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道疾病病人的护理wo
- 格式:ppt
- 大小:1.16 MB
- 文档页数:47
浅析胆道疾病病人的护理胆道疾病是指发生在胆囊、肝胆管及其分支以及胰腺的胆汁淤积与消化酶分泌失调等一系列疾病。
胆道疾病的护理是非常重要的,因为病人的痛苦和生命安全取决于护理质量。
因此,本文将从疾病的护理、病例分析、护理技巧等方面来浅析胆道疾病病人的护理。
一、疾病的护理1.观察病变部位:一些胆汁淤积疾病(如胆囊炎、胆囊结石、胆管炎、胆管结石等)发病初期症状不明显,但随着疾病的恶化,在疼痛、发热、呕吐、腹胀等症状出现后,家属和患者就会非常担心。
因此,在病人住院期间,护理人员要经常观察病变部位,迅速发现病情变化。
护理人员还要定期测量病人体温、脉搏、呼吸和血压等生命体征,监测病人的病情发展,及早发现和处理并发症,确保病人的安全。
2.保证饮食:由于病人的胆汁淤积,会导致胆汁分泌功能紊乱,导致病人食欲下降,同时消化不良、腹胀、恶心、呕吐等问题进一步加重,因此,饮食对于胆道疾病患者来说非常重要。
一般来说,胆囊疾病患者只能吃清淡易消化的食物。
如豆腐、米粥、白面包、鸡蛋等。
而胆管患者由于胆道狭窄或堵塞会引起胆汁淤积与胆总管胆道炎、胆管结石等,需根据不同的病情,安排不同的饮食方案。
此外,饮食过程中,需要保持病人的心理平衡,情绪愉悦,保证营养的摄入。
3.保持个人卫生:胆道疾病患者需要保持身心愉悦的状态和规律作息,防止劳累过度造成病情恶化。
同时,保持疾病部位的局部卫生也非常重要。
护理人员要帮助患者清洗病区,定期更换服装以避免引起感染。
注意病人口腔和皮肤的卫生,避免交叉感染等。
二、病例分析XX,女,50岁,因患胆管结石住院治疗。
为了治疗疾病,患者接受了胆道镜和胆道球囊扩张术,手术后还需要经常检查消化系统和饮食,以后也需要长期服用药物和定期复查治疗。
在这个病例中,护理人员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病人术后护理:胆道结石术后饮食管理和术后护理尤为重要。
因为在术后的恢复期内,病人的食欲可能会下降,会更感觉到疼痛,护理人员应该及时帮助病人调整饮食。
胆道疾病的护理常规
(一)评估要点
1.评估腹痛情况.腹痛的部位.程度,性质。
有无恶心及呕吐.
2.观察有无寒战、高热,皮肤及巩膜有无黄染。
3.观察有无潜在并发症:出血、胆漏、肝功能障碍、膈下感染。
4.观察引流管是否通畅,引流液的颜色、性质、量。
5.观察黄疸消退情况,大小便情况。
6.监测生命体征。
7.观察切口有无渗出。
(二)护理要点
1.给予低脂饮食。
2.讲解手术的方法。
做好术前准备,脐部要彻底清洁。
3.根据医嘱置胃管。
4.保持呼吸道通畅,防止分泌物阻塞呼吸道。
5.病人清醒,血压平稳后给予半卧位。
遵医嘱面罩吸氧。
6.妥善固定引流管,记录引流量。
7.遵医嘱应用抗生素,补充液体。
8.术后不适的护理:
(1)咽喉疼痛:嘱病人多喝水。
(2)恶心、呕吐:麻醉清醒前,将头偏向一侧,防止呕吐物误吸入气管。
(3)疼痛:遵医嘱给予止痛药。
9.如因特殊情况进行中转术者,按开腹术后护理。
10.做好心理护理。
基础护理。
(三)指导要点
1.带管出院者,向患者及家属交待引流管的注意事项,复诊时间。
2.饮食指导:肠蠕动恢复后可进流质饮食,两天后改低脂肪的半流质饮食。
注意保肝治疗,给高热量、高蛋白饮食,遵医嘱使用保肝药物。
3.如出现腹痛、腹胀、食欲不振、恶心、腹泻、消化不良、发热等现象及时就诊。
医院普通外科胆道疾病患者护理常规
一、术前护理
1.注意合理饮食,给予高糖、多种维生素、低脂饮食。
2.改善凝血机能,应补充维生素K。
3.做好各项生化检查,配血交叉试验及药物过敏试验及备皮等工作。
4.术前12小时开始禁食,4~6小时禁水,术前半小时给予镇静剂肌肉注射。
二、术后护理
1.严密观察术后生命体征变化,每2小时测量血压、脉搏、体温1次。
2.术后去枕平卧6小时,全麻病人将头偏向一侧,待病人清醒血压稳定后可改为半卧位。
3.注意观察伤口有无渗血、渗液及感染情况,观察引流管是否通畅,记录引流物颜色、性状及量,留置T管按T管常规护理。
4.做好口腔卫生,用复方硼酸溶液漱口。
5.饮食与营养,一般术后24~48小时内禁食,肠道功能恢复后进少量流质饮食,4~5天后进半流质,2周后可进软食或普食,以高热量、高蛋白、多种维生素低脂饮食为宜。
6.定期协助病人翻身,保持床铺平整,干燥,防止压疮的发生。
7.嘱病人早期下床活动,以减少并发症发生。
8.拆线后嘱病人注意休息,保持大便通畅,以免因腹压增加而致伤口裂开。
三、心理护理与健康教育:注意与病人及其家属的沟通工作,及时解释和说明病情,缓解病人及其家属的紧张和焦虑情绪,使其以愉快的心态配合治疗和护理。
向病人及其家属说明疾病相关知识、治疗护理要点及相关注意事项,并做好住院指导。
胆道疾病病人的护理学习目标1.了解胆道疾病的病理生理。
2.熟悉胆道疾病的临床表现、辅助检查和治疗原则。
3.掌握胆道疾病病人的护理措施。
导学案例病人,女,55岁,因上腹胀痛伴皮肤发黄1个月入院。
既往史:有哮喘病史,间断口服平喘药物。
现病人诉上腹部轻微胀痛,无咳嗽、咳痰,无气喘,无胸闷、气促。
查体:T 36.2℃,R 20次/分,P 66次/分,BP 130/80mmHg。
神清合作,慢性病容,全身皮肤巩膜黄染。
CT:各级肝内胆管扩张并胆总管末端结石,胆囊多发性结石、胆囊炎。
LFT:总胆红素433.8μmol/L,直接胆红素412.2μmol/L,间接胆红素21.6 μmol/L。
初步诊断:①胆总管结石并肝内外胆管扩张;②慢性结石性胆囊炎。
问题:1.病人主要的护理诊断/问题有哪些?2.应对病人做好哪些观察要点?一、胆石症胆石症包括发生在胆囊和胆管内的结石,是胆道系统的常见病和多发病。
在我国,胆石症的发病率已达10%,女性与男性的比例为2.57∶1。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饮食习惯的改变和卫生条件的改善,胆固醇结石的比例已明显高于胆色素结石。
(一)概述1.病因(1)胆道感染胆汁淤滞、细菌或寄生虫入侵等引起胆道感染,细菌产生的β-葡萄糖醛酸酶和磷脂酶能水解胆汁中的脂质,使可溶性的结合性胆红素水解为非结合性胆红素,后者与钙盐结合,成为胆色素钙结石的起源。
(2)胆道异物蛔虫、华支睾吸虫等虫卵或成虫的尸体可成为结石的核心,促发结石形成;胆道手术后的缝线线结或Oddi括约肌功能紊乱时,食物残渣随肠内容物反流入胆道成为结石形成的核心。
(3)胆道梗阻胆道梗阻引起胆汁滞留,滞留胆汁中的胆色素在细菌作用下分解为非结合性胆红素,形成胆色素钙结石。
(4)代谢因素胆汁中胆固醇浓度明显增高,胆汁酸盐和卵磷脂含量相对减少,不足以转运胆汁中的胆固醇,使胆汁中的胆固醇呈过饱和状态并析出、沉淀、结晶,从而形成结石。
(5)胆囊功能异常胆囊收缩功能减退,胆囊内胆汁淤滞亦有利于结石形成。
胆道疾病病人的护理腹痛:饱餐后、吃油腻食物,或在夜间,通常表现为右上腹部突然急性绞痛,阵发性加重,并经常辐射至右肩。
[护理评估],2.身体状况(1)急性胆囊炎:症状:消化道症状:伴有恶心、呕吐、厌食、腹胀、腹部不适等发热:厌恶寒冷、发热,[护理评估](1)急性胆囊炎:②体征:墨菲征为阳性。
右上腹部可能有压痛和肌肉紧张。
如果发生胆囊穿孔,将出现急性弥漫性腹膜炎的症状和体征。
墨菲的迹象是积极的。
墨菲征是医生用来检查胆囊炎的一种检查方法。
病人躺下了。
检查者将左手放在病人的右肋缘,左手拇指放在胆囊点(胆囊点在腹直肌外缘和肋弓的交界处)。
首先,用拇指在中等压力下按压腹壁,然后指示病人深呼吸。
当深深吸气时,发炎的胆囊在压力下接触拇指,引起疼痛。
病人因疼痛突然停止呼吸,这对睡眠征是积极的。
, [护理评估](2)慢性胆囊炎:多继发于急性胆囊炎,90%以上并发胆囊结石,多数患者有典型胆绞痛史,临床表现多为非典型消化道症状:腹胀不适、厌食、厌氧性腻体检时,右上腹部、肩部和背部轻微疼痛,右上腹部轻微疼痛。
[护理评估](3)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肝内、肝外胆管结石最危险的并发症,也称为重症胆管炎,患者通常有胆道疾病或胆道手术史。
突发、快速发展-突发疑病症或右上腹绞痛-寒战、高热、恶心、呕吐-黄疸-休克表现-中枢神经系统抑制:短期躁动、嗜睡、淡漠、昏迷,,,雷诺兹Charcot三和弦,[护理评估]3.辅助检查:首选b超检查,CT、MRI、ERCP(1)急性胆囊炎:白细胞计数和中性粒细胞比率b超显示胆囊增大、壁厚,大多数可检出胆囊内的胆囊结石。
(2)慢性胆囊炎:b超显示胆囊壁增厚,胆囊收缩或缩小,常伴有胆囊结石。
(3)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白细胞计数可达20×109/L 、中性粒细胞比率,肝功能有不同程度的损害;b超显示肝胆肿大,肝内胆管扩张、外胆管,胆管结石轻。
,,,[护理评估],4.心理社会状态:了解患者及其家属对疾病的认知、家庭经济状况、心理承受力、对疾病的期望等。
---------------------------------------------------------------最新资料推荐------------------------------------------------------胆道疾病病人的护理胆道疾病病人的护理一、胆囊结石及急性胆囊火的护理1、心理护理 2、病情观察若出现生命体征改变,如体温明显增高、呼吸急促、脉搏增快、血压下降及意识障碍等,应警惕感染性休克;若腥痛加重,伴腹膜刺激征,出现黄疸或黄疸加深,提示感染严重;动态监测血常规及有关生化指标,也有助于病情判断。
3、卧床休息取平卧位,有腹膜炎者宜取半卧位。
4、解痉止痛给阿托品、硝酸甘油等;禁用吗啡,因吗可引起 Oddi 括约肌收缩,寺加胆道内压力。
5、必善凝血机制给维生素 K 及保肝药物。
6、饮食与输液能进食者,给低脂、高热量、高维生素、易消化饮食、肝功能较好者,给高蛋白饮食;不能进食者,给静脉营养。
7、抗感染给予抗生素和甲硝唑等。
二、胆管结石及胆囊炎的护理 1、观察开发症(1)术后胆道出血:可表现为 T 型管内引出鲜血、呕血或黑便。
(2)急性肝衰竭,可表现出精神症状,低押血症、高热及血压下降等。
2、T 形管的护理胆总管探查切开取石术后,在胆总管切开处放置 T 形引流管,一端通向肝管,一端通向十二指肠,有腹壁1 / 3戳口穿出体外,接收流袋。
主要目的是:①引流胆汁;胆总管切开后,可引起胆道水肿,胆汁排出受阻,胆总管内压力增高,胆汁外漏可引起胆汁性腹膜炎、膈下脓肿等并发症;②引流残余结;将胆囊管及胆囊内残余结石,尤其是泥沙样结石排出体外;③支撑胆道;避免术后胆总管切口瘢痕狭窄、管腔变小、粘连狭窄等。
(1)妥善固定,保持通畅,在改变体位或活动时注意引流管的水平高度不要超过腹部切口高度,以免引流液反流。
如观察胆汁引流量突然减少,应注意是否有胆红素沉淀阻寒或蛔虫堵塞,是否管道扭曲、压迫。
肝胆疾病病人的护理(三)胆道疾病患者的护理教学目标1.掌握急性胆囊炎,胆囊结石、胆管结石,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的临床特点,掌握T形引流管护理要点。
2.熟悉胆囊炎■胆囊结石,胆管结石.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的病因,治疗原则。
3.了解胆囊炎,胆囊结石.胆管结石.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的病理生理变化,了解胆道蛔虫的临床特点。
4.学会对胆道感染,胆道结石病人的护理评估,提出护理诊断,熟练掌握T形管护理,运用临床路径对胆道感染,第一节解剖生理概要劉«分布于不■■位的U«8石晅襄粘膜胆囊肌层胃幽门括站肌十二扌旨肠,胰管胆嵐管月旦总管肝-鬱管Va.± er^E^X左、有肝管■底胆囊-体L颈结石易嵌顿部位一+~«»肝鼻覧十»«b阻贖 KtJfTttMEMttiaHS (Calot 三航ff,右姗、副右肝管在此欧过,是臃手术赐发生鼬的区既IT胆■三角肝内月旦管♦左右肝管肝叶月旦菅肝段胆管肝外胆管肝总管胆总管胆囊体胆亜庇胆曩颈胆血管左右肝管肝内月旦管左右肝管•肝叶胆管肝段胆管肝外胆管肝总管胆总管胆囊体胆亜庇胆曩颈胆血管肝叶胆管肝内月旦管左右肝管肝叶月旦菅♦肝段胆管肝外胆管肝总管胆总管胆囊体胆亜庇胆曩颈胆血管肝段胆管肝内月旦管左右肝管肝叶』旦菅肝段胆管肝外胆管♦肝总管胆总管胆囊体胆亜庇胆曩颈胆血管肝内月旦管左右肝管肝叶』旦菅肝段胆管肝外胆管肝总管♦胆总管胆囊体胆亜庇胆曩颈胆血管肝内月旦管左右肝管肝叶』旦菅肝段胆管肝外胆管肝总管胆总管♦胆囊体胆亜庇胆曩颈胆血管胆囊体肝内月旦管左右肝管肝叶』旦菅肝段胆管肝外胆管肝总管胆总管胆囊体.胆囊底胆曩颈胆血管肝内月旦管左右肝管肝叶』旦菅肝段胆管肝外胆管肝总管胆总管胆囊体胆亜庇♦胆豪颈胆血管肝内月旦管左右肝管肝叶』旦菅肝段胆管肝外胆管肝总管胆总管胆囊体胆亜庇胆曩颈胆囊管♦胆尝者胆道系统的生理功能O•分泌胆汁•贮存胆汁•浓缩胆汁•输送胆汁•调节胆汁向十二指肠的排放胆道系统的生理功能f中舉叶的生成分於和代谢中摩计的成分:水(97%丿、雄计酸fjtj、雄国醇、碑醋®L胆碱r卵碑脂)、雄色素、脂肪酸、氨基酸、酶类、无机it、剌敵因子等。
胆道疾病病人的护理胆道疾病是指胆囊、胆管及其周围组织发生的各种疾病,包括胆结石、胆囊炎、胆管炎、胆管结石、肝内胆管结石等。
当病人患有胆道疾病时,需要合理的护理来缓解症状,促进康复。
下面将介绍胆道疾病病人的护理注意事项。
1.保持适当的饮食:胆道疾病病人应避免高脂肪、高胆固醇、高糖和辛辣食物的摄入。
饮食以清淡、易消化的食物为主,如粥、面条、蒸鱼等。
此外,要避免大鱼大肉和油炸食品的摄入,以减轻胆囊的负担。
2.饮食定时定量:胆道疾病病人应每天定时进餐,避免暴饮暴食和不规律的饮食。
每餐进食的量应适中,不宜过饱或过饿,以减轻胆囊的压力。
3.饮食多样化:胆道疾病病人应保持饮食的多样性,确保摄入充足的营养物质。
可以适量的摄入富含维生素和矿物质的食物,如新鲜蔬菜、水果、豆类等。
4.调整情绪状态:胆道疾病病人要保持良好的情绪状态,避免焦虑、紧张和抑郁的情绪。
可以通过与家人交流、听音乐、绘画等方式来调节情绪,保持心情舒畅。
5.定期复查:胆道疾病病人应定期到医院复查,了解病情的变化和治疗效果。
同时,遵循医生的嘱托,按时服药和定期检查,以确保病情得到有效的控制。
6.规律运动:胆道疾病病人可以适度参加一些有氧运动,如散步、慢跑、游泳等,以提高身体的抵抗力和免疫力,并促进胆汁的分泌和排泄。
7.避免过度劳累:胆道疾病病人要注意避免过度劳累和身体的剧烈运动,以免引发疼痛或加重病情。
可以适当的进行休息和放松,以提高身体的康复能力。
8.饮食禁忌:胆道疾病病人要避免饮酒和吸烟,以免加重病情。
同时还要避免饮用过热或过冷的饮料,避免暴饮暴食和吃太多辛辣食物。
9.定期检查肝功能:胆道疾病病人应定期检查肝功能和胆固醇水平,了解疾病的进展和治疗效果。
10.积极治疗:胆道疾病病人应积极接受治疗,遵守医嘱,按时服药和接受手术等治疗措施。
同时要确保治疗的安全和有效性,避免不必要的风险。
总之,胆道疾病病人的护理需要全面的健康管理,合理的饮食安排和定期的复查是至关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