《数据的收集和整理》教案1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掌握统计的意义与作用,认识并收集原始数据;会用统计表直观有效地表示数据.数学思考经历随机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分析与推测的全过程渗透“运用数据进行推断”的思考方法.解决问题能设计统计活动,根据结果检验某些预测;在解决实际问题的活动中初步学会与他人合作.情感与态度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认识数学方法的实用价值;体验数学问题的探索性和挑战性,激发好奇心与求知欲.重点难点重点初步掌握将原始数据进行分类和整理的方法,让每个学生经历学习与探究活动的全过程.难点用画“正”字等方法收集随机原始数据,并会表示在统计表中.教学过程一. 设疑生趣、导入活动1、介绍朋友,以疑激趣.今天我给大家带来了一位好朋友——“嗨!大家好,我是小精灵贝贝.你们想玩一个心理活动的游戏吗?它可以判断你是不是一个稳重的人,不过在玩游戏的时候需要进行数据的收集和整理,我们先来试一试,好吗?”2. 收集整理,汇报方法.“瞧!停车场,每种机动车的数量是多少呢?”( 1) 我们获得了什么信息?某停车场各种机动车停车情况:( 课件出示)摩托车:3辆大客车:5辆小汽车:9辆载重车:2辆( 2) 我是用什么方法进行收集的?( 将机动车分类收集)3. 抓住起点,铺垫导入.( 1)发挥想象:你想制成一个什么样的统计表?( 2) 根据机动车的种类和数量,统计表分成了几栏?每栏画了几格?( “栏目”、“合计”各一格) 推测:5、7种车要画几格?( 合情推理)( 3) 你还能打算制成一个什么样的统计图?一格代表几辆车?导入板题:刚才大家统计得很好,为了玩好今天的心理测试游戏,我们进一步探究数据的收集和整理.二、创设情境、探究问题( 一) 数据的收集1.创设情境,确定问题.( 感受生活中的数学)小精灵:“同学们真棒!静止的机动车数量大家会统计了,可是象这样运动中的机动车数量又该怎样统计呢?”( 演示机动车通过路口片断)2.观察思考、发现问题.( 初步体验事件发生的随机性)我们发现了什么问题?( 可能出现的问题:车子太多、不是一种一种的开过、速度太快⋯⋯)3.阅读分析,讨论问题.( 良好习惯的养成)( 1)阅读教材:例1及收集数据部分.( 2) 分析讨论:怎样解决这些问题?( 3)汇报交流.①汇报解决问题的方法:A、发挥分工合作的小组优势:制定好分工合作的方案.B、采用正确的收集数据方法:根据机动车种类,用画“正”字等方法收集.②描述画“正”字方法:谁能给大家介绍一下画“正”字的收集方法?③交流生活中的应用实例:在我们生活中哪些地方可以用画“正”字的方法来收集数据呢?( 面向全体学生)4. 出示要求,制定方案.( 构思计划,形成策略)( 1) 先1人( 或2人) 收集同一种车的数据.( 2) 合作小组中每个成员按分工承担一定的责任.( 3) 最后进行小组数据汇总,共同记录表格.5. 分工合作,验证方案.(动手实验,主动参与)( 1)创设情境( 演示机动车通过某路口画面)( 2) 收集数据:根据方案进行分工合作,收集原始数据.( 3)汇报数据:①你们统计出来各种机动车数量分别是多少?②你们组是怎样统计的?( 用什么方法、怎样分工合作)( 二) 数据的整理小精灵:“同学们真不错!刚才收集了不少有用的原始数据,为了便于比较和分析,还要把这些数据加以整理,制成统计表.”1. 出示要求:想一想:( 1) 我们打算制成一个什么式样的统计表?要分几栏?每栏画几格?( 2)这幅条形统计图的一格又代表几辆车?如果收集到的数据更大呢?填一填:根据收集到的数据完成统计表.2. 整理填表3. 全班汇报:“我的是××统计表”、“有×栏”、“有×格”⋯⋯4. 展示成果,享受成功.展示学生的统计表,有错误的学生及时矫正、共同提高.5. 小结评价:在活动中我们要有计划、有步骤进行,发扬团队精神.三. 例题演示例1 某校为了解学生的身高,通过测量,获得20名同学的身高数据如下(单位:cm) :154.0,157.5( 女) ,149.0( 女) ,171.2,165.2,151.0( 女) ,168.5,152.5( 女) ,155.3( 女) ,154.0( 女) ,162.0,166.4,158.6(女) ,164.0,156.5,155.5,160.6( 女) ,162.3( 女) ,150.2,163.5( 女) .( 1)设计一个能记录上述测量数据的表格,并将数据填人表中( 学生可用序号表示) .( 2)为更直观地比较男、女生的身高,可对数据作怎样的整理?解( 1)如表6- 2.表6- 220名同学身高测量记录表( 2) 如果我们把上面的数据按男、女生分类,并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 如表6- 3) ,那么就能较容易地比较出男、女生的身高.表6-3对收集到的原始数据往往需要进行整理、分析,从中寻找规律,发现有用的信息.将数据分类、排序是整理数据的常用方法.经过整理的数据可用统计表的形式简洁明了地表达出来.四.开放游戏,学以致用1.提出问题,猜测结果.小精灵:刚才我们学习了数据的收集和整理,接下来就开始玩心理测试的游戏——“你会是一个稳重的人吗?”猜一猜:“你、他是不是一个稳重的人呢?”2.学以致用,动手游戏.(1)出示规则.游戏规则:①根据问卷上的问题选择“是”、“中”、“不是”三个答案中的一个,在字母下画上“√”.②收集选择的结果,将数据填写在后面的统计表中.③根据统计结果,判断你是不是一个稳重的人.(2)独立思考,选择画“√”.3.观察记录,统计填表.将每个“字母”出现“√”的次数进行收集记录,填入表格.4.合作交流、解释讨论:说一说:我是用什么方法收集数据的?遇到了什么问题,怎样解决?5.表达陈述、验证猜测.根据统计结果,得出结论:你(或他)是不是一个稳重的人?为什么?五.全课总结、享受成功今天大家学得挺好、玩得很开心,说一说有什么收获?六.作业课本145页和146页作业题的1、2、3题.《数据的收集和整理》教案2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了解并掌握:全面调查、抽样调查、总体、样本、个体这些基本概念;2.在调查中,会选择合理的调查方式.3.了解并体会选取有代表性样本的重要性,并能合理地选择样本.能力目标1.初步经历数据的收集、处理过程,发展学生初步的统计意识和数据处理能力;2.通过数据收集的学习,培养学生应用、分析、判断能力.3.使学生明确样本容量必须足够大且避免遗漏某一群体,使得所抽取的样本比较合理.情感与价值观目标1.通过小组合作调查研究,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处理问题的能力;2.通过解决身边的实际问题,让学生认识数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及对人类历史发展的作用.重点难点重点1.掌握全面调查与抽样调查的区别与联系;2.掌握总体、样本及个体间关系.3.判断所选取的样本是否具有代表性,是否能够反映总体的特征.难点1.获取数据时,选择哪种调查方式较好,何时用全面调查,何时用抽样调查,并能说明理由;2.合理地选择样本.3.应用意识的培养,设计方案.教学过程一、创设问题情境,导入新课这里有红、黄、绿、蓝、黑、白六种颜色的积木,哪一种颜色最受你们班同学们的喜爱?恐怕有的同学会说“红”,有的同学会说“蓝”或其它颜色,意见不一怎么办?开展调查,让数据说话吧!这一章,我们要做许多这一类的调查,通过收集数据、观察统计图表会发现一些有趣的结论.二、讲授新课讨论问题:(1)航天飞机上使用的零配件质量要求非常高,它们的质量如何进行调查?(2)工商部门要检查某烟花厂生产的烟花爆竹的质量,又如何进行调查呢?(一)全面调查和抽样调查1.引入概念(1)全面调查的定义:这种为了特定目的而对所有考察对象进行的调查;(2)总体(population):其中所要考察对象的全体称为总体;(3)个体:组成总体的每个考察对象称为个体(individual).思考:开展调查要做哪些准备工作?探讨小结如下:(1)首先确定调查目的;(2)其次确定调查对象,明确总体与个体;(3)设计调查表,收集数据.2.学一学(1)为了准确了解全国人口状况,我国每10年进行一次全国人口全面调查,指出总体、个体;调查目的:考察我国人口年龄构成.总体: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并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常住的人口年龄.个体:符合这一条件的每一个公民的年龄.注意:(1)总体、个体均指人口年龄,而不是指人;(2)调查方式:采用全面调查(因为为了准确了解全国人口状况).3.议一议(1)你能用全面调查的方式调查某一天离开你所在地区的人口流量吗?答:不能,由于受客观条件限制不可能把某一天离开这一地区的人数全部调查清楚.(2)你愿意采用全面调查的方式了解一批日光灯管的使用寿命吗?解:因为了解日光灯的使用寿命具有破坏性被调查的灯管将不能出售,所以不能采用全面调查方式,可以采用从总体中抽取部分进行调查,这种调查方法是抽样调查.4.抽样调查的概念,总体、个体、样本、样本容量的意义:抽样调查(samplinginvestigation):从总体中抽取部分个体进行调查,这种调查称为抽样调查总体:所要考察对象的全体.个体:总体的每一个考察对象叫个体.样本(sample):其中从总体中抽取的一部分个体叫做总体的一个样本.样本容量:样本中个体的数目.抽样的注意事项:①抽样调查要具有广泛性和代表性,即样本容量要恰当.样本容量过少,那么不能很好地反映总体的情况,比如要调查2000名学生对电视节目的喜爱情况,若抽取的样本容量为几名学生就不能反映2000名学生的喜爱情况;如果抽取的学生人数过多,必然花费大量的时间、精力,达不到省时省力的目的.②抽取的样本要有随机性.为了使样本能较好地反映总体的情况,除了有合适的样本容。
小学数学教案认识数据的收集与整理教案:小学数学-数据的收集与整理引言:数据的收集与整理是数学学科中重要的一环。
通过教育活动,小学生能够认识到身边的数据,并学会如何有效地收集、整理和利用这些数据。
本教案将引导学生了解数据的概念、数据的收集方法,以及数据的整理与呈现方式。
一、数据的概念与分类1. 数据的定义与意义数据是指通过观测、实验或调查得到的信息或事实。
它可以帮助我们了解事物的特征、规律和变化情况。
2. 数据的分类根据数据的性质或特点,可以分为定性数据和定量数据。
- 定性数据:指描述性质、特征或属性的数据。
例如,一个人的眼睛颜色、动物属于哪种类别等。
- 定量数据:指可以用数值来表示、数值间存在大小关系的数据。
例如,一个人的身高、班级学生的考试成绩等。
二、数据的收集方法1. 直接观察法学生可以通过观察周围环境、物体或事件来收集数据。
例如,统计教室内的男生和女生人数。
2. 调查法学生可以利用问卷调查或访谈的方式收集数据。
例如,调查同学们最喜欢的课外活动是什么。
3. 记录法学生可以通过记录自己的行为或事物的数量来收集数据。
例如,记录每天吃水果的种类与数量。
三、数据的整理与呈现方式1. 表格学生可以使用表格来整理和呈现数据。
表格能够清晰地显示不同数据之间的关系。
例如,统计班级同学喜欢的水果种类及对应的数量。
2. 条形图学生可以使用条形图来表示不同类别的数据数量的大小关系。
条形图通常由横坐标(表示类别)和纵坐标(表示数量)组成。
例如,统计不同年级参加运动俱乐部的学生数量。
3. 折线图学生可以使用折线图来表示数据随着时间的变化趋势。
折线图通常由横坐标(表示时间)和纵坐标(表示数据的数值)组成。
例如,统计不同季节每天的气温变化。
4. 饼图学生可以使用饼图来表示不同类别数据所占的比例关系。
饼图通常以圆形呈现,被分成扇形区域,每个扇形区域的大小表示该类别数据所占的比例。
例如,统计班级同学喜欢的颜色所占的比例。
总结:通过本教案的学习,学生将掌握数据的概念和分类,并学会了数据的收集与整理方法。
数据收集与整理教案“数据收集整理”是学生正式接触统计的起始内容,是学生在学习了分类与整理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统计的起始内容。
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数据收集与整理教案5篇,希望大家能有所收获!数据收集与整理教案1教学目标:1、体验数据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了解统计的意义。
2、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同时能够进行简单的分析。
根据统计表的数据提出有价值的数学问题及解决策略。
教学重点:使学生初步认识简单的统计过程,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提出问题、回答问题,同时能够进行简单的分析。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通过合作讨论找到切实可行的解决统计问题的方法。
教学教法:谈话、指导相结合法,引导学生通过对情境问题的探讨,师生互动,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让学生亲身经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
教学过程:一、情境引入教师引导提问:同学们,你们入学都要穿上我们学校的校服,你们喜欢我们校服的颜色吗(指名3~5个学生说一说)。
师:有的同学喜欢这个颜色,有的同学不喜欢,如果我们学校要给一年级的新生订做校服,有下面4种颜色,请你们当参谋,给服装厂建议下该选哪种颜色合适。
(指名学生回答,并说明理由。
)教师引导:张三喜欢红色,学校就决定将校服做成红色的,怎么样你有什么意见二、互动新授1、讨论收集数据的方法。
(1)教师提问:刚才我们确定了要在班级里进行调查,我们班级的人数也不少,应该怎样调查呢你有什么好的办法(指名学生回答。
)学生讨论收集数据的方法。
(2)出示统计表。
可以用什么方法来完成这张统计表呢(3)学生说出各种不同的方法。
(学生可能回答:把自己喜欢的颜色写在纸张上、举手、小调查等。
每人报喜欢的颜色,我们在自己的表中做记号,如画“正”;举手表示自己在哪一个范围的,老师数一下,再把结果填在表中……)(4)教师提问:你认为以上各种方法中,哪一种方法最方便师:在这些方法里,举手表示是比较简便的方法,现在由老师发布指令,每人只能选一种颜色,最喜欢哪种颜色就举手表示。
数据的整理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会将收集的数据进行分组整理.2.能根据实际事例中收集的数据找出合适的分组方法.3.参与收集、整理数据的活动,从中体验收集、整理数据的必要性,并培养缜密、细致的学习习惯.【过程与方法】经历整理简单的数据的过程,体会统计思想,学会用“数据”说理的方法发展运用简单的统计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悟到数学知识的内在联系及其巧妙的逻辑之美,增强审美意识.教学重难点【重点】数据整理的方法.【难点】数据整理的方法.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师:请同学们做一次“你最喜欢的文娱节目形式”调查,并展示收集到的数据,你能一下就看出喜爱哪一种文艺节目形式的同学最多吗?学生发表看法.师:收集到的原始数据,一般比较散乱,很难从中获取需要的信息,因此,要对数据进行整理.这是我们本节课的内容.师:我们可将所得的数据制成统计表,请同学们编写:师:1.在用表格整理数据时,一定要做到分类清晰,不重复,不遗漏.2.要统计各组的数目之和是否与数据总数相等以及百分率之和是否为100%来检验分组是否正确.师:有了上面的统计表,我们能否回答上面的问题?你能根据它合理地安排节目吗?学生发表看法.变式训练:在一次数学测验中,某班40名同学数学成绩如下:89,87,97,92,61,93,80,89,73,79,75,76,81,76,88,82,79,64,69,91, 85,92,81,60,63,67,82,70,73,64,54,58,62,66,70,54,52,65,63,71. 请你将上述数据进行整理.学生尝试练习.教师巡视指导.师:在整理的过程中出现了什么问题?你是如何解决的?学生回答.师:我们还可以进一步把整理的数据制成一些统计图来直观地表达数据的某些特征,使大家看到统计图后便一目了然.师:条形统计图是如何制作的呢?学生发表看法.师:(1)条形的宽度要一致,间隔要一致.(2)按照各组数据数量的大小来确定条形的长短,并注明数量.(3)垂直的射线上,要根据数据数量的具体情况确定单位长度表示多少?师:你能利用条形统计图回答上面的问题吗?学生举手回答.二、新课讲授就上面练习所得的统计表制成对应的条形统计图.学生动手制作,展示成果.教师指导、评论.师:折线统计图也是我们进行统计的图表之一.(展示)你知道折线统计图是怎样画成的吗?学生交流,并发表看法.师:用一个单位长表示一定的数量,根据数量的多少找出各点,然后把各点用线段顺次连接起来.变式训练:小明这学期数学连续6次的单元测试成绩为75,70,78,85,90,93,你能把它们制成折线统计图吗?学生动手制作,老师巡视指导.师:数据范围与0相差很远时纵轴可用折线表示.就你制作的折线统计图,对小明同学这学期的数学成绩发表看法.学生回答.师:扇形统计图,大家在小学已经学过,有印象吗?是怎样的一个图?学生发表看法.师:(展示)一个扇形统计图,你能从图中获得有用的信息吗?学生回答.师:哪种球类运动最受欢迎?哪两种球类运动受欢迎的程度差不多?图中的各个扇形分别代表了什么?你认为图中的各个百分比是如何得到的?所有的百分比之和是多少?如果你是体育委员,准备组织全班同学去观看球类比赛,为了吸引更多的同学参与,你会组织观看什么比赛?学生回答.师:用圆和扇形分别代表关于总体和各个组成部分数据的统计图叫做扇形图(或称饼形图)特点是能直观地、生动地反映各部分在总体中所占的比例.师:扇形统计图有什么特点?1.圆代表总体.2.扇形代表总体中的不同部分.3.扇形的大小反映部分占总体的百分比.师:你知道扇形统计图是怎样制作的吗?学生动手制作.教师巡视指导.师:请同学分别说说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还有扇形统计图的特点. 学生举手回答.三、巩固练习1.学校为七年级学生订做校服,校服型号有小号、中号、大号、特大号四种.对于七年级一、二班的100名学生,调查他们的身高,得到他们的身高情况与对应的型号如下表所示:大号165≤x<175 28特大号175≤x<185 5从表格中你能获得什么信息?如图是某商场去年7月份至12月份毛衣和衬衣销售量的统计图,但图例已被损坏,你知道哪条折线表示毛衣销售量的统计图、哪条折线表示衬衣销售量的统计图吗?【答案】 1.校服型号与身高、人数的关系.2.折线1表示毛衣销售量的统计图,折线2表示衬衣销售量的统计图.2. 如图,将小王某月手机费中各项费用的情况制成扇形统计图,则表示短信费的扇形图圆心角的度数为.3.某校七(3)班共有学生54人,学习委员调查了班级学生参加课外活动情况(每人只参加一项活动).其中,参加读书活动的有18人,参加科技活动的占全班总人数的,参加艺术活动的比参加科技活动的多3人,其他同学参加体育活动,则在用扇形表示参加各项课外活动人数与全班总人数之间的关系的扇形统计图中,表示参加体育活动人数的扇形的中心角是度.【答案】 1.72° 2.100四、课堂小结通过本课的探讨学习,你获得了哪些新的知识?你认为你有哪些方面的进步?。
数据的收集与整理
教学目标1、了解全面调查的概念;2、会设计简单的调查问卷,收集数据;
3、掌握划记法,会用表格整理数据;
4、会画扇形统计图,能用统计图描述数据;
5、经历统计调查的一般过程,体验统计与生活的关系.
教学重点:全面调查的过程(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
教学难点:绘制扇形统计图
教学过程
一、问题导入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能遇到下面一些问题:
(1)中央电视台《青年歌手大奖赛》的收视情况怎样?
(2)班级里同学出生主要集中在哪一年?
(3)本年度最受欢迎的影片是哪几部?
要解决这些问题,需要进行统计调查。
二、数据的收集
问题1:现在我们如果要了解全班同学对新闻、体育、动画、娱乐四类电视节目的喜爱情况,你怎样才能知道结果?
举手表决、问卷调查等。
问卷调查是一种比较常用的调查方式,采用这种方式要设计好调查问卷。
你认为设计调查问卷应包括哪些内容?
问卷设计的内容应包括调查中所提的问题、答案选项以及要求等。
就上面的问题我们可以设计如下的调查问卷:、
调查问卷
年月
在下面四类电视节目中,你最喜爱的是〔〕(单选)
A、新闻
B、体育
C、动画
D、娱乐
填完后,请将问卷交数学课代表。
如果想了解男、女生喜爱节目的差异,问卷中还应该包含什么内容?
应加“男□女□(打勾)”这一项.
问卷设计好后,请每位同学填写,然后收集起来。
例如,调查的结果是:
注意:用字母代替节目的类型,可方便统计.
三、数据的整理
从上面的数据中你容易看出全班同学喜爱各类节目的情况吗?为什么?
不容易。
因为这些数据杂乱无章,不容易发现其中的规律。
为了更清楚地了解数据所蕴含的规律,需要对数据进行整理。
你认为应该怎样整理我们收集到的数据?
划“正”字。
这就是所谓的划记法。
下面我们利用下表整理数据。
全班同学最喜爱节目的人数统计表:
上表可
以清楚地反映全班同学喜爱各类节目的情况。
四、数据的描述.12999
为了更直观地看出上表中的信息,我们还可以用条形统计图和扇形统计图来描述数据。
绘制条形统计图[投影7]
绘制扇形统计图
我们知道,扇形图用圆代表总体,每一个扇形代表总体的一部分。
扇形图通过扇形的大小来反映各个部分占总体的百分比。
扇形的大小是由圆心角的大小决定的,所以,我们只要知道圆心角的度数就可以画出代表某一部分的扇形。
因为组成扇形图的各扇形圆心角的和是3600,所以只需根据各类节目所占的百分比就可以算出对应扇形圆心角的度数。
新闻:3600×10%≈360,体育:3600×25%=900,动画:3600×20%=720,娱乐:3600×45%=1620.在一个圆中,根据算得的圆心角的度数画出各个扇形,并注明各类节目的名称及相应的百分比。
节目类
型
划记 人数 百分比 A 新闻 4 10% B 体育 正正 10 25% C 动画 正 8 20% D 娱乐
正正正 18 45% 合计
40
40
100%
15 5 人数 10 20 新闻 动画
节目类别
体育
娱乐
4
10 8 18
你能根据上面的条形统计图和扇形统计图直接说出全班同学喜爱各类电视节目的情况吗?
在上面的调查中,我们利用调查问卷得到全班同学喜爱电视节目的数据,利用表格整理数据,并用统计图进行直观形象的描述。
通过分析表和图,了解到了全班同学喜爱电视节目的情况。
在这个调查中,全班同学是要考察的全体对象,我们对全体对象都进行了调查,像这样考察全体对象的调查叫做全面调查。
例如,2000年我国进行的第五人口普查,就是一次全面调查。
请你举出一些生活中运用全面调查的例子. 五、课堂练习: 六、课堂小结
1、本节课我们经历了全面调查的一般过程,知道了利用问卷调查来收集数据,利用表格来整理数据,利用条形统计图和扇形统计图来描述数据。
2、学会了设计调查问卷和扇形统计图的画法。
作业:
10% 25% 20%
45%
新闻
体育
动画
娱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