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林市2004年高考第一次模拟试卷_2
- 格式:doc
- 大小:72.00 KB
- 文档页数:10
桂林市2004年高考第一次模拟试卷历史第I卷(选择题,共75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3分,共75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战国时期,促使黄河流域经济迅速发展,南北差距拉大的主要因素是()A.政局相对稳定B.北方自然条件更优越C.铁器得到大力推广D.北方劳动力资源丰富2.古人对秦亡的主要原因分析,最接近事实的是()A.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B.四维(礼义廉耻)不张……故万民叛离C.所以歼灭而降辱者,六王之后也D.乃举措暴众而用刑太极故也3.下列科技成就中,属于宋元科技成就的应是()①雕版印刷术②《授时历》③《梦溪笔谈》④《天工开物》A.①②B.②③C.①③④D.②③④4.明朝的一条鞭法和清初的地丁银制度反映的当时社会经济的特点是()A.商品经济日益发展B.自然经济渐趋瓦解C.农业、手工业发展D.资本主义萌芽出现5.乾隆皇帝曾说:“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藉外夷货物以通有无。
”这反映了()A.统治者满足于封建经济的自给自足性B.中国经济高度发展,社会财富充盈C.中国幅员辽阔,物产丰饶,外贸有无皆可D.乾隆帝为维护国家主权而反对外贸6.19世纪80~90年代签订的不平等条约与19世纪40~50年代相比,最根本的不同是()A.割取中国领土的最大面积B.索取的赔款数额不断加大C.规定开放更多的通商口岸D.列强获得在华投放资本的特权7.1912年春孙中山认为“帝制从此不存留于中国之内,民国的目的亦已达到”。
导致孙中山得出这一结论的直接依据是()A.武昌起义的胜利B.中华民国的成立C.清帝下诏退位D.《临时约法》颁布8.对近代中国民族工业出现短暂春天的原因表述,不正确的是()A.帝国主义国家放松了对中国的侵略B.实业救国成为当时中国的社会思潮之一C.民族资产阶级掌握了国家政权D.资产阶级革命为之创造了有利条件9.中共“二大”提出党在民主革命时期的政治纲领说明()A.工人运动不再是党的中心任务B.中国共产党对国情的认识加深C.为实现国共合作扫清了障碍D.中国共产党在斗争中走向成熟10.新三民主义的革命性和进步性在于蕴涵了()A.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的精神B.民权为一般平民所共有的精神C.中国共产党的民主革命纲领D.“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11.1931年到1936年,中国抗日民主运动的特点是()①抗日和反蒋相结合②参加者有人民群众也有国民党将领③由中国共产党组织或领导④主要抗日力量未能有效地联合起来A.①②④B.②③④C.①②D.③④12.中共在抗战期间提出“坚持抗战,反对投降;坚持团结,反对分裂;坚持进步,反对倒退”的口号,主要是针对()A.近卫关于“建立东亚新秩序”的声明B.国民党五届五中全会前后的政策转变C.汪精卫集团叛国投敌建立伪政权D.国民党顽固派制造皖南事变13.胡锦涛总书记在反腐倡廉会议上,告诫全党要牢记两个“务必”,两个“务必”最早提出是在()A.延安整风运动中B.党的“七大”上C.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D.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上14.我国的第一个五年计划之所以取得成功,其主要经验不包括()A.从国情出发,合理规定国民经济发展的速度和比例B.正确选择主攻方向,调动各方面的积极因素C.注意改善人民生活,正确处理积累与消费的关系D.集中力量发展重工业,消灭生产资料私有制15.20世纪70年代,中国国际地位进一步提高的表现不包括()A.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B.中日邦交正常化C.中美建交D.中苏关系正常16.下列关于台湾问题的形成与解决的叙述中,正确的是()①台湾问题是中国内战的遗留问题,完全是中国内政②台湾问题由于涉及到美、日等国,实际已成为一个国际问题③我国政府最初是为解决台湾问题而提出“一国两制”原则④目前台湾岛内的台独势力和外国反华势力是阻碍中国统一的主要障碍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②④D.②③④17.党的十四大提出我国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一做法从根本上表明()A.市场经济一定要取代计划经济B.市场经济完全可以和计划经济并存C.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D.市场经济体制不是资本主义的专利18.以宗教为题材的《哀悼基督》、《最后的晚餐》成为人文主义的名画,是因为()A.表现真实的人物和现实的世界B.揭露宗教的黑暗C.反对信仰基督教D.提倡宗教改革19.法国大革命期间实行的措施中,违反了资产阶级经济自由原则的是()A.没收逃亡贵族的土地B.无条件废除一切封建义务C.对日用品实行最高限价D.分小块土地出售给农民20.亚洲觉醒从根本上来说主要反映了()A.民族资产阶级要求为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扫清道路B.被压迫民族人民迫切要求实现民族解放的任务C.无产阶级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历史舞台D.各国人民学习西方实现民主共和制的迫切要求21.19世纪末20世纪初,英国和法国经济发展相对落后的共同原因是()A.农业经营落后B.大量资本输出国外C.采用工业新技术受到限制D.没有大量的殖民地22.罗斯福“新政”的措施中,有利于刺激消费和生产,稳定社会秩序的是()A.整顿财政金融B.通过国家工业复兴法C.调整农业政策D.兴办公共工程23.下列有关新加坡经济腾飞原因的表述,不当的是()A.制定适合本国国情的经济发展战略B.地理条件优越,人口密度高C.大力发展科技和教育D.保持政治和社会的稳定24.二战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展的最突出特点是()A.国家垄断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B.科学技术对经济的推动作用越来越大C.区域集团化趋势加强D.全球一体化趋势加强25.新的国际格局的确立主要取决于()A.各国经济力量的强弱B.各国军事力量的强弱C.各国国际地位的高低D.各国综合国力的强弱第Ⅱ卷(非选择题,共75分)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26题10分,第27题11分,第28题13分,共计34分。
2004年高考数学模拟试题本试卷分第一卷(选择题)和第二卷(非选择题),共1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如图,点O 是正六边形ABCDEF 的中心,则以图中点A 、B 、C 、D 、E 、F 、O 中的任意一点为始点,与始点不 同的另一点为终点的所有向量中,除向量OA 外,与向量共线的向量共有( ) A .2个 B . 3个 C .6个 D . 7个2.已知曲线C :y 2=2px 上一点P 的横坐标为4,P 到焦点的距离为5,则曲线C 的焦点到准线的距离为 ( )A . 21B . 1C . 2D . 43.若(3a 2 -312a ) n 展开式中含有常数项,则正整数n 的最小值是 ( )A .4B .5C . 6D . 84. 从5名演员中选3人参加表演,其中甲在乙前表演的概率为 ( )A . 203B . 103C . 201D . 1015.抛物线y 2=a(x+1)的准线方程是x=-3,则这条抛物线的焦点坐标是( )A.(3,0)B.(2,0)C.(1,0)D.(-1,0)6.已知向量m=(a ,b ),向量n⊥m,且|n|=|m|,则n的坐标可以为( )A.(a ,-b )B.(-a ,b )C.(b ,-a )D.(-b ,-a )3.如果S ={x |x =2n +1,n ∈Z },T ={x |x =4n ±1,n ∈Z },那么A.S TB.T SC.S =TD.S ≠T7. 如果S ={x |x =2n +1,n ∈Z },T ={x |x =4n ±1,n ∈Z },那么 A.S T B.T S C.S=T D.S ≠T8.有6个座位连成一排,现有3人就坐,则恰有两个空座位相邻的不同坐法有 ( )A .36种B .48种C .72种D .96种9.已知直线l 、m ,平面α、β,且l ⊥α,m β.给出四个命题:(1)若α∥β,则l ⊥m ;(2)若l ⊥m ,则α∥β;(3)若α⊥β,则l ∥m ;(4)若l ∥m ,则α⊥β,其中正确的命题个数是( )A.4B.1C.3D.210.已知函数f(x)=log 2(x 2-ax +3a)在区间[2,+∞)上递增,则实数a 的取值范围是( )A.(-∞,4)B.(-4,4]C.(-∞,-4)∪[2,+∞)D.[-4,2)11.4只笔与5本书的价格之和小于22元,而6只笔与3本书的价格之和大于24元,则2只笔与3本书的价格比较( )A .2只笔贵B .3本书贵C .二者相同D .无法确定EF DO C B A12.若α是锐角,sin(α-6π)=31,则cos α的值等于 A.6162- B. 6162+ C. 4132+ D. 3132-二、填空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4分,共16分.答案填在题中横线上.13.在等差数列{a n }中,a 1=251,第10项开始比1大,则公差d 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___. 14.已知正三棱柱ABC —A 1B 1C 1,底面边长与侧棱长的比为2∶1,则直线AB 1与CA 1所成的角为 。
桂林市2004年高考模拟试卷物 理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 共40分)选择题部分共10小题,每小题4分,共40分.在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有的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正确,有的小题有多个选项正确,全部选对的得4分,选不全的得2分,有选错或不答的得0分. 1.关于声波和光波在介质中传播速度的关系,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两列声波在同一介质中传播时,频率高的波速大B .两列声波在同一介质中传播时,波速与频率高低无关C .两列光波在同一介质中传播时,频率低的波速大D .两列光波在同一介质中传播时,波速与频率高低无关2.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封闭在绝热的气缸内,当用活塞压缩气体时,一定增大的物理量为( )A .气体分子的平均动能B .气体分子的密度C .气体分子的势能D .气体的内能3.下列四个核反应方程中x 1、x 2、x 3和x 4各代表某种粒子(1)113854953810235923x Xe Sr n U ++→+ (2)n He x H 1032221+→+ (3)32349023892x Th U +→(4)42713422412x Al He Mg +→+下列中正确的是( )A .x 1是中子B .x 2是质子C .x 3是α粒子D .x 4是氘核4.小型水力发电站的发电机有稳定的输出电压,它发出的电先通过电站附近的升压变压器升压,然后通过输电线路把电能输送到远处用户附近的降压变压器,经降低电压后再输送至各用户.设变压器都是理想的,那么在用电高峰期,随用电器电功率的增加将导致( )A .升压变压器初级线圈中的电流变小B .升压变压器次级线圈两端的电压变小C .高压输电线路的电压损失变大D .降压变压器次级线圈两端的电压变小5.如图是电容式话筒的示意图,它是利用电容制作的传感器,话筒的振动膜前面镀有薄薄的金属层,膜后十几微米处有一金属板,振动膜上 的金属层和这个金属板构成电容器的两极,在两极 间加一电压U ,人对着话筒说话时,膜前后振动,使声音信号转化为电信号,导致电容变化的原因是电容器两板间的 ( ) A .距离变化 B .正对面积变化C .介质变化D .电压变化6.如图为一列简谐波沿水平直线传播时某时刻的波形图,其波长为4m ,若图中A 点此时刻向下振动,经过时间0.5s 第一次到达正下方最大位移处,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波速大小为2m/s ,方向向右 B .波速大小为2m/s ,方向向左 C .波速大小为6m/s ,方向向右D .波速大小为6m/s ,方向向左7.一群处于基态的氢原子吸收某种单色光光子后,能够向外辐射三种频率的光,这三种频率的光的光子能量分别为E 1、E 2、E 3,其间关系为E 1<E 2<E 3,则氢原子所吸收的单色光的光子能量E 为 ( )A .E=E 1B .E=E 2C .E=E 3D .E=E 1+E 2 8.一个带电小球从空中的a 点到b 点的过程中,重力做功3J ,克服空气阻力做功0.5J ,电场力做功1J ,则小球( )A .在a 点的重力势能比在b 点大3JB .在a 点的重力势能比在b 点小1JC .在a 点的动能比在b 点小3.5JD .在a 点的机械能比在b 点小0.5J9.K —介子衰变方程为:0ππ+→--K ,其中K —介子和-π介子带负的基元电荷,0π介子不带电.如图所示,一个K —介子沿垂直于磁场的方向射入匀强磁场中,其 轨迹为圆弧AP ,衰变后产生的-π介子的轨迹为圆弧PB , 两轨迹在P 点相切,它们的半径--πR R K 与之比为2:1.0π介子的轨迹未画出.由此可知-π的动量大小与0π的动量大小之比为( )A .1:1B .1:2C .1:3D .1:610.AB 连线是某电场中的一条电场线,一电子从A 点处自由释放,仅在电场力作用下从A 到B 运动过程中的速度一时间图象如图所示,比较A 、B 两点电势U 的高低和场强E 的大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B A B A U E U U >>, B .B A B A U E U U <>,C .B A B A U E U U ><,D .B A B A UE U U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110分)非选择题部分共8小题,把答案填在题中的横线上或按题目要求作答.解答题应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方程式和重要演算步骤,只写出最后答案的不能得分,有数值计算的题,答案中必须明确写出数值和单位. 11.(10分)在把电流表改装成电压表的实验中,测定电流表的内阻时,备有如下器材: ①电流表(量程2mA ,内阻约几十欧)②滑动变阻器(阻值范围0~50Ω,额定电流1.5A ) ③电阻箱(阻值范围0~999Ω) ④电阻箱(阻值范围0~9999Ω) ⑤电源(电动势2伏,有内阻)⑥电源(电动势6势,有内阻) 另外有开关和导线若干.(1)如果采用右上图所示的电路测电流表的内阻,并且要得到较高的精确定,那么从以上备用器材上,R 1应选用 ,R 2应选用 ,电源应选用 (用所给器材的代号填写). (2)实验时要进行的步骤有: A .合上S 1 B .合上S 2C .将R 1的阻值调至最大D .调节R 1的阻值,使电流表指针偏转到满刻度E .调节R 2的阻值,使电流表指针偏转到满刻度的一半F .记下R 2的阻值G .按右上图所示的电路连接好电路以上步骤的合理顺序是 .(3)若步骤F 中记录的R 2阻值为100Ω,则被测电流表的内阻r g 的测量值为 Ω. (4)电流表内阻的测量值与其真实值的大小关系是:R 测 R 真(填“>”、“<”或“=”) 12.(11分)如图1是一利用打点计时器测算小车沿斜面下滑时所受阻力的示意图,当小车拖着纸带从斜面上下滑时,打出的纸带的一段如图2所示。
2004年广西桂林市高考第一次模拟考试文理综合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第Ⅰ卷(选择题,共90分)下列选择题各有一个最符合题目要求的答案;共有30个选择题,每一题3分,共90分读“我国自然要素分界线和‘西气东输’工程管道铺设路线示意图(图8-1)”,回答1~3题图8-11.关于图中分界线的叙述正确的一组是()①a线以南、以西的河流以冰雪融水补给为主,以北、以东的河流以雨水补给为主②b线是我国地势二、三级阶梯的分界线③c线是我国外流区域与内流区域的分界线④d线是我国河流有无结冰期的分界线A.①②B.②③C.②④D.③④2.下列关于我国“西气东输”工程管道铺设路线的说法正确的是()A.自西向东依次经过我国地势的一、二、三级阶梯B.自西向东依次经过兰新线、宝成线、陇海线、京沪线C.自西向东依次经过温带荒漠带、温带草原带、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D.自西向东依次经过黄河、淮河、长江、京杭大运河3.“西气东输”是我国西部大开发的重要工程之一.这一工程,经过对外招商,由英荷壳牌、埃克森美孚、俄罗斯天然气工业股份公司等组成的投资集团和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等共同投资建设,共同经营,中方控股.这表明()A.我国积极发展对外经济交流B.混合所有制经济已经成为我国主要的所有制形式C.股份制是公有制的最好实现形式D.我国坚持“走出去”战略图8-2为某地等高线示意图,图中M为当地的气象观测点,N处为某旅游公司欲修建的一栋观景楼,MN的图上距离为1.5厘米,tg30°≈0.6,tg45°=1,tg60°≈1.7.据此回答4~5题4.为了气象观测点在正午时终年都能被太阳照射,那么,该观景楼的最大高度不能超过()A.20米B.30米C.40米D.50米5.下列有关图中所示地区的说法正确的是()A.该地广泛分布亚热带常绿阔叶林B.该地河流有明显的冬汛C.图中沿海有日本暖流经过D.该地所在国的居民以黄色人种为主水资源短缺已成为影响我国可持续发展的重大问题,据此回答6~9题6.有学者将水体污染造成的水资源短缺称为水质型缺水,降水量小、水循环不活跃造成的水资源短缺称为水源型缺水.下列城市中,水源型缺水严重的是()A.青岛B.杭州C.广州D.南宁7.解决城市水危机的根本出路在于,一是节约用水,二是加大水污染的防治力度.从哲学角度看,它给我们的启示是()A.任何事物都是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统一B.任何事物都是运动和静止的统一C.看问题必须分清主流和支流D.办事情必须善于抓住主要矛盾8.为了保护好水资源,我国已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这体现了我国国家机构的组织和活动原则是()A.民主集中制原则B.对人民负责原则C.依法治国原则D.政务公开原则9.从经济学角度看,要建立节水型社会,除了要做好节水技术方面的研究外,关键在于()A.限量供应淡水B.合理调整水价C.加强节水工作预算D.对节水企业采取税收优惠中国共产党为了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与时俱进地制定具体的方针、政策.据此回答10~13题10.中共“二大”提出了彻底的民主革命纲领,最主要是由于中国共产党()A.代表了工人阶级的利益B.正确分析和认识了中国国情C.得到了共产国际的指示D.反映了全国人民的愿望11.抗日根据地实行地主减租减息、农民交租交息的土地政策是()A.保障农民根本利益的需要B.保障地主基本利益的需要C.调整国共两党关系的需要D.团结各阶层共同抗日的需要12.建国初期人民政府采取的措施中,对安定民心、稳定社会秩序起直接作用的是()A.抗美援朝、保家卫国B.开展土地改革运动C.“银元之战”、“米棉之战”D.没收官僚资本、建立国营经济13.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要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是()A.由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宗旨决定的B.人民当家作主的客观需要C.由中国共产党的根本任务决定的D.各国执政党共同追求的最终目标2002年1月1日,欧元在欧元区12国正式流通.据此回答14~15题14.1967年西欧国家成立“欧洲共同体”的主要目标是()A.实现货币统一,取消边界关卡B.增强各国力量,在国际舞台上发挥主导作用C.实现商品、人员、劳务和资本的自由交流D.实现欧洲经济一体化和政治一体化15.欧元的正式流通()①体现了市场经济的开放性,有助于欧元区内部资源的优化配置②表明世界经济一体化、政治多极化格局已经形成③表明欧盟已由政府间的、政治性的、区域性的国际组织转变为非政府间的、专业性的、世界性国际组织④将促进欧洲经济乃至政治一体化,加强欧洲在国际舞台上的地位A.①②B.①④C.③④D.②③在生物学研究领域中,能源物质的转化、利用,细胞分裂、分化、遗传、进化,是重要的热点问题,因为这些问题与现代人类的生活息息相关.据此回答16~20题16.根据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生物进化的内因、外因、动力、方向分别是()A.遗传和变异、生存斗争、自然选择、适应B.适应、遗传和变异、生存斗争、自然选择C.遗传和变异、环境条件、生存斗争、适应D.遗传和变异、环境条件、生存斗争、用进废退17.下面为某二倍体动物细胞的细胞分裂图(图8-3),下列有关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甲图细胞正在发生等位基因的分离B.卵巢中可以同时存在这三种细胞C.甲、乙两图细胞中染色体数和DNA分子数之比为1︰1D.丙图细胞分裂结束后产生的子细胞是精子细胞或极体图8-318.为了解某遗传病的发病情况,某兴趣小组对本校高中部713位男生和727位女生进行了调查.其中有29位男生和1位女生患有该遗传病.该病最可能的遗传方式是()A.常染色体显性B.常染色体隐性C.伴X染色体显性D.伴X染色体隐性19.“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培育杂交水稻的基本方法是将不同品种的水稻进行杂交,从而选育出优良的水稻品种.其利用的遗传学基本原理是()A.基因突变B.基因重组C.单倍体育种D.多倍体育种20.图8-4表示几种能源物质之间的关系,以下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图8-4A.(1)(2)(5)(6)(7)都能在动物细胞内完成B.(1)(2)(3)(4)(5)均可以发生在绿色植物细胞内C.(4)和(5)只能分别在叶绿体和线粒体中进行D.磷酸肌酸、肝糖元和A TP都是高能化合物跨入21世纪,人类发现或合成的化合物已经超过2000万种,这些丰富多彩、性质各异的物质广泛应用于国民经济建设和日常生活中.它们之间的差别,仅在于元素的种类、原子的数目和原子构建成分子(或构建成晶体等)时的方式不同而已.据此回答21~25题21.下列有关物质用途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碳酸钡可用作“钡餐”药剂B.碱石灰可用作氨气、二氧化硫等气体的干燥剂C.乙醇可用于萃取碘水中的碘D.碘化银晶体或干冰可用于人工降雨22.科学家研制的一种使沙漠变绿洲的新技术,即在沙漠中喷洒一定量的聚丙烯酸酯()与水的混合物,使其与沙粒结合,形成既能阻止地下的盐分上升,又能拦截、蓄积雨水的作用.下列对聚丙烯酸酯的叙述中正确的是()②聚丙烯酸酯没有固定的熔沸点①聚丙烯酸酯单体的结构式为CHCOORCH2③聚丙烯酸酯能发生加成反应④合成聚丙烯酸酯的反应属于缩聚反应A.③④B.①②C.①②③D.①②③④23.科学家根据元素周期表发展的“稳定岛假说”,元素周期表的最终界限可能在175号元素左右.1999年人工合成的114号元素位于第七周期第ⅣA族.对该元素的有关预测中,不合理的是()A.属于金属元素B.具有常见化合价+2、+4、+6C.不存在气态氢化物D.其单质可置换稀硫酸中的氢24.钛和钛合金在航空工业有重要的应用.冶炼钛的过程中发生反应之一是2C TiO 2+2CO TiCl 2Cl 42++.对此,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2TiO 是氧化剂B .C 是还原剂C .生成1mol 4TiCl 时,转移电子4molD .尾气必须净化处理25.最近科学界合成一种“二重结构”的球形物质分子,是把足球型60C 分子容纳在足球型60Si 分子中,外面的硅原子与里面的碳原子以共价键结合.下列关于这种物质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 .是混合物B .不含极性键C .是化合物D .其晶体属原子晶体 物理知识与人类的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据此回答26~30题26.验钞机上发出的光能使钞票上的荧光物质发光,电视机的遥控器发出的光可控制电视机,对于它们发出的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它们发出的都是红外线B .它们发出的都是紫外线C .验钞机发出的是红外线,电视机遥控器发出的是紫外线D .验钞机发出的是紫外线,电视机遥控器发出的是红外线 27.质量为m 的跳高运动员先后用背越式和跨越式两种跳高方式跳过某一高度,该高度比他起跳时的重心高出h ,则他在起跳过程中所做的功( )A .都必须大于mghB .都不一定大于mghC .用背越式必须大于mgh ,用跨越式不一定大于mghD .用背越式不一定大于mgh ,用跨越式必须大于mgh28.现有甲、乙两灯泡,其规格分别为“2.0V 1.0W ”和“4.0V 4.0W ”,另有一阻值为4.0Ω 的定值电阻,若要将它们连接在电压为6.0V 的电路中且使甲、乙两灯泡正常发光,下列连接的电路中正确的是( )29.在平直的高速公路上,甲、乙、丙三辆汽车以相同速度同时经过某一路标,并从此时刻起,甲车一直做匀速直线运动,乙车先做加速运动后做减速运动,丙车先做减速运动后做加速运动,当它们经过第二个路标时速度又相同,那么它们通过第三个路标时( )A .甲车先通过B .乙车先通过C .丙车先通过D .甲、乙、丙车同时通过 30.2002年12月31日,世界第一条商业化运营的高速磁悬浮列车交通系统在上海通车,该车的最高时速为430km/h .图8-5是磁悬浮的原理图,图8-5中A 是圆柱形磁铁,B 是用高温超导材料制成的超导圆环,将超导圆环B 水平放在磁铁A 上,它就能在磁力的作用下悬浮在磁铁A 的上空中.图8-5①在B 放入磁场的过程中,B 中将产生感应电流,当稳定后,感应电流消失②在B 放入磁场的过程中,B 中将产生感应电流,当稳定后,感应电流仍存在③如A 的N 极朝上,B 中感应电流的方向如图中所示④如A 的N 极朝上,B 中感应电流的方向与图中所示相反上述说法中正确的是()A.①②B.①③C.②③D.②④第Ⅱ卷(非选择题,共60分)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是我国现代化建设中的一项重大决策.促进地区经济协调发展,是国家现代化建设中的一个重大问题31.(16分)西部开发的重点之一是加强基础设施建设.(1)国家非常重视西部地区的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图8-6中所示A处的铁路名称是________,该铁路布局的主要区位因素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图8-6中B处为我国西部开发中“________”的重要工程——三峡水利枢纽工程.该水利枢纽建成后除发电外,还有________等综合效益.(至少写出三个方面).图8-6(3)三峡地处长江流域的中国内地,近代前期饱受西方列强侵略.请回答,近代列强通过不平等条约在长江流域取得了哪些特权(任意写出四条即可)?其主要原因有哪些?(4)在三峡工程建设过程中,国家非常重视移民工作,各职能部门尽职尽责,使移民得到妥善安置,生活质量普遍得到提高.这充分说明我国国家机关在组织和活动中坚持________的原则.32.(8分)为了促进地区经济的协调发展,党中央和国务院要求:西部地区要继续加强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建设,注重发展优势产业和特色产业.中部地区要充分发挥区位优势和资源优势,积极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东部地区要优化产业结构,提高经济素质和竞争力,采取多种方式加强同中西部地区的经济技术合作.结合上述材料,运用唯物辩证法关于联系的观点,简要说明促进地区经济协调发展的必要性和意义.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推动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动力33.(9分)在现代社会,青年学生应当关注对物质成分的探究.有三种可溶性正盐组成的固体混合物,其中有两种钾盐,按图8-7所示步骤进行实验(假设能发生反应的均恰好完全反应):图8-7(1)在步骤①、③的过滤操作中,使用的仪器除铁架台(带铁圈)、滤纸外,还需的仪器有________________.(2)步骤②发生的离子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从以上实验可判断,原混合物中一定含有________,另外两种正盐可能是KCl 和4MgSO ,或42SO K 和2MgCl ,或________和________.34.(6分)在生物科技方面,细胞融合技术取得了突破性进展,该技术是指两个或多个原先独立的细胞合并在一起,形成一个细胞整体.细胞发生融合现象时细胞膜会发生一系列变化,能使两个或多个细胞膜破裂,构成膜的分子重新连接、闭合形成完整的膜.(1)这个现象说明了细胞膜的结构特点是具有________性.(2)高等动物受精卵的产生是自然界的细胞融合现象,由受精卵发育成幼体的过程中,细胞分裂的方式是________分裂.(3)如果一个受精卵中染色体数目为2n ,则由它发育成的雄性动物成年个体内的次级精母细胞中染色体数目为________.35.(9分)我国于2002年3月25日成功地发射了“神舟三号”试验飞船,它标志着我国航天事业又取得了突破性进展.(1)在“神舟三号”上所做的有关细胞的科学实验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其中天花粉蛋白对艾滋病有一定疗效.通过空间生命科学实验,能够产生抗天花粉蛋白抗体.合成该抗体的细胞器是________.(2)在国际空间站轨道上利用遥感技术可勘测地热、监视森林火情、估计农作物的长势和收成、预报台风等,遥感技术所应用的电磁波主要是________.A .无线电波B .红外线C .伦琴射线D .紫外线(3)吊在降落伞下的航天飞船返回舱,下落速度仍达14m/s ,在返回舱离地面约15m 时启动5个反推力小火箭,以2m/s 的速度实现软着陆,若这一过程可看作匀减速直线运动,则减速过程中的加速度大小约为________.36.(6分)核能应用是第三次技术革命的标志之一.目前在建的我国最大功率的核电站在江苏省连云港市的田湾.核电站中采用核反应堆使重核发生________变,将释放出巨大能量.(1)完成核反应方程:n ______Xe Sr n U 101365490381023592++→+(2)已知在上面的核反应前铀235和中子的原子质量是1m ,反应中所有生成物的原子质量是2m ,则此核反应可释放能量________.37.(6分)能源利用的发展与历史上工业革命的进程有着密切关系.(1)第一次、第二次工业革命在利用能源获取动力方面最显著的特点各是什么?(2)人类对能源的开发利用在19世纪中叶进入石油时期,虽然它比煤炭时期对环境污染轻得多,但随着社会的发展,仍然要求人们在21世纪开发、利用清洁的新能源.请从认识论角度作简要分析.参考答案1.C 2.D 3.A 4.D 5.B 6.A 7.D 8.C 9.B 10.B 11.D12.C13.A14.C15.B16.C17.B18.D19.B20.A21.D22.B23.B24.A25.C26.D27.D28.C29.C30.D31.(16分)(1)青藏铁路合理布局交通网促进沿线经济的发展先进的科学技术是保证.(每填对一空给1分,共4分)(2)西电东送(1分);防洪、灌溉、航运、旅游、养殖等(能答出三个方面即可给3分)(3)①特权有:在长江流域开设通商口岸;外国军舰和商船可以在长江各口岸自由航行;外国人可到长江流域各地游历、经商、传教;在长江流域各通商口岸设海关;在长江流域的一些通商口岸办洋行、开银行、经营轮船公司,设工厂;在长江流域修筑铁路;在长江流域划分势力范围等.(4分,任意答出四点即可)②主要原因:清朝政府的腐败和软弱;中国经济落后;国防力量的弱小等.(2分,言)分,共。
200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广西卷)数学(文史类)(老课程)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第Ⅰ卷1至2页,第Ⅱ卷3至10页。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I 卷 参考公式:三角函数的和差化积公式)]sin()[sin(21cos sin βαβαβα-++= )]sin()[sin(21sin cos βαβαβα--+= )]cos()[cos(21cos cos βαβαβα-++= )]cos()[cos(21sin sin βαβαβα--+-=一、选择题 (1)设集合(){}22,1,,M x y xy x R y R =+=∈∈,(){}2,0,,N x y xy x R y R =-=∈∈,则集合M N 中元素的个数为( ) A .1 B .2 C .3D .4(2)函数sin2xy =的最小正周期是( ) A .2πB .πC .2πD .4π(3) 记函数13xy -=+的反函数为()y g x =,则(10)g =( )A . 2B . 2-C . 3D . 1-等比数列{}n a 中,29,a = 5243a =,则{}n a 的前4项和为( ) A . 81B . 120C .168D . 192(5) 圆2240x y x +-=在点(P 处的切线方程是( )A .20x -= B .40x -= C .40x +=D .20x +=(6) 61x ⎫⎪⎭展开式中的常数项为( )A . 15B . 15-C . 20D . 20-正棱台、圆台的侧面积公式l c c S )(21+'=台侧 其中c ′、c 分别表示上、下底面周长,l 表示 斜高或母线长 台体的体积公式334R V π=球 其中R 表示球的半径(7) 设复数z 的幅角的主值为23π2z =( )A . 2--B . 2i -C . 2+D . 2i (8) 设双曲线的焦点在x 轴上,两条渐近线为12y x =±,则双曲线的离心率e =( )A . 5B .C .D . 54(9) 不等式113x <+<的解集为( )A . ()0,2B . ()()2,02,4-C . ()4,0-D . ()()4,20,2--(10) 正三棱锥的底面边长为2,侧面均为直角三角形,则此三棱锥的体积为( )A .B .C .3D .(11) 在ABC 中,3,4AB BC AC ==,则边AC 上的高为( )A .B .. 32 D .(12) 4名教师分配到3所中学任教,每所中学至少1名教师,则不同的分配方案共有( ) A . 12 种 B . 24 种C 36 种D . 48 种第Ⅱ卷二、填空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4分,共16分. 把答案填在题中横线上. (13) 函数)1(log 21-=x y 的定义域是 .(14) 用平面α截半径为R 的球,如果球心到平面α的距离为2R,那么截得小圆的面积与球 的表面积的比值为 . (15) 函数)(cos 21sin R x x x y ∈-=的最大值为 . (16) 设P 为圆122=+y x 上的动点,则点P 到直线01043=--y x 的距离的最小值为 .三、解答题:本大题共6小题,共74分. 解答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 (17)(本小题满分12分) 解方程.012242=--+x x(18) (本小题满分12分) 已知α为锐角,且αααααα2cos 2sin sin cos 2sin ,21tan -=求的值.(19) (本上题满分12分)设数列}{n a 是公差不为零的等差数列,S n 是数列}{n a 的前n 项和,且,9221S S =244S S =,求数列}{n a 的通项公式.20.(本小题满分12分)某村计划建造一个室内面积为800m 2的矩形蔬菜温室,在温室内,沿左、右两侧与后侧 内墙各保留1m 宽的通道,沿前侧内墙保留3m 宽的空地。
二○○四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试题英语第一部分:听力(共两节,满分30分)第一节(共5小题;每小题1.5分,满分7.5分)听下面5段对话。
每段对话后有一个小题,从题中所给的ABC 三个选项中选出最佳选项,并标在试卷的相应位置。
听完每段对话后,你将有10秒钟的时间来回答有关小题和阅读下一小题。
每段对话仅读一遍。
1.Where are the two speakers?A. In a shop.B. In a restaurant.C. In a post office.2.How much cheaper are the smaller apples?A. 10 cents.B. 14 cents.C. 30 cents.3.Why does Chris look fresh and energetic?A. He swims quite often.B. He slept well last night.C. He went to a fitness class.4.What do you know about the man?A. He is an office clerk.B. he is a shop assistant.C. He is a political leader. 5.What is Rosalie probably doing now?A. Driving to the airport.B. Typing in the office.C. Shopping in a store.第二节(共15小题,每小题1.5分,满分22.5分)听下面五段对话或独白。
每段对话或独白后有几个小题,从题中所给的A、B、C三个选项中选出最佳选项,并标在答题卷的相应位置。
听每段对话或独白前,你将有时间阅读各个小题,每小题5秒钟;听完后,各小题将给出5秒钟的作答时间。
每段对话或独白读两遍。
听下面一段材料,回答第6和第7题。
200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综合能力测试(老课程)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第Ⅰ卷图1是“理想大陆”自然带分布图。
读图完成1~3题。
图11.图中2所示地区的代表性植被为()A.热带草原B.热带荒漠C.温带草原D.热带雨林2.图中7所示地区的气候类型为()A.温带海洋性气候B.地中海气候C.温带大陆性气候D.温带季风气候3.图中5所示地区所处的自然带可能是()A.温带落叶阔叶林带B.温带草原带C.温带荒漠带D.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4.当地球公转至远日点时,下列城市中正午太阳高度最大的是()A.悉尼B.新加坡C.广州D.东京5.板块相对移动而发生的彼此碰撞形成了()A.东非大裂谷B.喜马拉雅山C.大西洋D.红海6.日本多地震是由于()A.位于亚欧大陆与太平洋的交界处B.多泥石流、崩塌、滑坡等地质灾害C.火山活动强烈D.位于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的接触带上一个世纪以来,中华儿女为“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前赴后继,百折不挠,终于找到一条繁荣经济、和平发展的道路。
回答7~13题。
7.甲午战争以后,国内出现了兴办近代民族工业的热潮。
其直接原因是()A.西方科技的传播B.重商思潮的影响C.清政府放宽了限制D.改良思想的推动8.辛亥革命后,尤其是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蓬勃发展。
其特点是()A.面粉、棉纺、化工等行业发展迅猛B.以机器制造业带动全局C.东南沿海地区成为工商业中心D.中国工业品大量出口9.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之初,为了稳定物价,人民政府采取的有效措施是()A.严厉打击投机倒把活动B.没收官僚资本C.大量节减国家机构的经费开支D.制订了在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的方针10.1958年的“大跃进”,给全国经济造成了灾难性后果,主要表现为()A.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B.浮夸风和“共产风”盛行C.生产管理组织瘫痪D.城镇人口激增11.改革开放后,中国的工业化有了长足的进步,在基本建设和技术改革方面的重大成就是()A.积极扶植乡镇企业,开辟了工业发展的新路B.调整重工业的服务方向,加快消费品工业发展C.建成一批接近或达到世界先进技术水平的工程项目D.全面整顿铁路运输,保障国民经济动脉畅通12.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中国在扩大对外贸易方面所遵循的原则是()A.优惠外商B.平等互利C.全方位开放D.设立经济特区13.我国已经建立起完整的现代工业体系。
2004年高考模拟试卷文科综合第Ⅰ卷(选择题 共140分)一、 本卷共35小题,每小题4分,共计140分。
在每小题列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读下图,当α= 23°26ˊ分析回答1-2题。
1.当时北京时间是A.3月21日10时 B.6月22日2时C.9月23日6时D.12月22日8时2.此时出现的地理现象是A.北京多风沙 B.开普敦炎热干燥C.尼罗河为汛期 D.考察南极最佳时期下图是我国某地区各月干燥度、潜水位平均深度及蒸发——积盐示意图,据图回答3-5题。
3.从月干燥度曲线的变化来看,月干燥度可能是指A .蒸发量B .降水量与盐分命题 武松健 蒋谷平 游予国C.降水量D.蒸发量与降水量之比4.该地区潜水位最浅的月份及主要原因是A.1、2月份,气温最低B.5、6月份,蒸发旺盛C.7、8月份,降水集中D.9、10月份,秋高气爽5.该地区土壤盐渍化最容易发生在A.春季和夏季B.秋季和冬季C.夏季和冬季D.春季和秋季“望夫处江悠悠,化为石,不回头。
山头日月风复雨,行人归来石应语。
”这是唐代诗人在长江三峡的望夫岩时写下的诗篇。
回答6-7题。
6.对望夫岩的观赏应注意A.置身其中B.特定位置观赏C.至高点俯视D.适当距离仰观7.诗人在游览景观时,能写出如此美妙的诗篇,说明他在旅游景观欣赏时A.领悟了自然与人文的和谐B.达到了以情观景的境界C.登山涉水,求质求真D.充分了解了自然景观、历史文化价值和科学价值某校地理研究性学习小组对老城区改造过程中城市洪水发生频率增加进行了调查研究。
回答8-9题。
8.该研究小组对城市洪水发生的原因进行调查,下列调查结果最不可信的是A.在旧城改造过程中,填埋了许多的池塘和河道B.大面积铺设水泥、沥青路面影响了地表水的下渗C.城市道路排水设施不够完善D.城市居民不再使用井水,导致了地下水位升高9.该研究小组提出降低城市洪水发生频率的建议,合理的有①进行城市合理规划,完善道路排水系统②发展城市立体交通,减缓城市交通压力③在老城区大量建设高层建筑,以留有充分的绿化空间④提高城市绿地覆盖率,加强现有水面的保护治理A.①②B.①③C.①④D.②④下图中三条等值线a>b>c据图回答10-11题。
广西桂林市2004年高考第一次模拟试卷政治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共8页,满分150分。
考试用时12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共75分)一、在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
(每小题2分,共48分。
)1.2003年我国的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快速发展,国内生产总值比上年增长%,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突破美元,税收收入突破亿元人民币。
A.7.8 800 1.5万B.8.3 900 1.8万C.9.1 1000 2万D.8.9 1000 2.5万2.中共十六届三中全会于2003年10月11—14日在京召开。
全会审议并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的决定》。
A.修改宪法部分内容B.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C.实施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D.促进农民增加收入若干政策3.我国坚持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的基本方略。
为此,我国将每年的12月4日规定为;并且从2003年开始,将每年的定为“公民道德宣传日”。
A.法制宣传日9月20日B.禁毒宣传日9月20日C.宪法宣传日10月20日D.全民普法宣传日10月20日4.2003年11月15日,中国女排以3:0的比分战胜最后一个对手队,夺取第九届世界杯赛的冠军。
这是中国女排时隔年后再次站在世界最高领奖台。
A.古巴16 B.美国17 C.俄罗斯16 D.日本175.继“神舟五号”飞船载人飞行成功后,我国又积极准备“神舟六号”的载人航天飞行。
“神舟六号”与“神舟五号”的最大不同就是将从原来的一人一天飞行,变成为()A.一人多天飞行B.两人一天飞行C.两人多天飞行D.多人长期飞行6.近年来,恐怖主义袭击事件在世界各地不断发生,严重影响了和平与发展的进程。
下列恐怖袭击事件中,发生在2004年的是()A.莫斯科地铁爆炸案B.土耳其犹太教会堂汽车炸弹袭击案C.印度孟买连续发生的两起爆炸案D.印尼首都雅加达的万豪大酒店爆炸案7.当今亚洲存在复杂尖锐的核问题,影响着和平与安全。
2003年8月27—29日,在中国政府的倡导和主持下,在北京举行了“六方会议”从而使核问题的解决向前迈出了重要一步。
200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高考模拟试卷[2]
参考答案
无
【期刊名称】《中学生活页题选:文科综合》
【年(卷),期】2003(000)008
【总页数】4页(P65-68)
【作者】无
【作者单位】无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632.474
【相关文献】
1.200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高考模拟试卷[1]参考答案 [J],
2.200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高考模拟试卷[3]参考答案 [J],
3.200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参考答案——高考模拟试卷[2] [J],
4.200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参考答案——高考模拟试卷[1] [J],
5.200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参考答案——高考模拟试卷[3] [J],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桂林市2004年高考第一次模拟试卷历史第I卷(选择题,共75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3分,共75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战国时期,促使黄河流域经济迅速发展,南北差距拉大的主要因素是()A.政局相对稳定B.北方自然条件更优越C.铁器得到大力推广D.北方劳动力资源丰富2.古人对秦亡的主要原因分析,最接近事实的是()A.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B.四维(礼义廉耻)不张……故万民叛离C.所以歼灭而降辱者,六王之后也D.乃举措暴众而用刑太极故也3.下列科技成就中,属于宋元科技成就的应是()①雕版印刷术②《授时历》③《梦溪笔谈》④《天工开物》A.①②B.②③C.①③④D.②③④4.明朝的一条鞭法和清初的地丁银制度反映的当时社会经济的特点是()A.商品经济日益发展B.自然经济渐趋瓦解C.农业、手工业发展D.资本主义萌芽出现5.乾隆皇帝曾说:“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藉外夷货物以通有无。
”这反映了()A.统治者满足于封建经济的自给自足性B.中国经济高度发展,社会财富充盈C.中国幅员辽阔,物产丰饶,外贸有无皆可D.乾隆帝为维护国家主权而反对外贸6.19世纪80~90年代签订的不平等条约与19世纪40~50年代相比,最根本的不同是()A.割取中国领土的最大面积B.索取的赔款数额不断加大C.规定开放更多的通商口岸D.列强获得在华投放资本的特权7.1912年春孙中山认为“帝制从此不存留于中国之内,民国的目的亦已达到”。
导致孙中山得出这一结论的直接依据是()A.武昌起义的胜利B.中华民国的成立C.清帝下诏退位D.《临时约法》颁布8.对近代中国民族工业出现短暂春天的原因表述,不正确的是()A.帝国主义国家放松了对中国的侵略B.实业救国成为当时中国的社会思潮之一C.民族资产阶级掌握了国家政权D.资产阶级革命为之创造了有利条件9.中共“二大”提出党在民主革命时期的政治纲领说明()A.工人运动不再是党的中心任务B.中国共产党对国情的认识加深C.为实现国共合作扫清了障碍D.中国共产党在斗争中走向成熟10.新三民主义的革命性和进步性在于蕴涵了()A.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的精神B.民权为一般平民所共有的精神C.中国共产党的民主革命纲领D.“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11.1931年到1936年,中国抗日民主运动的特点是()①抗日和反蒋相结合②参加者有人民群众也有国民党将领③由中国共产党组织或领导④主要抗日力量未能有效地联合起来A.①②④B.②③④C.①②D.③④12.中共在抗战期间提出“坚持抗战,反对投降;坚持团结,反对分裂;坚持进步,反对倒退”的口号,主要是针对()A.近卫关于“建立东亚新秩序”的声明B.国民党五届五中全会前后的政策转变C.汪精卫集团叛国投敌建立伪政权D.国民党顽固派制造皖南事变13.胡锦涛总书记在反腐倡廉会议上,告诫全党要牢记两个“务必”,两个“务必”最早提出是在()A.延安整风运动中B.党的“七大”上C.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D.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上14.我国的第一个五年计划之所以取得成功,其主要经验不包括()A.从国情出发,合理规定国民经济发展的速度和比例B.正确选择主攻方向,调动各方面的积极因素C.注意改善人民生活,正确处理积累与消费的关系D.集中力量发展重工业,消灭生产资料私有制15.20世纪70年代,中国国际地位进一步提高的表现不包括()A.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B.中日邦交正常化C.中美建交D.中苏关系正常16.下列关于台湾问题的形成与解决的叙述中,正确的是()①台湾问题是中国内战的遗留问题,完全是中国内政②台湾问题由于涉及到美、日等国,实际已成为一个国际问题③我国政府最初是为解决台湾问题而提出“一国两制”原则④目前台湾岛内的台独势力和外国反华势力是阻碍中国统一的主要障碍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②④D.②③④17.党的十四大提出我国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一做法从根本上表明()A.市场经济一定要取代计划经济B.市场经济完全可以和计划经济并存C.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D.市场经济体制不是资本主义的专利18.以宗教为题材的《哀悼基督》、《最后的晚餐》成为人文主义的名画,是因为()A.表现真实的人物和现实的世界B.揭露宗教的黑暗C.反对信仰基督教D.提倡宗教改革19.法国大革命期间实行的措施中,违反了资产阶级经济自由原则的是()A.没收逃亡贵族的土地B.无条件废除一切封建义务C.对日用品实行最高限价D.分小块土地出售给农民20.亚洲觉醒从根本上来说主要反映了()A.民族资产阶级要求为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扫清道路B.被压迫民族人民迫切要求实现民族解放的任务C.无产阶级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历史舞台D.各国人民学习西方实现民主共和制的迫切要求21.19世纪末20世纪初,英国和法国经济发展相对落后的共同原因是()A.农业经营落后B.大量资本输出国外C.采用工业新技术受到限制D.没有大量的殖民地22.罗斯福“新政”的措施中,有利于刺激消费和生产,稳定社会秩序的是()A.整顿财政金融B.通过国家工业复兴法C.调整农业政策D.兴办公共工程23.下列有关新加坡经济腾飞原因的表述,不当的是()A.制定适合本国国情的经济发展战略B.地理条件优越,人口密度高C.大力发展科技和教育D.保持政治和社会的稳定24.二战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展的最突出特点是()A.国家垄断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B.科学技术对经济的推动作用越来越大C.区域集团化趋势加强D.全球一体化趋势加强25.新的国际格局的确立主要取决于()A.各国经济力量的强弱B.各国军事力量的强弱C.各国国际地位的高低D.各国综合国力的强弱第Ⅱ卷(非选择题,共75分)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26题10分,第27题11分,第28题13分,共计34分。
要求:分析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26.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凡赋役之制有四:一曰租,二曰调,三曰役,四曰杂徭。
课户每丁租粟二石;其调随乡土所产绫绢各二丈,布加五分之一……凡丁岁役二旬,无事则收其庸,每日三尺;有事而加役者,旬有五日免其调,三旬则租调俱免。
——摘自《大唐六典》材料二今制驰紊,疆理隳坏,恣人相吞,无复畔限。
富者兼地数万亩,贫者无容足之居……兼并之徒,居然受利,官取其一,私取其十,穑人安得足食?公廪安得广储?——摘自《陆宣公奏议》材料三(唐德宗)问:“百姓乐乎?”对曰:“不乐!”上曰:“今岁颇稔,何为不乐?”对曰:“诏令不信,前云两税之外悉无他徭,今非税而诛求者殆过于税……破产不能支,悉若如此,何乐之有?每有诏书优恤,徒空文耳!”——摘自《资治通鉴》回答:(1)材料一中反映唐初的赋役制度有何特点?(4分)(2)材料二反映出唐中期的什么社会问题?(不得摘抄材料原文)(3分)(3)材料三中反映出农民在实行新税法以后有什么不满?(3分)27.阅读下列有关洋务运动的材料材料一轮船招商局长期使用大量低息、缓息,甚至免息的官款,使自身发展起来。
1873个年至1893年,它获利白银达六百多万两,但大都归入李鸿章等人的私囊。
李鸿章死后留下四千多万两白银的遗产,致使民间有“宰相合肥天下瘦”的说法。
材料二奕讠斤阅批评洋匠说:洋匠与中国立合同,订明若干年造船若干号,因恐成船太速,不能久留以食薪饷,往往派华匠造一器,有先期而成者必以为不中程式弃之,华匠相率缓延遂成锢习。
回答:(1)材料一中为什么用“宰相合肥天下瘦”来形容李鸿章?(2分)(2)材料一、二各反映了什么问题?这些问题与洋务运动的发展有何关系?(6分)(3)在引进西方生产技术方面,你认为洋务运动有哪些经验教训值得我们今天借鉴?(3分)28.以下材料反映了工业革命在一些方面的影响材料一根据1801年首次普查,该郡(英国的约克郡)只有15个城镇,其人口总共2万多人;而到1891年,已经有63个城镇。
从1820年到1830年,利兹、曼彻斯特、设菲尔德以及伯明翰的人口增长率达40%,这是增长最快的10年。
——[英国]A〃勃里格斯《英国社会史》材料二虽然人均收入有了明显的提高,可是富人的收益要明显地大于穷人。
拿手织机工来说,他们在拿破仑战争的早期年代里(工业革命刚开始时)境况不错,可是后来无论是他们的工资还是就业机会都急剧变化。
——A〃勃里格斯《英国社会史》材料三自工来革命开始以来,人们一直在以矿物燃料的形式(煤、石油、天然气)把各种形态的碳从地下开采出来,经过燃烧使之转化为热量、H2O(水蒸气)、CO2、少量的二氧化硫、甲烷和其他气体,并释放出来。
……使全球空气中的CO2的体积比节节上升:从前工业化时代的约280mmp上升到目前的360mmp。
——J〃格里宾《历史焦点》回答:(1)工业革命何时首先从哪个部门突破?(3分)(2)依据以上材料评价工业革命的影响。
(6分)(3)从以上影响中可以得出什么经验教训?(4分)三、问答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29题12分,第30题13分,第31题16分,共计41分。
29.清初为巩固和发展统一的多民族国家采取了哪些重大的举措?(10分)与以往相比,其巩固和发展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有何突出特点?(2分)30.中共“八大”提出要进一步扩大国家的民主生活、加强人民民主和法制。
“八大”关于民主法制的决议是否得到了很好的贯彻?(1分)结合史实分析其后果。
(6分)“文革”结束后,中共如何从思想和方针政策上扫除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的障碍?(6分)31.美国当代史学家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其《全球通史》中,将1929年至1939年世界历史发展的特点概括为“走向战争”四个字,就你对这十年的了解,你认为“走向战争”的主要原因是什么?(8分)这场战争客观上对人类社会发展起的推动作用是什么?(8分)答案及解析一、选择题1、【答案】C【解析】战国时,铁农具使用范围扩大,促进了我国社会生产力的显著提高,是促进北方经济快速发展的主要因素,故选项C 正确。
【触通】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的判断,解答此类题时,一定要坚持生产工具是生产力发展的主要标志这一标准。
2.【答案】D【解析】解答此题前先要弄清每个文言文选项的含义,再结合秦亡的原因来判断。
秦亡的主要原因在于秦的暴政,故可得出选项D正确。
【触通】此类题主要考查学生的历史基本功是否扎实,这就要求学生在平时加强对文言文基本功的训练。
3.【答案】B【解析】题肢①雕版印刷术是在唐朝出现的,题肢②《授时历》是宋朝郭守敬编制的,题肢③《梦溪笔谈》是宋朝沈括所著,题肢④《天工开物》是明朝宋应星所著,故选项B符合题意。
【触通】我国古代的科技成就,一直是高考的重点知识,在复习此类知识时,一定要注意四大发明在东西历史上的不同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