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训练古代中国科技(含解析)(新人教版)
- 格式:doc
- 大小:1.36 MB
- 文档页数:7
某某省某某中学2013届高三新课标历史二轮复习专项突破测试卷(含解析):中国古代科技文化史专题训练一、选择题1.(2011年10月潮汕两市期中联考17题)X晓明老师在“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课上给同学们出了以下判断题,其中符合史实的有()①人称战国思想家惠施学富五车,是指他旅行时也爱学习,五辆车上都装满爱看的纸质书②11世纪中叶,北宋平民毕升发明了胶泥活字印刷术,这是印刷业的一大革新③楷书奔放跃动,线条流畅纵情,具有极高的审美价值,最能表现和抒发书法家的感情④屈原的抒情长诗《离骚》具有现实主义风格,是楚辞的代表作,楚辞因此又称“骚体”A.4个 B.3个 C.2个 D.1个2.有一幅著名的绘画作品,有人看了这幅画,“恍然如入汴京,置身流水游龙间,但少尘土扑面耳。
”这幅名画的作者是()A.顾恺之 B.展子虔 C.阎立本D.X择端3.(2011年3月某某市联考8题)近代著名画家陈衡恪解释文人画时讲“不在画里考究艺术上功夫,必须在画外看出许多文人之感想”。
说明了文人画所具有的文学性.哲学性.抒情性。
下列绘画作品中,最能体现文人画风貌的( )4.在西北某地古代建筑物遗址出土了一堆瓦砾。
其中,有一个瓦当残件引起专家学者的关注。
瓦当呈圆形,上面有“长乐未央”字样。
由此可以推断()①此地极可能是未央宫遗址②官方文书字体是隶书③当时佛教盛行,追求吉祥如意④当时的篆刻艺术由此可知概略A、①④B、②③C、②④D、③④5.终生喜爱屈原的《离骚》和以《离骚》为代表的楚辞,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离骚》是一首宏伟壮丽的抒情诗 B.楚辞是当时流行于南方的新诗歌体裁C.《离骚》风格浪漫,充满奇特幻想 D.楚辞创作采用质朴的现实主义手法6.1972年9月,日本首相田中角荣访问中国。
27日,主席向他赠送了朱熹的《楚辞集注》。
楚辞这种文体,流行于()A、夏商时期B、春秋战国时期C、隋唐时期D、宋元时期7.(2011年12月顺义区6题)下图的题诗为:“春风昨夜入山来,吹得芳兰处处开。
山东省青岛市第二中学2013届高三新课标历史二轮专项突破测试卷(含解析):中国古代科技文化史专题训练一、选择题1.中国山水画的灵魂在于()A、意境B、技法C、题材D、画科2.对研究中国封建社会走向衰亡的历史,有着重要作用的是( )。
A.《清明上河图》 B.《窦娥冤》 C.《兰亭序》 D.《红楼梦》3.(2011年海南会考4题)在我国文学史上,还没有一部作品能把爱情的悲剧写得像它那样激动人心,也没有一部作品能像它那样把爱情悲剧的社会根源提示得如此全面、深刻。
该作品是A.《在国演义》 B.《水浒传》 C.《西游记》 D.《红楼梦》4.活字印刷术的发明者是()A.毕升B.王祯C.唐福D.葛洪5.(2012年6月福建)吃棕子、赛龙舟是端午节纪念屈原的传统活动。
下列作品属于屈原的是A.《诗经》 B.《离骚》 C.《春望》 D.《念奴娇•赤壁怀古》6.(2012年3月山东省滨州市一模)元代堪称中国戏曲的黄金时代,元杂剧更是标志着中国古代戏曲的成熟。
(见右图)后人评价曰:“文而不晦,俗而不俚”,“明白如话”。
由此可见其艺术风格是( )A.以自然本色为主流B.民主思想闪现其间C.浪漫主义色彩浓厚D.豪迈奔放婉丽飘逸7.近年某地发现一座古代墓葬,出土距今5000年的玉面人和一尊扁足青铜方鼎,方鼎内壁刻有小篆。
对此墓葬的年代,以下推测正确的是()A.据玉面人的年代推算,应为母系氏族时期B.青铜器是商朝标志性器物,故应在商朝C.商朝时期出现青铜铭文,估计在西周时期D.根据文字判断,墓主最早应是秦朝人8.从汉赋、唐诗、宋词、明清小说等主流文学表达形式的变化看,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趋势是()A.逐渐平民化 B.逐渐贵族化 C.逐渐神秘化 D.逐渐宗教化9.下列关于中国书法艺术发展历程的叙述,错误的是()A.中国目前所知的最早的成熟文字是秦小篆。
B.在唐代初期已经能欣赏到王羲之的《兰亭序》C.借物抒情,追求意境神韵的画是文人山水画。
2013年全国各地高考历史试题分章节汇编专题二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一、单项选择题1.(2013年重庆高考3题)某中学生参加电视节目的知识竞赛,有一道关于中国古代四大发明的题,他很难确定其中表述正确的选项,向你电话求助。
你应帮他选择A.“司南”最早出现于春秋时期B.“蔡侯纸”是中国古代最早的纸C.火药在唐代开始应用于军事D.活字印刷书籍的出现始于元朝【答案】C【考查点】四大发明及其贡献2.(2013年北京高考16题)下列各项史实与结论之间逻辑关系正确的是【答案】C【考查点】四大发明及其贡献“市”的形成与发展英国成为世界工厂斯大林模式的特点及评价3.(2013年高考大纲全国卷15题)《窦娥冤》揭露封建统治的黑暗,《水浒传》颂扬农民起义英雄杀富济贫。
这反映了A.封建社会的腐朽没落B.“异端”思想影响广泛C.普通民众的理想与愿望D.商业发展冲击传统观念【答案】C【考查点】明清小说4.(2013年高考全国Ⅱ卷27题)清代有学者说:“古有儒、释、道三教,自明以来,又多一教,曰小说……士大夫、农、工、商贾,无不习闻之,以至儿童、妇女不识字者,亦皆闻而如见之,是其教较之儒、释、道而更广也。
”这表明A.小说成为一种新的宗教传播载体B.小说的兴起冲击了封建等级观念C.市民阶层扩大推动世俗文化发展D.世俗文化整合了社会的价值观念【答案】C【考查点】明清小说5.(2013年江苏高考2题)从甲骨的刻符、青铜器的铭文,到笔画详备的楷书,缀连成一幅生动的文字史画卷。
观察右侧图片,可以得出的准确认识是A.楷体汉字形态直接演化于甲骨文B.楷体汉字飞舞飘逸便于抒情达意C.甲骨文字是不可识读的刻画符号D.甲骨文具有现今文字的某些特征【答案】D【考查点】汉字的起源和演变6.(2013年四川高考1题)书法以自由多样的线条艺术表现情感和意境。
下列作品把书法的写意性发挥到极致的是A B CD【答案】D【考查点】中国书画的基本特征7.(2013年高考全国Ⅱ卷28题)“蓝脸的窦尔敦盗御马,红脸的关公战长沙,黄脸的典韦白脸的曹操,黑脸的张飞叫喳喳。
山东省聊城市第一中学2013届高三历史二轮复习专题检测(含解析):中国古代科技文化史专题训练一、选择题1.(2010年12月江苏三校期中联考4题)右边是南宋马远的《山径春行图》,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
这幅画最重要的风格是( )A.表现文人意趣B.表现民间风情C.以形写神,表现人的精神气质D.表现雍容华贵的城市气象2.右图为我们著名的爱国主义诗人屈原图,该图能反映①诗人的浪漫主义风格②诗人的忧国忧民的爱国情怀③诗人追求真理的坚定意志④诗人豪迈的精神气质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3.图8是《大唐三藏圣教序》碑文(局部),对此解读符合史实的是①唐太宗为玄奘取经而撰的序文②碑文书体工整清晰、活泼潇洒③大唐时期文化多元、兼收并蓄④碑文是王羲之亲笔书写的真迹A.①②③ B.①②④C.①③④ D.②③④4.(2010年11月山东潍坊市四县高二期中13题)元杂剧作家众多,名剧迭出,反映了当时丰富多采的社会生活。
其中关汉卿的《窦娥冤》最突出的社会意义是A. 反映了民族矛盾的激化B. 揭露了封建统治的黑暗C. 表现了反叛传统礼教的精神D. 满足了各阶层的文化需求5.(2010年11月沈阳市级重点协作校高二期中19题)中国古代文学作品的主流表达形式从诗、词转变到散曲、小说。
这反映了A.自然经济缓慢解体 B.城市经济逐渐繁荣C.中央集权不断加强 D.儒家地位逐步提高6.1972年9月,日本首相田中角荣访问中国。
27日,毛泽东主席向他赠送了朱熹的《楚辞集注》。
楚辞这种文体,流行于()A.夏商时期B.春秋战国时期C.隋唐时期D.宋元时期7.(2010年5月厦门双十中学高三热身考试15题)老师介绍右边这幅古意盎然的书法艺术,内容以词的形式,描述作者的心情,并要同学讨论其可能的时代。
其中说法较为正确的是A.这是甲骨文,但商代以后不用,这应当是商代的作品B.这是汉代的隶书,商代也没有纸张,这应当是汉代的作品C.这是汉代的隶书,但汉代没有发展出词的文学形式,这应当是宋代的作品D.这是甲骨文,但宋代对甲骨文并没有认识,这应当是民国初年的作品8.(2010年11月南京师大附中高三期中7题)一位古董商要出售以下文物:有铭文的青铜器、楷书书写的《道德经》、行书书写的《窦娥冤》、隶书刻写的竹简。
[课标内容]1.概述古代中国的科技成就,认识中国科技发明对世界文明发展的贡献。
2.概述汉字、绘画起源、演变的过程,了解中国书画的基本特征和发展脉络。
3.知道诗经、楚辞、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等文学成就,了解中国古代不同时期的文学特色。
4.了解京剧等剧种产生和发展的历程,说明其艺术成就。
[教学要求]第一课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成就知识条目考试要求合格优秀▲1.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成就①造纸术的发明、改进及其影响②指南针的发明与应用③火药的发明和使用④印刷术的发明、进步及其影响baaacccc▲2.中国的古代艺术①汉字的起源与书法的发展②东晋、唐、宋时期的书法名家③中国传统书画的基本特征aaabab▲3.中国古典文学的时代特色①《诗经》、《离骚》及其对后世文学的影响②“诗仙”李白和“诗圣”杜甫③著名词人苏轼、柳永、李清照、辛弃疾④著名元杂剧作家关汉卿⑤明清四大长篇小说aaaaabbbbb基本要求概述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认识中国科技发明对世界文明发展的贡献。
体会古代中国人民的勤劳智慧,感受先民创造精神的价值。
说明教学时要重视理解中国古代科技成就对文明进程的影响。
“中国古代科学思想”一目为学生课外阅读内容。
基本要求概述汉字、绘画的起源及演变过程;知道王羲之、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怀素、苏轼、米带、赵孟颊等书法名家;了解中国书画的基本特征和发展脉络。
感受中国古代艺术的魅力,培养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与自豪感。
发展要求了解王维等著名画家;了解京剧产生和发展的历程。
说明“金声玉振”、“宫廷舞和民间舞”二目为学生课外阅读内容。
学习要求知道诗经、楚辞、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等文学成就;了解中国古代不同时期的文学特色。
体会古代中国光辉灿烂的文学价值,感受中国古代不同历史时期文学的美感。
说明本课知识点较多,可以借助表格法梳理;同时还要关注屈原、李白、杜甫、苏轼、关汉卿、曹雪芹等创造了祖国古代辉煌文学成就的代表作家。
浙江省宁波市效实中学2013届高三上学期(新课标历史)二轮专题检测(含解析):中国古代科技文化史专题训练一、选择题1.(2012年10月潮汕两市期中联考17题)张晓明老师在“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课上给同学们出了以下判断题,其中符合史实的有()①人称战国思想家惠施学富五车,是指他旅行时也爱学习,五辆车上都装满爱看的纸质书②11世纪中叶,北宋平民毕升发明了胶泥活字印刷术,这是印刷业的一大革新③楷书奔放跃动,线条流畅纵情,具有极高的审美价值,最能表现和抒发书法家的感情④屈原的抒情长诗《离骚》具有现实主义风格,是楚辞的代表作,楚辞因此又称“骚体”A.4个B.3个C.2个D.1个2.“地也,你不分好歹何为地!天也,你错堪贤愚枉做天!”上文文体属于A.汉赋 B.唐诗 C.宋词 D.元曲3.(2012年1月临沂市期末23题)苏轼认为:“(在唐代)诗至杜子美,文至韩退之,书至颜鲁公.画至吴道子,古今之变.天下之事毕矣。
”对材料中相关历史人物成就的叙述,正确的是A.杜甫是唐朝全盛时期的著名诗人.被称为“诗仙”B.颜真卿的楷书雄健、宽博,树立唐代楷书典范C.韩退之(愈)是宋明理学的开拓者D.吴道子集风俗画创作的大成4.下面是《上海县竹枝词》中的话语,从中我们可以知道许多古代的节日习俗,其中与端午节相关的是A.拜年未了接财神,爆竹通宵闹比邻B.月饼堆盘月样圆,南园向最盛香烟C.童儿接队放风筝,风卷纸钱灰满路D.浦江午日闹龙舟,红儿绿女沿滩看5.我们说宋词是对唐诗的发展,主要是因为A.起源丰富复杂B.语句严谨对仗C.风格豪迈奔放D.句子可长可短,便于抒发情感与演唱6.(2011年12月浙江省新高考联盟高三联考4题)中国古代指南针、火药、印刷术三大发明成就都取得重大突破是在( )A.战国时期B.唐朝C.宋朝 D.明朝7.我国古代科学技术的主要特点是()A.政府是科学研究的主要组织者B.实用技术发达C.普遍重视科学实验D.形成了完整的理论体系8.京剧是我国国粹,它主要是由()A.元杂剧发展而来的B.北京地方剧种演化而成的C.流行于北方的剧种融合而成的D.南方一些剧种传入北京后融合而成的9.将“神七”成功送入太空用的是“长征火箭”,中国早期的“火箭”与现在的火箭虽然相差甚远,但都是利用反冲运动的原理,如果你要查找火药武器的最早记录,应该查阅()A.《史记》B.《汉书》C.《唐书》D.《清史稿》10.2010年10月10日,国内著名专家、学者组成的专家组对《桃花坞历史文化片区综合整治保护利用规划》进行了论证。
山东省潍坊市第二中学2013届高三(新课标历史必修三)二轮专题卷(含解析):专题二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专题训练一、选择题1.(2012年4月河南省统测4题)“张颠没(殁)在二十年,谓言草圣无人传。
零陵沙门继其后,斯书大字大如斗。
”诗中“零陵沙门”指的是A.王羲之 B.颜真卿 C.吴道子 D.怀素2.(2010年广东省清远市高三一模)小黄是书法爱好者,他对书法进行了一些研究,下列研究结论有误的是A、唐代书法注重法度和规范B、隋唐书法艺术在风格上呈现多样化C、魏晋南北朝时期书法理论日趋成熟D、宋代书法追求个性,倡导有意无法3.(2011年4月天津市河东区一模3题)古代中国城市的发展和市民阶层的壮大对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下列能体现这一观点的现象是()A. 汉武帝时代, 赋的创作走向全盛B. 唐代中国古典诗歌发展到鼎盛时期C. 南宋的词增添了许多低迷感伤的情绪D. 元代杂剧的创作和演出逐渐兴盛4.(2011年5月海口市二模5)王国维在《宋元戏剧史序》中说:“一代有一代之文学,楚之骚,汉之赋,唐之诗,宋之词,元之曲,皆所谓一代之文学,而后世莫能继焉者也。
”王国维此话的主要含义是A.赞美宋元文学的辉煌 B.强调文学具有很强的时代性C.认为古代文学是我国文学的顶峰 D.哀叹古代文学时间的短暂5.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是利用典型的艺术形象,真实地反映生活本来面目的创作方法。
下列文学作品采用现实主义创作方法的有()①《诗经》②《离骚》③《子虚赋》④《红楼梦》A.①③ B.①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6.(2010年12月广东省六校高三联考13题)某同学在研究性学习中使用了下列图片,据此判断,他的研究课题应是()A.古代舞蹈艺术的演变 B.古代绘画艺术的发展C.古代市民生活的演变 D.古代戏曲艺术的发展7.(2011年12月金丽衢十二校联考6题)清人李斗在《扬州画舫录》记载:“迨长生还四川,高朗亭人京师,以安庆花部合京、秦两腔,名其班曰‘三庆’”。
2013年《山东高考》新课标历史二轮专项提高测试卷(含解析):中国古代史专题训练一、选择题1.(2011年高考北京文综15题)明末清初思想家黄宗羲的《明夷待访录》在清代被列为禁书,其主要原因是该书A.将人性与天理对立起来B.质疑孔子的权威性C.主张儒、佛、道三教合一D.抨击君主专制制度2.浙江某地农民每逢二、五、八日都到中心集镇赶集,这种交易的风俗是由古代的“草市”发展而来,古代的“草市”可以追溯到()A.商代 B.六朝 C.宋代 D.明代3.(2011年3月蚌埠市质检1题)某知名学者说:“中国之教,得孔子而后立;中国之政,得____而后行;中国之境,得汉武而后定。
三者皆中国之所以为中国也。
”这段引文空格处应该填()A.夏禹B.商汤C.周武D.秦皇4.(2011年1月北京东城区高三期末统考6题)自秦以后,随着皇权的不断加强,古代中枢权力机构也不断发生变化,其中为分割宰相兵权而设立的机构是()A.枢密院B.中书省C.三司D.内阁5.(2012年辽宁沈阳四校阶段测试)西周时“一人踏耒而耕,不过十亩”。
战国时“一夫挟五口,治田百亩,岁收亩一石半,为粟百五十石”。
发生这一变化的原因,不包括()A.铁牛具、牛耕的推广B.水利工程的兴修C.社会秩序的稳定D.土地私有制的发展6.(2012年3月泉州市质检14题)“春秋出孔子,南宋有朱熹。
中国古文化,泰山与武夷。
”座落在武夷山的“朱熹纪念馆”殿前大门两侧有“接伊洛之渊源,开闽海之邹鲁”的草书楹联。
对以上内容理解不正确的是A.朱熹开创了儒学发展的新局面B.福建是朱熹宣传理学的重心C.朱熹继承与创新了儒学思想D.朱熹思想的影响力超过孔子7.图1—49是中国境内出土的早期人工冶炼铁器,其冶铸时间是()A.新石器时代晚期B.商朝C.春秋时期D.战国时期8.(2011年11月北京朝阳区期中5题)这是台湾某教科书对历史上某个时期的解释,该时期是A.夏商西周B.春秋战国C.秦汉三国D.两晋南北朝9.(2012年1月泰安市期末3题)下列观点中.与其他三个观点明显不同的一个是A.商藉农而立,农赖商而行B.市肆之中多一工作之人,即田亩之中少一耕稼之人C.农不出则乏其食,工不出则乏其事.商不出则三宝绝D.夫工固圣王之所欲来,商又使其愿出于途者,盖皆本者10.古人所谓“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强调的是祭祀祖先、悼念死者的教化作用。
山东省青岛市第二中学2013届高三(新课标历史必修三)二轮专题卷(含解析):专题2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专题训练一、选择题1.(2011年4月天津河西区一模3题)培根指出:“印刷术、火药、指南针曾改变了整个世界,变化如此之大,以致没有一个帝国,没有一个教派,没有一个赫赫有名的人物,能比这三种发明在人类事业中产生更大的力量和影响。
”这里所说的“影响”主要是指()A. 促进了欧洲社会制度的转型B. 奠定了中国古代文明古国的地位C. 推动了欧洲工业革命的发展D. 打破了世界各地彼此隔绝的状态2.文人画集文学、书法、绘画及篆刻艺术为一体,强调表现个性,讲究借物抒情,追求神韵意趣,作为一种艺术形式,在中国绘画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下列各项中,属于文人画的是3.(2011年海南会考4题)在我国文学史上,还没有一部作品能把爱情的悲剧写得像它那样激动人心,也没有一部作品能像它那样把爱情悲剧的社会根源提示得如此全面、深刻。
该作品是A.《在国演义》 B.《水浒传》 C.《西游记》 D.《红楼梦》4.(2011年4月安徽江南十校14题)2011年春节联欢晚会上,著名歌手周杰伦深情演唱了一曲《兰亭序》。
下列有关中国古代书法艺术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兰亭序》阼者王羲之草、楷、行各体皆精B.中国书法史上有“秦篆”、“汉隶”、“唐楷”之说C.柳公权的《祭侄文稿》被称为天下第二行书D.张旭、怀素之狂草别具艺术魅力5.(2010年春季北京会考38题)中国古代四大发明对欧洲近代社会产生重要影响。
其中“替宗教改革开路,并使推广民众教育成为可能”的是A. 指南针与印刷术B. 造纸术与火药C. 火药与指南针D. 印刷术与造纸术6.(2010年9月福建四地六校高二月考20题)右图是1930年在甘肃北部居延的烽燧遗址中出土的《汉代木简》。
它记录了这座烽燧所拥有的兵器及其它驻屯军用品的数目,其中有东汉和帝“永元”的纪年。
对上述信息的认识正确的是()A.活字印刷术起源于木简刻字B.为便于流传,弃纸而用木简C.木简上的文字应该是楷书D.木简仍是当时重要的书写载体7.今年是我国农历“虎”(庚寅)年,我们从甲骨文中,看到“虎”字的象形,从商周的青铜器中,领略“虎”神韵,从春秋战国先秦的铜符虎、铜虎节,虎头带钩上,感受“虎”的威严,从汉代的画象砖、刻石上,体会“虎”的风采。
3-2-1 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成就一、选择题1. (2011 •广东增城四模)这是一部全面、系统总结 6世纪以前近400年间黄河流域农 业发展状况的农书, 被欧美学者称为“即使在世界范围内也是卓越的、 杰出的、 系统完整的 农业科学理论与实践的巨著”。
这部著作是 ()A. 《史记•食货志》 B .《齐民要术》C.《农书》D.《农政全书》【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解读获取历史信息的能力。
解题时注意“6 世纪”“黄河流域”“农书”等信息可知是《齐民要术》,故选B 项。
【答案】 B2. (2011 •江苏盐城中学二模 )1620年英国王室重臣弗朗西斯•培根在其《新工具论》中指出:“观察发明的结果、影响及其动力是一件有益的事, 在此基础上, 没有什么能比那 在古代鲜为人知的四大发明更能说明问题。
”按此说法,下列最不能体现作者意图的是( )① 四大发明直接促进了中国社会的转型 ② 四大发明对人类历史发展进程影响深远 ③ 任何科技发明的结果都是有益的 ④ 四大发明自古以来享誉世界 A. ①②C.①③④【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解读获取信息的能力。
排除①;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排除③;④的表述不符合史实,排除。
故选【答案】 C3. (2011 •大庆实验中学模拟)杜维运在《史学方法论》中说:“所谓原始史料,为目 击者的陈述、文献以及事实自身的遗存, 数者皆与事件同时。
”依据这一定义,下列属于研 究先秦时期历史的“原始史料”是 ()A. 《中国通史》对分封制的评述B. 史书《春秋》对哈雷彗星的记载C. 《史记》对商鞅变法的记述D. 《九章算术》记载十进位计数法【解析】A 、C 、D 三项都是后人的记述和评价,并非原始资料,应排除三项。
【答案】 B4. (2011 •沈阳联考)下图中,北京奥运会的火炬“祥云”以“渊源共生,和谐共融” 为创意,造型以中国传统的纸卷轴为创意,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B. ①③ D.①②③④四大发明并没有直接促成中国社会的转型,C 项。
古代中国科技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1.(2012·北京西城区模拟)“西晋太康年间,文学家左思作《三都赋》,在京城洛阳广为流传,书商们竞相刻板印刷,一下子使纸昂贵了几倍。
”这段表述有悖史实,这是因为西晋时期()A.都城不在洛阳B.造纸术没有被发明C.雕版印刷术没有被发明D.赋这种形式没有诞生解析:雕版印刷术出现于隋唐时期,西晋时期尚未出现雕版印刷术。
答案:C2.(2011·郑州五校联考)英国的李约瑟博士指出:“如果没有火药、纸、印刷术和磁针,欧洲封建主义的消失就是一件难以想象的事。
”对此,以下理解正确的是() A.如果没有四大发明,就不会有欧洲封建主义的解体B.欧洲封建主义解体的根源在于四大发明的完成C.四大发明传到欧洲,加速了欧洲封建主义的衰落D.四大发明对欧洲的社会变革起了决定性的作用解析:资本主义取代封建主义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四大发明传入欧洲只是加速了欧洲封建主义的解体,并不起决定性的作用。
A、B、D三项的说法过于绝对,故选C。
答案:C3.(2012·济南模拟)吴国盛在《科学的历程》中指出:古代中国人所创造的科学技术具有其独特的风格和独到的体系,构成统一独特的科技体系的有农、医、天、算四大学科,以及陶瓷、丝织和建筑三大技术。
这四大学科和三大技术是中华民族先人在科学技术上的独特建树。
形成这种“独特的风格和独到的体系”的根本原因是()A.农耕经济发展的需要B.儒家思想的影响C.传统手工业高度发达D.统治者重视科技解析:四大学科和三大技术均与农耕经济的发展需要有关,如农学、天文学与农业生产息息相关;医学和人们的生产生活相关;算学与农业面积的测量和体积的计算相关;陶瓷技术与粮食的储存相关;丝织、建筑技术与水利工程建设相关,故选A项。
答案:A4.(2011·银川模拟)中国古代十分重视数学研究和应用,并取得了很高的成就。
有一部著作记载了十进位值制计数法,汇集了许多算术命题,它的问世标志着中国古代以计算为中心的数学形成了完整的体系。
这一数学著作应该是()A.《周髀算经》B.《九章算术》C.《缀术》D.《齐民要术》解析:此题属于识记性题目。
《周髀(bì)算经》乃是算经的十书之一,约成书于公元前1世纪,原名《周髀》,它是我国最古老的天文学著作,主要阐明当时的盖天说和四分历法;《缀术》是祖冲之父子所作;《齐民要术》是农学著作。
故只有《九章算术》正确。
答案:B5.“中国紧凑型杂交玉米之父”李登海在中国种业界与袁隆平齐名,被誉为“南袁北李”。
李教授潜心研究玉米四十年,取得巨大成就。
李教授如果想了解玉米传入我国时的栽培方法,应该查阅()A.《氾胜之书》B.《齐民要术》C.《农书》D.《农政全书》解析:本题考查中国古代农学主要成就。
玉米是在明朝后期(新航路开辟后)传入我国的,《农政全书》是明朝徐光启的著作,其中有玉米栽培的记载,D正确。
《氾胜之书》问世于西汉,《齐民要术》问世于北魏时期,《农书》问世于元朝,A、B、C三项均可以排除。
答案:D6.17世纪传入欧洲,并被西方国家称为“东方药物巨典”的中国著作是()A.《黄帝内经》B.《伤寒杂病论》C.《天工开物》D.《本草纲目》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基础知识的再认、再现能力。
《本草纲目》被誉为“东方药物巨典”。
答案:D7.(2012·泰州二模)屈原《思美人》“思美人兮,揽涕而伫眙。
媒绝路阻兮,言不可结而诒”中的美人是一种托喻。
从历史的角度看,屈原笔下的“美人”主要表达() A.作为文学家追求“大同社会”的理想B.诗人的现实主义情怀C.强烈的探索精神和大胆的怀疑精神D.强烈希望国家富国强兵的爱国主义情怀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屈原的知识,解题关键是抓住“托喻”“历史的角度”“屈原”等关键词,结合所学屈原是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因此,D符合题意。
答案:D8.诗歌在唐人的生活中占有特别重要的位置,它是高品质生活的元素,是交流思想和情感的媒介,是步入上流社会的资质。
皇帝的提倡开启了崇尚诗歌的生活方式和社会风气,广大士人创作激情的充分释放创造出了大量高品质的诗作……由此可知促使唐诗空前繁荣的原因不包括()A.唐朝社会对诗歌的重视B.唐朝诗人比前代诗人更具想象力C.唐朝统治者的大力倡导D.当时知识分子创作热情的激发解析:本题考查唐诗繁荣的原因。
根据“在唐人的生活中占有特别重要的位置”可知选项A正确;根据“皇帝的提倡”可知选项C正确;根据“广大士人创作激情的充分释放”可知选项D正确;材料并没有体现唐朝诗人的特殊性,故选项B符合题意。
答案:B9.(2012·新疆乌鲁木齐模拟)王冕的《墨梅》,画出的梅花如铁线圈成,虽不着颜色,却能生动地表现出含笑盈枝的姿态。
这种注重抒发个人情感、追求笔墨趣味、技法精益求精的绘画属于()A.原始岩画B.山水画C.文人画D.风俗画解析:元代王冕的《墨梅》以抒发个人情感为主,追求笔墨趣味,这正符合文人画注重意境、借景抒情的画风。
所以此题正确答案是C项。
答案:C10.张晓明老师在“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课上给同学们出了以下判断题,其中符合史实的有()①人称战国思想家惠施学富五车,是指他旅行时也爱学习,五辆车上都装满爱看的纸质书②11世纪中叶,北宋平民毕升发明了胶泥活字印刷术,这是印刷业的一大革新③楷书奔放跃动,线条流畅纵情,具有极高的审美价值,最能表现和抒发书法家的感情④屈原的抒情长诗《离骚》具有现实主义风格,是楚辞的代表作,楚辞因此又称“骚体”A.4个B.3个C.2个D.1个解析:本题综合考查中国古代科技文化成就。
战国时期没有纸质书,①错误;11世纪中叶,北宋平民毕升发明的胶泥活字印刷术是印刷业的一大革新,②正确;草书奔放跃动,线条流畅纵情,具有极高的审美价值,最能表现和抒发书法家的感情,③错误;屈原的抒情长诗《离骚》具有浪漫主义风格,④错误。
答案:D11.(2011·福建高考)某中学研究性学习小组拟出一期题为“走进京剧”的墙报。
同学们就栏目标题提出四组方案,其中准确的是()A.乾嘉落户同光扬名民族瑰宝B.戏曲之祖生旦净丑曲苑奇葩C.元末初创京城献戏声名鹊起D.四大徽班康乾京化独领风骚解析:本题考查中国传统戏曲艺术的成就,意在考查学生识记、调动和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乾隆末年,安徽的徽班进京演出;道光年间,湖北汉剧进京,参加徽班演出,形成“徽汉合流”的局面,逐渐形成一个新的剧种,即京剧;同治、光绪年间,京剧走向成熟,出现了“同光十三绝”;京剧是我国最为广泛流行的剧种,民国以来,又逐步走向世界,是民族瑰宝。
综上所述,A项正确,C、D错误。
京剧不是戏曲之祖,排除B项。
答案:A12.我国京剧被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下列关于京剧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它的形成和发展与当时统治阶级的喜好密不可分B.它以北京地方戏为母体而成,故名京剧C.民国时期的梅兰芳为京剧走向世界作出了巨大贡献D.可以用“乾嘉落户、同光扬名、民族瑰宝”概括它解析:本题考查京剧的形成和发展。
京剧的形成是“徽汉合流”的结果,B表达错误。
答案:B二、非选择题(第13题20分,第14题20分,共40分)13.书法、绘画、京剧都是中国传统艺术,三者有相通之处。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唐代铨选人才,有四项考察标准,一曰身,二曰言,三曰书,四曰判。
对书的要求必须是“楷法遒美”。
朝廷又开创性地在最高学府中设立书学,形成书学与国子学、太学、四门学、律学、算学比肩并立的格局。
……唐代书法承袭隋而来,而隋代书法集南帖、北碑之大成,“大开唐风”。
——据冯天瑜等著《中华文化史》整理材料2:材料3:2010年11月16日,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第五次会议审议中,京剧获全票通过,入选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被誉为中国国粹的京剧艺术迎来发展史上又一座里程碑。
——新华网(1)中国书法艺术从魏晋时期开始走向美的自觉,到唐朝达到高峰。
据材料1概括唐代书法艺术走向鼎盛的原因。
(6分)(2)材料2中的两幅绘画是哪一种绘画艺术的表现形式?其基本特点是什么?(8分)(3)据材料3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京剧形成于何时,有哪些角色行当,在表现人物方面与材料2中的绘画有何相似之处。
(6分)解析:第(1)问从材料中进行概括。
第(2)问第一小问观察画作可知是文人画;第二小问根据所学知识进行概括。
第(3)问,前两问为常识题,联系所学知识回答即可;最后一小问京剧与绘画的相似之处可从二者的表现手法上进行分析。
答案:(1)科举考试重视书法;政府在最高学府中设立书学;学习前代经验。
(2)文人画。
集文学、书法、绘画及篆刻艺术为一体;强调个性,追求神韵意趣。
(3)19世纪中期。
生、旦、净、丑。
用写意的手法塑造人物。
14.阅读下列材料:材料1:材料2:材料3:宋代时,一个以拥有土地为特征的地主阶级——特别是中小地主阶层发展壮大起来,这些人经济地位高,物质生活优裕,对文化的要求高……由于土地制度的变化,宋元时期的文化结构发生了较大变化,整个社会的文化素质提高了。
宋元商业的发展,推动了城市经济的发展。
从《东京梦华录》中可以看到这时期城市繁荣的梗概。
它使宋元社会的许多方面增加了新因素。
请回答:(1)依据材料1,说明宋元科技在中国古代科技发展史上的地位。
(4分)(2)材料2的两幅图分别反映了宋代什么绘画风格?(4分)(3)据《清明上河图》和材料3,概述宋元时期城市经济发展的状况。
(4分)(4)据材料3分析宋元文化繁荣的原因。
据此,你得出什么认识?(8分)解析:第(1)问结合图片信息分别得出三大发明的地位。
第(2)问观察绘画内容得出其风格。
第(3)问根据《清明上河图》反映的经济繁荣等信息回答。
第(4)问“原因”依据经济的发展变化对文学艺术的影响来分析,“认识”可从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角度分析。
答案:(1)宋元时期是中国古代科技发展的高峰期,中国古代三大发明最终完成于宋元时期。
(2)风俗画,文人画。
(3)商业活动突破时间空间限制,商业活动不再受政府直接监管。
(4)土地制度的变化,中小地主发展壮大起来;商业的发展,推动了城市经济的发展。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