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感器》第四版唐文彦习题答案
- 格式:doc
- 大小:510.00 KB
- 文档页数:34
第一章 思考题与习题1、什么是传感器的静态特性?它有哪些性能指标?答:输入量为常量或变化很慢情况下,输出与输入两者之间的关系称为传感器的静态特性。
它的性能指标有:线性度、迟滞、重复性、灵敏度与灵敏度误差、分辨率与阈值、稳定性、温度稳定性、抗干扰稳定性和静态误差(静态测量不确定性或精度)。
2、传感器动特性取决于什么因素?答:传感器动特性取决于传感器的组成环节和输入量,对于不同的组成环节(接触环节、模拟环节、数字环节等)和不同形式的输入量(正弦、阶跃、脉冲等)其动特性和性能指标不同。
3、某传感器给定相对误差为2%FS ,满度值输出为50mV ,求可能出现的最大误差δ(以mV 计)。
当传感器使用在满刻度的1/2和1/8时计算可能产生的百分误差。
并由此说明使用传感器选择适当量程的重要性。
已知:FS %2=γ, mV y FS 50=;求:δm =?解:∵ %100⨯=FS my δγ;∴ mV y FS m 1%100=⨯•=γδ若: FS FS y y 211= 则: %4%100251%1001=⨯=⨯=FS m y δγ 若: FS FS y y 812= 则: %16%10025.61%1002=⨯=⨯=FS my δγ 由此说明,在测量时一般被测量接近量程(一般为量程的2/3以上),测得的值误差小一些。
4、有一个传感器,其微分方程为x y dt dy 15.03/30=+,其中y 为输出电压(mV ),x 为输入温度(0C ),试求该传感器的时间常数τ和静态灵敏度k 。
已知:x y dt dy 15.03/30=+;求:τ=?,k =?解:将x y dt dy 15.03/30=+化为标准方程式为:x y dt dy 05.0/10=+ 与一阶传感器的标准方程:kx y dtdy =+τ 比较有: ⎩⎨⎧==)/(05.0)(100C mV k s τ 5、已知某二阶系统传感器的自振频率f 0=20k Hz,阻尼比ξ=0.1,若要求传感器的输出幅值误差小于3%,试确定该传感器的工作频率范围。
习题1 传感器及其特性1-1 什么叫传感器?它由哪几部分组成?并说出各部分的作用及其相互间的关系。
答:传感器是能感受规定的被测量并按照一定的规律将其转换成可用输出信号的器件或装置。
通常传感器由敏感元件和转换元件组成。
敏感元件是指传感器中能直接感受或响应被测量的部分,转换元件是指传感器中将敏感元件感受或响应的被测量转换成适于传输或测量的电信号部分。
由于传感器的输出信号一般都很微弱, 因此需要有信号调节与转换电路对其进行放大、运算调制等。
随着半导体器件与集成技术在传感器中的应用,传感器的信号调节与转换电路可能安装在传感器的壳体里或与敏感元件一起集成在同一芯片上。
此外,信号调节转换电路以及传感器工作必须有辅助的电源,因此信号调节转换电路以及所需的电源都应作为传感器组成的一部分。
1-2 简述传感器的作用和地位及其传感器技术的发展方向。
答:传感器位于信息采集系统之首,属于感知、获取及检测信息的窗口,并提供给系统赖以进行处理和决策所必须的原始信息。
没有传感技术,整个信息技术的发展就成了一句空话。
科学技术越发达,自动化程度越高,信息控制技术对传感器的依赖性就越大。
发展方向:开发新材料,采用微细加工技术,多功能集成传感器的研究,智能传感器研究,航天传感器的研究,仿生传感器的研究等。
1-3 传感器的静态特性指什么?衡量它的性能指标主要有哪些?答:传感器的静态特性是指被测量的值处于稳定状态时的输出—输入关系。
与时间无关。
主要性能指标有:线性度、灵敏度、迟滞和重复性等。
1-4 传感器的动态特性指什么?常用的分析方法有哪几种?答:传感器的动态特性是指其输出与随时间变化的输入量之间的响应特性。
常用的分析方法有时域分析和频域分析。
时域分析采用阶跃信号做输入,频域分析采用正弦信号做输入。
1-5 解释传感器的无失真测试条件。
答:对于任何一个传感器(或测试装置),总是希望它们具有良好的响应特性,精度高、灵敏度高,输出波形无失真的复现输入波形等。
第一章 思考题与习题1、什么是传感器的静态特性?它有哪些性能指标?答:输入量为常量或变化很慢情况下,输出与输入两者之间的关系称为传感器的静态特性。
它的性能指标有:线性度、迟滞、重复性、灵敏度与灵敏度误差、分辨率与阈值、稳定性、温度稳定性、抗干扰稳定性和静态误差(静态测量不确定性或精度)。
2、传感器动特性取决于什么因素?答:传感器动特性取决于传感器的组成环节和输入量,对于不同的组成环节(接触环节、模拟环节、数字环节等)和不同形式的输入量(正弦、阶跃、脉冲等)其动特性和性能指标不同。
3、某传感器给定相对误差为2%FS ,满度值输出为50mV ,求可能出现的最大误差δ(以mV 计)。
当传感器使用在满刻度的1/2和1/8时计算可能产生的百分误差。
并由此说明使用传感器选择适当量程的重要性。
已知:FS %2=γ, mV y FS 50=;求:δm =?解:∵ %100⨯=FS my δγ;∴ mV y FS m 1%100=⨯∙=γδ若: FS FS y y 211= 则: %4%100251%1001=⨯=⨯=FS m y δγ 若: FS FS y y 812= 则: %16%10025.61%1002=⨯=⨯=FS my δγ 由此说明,在测量时一般被测量接近量程(一般为量程的2/3以上),测得的值误差小一些。
4、有一个传感器,其微分方程为x y dt dy 15.03/30=+,其中y 为输出电压(mV ),x 为输入温度(0C ),试求该传感器的时间常数τ和静态灵敏度k 。
已知:x y dt dy 15.03/30=+;求:τ=?,k =?解:将x y dt dy 15.03/30=+化为标准方程式为:x y dt dy 05.0/10=+ 与一阶传感器的标准方程:kx y dtdy =+τ 比较有: ⎩⎨⎧==)/(05.0)(100C mV k s τ 5、已知某二阶系统传感器的自振频率f 0=20k Hz,阻尼比ξ=0.1,若要求传感器的输出幅值误差小于3%,试确定该传感器的工作频率范围。
第一章1.何为准确度、精密度、精确度并阐述其与系统误差和随机误差的关系。
;答:准确度:反映测量结果中系统误差的影响程度。
精密度:反映测量结果中随机误差的影响程度。
精确度:反映测量结果中系统误差和随机误差综合的的影响程度,其定量特征可用测量的不确定度表示。
4.为什么在使用各种指针式仪表时,总希望指针偏转在全量程的2/3以上范围内使用答:选用仪表时要考虑被测量的大小越接近仪表上限越好,为了充分利用仪表的准确度,选用仪表前要对被测量有所了解,其被测量的值应大于其测量上限的2/3。
14.何为传感器的静态标定和动态标定试述传感器的静态标定过程。
答:静态标定:确定传感器的静态特性指标,如线性度、灵敏度、滞后和重复性等。
动态标定:确定传感器的动态特性参数,如频率响应、时间常数、固有频率和阻尼比等。
(静态标定过程:①将传感器全量程分成如干等间距点。
②根据传感器量程分点情况,由小到大一点一点地输入标准量值,并记录与各输入值相应的输出值。
③将输入值由大到小一点一点减小,同时记录与各输入值相对应的输出值。
④按②、③所述过程,对传感器进行正反行程往复循环多次测试,将得到的输出-输入测试数据用表格列出或作出曲线。
⑤对测试数据进行必要的处理,根据处理结果就可以确定传感器的线性度、灵敏度、迟滞和重复性等静态特性指标。
第二章~1.什么叫应变效应利用应变效应解释金属电阻应变片的工作原理。
答:应变效应:金属丝的电阻随着它所受的机械形变的大小而发生相应的变化的现象称为金属应变效应。
工作原理:在电阻丝拉伸极限内,电阻的相对变化与应变成正比,即:=K0(K0:电阻丝的灵敏系数、:导体的纵向应变)2.金属电阻应变片与的工作原理有何区别各有何优缺点答:区别:金属电阻变化主要是由机械形变引起的;半导体的阻值主要由电阻率变化引起的。
优缺点:金属电阻应变片的主要缺点是应变灵敏系数较小,半导体应变片的灵敏度是金属电阻应变片50倍左右。
-6.什么是直流电桥若按桥臂工作方式不同,可分为哪几种各自的输出电压如何计算答:直流电桥:电桥电路的工作电源E 为直流电源,则该电桥称为直流电桥。
第一章传感与检测技术的理论基础1.什么是测量值的绝对误差、相对误差、引用误差?答:某量值的测得值和真值之差称为绝对误差。
相对误差有实际相对误差和标称相对误差两种表示方法。
实际相对误差是绝对误差与被测量的真值之比;标称相对误差是绝对误差与测得值之比。
引用误差是仪表中通用的一种误差表示方法,也用相对误差表示,它是相对于仪表满量程的一种误差。
引用误差是绝对误差(在仪表中指的是某一刻度点的示值误差)与仪表的量程之比。
2.什么是测量误差?测量误差有几种表示方法?它们通常应用在什么场合?答:测量误差是测得值与被测量的真值之差。
测量误差可用绝对误差和相对误差表示,引用误差也是相对误差的一种表示方法。
在实际测量中,有时要用到修正值,而修正值是与绝对误差大小相等符号相反的值。
在计算相对误差时也必须知道绝对误差的大小才能计算。
采用绝对误差难以评定测量精度的高低,而采用相对误差比较客观地反映测量精度。
引用误差是仪表中应用的一种相对误差,仪表的精度是用引用误差表示的。
3.用测量范围为-50~+150kPa的压力传感器测量140kPa压力时,传感器测得示值为142kPa,求该示值的绝对误差、实际相对误差、标称相对误差和引用误差。
解:绝对误差 kPa实际相对误差标称相对误差引用误差4.什么是随机误差?随机误差产生的原因是什么?如何减小随机误差对测量结果的影响?答:在同一测量条件下,多次测量同一被测量时,其绝对值和符号以不可预定方式变化着的误差称为随机误差。
随机误差是由很多不便掌握或暂时未能掌握的微小因素(测量装置方面的因素、环境方面的因素、人员方面的因素),如电磁场的微变,零件的摩擦、间隙,热起伏,空气扰动,气压及湿度的变化,测量人员感觉器官的生理变化等,对测量值的综合影响所造成的。
对于测量列中的某一个测得值来说,随机误差的出现具有随机性,即误差的大小和符号是不能预知的,但当测量次数增大,随机误差又具有统计的规律性,测量次数越多,这种规律性表现得越明显。
0-6 为什么选用电表时,不但要考虑它的准确度,而且要考虑它的量程?为什么是用电表时应尽可能地在电表量程上限的三分之二以上使用?用量程为 150V 的 0.5 级电压表和量程为 30V 的 1.5 级电压表分别测量25V电压,请问哪一个测量准确度高?解答:(1)因为多数的电工仪表、热工仪表和部分无线电测量仪器是按引用误差分级的(例如,精度等级为0.2级的电表,其引用误差为 0.2%),而引用误差=绝对误差/引用值其中的引用值一般是仪表的满度值(或量程),所以用电表测量的结果的绝对误差大小与量程有关。
量程越大,引起的绝对误差越大,所以在选用电表时,不但要考虑它的准确度,而且要考虑它的量程。
(2)从(1)中可知,电表测量所带来的绝对误差=精度等级×量程/100,即电表所带来的绝对误差是一定的,这样,当被测量值越大,测量结果的相对误差就越小,测量准确度就越高,所以用电表时应尽可能地在电表量程上限的三分之二以上使用。
(3)150V的 0.5 级电压表所带来的绝对误差=0.5×150/100=0.75V;30V 的1.5 级电压表所带来的绝对误差=1.5×30/100=0.45V。
所以 30V的1.5级电压表测量精度高。
0-7 如何表达测量结果?对某量进行8次测量,测得值分别为: 802.40, 802.50,802.38, 802.48, 802.42,802.46,802.45,802.43。
求其测量结果。
2-1 进行某动态压力测量时,所采用的压电式力传感器的灵敏度为 90.9nC/MPa,将它与增益为0.005V/nC的电荷放大器相连,而电荷放大器的输出接到一台笔式记录仪上,记录仪的灵敏度为 20mm/V。
试计算这个测量系统的总灵敏度。
当压力变化为3.5MPa时,记录笔在记录纸上的偏移量是多少?解:若不考虑负载效应,则各装置串联后总的灵敏度等于各装置灵敏度相乘,即2-2 用一个时间常数为 0.35s的一阶装置去测量周期分别为 1s、2s和5s的正弦信号,问稳态响应幅值误差将是多少?2-10 设某力传感器可作为二阶振荡系统处理。
传感器与传感器技术第四版课后题答案《传感器与传感器技术》是一本广泛应用于自动化、电子工程、机械工程等领域的教材。
第四版对该书进行了全面的修订和更新,以反映传感器技术的最新进展。
本文将针对《传感器与传感器技术》第四版课后题,给出一系列的答案,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传感器技术。
一、什么是传感器?传感器是一种能够感受外界环境变化并将其转换为电信号的装置。
它广泛应用于各种领域,如温度传感器、压力传感器、光敏传感器等。
二、传感器的分类有哪些?传感器的分类方法很多,常见的分类方式包括:1. 按照工作原理分类:如应变片式传感器、电容式传感器、电感式传感器等。
2. 按照应用领域分类:如温度传感器、压力传感器、流量传感器等。
3. 按照输出信号类型分类:如模拟传感器、数字传感器等。
三、传感器的主要性能指标有哪些?传感器的主要性能指标包括:1. 灵敏度:指传感器输出信号与输入信号之间的比率,用于衡量传感器的检测能力。
2. 响应时间:指传感器从感受到外界变化到产生响应的时间,用于衡量传感器的反应速度。
3. 稳定性和重复性:指传感器在长时间运行和多次测量中的稳定性和重复性,用于衡量传感器的可靠性和精度。
4. 防干扰能力:指传感器抵抗外界干扰的能力,用于衡量传感器的抗干扰性能。
四、传感器技术的应用领域有哪些?传感器技术的应用领域广泛,包括:1. 自动化领域:如工业自动化、机器人技术等。
2. 汽车领域:如汽车安全系统、发动机控制系统等。
3. 医疗领域:如医疗诊断、健康监测等。
4. 环境监测领域:如气象监测、水质监测等。
五、如何选择合适的传感器?选择合适的传感器需要考虑以下因素:1. 测量对象:根据测量对象的特点,选择适合的传感器类型。
2. 测量范围:根据测量范围,选择合适的传感器量程。
3. 精度要求:根据精度要求,选择高精度的传感器。
4. 环境条件:考虑传感器的安装环境,如温度、湿度、压力等。
六、传感器技术的发展趋势有哪些?传感器技术的发展趋势包括:1. 微型化和集成化:随着微电子技术的发展,传感器将越来越小型化,便于集成和携带。
第一章 思考题与习题1、什么是传感器的静态特性?它有哪些性能指标?答:输入量为常量或变化很慢情况下,输出与输入两者之间的关系称为传感器的静态特性。
它的性能指标有:线性度、迟滞、重复性、灵敏度与灵敏度误差、分辨率与阈值、稳定性、温度稳定性、抗干扰稳定性和静态误差(静态测量不确定性或精度)。
2、传感器动特性取决于什么因素?答:传感器动特性取决于传感器的组成环节和输入量,对于不同的组成环节(接触环节、模拟环节、数字环节等)和不同形式的输入量(正弦、阶跃、脉冲等)其动特性和性能指标不同。
3、某传感器给定相对误差为2%FS ,满度值输出为50mV ,求可能出现的最大误差δ(以mV 计)。
当传感器使用在满刻度的1/2和1/8时计算可能产生的百分误差。
并由此说明使用传感器选择适当量程的重要性。
已知:FS %2=γ, mV y FS 50=;求:δm =?解:∵ %100⨯=FS my δγ;∴ mV y FS m 1%100=⨯∙=γδ若: FS FS y y 211= 则: %4%100251%1001=⨯=⨯=FS m y δγ 若: FS FS y y 812= 则: %16%10025.61%1002=⨯=⨯=FS my δγ 由此说明,在测量时一般被测量接近量程(一般为量程的2/3以上),测得的值误差小一些。
4、有一个传感器,其微分方程为x y dt dy 15.03/30=+,其中y 为输出电压(mV ),x 为输入温度(0C ),试求该传感器的时间常数τ和静态灵敏度k 。
已知:x y dt dy 15.03/30=+;求:τ=?,k =?解:将x y dt dy 15.03/30=+化为标准方程式为:x y dt dy 05.0/10=+ 与一阶传感器的标准方程:kx y dtdy =+τ 比较有: ⎩⎨⎧==)/(05.0)(100C mV k s τ 5、已知某二阶系统传感器的自振频率f 0=20k Hz,阻尼比ξ=0.1,若要求传感器的输出幅值误差小于3%,试确定该传感器的工作频率范围。
第一章 思考题与习题1、什么就是传感器的静态特性?它有哪些性能指标?答:输入量为常量或变化很慢情况下,输出与输入两者之间的关系称为传感器的静态特性。
它的性能指标有:线性度、迟滞、重复性、灵敏度与灵敏度误差、分辨率与阈值、稳定性、温度稳定性、抗干扰稳定性与静态误差(静态测量不确定性或精度)。
2、传感器动特性取决于什么因素?答:传感器动特性取决于传感器的组成环节与输入量,对于不同的组成环节(接触环节、模拟环节、数字环节等)与不同形式的输入量(正弦、阶跃、脉冲等)其动特性与性能指标不同。
3、某传感器给定相对误差为2%FS,满度值输出为50mV ,求可能出现的最大误差δ(以mV 计)。
当传感器使用在满刻度的1/2与1/8时计算可能产生的百分误差。
并由此说明使用传感器选择适当量程的重要性。
已知:FS %2=γ, mV y FS 50=;求:δm =?解:∵ %100⨯=FS my δγ;∴ mV y FS m 1%100=⨯•=γδ若: FS FS y y 211= 则: %4%100251%1001=⨯=⨯=FS m y δγ 若: FS FS y y 812= 则: %16%10025.61%1002=⨯=⨯=FS my δγ 由此说明,在测量时一般被测量接近量程(一般为量程的2/3以上),测得的值误差小一些。
4、有一个传感器,其微分方程为x y dt dy 15.03/30=+,其中y 为输出电压(mV),x 为输入温度(0C),试求该传感器的时间常数τ与静态灵敏度k 。
已知:x y dt dy 15.03/30=+;求:τ=?,k =?解:将x y dt dy 15.03/30=+化为标准方程式为:x y dt dy 05.0/10=+与一阶传感器的标准方程:kx y dtdy =+τ 比较有: ⎩⎨⎧==)/(05.0)(100C mV k s τ 5、已知某二阶系统传感器的自振频率f 0=20k Hz,阻尼比ξ=0、1,若要求传感器的输出幅值误差小于3%,试确定该传感器的工作频率范围。
已知:f 0=20k Hz, ξ=0、1。
求:%3<γ时的工作频率范围。
解:二阶传感器频率特性(p14-1—30式)∵ 2222)2()1()(ξωττωω-=k k ∴ %3)2()1(11)(2222<--=-=ξωττωωγk k k 式中:⎪⎪⎩⎪⎪⎨⎧=====1.0816.1252000ξμωτπωs kHz f 则有:⎪⎩⎪⎨⎧<->-⎪⎩⎪⎨⎧<->-⎪⎩⎪⎨⎧<+->+-⎪⎩⎪⎨⎧<+->+-⎪⎩⎪⎨⎧<+->+-⎪⎪⎩⎪⎪⎨⎧<+--->+--<+--<-<+--)2( 011.198.0)1( 95.098.0023.1)98.0(903.0)98.0(063,196.11943.096.11063.1)2()1(943.0)2()1(97.0/1)2()1(03.1/1)2()1(03.0)2()1(1103.0)2()1(11%3)2()1(11%3%3)2()1(112222222222442244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τωτωτωτωτωτωτωτωξωττωξωττωξωττωξωττωξωττωξωττωξωττωξωττω 由(1)式:⎩⎨⎧><⎪⎩⎪⎨⎧-<->-kHzkHz 7.1737.2195.098.095.098.0212222ωωτωτω 由(2)式: ⎩⎨⎧<>⎪⎩⎪⎨⎧->-<-kHz 3.1760011.198.0011.198.0212222ωωτωτω即:⎝⎛≤≤≤≤kHz kHz kHz 3.1767.1737.210ωω取:kHz 7.210≤≤ω则有:kHz kHz f 44.32/7.210=≤≤π第二章 思考题与习题1、何为金属的电阻应变效应?怎样利用这种效应制成应变片?答:(1)当金属丝在外力作用下发生机械变形时,其电阻值将发生变化,这种现象称为金属的电阻应变效应。
(2)应变片就是利用金属的电阻应变效应,将金属丝绕成栅形,称为敏感栅。
并将其粘贴在绝缘基片上制成。
把金属丝绕成栅形相当于多段金属丝的串联就是为增大应变片电阻,提高灵敏度,2、什么就是应变片的灵敏系数?它与电阻丝的灵敏系数有何不同?为什么?答:(1)应变片的灵敏系数就是指应变片安装于试件表面,在其轴线方向的单向应力作用下,应变片的阻值相对变化与试件表面上安装应变片区域的轴向应变之比。
εRR k /∆=(2)实验表明,电阻应变片的灵敏系数恒小于电阻丝的灵敏系数其原因除了粘贴层传递变形失真外,还存在有恒向效应。
3、对于箔式应变片,为什么增加两端各电阻条的截面积便能减小横向灵敏度?答:对于箔式应变片,增加两端圆弧部分尺寸较栅丝尺寸大得多(圆弧部分截面积大),其电阻值较小,因而电阻变化量也较小。
所以其横向灵敏度便减小。
4、用应变片测量时,为什么必须采用温度补偿措施?答:用应变片测量时,由于环境温度变化所引起的电阻变化与试件应变所造成的电阻变化几乎有相同的数量级,从而产生很大的测量误差,所以必须采用温度补偿措施。
5、一应变片的电阻R=120Ω, k=2、05。
用作应变为800μm/m的传感元件。
①求△R与△R/R;②若电源电压U=3V,求初始平衡时惠斯登电桥的输出电压U0。
已知:R=120Ω, k=2、05,ε=800μm/m;求:①△R=?,△R/R=?②U=3V时,U0=?解①:∵εRR k /∆=∴ Ω=⨯⨯==∆⨯=⨯==∆-1968.012080005.21064.180005.2/3R k R k R R εε 解②:初始时电桥平衡(等臂电桥)∵ U R R U •∆•=410 ∴ mV U R R U 23.131064.1414130=⨯⨯⨯=•∆•=- 6、在材料为钢的实心圆柱形试件上,沿轴线与圆周方向各贴一片电阻为120Ω的金属应变片R 1与R 2,把这两应变片接入差动电桥(参瞧图2-9a)。
若钢的泊松系数μ=0、285,应变片的灵敏系数k =2,电桥电源电压U=2V ,当试件受轴向拉伸时,测得应变片R 1的电阻变化值△R =0、48Ω,试求电桥的输出电压U 0。
图2-9a 差动电桥已知:R 1= R 2=120Ω,μ=0、285,k =2,U=2V ,△R 1 =0、48Ω,△R 1 / R 1=0、48/120=0、004求:U 0=?解:∵ εRR k /∆=∴ m m k R R /2000002.02004.0/111με===∆= 又∵ 12μεε-=∆=∆=r r L L ∴ 0.00114002.0285.021222-=⨯⨯-=-==∆μεεk k R R 设:R 1=R 2=R 3=R 4=R,对电桥若四臂电阻都变其输出为:∵ U R R R R R R R R U ))((432132410++-=则有:U R R R R R R R R U R R R R R R R R R R R R R R R R U R R R R R R R R R R R R R R R R R R R R R R R R R R R R R R R R R R R R R R R R U R R R R R R R R R R R R R R R R U R R R R R R R R R R R R R R R R U )(412222422224)2)(2()1)(1()1)(1())(())(())((3322441144332211332244114422332244113311443322113322332244114411443322113322441144332211332244110∆-∆-∆+∆⨯≈∆+∆+∆+∆+∆-∆-∆+∆≈∆•∆+∆•∆+∆•∆+∆•∆+∆+∆+∆+∆+∆•∆-∆-∆-∆•∆+∆+∆=∆+∆+∆+∆+∆+∆+-∆+∆+=∆++∆+∆++∆+∆+∆+-∆+∆+=本题:04433=∆=∆R R R R mV U R R R R U 57.22)00114.0004.0(41)(4122110=⨯+⨯=∆-∆⨯=7、金属应变片与半导体应变片在工作原理上有何不同?答:金属应变片的工作原理就是:金属应变片在外力的作用下,应变片的几何尺寸(长度与截面积)发生变化(机械形变)而引起应变片的电阻改变,运用它们的对应关系实现测量目的。
其灵敏系数(k ≈1+2μ)主要就是材料几何尺寸变化引起的。
半导体应变片的工作原理就是:半导体应变片受到作用力后,应变片的电阻率ρ发生变化,而引起应变片的电阻值改变。
其灵敏系数(k =△ρ/ρε)主要就是半导体材料的电阻率随应变变化引起的。
●补充题:已知四个相同的应变片,灵敏度为k,泊松系数为μ,在试件上粘贴如图。
接入电桥如图(A)(B)(C)(D)求:A D A C A B U U U U U U 、、解:各应变片电阻的相对变化1号应变片: εεεεk k R R ==∆→=1111 2号应变片:μεεμεεk k R R -==∆→-=2222 3号应变片:μεεμεεk k R R -==∆→-=3333 4号应变片:εεεεk k R R ==∆→=4444由式:U R R R R R R R R U )(41332244110∆-∆-∆+∆⨯≈ 对图(a):εk U U R R U A 4)(4111=∆⨯≈ 对图(b):εk U U R R R R U B 2)(414411=∆+∆⨯≈ 对图(c):)1(2)(4)(4133224411μεμεμεεε+=+++=∆-∆-∆+∆⨯=k U k k k k U U R R R R R R R R U C 对图(d):0)(4)(4133224411=-+-=∆-∆-∆+∆⨯=εμεμεεk k k k U U R R R R R R R R U D 所以:040)1(24)1(2242==+=+===εμεμεεεk U U U k U k U U U k U k U U U A D A C A B 第三章 思考题与习题1、何谓电感式传感器?它就是基于什么原理进行检测的?答:电感式传感器就是利用电磁感应原理将被测量转换成线圈自感量或互感量的变换,再由测量电路转换为电压或电流的变化量输出的一种装置。
它就是基于电磁感应原理进行检测的。
2、减小零残电压的有效措施有哪些?答:(1)尽量使两个线圈对称设计时应使上下磁路对称,制造时应使上下磁性材料特性一致,磁筒、磁盖、磁芯要配套挑选,线圈排列要均匀,松紧要一致,最好每层的匝数都相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