仪器分析(第二版)(于晓萍主编)配套材料 431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的单色器(mini课件)
- 格式:ppt
- 大小:1.51 MB
- 文档页数:5
《食品仪器分析》习题一、选择题(1.5分/题,共30分)1.电位分析法中的参比电极,其( )。
A.电极电位为零B.电极电位为一定值C.电位随溶液中待测离子活度变化而变化D.电位与温度无关2.关于离子选择电极,下列说法中不准确的是( )。
A.不一定要有内参比电极和内参比溶液B.无电子交换C.不一定有晶体膜D.不一定有离子迁移3.测量溶液pH值通常所使用的两支电极为()。
A.玻璃电极和Ag-AgCl电极B.玻璃电极和饱和甘汞电极C.玻璃电极和标准甘汞电极D.饱和甘汞电极和Ag-AgCl电极4.光量子的能量正比于辐射的 ( )。
A.频率 B.波长 C.传播速度 D.周期5.紫外-可见吸收光谱主要决定于()。
A.原子核外层电子能级间的跃迁B.分子的振动、转动能级的跃迁C.分子的电子结构D.原子的电子结构6.下面四种气体中不吸收红外光谱的有()。
A.H2O B. CO2C.CH4D.N27.在红外光谱图上1500cm-1和1600 cm-1两个吸收峰是否存在是鉴别下列何种基团存在的主要依据( )。
A.CH3B.苯环 C.-OH D.C≡C8.在光学分析法中,采用空心阴极灯作光源的是 ( )。
A.原子吸收光谱 B.紫外光谱C.可见分子光谱D.红外光谱9.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定量分析中,采用标准加入法可消除( )。
A.电离干扰 B.物理干扰 C.化学干扰 D.光谱干扰10.常用于评价色谱分离条件选择是否适宜的参数是( )。
A.理论塔板数 B.塔板高度C.分离度 D.死时间11.在色谱分析中,可用来定性的色谱参数是( )。
A.峰面积 B.保留值 C.峰高 D.半峰宽12.在色谱分析中,可用来定量的色谱参数是( )。
A.峰面积 B.保留值 C.保留指数 D.半峰宽13.下列参数中不属于色谱图参数的是( )。
A.tB.W C.A D.RR14.气相色谱法规定完全分离时分离度(R)的数值是( )。
A.R=1.0 B. R=1.5 C.R=2.0 D.R=2σ15.气相色谱中通用型检测器是()。
A 、 GCB 、 ISE6、直接测定鱼肝油中的维生素 仪器分析试题库第一部分 单一选择题1、原子吸收光谱仪用的换能器或检测器是( c )A 、热导检测器B 、电导仪C 、光电倍增管D 、热电偶 2、 气相色谱仪用的换能器或检测器是( a )A 、热导检测器B 、电导仪C 、光电倍增管D 、热电偶 3、 测定环境水样中的氟首选的仪器分析方法是( b )A 、 GCB 、 ISEC 、 AASD 、 UV4、 测定大气中的微量有机化合物( M 大于 400)首选的仪器分析方法是 ( a )A 、 GCB 、 ISEC 、 AASD 、 UV5、 测定试样中的微量金属元素首选的仪器分析方法是( C 、 AAS D 、 UVA 首选的仪器分析方法是( d )A 、 GCB 、 ISEC 、 AASD 、 UV7、 氟离子选择性电极属于( a )电极。
A 、晶体膜B 、硬质C 、气敏D 、活动载体8、 近紫外区的波长是( b )。
A 、5〜140pmB 、200〜400nmC 、2.5〜50umD 、0.1 〜100mm9、荧光分析仪器中,两个单色器的夹角是( c )度。
A 、 30B 、 60C 、 90D 、 18010、( a )先生采用锐线光源测量谱线峰值吸收的办法,一举解决了原 子吸收光谱法测量中所产生的困难。
A 、 WalshB 、 DopplerC 、 LorentzD 、 Holtsmark11 、紫外光谱中,能量最小的跃迁是( d )。
* * * *A 、 c f cB n — (TC 、 n f nD n — n12、 在某色谱柱上,组分A 的峰宽为3 0秒,保留时间为 3.5分钟。
由其 计算所得的理论塔板数为( b )。
A 、 1176B 、 784C 、 407D 、 27113、 为了提高pH 玻璃电极对H +响应的灵敏性,pH 玻璃电极在使用前应 在( c )浸泡 24 小时以上。
项目5 电化学分析法测定物质的含量思考与练习 5.22、在电位法中作为指示电极,其电位应与被测离子的活(浓)度的关系是:( )A.无关B.成正比C.与被测离子活(浓)度的对数成正比D.符合能斯特方程。
3、常用的参比电极是:( )A.玻璃电极 B.气敏电极 C.饱和甘汞电极 D.银-氯化银电极4、关于 pH 玻璃电极膜电位的产生原因,下列说法何种是正确的?( )A. 氢离子在玻璃表面还原而传递电子B. 钠离子在玻璃膜中移动C. 氢离子穿透玻璃膜而使膜内外氢离子产生浓度差D. 氢离子在玻璃膜表面进行离子交换和扩散的结果5、离子选择性电极的选择系数可用于:( )A. 估计电极的检测限B.估计共存离子的干扰程度C.校正方法误差D.估计电极的线性响应范围等级批阅时间6、用离子选择性电极进行测量时,需用磁力搅拌器搅拌溶液这是为了:( ) A.减小浓差极化 B.加快响应速度 C.使电极表面保持干净 D.降低电极电阻7、玻璃电极在使用前,需在蒸馏水中浸泡 24h 以上,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饱和甘汞电极使用温度不得超过_____________℃ ,这是因为温度较高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离子选择性电极的电极斜率的理论值为___________________。
25℃时一价正离子的电极斜率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价正离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已知n i =n j ,K ij =0.001,这说明 j 离子活度为 i 离子活度_________倍时 j 离子所提供的电位才等于 i 离子所提供的电位。
10、对于钠离子选择性电极,已知3,10-=++K Na K ,这说明电极对 Na +的响应比对 K +的响应灵敏_________倍。
仪器分析课后习题答案1解:(1)cos ϕ = 1时,11385.0200065.0211--⋅=⨯⨯==mm nm mmm Kfb D (2)51102.12000302⨯=⨯⨯==-mm mm Klb R (3)51100.22000502⨯=⨯⨯==-mm mm Klb Rnm nmR35108.2100.2560-⨯=⨯==∆λλ。
15. 用标准加入法测定SiO 2中微量铁的质量分数时,以Fe 302.06 nm 为分析线,Si 302.00 nm 为内标线。
标准系列中Fe 加入量和分析线对测得值列于下表中,试绘制工作曲线,求试样中SiO 2中Fe 得质量分数。
解:标准加入法的定量关系式为)(s x c c A R +=,以R 对s c 作图如下0.200.250.300.350.400.450.500.55Rc s / %当工作曲线与横坐标相交时,0=R ,此时s xc c -=,从图上可得出 %0018.0=x c 。
第五章 原子吸收与原子荧光光谱法11. 计算火焰温度2000 K 时,Ba 553.56 nm 谱线的激发态与基态原子数的比值。
已知g i /g 0 = 3。
解:eVnms cm eV hcE i 24.256.553100.310136.411015=⋅⨯⨯⨯==--λ)200010618.824.2(exp 3)(exp 1500KK eV eVT Eg g N N i i i ⨯⋅⨯-=-=--κ61081.6-⨯=13.某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的单色器的倒线色散率为2.0 nm ⋅mm -1,狭缝宽度分别为0.04 mm 、0.08 mm 、0.12 mm 、0.16 mm 和0.2 mm ,求相应的光谱通带宽度是多少? 解:已知S D W ⋅=,分别代入D 和S 值可求得光谱通带宽度W 分别为nm 08.0,nm 16.0,nm 24.0,nm 32.0,nm 40.0。
仪器分析第⼆版课后习题答案仪器分析第⼆版课后习题答案【篇⼀:仪器分析课后习题与思考题答案】3章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ui-visp503.1分⼦光谱如何产⽣?与原⼦光谱的主要区别它的产⽣可以看做是分⼦对紫外-可见光光⼦选择性俘获的过程,本质上是分⼦内电⼦跃迁的结果。
区别:分⼦光谱法是由分⼦中电⼦能级、振动和转动能级的变化产⽣的,表现形式为带光谱;原⼦光谱法是由原⼦外层或内层电⼦能级的变化产⽣的,它的表现形式为线光谱。
3.2说明有机化合物紫外光谱产⽣的原因,其电⼦跃迁有那⼏种类型?吸收带有那⼏种类型?跃迁类型与吸收带3.3在分光光度法中,为什么尽可能选择最⼤吸收波长为测量波长?因为在实际⽤于测量的是⼀⼩段波长范围的复合光,由于吸光物质对不同波长的光的吸收能⼒不同,就导致了对beer定律的负偏离。
吸光系数变化越⼤,偏离就越明显。
⽽最⼤吸收波长处较平稳,吸光系数变化不⼤,造成的偏离⽐较少,所以⼀般尽可能选择最⼤吸收波长为测量波长。
3.5分光光度法中,引起对lambert-beer定律偏移的主要因素有哪些?如何让克服这些因素的影响偏离lambert-beer law 的因素主要与样品和仪器有关。
样品:(1)浓度 (2)溶剂 (3)光散射的影响;克服:稀释溶液,当c 0.01mol/l时, lambert-beer定律才能成⽴仪器:(1)单⾊光(2)谱带宽度;克服:lambert-beer law只适⽤于单⾊光,尽可能选择最⼤吸收波长为测量波长3.9 按照公式a=-lgt计算第5章分⼦发光分析法p1085.3(b)的荧光量⼦率⾼,因为(b)的化合物是刚性平⾯结构,具有强烈的荧光,这种结构可以减少分⼦的振动,使分⼦与溶剂或其他溶质分⼦的相互作⽤减少,即减少了碰撞失活的可能性5.4苯胺的荧光在10时更强,苯胺在酸性溶液中易离⼦化,单苯环离⼦化后⽆荧光;⽽在碱性溶液中以分⼦形式存在,故显荧光。
⼀般ph在7~12发⽣蓝⾊荧光。
项目1 有色、无色可显色物质的分析思考与练习1.11、何谓分光光度法?2、可见分光光度法具有什么特点?等级批阅时间思考与练习1.21、解释下列名词术语比色分析法分光光度法目视比色法单色光复合光互补光吸收光谱曲线透射比吸光度摩尔吸光系数质量吸光系数光程长度等级批阅时间2、朗伯定律是说明在一定条件下,光的吸收与成正比;比尔定律是说明在一定条件下,光的吸收与成正比,二者合为一体称为朗伯-比尔定律,其数学表达式为。
3、摩尔吸光系数的单位是,它表示物质的浓度为,液层厚度为时,在一定波长下溶液的吸光度。
常用符号表示。
因此光的吸收定律的表达式可写为。
4、吸光度和透射比的关系是:。
5、人眼能感觉到的光称为可见光,其波长范围是( )。
A.400~780nm B.200~400nm C.200~1000nm D.400~1000nm6、物质吸收光辐射后产生紫外-可见吸收光谱,这是由于( )。
A.分子的振动 B.分子的转动C.原子核外层电子的跃迁 D.分子的振动和转动跃迁7、物质的颜色是由于选择吸收了白光中的某些波长的光所致。
CuSO溶液呈现蓝色4是由于它吸收白光中的( )。
A.蓝色光波 B.绿色光波 C.黄色光波 D.青色光波8、吸光物质的摩尔吸光系数与下面因素中有关的是( )。
A.吸收池材料 B.吸收池厚度 C.吸光物质浓度 D.入射光波长9、符合吸收定律的溶液稀释时,其最大吸收峰波长位置( )。
A.向长波移动 B.向短波移动 C.不移动 D.不移动,吸收峰值降低10、当吸光度A=O时,τ为( )。
A.0 B.10% C.100% D.∞等级批阅时间11、某试液显色后用2.0cm吸收池测量时,τ=50.O%。
若用l.0cm或5.0cm吸收池测量,τ及A各为多少?12、某一溶液,每升含47.0mg Fe。
吸取此溶液5.0mL于100mL容量瓶中,以邻二氮菲光度法测定铁,用1.0cm吸收池于508nm处测得吸光度0.467。
. . . . .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仿真实验二、实验装置:三、实验操作:第一步:选取实验点击主菜单上的“试验选取”,会出现如下的对话框:用鼠标左键点中你要做的实验,此文件名会出现在对话框的“文件名”一栏的文本框中,在此实验文件上面双击左键或者点击“打开”按钮打开实验文件。
选取实验后回到实验主界面,窗口上面的标题栏会显示实验名称+实验文件名称。
第二步:打开电源在主界面上用鼠标点击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会出现原子吸收分光放大图,用鼠标点击右下角的总电源开关打开电源。
第三步:打开空气压缩机电源开关打开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的总电源开关后,用鼠标点击窗口右下角的“返回”按钮回到主界面,然后点击空气压缩机,会出现空气压缩机窗口,如图所示:用鼠标点击空气压缩机电源开关打开电源,电源上面的指示灯会亮起来。
打开电源开关后,关闭空气压缩机的窗口回到主界面。
第四步:选择阴极灯回到主界面后,点击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出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放大图,用鼠标点击左上的阴极灯箱,会出现阴极灯窗口。
做实验时要根据待测元素的不同选择相应的元素灯。
用鼠标左键点击左上角的阴极灯的种类,会出现阴极灯选择画面:用鼠标左键点击要选的阴极灯,然后点击阴极灯电源开关接通电源,灯被点亮。
关闭此窗口回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画面,然后进行下一步。
第五步:粗调节阴极的灯电流点击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上的阴极灯电流指示位置,会出现阴极灯电流调节窗口:在调节旋钮上点击鼠标左键增大电流,点击右键减小电流。
根据实验要求,调节电流再8~11mA之间。
然后关闭电流表调节窗口,回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画面。
第六步:波长扫描用鼠标点击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右下的波长扫描按钮,左边白色的按钮是在一定范围内自动从大到小扫描,灰色按钮是在一定范围内自动从小到大扫描,系统会自动扫描找到最合适的波长。
第七步:调节多功能面板用鼠标点击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右上的多功能面板,出现多功能面板的放大图。
多功能面板上的调节旋钮用鼠标左键点击逆时针旋转,用鼠标右键点击顺时针旋转。
扬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教师教案2016 —— 2017学年第二学期课程仪器分析任课老师于晓萍授课班级1501工业分析总课时 602016──2017学年第二学期班级:1501工业分析与检验2016──2017 学年第二学期班级:1501工业分析与检验1501工业分析班比平行班(1502工业分析班)课内少2课时,特别安排在第4周和第5周的星期二课外各多排1节课,以保持平行班进度一致。
2、1501工业分析班由于已达到课程规定课时(人才培养方案),为了与平行班(1502工业分析班)进度保持一致,特别将第18周的星期一的1、2节不排课。
制订人于晓萍教研室主任系部与教务处扬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教案(2)据某电学特性在化学计量点的突变来指示滴定终点的到达,从进行定量分析——电容量分析。
如电位滴定法(3)通过电解将被测组分在电极上析出固体物质,称量析出物的质量来计算被测物的含量——电解称量分析。
3、电位分析:以测量电池电动势或电动势的变化来测定物质含量的一种分析方法。
可分为直接电位法和电位滴定法。
直接电位法:根据测得的电位值来确定被测离子浓度的电位分析法。
电位滴定法:根据电位值的突变来确定滴定终点的滴定分析。
以电位的突变来代替化学指示剂。
无论哪种分析法都离不开电化学电池。
4、电化学基础知识:原电池:组成条件、判断正负极的方法、正负极的反应、原电池的表示方法例:由电池写电极反应和总反应式:(-)(Pt) | Sn4+(C1),Sn 2+(C2) || Fe3+ (C3),Fe 2+(C4) | (Pt)(+)正极:Fe3+/ Fe2+ Fe3++e= Fe2+负极:Sn4+/ Sn 2+ Sn2+-2e= Sn4+总反应式:2 Fe3++ Sn2+= 2Fe2++ Sn4+练习:用下列氧化还原反应组成原电池,写出其原电池简式。
反应1)H2+Cu2+→2H++Cu2)H2+Cl2→2HCl3)Sn2++2Fe3+→Sn4++2Fe2+二、电极电位与溶液浓度的关系1、能斯特方程式:一个电极的电极电位的大小与温度、浓度间的关系可用能斯特方程式表示:应用能斯特方程式时,应注意以下几点:(1)若电极反应式中有纯固体、纯液体或介质水时,它们的浓度不列入方程式中;气体物质用分压,即101.325kPa的倍数表示。
《仪器分析》课程习题集西南科技大学成人、网络教育学院版权所有习题【说明】:本课程《仪器分析》(编号为10005)共有单选题,填空题1,计算题,简答题,填空题2,填空题3等多种试题类型,其中,本习题集中有[简答题]等试题类型未进入。
一、单选题1.已知:h=6.63×10-34 J s则波长为100nm的光子能量为A. 12.4 eVB. 124 eVC. 12.4×105 eVD. 0.124 eV2.某符合朗伯比耳定律的有色溶液,当浓度为c时,其透光度为T0;若浓度增加1倍,此时吸光度为A. T0/2B. 2T0C. -2 lgT0D. (-lgT0)/23.分子光谱是由于而产生的A. 电子的发射B. 电子相对于原子核的运动以及核间相对位移引起的振动和转动C. 质子的运动D. 离子的运动4.共振线是具有的谱线A. 激发电位B. 最低激发电位C. 最高激发电位D. 最高激发能量5. pH 玻璃电极产生的不对称电位来源于A. 内外玻璃膜表面特性不同B. 内外溶液中H+浓度不同C. 内外溶液的H+活度系数不同D. 内外参比电极不一样6.当pH玻璃电极测量超出电极使用的pH范围的溶液时,测量值将发生"酸差"和"碱差"。
"酸差"和"碱差"将使得所测量pH值分别A. 偏高和偏高B. 偏低和偏低C. 偏高和偏低D. 偏低和偏高7.色谱分析中,要求两组分达到基线分离,分离度应是A. R ≥ 0.1B. R ≥ 0.7C. R ≥ 1D. R ≥ 1.58.在气相色谱分析中,为了测定农作物中含硫农药的残留量,应选用下述哪种检测器?A. 热导池B. 氢火焰离子化C. 电子捕获D. 火焰光度9.红外光谱法中的红外吸收带的波长位置与吸收谱带的强度,可以用来A. 鉴定未知物的结构组成或确定其化学基团及进行定量分析与纯度鉴定B. 确定配位数C. 研究化学位移D. 研究溶剂效应10.带光谱是由下列哪一种情况产生的?A. 炽热的固体B. 受激分子C. 受激原子D. 单原子离子11.在光学分析法中,采用硅碳棒作光源的是A. 原子光谱B. 分子光谱C. 可见分子光谱D. 红外光谱12.荧光分析法和磷光分析法的灵敏度比吸收光度法的灵敏度A. 高B. 低C. 相当D. 不一定谁高谁低13.氢化物原子化法和冷原子原子化法可分别测定A. 碱金属元素和稀土元素B. 碱金属和碱土金属元素C. Hg和AsD. As和Hg14.经常不用的pH电极在使用前应活化A. 20分钟B. 半小时C. 一昼夜D. 八小时1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参比电极是提供电位测量标准的电极,它必须是去极化电极B. 新用玻璃电极不用在水中浸泡较长时间C. 离子选择电极电位选择系数K pot ij越大,该电极对i 离子测定的选择性越好D. 控制电流电解分析法的选择性优于控制电位电解分析法16.在其它色谱条件不变时,若使理论塔板数增加3 倍,对两个十分接近峰的分离度是A. 增加1倍B. 增加3倍C. 增加4倍D. 增加1.7倍17.选择固定液时,一般根据原则A. 沸点高低B. 熔点高低C. 相似相溶D. 化学稳定性18.在发射光谱中,光源的作用是A. 发射出待测元素的特征光谱B.将试样蒸发、离解、原子化、激发,产生光辐射C. 提供仪器照明D. 辐射出试样的连续光谱19.红外光可引起物质能级跃迁的类型有A. 分子的电子能级的跃迁、振动能级的跃迁、转动能级的跃迁B. 分子内层电子能级的跃迁C. 分子振动能级及转动能级的跃迁D. 分子转动能级的跃迁20.能在近紫外光区产生吸收峰的电子跃迁为A. n—σ*B. σ—σ*C. π—π*D. n—π*21.对于下列关于1.0 mol L-1 CuSO4溶液的陈述,哪些是正确的?A. 改变入射光波长,ε亦改变B. 向该溶液中通NH3时,ε不变C. 该溶液的酸度不同时,ε相等D. 改变入射光波长,ε不变22.光学分析法中使用到电磁波谱,其中可见光的波长范围约为A. 10~400 nmB. 400~750 nmC. 0.75~2.5 mmD. 0.1~100 cm.23. Na原子的下列光谱线间哪个能发生跃迁?A. 32S1/2-43S1/2B. 32P1/2-42D5/2C. 32S1/2-32D5/2D. 32S1/2-32P1/224.下列哪种仪器可用于合金的定性、半定量全分析测定A. 折光仪B. 原子发射光谱仪C. 红外光谱仪D. 电子显微镜25. H2O在红外光谱中出现的吸收峰数目为A. 3B. 4C. 5D. 226.双波长分光光度计和单波长分光光度计的主要区别是A. 光源的个数B. 单色器的个数C. 吸收池的个数D. 单色器和吸收池的个数27.玻璃膜电极使用的内参比电极一般是A. 甘汞电极B. 标准氢电极C. Ag-AgCl电极D. 氟电极28.电位滴定法不需要A. 滴定管B. 参比电极C. 指示电极D. 指示剂29.如果试样中各组分无法全部出峰或只要定量测定试样中某几个组分,那么最好应采用下列定量分析方法中的哪一种?A. 归一化法B. 外标法C. 内标法D. 标准加入法30.用气相色谱法定性是依据A. 色谱峰面积B. 色谱峰高C. 色谱峰宽度D. 保留时间31.在分光光度法中,运用朗伯-比尔定律进行定量分析时采用的入射光为A. 白光B. 单色光C. 可见光D. 紫外光32.波数(σ)是指A. 每厘米内波的振动次数B. 相邻两个波峰或波谷间的距离C. 每秒钟内振动的次数D. 一个电子通过1V电压降时具有的能量33.下列羰基化合物中C=O伸缩振动频率最高的是A. RCOR’B. RCOClC. RCOFD. RCOBr34.原子吸收法测定钙时,加入EDTA是为了消除下述哪种物质的干扰?A. 盐酸B. 磷酸C. 钠D. 镁35.锐线光源的作用是A. 发射出连续光谱,供待测元素原子蒸气吸收B. 产生波长范围很窄的共振发射线,供待测元素原子蒸气吸收C. 产生波长范围很窄的共振吸收线,供待测元素原子蒸气吸收D. 照射待测元素原子蒸气,有利于原子化作用36.下面说法正确的是A. 用玻璃电极测定溶液的pH值时,它会受溶液中氧化剂或还原剂的影响B. 在用玻璃电极测定pH>9的溶液时,它对钠离子和其它碱金属离子没有响应C. pH玻璃电极有内参比电极,因此整个玻璃电极的电位应是内参比电极电位和膜电位之和D. 以上说法都不正确37.指示电极的电极电势与待测成分的浓度之间A. 符合能斯特方程式B. 符合质量作用定律C. 符合阿仑尼乌斯公式D. 无定量关系38.经常用作参比电极的是A. 甘汞电极B. pH玻璃电极C. 惰性金属电极D. 晶体膜电极39.用气相色谱法定量通常根据A. 色谱峰面积B. 保留时间C. 保留体积D. 相对保留值40.相对保留值是指某组分2与某组分1的A. 调整保留值之比B. 死时间之比C. 保留时间之比D. 保留体积之比41.溶剂对电子光谱的影响较为复杂,改变溶剂的极性A. 不会引起吸收带形状的变化B. 会使吸收带的最大吸收波长发生变化C. 精细结构并不消失D. 对测定影响不大42.原子发射光谱是由下列哪种跃迁产生的?A. 辐射能使气态原子外层电子激发B. 辐射能使气态原子内层电子激发C. 电热能使气态原子内层电子激发D. 电热能使气态原子外层电子激发43.下列分子中,不能产生红外吸收的是A. CO2B. H2OC. SO2D. H244.下列哪些因素影响有色配合物的摩尔吸光系数?A. 入射波长B. 待测溶液浓度C. 光源强度D. 吸收池厚度45.分子轨道中电子跃迁对应的电磁波谱区为A. X射线区B. 紫外区C. 紫外和可见区D. 红外区46.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曲线呈高斯分布的是A. 多普勒变宽B. 自吸现象C. 分子吸收特征D. 原子吸收特征47. pH电极在使用前活化的目的是A. 去除杂质B. 定位C. 复定位D. 在玻璃泡外表面形成水合硅胶层48.电位分析法与下列哪一项无关。
仪器分析课后习题答案完整版仪器分析是化学、生物、环境等多个领域中非常重要的分析手段。
通过各种精密仪器,可以对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等进行准确的测定和分析。
以下是一些常见仪器分析课后习题的答案。
一、原子吸收光谱法1、简述原子吸收光谱法的基本原理。
原子吸收光谱法是基于气态的基态原子外层电子对紫外光和可见光范围的相对应原子共振辐射线的吸收强度来定量被测元素含量的方法。
当光源发射的某一特征波长的辐射通过原子蒸气时,被原子中的外层电子选择性地吸收,使透过原子蒸气的入射辐射强度减弱,其减弱程度与被测元素在原子蒸气中的浓度成正比。
2、原子吸收光谱法中,为什么要用锐线光源?在原子吸收光谱法中,要用锐线光源是因为锐线光源发射的是半宽度很窄的谱线。
这样可以使光源发射线的半宽度小于吸收线的半宽度,且发射线中心频率与吸收线中心频率一致。
从而实现峰值吸收测量,大大提高了测量的灵敏度。
3、原子吸收光谱法中,影响测量灵敏度的因素有哪些?影响原子吸收光谱法测量灵敏度的因素主要包括:(1)分析线的选择:通常选择元素的共振线作为分析线,但在存在干扰时,可能需要选择其他非共振线。
(2)空心阴极灯的工作电流:电流过小,光强不足;电流过大,谱线变宽且自吸增加,灵敏度下降。
(3)火焰类型和燃气与助燃气的比例:不同类型的火焰具有不同的温度和氧化还原特性,会影响原子化效率。
(4)原子化条件:包括原子化温度、时间等,合适的条件能提高原子化效率,增强灵敏度。
二、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1、什么是朗伯比尔定律?其适用条件是什么?朗伯比尔定律表述为:当一束平行单色光通过均匀的、非散射的吸光物质溶液时,溶液的吸光度与溶液的浓度和液层厚度的乘积成正比。
其适用条件为:入射光为单色光;吸光物质是均匀的;吸光质点之间无相互作用;辐射与物质之间的作用仅限于光吸收,无荧光和光化学现象发生。
2、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主要由哪些部件组成?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主要由光源、单色器、吸收池、检测器和信号显示系统组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