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上海计时机动车信号灯的由来
- 格式:doc
- 大小:31.00 KB
- 文档页数:3
上海红绿灯简史1868年12月10日,英国伦敦议会大厦的广场上诞生了世界上第一座煤气交通信号灯,是后来广泛使用的红绿灯的雏形。
随着各种交通工具的发展和交通指挥的需要,第一座名副其实的电气红绿灯,于1918年被安装在美国纽约市五号街的一座高塔上,由于它的诞生,使纽约道路交通状况大为改善,随后被世界各国所引进和利用。
没有黄灯的红绿灯上海马路上的红绿始于1919年8月。
实际上,上海在红绿灯应用之前,已经采取一种土办法,1924年出版的陈伯熙《上海轶事大观》记载,当时由工部局雇佣人员在马路中间举一木牌,木牌一面涂白漆,一面涂红漆,站在马路十字路口,遇两车同至,视情举白面牌表示放行,举红面牌表示暂停,依次放行,绝无碰撞事故发生。
即为近代上海红绿灯的雏形,其目的在于保证行车安全。
当然这一办法到了晚上就失灵了。
据《民国日报》1919年8月26日报道,上海法租界的霞飞路、圣母院路、金神父路交叉口出现了上海第一座红绿灯,白天黑夜均可使用,避免了许多交通事故的发生。
不过早期红绿灯仅有红绿二色,没有中间过渡的黄灯,车子在马路上开行,横马路没有其他车辆,则一路绿灯,“红灯则惟横街可见”,“然若有电汽车经过大路,则值差及启红灯,以示危险”。
1920年的霞飞路,四个轮子的汽车已很常见,路口若无红绿灯,对行人极易造成危险。
一个中国人的建议“红灯停,绿灯行”,是人们必须遵守的交通规则,但早期的红绿灯缺乏黄灯一色。
后来黄灯的发明,这说起来还与一个中国人有关。
胡汝鼎(1905-1985)胡汝鼎,字彝芬,杭州人。
早年留学美国康奈尔大学、麻省理工学院,后进入爱迪生任董事长的通用电气公司工作。
一天,他站在繁华的十字路口等待绿灯信号,当他看到红灯而正要过去时,一辆转弯的汽车呼地一声擦身而过,吓了他一身冷汗。
回到宿舍,他反复琢磨,终于想到在红、绿灯中间再加上一个黄色信号灯,提醒人们注意危险。
他的建议立即得到有关方面的肯定。
于是红、黄、绿三色信号灯即以一个完整的交通设施出现在世界上。
自2013年1月1日起,我国开始实行最新的《机动车驾驶证申领和使用规定》,有关部门对于新规定的解释中明确提到:“抢黄灯属于违反道路交通信号灯通行的行为,将对驾驶人处20元以上200元以下罚款,并记6分。
”新规定一经出台便触动了机动车驾驶员们的神经,许多司机在路口恰好遇到黄灯时往往不知所措,以往为司机们“提醒儿”的黄灯如今成了人见人畏的“违章陷阱”。
由于不少司机纷纷“中招”,新规定也因此引发了许多争议,直到公安部近日称将暂时不对闯黄灯的行为做出处罚之后(有关此条消息的新闻请点此),这次由黄灯引发的风波才算逐渐平息。
然而,在事件平息之后我们不妨也来了解一下交通信号灯的发展历程,看看这个“道路指挥者”的前世今生。
●交通信号灯简介交通信号灯一般由红灯(表示禁止通行)、绿灯(表示允许通行)、黄灯(表示警示)组成。
依据其形式、用途不同分为机动车信号灯、非机动车信号灯、人行横道信号灯、车道信号灯、方向指示信号灯、闪光警告信号灯、道路与铁路交叉道口信号灯等。
●交通信号灯的诞生(1868年)说到交通信号灯的诞生,还要追溯至19世纪中叶,当时包括英国在内的部分欧洲国家已经普及了马车,但却并没有指导行人与马车通行的信号指示设备,因此无论是在山间小路还是市中心的繁华大道上,马车轧人的事故经常出现,这不仅对行人的安全造成了危害,更会经常造成交通混乱、拥堵的现象。
当时在英国中部的约克城,女性的着装不是随心所欲的,红、绿两种颜色分别代表女性的不同身份。
其中,着红装的女人表示已经结婚,而着绿装的女人则必须是未婚者。
1866年,当时英国铁路信号灯工程师J.P.Knight从女性红、绿两色的着装上受到启发,提出了设计带有红、绿两种颜色交通信号灯的想法,并很快付诸实施。
1868年12月10日,历史上第一盏交通信号灯出现在英国威斯敏斯特议会大楼前,这个交通信号灯高约7米,在它的顶端悬挂着红、绿两色可旋转的煤气提灯,为了将红、绿两色的提灯进行切换,在这盏灯下必须要站立一名手持长杆的警察,通过皮带拉拽提灯进行颜色的转换,后来还在这盏信号灯的中间加装了红、绿两色的灯罩,前面有红、绿两块玻璃交替进行遮挡,白天不点亮煤气灯,仅以红、绿灯罩的切换引导人们前进或停止,夜晚则将煤气灯点燃,照亮红、绿两色灯罩。
关于交通信号灯发明的故事交通信号灯是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交通安全设施,它的发明为城市交通管理带来了革命性的变革。
今天,让我们一起回顾一下交通信号灯的发明故事,了解这一伟大创新背后的点点滴滴。
交通信号灯的发明者是美国人加勒特·摩根。
在20世纪初,随着汽车数量的增加,交通事故频发,城市交通拥堵问题日益严重。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摩根开始思考如何通过一种简单有效的信号系统来管理交通。
1903年,摩根设计出了世界上第一个手动操作的交通信号灯。
这个信号灯由红、绿两种颜色的灯光组成,安装在纽约市的一个繁忙交叉口。
当时,警察需要站在信号灯旁边,手动切换灯光,以控制交通流动。
然而,这一早期交通信号灯并未得到广泛应用,原因在于手动操作容易出错,且警察需要在恶劣天气下工作,十分不便。
于是,摩根继续改进他的设计。
1912年,摩根发明了一种自动化的交通信号灯,采用电动控制,能够在预设的时间间隔内自动切换红、绿灯光。
这一设计大大提高了交通信号灯的实用性,逐渐被各大城市采用。
值得一提的是,摩根在交通信号灯的设计中,还引入了一个重要的创新——黄灯。
他在红、绿灯光的基础上,增加了一个黄色的过渡灯光。
黄灯的作用是在红、绿灯光切换之前,给予驾驶员一个缓冲时间,以避免突然停车导致的追尾事故。
随着交通信号灯的普及,城市交通状况得到了明显改善,交通事故率大幅下降。
摩根的发明被誉为现代城市交通管理的基石。
交通信号灯的发明故事,是我们人类社会不断追求创新、改善生活的生动体现。
从最初的手动操作到自动控制,再到如今智能化的交通信号系统,交通信号灯的演变见证了人类科技的进步。
红绿灯的发展历史你知道吗?第一篇:红绿灯的发展历史你知道吗?红绿灯的发展历史你知道吗?摘要:所谓红绿灯“指挥”交通的标准,说的就是“红灯停、绿灯行”,并没有对涉及黄灯的“停与行”作出定论,甚至很多城市街口的交通信号灯仅有红绿颜色,没有黄色指示灯。
那么,红黄绿灯到底从何而来?国外是怎么规定的?为什么会有那么多的人对“闯黄灯”持有异议呢?图为上世纪20年代,上海租界印度锡克族交警人工控制红绿交通信号灯。
1931年8月23日《青岛民国日报》刊登这样一则新闻:《交通信号灯今日使用》。
这则新闻称:“不论信号形式以颜色为标准,明绿色示放行明红色示停止。
”这次使用的信号灯共4盏,均为红绿两色。
在英国一个没有红绿灯的路口,车辆在等待上下课的学生们先过。
重庆洋人街工作人员巡游宣传新交规。
2013年,公安部的《机动车驾驶证申领和使用规定》(公安部令第123号)开始正式施行,其中引起人们关注最多的地方就是“闯黄灯”或涉嫌违法,将会被扣除6分。
所谓红绿灯“指挥”交通的标准,说的就是“红灯停、绿灯行”,并没有对涉及黄灯的“停与行”作出定论,甚至很多城市街口的交通信号灯仅有红绿颜色,没有黄色指示灯。
那么,红黄绿灯到底从何而来?国外是怎么规定的?为什么会有那么多的人对“闯黄灯”持有异议呢?纺织工人发明最早的红绿灯古代人们出行并没有统一的交通规则,大多以身份等级和交通工具的差别来加以区分。
在欧洲,贱民和奴隶要为平民让路,平民则要为贵族让路。
在我国,多以官职大小作为行路避让的准则。
《三国志·虞翻传》曾记载,投降吴国的蜀汉将军糜芳曾乘车出行,路遇虞翻,按照级别差距,虞翻要为糜芳让路,但是虞翻却认为糜芳是降将,拒绝为其让路,最后糜芳自觉理亏闪避一旁。
后来,到了唐代,我国出现了历史上第一个“交通规则”——《仪制令》,该令作出了道路交通基本通行规范,即“凡行路巷街,贱避贵,少避老,轻避重,去避来”,后在此基础上演化出来禁止超载、为外国使节临时禁行、限速等规则。
交通信号灯的发展史交通信号灯现在已经遍布城市,有了这些信号灯的存在,人们的出行有了安全保障,那么有多少人了解这些信号灯的历史呢?接下来这是世界上最早的交通信号灯。
1868年,英国机械工程师纳伊特在伦敦威斯敏斯特区的议会大厦前的广场上,安装了世界上最早的煤气红绿灯。
它由红绿两以旋转式方形玻璃提灯组成,红色表示“停止”,绿色表示“注意”。
就在它运作的第23天,煤气灯突然爆炸,一位正在执勤警察当场丧命,遂被取消。
1914年,电气启动的红绿灯出现在美国。
这种红绿灯由红绿黄三色圆形的投光器组成,安装在纽约市5号大街的一座高塔上。
红灯亮表示“停止”,绿灯亮表示“通行”。
1918年,又出现了带控制的红绿灯和红外线红绿灯。
带控制的红绿灯,一种是把压力探测器安在地下,车辆一接近红灯便变为绿灯;另一种是用扩音器来启动红绿灯,司机遇红灯时按一下嗽叭,就使红灯变为绿灯。
红外线红绿灯当行人踏上对压力敏感的路面时,它就能察觉到有人要过马路,红外光束能把信号灯的红灯延长一段时间,推迟汽车放行,以免发生交通事故。
信号灯的出现,使交通得以有效管制,对于疏导交通流量、提高道路通行能力,减少交通事故有明显效果。
1968年,联合国《道路交通和道路标志信号协定》对各种信号灯的含义作了规定。
绿灯是通行信号,面对绿灯的车辆可以直行,左转弯和右转弯,除非另一种标志禁止某一种转向。
左右转弯车辆都必须让合法地正在路口内行驶的车辆和过人行横道的行人优先通行。
红灯是禁行信号,面对红灯的车辆必须在交叉路口的停车线后停车。
黄灯是警告信号,面对黄灯的车辆不能越过停车线,但车辆已十分接近停车线而不能安全停车时可以进入交叉路口。
此后,这一规定在全世界开始通用。
通过以上。
三色信号灯的由来,黄色信号灯发明者为中国人三色信号灯的由来,黄色信号灯发明者为中国人师从爱迪生公安部2013年新交通法规1月1日开始执行,新规明确指出:“抢黄灯行为属于违反道路交通信号灯通行,对驾驶人处20元以上200元以下罚款,记6分。
”“闯黄灯”一时间令很多车主感到纠结,殊不知,这红绿之间的黄灯,就是中国人发明的。
红绿灯源自英国女装说起红绿灯的起源,还要追溯到19世纪初的英国。
那时,在英国的约克城,着红装的女人表示“已婚”,而着绿装的女人则是“未婚”。
当时,伦敦议会大厦前经常发生马车轧人的事故。
受红绿装启发,英国机械师德·哈特于1868年设计了红、绿两色的煤气交通信号灯,由一名手持长杆的警察通过牵动皮带来转换灯的颜色。
不幸的是,一天“红绿灯”突然爆炸,殃及值勤警察,从此被迫取消。
直到1914年,在美国的克利夫兰市才率先恢复了红绿灯,不过这时已是电气信号灯。
稍后在纽约和芝加哥等城市,相继重新出现了交通信号灯。
发明者师从爱迪生黄色信号灯的发明者是中国人胡汝鼎。
胡汝鼎(1905年-1985年)早年留学美国康奈尔大学、麻省理工学院,1925年在爱迪生任董事长的通用电气公司与麻省理工学院合办的一个班内学习,是爱迪生的高徒。
在美国的一天,他站在十字路口等待绿灯信号,当他看到绿灯亮了正要向前走,一辆转弯的汽车突然擦身而过,吓了他一身冷汗。
回到宿舍,他反复琢磨,终于想到在红、绿灯中间再加上一个黄色信号灯,提醒人们注意危险。
他的建议立即得到有关方面的肯定。
于是红、黄、绿三色信号灯即以一个完整的马路工具出现在世界上。
联合国约定三色灯1968年,联合国《道路交通和道路标志信号协定》对各种信号灯的含义作了规定。
绿灯是通行信号,面对绿灯的车辆可以相应的直行、左转弯或右转弯,除非另一种标志禁止某一种转向。
转弯车辆都必须让合法地正在路口内行驶的车辆,过人行横道的行人更要优先通行。
红灯是禁行信号,面对红灯的车辆必须在交叉路口的停车线后停车。
交通信号灯的诞生交通信号灯是现代城市中不可或缺的交通安全设施。
它能够指挥交通,提高道路安全性,但你是否知道交通信号灯的诞生? 本文旨在探究这个话题。
在19世纪,城市交通开始急剧增加,尤其是马车的数量,这使得交通管理工作者面临巨大的挑战。
伦敦警察局警员约翰·皮特·博伊斯是第一个引入交通信号灯的人。
他在1868年发明了一个机械装置,装置里有两个机械臂,一个红色,一个绿色。
这个灯的作用是改善交通并降低城市中马车的拥堵。
博伊斯的机械器具在上个世纪使用了近30年后被废弃了,这是因为机械操作方式的限制,使得它没有办法协调不同方向的车流。
因此,发明家们开始尝试使用电力和先进的技术,改善现有的信号灯。
在1912年,美国立交设计师恩内斯特·沃克(Ernest E. Sirrine)发明了一种三灯信号器,它拥有绿色、黄色和红色三种灯光以及自动切换功能。
这个创造提升了交通信号灯的功能和安全性,并在全世界得到广泛使用。
20世纪上半叶,交通管理面对更多的挑战。
混合车流量增加,使得拥堵变得更加常见。
红绿色交替的时间过长,导致排队的车辆越来越长,交通信号灯协调不足。
于是,发明家们继续研究信号灯,制造出更高级的设计,如传感器、计算机和其他新技术的应用,开发了更加先进的信号灯系统,可以实时地响应声音,震动或光感等信号,实现更加密切的协调。
现代交通信号灯不仅能指示通行和停止,安全设备和人行道等附加功能也得到了增强。
此外,许多城市也利用交通信号灯监测和分析车流,并把这些数据应用于城市交通规划。
现代城市中的信号灯已经成为现代交通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为城市人们提供了更加安全、高效的街道交通系统。
综上所述,交通信号灯的发明源于城市交通混乱所带来的问题,也是科技和工程发展的成果。
随着城市交通的越来越复杂和拥挤,信号灯的功能也越来越复杂,从单一的指令变成了一个整体交通管理系统。
在未来,交通信号灯还会继续不断地发展,以更高效、更安全的方式便利城市交通。
严处闯黄灯是如何出台的1868年12月10日,交通信号灯在英国伦敦国会附近诞生。
这比爱迪生发明电灯早了11年。
当时的灯光来自瓦斯燃烧。
新出现的交通信号灯发生了瓦斯爆炸,夺走了一名警察的性命。
于是这个新生事物被暂时搁置起来。
直到1914年,美国的克利夫兰市率先恢复了交通信号灯。
这时的信号灯已经不是瓦斯灯,而是电灯。
早期的交通信号灯只有红绿两种颜色。
“红灯停,绿灯行”。
这是最早也是最简单的交通规则。
可是,人们很快发现,仅有红绿这两种颜色是不够的。
因为灯光颜色的转换只需要一眨眼的功夫,但是汽车制动和加速却需要更长时间。
因此,仅仅4年之后,三色交通信号灯就出现在纽约街头。
从2013年1月1日开始的那几天,尽管中国各个城市的十字街头的信号灯依旧是三个颜色,可是黄灯已经开始履行红灯的功能。
为了禁止司机们看到黄灯的时候加速通过十字路口,中国的交通部门把“闯黄灯”视为“闯红灯”一样处罚:处以200元罚款,并扣6分。
仅仅依据常识就足以判断出来:这是一条“反智”的恶法。
它把黄灯红灯混为一谈,让中国的信号灯系统表面上还有三个颜色,实际上已经从“三色”退化到“双色”―倒退到1918年以前。
以立法的形式开人类文明的倒车,让中国的交通规则“与国际脱轨”。
这条恶法为什么能够出台?如果在人民大表大会(或者常委会)上讨论立法,许多类似的恶法都不会有机会通过。
滋生这条恶法的体制基础是立法权过度下放到部门,而且部门立法的过程没有受到足够多的外部制衡(checks and balances)。
部门立法的坏处有两个。
其一是道德风险:部门立法只追求本部门负责的局部目标,不在意自己部门之外付出的代价;其二是腐败:立法的部门用立法权赋予自己更多的执法权,再用执法权攫取利益。
当一个部门既是立法者也是执法者的时候,一个必然的结果就是“立法严、执法宽”。
严厉的立法有两个作用。
第一,严厉的立法是部门对外(特别是对上级)发出的信号,显示本部门对需要解决的问题付出了足够多的重视,并且已经采取了积极甚至严密的行动(立法本身就是行动)。
红绿灯诞生的故事在现代社会,红绿灯是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无论是在城市的拥挤十字路口,还是在乡村的交通要道,红绿灯都扮演着一个重要的角色,它们在指引交通流动、维护行人安全方面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红绿灯的诞生,有着一段与城市交通发展浓厚联系的故事。
要追溯红绿灯的起源,我们得回到十九世纪末的伦敦。
在那个时代,城市人口的迅速增长导致交通状况恶化,创造了一个交通管理的困境。
街道上车辆和行人的混乱交织,频繁发生事故,给城市居民生活带来了很大的安全隐患。
红绿灯的前身可以追溯到一个名叫“交通塔”的系统。
这个系统于1868年由一位名叫约翰·皮克森的英国工程师发明,它采用了滑动式板的设计。
交通塔设有两个架子,上面分别装有红色和绿色玻璃板,可以通过手动滑动来改变颜色。
通过这个简单的装置,行人和驾驶员可以凭借颜色的变化来了解当前交通的状态。
然而,交通塔并没有真正解决问题。
由于需要手动操作,这个系统容易出现误操作和混乱。
因此,人们开始寻找更加智能化的解决方案。
直到1910年,美国克利夫兰的一名警察官员威廉·希尔恩发明了第一套自动切换的交通信号灯。
这套设备仅包括两个灯泡和一个机械开关。
通过机械开关来改变灯泡的状态,实现红绿灯的切换。
该系统不仅在颜色和时间上有所调整,还在不同交通点之间实现了同步。
希尔恩的发明被广泛应用,其他城市纷纷效仿,红绿灯逐渐成为城市交通的一部分。
然而,由于当时还没有标准化的规定,各地红绿灯的颜色、形状和材质都有所不同。
直到1924年,全国交通官员协会组织了一次会议,制定了将红色和绿色作为信号灯颜色的标准,并规定了红绿灯的形状和大小。
随着交通管理的不断完善,红绿灯作为交通工具的一部分,已经深深植根于人们的日常生活中。
今天,在城市的每个街角,我们都能看到红绿灯的身影,它们以鲜明的颜色和时刻保持的规矩,确保了交通的秩序和行人的安全。
总的来说,红绿灯的诞生与十九世纪末的城市发展紧密相关。
扬州乐普照明科技有限公司
交通信号灯的含义
道路交通信号灯是负责交通安全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它能够很好的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为交通安全提供了很大的帮助。
信号灯被誉为改变交通状况的神器,我们每个人每天确实也都接受着信号灯带来的福利和对生活的帮助。
道路交通信号灯的俗称就是我们说的红绿灯了,红灯代表者禁止通行,绿灯代表着可以通行,而黄灯代表者警示是所有人从小就知道的一个口诀,并且每个人都可以熟练的看灯,通过信号灯来出行。
中国最早的信号灯是出现在1928年的上海,那时候的上海英租界第一个使用了信号灯,距离现在也有了将近100年的历史,可谓信号灯在我国的发展是十分有前景的。
目前,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红绿灯也是越来越先进了,很多的红绿灯都具备监控和拍照的作用,可以随时的拍下所有的闯红灯和不遵守交通规则的情况,这就更加方便了交通出行的便利和交通安全。
扬州乐普照明科技有限公司。
记上海计时机动车信号灯的由来
上海澳星照明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说起上海主要交通这几年采用计时车行灯可能很多人不了解其中一段鲜为人知的故事,早在2006年以前,上海历届人大代表多次向上海主管交通部门提出在本市机动车道路交通信号灯上采用计时方式信号灯,可这一提案一直等到2006年底才得以实现。
当中并不是主管交通部门不愿意采用有利于交通改善的新技术,而是由于上海整个大城市中已经采用一种叫作SCATS智能交通信号控制系统,据说这一系统在国外发达国家城市普遍使用。
该系统是一个区域控制系统,能根据该路口以及相邻路口车流的实际情况迅速作出“指令”,适度延长或缩短交通信号灯显示时间的长短,从而实时分配各路口的通行时间。
由于采用了SCATS智能交通信号控制系统,道路交通信号灯无法提前预知路口的禁止或允许通行时间,因而无法实现人们在周边城市所看到的传统计时信号灯功能——传统的计时式交通信号灯仅仅是一种定时式交通控制装置,计时方式不能随车流量变化而变化。
因此如何在上海实现采用计时方式的交通信号灯也成为上海主管交通部
门面临的一道难题。
2006年上海人大代表在两会期间再次向上海主管交通部门提出关于实施本市计时式交通信号灯议案,因此如何攻克上海交通计时车行灯这一难题成为上海交通主管部门多年愿望,也成为上海澳星照明电器制造有限公司展露技术优势、提升产品技术含量的一个良好契机。
早在2005年上海澳星照明电器制造有限公司就针对这一难题组织了专业技术开发团队,结合公安交警部门的实际使用要求以及GB 14887-2003道路交通信号灯国家标准,设立了“JD400-3-3L计时机动车信号灯”课题计划并进行专题研究和项目实施,他们从关键技术入手,先后研究了电源保电技术、APFC升压储能技术、高效开关电源恒压技术、自适应学习软件技术、“模糊通讯”技术、多棱柱光学面罩技术和一体化光学面罩结构技术,突破了传统意义上普通计时信号灯的技术瓶颈,形成了具有自适应学习能力倒计时机动车信号灯的生产能力,并在实际路口中使用,从而检验产品性能是否满足全市联网的交通控制系统的应变能力及抗干扰能力。
其中上述关键技术中形成了上海澳星照明电器制造有限公司三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专利:自适应LED倒计时信号灯智能电源控制开关;一种采用APFC 升压储能技术的行人计时交通信号灯;多棱柱LED交通信号灯光学面罩。
尤其是在交通主管部门的支持、指导和大力配合下,上述关键技术经受了实践的检验并在一些关键技术上取得重大的突破。
这一技术突破也使上海澳星照明电器制造有限公司成为当时全球唯一解决这一难题的唯一厂商,产品也被评为上海市重点新产品和国家重点新产品,并得到推广应用。
据有关资料表明,上海警方近年来在上海多达100个主要交通路口应用这一新产品,2010年上海世博会期间也将大力推广这一技术。
从上海交警部门了解,由于采用了这种称为半程式LED交通信号计时灯,上海市主要交通要道的通行率得到提高,路口抢红灯现象得到明显遏制,路口交通事故量明显减少,交通主管部门多年心中的难题得以解决,人大代表和上海市民多年愿望得以实现。
上海市市政公路工程行业协会
道路交通安全设施专业委员会 2009年7月2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