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高考写作模拟《关于“压舱石”》材料作文题解及范例.pdf
- 格式:pdf
- 大小:875.44 KB
- 文档页数:3
一、作文1.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当代风采人物评选活动已产生最后三名候选人:大李,笃学敏思,矢志创新,为破解生命科学之谜作出重大贡献,率领团队一举跻身国际学术最前沿。
老王,爱岗敬业,练就一手绝活,变普通技术为完美艺术,走出一条从职高生到焊接大师的“大国工匠" 之路。
小刘,酷爱摄影,跋山涉水捕捉世间美景,他的博客赢得网友一片赞叹:“你带我们品味大千世界”“你帮我们留住美丽乡愁“。
这三人中,你认为谁更具风采?请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作文,体现你的思考、权衡与选择。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答案】品味大千世界尽显时代风采笃学敏思的大李,锐意创新,阐释了生命科学的谜团;爱岗敬业的老王,苦心练技,用勤奋完成了焊接大师的蜕变。
他们,都谱写了属于自己的人生凯歌,然而,跋山涉水的小刘,用心灵捕捉世间奇山丽水,用镜头抓拍天空七色彩虹,他给这个行色匆匆忽视美丽的枯涩的时代,注入了一泓清泉,彰显了时代最美的风采。
大千世界,滚滚红尘,人们的双眼专注于科技的创新和技艺的精湛,却少有人如同小刘那样珍视生命中的美丽。
当然,我们不能否认科技的创造力,笃实的思考力,和技师的巧夺天工。
但是,大多时候,我们因为对物质太过执拗而迷失了脚步,我们睁着双眼,却看不见大自然的美景。
正如蒋勋先生在《生活十讲》中写下:“物质不是不好,不好的是没有抗衡的力量。
”我们不能任由物质的铁蹄践踏昔日的精神家园,不可任由功利的追求侵占心中对美的向往。
如此,我以为,值此超物质的快进时代,像小刘一样肯在云白山青间捕捉最美的风景,才是时代最耀眼的风采。
品味大千世界,尽显时代风采,是拥有几米笔下那一个充满爱的心,所以我们走到哪里都会看到动人的风景。
然而,科技的日新月异,技术的日益精湛,还有多少人存留着如同朱光潜先生所言的“接近文化和欣赏美是人之为人的天性”?难怪阿尔卑斯山脚下矗立的牌子赫然写着“慢慢走,欣赏啊”来呼吁人们驻足身边的美丽?难怪鲍尔吉·原野在《月光手帕》中期望人们拥有空灵的目光,才不会被世俗磨砺,才不会失去美的愉悦?要知道,如今翠翠守护着的湘西已经不在了,月牙泉的波光粼粼再难寻觅,所幸,我们还有小刘那份对自然之美的皈依和珍惜。
当我们运送货物的时候用压舱石压住作文全文共6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篇1标题:压舱石,无声却重要的伙伴大家好,我是某某班的某某同学。
今天我要和大家分享的是一个看似平凡,却往往被人们忽视的话题——压舱石。
你们可能会问,压舱石又是什么东西呢?别着急,我这就给你们科普一下。
压舱石就是装在船舱底部,用来使船身增加稳定性和沉浸的重物。
听起来是不是很普通?可是,正是有了压舱石的存在,才能确保我们的货物在海上运输时安全无虞。
说到货物运输,我们身边随处可见。
从吃的喝的到穿的用的,从小到大,应有尽有。
而这一切,又是从何而来的呢?原来,早在几百年前,就有了远渡重洋、East to West West to East的壮阔海上丝绸之路。
古时的航海不同于现代,船只小,装载货物有限。
但总有一些聪明人发现,如果在船舱装一些重物作为压舱,不仅能增加载重量,还能使船身更加平稳,减小侧摇和纵摇。
于是,压舱石就这样应运而生了。
从那时起,压舱石就成为了海员们的好伙伴。
他们或用砂石、或用铁块、或用其他重物,只要能让船身沉浸入水、保持平衡就可以了。
渐渐地,压舱石不仅被广泛应用于航海,在铁路运输和空运领域也开始使用类似的"压重"方式。
时代在进步,现代的货船更加庞大、装载能力也更强。
可是,压舱石的作用却依然不可或缺。
它们往往被安放在船底的特定区域,借助重力使整艘船保持适当的浸水线和纵横倾斜度,从而确保航行安全。
或许你会说,现在的舰船装备可不是吃素的,定有先进的设备可以调节平衡吧?诚然,现代船只确实配备了各种自动控制系统,但压舱石并未被彻底取代。
相反,它依旧是调节船身姿态的重要手段。
压舱石与先进设备相互配合,相得益彰,才是现代海运的保证。
我亲眼所见,当卸货的时候,工人们会把压舱石一块块移走,以腾出更多的货舱空间。
等到装货完毕,他们又会把压舱石一一码放回原位。
这项工作看似简单,却决不能疏忽大意。
稍有差池,就可能导致船身失衡、侧翻,后果不堪设想。
2020高考作文十大押题及范文篇一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材料一:米兰.昆德拉认为,一切重压与负担,人都可以承受,它会使人坦荡而充实地活着,而最不能承受的恰恰是轻松。
最沉重的负担把我们压得越贴进大地,我们就越能真实得感受生活。
材料二:一艘货船卸货后返航时,突遇巨大風暴,老船长果断下令:“打开所有货舱,立刻往里面灌水!”水手们半信半疑地照着做了。
虽然暴风巨浪使旧那么猛烈,但随着货舱里的水位越来越高,货轮渐渐地平稳了,装满水负重的船在经验丰富的老船长带領下安全返航。
材料三:华为自2018年1月份以来却接连遭受了包括来自美国、英国和加拿大等国的许多不公平对待,任正非表示,华为今天碰到的问题,在十多年前就有预计,公司已经准备了十几年,并不是完全仓促、没有准备地来应对这个局面。
眼前的困境会让华为更要坚持走创新之路,突围而出。
华为从未在世界上这么有名,应为这次广告宣传付钱。
面对今天时代发展和自己将来的人生选择,你有何感想?请据此写一篇文章。
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文题解析】此题考核写作能力,是一道任务驱动型的材料作文,材料共有三则,是一则多材料作文,属于“相同型”。
三则材料可视为总分关系,第一则是核心,二三则举例阐释。
材料一表明轻松会毁掉人的生活,压力能够让人坦荡而充实地活着,压力越大,生活越真实。
材料中“坦荡”,可以是成功,可以是安全,可以是精彩,可以是突破,可以是创新,可以是凤凰涅槃。
这侧材料的核心意思不是轻松的危害,而是重在阐释人能承受任何压力,压力能让人变得更充实,更强大,更有可能成功。
材料二阐释出物、人及社会等越负重越平稳的道理,也涉及到“经验丰富的人”的引领作用。
“负重”,可以是外在压力,也可以是重大责任,可以是困难挫折,也可以是神圣使命,可以是生活困境,也可以是精神负重。
材料三写到了华为公司的负重前行,其中还涉及到两方面的信息:一是负重前行是要有充足的思想准备,一是负重前行能够有助于“突围而出”。
2020年高考材料作文模拟题解及佳作点评一、作文1.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一个游客去波罗的海度假,找到一处房屋,打算同房东——一位和蔼可亲的老人签下租房合同。
老人劝他不妨先试住几天,看究竟合适不合适,再作决定。
游客住下后感到很满意。
到第5天,将要签合同时,却发生了一点意外:一个精美的玻璃杯被他不小心打碎了。
他有些忐忑不安地打电话告诉了老人,老人说:“不要紧,你又不是故意的,我过来签合同时再拿一个来。
”游客把碎玻璃和屋里的其他垃圾打扫了。
不久,老人来了,进屋后就问:“玻璃杯碎片呢?”游客回答说,已经装进垃圾袋,放到门外了。
老人赶紧出门,打开垃圾袋看过后,脸色凝重地对游客说:“对不起,我不再把房子租给你了。
”然后,老人仔细地将玻璃碎片一一捡了出来,放入另一个垃圾袋,写上:“玻璃碎片,危险!”要求:①结合材料的内容和含意,选准角度,明确立意;②自拟标题,自选文体(诗歌除外),不少于800字;③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答案】成功从小事做起游客因为一点小事而没有能租到已经感到满意的房子告诉我们,做好小事是成功的基石,成功要从小事做起。
东汉时有一少年,独居一室而庭院龌龊不堪。
他父亲的朋友去看他见状说:“孺子何不洒扫待客?”他回答说:“大丈夫处世,当扫除天下,安事一屋?”朋友立即反问道:“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
”这位少年从此从小事做起,志在四方的他终于成了杀敌良将——陈蕃。
只有将小事做好,将伟大理想埋在心中,才有可能成功。
试想,连居屋之地都懒得扫,谈何一扫天下乎?再伟大的事业都要从平凡的小事开始。
克洛克家境并不富裕,他下课就到一家快餐店打工。
起初老师让他擦桌子,可他毫无干劲,当天就溜回家。
回家后,他父亲叫他如何擦好桌子,克洛克用心地在快餐店里依次用五条毛巾擦每一张桌子,最终得到老板赏识。
之后,努力工作的他继承了这家快餐店,并将它发展成了赫赫有名的麦当劳。
如今,麦当劳已经风靡全球,你可曾想过它是如何打造成功并与肯德基并驾齐驱的呢?你可曾想过克洛克是凭借什么继承并发展它的呢?是啊!他拥有从小事做起的精神,从而缔造了自己的辉煌。
2024高三模考作文+辩论稿2024高三模考作文+审题立意+优秀范文模拟文题【20232024学年河北部分中学高三10月联考】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本试卷语言文字运用第二题提到河下古镇街道上的石头。
这些石头先是“压舱石”,能使船在遇到大风大浪时避免大幅度摇晃和翻船,后来这些石头被铺在街道上,使得路面平坦一些。
这可谓物尽其用。
再后来,经历岁月风霜、行人车马的磨砺,石头被磨去棱角,最后变得光滑、圆润。
这样一来,古街道的路面就更加平坦了。
对于这些石头的“经历”,你有怎样的感悟和思考?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审题指导】作文材料介绍了河下古镇街道上的石头的“经历”。
其经历可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这些石头是“压舱石”,作用重大。
能够成为“压舱石”,说明这些石头有一定的重量,这启发我们要想成为有用之人,需要培养自己的能力,让自己有积淀。
第二个阶段,这些石头由重要的“压舱石”变为铺在街道上的石头,也能发挥作用,让路面平坦一些。
这启发我们要“物尽其用,人尽其才”。
第三个阶段,在经历一番磨砺后,石头最后变得光滑、圆润,这样路面会更平坦,这启发我们成长需要经历一定的磨砺,人因经历的丰富而变得圆润,因此发我们要持续努力,积累经验和知识,不断追求进步。
综合来看,石头虽然位置、外形、角色有变化,但是本质并没有改变——不管被置于什么样的环境,都能适应新环境,发挥自己的作用。
这启发我们:不管经历了什么,追求实现自身价值的“本心”或者“初心”不可改变。
写作时,要扣住这些石头的“经历”展开思考。
可以抓住石头的三段经历中的一段来写,比如根据第一段经历写要增强自身本领、增加自身分量;根据第二段经历写要物尽其用、人尽其才;根据第三段经历写要接受岁月的洗礼,和光同尘,持续进步。
最好还是能把三个阶段的经历结合起来,辩证论证:在人生的不同阶段,个人所处的位置和所扮演的角色虽有不同,但都要尽力发挥自己的作用,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和社会价值。
2020高考语文作文模拟题及范文2020高考语文作文模拟题及范文作文题目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赵州桥建于隋朝,巍然挺立,气势雄浑,体现了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是我国宝贵的历史遗产。
港珠澳大桥已正式开通,体现了一个国家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奋斗精神,是一座圆梦桥、同心桥、自信桥、复兴桥。
中国人心中有座鹊桥,传说农历每年七月初七夜晚,牛郎、织女相会,喜鹊群集银河,相衔成桥,以渡织女。
“一带一路”是促进共同发展、实现共同繁荣的合作共赢桥梁,也是增进理解信任、加强交流的和平友谊桥梁。
从历史到现实,从传说到梦想,中国桥的内涵在发展变化。
以上材料触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据此写一篇文章,想象以中国代表的身份,在一次模拟联合国大会上发表演讲。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题目解读广东省一模作文题,以中国桥来话中国事,横跨古今,贯通虚实,延续近几年高考让考生借日常经验(日常积累)来书写大时代大问题的命题特点。
这个作文题不回避热点(港珠澳大桥、“一带一路”),又不唯热点(古往今来四座“桥”),明确了写作的立足点(桥),也提供了广阔的写作空间(中国形象、中国精神、中国理念等)。
(一)材料解析题目中的材料列举了与中国有关的四座桥,他们分别是古代的赵州桥、刚开通的港珠澳大桥、传说中的“鹊桥”以及“一带一路”的象征桥,每座“桥”都有自己的内涵,都可成为立意方向。
赵州桥是“古代的桥”,工艺精湛,是国人的创举;历史悠久,是先人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
得力于小学课文,凝结着古代劳动人民智慧和才干的赵州桥早已深入人心。
围绕赵州桥,作文的立意方向有:历史遗产、智慧实干、传统等。
港珠澳大桥是“当下的桥”,勾连了香港、珠海、澳门三地,拉近了三地市民间的距离,更是展示了中国走向复兴路的信心和决心。
赵州桥体现的是古代人的智慧才干,港珠澳大桥则彰显当代人的创造和信心。
关于蔡崇达《命运》压舱石的作文《命运的压舱石》
小朋友们,你们知道什么是压舱石吗?压舱石呀,就是放在船底,让船在大海上行驶得更平稳的大石头。
在蔡崇达的《命运》这本书里,也有像压舱石一样的东西呢!
书里的阿太,经历了好多好多困难。
有时候,生活就像大海上的暴风雨,吹打得阿太摇摇晃晃。
但是,阿太有一颗坚强的心,这颗心就像压舱石一样,让她在生活的风浪中稳稳前行。
比如说,阿太的亲人一个个离开了她,这得多伤心呀。
可是阿太没有被打倒,她还是坚强地面对生活,努力地活下去。
就像我们在学校里,遇到了很难的数学题,感觉脑袋都要炸了,但是只要我们不放弃,坚持去想,就一定能做出来,这就是我们心中的“压舱石”在起作用。
小朋友们,我们也要找到自己的“压舱石”,不管遇到多大的困难,都能勇敢地向前走!
《中的压舱石》
小朋友们,今天我要给你们讲讲蔡崇达《命运》里的压舱石。
你们看,船在大海上航行,如果没有压舱石,就会摇摇晃晃,很容易翻掉。
我们的人生也是这样,需要有压舱石。
在《命运》里,阿太的压舱石就是她的乐观和勇气。
哪怕生活给了她很多苦头,她都能笑着面对。
比如说,阿太家里很穷,经常吃不饱饭。
但是她没有哭鼻子,而是想办法去种地、去捕鱼,努力让生活变好。
这就像我们跑步的时
候,不小心摔倒了,要是哭鼻子就没办法继续跑啦。
但是如果我们勇敢地站起来,拍拍身上的土,就能继续跑下去。
小朋友们,让我们也像阿太一样,找到自己的压舱石,勇敢地面对生活中的挑战!。
《为人生准备“压舱石”》阅读及答案为人生准备“压舱石”赵畅①在犹太民族,母亲要在《圣经》上抹蜂蜜让孩子去舔书本上的蜜,目的是要培养孩子的读书兴趣,让孩子从小树立观念:书本是甜的,而且书中有智慧。
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一项调查,犹太民族人均每年阅读65本书。
读书兴趣浓厚,犹太人将读书视作生命的一部分,因此才造就了如此令人羡慕的读书风景。
②的确,读书有了热情,持之以恒才能顺理成章。
但是,单单有兴趣,读书未必一定有收获,关键得读好书。
按北京大学陈平原教授的说法,读书是要为自己准备“压舱石”——诚如空船航行时,为防翻船须备“压舱石”一样。
读书该选择怎样的“压舱石”呢?或许各有各的说法,但文学、史学、哲学、宗教、伦理、艺术等人文学的经典必是“压舱石”的精髓。
因为古往今来的文化精神、人格理想和思想艺术的原创性,大都蕴含在经典作品之中。
如果说,读书使人渐由遮蔽走向澄明的话,那么阅读经典便可有效缩短这中间的距离。
比如阅读历史,不仅让读书人获取历史知识,更重要的是掌握了历史学看问题的方法,从而使之转变成改造世界的现实力量。
唯有常读经典,多读经典,才能驱使人们培养理想情怀,树立凌云之志。
这便是经典的“压舱石”效应。
③阅读经典,还需与经典的阅读方法相匹配。
约翰·罗斯金在《芝麻与百合》里有这样一段话:“当你去读一本好书时,你必须问问自己,‘我能像一位澳大利亚的矿工那样适于自己的工作么?我的十字镐和铲子都就绪了么?我自己准备妥帖了么?我的袖子是否已经卷到双肘,我的呼吸是否匀称,我的心情是否正常?’……这样多问问极有好处,因为既然你所要寻求的金属就是作者的心灵与深意,那么他的语言便是你要获得金属前必须敲碎和冶炼的岩石。
你的十字镐是你自己的专心、机智与学问;你的熔矿炉是你自己的善于思考的灵魂。
”是啊,有好的书籍相伴,有好的态度相生,有好的思考相随,又何愁不能在开掘的矿渣中拣到“纯净的宝石”呢?④读书绝无止境。
以智慧闻名于世的苏格拉底,在70岁时还自认什么都不知道。
2020届高考新材料作文模拟题解题及范例评析写作(60分)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在自然纪录片行业中有一条“永不干涉”原则,即尊重大自然环境下发生的一切事情,工作人员不得对自然环境下的物种活动进行干预。
然而某摄制组在南极拍摄帝企鹅时,有约50只帝企鹅被困冰坑,历时两天无法走出困境,出现很多伤亡,濒临“全军覆没”。
摄制组经过深思熟虑,用铲子在冰坑周围斜坡上挖沟成楼梯状,让帝企鹅成功走出冰坑。
摄制组的“间接干预”赢得观众的支持和赞美,当然也有一些反对的声音。
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不少于800字。
作文解读(一)命题方向科学精神:理性思维、批判质疑实践创新:问题解决人文底蕴:人文关怀健康生活:珍爱生命责任担当:社会责任(二)审题限制性1.立意限制。
考生要围绕“永不干涉”和“间接干预”的辩证关系来写。
根据材料侧重点,摄制组的“间接干预”,观众有支持和赞美,也有一些反对的声音,这个场景暗示立意的关键点在摄制组该不该“间接干预”这一问题上。
尤其要注意帝企鹅在被困时,摄制组的“间接干预”让帝企鹅成功走出冰坑这一话题,并写出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2内容限制。
引导语要求考生“围绕材料内容及含意”作文,即考生不可抛开材料,另起炉灶;如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大谈“人与自然”或者环境保护则会导致偏题。
3.材料中的两种行为皆有其道理,而考生的选择属于非此即彼型,所以选择此就意味要在一定程度上反对彼,考生在论证中要体现自己的比较、权衡和选择。
比如尊重自然更要保护自然,坚守原则更要善于变通,尊重自然更要善待生命,遵守自然规则更要有人文关怀……4.价值判断限制。
在自然纪录片行业中尽管有“永不干涉”原则,但摄制组是经过“深思熟虑”才“间接干预”的,观众的态度是支持和赞美,反对的声音只是“有一些”。
我们承认,摄制组干预自然确实是很危险的行为,但在面对帝企鹅被困濒危时,人们总不能完全遵从“永不干涉”的原则,那些帝企鹅会因为自然界营造的特殊情况而死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