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维 花田半亩
- 格式:ppt
- 大小:6.21 MB
- 文档页数:13
近日阅读了北京女孩田维生前的博客选集《花田半亩》,感慨颇深,读毕,掩卷沉思,而后,我写下这篇读后感,以记录点点滴滴阅读体会与心得。
作者田维1986年4月出生于北京海淀区一个普通的工人家庭,。
初中二年级的时候(15岁)发现得了一种免疫性低弱的疾病(血癌),但是她仍坚持学习。
2004年高三毕业,考入北京语言大学语文系。
当15岁得知身患绝症时,她开始书写博客。
她用超出于她年龄该有的成熟与坚强,记录己点滴的心情,追问青春的意义以及生命的价值。
她的文字充满真诚,善良,感恩,触人心旋。
她的老师,著名作家梁晓声在为她所做的序言中写到“我们教的中文,是主张从良好情怀的心里发芽的中文。
这样的一颗心,田,维无疑是有的。
”田维作为中文女学子,之所以对汉字心怀庄重,我以为也许还是基于这样的想法——要写,就认认真真地写。
而且,当成一次宝贵的机会来对待。
“在他心中,田维是热爱中文并且极适合学习中文的孩子。
2007年8月13日田维逝世,葬于北京西山脚下一个叫温泉的墓园下,在小小的墓碑前,常年放着一束龙胆花,这是田维生前最钟爱的一种花。
田维说龙胆,忧郁,沉默,孤独,没有芬芳。
描绘的正是她患绝症后的处境艰难。
但坚强乐观的她努力地在黑暗中为自己寻觅者一丝光亮。
正如她的男友说在这个世界田维承受了太多,肉体的,更是精神的。
离开很容易,但田维为了她爱的和爱他的人一直坚持着,她留恋这个世界,直到死亡的解脱。
田维是网络上继陆幼青、子尤后另一个敢于直面死亡的人她超乎年龄的沉静,情真意切的文字,与死亡直视时的波澜不惊,沉着淡定,对生命的感恩与珍惜,让无数的人为她的文字落泪,无数人因她的经历而重拾对生命的信心,拥有战胜生活困难的勇气。
田维的博客在同学中广为流传,她充满灵性和智慧的文字,在世风纷扰、人心浮动的大学校园里,像一股轻轻的风,在浮躁之海上荡起一丝丝涟漪。
田维的几位大学密友为了纪念她,整理出了她的电脑日志。
从得知病情开始,一直到离世前一天,田维都在写,每一篇文字无不是一个感恩的故事。
《花田半亩》读后感9篇《花田半亩》读后感1当目光定格的那一刹,我的心就被征服了。
我小声的读出了它的书名――《花田半亩》。
真是个美丽的名字。
当我翻开书页,细细品读时,我被震撼了。
细腻的文字,优美的语句,还有她对生活的品味,无不让人折服。
但是,你知道吗?这本书中,记录着一个花一般的女孩最后的生命独舞。
作者田维正值,青春年华,但在这笑颜如花的年龄,病魔无情的伸向了她,留给我们的是她所钟爱的文字。
病魔的侵蚀,是这个平凡的女孩更是超出了常人的坚强。
从她的文字中折射出来的,是一种平静,是一种不屈。
《花田半亩》是田维至的心路历程。
有笑、有泪、有辛酸。
记录了她的生活点点滴滴。
有她对过去生活的美好回忆,有她一个人在夜深人静时候的思索,有她在街边所见的感受……一个时刻面临死亡威胁的女孩,依然热爱她的文字,热爱生活。
她留给我们太多值得思考的东西。
那片难以忘怀的《疼痛》我真正感受到她的坚强。
一个从疼痛中出生的孩子,到少年时一次次的跌倒,在到青春时病魔的侵蚀,她一次又一次的痛苦着,似乎从未停过。
在跌倒中的她从未哭过。
他在日记中说:“也许,这只是因为我是个疼痛中出生的孩子,对于疼痛我已不再那么畏惧。
我总是咬着牙站起来继续向前跑去,因为我知道风在前方。
”这样一个不屈的生命,咬着牙经受各种风吹雨打。
心在隐隐作痛,无论是谁,都会为这样一生命而疼惜。
《花田半亩》读后感2田维,这是一个只能在心底深情呼唤的名字;花田,充满诗意让人无限遐思的景致;《花田半亩》,洋洋五十万字,淡淡的蓝色封面,夹一片龙胆花的美丽书签,是一本得用双手捧在手心用心去读的一本书。
捧它在手,如同折一枝娇艳的花朵,生怕抖落片片花瓣,又如怀抱熟睡的婴儿,唯恐惊扰了他甜美的梦境。
初识田维,纯属偶然。
一日,下到村小,坐在办公桌前,随手翻阅起置于案头的《花田半亩》。
田维,一个有着大大眼睛、甜甜微笑的女孩,那样纯净淡定,一个个散发人性光辉的文字从心底喷涌而出。
在她的笔下,清晨、黄昏、雨夜都让人着迷,青山、雨雪、风沙都令人眷恋。
花田半亩爱意浓读后感1000字《花田半亩》是一本充满爱与温情的书,它以作者田维的亲身经历和感受为线索,用唯美的文字和深刻的思考,表达了对生命、友情、爱情等主题的独特见解。
在阅读这本书的过程中,我深深地感受到了田维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生命的敬畏。
首先,这本书的文字非常优美,充满了诗意。
田维用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自然风光和人物情感,让读者在阅读的过程中能够身临其境地感受到她的情感和思想。
她的文字不仅富有感染力,还能够引发读者对生活的思考。
例如,在描述花田的景色时,她写道:“我常常坐在花田边,看着一片金黄的油菜花,心中充满了感激。
这些花朵虽然平凡,但它们却拥有如此美丽的生命。
它们在阳光下开放,散发着芬芳的气息,让我对生命充满了敬畏和感激。
”其次,这本书中蕴含了深深的爱意。
田维对生命的热爱和对身边人的关怀都通过文字表达得淋漓尽致。
她对母亲的怀念和对朋友的感激都让人感动。
她在书中写道:“我始终相信,生命中最美好的东西就是爱。
无论我们身处何方,无论我们遭遇什么困难,只要我们心中有爱,就能够克服一切。
”这段话深深地触动了我,让我反思自己在生活中的表现,是否也对身边的人表达了足够的爱和关怀。
此外,《花田半亩》还让我对生命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田维在书中提到:“生命中最重要的事情不是我们处在何处,而是我们朝着何种方向前进。
”这句话让我明白了一个人的生活方向比他所处的位置更加重要。
我们要明确自己的生活目标,积极向前,才能在生命中找到真正的意义和价值。
田维在书中还提到了她对友情和爱情的看法。
她认为友情是生命中最宝贵的财富之一,真正的朋友会相互支持和鼓励,一起度过生命中的喜怒哀乐。
而爱情则是生命中最美好的情感之一,它能够让我们感受到无尽的幸福和甜蜜。
这些观点让我重新审视了自己对友情和爱情的态度,更加珍惜身边的朋友和爱人。
在阅读这本书的过程中,我不断地被田维的文字所感动和启发。
她的生活经历和感受成为了我的宝贵财富。
《花田半亩》让我更加明白生命的可贵和爱的力量。
华盖之下——田维《花田半亩》看到一句话:“但愿快乐,不是你忧伤的华盖。
”令我感觉触目惊心。
多少时候,微笑的面孔下,掩藏的是分明的忧伤?多少时候,将苦痛轻描淡写的我们,独自将一杯苦酒饮下?一时间想起太多的人。
表面看来他们无一例外是如此坚强。
面对疾病和苦难,紧咬住唇,依旧不说一句泄气的话。
好像是病久了,人也便生出对于苦难的免疫。
互相说着鼓励的话,宽慰的话,其实,谁都明白,这貌似坚不可摧的意志后面,是一颗分外脆弱的心。
那些闪闪发光,充满了希望的劝慰,不是说给对方听,而是说给自己听的。
这样的坚强,剥去了伪饰的坚硬外壳,显得如此颓唐狼狈。
快乐,成为忧伤的华盖。
它越是美丽,越是暴露出那忧伤的沉痛。
如果我们能够真正地笑对一切,那么,一定是因为对于生命更深的理解。
看到子尤,那个身患绝症,依然昂起头来问一句“谁的青春有我狂”的天才少年,他的文字,他的苦难。
他在疾病和死亡面前的勇敢,令我羞愧,我甚至自责,自己的悲观,自卑,和不堪一击的内心。
子尤的世界里,是疾病蔓延的黑暗,他却用年轻的光芒,把过于匆忙的生命照的雪亮。
我的直觉告诉我,那不是一顶绘了图案的华盖。
他的青春是真实的,他的坚强是真实的。
因为,我懂得苦痛的掩盖是多么矫情而不堪的一种模样,然而,在子尤的眼神里,我没有发现一丝痕迹。
他是真正懂得了生命的人,他没有怨恨命运的安排,他将自己的病,称为上天赠与的一刻金色肿瘤。
多少被痛苦折磨的日夜,多少次昏迷与清醒间的临界。
我没有经历,但我的经历足以令我能够想象到他承受的苦难。
子尤爱生命,他真正爱生命,所以,一切的痛苦与不幸,都不能阻止他的快乐,他的青春,他的飞扬。
他令我相信,没有什么,能够剥夺你去生活的权力,只要,是真的生活过,只要,你真的爱着。
《花田半亩》读后感三篇《花田半亩》读后感(一)是谁说过,生命是一片纯白的空地,孤独的人们反复徘徊。
在这一片纯白之上,我哭了又笑了,一点点明白人世所谓的道理。
当生命终于也随浮华远去,我终于得到安宁。
——田维《花田半亩》是一个美丽女孩最后的生命独舞,作者是一个可爱的北京女孩田维。
她爱笑,爱动漫,喜欢抒写自己的寂静文字。
她出生于绿叶红花下的春天,粉嫩嫩的小脸蛋,伴随着岁月的铃声悄然成长,在15岁那个再不普通的体育课被确诊为患有免疫性低弱的疾病,从此她的青春乐章开始改写……她徘徊在医院,学校,家的一线上,日复一日生活,闻着医院再熟悉不过的消毒水,每晚被噩梦惊醒,冷汗浸湿她的发丝,她咬紧嘴唇默默忍受着,她是个爱哭的孩童,但在别人的面前,她给人的印象总是一脸明媚的微笑,以及一双灵动的大眼睛,关上门,顺着门板滑下,指尖划过的岁月,她默默的把悲伤埋葬,只是偶尔的一个人在那边遐想生命的意义。
是否曾经有一双你从未注意的'眼就这样跟着你,默默的把你所有的珍惜悉心珍藏,你渴望凌驾于古典诗词的美丽之上,你在花田里用细腻的情思写着你的如龙胆花一样,寂静,孤独的文字,你的生命展示的并不是单调白色的恐怖,在我看来你的生命一样绚烂红火,田维,举手投足间,一颦一笑,我愿悉心珍藏,面对死亡时的那份坚强以及那一份感动,我从你的文字你看到最美的你。
“在我的右眼下有一颗痣,那是一颗会使人流泪的痣。
如果可以,只让我的右眼去流泪吧”有多少人把悲伤当酒窝,殊不知那只是快乐的华盖,愿快乐不是你忧伤的华盖,你的文字透露着深深浅浅的忧伤,有时觉得痛痛快快的哭一场,没什么大不了。
但试问又有多少人能做到?你笑着,笑着,一样的纯真,一样的美,你用你的左眼迎来明媚的阳光与微笑,我知道你只愿幸福,只愿更幸福,快乐悲伤从来就不专属于一个人,允许你的任性,“好好生活”,这四个字让人迷茫,尽管此岸落花缤纷,有谁比你清楚?你在狮子座流星雨的陪伴下,留下半亩花田,化蝶而去……《花田半亩》读后感(二)依然记得第一次看到这本书《花田半亩》。
花田半亩半亩花田,素处以默,妙机其微。
--题记她说,“如果你的灵魂不孤独,你便不会写作,只有在钢笔同纸张的摩擦声里,灵魂才寻得快慰和伙伴。
”15岁,花样的年纪,她被告知得了绝症;18岁,不甘命运的她,考入北京语言大学中文系;21岁,似火的年华,她却离开了人世......她叫田维,家人和朋友更喜欢叫她田田,一个外表柔弱,内心却无比坚强的女孩,《花田半亩》的作者。
面对病魔,15岁的田田没有就此沉沦,而是开始书写博客,追问生命,青春的意义。
她离开了,留下了一部五十余万字的感动和激励无数人的博客集《花田半亩》。
这本书记录了田田生活的点滴,文字中充满了爱,感恩,坚韧和真诚。
生命有了缝隙阳光才照得进来。
孤独的灵魂召唤着田田开始思索人生,书写生活。
面对流水般逝去的光阴,她写到,“经历一段日子,然后匆匆告别,奔向另一段日子。
在这中间,当你立在生活的缝隙里,安静地看一看,你会明白已有太多的时光被抛在遥远的身后了,永远找不回来。
我们就这么可笑地活,一年又一年,期许着明天,又怀恋从前。
我们在每一个新年,快乐地唱啊跳啊,却又在冷冷的夜知晓了青春正在悄悄告别。
”面对未知的明天,她写到,“在人生的许多路口我们不知道会遇到些什么,也许是欢乐,是幸福,也许是苦难,是遭受。
路途崎岖,唯有微笑着,一路承受,我不知道明天会不会美丽,未来,是一个明亮的希望,是鲜美的诱惑,却又充满着未知的恐惧,只是任它走去吧,随遇,随缘。
如风中的一粒种子,让命运的手轻轻安放。
”面对死亡的来临,她写到,“是谁说过生命是一片纯白的空地,孤独的人们反复徘徊,在这一片纯白之上,我哭了又笑了,一点点明白人世所谓的道理,当生命也随浮华远去,我终于得到安宁。
”2001年,当太多人因申奥成功而无比欢乐的时候,那一年,15岁的夏天,记忆,如一缕淡淡的烟,在时光中不断抽离,面目模糊。
一个女孩,在花一样的年纪,患上了无法治愈的疾病,一个女孩,注定了用以后的日子,与险恶交锋。
花田半亩,母亲在中央田维,21岁的北京女孩。
大大的眼睛,闪烁着青春特有的光辉,你看到他的时候,总是让人觉得很甜美,很纯净,像一片天空,纯净无暇。
然而,真是这样的一个女孩,却承受着常人难以想象的苦痛。
从母亲腹中带出的病痛折磨了这个纯净的女孩21年,同时,也折磨了田维的母亲21年,甚至一生。
“妈妈,您总是责怪自己带给了我多病的身躯,而我却一直感谢您将我带来这个世上。
让我感受您无尽的爱。
”这是田维书中的一小段文字、字里行间都透露着对母亲的感谢与感激。
即使,母亲生得她多病的身躯,母亲只带给了她21年的生命。
然而在这21年中的每一天,田维对母亲的充满了感恩。
《花田半亩》是田维生前写的电脑博客,在她生命终结后,由密友们整理出版。
田维的每一篇文章,每一首诗,每一段随笔,无不透露着对生活的积极,对身边的朋友的感谢,对母亲的感恩。
他就是带着这样一份心态,这样一份信念,走玩了那段充满了病痛却快乐、满足的21年。
弥留之际,田维还是笑着对母亲到了感谢,花田半亩,母亲在中央。
的确,母亲是我们人生的起点,是我们生命的缔造者,我们必须学会感激母亲给我带来的一切。
从田维身上,我学会了乐观,学会用一种积极的人生态度面对挑战,不论是成是败,都微笑着面对,无论是艰是险,都坦然的接受。
这是一种境界,一种超然。
更多的,在田维身上,在《花田半亩》中我学会了感恩、学会了感激那些帮助过我们的人。
学会了,懂得了,母亲,在我们这一生中是多么的重要。
我们的一举一动,一颦一笑,都会深深深深的刻在母亲的脑海中。
母亲会为我们的一次成功高兴上好多天,会为我们的犯过的错心疼好多天。
我们生病了,哪怕只是一点点的苦痛,都会被放大成千上万倍的痛在母亲身上。
所以,我们要学会感恩,感激,母亲为我们做的每一件事。
感激母亲为我们付出的每一滴泪水,每一点汗水。
对于母亲,我们要一直抱以一颗感恩的心。
要尊重母亲我为我们做的一切,体谅母亲的用心良苦,让母亲始终以我们为骄傲、为自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