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声诊断学胰腺游宇光
- 格式:docx
- 大小:11.85 KB
- 文档页数:5
胰腺疾病的超声诊断实时B型超声、CT、MRI是无创显示胰腺的影像学检查,其中以超声法最为经济简便,是目前常规检查方法。
胰腺超声影像学检查主要在于(1) 确定胰腺内占位病变,并提供定性、定位诊断;(2) 了解胰腺内部结构及胰腺周围有无积液,帮助临床诊断胰腺炎及判断胰腺炎治疗效果。
正常胰腺声像图一.胰腺形态胰腺横切面时,呈蝌蚪形、哑铃形或腊肠形,边界整齐、光滑,纵切时,胰头呈椭圆形,胰体呈近似三角形,胰尾呈梭形或菱形。
二.胰腺内部结构胰腺内部呈均匀性细小光点回声,常稍强于肝脏回声,主胰管可显示,呈内径均匀、无饱满感的管道结构。
三.胰腺大小胰腺大小多采用切线测量法,一般胰头厚度小于2.5cm,胰体、胰尾小于2.0cm,主胰管内径1 ~ 2mm。
图3-3-1 正常胰腺,横切图3-3-2 正常胰腺,纵切胰腺疾病超声诊断一.急性胰腺炎(一) 声像图特征胰腺弥漫性均匀性增大或局限性增大,形态饱满,边界常不清楚。
胰腺内部回声明显减低似无回声暗区,主胰管显示不清或轻度扩张,如为坏死性胰腺炎常伴有胰腺周围积液。
(二) 临床意义超声根据声像图特征很容易诊断急性胰腺炎,但急性胰腺炎往往伴有胃肠道内大量积气,加之上腹部剧痛拒按,使胰腺显示困难而影响超声诊断。
对于轻度水肿型胰腺炎因其声像图更接近正常而给超声诊断带来困难。
(三) 鉴别诊断局限性肿大的急性胰腺炎需与胰腺癌鉴别。
二者单从声像图很难作鉴别诊断,但结合病史及淀粉酶检查可作出诊断。
急性胰腺炎与胃穿孔、肠梗阻等急腹症鉴别。
总体来讲,三者鉴别较难,但有时通过观察膈下游离体、节段性肠腔积液及胆总管扩张、结石来作鉴别诊断。
二.慢性胰腺炎(一) 声像图特征胰腺大小正常、轻度增大或缩小,胰腺边界不整齐,内部回声多增强,分布不均匀,常有不规则低回声或高回声团块。
主胰管呈囊状或串珠状扩张。
胰管内有时有增强回声,后方伴声影,为胰管结石。
如胰腺局部及周围出现无回声暗区表明有假性囊肿形成。
医学三基《超声诊断学》预测试题卷[单选题]1.甲状腺炎声像图表现为( )A.甲状腺内多个囊肿B(江南博哥).甲状腺弥漫性增大回声减低C.甲状腺弥漫性增大回声改变D.甲状腺缩小,回声增强E.甲状腺呈结节状改变参考答案:B[单选题]2.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图像中红色代表( )A.朝向探头的正向血流B.背向探头的负向血流C.动脉血流D.静脉血流E.垂直探头方向的血流参考答案:A[单选题]3.超声心动图最基本的检查方法是( )A.二维超声心动图B.M型超声心动图C.频谱多普勒超声心动图D.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E.M型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参考答案:B[单选题]4.一孕妇产前检查胎儿双顶径12.2cm,剖宫产后胎儿经颅超声检查示胎儿脑室系统形态失常,第三脑室呈圆形,无回声区内未见光点群回声,脑组织受压变薄萎缩,脑室宽度为7mm,最可能的诊断是A.脑出血B.脑积水C.脑肿瘤D.Dandy-Walker综合征E.HIE参考答案:B[单选题]5.软组织中的声衰减量A.随组织厚度而增加B.由TGC曲线的范围决定C.随着波长减小而增大D.使用数字扫描转换器时无关紧要E.与频率无关参考答案:A[单选题]6.超声检查中常用的切面有( )A.矢状面B.横切面C.斜切面D.冠状面E.锥状切面参考答案:E[单选题]7.中度侧脑室扩张指其测量值A.1~3mmB.4~6mmC.7~10mmD.10~12mmE.>12mm参考答案:C[单选题]8.多普勒频移( )A.与反射体的速度成正比B.在脉冲多普勒系统中较大C.在声强极高时较大D.取决于所用探头阵元数E.连续波多普勒最大参考答案:A[单选题]9.下面哪种组织对超声传播阻碍最小( )A.肌肉B.脂肪C.肝D.血液E.脾参考答案:D[单选题]10.用于医学上的超声频率为( )A.<1MHzB.2MHzC.2.5~10MHzD.20~40MHzE.40MHz参考答案:C[单选题]11.超声波是如何发生的( )A.换能器的逆压电效应B.换能器的压电效应C.换能器向人体发送电信号D.换能器的热效应E.换能器的磁效应参考答案:A[单选题]12.具有较好时间分辨力的超声心动图是( )A.二维超声心动图B.频谱多普勒超声心动图C.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D.M型超声心动图E.组织多普勒显像参考答案:D[单选题]13.二维超声心动图在什么切面可直接显示左冠状动脉主干和右冠状动脉近端( )A.左心长轴切面B.心底短轴切面C.心尖四腔心切面D.剑突下四腔切面E.胸骨旁四腔切面参考答案:B[单选题]14.超声检查时,下列哪组血管是胰腺的定位标志( )A.脾静脉、肠系膜上动脉、腹主动脉B.脾静脉、肠系膜下动脉、十二指肠动脉C.腹主动脉、肠系膜下动脉、肠系膜上静脉D.肠系膜上动脉、肠系膜下动脉、脾动脉E.十二指肠动脉、胃左动脉、脾动脉参考答案:A[单选题]15.一新生儿出生时四肢青紫Apgar评分为3分,抢救2小时后Apgar 评分为5分,该患儿经颅超声一般不会出现A.弥漫性脑实质回声增强,回沟消失,脑室腔变狭小B.脑室周围呈高回声区C.脑实质内散在的高回声区D.局限性大片高回声区E.脑实质内局限性低回声肿块,内可见丰富血流信号参考答案:E[单选题]16.目前临床上最常用的超声仪器是( )A.A型超声仪B.B型超声仪C.D型超声仪D.M型超声仪E.以上都不是参考答案:B[单选题]17.患者出现右上腹痛、发热以及白细胞计数增高,胆囊显示增大伴有回声增强的碎片,这可能提示为( )A.瓷状胆囊B.水肿胆囊C.胆囊积脓D.胆囊癌E.胆囊积血参考答案:C[单选题]18."豹皮样"回声结构是下列哪种疾病的超声表现( )A.乳腺纤维腺瘤B.乳腺癌C.脂肪瘤D.乳腺小叶增生E.副乳参考答案:D[单选题]19.男,54岁,超声发现膀胱内有一高回声肿块,呈菜花样,有一蒂与膀胱壁相连。
第三章超声检查概论超声学是一门集医学、声学、电子工程技术为一体的综合性学科,随着电子技术的发展,其在医学方面的应用日益广泛,在现代临床领域中已占领重要地位。
第一节超声诊断原理及各型临床应用一、A型诊断法A型超声诊断法又称为示波法。
当声束在人体组织中传播遇到两层不同阻抗的临近介质界面时,在该界面上就产生反射(回声),每遇到一个界面就产生出回声,并在示波屏幕上以波的形式显示出来。
此法已淘汰。
二、B型诊断法(一)工作原理与A型基本相同,都是应用回声原理作诊断,即发射脉冲超声进入人体,然后接收各层组织界面的回声作为诊断的依据,不同的是B型是辉度调制显示,光点的亮度代表回声强度,并构成二维切面声像图。
医生根据声像图的形态作诊断。
(二)命名按回声强度命名:强回声、高回声、低回声(弱回声)、无回声。
按回声形态命名:光点、光团、光斑、光带。
按回声特征命名:牛眼状、靶环状、驼峰状、网格状、蜂窝状等。
(三)诊断基础分析超声图像应从以下方面进行:1.外形2.边界回声3.内部回声正常人体软组织的回声强度:骨骼>筋膜>肾窦>胎盘>胰腺>肝脏>脾脏>肾皮质>皮下脂肪>肾髓质>脑>静脉血>胆液及尿液。
病理组织的回声强度:结石或钙化>纤维组织>脂肪>平滑肌>淋巴结>囊液及渗出液。
器官及肿块的内部回声由其内部结构的反射及微细结构的散射而来。
光点的粗细及多少大致可相对地反映组织微细结构的情况。
内部回声的均匀性因组织器官的不同而有很大差别。
良性肿瘤一般均匀,恶性肿瘤一般不均匀,胚胎性肿瘤常不均匀,组织发生局部出血、液化、坏死、纤维化时,也可产生不均匀回声。
4.血管分布及其血流参数5.后方回声6.毗邻关系7.活动度及活动规律8.生理功能表4-3-1 良、恶性肿瘤声像图特征比较良性光整均匀可增强无无恶性不整不均匀可有衰减可有可有三、M型诊断法M型超声诊断的原理与B型相同。
在B型图像上任意取一声束取样线,声束穿越的心脏各层组织界面随着心脏有规律地收缩和舒张而得到有节律性反射光点,并随水平扫描而形成相应的动态曲线,称为M型超声心动图。
资料范本本资料为word版本,可以直接编辑和打印,感谢您的下载超声诊断学之胰腺地点:__________________时间:__________________说明:本资料适用于约定双方经过谈判,协商而共同承认,共同遵守的责任与义务,仅供参考,文档可直接下载或修改,不需要的部分可直接删除,使用时请详细阅读内容第十一章胰腺游宇光第一节正常胰腺超声表现1、正常胰腺呈蝌蚪形、哑铃形及腊肠形三种形态。
分为头、颈、体及尾四部分。
2、正常胰腺的边界整齐、光滑。
胰头稍膨大呈椭圆形。
向左后突出部呈锄头形称钩突,是胰头的一部分。
沿胰头斜向前方偏左,突然变窄,称胰颈部。
向左延伸绕过第1~2腰椎,在腹主动脉的前方称胰体。
继续向左延伸,胰腺逐渐变细,直至脾门称胰尾。
3、胰腺内部呈均匀细点状,其回声强度介于肝脏与肾窦之间,肥胖及老年人由于脂肪浸润及纤维组织增生的影响,而回声增高。
4、正常值:张缙熙教授综合国内外的胰腺测量值,提出一种比较实用的成人正常值。
即:正常胰头< 2.0cm,可疑增大2.1~2.5cm,增大>2.6cm;正常胰体、尾<1.5cm,可疑增大1.6~2.0cm,增大>2.1cm。
表14—1 正常小儿胰腺厚径超声测值(cm)引自夏焙,吴瑛主编.《小儿超声诊断学》.第一版.2001.304页.第二节胰腺疾病一、胰先天性异常病理特征先天性囊肿因胰腺导管、腺泡发育异常所致,多见于小儿,与遗传因素有关。
环状胰腺因胰腺在胚胎发育过程中,腹侧胰腺始基部,应随十二指肠旋转,与背侧部相合拢,而十二指肠向右侧退出,形成一包绕胰头的环。
如腹侧胰腺始基部未能随十二指肠旋转,而形成一带状胰腺组织环,部分或全部将十二指肠包绕,导致十二指肠受压引起梗阻,但结构为正常。
超声特征(1)先天性囊肿:胰腺实质中单个或多发的圆形或椭圆形无回声区,边界清楚,后壁回声增高。
多发密集的小囊肿往往不能显示其液性囊腔,仅表现为胰腺实质回声增高而不均匀。
超声诊断学课程标准:一、课程概述超声诊断学是一门应用超声原理和技术对疾病进行诊断的医学学科,是临床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课程旨在介绍超声诊断学的基本原理、技术方法和临床应用,培养学生掌握超声诊断的基本技能和临床思维能力。
二、课程目标1. 了解超声诊断学的基本原理和技术方法。
2. 掌握常见疾病的超声诊断要点和技巧。
3. 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和超声图像解读能力。
4. 提高学生的超声操作技能和临床实践能力。
三、教学内容1. 超声诊断学的基本原理和技术方法。
2. 腹部超声诊断:包括肝脏、胆囊、脾脏、胰腺、肾脏、膀胱等器官的超声检查。
3. 心脏超声诊断:包括心脏结构、功能、血流动力学等方面的超声检查。
4. 妇产超声诊断:包括妇科疾病、产科胎儿发育等方面的超声检查。
5. 浅表器官超声诊断:包括甲状腺、乳腺、阴囊等浅表器官的超声检查。
6. 超声介入诊断与治疗:包括超声引导下穿刺活检、引流等操作。
四、教学方法1. 课堂讲授:通过课堂讲授,让学生掌握超声诊断学的基本理论和知识。
2. 实验教学:通过实验教学,让学生掌握超声检查的操作技能和图像解读能力。
3. 临床见习:通过临床见习,让学生了解超声诊断在临床实践中的应用。
4. 自主学习:通过布置作业、阅读文献等方式,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五、教学要求1. 掌握超声诊断学的基本原理和技术方法。
2. 掌握常见疾病的超声诊断要点和技巧。
3. 能够正确操作超声设备,并进行常见疾病的超声检查。
4. 能够准确解读超声图像,并作出正确的诊断。
六、考核方式1. 理论考试:占总成绩的60%,主要考核学生对超声诊断学基本理论和知识的掌握程度。
2. 实验考试:占总成绩的30%,主要考核学生的超声操作技能和图像解读能力。
3. 平时成绩:占总成绩的10%,主要包括作业、课堂表现、出勤率等方面的综合评价。
七、教学资料1. 教材:《超声诊断学》(第X 版),XXX 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
2. 参考资料:《超声医学》(第X 版),XXX 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
如何认识超声检查一、超声检查1、概念医学超声检查(超声诊断学、超声检查)是一种基于超声波的医学影像学诊断技术,使得肌肉与内脏器官包括其大小、结构以及病理学病灶可视化。
产科超声检查被普遍运用于妊娠时的产前诊断当中。
典型的诊断超声扫描操作采用的频率范围通常都在2至13兆赫之间,超声频率的选择是对患者探查深度以及影像的空间分辨率的折中。
2、应用超声诊断学是在20世纪才开始运用,所以其历史似乎并不悠久,但超声诊断学在如今的医学诊断学中,却有着独一无二的作用。
超声检查不仅能够在医疗当中起到诊断作用,还能够在治疗过程中起到引导作用(例如积液引流或者活检等)。
通常情况下都运用手持式探头在患者身上进行移动扫查,除此之外还会在患者身体上涂上一种水基凝胶,并且将会与探头之间发生耦合作用。
医学超声检查通常用于:眼科、妇科、产科、心脏科、消化科、血管科、内分泌科、泌尿科等。
二、超声检查的方法1、A型法A型法相对来说是比较常用的一种超声检查方法。
该方式主要是从示波屏上的波数、波幅以及波的先后次序等来判断是否出现病变。
通常被应用于诊断脑瘤、脑血肿、肝脾肿大以及肾盂积水等疾病。
2、B型法B型法的图形比较清晰直观,而且比较容易发现较小的病变,能够清晰地看到人体内脏的各种切面与图形。
此种超声检查方法对肝、脾、肾、胰腺、胆囊以及膀胱的多种病变能够及时地获得早期诊断。
3、M型法M型法通常会同时加入心电图以及心电图显示记录。
此种通常用于诊断各个类型的心脏病,例如心肌病、心包积液、风湿性瓣膜病、心功能测定、心房内粘液瘤以及各类先天性心脏病的手术前诊断与手术后随访。
4、多普勒超声法多普勒超声法是测定心腔内或血管腔血流的新方法,此种方法能够从体外测出血流的方向与速度。
多普勒超声法常常用于诊断静脉疾病、部分先天性心脏病以及多种四肢动等,例如动脉导管未闭、大血管转位等。
产科医生可以运用此种超声检查方式诊断并确定胎动与胎心。
5、扇型法扇型法不仅能够得到心脏各种切面的图象,还能够清晰地观察到心脏收缩与舒张时的真实表现,相比较而言,比M型法的观察加确切与细致。
第十一章胰腺
游宇光
第一节正常胰腺超声表现
1、正常胰腺呈蝌蚪形、哑铃形及腊肠形三种形态。
分为头、颈、体及尾四部分。
2、正常胰腺的边界整齐、光滑。
胰头稍膨大呈椭圆形。
向左后突出部呈锄头形称钩突,是
胰头的一部分。
沿胰头斜向前方偏左,突然变窄,称胰颈部。
向左延伸绕过第1〜2腰椎, 在腹主动脉的前方称胰体。
继续向左延伸,胰腺逐渐变细,直至脾门称胰尾。
3、胰腺内部呈均匀细点状,其回声强度介于肝脏与肾窦之间,肥胖及老年人由于脂肪浸润
及纤维组织增生的影响,而回声增高。
4、正常值:张缙熙教授综合国内外的胰腺测量值,提出一种比较实用的成人正常值。
即:
正常胰头<2.0cm,可疑增大2.1〜2.5cm,增大>2.6cm;正常胰体、尾<1.5cm,可疑增大1.6
‘ 2.0cm,增大>2.1cm。
引自夏焙,吴瑛主编.《小儿超声诊断学》.第一版.2001.304页.
第二节胰腺疾病
一、胰先天性异常
病理特征
先天性囊肿因胰腺导管、腺泡发育异常所致,多见于小儿,与遗传因素有关。
环状胰腺因胰腺在胚胎发育过程中,腹侧胰腺始基部,应随十二指肠旋转,与背侧部相合拢,而十二指肠向右侧退出,形成一包绕胰头的环。
如腹侧胰腺始基部未能随十二指肠旋转,而形成一带状胰腺组织环,部分或全部将
十二指肠包绕,导致十二指肠受压引起梗阻,但结构为正常
超声特征
(1)先天性囊肿:胰腺实质中单个或多发的圆形或椭圆形无回声区,边界清楚,后壁回声增高。
多发密集的小囊肿往往不能显示其液性囊腔,仅表现为胰腺实质回声增高而不均匀。
如胰腺呈多囊结构,并显示有多囊肝、多囊肾时即可诊断为先天性多囊胰。
(2)环状胰腺:胰头增大,中央可见有食物、气体通过,胰管不扩张。
二、急性胰腺炎
病理特征
急性胰腺炎在病理解剖上可分为:急性水肿型(间质型)胰腺炎和出血坏死型(坏死型)胰腺炎。
前者最多见,约占 90%。
两种类型是同一病变的两个阶段。
急性水肿型胰腺炎可发展成为急性坏死型胰腺炎。
其基本病理改变为: 1、胰实质坏死。
2、血管损伤引起的水肿,出血和血栓形成。
3、脂肪坏死。
4、伴随的炎症性反应。
超声特征
(1)胰腺肿大、轮廓不清,其肿大形式有两种:①全胰腺弥漫性、均匀性肿大。
②局限
性增大,呈肿块样肿大。
( 2)胰腺内部呈无回声暗区或弱回声。
( 3)胰腺周围弱回声区:多在发病早期出现,为胰腺周围渗出和水肿样变化。
(4)胆系异常:胆石引起的急性胰腺
炎占 60%。
( 5)腹水、胸水:急性胰腺炎可伴发腹水和胸水。
( 6)胰腺显着增大:可压迫肠系膜上静脉和下腔静脉。
( 7)胰腺区呈气体全反射。
有学者认为,胰腺区的气体反射增多,恰好说明是急性炎症的一种表现。
三、慢性胰腺炎
病理特征
慢性胰腺炎又称慢性复发性胰腺炎,是一种反复发作的渐进性的胰腺广泛纤维化病变。
其病理变化主要是小叶周围和腺泡间的纤维化,伴局灶性坏死和钙化。
病理改变轻重不一。
胰管常有多发性狭窄和囊状扩张,管腔不规则,管内常有结石和钙化,往往形成囊肿。
超声特征
胰腺轻度肿大或局限性肿大,整个胰腺肿大不如急性炎症明显或严重。
胰腺轮廓不清,边界常不规则,与周围组织的界限不清。
胰腺内部回声多数增强,分布不均,呈条状或带状。
常合并假性囊肿、胰
管扩张、胰管内结石等。
四、胰腺假性囊肿
病理特征
胰腺假性囊肿是继发于胰腺炎和腹部外伤、少数由手术所致的并发症。
胰腺炎或外伤后,胰腺的胰液、渗出液、血液和坏死物等积聚于腺泡内或胰腺周围及小网膜囊内,可刺激周围组织的纤维结缔组织增生,若无继发感染,则逐渐包裹,形成一纤维性囊壁,内含液体,成为囊壁内层无上皮细胞的假性囊肿。
超声特征
胰腺的局部可见一无回声区,边界光滑,整齐,多呈圆形或椭圆形,亦可呈分叶状。
囊肿的后壁回声增强,其侧方可见声影。
囊肿单发多见,亦可呈多发,或内有分隔状。
囊肿巨大时,可挤压周围组织,使其受压或移位,也可使胰腺失去正常的形态。
五、胰管结石
病理特征
胰管结石常发生于胰管内,又称真性结石。
慢性胰腺炎常是本病的病因,由于炎症使胰管肿胀、阻塞、胰液潴留,逐渐沉淀形成胰石。
超声特征
胰腺轻度增大、回声增高、质地不均、边界不整。
胰管扩张,常呈串珠状、扭曲状或囊状,胰管内可见数个或多个强光点,后方常无声影。
胰管结石的同时,发现胰腺局部肿大,回声减低,边界呈锯齿状,应考虑合并胰腺癌。
六、胰岛素瘤
病理特征
胰岛素瘤又称B细胞瘤,亦称内源性高胰岛素血症。
胰岛细胞多位于胰腺的体部及尾部,故该肿瘤亦多见于体尾部,发生于胰头者较少。
大多数为良性,90%为单发, 10%为多发。
胰
岛素瘤一般较小,约1〜2cm因有典型的低血糖症状,诊断并不困难,但由于肿瘤小,定位往往很困难。
超声特征肿瘤大于1cm者才易发现,可见边界整齐、质地均匀而光滑。
内部呈均匀、稀疏的低回声点。
肿瘤常位于胰腺的体尾部,如有典型症状,应仔细寻找,以便发现肿瘤。
虽胰腺正常,但症状典型,仍不能排除本病。
七、无功能性胰岛细胞瘤
病理特征
本病为非B细胞产生的一种肿瘤。
因不产生大量胰岛素,故不引起低血糖,病人无症状。
常因体检时偶然被发现。
肿瘤往往巨大,可超过10cm太大时,中心可出现缺血坏死及囊
性变。
超声特征
左上腹可探及一肿物,与胰尾相连,呈圆形或椭圆形,边界光滑、清楚,有时呈结节状。
虽肿瘤很大,但症状较轻。
肿瘤较大时,内部可呈现不均质,部分呈无回声区,为囊性变所致。
八、胰腺癌
病理特征
胰腺癌可发生于胰腺的任何部位,在胰腺头部(称胰头癌)占半数以上,在胰体和胰尾部(称胰体、尾癌)约占 1/4,其余为弥漫性胰腺癌,可浸润全胰。
胰腺癌以来自胰管上皮细胞的腺癌(又称导管腺癌)最常见,其次为起源于胰腺泡上皮细胞的腺泡细胞癌。
胰腺癌由于其生长较快,加之胰腺血管和淋巴管丰富,胰腺又无包膜,往往早期发生转移,或者在局部直接向胰周侵犯,或经淋巴管或 / 和血管向远处器官组织转移。
超声特征
1 、直接征象:( 1 )胰腺形态异常:胰腺多呈局限性肿大,也有呈弥漫性肿大而失去正常形态者。
( 2)轮廓和边缘:胰腺肿块边界及轮廓不整齐或不清晰,癌瘤向组织周围呈蟹足样浸润。
( 3)内部回声:胰腺癌以低回声型多见。
癌肿内部回声与肿瘤的大小有关。
小胰腺癌以低回声型多见,而较大的胰腺癌肿块则有多种回声表现:其内出现不均匀的斑点状高/强回声。
或表现为实质性合并液性的病灶以及边界不规则的较大的无回声区。
(4)后方回声:多数有衰减现象。
黏液腺癌后方显示回声增高。
小胰腺癌后方回声无衰减。
2、间接征象:( 1)胆道扩张:由于胆道梗阻后的胆管扩张早于临床黄疸的出现,因此,超声发现临床黄疸前胆道扩张,有助于胰头癌的早期诊断。
(2)主胰管扩张:胰腺癌
压迫阻塞主胰管,引起主胰管均匀性或串珠状扩张、纡曲。
( 3)胰腺周围脏器、血管挤压征:晚期肿块较大时,周围脏器可受推挤移位。
( 4)血管走行异常,血流紊乱,瘤体周围可见彩色绕行血流。
( 5)转移征象:胰腺癌的晚期,常有肝转移、周围淋巴结转移及腹水。
九、壶腹癌
病理特征
壶腹癌又称壶腹周围癌。
常发生于十二指肠乳头或胆总管壶腹部。
病理组织类型以腺癌最多见,其次为乳头状癌、黏液癌等。
壶腹癌早期即很容易浸润阻塞胆总管和主胰管,引起黄疸。
因而病人就医较早,手术切除率和五年生存率均高于胰头癌。
超声特征
1、直接征象:( 1)癌肿位置:肿块位于扩张的胆总管末端,其左侧为胰头,右前方为十二指肠第二部肠管。
胰头正常。
(2)癌肿大小形态:壶腹癌体积较小,直径大多在 1〜3cm。
( 3)内部回声:大多表现为高回声肿块,少数呈低回声或混合回声。
(4)癌肿边缘:不规则。
2、间接征象胆道扩张:( 1)表现为肝内外胆管扩张及胆囊肿大。
胆总管系全程严重扩张,且较胰头癌和胆总管下段癌所致胆总管扩张为长。
( 2)主胰管扩张:严重扩张的主胰管从头至尾部贯穿整个胰腺,有的病例可同时显示胆总管和主胰管扩张,呈“双管扩张症”。
(3)较晚出现周围血管受累:胰头直接受浸润、周围淋巴结以及肝脏转移等征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