樟子松大树移植对光合特性的影响
- 格式:pdf
- 大小:276.61 KB
- 文档页数:4
8种乔木的滞尘效果及对光合作用的影响乔木是城市中常见的大型植物,不仅美化环境,还起到了一定的滞尘作用。
以下是8种乔木的滞尘效果及对光合作用的影响。
首先是银杏树。
银杏树的大叶可有效阻挡空气中的粉尘,起到了较好的滞尘效果。
而且,银杏树具有光合作用强、光能利用率高的特点,可以将光能转化为有机物质,促进环境的净化和空气的清新。
其次是香樟树。
香樟树的厚实叶片能够过滤空气中的粉尘颗粒,减少环境中的细颗粒物浓度。
此外,香樟树的大叶面积有助于增强光合作用,吸收更多的二氧化碳,释放更多的氧气,提高空气质量。
第三是法桐树。
法桐树的大叶可以拦截空气中的尘埃,起到较好的净化空气的作用。
这种乔木通过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增加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净化环境。
第四是杨树。
杨树的大叶能够拦截大量的粉尘颗粒,同时杨树叶片的表面有细毛,能够吸附空气中的有害气体,净化环境。
杨树拥有较高的光合作用效率,能够快速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改善空气质量。
第五是柳树。
柳树的叶片密集,具有较好的滞尘效果。
此外,柳树对于光合作用的支持能力强,能够吸收大量的二氧化碳,释放氧气,改善环境的空气质量。
第六是铁树。
铁树的叶片宽大,能够阻挡空气中的尘埃,起到良好的滞尘效果。
铁树具有较高的光合作用能力,可以提供大量的氧气,净化环境。
第七是白蜡树。
白蜡树的茂密叶冠可以有效地阻挡空气中的粉尘,充当滞尘屏障。
白蜡树具有较强的光合作用能力,可以吸收大量的二氧化碳,净化空气。
最后是金叶女贞。
金叶女贞的叶片较宽,且叶片表面光滑,能够有效地滞尘。
金叶女贞有较高的光合作用效率,能够吸收大量的二氧化碳,释放氧气,提高空气质量。
综上所述,以上8种乔木在城市中起到了较好的滞尘效果,并且对光合作用具有积极的影响。
这些乔木通过吸附粉尘颗粒和有害气体,释放氧气,改善空气质量,为人们提供了清新的环境。
因此,在城市绿化中,应当增加种植这些乔木的数量,以改善城市空气质量。
浅谈樟子松人工林的经营与管理樟子松是一种适应性强、耐旱、耐寒、耐盐碱的树种,适合在沙漠、荒漠、盐碱地等极端环境下生长。
近年来,人们逐渐开始了解到樟子松的经济价值,并逐步在我国各地成建立了樟子松人工林。
如何有效地经营和管理樟子松人工林,实现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的双赢,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樟子松人工林的特点樟子松树干直、无枝条,树冠呈锥形,叶片状似鳞片,全身覆盖晶亮的松脂,故又称之为“水松”。
它生长快,成活率高,木材坚韧,树脂含量高,有良好的绿化和经济价值,被广泛用于木材、油松纸浆等方面。
樟子松人工林一般采用密植、高攀的种植方式,生长周期在10-20年左右,周期短,资金回收快。
1. 初期管理。
樟子松人工林的初期管理十分重要,关系到树木的成活率和生长发育。
在植树前,必须对土地进行改良,施肥、灌溉,保证树苗落地后能够长出根系,减少无法生长的空心株量。
同时要灵活运用密植的种植方式,利用森林生态,节约造林成本。
2. 交错修枝。
由于樟子松的树干直通天,而且每一株的茎干相对较粗,因此会产生交错的枝条。
在樟子松人工林的后期管理中,必须进行交错修枝,使树冠形成空隙,保证日照充足,减少树木竞争,让每一株樟子松都能够得到足够的养分。
3. 打松筏。
樟子松的树干和树皮含有丰富的树脂,会导致树木受到虫害和病害的侵袭,影响木材的质量。
为了减少这种情况的发生,必须进行打松筏,及时将多余的树脂从树干上刮掉,并注意防治虫害和病害。
1. 灌溉管理。
樟子松是一种耐旱的树种,但在干旱地区,仍需要进行适当的灌溉。
灌溉的时间、水量和频率要适当,以保证树木生长所需的水分。
2. 除草管理。
为了保证樟子松的生长发育和生态环境的良好,必须进行除草管理。
除草可以利用地膜覆盖或人工除草方式,减少杂草对树木的竞争,保证树木能够得到充分的养分、水分和阳光。
3. 病虫害防治。
樟子松人工林易受到虫害和病害的侵袭,为保护树木,必须进行有针对性的防治。
在防治中,要选用适宜的农药,按照农药的使用说明使用,不得超量使用,以避免对环境造成污染。
樟子松大树移栽和养护管理作者:杨宇佳来源:《农民致富之友》2017年第09期一、樟子松樟子松( Pinus sylvestris var. mongolica Litv. )又名海拉尔松,分属裸子植物门-松科-松属。
为松科大乔木,樟子松是我国三北地区主要优良造林树种之一。
树干通直,生长迅速,适应性强。
嗜阳光,耐严寒,-40℃低温条件能正常生长;喜酸性土壤,耐干旱、瘠薄,在养分贫瘠的风沙土和土层很薄的山地石砾上生长良好。
树形挺拔优美,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
是我国北方主要的水土保持和防风固沙造林树种,同时也是重要的城市园林绿化树种。
樟子松天然林分布在大兴安岭林区和呼伦贝尔草原等地。
寿命长,一般达150-250年。
二、大树移植基本原理大树移植的基本原理包括近似生境原理和树势平衡原理。
近似生境原理:是指光、气、热等小气候条件和土壤条件(土壤酸碱度、养分状况、土壤类型、干湿度、透气性等)。
如果把生长酸性土壤中的大树移植到碱性土壤,把生长在寒冷高山上的大树移入气候温和的平地,其生态环境差异大,影响移植成活率,因此,移植地生境条件最好与原生长地生境条件近似。
移植前,如果移植地和原生地太远,海拔差大应对大树原植地和定植地的土壤气候条件进行测定,根据测定结果,尽量使定植地满足原生地的生境条件以提高大树移植成活率。
树势平衡原理:树势平衡是指乔木的地上部分和地下部分须保持平衡。
移植大树时,如对根系造成伤害,就必须根据其根系分布的情况,对地上部分进行修剪,使地上部分和地下部分的生长情况基本保持平衡。
因为,供给根发育的营养物质来自于地上部分,对枝叶修剪过多不但会影响树木的景观,也会影响根系的生长发育。
同时,若地上部分枝叶过多,则植物蒸腾量就远大于地下根部吸收量,就会造成大树脱水死亡。
因此,保持树势的平衡在园林工程大树移栽中是非常重要的。
三、樟子松大树移植技术樟子松不易生根,移植成活率低,在樟子松大树移植过程中,对每一道工序、每一个技术环节都要严格把关,认真负责,科学管理。
樟子松嫁接红松优势及技术要点分析樟子松嫁接红松是一种常见的林木繁殖方式,通过将樟子松的芽条嫁接到红松的砧木上,实现两者的结合,从而获取樟子松的优良特性。
樟子松嫁接红松的优势主要包括增加林木的生长速度和抗逆能力,提高木材质量和抗病虫害能力等方面。
下面将详细介绍樟子松嫁接红松的优势及技术要点。
1.增加生长速度:樟子松嫁接红松后,可以利用樟子松生长速度快的特点,促使嫁接林木的生长速度增加,缩短生长周期,提高经济效益。
2.提高抗逆能力:樟子松具有较强的抗旱、抗寒能力,而红松容易受旱、台风等逆境的影响。
嫁接后的樟子松红松能够继承樟子松的抗逆性,增强对极端环境条件的适应能力。
3.改善木材质量:樟子松木材具有较好的材性,红松的木材质量相对较差。
嫁接后的樟子松红松能够继承樟子松的木材质量特性,提高红松的木材质量,增加木材的经济价值。
1.选择适宜的砧木:红松作为嫁接的砧木,要选择生长状况良好、无病虫害、具有较好适应性和活力的红松苗木作为砧木,才能有效保证嫁接的成功率和成活率。
2.合适的嫁接时间:樟子松嫁接红松的最佳时期是在春季4月至5月初,此时砧木的生长活动开始,红松的芽鳞已经膨大,较容易完成嫁接操作并实现愈合。
3.选择合适的嫁接部位:在红松砧木上选择直径适中的枝条作为嫁接部位,要求直径约为2-3毫米,长度约为10-15厘米,且无病虫害。
4.嫁接时的操作要点:将樟子松的芽条顶端切成与红松砧木的切口接触面积相同的倒圆锥形,用剪刀轻轻切掉芽条的一小段,然后将芽条与砧木紧密结合,用锡纸或塑料膜将接口包裹起来,以增加接触面积和保护嫁接部位。
5.嫁接后的护理:嫁接后要进行适时的浇水、施肥和防治病虫害等工作,保持嫁接部位的湿润和通气,促进愈合。
6.嫁接后的定植管理:嫁接林木定植后,要进行严格的管理,包括修剪枝条、除去杂草、保持适宜的土壤湿度和施肥等,以促进林木的健康生长。
樟子松嫁接红松具有明显的优势,能够改善林木的生长速度和木材质量,增强抗逆能力和抗病虫害能力。
樟子松幼苗存活与光合特性影响摘要:樟子松以抗寒、抗旱和速生性,自20世纪50年代人工引种用于固沙造林试验成功以来,已成为我国北方荒漠化地区防风固沙造林的首选树种。
然而,进入20纪90年代以来,旱期引种的沙地樟子松人工林出现了衰退现象;虽然从理论上分析,原因可能有病虫害、地理位置、水分条件、营林技术等,但其中水分条件应该是沙地樟子松人工林提旱衰退的最重要的原因之一。
关键词:樟子松幼苗存活率光合特性樟了松,以其抗寒、抗旱、较速生的优良特性,自人工引种用于固沙造林试验成功以来,已成为我国北方荒漠化地区防风固沙造林的首选树种。
然而,近十几年来,最先引种的沙地樟了松人工林出现了枝叶变黄,进而全树枯死的现象.关于沙地樟了松人工林衰退机制的研究,水分胁迫一直是关注的焦点之一.已有的沙地樟了松水分生理的研究表明,樟了松是一个耐干早、耐贫瘩的强阳性树种,适于中国“三北”(东北、华北和西北)沙区人工栽培,而且生长良好;尤其是防护林体系建设适宜采用的一个理想造林树种.但是,当沙地樟了松受到水分胁迫时,生长和代谢等会受到严重影响,而且这些影响是多方面的,其中,对光合作用的影响尤为重要!.已有研究认为,用聚乙二醇(PEG)溶液模拟植物受干旱胁迫很方便,但用PEG作渗透调节剂模拟干旱胁迫也存在一些问题,如不纯的PEG、含磷的P田对植物都有毒害作用,另外,PEG的副作用还表现在使植物对磷的吸收减少,培养液中含氧量降低,并且植物可能吸收了部分PEG 相反,PEG中的杂质与毒性不会影响胁迫效果,并通过随机标记的C方法确定了PEG 1 000 、4 000~20 000能模拟干旱逆境的原因是其可阻塞植物的输导组织.目前大部分研究认为,PEG用于模拟土壤干旱、测定植物对水分万缺的反应还是一种较为理想的渗透调节剂.本文对沙地樟了松苗木受到不同形式水分胁迫下光合特性反应进行研究,以期了解樟了松光合生理对土壤水分胁迫和PEG处理法对苗木进行水分胁迫的反应差别,同时,检验聚乙二醇(PEG)处理法对苗木进行水分胁迫引起樟了松光合生理的变化是否可以代表土壤水分胁迫引起樟了松光合生理的变化;为进一步研究沙地樟了松人工林衰退产生的可能与水分相关机制提供方法与依据.一、材料与方法1、试验材料试验材料选择2年生樟了松苗300株,于运至某农业大学植物园.试验设于可开放式温室中,无雨天气,温室全部开放,温室条件与外界基本一致;当有雨时,将温室可控部分放下,使被试苗木不被雨浇.将2年生樟了松苗木移栽于直径20 cm,高22 cm的塑料盆中,每盆定植2株,在自然状态下生长3个月后(苗木已恢复正常生长),将苗木转移至开放式温室,进行水分胁迫处理。
樟子松苗木培育及移植造林技术作者:王金成来源:《现代园艺·下半月园林版》 2018年第12期樟子松是呼伦贝尔沙地中常见的一种树种,其属于常绿乔木,由于其高度以及绿化特征,常被用作绿化树种或是观赏树种进行种植,有着较高的经济价值以及生态价值。
樟子松适应环境能力强,可在多种环境中生存,能够有效实现固沙造林等环境保护功能,是塞罕坝机械林场建设中的重要树种。
1 塞罕坝林场种植樟子松的主要作用在塞罕坝林场建设过程中,樟子松作为重要的林业建设树种,其生物特性适合于生态防护。
樟子松属乔木,树干高,且对于不同环境的适应性强,适合在干旱、寒冷区域种植。
因此,在我国当前防沙防护林和荒山造林工程中被广泛使用。
除此之外,由于樟子松具有观赏价值,在近年来的城市绿化建设中,樟子松也是热门树种。
塞罕坝林区有我国面积最大的防护林,在防沙护林建设过程中,樟子松使用较多,其可以适应西北相对恶劣的环境,对于加快造林绿化工程发展,提升防护林建设质量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2 樟子松苗木培育种植技术2.1 育苗地的选择在樟子松苗木培育过程中,要想保证松木苗木健康成长,在育苗地的选择中应当满足如下要求:(1)育苗地地下水位低、排水顺畅、土壤疏松、土质良好。
(2)种植土壤中,应具备一定数量有益于苗木成长的菌种,保证苗木健康成长。
为了保证土壤营养物质的丰富,育苗地应采取轮作方式进行使用,避免在苗木培育中出现土壤板结情况,延长苗木使用周期。
(3)在实际种植中,为了避免土质问题影响苗木成长,应定期使用有机肥,提升土壤肥力,促进苗木健康生长。
2.2 种子的选择和处理要想提升种子成活率,在育苗过程中应选择本地种子园生产的种子或是直接在母树上进行采种。
在苗木培育过程中,首先需要在播种前期对种子做催芽处理,提升种子发芽率,加快发芽效率,在这个过程中,苗木抵抗力等可以得到有效提升。
催芽过程中,种植人员需要对种子进行消毒,之后再浸泡,取出种子后在温室内进行催芽。
樟子松嫁接红松优势及技术要点分析樟子松嫁接红松是一种常用的造林技术,通过将红松作为幼苗嫁接到樟子松砧木上,能够充分发挥红松的优良性状,提高樟子松的木材质量和经济效益。
以下是对樟子松嫁接红松的优势及其技术要点进行分析。
樟子松嫁接红松的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提高木材质量和经济效益:红松是我国一种优良的木材树种,其木材质地坚实,纹理美观,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
通过嫁接红松,能够使樟子松获得红松的优良性状,提高木材质量和经济效益。
2. 增加耐病虫害性能:红松具有一定的抗病虫害能力,通过嫁接红松,能够增加樟子松的耐病虫害性能,降低病虫害对樟子松造成的危害,提高林木的生存率和健康程度。
3. 缩短造林周期:红松具有较快的生长速度,通过嫁接红松,能够缩短樟子松的生长周期,提高林木的产材周期,加快经济效益的实现。
1. 选择适宜的砧木和接穗:砧木是指嫁接的基石,要选择生长势旺盛、根系发达、抗逆性强的樟子松苗作为砧木。
接穗是指嫁接的顶端芽梢,要选择具有优良性状的红松苗木作为接穗。
2. 做好嫁接时机:一般来说,在樟子松新生叶展开前后的3-7月份是比较适宜的嫁接时机。
此时的砧木和接穗生长旺盛,嫁接成功率较高。
3. 基本嫁接方法:将樟子松砧木和红松接穗分别剪成适当的形状,将接穗插入砧木切口中,使其完全贴合,再用嫁接带或塑料薄膜进行包扎固定。
嫁接后,将樟子松砧木和红松接穗暴露在接穗部分下方,保持湿润环境,利于愈伤组织的生长和嫁接愈合。
4. 管理养护措施:嫁接后要定期检查樟子松砧木和红松接穗的生长情况,及时除去不正常或生长过盛的枝叶,以保持良好的生长环境。
在干旱或高温季节要加强浇水和遮荫措施,提供充足的水分和防止高温灼伤。
樟子松嫁接红松是一种有效的造林技术。
通过选择适宜的砧木和接穗,做好嫁接时机和基本嫁接方法,以及管理养护措施,能够提高樟子松的木材质量、耐病虫害性能和经济效益,推动林业产业的发展。
樟子松大树移栽和养护管理一、樟子松樟子松( Pinus sylvestris var. mongolica Litv. )又名海拉尔松,分属裸子植物门松科松属。
为松科大乔木,樟子松是我国三北地区主要优良造林树种之一。
树干通直,生长迅速,适应性强。
嗜阳光,耐严寒,40℃低温条件能正常生长;喜酸性土壤,耐干旱、瘠薄,在养分贫瘠的风沙土和土层很薄的山地石砾上生长良好。
树形挺拔优美,具有很高的欣赏价值。
是我国北方主要的水土保持和防风固沙造林树种,同时也是重要的城市园林绿化树种。
樟子松天然林分布在大兴安岭林区和呼伦贝尔草原等地。
寿命长,一般达150250年。
二、大树移植根本原理大树移植的根本原理包括近似生境原理和树势平衡原理。
近似生境原理:是指光、气、热等小气候条件和土壤条件(土壤酸碱度、养分状况、土壤类型、干湿度、透气性等)。
如果把生长酸性土壤中的大树移植到碱性土壤,把生长在寒冷高山上的大树移入气候温和的平地,其生态环境差异大,影响移植成活率,因此,移植地生境条件最好与原生长地生境条件近似。
移植前,如果移植地和原生地太远,海拔差大应对大树原植地和定植地的土壤气候条件进展测定,根据测定结果,尽量使定植地满足原生地的生境条件以提高大树移植成活率。
树势平衡原理:树势平衡是指乔木的地上局部和地下局部须保持平衡。
移植大树时,如对根系造成伤害,就必须根据其根系分布的情况,对地上局部进展修剪,使地上局部和地下局部的生长情况根本保持平衡。
因为,供给根发育的营养物质来自于地上局部,对枝叶修剪过多不但会影响树木的景观,也会影响根系的生长发育。
同时,假设地上局部枝叶过多,那么植物蒸腾量就远大于地下根部吸收量,就会造成大树脱水死亡。
因此,保持树势的平衡在园林工程大树移栽中是非常重要的。
三、樟子松大树移植技术樟子松不易生根,移植成活率低,在樟子松大树移植过程中,对每一道工序、每一个技术环节都要严格把关,认真负责,科学管理。
移栽的大树是指胸径≥10cm的树木,选择大树时,应考虑到定植地的立地条件和树木原生长条件相适应。
浅谈樟子松、云杉大苗冻坨移植造林技术樟子松和云杉是我国北方地区主流的造林树种。
其生长速度快、树形优美、木材质量好,因此在造林业中具有重要的地位。
然而,在大规模移植造林过程中,由于苗木的冻坨现象,往往影响了苗木的成活率和生长速度。
因此,本文着重讨论樟子松、云杉大苗冻坨移植造林技术,旨在为相关从业者提供参考和指导。
一、樟子松和云杉的苗木生态特点1. 樟子松樟子松是针叶树种,是我国现今生产的最重要松木。
它的生长环境要求温暖、湿润。
樟子松萌发温度要求是5℃左右,最适生长温度是20-25℃,年降水量为400-600mm,生长环境湿润。
如果环境过于干旱,则会导致苗木的深层根系停止生长,影响苗木的生长速度和幼苗质量。
2. 云杉云杉又称红杉,生长环境要求湿润、半阴凉。
云杉的生长温度范围是5-25℃,光照适度,年降水量在1000-1500mm。
云杉对于土壤的要求不高,但富含有机质的土壤更为适宜。
二、大规模移植苗木的具体操作技术1. 确定移植时间对于樟子松和云杉的大苗冻坨移植,选择合适的移植时间是非常关键的。
一般情况下,最好选择早春或者秋季进行移植,避开苗木的生长旺季。
如果在生长旺季移植,会导致苗木萎蔫,土壤水分的过度蒸发还会进一步伤害苗木的根系。
2. 制作移植管移植管是非常有必要的工具,可以减少移植过程中苗木根系的损伤。
移植管工具可以自己手动制作,选用内径与大苗颈径相当的不锈钢或铁管,长约50厘米。
现在市面上也有专业的移植管,价格便宜,成为了更加广泛使用的工具。
3. 选用合适的移植土对于冻坨苗木的移植,选用一种营养丰富、排水良好的移植土壤非常重要。
在土壤中添加适量的骨粉、磷酸盐和有机物质,可以为苗木提供足够的营养,促进苗木的生长。
同时,能够有效提高土壤的保水能力,促进苗木的成活率。
4. 技术要点(1)苗木去除旧叶旧根。
大苗冻坨移植前,需要将苗木旧根旧叶全部去除。
这对于树苗快速恢复新叶新根有很大的帮助。
(2)控制移植深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