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祥熙养生语录(3)
- 格式:doc
- 大小:27.00 KB
- 文档页数:4
龙源期刊网 孔祥熙的“养生之道”作者:张溥杰来源:《爱你·心灵读本》2016年第12期1933年,蒋介石和大舅子宋子文闹翻之后,便任命言听计从的孔祥熙接任国民政府财政部长一职,于是孔祥熙把持了国民政府财政大权长达11年之久。
在任期内,孔祥熙全力支持蒋介石的“剿匪”工作,亲手摧毁了宋子文历时五年、呕心沥血的财政限制措施计划。
除此之外,孔祥熙如同丧心病狂一般疯狂地搜刮民脂民膏,不仅增设了各种各样的苛捐杂税,还发行了“救国公债”“建设公债”“军需公债”“赈济公债”“国防公债”等公债,数额高达150多亿元。
在孔祥熙的操纵下,国民政府还大举外债。
据蒋介石所著的《孔庸之先生事略》一书披露:当1946年孔祥熙辞职下台时,在国民党政府的国库中,仅外汇和金银等各种硬币两项就价值10亿美元以上。
面对孔祥熙的斑斑劣迹,著名经济学家马寅初就毫不客气地当面指责过孔祥熙。
1939年,中国经济学社年会照例举行,财政部长孔祥熙应邀出席。
马寅初在孔祥熙演讲完毕后走上讲台,条理清晰地指出孔祥熙的种种龌龊行为,说道:“大发横财,坑了国家和百姓,不知部长有何感想?”马寅初的这番讲话羞得孔祥熙面红耳赤,到了第二年年会时,孔祥熙都不敢出席了。
马寅初依然直言不讳,隔空喊话,抨击孔祥熙,孔祥熙为此一度软禁马寅初。
不学无术、敛财有方的孔祥熙也因自己的可笑且可耻的行为遭到不少人的嘲笑。
1943年,时任行政副院长的孔祥熙在重庆召开了一个关于推行“节约储金运动”的记者招待会。
上茶点时,孔祥熙特地站起来致辞说:“今天讲节约储金,所以准备的茶点也很简单,只有一块维他饼和一杯红茶,但我必须向各位说明的是,这种维他饼是用最有营养的大豆做成的。
当年我在美国遇到汽车大王福特先生时,他曾告诉我,中国的大豆含有维他命ABC等多种成分。
总之,各位吃了维他饼,不但实行了节约,而且有益于养生。
”一个女记者看不下去了,就举手提问:“这几年前方将士浴血奋战,后方百姓节衣缩食,都是为了争取抗日战争的胜利。
健身养生饮食箴言录一、养生箴言录(一)古谚、俗谚、歌谣食能以时,身必无灾。
劳力者恒享大寿,逸惰者常生疾疚。
人老吃粥,多寿多福。
若要不失眠,煮粥添白莲。
行一善得一乐,行千善乐无边;乐善不倦,眉寿永年。
一吸便提,气气归齐;一提便咽水火相见。
(古、一秤金诀)一乐百病消,一乐解千愁。
功名乃瓦上之霜,利禄如花尖之露。
人生无千年之寿,花开无百日之红。
人生不为名利牵,不是神仙胜似神仙。
药补不如食补,食补不如动补。
天也空地也空,人生渺茫在其中。
日也空月也空,东升西沉为谁动。
田也空屋也空,换了多少主人翁。
金也空银也空,死后何曾握手中。
妻也空子也空,黄泉路上不相逢。
朝走西,暮走东,人生犹如采花蜂。
采得百花成蜜后,到头辛苦一场空。
(古、空空诗)春天洗脚,升阳固托;夏天洗脚,湿邪乃却;秋天洗脚,肺腑润育,冬天洗脚,舟田暖和。
(古人四季洗脚歌)早睡早起,没病惹你。
二便畅通,一身轻松。
乐享天年,无疾而终。
若要老人安,三里灸不干。
保持精气,顺其自然,气功修炼。
以酒为浆,以妄为常,醉以入房,以欲竭其精,以妄耗其真,不知持满,不知御神,务快其心,逆于生乐,起居无节,故半百而衰也。
夫四时阴阳者,万物之根本也。
所以圣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以从其根。
逆之则灾害生,从之则疴疾不起,是谓得道。
百病生于气。
《黄帝内经》敖(傲)不可长,欲不可从(纵),志不可满,乐不可极。
《礼记》欲有情,情有节,圣人修节以止欲,故不过行其情也。
------古人得道者,生以寿长,声色滋味能久乐之。
《吕氏春秋》一昔(夕)不卧,百日不复。
马王堆竹简《十问》别人骑马我骑驴,仔细思量我不如。
等我回头看,还有挑脚汉。
《昔时贤文》(二)古代名家论养生保持精气,顺其自然,气功修炼。
祸莫大于不足,咎莫大于欲得。
故知足之足,常足矣。
天长地久,天地所以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生存不为自己),故能长生。
是以圣人后其身(把自己放在最后,即不贪取),而身先(反而比别人长寿),外其身而身存(把生命置之度外,生命反得生存)。
养生之道名言导读:名言警句养生之道名言1、治身不静则身危,养生之道在于动。
——曾国藩2、善养性者,先饥而食,食勿令饱;先渴而饮,饮勿令过。
食欲数而少,不欲顿而多。
——曹庭栋3、如烛有长短,使其刻画相同,则久暂了然。
若置长烛于风中,则其烬也自速。
护短烛于笼内,则其灭也必迟。
养生之道,亦如是也。
——李庆远4、起居时,饮食节,寒暑适,则身利而寿命益。
——管仲5、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气味合而服之,以补益精气。
——《黄帝内经》6、眠食之事,于此亦大有出入。
食不得过饱,过饱则肠胃必伤;眠不得过久,过久则精气耗散。
余生二百年,从未食过量之食,与夫作长久之酣眠,盖以此也。
——李庆远7、人受天地之气生,天之阳气为气,地之阴气为血,故气常有余,血常不足。
——朱丹溪8、所食愈少,心愈宽,年愈益。
所食愈多,心愈塞,年愈损。
——张华9、养生之道,常欲小劳。
——孙思邈10、善养生者慎起居,节饮食,导引关节,吐故纳新。
——苏轼11、阴虚之热者,宜壮水以平之;无根之热者,宜益火以培之。
——张景岳12、养生的要旨是得道,得道的要旨需全身,全身的要旨需修炼。
——曾国藩13、人体欲得劳动,但不当使极尔耳,动摇则谷气得消,血脉流通,病不得生。
譬如户枢,终不朽也。
——陈寿14、然上古之人,百岁不为奇,寿长而动作不曾稍衰。
今人则不然,未及半百,而龙钟衰老矣。
岂时世不同,天地浑然之气有厚薄使然耶?非也。
养生之道不同也!——李庆远15、养生之道,至暮夜而虚其腹,元气所以运转不穷。
——杨名时16、养生有五难:名利不去为一难,喜怒不除为二难,声色不去为三难,滋味不绝为四难,神虑精散为五难。
五者必存,虽心希难老。
——孙思邈17、冬寒犹可近火,火在表也;夏热必纳凉,凉入里也。
——曹庭栋18、凡养生,莫若知本,知本则疾无由至也。
——吕不韦19、养生之道,莫久行久坐、久卧久听;莫强食欲,莫大醉,莫大忧怒,莫大哀思,此所谓中和。
能中和者,必久寿也。
养生箴言本文是关于名人名言的,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养生箴言1、健康的身体是灵魂的客厅,健康就是使你觉得现在是你一生中最美好的时光。
2、天天微笑容颜悄,七八分饱人不老,相逢莫问留青术,淡薄宁静比药好。
3、保持“三乐”心态:助人为乐,知足常乐,自得其乐。
4、人的一生是短的,但如果卑劣地过这一生,就太长了。
——莎士比亚5、出名要趁早,赚钱要靠脑。
该了就要了,不爱就拉倒。
6、强健的体魄,是您最大的财富。
7、人生处处有欢乐。
8、一个人的性格决定他的机遇。
如果你喜欢保持你的性格,那么,你就无权拒绝你的机遇。
——罗曼·罗兰9、人是要有点精神的。
10、书画养生不虚言。
11、只要心态调整好,人体免疫就提高。
12、聪明的人造就机会多与碰到机会。
——培根13、如果错过了太阳时你流泪了,那么你也要错过群星了。
——泰戈尔14、平凡的人听从命运,只有强者才是自己的主宰。
——维尼15、不要怕人笑,看谁笑到老。
不要怕辛劳,勤是传家宝。
16、多食一点醋,不用上药铺,乱吃一顿伤,会吃千吨香。
17、做人要地道,才能步步高。
走就走正道,好人有好报。
——申宝峰《人生悟》18、人生就是学校。
在那里,与其说好的教师是幸福,不如说好的教师是不幸。
——海贝尔19、多吃一点姜,益寿保安康,每天一只果,老汉变小伙。
20、合理膳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心理平衡。
21、乐天知命,随遇而安,虚怀若谷,荣辱不争。
22、谁能以深刻的内容充实每个瞬间,谁就是在无限地延长自己的生命。
——库尔茨23、不要求回报,该到自然到。
不要急得到,心静便无恼。
24、饮前一碗汤,胜似好药方,饭后一支烟,伤胃又伤肝。
25、幽默就是力量。
26、生命不可能有两次,但许多人连一次也不善于度过。
——吕凯特27、生活象面镜,你悲他就哭,你喜他就笑。
28、多练一眯功,老来少得病,一药一个性,乱用会丧命。
29、生命是一条艰险的峡谷,只有勇敢的人才能通过。
——米歇潘30、平和、豁达、谦虚、珍惜。
养生保健格言谚语1、吃肉不吃蒜,营养减一半。
2、知足胜过常吃药。
3、吃饭留一口,活到九十九。
4、喜靠自节,恐靠自息。
5、心静延年,情颐则寿。
6、喝开水,吃熟菜,身体健康少病害。
7、德行不克,纵服玉液金丹未能长寿。
8、德靠自修,神靠自养。
9、练功容,而守功难。
10、戒晚食为养生善术。
11、饭前喝汤,苗条健康。
12、酒吃头杯,茶吃二盏。
13、快乐有度,失度则乐极生悲。
14、常常晒太阳,身体健如钢。
15、针灸拔罐,病去一半。
16、有病最怕乱投医。
17、剃头常洗澡,身体自然好。
18、为人者心坦,算人者心悸。
19、食能以时,身必无灾。
20、吃饭先喝汤,到老不受伤。
21、夜饱损一日之寿。
22、机器不擦要生锈,卫生不讲要短寿。
23、吃面多喝汤,免得开药方。
24、若学多情寻往事,人间何处不伤人。
25、鱼吃新鲜米吃熟。
26、饮食贵有节,运动贵有恒。
27、体弱病欺人,体强人欺病。
28、春夏养阳,秋冬养阴。
29、饭前一碗汤,气死好药方。
30、出汗不迎风,跑步莫凹胸。
31、响捶叩足底,手搓涌泉心。
32、吃饭先喝汤,不用请药方。
33、生命在于运动,康寿在于平衡。
34、名医难治心头病。
35、乐靠自得,趣靠自寻。
36、药方无贵贱,效者是灵丹。
37、能吃能睡,长命百岁。
38、早酒晚茶五更色,阎王小鬼紧随身。
39、生活有度,人生添寿。
40、恼一恼,老一老;笑一笑,少一少。
41、情极百病生,情舒百病除。
42、冬不蒙头,春不露背。
43、太饥伤脾,太饱伤气。
44、节私欲者,治身之本。
45、有病不瞒医,瞒医害自己。
46、腰带长,寿命短,一胖百病缠。
47、寡欲精神爽,思多血气伤。
48、白天多动,夜里少梦。
49、养生如病,不得他求。
50、精神不运则愈,血脉不运则病。
51、早喝盐水如参汤,晚喝盐水如砒霜。
52、合理膳食,什么都吃,适可而止。
53、入厨先洗手,上灶莫多言。
54、相逢莫问留春术,淡泊宁静比药好。
55、吃洋参,不如睡五更。
56、饮前洗手,饭后漱口。
孔祥熙养生语录(1)日本人长寿之道是“少盐多醋”,兄弟深以为然。
兄弟身胖大,自然有胖人的疾病,又不能食素,故以醋祛肥清心,自以为很灵验。
“吃”出来的至尊寿星● 从养生学上看,孔祥熙并不具备长寿的条件。
他肥胖,不爱运动,除了爱钱没有其他高雅、陶冶身心的爱好。
但其养生之道颇有值得借鉴之处。
孔祥熙,生于1880年,病逝于1967年,享年88岁。
掌管国民党政府财政大权几十年的孔祥熙,身家财产数十亿美金,当时有句话说“宋氏姐妹孔家财”,意指全中国的钱财都是孔祥熙家的。
他这一辈子,养生靠的是金钱的力量。
就是用钱购买名贵的补药和食品,聘请名医设计食补菜单,雇名厨照单炮制。
孔家非常注重每天的饮食,据跟随孔祥熙多年的警卫宓熙回忆说:“孔祥熙早晨起来喝一碗蛋白燕窝汤,并备各式高级点心,轮换着吃,不论在京在沪早餐都是单独吃。
中餐则一家人合在一起,一般六个菜两个汤,生熟冷热俱备。
全家喜欢吃无锡大米饭,孔祥熙本人爱吃山西老家的拉面,吃一中碗约三两,或者是两个山西煎饼。
家里共有三个厨师,一个做上海菜,一个做西餐,一个山西人专门制作家乡菜给孔祥熙吃。
山西人喜欢吃老醋,孔祥熙也有此嗜好。
宋蔼龄和儿女不爱吃,有时吃西餐,菜和汤也没有一定。
孔祥熙在南京办公的时候,下午三时家里派人送去乳汁莲子羹一碗;夜间回到家里,吃人参鸡汤一小碗和自制山西煎饼一盘。
”从养生学上看,孔祥熙并不具备长寿的条件。
他肥胖,不爱运动,除了爱钱没有其他高雅、陶冶身心的爱好。
但他仍然享受了88年的生命,其中的养生之道颇有值得借鉴之处。
“少盐多醋”的长寿秘诀孔祥熙是山西人氏,山西人爱吃醋是出了名的。
这是因为山西的水质硬,当地人发现醋能够软化硬质水烹制出来的食物,帮助消化,于是养成了吃醋的习惯,吃饭前往往要喝一小碗醋。
孔祥熙虽然从小上的是教会学校,又在美国受的高等教育,但他一直保持着山西人传统的饮食习惯,加上他血压高,就更少不了吃醋。
这一点,宋蔼龄很不以为然。
宋蔼龄的生活方式基本上是西化和海派的,她有些看不上孔祥熙的爱吃醋。
孔祥熙养生语录(4)安神养心的乳汁莲子羹孔家的家务事是由宋蔼龄掌管的,一应饮食她都要过问。
据孔祥熙的贴身警卫说,每天下午3时,宋蔼龄都要差佣人给孔祥熙送一碗莲子羹。
莲子有养心安神、健脾益肾的功效,常吃莲子能滋养交感神经;其口感又面又糯,很可口,既是上好的药材,又是美味的食品。
宋蔼龄给孔祥熙送莲子羹,就是考虑到丈夫公务繁忙了大半天,吃一小碗莲子羹,能够安神养心;其次,莲子羹还可以作为下午点心,既保证了人体一定的营养需求,又不会让肠胃感到油腻壅滞,是一举两得的好食品。
莲子是藕结出的果实,全国很多地方都有出产,但最上乘的莲子是湖南的湘莲和福建的建莲。
湘莲和建莲有所不同。
湘莲是带皮带芯的完整莲子,外皮为褐红色,下锅烹制之前必须去皮去芯,很麻烦。
建莲是去皮去芯的净莲子,又叫通心莲,颜色为淡黄色,洗净就可以直接下锅。
美食家和养生专家们普遍给予了建莲更高的地位。
建莲质地绵实,烹煮时间较长,袁枚在《随园食单》中就说“建莲虽贵,不如湖莲(就是湘莲)之易煮也”。
莲子最常见的做法是和红枣一同蒸或煮成莲枣汤,做法如下:一种做法是:取建莲子50克,红枣7枚,如果是小枣则用10枚。
淘洗莲子时要用温水,因为莲子用生水洗后不容易烂熟。
莲子、红枣放在一个碗里,加上热水,上笼屉蒸1小时左右;然后加碎冰糖25克,再蒸片刻,等冰糖融化,就可以起锅了。
另一种做法比较简便,材料相同,前期步骤也相同。
在锅中先加入一大碗水,等水烧开后放入莲子和红枣,小火煮40分钟,再加入碎冰糖,盖上锅盖焖几分钟,等冰糖融化,就可以起锅食用。
煮莲枣羹时要注意火候和水分的多少,水不要熬得太干,也不要剩得太多,起锅时连汤能装一碗就合适了。
孔祥熙的血压较高,为他看病的犹太医生建议他多喝牛奶,牛奶能稳定血压,所以,孔家家厨在做莲枣羹时,就把热水换成了热牛奶,采用蒸的做法,做出了别具一格的乳汁莲子羹。
滋阴补气的燕窝汤孔祥熙每天起床后必定要吃燕窝汤,这是很受养生学推崇的补养法。
养生之道10句名言1.珍惜时间,在有限的日子里做有价值的事;2.明知道有什么东西吃有害健康,还是要戒掉;3.适量运动,合理锻炼身体;4.乐观积极地思考,保持良好的情绪;5.充分休息,保护眼睛;6.坚决抵制诱惑,戒掉不良习惯;7.平衡膳食,多吃新鲜有营养的食物;8.养成良好的睡眠习惯,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9.积极参与各种活动,增加社会活动;10.保持身体健康,使生活更加充实有意义。
养生,是中国人们最熟悉不过的词语,也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养生是指为了保持身体健康,增强抵抗力,同时也需要精神上的调节,针对实际情况采取养生措施。
由于《悬宝珠》、《千金方》等中国古籍中多有关于养生的内容,养生之道已经成为了中国人生活中根深蒂固的一部分。
上述“养生之道10句名言”有一些看似简单,却包含着丰富的内涵,深深影响着中国文化的发展。
其中第一句:“珍惜时间,在有限的日子里做有价值的事”,提醒了我们时间是宝贵的,我们不能浪费时间,而要利用有限的时间做有价值的事。
第二句:“明知道有什么东西吃有害健康,还是要戒掉”,一方面提醒了大家要多了解自己食用的食物对健康的影响,另一方面指出了一个人如果想要健康,就必须戒禁有害的食物。
第三句:“适量运动,合理锻炼身体”,倡导我们要合理地锻炼身体,而不是把运动当作非必要的事。
在锻炼身体时,要控制运动量,不要过度,这样就可以有效地提高身体的抵抗力,从而保持健康。
第四句:“乐观积极地思考,保持良好的情绪”,提醒我们要改变消极情绪,要有一个乐观积极的心态来面对生活,积极面对生活中的每一件事。
第五句:“充分休息,保护眼睛”,说的是要多休息,并避免长时间玩电脑,看电视等来提高眼睛的视力,使眼睛保持健康。
第六句:“坚决抵制诱惑,戒掉不良习惯”,指出一个人如果想保持健康,就必须要改变自己的不良生活习惯,坚决抵制无意义的诱惑。
第七句:“平衡膳食,多吃新鲜有营养的食物”,不仅提醒大家要注意饮食,而且还指出饮食要平衡,多吃新鲜有营养的食物,这样才能保持身体健康。
老人养生之道的名言1.有好的养生之道和养生名言没`庄子:呼吸吐纳,熊经鸟伸,为寿而矣。
孟子:养心莫善于寡欲。
孔子: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葛洪(晋):常以宽泰自居,恬淡自守,则身形安静,灾害不干。
吕坤(明):仁可长寿,德可延年,养德尤养生之第一要也。
万密斋(明):养生之法有四:一曰寡欲,二曰慎动,三曰法时,四曰却疾。
陆游:不是暮年能耐病,道人本来心体宽。
白居易:枕上愁烦多发病,床上欢笑胜寻医。
吕洞宾:寡言语以养气,寡思虑以养神,寡嗜欲以养精,精生气,气生神,神自灵也。
王燕昌(清):三分医治,七分调养。
孙思邈:多思则神殆,多念则智散,多欲则智昏,多事则劳形,多言则气乏,多愁则心。
《内经素问》: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
2.谚语大全养生之道适时养生类谚语寒从足下生,百病凉上起。
病从口中入,凉从脚上来。
狗从嘴冷,人从腿冷。
越热越出汗,越冷越打颤。
火烤胸前暖,风吹背后寒。
越吃越馋,越烤越寒。
食不过饱,衣不过暖。
饭吃得不饱不饿,衣穿得不冷不热。
人懒没有好生活,衣穿多了要上火。
睡觉图凉快,不拉肚子那才怪。
太阳是个宝,晒晒身体好。
常晒太阳,身体健康。
经常晒太阳,筋骨强如钢。
天天晒太阳,胜过吃药方。
要想寿命长,经常晒太阳。
阳光不照临,医生找上门。
立春别欢喜,还有四十冷天气。
四八月,防着凉,早晚注意加衣裳。
六月六,晒衣服,减少疾病添幸福。
小寒大寒,冻死老汉。
冬不恋床,夏不贪凉。
宁可常常三分寒,不可棉裹一身汗。
饭要定时吃,衣要看天穿。
春不忙减衣,秋不忙加帽。
春捂秋冻,一年无病。
冬不蒙首,春不露背;夏不露腹,冬不露肩。
冬不坐木头,夏不坐石头。
二八月乱穿衣,小心病害上身体。
气候不正,仅防疾病。
天热防中署,天寒防伤风。
七月秋风渐渐凉,伤风感冒要预防。
秋风凉,添衣裳。
一场秋雨,一场寒,十场秋雨穿上棉。
白露身不露,寒露脚不露。
大汗莫当风,当风易伤风。
伤风伤风,多在秋冬。
头对风,暖烘烘;脚对风,请郎中。
孔伯华医馆孔令谦谈保健1、升降寒热话饮食健康是人类得以生存的基本保障,是人类永恒的话题。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人们对健康更加渴求。
但如何做才能保持健康,恐没有与饮食密切相关的了。
民以食为天,应该说吃是我们人类生活中最重要的事情。
从生吃到熟吃,从吃得饱到吃得好,从吃得合理到吃得科学。
吃出健康、吃出美丽,饮食需求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已呈多元化方向发展。
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食品更加极大丰富,使人眼花缭乱,这个好,那个棒;这个能吃,那个不能吃。
因此有吃出病的,像脂肪肝、糖尿病等;也有减肥导致的在优质生活条件下的营养不良症等等。
这些无不与我们的日常饮食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早年练习太极拳时,老师曾说过,太极拳练好了,浑身上下无不太极。
太极就是刚柔相济,刚柔就是阴阳,我将其引伸到吃,就是吃冷吃热的概念。
因此,对于眼花缭乱的各类食品,以一颗平常心、太极法加以区别,一定会逐渐炼成一嘴的无吃不太极的功夫。
大自然很公平,也是有规律的。
拿食品而说,且先不要管什么碳水化合物、动植物蛋白、维生素等,这些太多,也很难一一记清,教你一个太极法,一看就会。
一、食物的分类我们对食品的分类是按照酸、苦、甘、辛、咸五味来分的,任何食物,离不开这五味,因此有这么一个成语,叫“五味杂陈”,绝不是六味地黄。
这样,我们就可以将所有能够入口的食物分成了五类。
按照中医学理论,五味与五脏相对应,如酸入肝,苦入心等;为什么说这个人心火太大泡点莲子芯喝呢,就是这个道理。
而五脏的和谐是人体得以健康的基本保证。
就五味而言,任何一个都不能过了,如盐吃多了不行,没有也不可以;过了就要打破五脏之间的均衡,五脏也就失去了平和。
五味与五脏对应关系如图所示:五行木火土金水五色青赤黄白黑五味酸苦甘辛咸五脏肝心脾肺肾二、五味功能寒、凉、平、温、热即食物的五性。
五性的分类,可以让您更明显地针对自己的体质来选择食用不同品性的食物。
如果您属于寒性体质,就不适合吃太多寒性的食物,否则只会“雪上加霜”,导致身体不适,阴阳均衡关系更加倾斜,也违背了健康养生的本意,这在太极中叫立身中正,阴阳互济。
孔祥熙养生语录(3)
常服人参自古认为常服人参能抗衰老,轻身延年。
人参是五加科多年生草本植物人参的根。
人参位居补药之榜首,是中国人心目中名气最大的养生之物,所以常常把一些补血益气的食物喻做人参,比如说萝卜是“十月萝卜小人参”。
人参有“神草”的美誉,还有“土精”、“人衔”、“皱面还丹”的别名。
“人参年深……,根如人形,有神,故谓之人参,神草”。
人参“色黄属土,而补脾胃,生阴血,故有黄参、血参之名。
得地之精灵,故有土精、地精之名”。
中华医学很早就认识到人参能够增强体力,著名医书《图经本草》中就有记录说,二人进行竞走比赛,其中一个人口含人参,另一个人没有含人参。
走了5里路后,含着人参的那个人仍然步履轻盈,气息自如;没有含人参的那个人则气喘如牛,踉踉跄跄。
人参能调解中枢神经系统功能活跃的作用,使心脏收缩力加强,刺激造血器官和内分泌,调节胆固醇代谢,促进蛋白质代谢,降低血糖并与胰岛素有协同作用。
服用人参能够改善睡眠、稳定情绪、抗疲劳、提高肌体免疫力。
以孔家的财富,每日吃点人参根本不算什么,自然人参也就是家中的常备物品。
人参能抗衰老。
据《神农本草经》中记载,人参“主补五脏,安精神,定魂魄,止惊悸,除邪气,明目,开心益智,久服轻身延年”。
清朝的康熙、乾隆、慈禧晚年都长期小剂量服用人参。
传统的抗衰老、延年益寿的药方中,大都配有人参。
用现代医学的理论解释就是,人参能提高细胞寿命,维持衰老后细胞的生存能力,并且能够促进人体血液淋巴细胞体外的有丝分裂,延长人体羊膜细胞的生存期。
人参中所含有的麦芽醇具有抗氧化活性,可与肌体内的自由基相结合,减少脂褐素在体内的沉积,从而起到抗衰老和延年益寿的目的。
人参能增强老年人的适应能力。
据医学实验,当动物在大量失血或因窒息而生命垂危时,立即注入人参制剂,可以使得已经降得很低的血压稳步上升,延长存活时间,乃至促进康复。
由此推断,人参可以增强肌体(特别是老年肌体)对各种有害刺激的非特异性防御能力,调节病理过程,使病体恢复正常。
近些年,人参被用于治疗癌症,不仅能够抑制肿瘤,还可以改善病人的食欲。
人参分不同种类,价钱也各不相同。
购买人参时,要注意区别人参的种类。
人参一般在生长6到7年的时候,秋天茎叶即将枯萎时采挖。
它生长的时间越长,药力越大,功效越好。
人参主要生长在东北三省,野生的叫野山参,人工培植的叫园参。
野山参在幼苗时期被移植到种植园中由人工培育,长大后叫移山参。
三者功用相仿,但野山参因为生长的时间长,所以药力最好,价格也最昂贵。
人参的加工方法也有所不同,这也直接关系到人参的功效和价格。
根据加工方法,加工后的人参可以分成以下几种:
生晒参:采集后直接洗净、晒干或烘干的人参。
性平和,不温不燥,既可补气,又可养津,适用于气虚或气虚兼有阴津不足者。
大力参:把人参用沸水浸煮后晒干所成。
与生晒参药性相近,但补益效果略次。
白参、糖参:人参经过沸水浸烫,然后浸入糖汁中,再取出晒干。
两者皆性平,适用于气阴不足、肺脾气虚者。
红参:人参蒸熟晒干或烘干。
性偏温,能振奋阳气,适用于气弱阳虚者,还可以用做急救药品。
加工后的人参种类还有条参、参须等。
人参的药效,以生晒参、大力参、红参为最佳,白参糖参较差,接下来是条参,参须最次。
孔祥熙常吃人参鸡汤,是一种常见的人参食用方法。
这种食用方法是将人参切片或锯成粗末,与食物配制成药膳,把食物和药物溶合在一起,收到药疗和食疗的双重效果。
人参与药膳的滋补价值都很高。
需要注意的是,制作人参药膳时,采用的人参量一定要比较小,最好只用一至两棵。
人参的另一种服法是煎汤:生晒参和红参适合用这种食用方法。
把人参切成薄片,选用1克,在砂锅里用冷水浸泡15分钟,然后再置于小火上煮沸30分钟,趁温热时服下。
噙含人参的食用法自古就有,称为“噙化人参方”,慈禧太后就常用此方。
方法是,先浸泡人参,然后蒸软,切成薄片,含约1小时,再嚼碎咽下。
每天噙化一至两片。
另外一种简便的服用人参的方法是泡人参茶。
选用人参薄片,或参须、参叶、参花、参果,用开水冲泡,在24小时内饮完。
每日饮用的人参量不得超过2克。
人参泡酒也是中国人最常采用的补养方法。
一般是把整根人参装入酒瓶,也可以把30克人参锯成粗末,加入白酒500克,密封15天。
开瓶后,每晚饮用15毫升,喝完后可以再加入500克白酒浸泡一次。
这里需要警示读者的是:
人参虽好,也是一种药,药效因人、因势而异,如果食用不当,会造成人参中毒。
人参最适合治疗气虚带来的病症,所以身体强壮、体气不虚的人,不宜食用,以免壅滞内气。
湿热症和实热症者也不适宜食用人参。
儿童、壮年,不能食用人参,否则牙龈、鼻孔会出血。
如果出现这些症状,可食用生萝卜解毒。
如果症状严重,要送医院救治。
剂量不能过大。
剂量过大,会牙龈出血、流鼻血,这是人参急性中毒;还会出现药疹、头晕手颤、多汗、肠胃反应不良导致呕吐、腹胀、胸闷、腹泻。
服用人参应该从小剂量开始,如果有上述不适,要立即停用。
中医典籍认为:人参反藜芦,畏五灵脂,恶皂角,在复方配制中,不可将人参同这三种药共用,以免产生强烈的副作用或降低药效。
服用人参时,不宜食用萝卜和饮茶。
人参最好单味独用,和其他药材同用,反倒会降低药效,造成浪费。
煎煮人参时,不要使用铁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