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语授受动词的方向性
- 格式:pdf
- 大小:184.19 KB
- 文档页数:2
授受动词4,由于授受动词是他动词,所以,给的具体物资是宾语,用宾格助词を表示。
(1),上げる(あげる主语给补语,向外。
表示说话人(我,主语)给对方(你,补语)或者别人(他,补语)物资。
当给予的对方比自己地位高时,用:差し上げる(さしあげる),相反对方比自己低时(特别是给动物喂食和给植物浇水等),可以用:遣る(やる)。
给出物资的人是主语,用は表示,接受者是补语,用に表示。
给的具体物资是宾语,用宾格助词を表示。
如果给的物资有数量,数量就在动词前面表示,不带任何助词。
(2),呉れる(くれる) 主语给补语,向内。
表示对方(你,主语)或者别人(他,主语)给说话人(我,补语)物资。
当给予的对方比自己地位高时,用:下さる(くださる),相反对方比自己低时仍用:呉れる(くれる)。
给出物资的人是主语,用は表示,接受者是补语,用に表示。
但是由于接受者是说话人,所以经常省略。
因此,用呉れる(くれる)做动词的句子如果没有接受者,可以认为接受者就是说话人(我)。
给的具体物资是宾语,用宾格助词を表示。
如果给的物资有数量,数量就在动词前面表示,不带任何助词。
(3),貰う(もらう) 补语给主语,向内。
表示对方(你,补语)或者别人(他,补语)给说话人(我,主语)物资。
也可以说:说话人(我,主语)从对方(你,补语)或者别人(他,补语)得到物资。
当给与的对方比自己地位高时,用:頂く(いただく),相反对方比自己低时仍用:貰う(もらう)。
给出物资的人是补语,用から或に表示,接受者是主语,用は表示。
但是由于接受者是说话人,所以经常省略。
因此,用貰う(もらう)做动词的句子如果没有接受者,可以认为接受者就是说话人(我)。
给的具体物资是宾语,用宾格助词を表示。
如果给的物资有数量,数量就在动词前面表示,不带任何助词。
日语的敬语.分成:敬他语、自谦语和郑重语3种,这里分别讲述。
一、敬他语。
这是为了尊敬对方或者话题人物而使用的描述对方或者话题人物的行为的语言。
浅谈日语中的授受动词特点摘要:在日语学习中,授受动词是在语法学习当中非常重要并且也相对较难的知识点之一。
日语的授受动词不仅包括物品的授受关系,还包括恩惠的授受关系。
即使在课堂中教师已经尽力去讲解日语中的授受动词相关知识点,但是在用法上学生仍然会存在很多疑问。
因此本文主要分析了日语授受表现的基本用法,同时探讨与其相伴随着的日本人的恩惠意识及使用授受动词时的注意点。
关键词:日语;授受动词;恩惠意识中图分类号:h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3)23-0215-01日语中的授受表现是日语中的特色部分,有关研究也很多。
所谓授受表现,就是包含有授受动词的表达形式。
在日语中,表示物品授受关系的动词有不少,但只有“やる、あげる、くれる、もらう、さしあげる、くださる、いただく”这七个动词被称之谓“授受动词”,其中“,さしあげる、くださる、いただく”分别是“やる/あげる、くれる、もらう”的敬语表达形式。
之所以称这七个动词为“授受动词”,一是因为这七个动词都可以接动词的“~て”活用形后,以“~てあげる(やる)、~てくれる、~てもうう”等形式作为补助动词用,二是因为它们都没有被动形,这是授受动词有别于其他表示授受关系动词的一个重要特征。
授受动词在日语里独立使用时,最大的特点就是“内外有别,长幼有序”。
但接在“动词连用形+て”的后面,充当补助动词时,则借以表示任务之间行为的往来与恩惠关系。
“くださる”是“くれる”的尊敬语。
“いただく”是“もらう”的谦让语“,さしあげる”是“あげる”的谦让语“,やる”稍微粗鲁一些。
长幼有序也不是个绝对概念,还要以内外有别为前提。
下面将从三个方面来探讨日语中授受动词的用法。
授受关系表达有三组:(1)やる、あげる、さしあげる;(2)くれる、くださる;(3)もらう、いただく。
一、物的授受关系1、授受动词やる、あげる、さしあげる是一组表示说话人或自己一方的人给别人东西的动词,句子的主语是授予者,接受者用に表示。
从内外意识看授受动词与日本人的文化心理摘要本文通过授受动词与其表达的方向性相结合,引用大量例句,同时结合不同的场合与情景,具体阐述授受动词与内外意识之间的内在联系。
通过对授受动词与内外意识之间的分析,体现日本社会文化构造与人际关系的同时,为学生在学习授受动词以及如何依据场景的不同选择不同的授受动词提供一些建议和参考。
关键词内外意识授受动词授受动词教学创新中图分类号:h36 文献标识码:a0 引言授受动词一直以来就是大学日语专业学生的学习难点,授受动词中蕴含了很多日本人的文化心理,包括恩惠意识、内外意识、上下意识以及集团意识等等。
其中,内外意识与授受动词的关系极为密切,集中体现了日语的“人情味”。
本文以授受动词与日本人内外意识的联系为中心,对授受动词进行分析与阐述。
1 内外意识由于日本是岛国,国土面积狭小,在古代长期的农耕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以“主人”为中心的家庭构造。
同时,在家庭的基础上,又形成了各个村落,在日本人眼里看来,凡事都应当遵从村落他人的做法,一致行动。
日本作家直塚玲子在其一书《欧美人沉默之时》中写道,“日本人内外意识很强。
所谓圈内人是指同窗、同乡、同事等等归属于同一团体的人,其外的就是圈外人。
日本人心里对圈内外人有明显的心理界线。
即使同是日本人,对于圈外人也会以冷淡的表情,做出于己无关的姿态。
而圈内人之间因融洽的伙伴关系和强烈的信赖感作为羁绊紧密联系在一起。
“日本是稀罕的平等社会,而人人心里有着根深蒂固的差别意识。
那就是内外意识。
”也许这就是原因吧。
话说,为了拉圈外人入伙,就须要所谓的通行证。
只要不清楚地了解那个人的出身来历,就不会轻易地让他越过圈内外的界线。
符合出身证明的情报,一般从很了解他的第三者入手得知。
虽然介绍人是重要的媒介,但如果没人能事先提供相应的情报,就只有直接向本人询问了。
”可见,内外意识在日本社会中根深蒂固,这一现象也影响到了日本人的语言表达。
比如,在交流时日本人很少用“あなた”“わたし”而是使用“うち”“そと”一类的词。
授受动词可以说是日语的独特表达之一,与汉语相比其用法错综复杂,较难掌握。
日语的授受表达主要是通过やる、あげる、さしあげる。
くれる、くださる。
もらう、いただく这7个授受动词来表达的,着7个授受动词在表达“给予”或“接受”的含义时有着明确的分工,职责分明,不能混用。
由于受视点等因素的制约,授受动词在使用是受诸多限制。
一,授受动词的分类授受动词就是表达“给予”或“接受”意义的动词。
日语的授受动词有やる、あげる、さしあげる。
くれる、くださる。
もらう、いただく七个。
其实在日语“与える”、“受け取る”等次也可以表示“给予”或“接受”的意义,却并没有归结为授受动词。
之所以把以上七个词称之为授受动词是因为这些动词有接在“テ”后做补助动词的用法,另外这些动词没有被动态。
日语的七个授受动词根据其意义和用法可以分为以下三类:(1)やる、あげる、さしあげる。
(2)くれる、くださる。
(3)もらう、いただく。
第一组与第二组授受动词表示“授”即“给予”的意义,第三组授受动词表示“受”即“得到”的含义。
另外三组授受动词都有敬语形式与非敬语形式的划分。
其中さしあげる是やる/あげる的谦让语。
くださる是くれる的尊敬语,いただく是もらう的自谦语。
无论是敬语形式还是非敬语形式。
它们所表达的词汇意义是一样的,所不同的知识敬谦程度而已。
二,日语授受动词的视点日语是一种对“视点”非常敏感的语言,表示“亲近感”的名词反映着说话者的“视点”。
从日语表达习惯来看,当然所叙述的事项中有远近关系不同的人时,从更近的人的立场去看待事项比较自然。
换句话说,所叙述事项中与说话人关系近的人时“内”,与说话人关系较远的称之为“外”。
需要注意的是,这里的“内”并不是仅指“我”等第一人称,“外”也并不是除“我”之外都是“外”。
日语的“内外”是一个相对概念,它的外延可大可小,要根据具体的对象而定。
一般情况下远近关系顺序是:我〉我以外的内〉外。
下面我们将通过一下例句具体分析“内”与“外”的关系。
日语的授受动词有三组对应关系,在世界语言中都是罕见的,也是日语学习者的习得难点之一。
日语的授受表现不仅包括物品的授受关系,而且还包括恩惠的授受关系。
恩惠的授受关系充分体现了日本人的"知恩报恩"心理。
日语教育者要帮助学习者通过授受表现充分理解日本人的恩惠意识,从而提高使用授受动词的意识。
摘要:授表示授予、给予、受表示接受和得到,在汉语中,我们给别人东西,或者从别人那里得到东西,都只用一个“给”字,
但在日语里,别人给我,我给别人,我从别人那里得到,在表达这三种关系时,使用的动词不一样。
关键词:授受关系方向
摘要:语言是人类交流的一种重要的手段。
但是在开始学习外国语言时,总会遇到各种困难。
若能克服这一困难,那么外语的学习就会取得很大进步。
而对于日语初学者而言,「やる、あげる、さしあげる」、「もらう、いただく」、「くれる、下さる」等授受动词的使用方法就是最困难的一部分。
即使是较高水平的日语学习者,也有对授受动词的使用方法感到迷惑的情况。
本论文从授受动词的分类、作为动词的授受动词的使用方法和作为补助动词的授受动词的使用方法三个部分对日语授受动词的使用方法进行了研究分析。
希望本论文的研究能帮助日语学习者很好地理解授受动词的使用方法,并且能够明确授受动词的分类。
摘要:本文考察了日语授受动词及其补助动词形式在实现主体表达意愿中的授受关系表现及其丰富的动作内涵;并介绍了“授受”动词所隐含的日本文化特点,可以帮助日语学习者加深对授受动词的理解,从而更好地理解日本的文化。
授受动词もらう在日语敬语教学中的一个误区发布时间:2022-05-23T02:58:02.521Z 来源:《科技新时代》2022年4期作者:符小军[导读] 日语中授受动词以及敬语不仅是教学重点,同时也是教学难点。
特别是当授受动词与敬语相遇时难度更大。
除了教学过程中容易产生混乱,甚至在教材中竟然也会出现所谓“もらう的敬他语”这样误导学生的谬误。
回避这样的误导仅仅在教学时启发教育学生不盲目迷信,不盲从教科书还不够,更需要帮助学生理清敬语和授受动词的根本概念和蕴含的意义,让学生能在清晰的逻辑指引下发现并回避误区。
符小军南通职业大学江苏南通 226000摘要:日语中授受动词以及敬语不仅是教学重点,同时也是教学难点。
特别是当授受动词与敬语相遇时难度更大。
除了教学过程中容易产生混乱,甚至在教材中竟然也会出现所谓“もらう的敬他语”这样误导学生的谬误。
回避这样的误导仅仅在教学时启发教育学生不盲目迷信,不盲从教科书还不够,更需要帮助学生理清敬语和授受动词的根本概念和蕴含的意义,让学生能在清晰的逻辑指引下发现并回避误区。
关键词:日语敬语授受动词误区高校日语教学中一般会设置商务日语课程,商务日语的根本基础是日语敬语,而日语敬语是日语学习的难关之一,特别是与日语的授受关系相遇时,更容易产生混乱。
比如,某商务日语教材中就在讲授敬语时,列表展示了一些典型词汇的敬他语和谦让语,其中还列出了“もらう”的敬他语,这时就出现了一个误导学生的误区。
事实上,“もらう”作为授受动词,极具日本文化的特殊性,其运用受到主语的人称制约,如果没有特定的语境前提,就不应该存在对应的敬他语。
在此,首先对日语的敬语和授受表达进行简单的阐述。
日语敬语敬语是日语本身特有的语法概念,通过抬高对方(对方人员以及话题中的他方人物)或压低自己(己方人员)来表达对对方或对方人员以及话题中他方人物的敬意。
敬语传统上分为三类,这三类用日语表述为:1尊敬語、2謙譲語、3丁寧語,一般汉译表述为:1敬他语、2自谦语、3郑重语。
日语授受动词的用法在中国,给别人东西或者别人给我东西都用一个“给”字,但是在日语中,给我和给别人,使用的动词是不一样的。
表示相互给予的动词叫“授受动词”,“授”表示给予,“受”表示接受。
掌握授受动词是学习初级日语中的一个难点。
授受动词有3类,请看下图:这里有4个概念希望在学习中注意:1,方向:“授”和“受”是物资的交递的2个相反的方向。
表示“授”的动词是指物资从自己的身边移到别人的身边,从说话人的角度来看是物资“向外”移动;而“受”时表示物资从别人那里移到自己的身边,所以是物资“向内”移动。
(在图中用箭头表示)“向外”包括:第一人称给第二人称;第一人称给第三人称;第二人称给第三人称。
“向内”包括:第三人称给第二人称;第二人称给第一人称;第三人称给第一人称。
第三人称间的交递情况,另外加以说明。
2,在进行物资的交递时有双方的人,这里就又要弄清楚谁是主语谁是补语的问题,也就是是主语给补语,还是补语给主语的问题。
(在图中,外侧有注,内侧则相反。
)3,在进行物资交递时的双方,谁的地位、年龄高的问题。
不同地位的人的选择的语言是不相同的。
4,由于授受动词是他动词,所以,给的具体物资是宾语,用宾格助词を表示。
下面逐一进行讲解。
(1),上げる(あげる)<一段动词>主语给补语,向外。
表示说话人(我,主语)给对方(你,补语)或者别人(他,补语)物资。
当给予的对方比自己地位高时,用:差し上げる(さしあげる)<一段动词>,相反对方比自己低时(特别是给动物喂食和给植物浇水等),可以用:遣る(やる)<五段动词>。
给出物资的人是主语,用は表示,接受者是补语,用に表示。
给的具体物资是宾语,用宾格助词を表示。
如果给的物资有数量,数量就在动词前面表示,不带任何助词。
例句:1,私は友達にレコードを3枚上げます。
(我给朋友3张唱片。
)2,私は先生にお手紙を2通差し上げました。
(我给老师发了二封信。
)3,私は弟に辞書を遣りました。
(我给弟弟一本词典。
谈日语授受动词的含义与文法冒耀祺【摘要】在日语中表示不同人称和不同对象之间的授受关系,要用不同的授受动词,常用的授受动词有「さしあげる·あげる·ゃる·ださる·れる·いただく·もらう」这七个,它们可以接在动词连用形+接续助词「て」下面构成授受补助动词「~てさしあげる·~てあげる·~てゃる·~てくださる·~てくれる·~ていただく·~てもらう」来表示动作的授受关系.这种表达是比较复杂的,对日语学习者来说是个难点.为了在学习和日常生活中熟练并准确无误地使用授受动词,必须首先正确掌握其含义与文法.【期刊名称】《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年(卷),期】2010(029)002【总页数】3页(P123-125)【关键词】授受动词;授受补助动词;敬语;中文;比较【作者】冒耀祺【作者单位】南通农业职业技术学院人文系,江苏南通,226007【正文语种】中文在我们的日常生活当中每天都要频繁地使用授受动词。
我们都知道,“授”即代表给予,也就是英文里的“give”,“受”则代表接受,即英文里的“receive”。
现代汉语中不管谁“给”谁都用动词“给”表达,而在日语中表示不同人称和不同对象之间的授受关系,要用不同的授受动词,常用授受动词有「さしあげる·あげる·やる·くださる·くれる·いただく·もらう」这七个,它们可以接在动词连用形+接续助词「て」下面构成授受补助动词「~てさしあげる·~てあげる·~てやる·~てくださる·~てくれる·~ていただく·~てもらう」来表示动作的授受关系。
这种表达是比较复杂的,即使是日语掌握的很好的外国人也会常常出现类似于「先生は私の手紙をいただきましたか」(老师收到我的信了么?)、「先生は私たちに日本語を教えてあげました」(老师教我们日语。
浅析日语授受动词“くれる”的意义作者:唐颖萍来源:《读与写·教育教学版》2016年第07期中图分类号:H3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1578(2016)07-0022-01“日语授受动词句”是日语句法研究的难点之一,也是非日语母语学习者难以掌握的表达形式。
本文通过日语教学实践的心得,对授受动词“くれる”的使用意义做了简单的总结归纳。
1 恩惠性第一人称“我”或者说话人一方的人成为动作或者移动物的承受者,而且承受的是恩惠性的行为(日语表达中如果动作承受者承受的不是恩惠性的行为时,要使用被动句表达)。
例1、試験が落ちてがっかりしていた時、友人が励ましてくれた。
/正在我考试落榜非常沮丧的时候,朋友鼓励了我(朋友给了我鼓励)。
例2、財布を落として困っていると、知らぬ人がお金を貸してくれた。
/正当我丢了钱包很无助的时候,陌生人借钱给我了。
例3、ふざけていた時、父に叱られた。
/搞恶作剧的时候,被爸爸批评了。
例1、例2都表达了说话人在沮丧、无助、有困难时因得到他人帮助(恩惠)从而内心感到温暖,体现了说话者的感恩之心。
例3因为承受的是非恩惠性的行为,所以不能用授受动词,而要用被动句。
2 受益性表明说话者从某种行为中受益例4、子供が寝ていてくれて、私は買い物に行けた。
/孩子睡了,我才能出去买东西。
例5、友達が私の代わりに上海へ行ってくれた。
/朋友替我去了上海。
例4、例5都表达了说话人的动作、行为是在某种条件下才能得以实施的,这种动作、行为的达成对于说话人来说是从中受益的。
3 授受性单纯表达第一人称“我”或者说话人一方的人成为动作或者移动物的承受者,所承受的可以是食物、书信、金钱等实物类,也可以是时间等虚拟物例6、「お客はたいてい旅の人なんですもの。
私なんかまだ子供ですけど、いろんな人の話を聞いてみても、なんとなく好きで、その時は好きだとも言わなかった人の方が、いつもなつかしいのね。
忘れられないのね。
(一)表示授受的动词1.やるあげるさしあげる✧表示“我(们)给予人家”,或“人家给对下的关系,あげる用于平等关系,而さしあげる用来向他人表示尊敬。
○私は弟に本をやった。
○お好きならあなたにあげましょう。
○これを记念として先生に差し上げましょう。
やる:用于给的对象是:家庭成员给身分比自己低的人,现代日语中,除了有时候有意要贬低说话的对方以外,现在一般不太使用这个词。
○私は魚に餌をやりました。
我给鱼喂食了。
あげる:用于同辈或者关系比较好的人之间。
把给东西的人作主语表示,接受者用“に”表示,给的东西作宾语,用宾格助词“を”表示。
如果给的东西有数量,数量就直接放在动词的前面,不加任何助词。
文型:AはBにCをあげる。
○李さんは刘さんに本をあげます。
小李给小刘书。
さしあげる:用于长辈或者上司的,给○私は先生に本をさしあげます。
我给老师送了一本书。
第三人称作主语,当第三人称给第三人称时,说话人必须跟给出访是同一方的人。
○弟は友達に映画の切符をあげました。
(我)弟弟给他的朋友电影票了。
2.くれるくださる✧表示“人家给予我(们场合,くださる是敬语。
○このバッジは友达がくれたのです。
○この花瓶はだれがくれたのですか。
○これは先生がくださったのです。
くれる:用于授予者也就是给东西的人,身分和自己平等或者家庭成员内部之间,关系比较亲密的人之间。
补语,用“に”表示,接受者通常是说话人本人(经常可以省略的,因此句中没有主语时,隐含主语是“我”),给的具体的东西是宾语,用宾格助词“を”表示。
如果给的东西有数量,数量就直接放在动词的前面,不加任何助词。
○兄さんは私にお菓子をくれました。
哥哥给了我点心。
くださる:表示授予者身分比时候。
○先生は妹にブレゼントをくださいました。
老师送给妹妹礼物。
当第三人称给第三人称的时候,说话人必须和接受方是同一方的人。
○妹の友達は妹に人形(にんぎょう)をくれました。
妹妹的朋友送给妹妹布娃娃。
3.もらういただく頂戴する✧场合性,いただく是敬语、顶戴する是谦语。
授受动词的用法标日第38课绝对难点—— 授受动词的补助用法以前讲过日语的授受动词:やる、くれる、もらう这三个词叫授受动词:授—— 外向性—— やる、授—— 内向性—— くれる、受—— もらう它们做为实义动词时没有太多的难点、其难学之处在于它们的补助用法我接触过几个过了二级的人、说起授受动词的补助用法时他们也是一脸茫然、似懂非懂、个中关系也不是搞得太清所以本人特地收集了一些日本教授为日语专业的日本大学生所编写的语法书上的说法、希望对大家有帮助动词连用形+ て+ 授受动词(やる、くれる、もらう)上面说过“やる”是表示外向性的、表示已方给予对方某物(详情请看相关讲义)如果做为补助动词的话、则表示已方发出的动作是给对方做的请看下面例句:私は毎日末の弟と遊ぶ我每天陪最小的弟弟玩分からなければ教える不明白的话我教你子供に新しい自転車を買った给孩子买了辆新自行车以上例句都是一种普通陈述、可是如果想为上面的句子再增添一定的语义呢、这就要用到补助动词以第一句为例:我每天陪最小的弟弟玩。
如果加上てやる私は毎日末の弟と遊んでやる语义没变、但是引起人的联想改变了这句话应当这样理解:不是我想玩、而是为了陪弟弟玩、所以我也执行了“遊ぶ”这个动作即:遊ぶ这个动作是“我给弟弟做的”、是外向的、有一种恩赐的意味、说明对方从我执行的这个动作中受益(有人陪着玩了)同理:分からなければ教えてやる教える是我为了对方所执行的动作、对方从我所执行的这个“教える”中受益了、或即将受益(得到了指点)子供に新しい自転車を買ってやった自転車を買う这个动作是已方为对方执行的、对方(子供)已方所执行的这个动作中受益(得到了自行车)但是在生活中日本人是很讲礼节的、虽说是自己让对方受益可是还是要表现得“自谦”一些、不能大大咧咧地直接说“やる”因为“やる”有种恩赐于人的意味、是不太礼貌的所以“やる”有一个对应的自谦语动词“あげる”如果双方地位对等则用“あげる”替换“やる”、就会使得这种恩赐的意味委婉化、让对方觉得易于接受如第二句可以变成分からなければ教えてあげる但是第一句与第三句不能变成“あげる”、因为是“长辈让晚辈受益”、不必用自谦语(哥哥为弟弟、家长为子女)用不用自谦语要结合当时的语境来判断、个别时候长辈也可以向晚辈表示尊敬的、这里就不讨论了不过有时候已方故意为对方做一些令人讨厌的事情时也用“やる”、此时表示已方的一种决心和意志、对方并不受益再来几个例子:東京の弟に今年も故郷の名物を送ってやった今年也给在东京的弟弟寄了家乡的特产犬を広い公園で放してやったら、嬉しそうに走り回っていた在宽敞的公园里把狗放开、狗儿乐得满地跑荷物が重かったら、持ってやるよ行李太沉我来拿吧(可以用あげる替换)こんな給料の安い会社、いつでも辞めてやる这种低薪水的公司、早晚辞了它そんなに言うんなら、本当に死んでやる要是那么说的话、我就真的死给你看后两句就是表示“已方的决心与意志、而对方并不受益”今日、これで終わりましょう、次の授業では授受動詞の用法を教え続けてあげる想看更多更精彩请到我签名档处看看吧标日初级全线教学80讲\完全原创。
日语授受动词的使用作者:孙晓红来源:《读与写·教育教学版》2014年第07期摘要:文化是语言的载体。
受传统等级观念的影响,日本人在表达给予和接受时,必须通过授受动词这一特殊的语言现象把上对下或下对上的社会人际关系反映出来。
本文通过具体实例对日语七个授受动词的使用方法做了详细分析,将有助于日语学习者正确掌握并科学使用。
关键词:授受动词接受给予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672-1578(2014)7-0009-01 众所周知,在汉语中,授予或接受他人物品所用的动词是一样的,通常用“给”来表达,使用方法也比较简单,只要在“给”字后面加上一定的人称代词即可。
比如:给你,给我,给他。
然而,在日语中,有关此类动词的用法却是相当复杂。
给他人物件,从他人那儿得到物件,他人给我物件所用的动词都不同。
另外,受传统等级观念的影响,在给予或接受他人物品时,还必须考虑对方的社会地位,恰当地使用敬语。
像这样表示互相给予的动词,在日语中称之为授受动词。
日语授受动词共有七个,分别是あげる、さしあげる、やる、もらう、いただく、くれる、くださる。
根据物品的移动方向,通常将这七个授受动词分为三组。
“あげる、さしあげる、やる”,“もらう、いただく”,“くれる、くださる”,各组内词与词之间是敬语与非敬语的区别,意思相同。
1 あげる、さしあげる、やる「あげる」表示授予他人物件。
常用句型「N1はN2にN3をあげる」,表示N1把某物给N2。
其中,N1是给予者,N2是接受者,N3是物件,例如:(1)我给姐姐钢笔。
私は姉に万年筆をあげる。
(2)小王给小李雨伞。
王さんは李さんに傘をあげる。
日本是一个上下等级观念非常严谨的国家,敬语在日常生活中无处不在,授受动词也有相对应的敬语。
所以,当「あげる」的接受者,也就是上述句型中的N2变成长辈、上司、老师等需要尊敬的人时,「あげる」就要改为其相应的敬语「さしあげる」。
例如:(3)学生在教师节给老师送花。
一.序言若从中文的字面意思解释,日语中的授受动词表达的是“授”即给予与“受”即接受的关系问题。
有关这一问题在中文表达中并不复杂,也很少会给理解带来困惑,如在汉语中,可以表示给予者和接受者之间关系的动词有:“给、赋予、给予、交给、赐给、接受、得到、拿”等等,其中最经常使用的是动词“给”,用法也相对简单,如“给你、给我、我给、你给”,用一个“给”字加上一定的人称代词就完全可以将意思表达得一清二楚。
然而在日语中有关此类动词的表达却是相当复杂,因为从日本文化的角度而言,别人为自己做事,自己便得到了他人的恩惠;反之,自己为别人做事便给了别人恩惠;年长的给年幼的人做事和年幼的给年长的的做事,从等级观念、社会秩序或规矩来看并不一样,前者是施与,后者则是奉献。
在日语的文化环境里,说话时必须讲究这种规矩和礼节,必须用一定的表达形式体现出这种授受关系背后的上下、内外等社会人际关系,而日语的授受动词就很好地体现了这样一种文化特征。
与汉语相比,日语授受动词具有两大特性:一是表达形式复杂,从表意功能来看,与汉语的“给”相对应的授受动词,日语里有七个;二是日语的授受动词除了具有表示实际意义的动词性质外,还经常作为补助动词来帮助动词更加精确地表达出主体微妙的意图。
绝大多数情况下,日语的授受关系除了表示“谁给谁什么东西”或“谁为谁做什么”这层意思外,还可以表现主体对所述授受关系的主观评价,深刻体现了授受关系背后所隐含的日本文化中特有的利益关系(恩惠意识)、上下关系(尊谦程度)、内外关系(内亲外敬、内外有别)等。
二.日语授受动词分类及语言功能1.授受动词及其分类日语的授受动词主要有七个:やる、あげる、差し上げる;くれる、くださる;もらう、いただく。
其中,三个基本的授受动词是:あげる、くれる和もらう,它们各自表示着最简单的授受关系。
やる是あげる的蔑称体,差し上げる、くださる、いただく分别是あげる、くれる、もらう的尊敬体。
这七大动词构成了日语授受体系的基本框架。
授受动词做题技巧1. 嘿,授受动词做题技巧之一就是要搞清楚谁是给予者谁是接受者呀!就像你给朋友送礼物,你就是给予者,朋友就是接受者嘛。
比如“私は彼に本をあげる”,我就是给予者,他就是接受者啦。
2. 哇塞,要注意授受动词的方向哦!这就好比传球,球从你这里传到别人那里,方向可不能错呀!像“彼は私に手紙をくれる”,就是他给我,方向很重要哦!3. 哎呀,授受动词还得看关系亲疏呢!对亲近的人跟对不太熟的人用的可不一样哟!比如说对好朋友可以说“君に何かあげるよ”,但对不太熟的人可能就不会这么随便啦。
4. 嘿呀,别忘了不同的授受动词有不同的侧重点呀!有的强调给,有的强调得到,这就像不同口味的糖果,各有各的特点嘛!比如“もらう”就是强调得到呢。
5. 哇哦,做题的时候要结合语境呀!就像在不同的场景下你会说不同的话一样。
比如在生日会上可能会说“私は皆にケーキをあげる”,但在其他场合就不一定啦。
6. 哈哈,要把授受动词当成你的好朋友去理解呀!熟悉了它们,做题就轻松啦!像“彼は私にお金を貸してくれる”,是不是很形象呀。
7. 哎哟,仔细体会授受动词的微妙差别呀!这就好像区分不同颜色的细微差别一样需要用心呢!比如“あげる”和“やる”就有些不同哦。
8. 呀,做题的时候多想想实际生活中的场景呀!这样更容易理解和运用授受动词呢!“妹にプレゼントをあげる”,很容易想象吧。
9. 哇,一定要把授受动词的用法牢记于心呀!就像记住你最喜欢的歌曲的歌词一样!比如“先生が私に本をくれた”。
10. 嘿,掌握授受动词做题技巧真的超重要的呀!不然做题就会错得一塌糊涂啦!所以一定要认真对待哦!我的观点结论:授受动词做题技巧真的很关键,大家一定要多练习、多体会,才能真正掌握呀!。
日语授受动词的方向性
发表时间:2012-05-30T16:24:21.780Z 来源:《新校园》理论版2012年第4期供稿作者:延梅花
[导读] 视点与日语语言研究为日语教学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延梅花
(嘉兴学院,浙江嘉兴314000)
摘要:授受动词所表达的不仅是物的授受,授受补助动词还表达行为的授受。
本文通过对授受动词的视点、恩惠关系说明授受动词的方向性,将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
关键词:授受动词;人称;视点;恩惠;方向性
「授」是给与,「受」是接受。
在运用授受动词时,既要考虑是「授予者」还是「接受者」,又要考虑「尊卑关系」。
「あげる」「もらう」「くれる」是表示东西授受的动词。
除这三个词外,还有「さしあげる」「やる」「いただく」「くださる」。
表示授受关系可使用动词和补助动词。
「てあげる(てやる?てさしあげる)」「てもらう(ていただく)」「てくれる(てくださる)」是授受补助动词。
授受动词表达的是物的授受,授受补助动词表达的是行为的授受。
它们在使用时严格受到视点制约和人称的限制,恩惠意识也表达其方向性。
1.授受与视点
在日语里给我和给别人,使用的动词不同,而且动词随着主语的不同而不同。
(1)私は王さんにアルバムをあげました。
1
(2)卒業式に先生に何をさしあげましょうか。
「あげる」措词客气,用于平辈或社会地位相等人之间;「さしあげる」用于接受人的辈分或社会地位高于授予人时;「やる」用于接受人是授予人的晚辈,或社会地位低,或者给动植物东西等。
(3)今お父さんから電話をもらいました。
(4)昨日山田先生から手紙をいただきました。
「もらう」用于平辈之间、社会地位相等人之间;接受人的地位高于授予人时用「いただく」。
日语的授受动词根据对方的辈分不同,选用的词也不同。
如表1 所示共有3 组7 个动词。
而且,说话者的“视点”放在哪一方就指说话者站在哪一方的立场看问题。
在使用时严格受到视点的制约和人称的限制,决定授受物体的移动方向。
(表1 中“→”表示不同人称之间的授受物体移动方向。
)以上有表
1 来总结。
表1
授受动词
接受人辈分或社会地位
物品流动视点
比授予人低比授予人高
あげるやるさしあげる1→2、3;2圳3 主语(授予人)
もらういただく1←2、3;2圳3 主语(接受人)
くれるくださる2、3、→1 补语(接受人)
2.授受与恩惠
授受动词表示的动作必然伴随恩惠移动。
因此不伴随恩惠移动的单纯的东西交接行为不能使用授受动词表示。
则会用右边表示的相应词来表示。
×駅前で道行人にチラシをあげます。
ーーー配ります在日本,人与人交往时很注重礼貌,习惯于将自己放在“受恩”、“感恩”的位置上,通过授受动词来表达其“受恩”之情。
在本节从授受补助动词表达的恩惠意识看其方向性,由于授受动词中包括授予者与接受者,而授受动词又充分体现了日本人特有的恩惠意识,因此“恩”的方向性包括“受恩”和“施恩”。
(7)田中さんは鈴木さんにチャーハンを作ってあげました。
(8)あなたは兄さんだから、弟に貸してやりなさい。
例文(7)(8 )“田中”、“哥哥”是施恩者,“铃木”、“弟弟”是受恩者。
表达的事施恩者为受恩者做某事。
另外「てあげる」「てさしあげる」会使行为接受者觉得这是强加于人,而感到不快,因此在会话中用于自己行为时要慎重。
(9)李さんに本を貸してもらいました。
(10)高さんはお医者さんに診察してもらいました。
(11)先生にもう一度説明していただきました。
例文(9)~(12)“我”“小高”“我”分别是受恩者,“小李”“医生”“老师”是施恩者。
表达的是受恩者接受施恩者所做的事情。
表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