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文化图片
- 格式:ppt
- 大小:1.48 MB
- 文档页数:11
中国传统吉祥纹样——蝙蝠纹初探“蝙蝠,服翼也,从⾍,畐声”[1]。
属翼⼿⽬,哺乳类中唯⼀真正能飞的动物。
“按,形绝类⿏,⾁翅与⾜相连,夜捉蚊蚋⾷之,俗⾔⽼⿏所化也”(见《孝经?援神契》)。
故,⼜名“仙⿏”、“飞⿏”[2]。
其形象奇特、怪异,在西⽅常被视作邪恶的化⾝,但在中国蝙蝠却是⼀种瑞兽,因“蝠”与“福”谐⾳,以“蝠”表⽰福⽓,⼝彩吉祥,所以在中国传统装饰纹样中,蝙蝠纹从古⾄今,美意之多,运⽤之⼴泛,历经朝代变迁⽽久盛不衰。
由此,东西⽅⽂化之差异,可见⼀斑。
西⽅重形,东⽅取意,意在形外,形意相互渗透,形成了中华民族特有的艺术思维⽅式,从蝙蝠纹的造型语⾔上我们可以感受到中国古⼈的意象情感和审美取向。
1 蝙蝠纹的形⾃然⽣态中的蝙蝠⽆论从其形状还是颜⾊并不美甚⾄丑,但其纹样在中国传统吉祥⽂化中却被演绎成极具民族个性的美妙纹饰,现从蝙蝠纹的个体造型⽅式以及与其他纹样组合的构图形式两⽅⾯⼊⼿探讨蝙蝠纹的形。
1.1造型⽅式蝙蝠纹的造型⽅式,先⼈们早在《周易》中就有所概括。
《周易》作为中国思想史的重要源头之⼀,其“观物取象”的思想对后世的哲学、美学的发展,其影响之深远⽏庸置疑。
《周易?系辞》中有⼀段经典名⾔⽈:“古者包牺⽒之王天下也,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观鸟兽之⽂,与地之宜,近取诸⾝,远取诸物,于是始作⼋卦,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3]。
“物”是⾃然、社会中客观存在的具体事物,“象”是对这些事物的模拟和概括。
物为象之本,象乃物之形,要在物中取象必须仰观于天,俯视于地,如此⽅能应物象形,即通过仔细观察对事物的深层蕴意作抽象概括及符号化的表现。
但简单的概括并不就是艺术,艺术之为艺术,关键在于能否将主观情感融⼊到⼀定的物质形态当中,使其艺术化。
从⾃然之象到意念之象,进⽽成为艺术之象,这是艺术创造者凭借对客观事物的观摩有感⽽发,进⾏艺术表现的升华与飞跃。
就中国的传统艺术⽽⾔,蝙蝠纹就是其物象化的艺术形态之⼀,是古⼈“观物取象”思想的集中体现。
最新2021中国传统⽂化⼿抄报内容资料⼤全中华上下五千年,积累⽆数瑰宝。
它们是中国永远不能磨灭的历史,犹如朝阳,映在华夏⽂明的书页⾥,那么你知道中国传统⽂化⼿抄报图⽚有哪些吗?为了⽅便⼤家,⼀起来看看吧!下⾯给⼤家分享关于最新2021中国传统⽂化⼿抄报内容资料⼤全,欢迎阅读!中国传统⽂化⼿抄报图⽚精美赞美中华⽂化的句⼦1、万⾥长城是中国古代民族关系发展的产物,在历史的发展过程中,长城带的古代民族,有些消失了,⼀些新的民族⼜融合⽣成,他们都与今天分布在长城带的⼆⼗多个民族有着密切联系,都对中国的历史发展做出过重要的贡献。
2、万⾥长城凝结了千万个劳动⼈民的⾎汗,是中华⼈民智慧与劳动的结晶。
长城像巨龙盘旋在群⼭之中,那⾼⼤连绵的长城勾勒出蜿蜒的⼭势,充满了艺术魅⼒。
3、我们⾛得很慢,东看看西瞧瞧,看着沧桑的长城青砖,经历了上千年的风⾬洗礼,依旧坚固⽽筑,依稀看到当年建筑师们堆砌的⾝影,在那个没有机械只靠⼈⼯的年代,他们是怎么⼀砖⼀砖堆砌上去,⼜使这些建筑屹⽴千年⽽不倒的呢!想着想着,⼼中不由的感叹,感叹祖先的智慧和伟⼤,这砖于砖的缝隙⾥凝结着他们多少⾟勤的汗⽔和智慧。
4、我⼼⽬中的黄河是美丽的、⽆私的、神奇的……我希望黄河能够⾛出世界,让全世界的⼈都认识它,让它成为我们祖国的象征;我希望更多⼈学习黄河的伟⼤品质,并发扬光⼤;我更希望⼈类能改善黄河⽣态环境,让黄河能够保持波涛滚滚的模样,继续为中华民族作出贡献。
5、中华书法独创⼀家,草⾏楷⾪妙笔⽣花,⼀撇⼀捺内涵叠起,⼀起⼀落潇潇洒洒。
华夏⽂化传承久远,四⼤古国⼀⽅风范,忠信孝悌与⼈友善,四海和谐共普九天。
6、我站起⾝,忘情地前⾏,仿佛每⾛⼀步,都是我与黄河距离的缩短,都是我与黄河意识的贴近。
冥冥中,我听出了黄河对⼈们的诉说;我听出了黄河对历史的评述;我听出了黄河对现实的夸赞;我更听出了黄河对“奋⽃”的诠释……7、药名:中庸。
配⽅:由道家的玩世主义和儒家的积极观念按1:1混调⽽成。
教案:五年级上册美术教案-第18课中国传世名作—《五马图》丨浙美版教学内容:1. 让学生了解《五马图》的作者、创作背景及艺术特点。
2. 引导学生欣赏《五马图》的线条、色彩、构图等方面的美感。
3. 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绘画艺术的认知和欣赏能力。
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了解《五马图》的艺术特点,能够欣赏并分析其线条、色彩、构图等方面的美感。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讨论、实践等方式,提高学生对中国传统绘画艺术的认知和欣赏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和自豪感,激发学生对美术学习的兴趣。
教学难点:1. 《五马图》的艺术特点和美感分析。
2. 中国传统绘画艺术的理解和欣赏。
教具学具准备:1. 教师准备《五马图》的图片或投影仪,以及相关的介绍资料。
2. 学生准备笔记本、画笔、颜料等绘画工具。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展示《五马图》的图片或使用投影仪播放,引导学生关注作品。
2. 学生自由发表对《五马图》的初步感受和印象。
二、作品欣赏与分析(10分钟)1. 教师介绍《五马图》的作者、创作背景及艺术特点。
2. 教师引导学生欣赏《五马图》的线条、色彩、构图等方面的美感。
3. 学生讨论并分享自己对作品的理解和感受。
三、实践与创作(10分钟)1. 教师提出创作要求:以《五马图》为灵感,进行一幅马的绘画作品。
2. 学生现场进行绘画创作,教师巡回指导。
四、作品展示与评价(5分钟)1. 学生展示自己的绘画作品,分享创作心得。
2. 教师对学生的作品进行评价,给予肯定和建议。
板书设计:1. 《五马图》2. 作者、创作背景3. 线条、色彩、构图美感作业设计:1. 让学生回家后,向家人介绍《五马图》的艺术特点和美感。
2. 布置一道相关的绘画作业,让学生练习中国传统绘画技巧。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欣赏和分析《五马图》,让学生了解中国传统绘画艺术的特点和美感,培养学生的欣赏能力和绘画技巧。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讨论,激发学生的创作潜能。
四年级(齐鲁书社版)传统文化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认识中国传统文化,培养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2. 通过学习传统文化,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
3. 培养学生运用传统文化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中国传统节日: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等。
2. 中国传统文化经典:成语、典故、名言、古诗词等。
3. 传统艺术:书法、国画、剪纸、京剧、民间故事等。
4. 传统习俗:拜年、祭祖、赏花灯、包粽子、做月饼等。
5. 传统美德:孝道、礼仪、诚信、友善、勤奋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和认识中国传统文化,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2.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运用传统文化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传统文化知识,阐述传统文化的重要性。
2. 案例分析法:通过具体案例,让学生了解传统文化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3. 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学习传统文化的心得体会。
4. 实践活动法:组织学生参与传统艺术、习俗等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五、教学安排1. 课时:每课时20分钟2. 教学进度:每周一课时,共15课时3. 教学评价:通过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实践活动参与度等方面进行评价。
教案示例:第一课时:中国传统节日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和认识中国的传统节日,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教学内容:介绍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等传统节日的起源、习俗和意义。
教学方法:讲授法、案例分析法教学过程:1. 导入:引导学生谈论自己对传统节日的了解和印象。
2. 讲解:讲解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的起源、习俗和意义。
3. 案例分析:分享一些关于传统节日的有趣故事和实例,让学生更加深入了解传统文化。
4.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传统文化的重要性。
作业布置:让学生课后调查自己喜欢的传统节日,下节课分享给同学们。
中国传统文化手抄报内容资料春节 ( 农历正月初一)? 寒食节 ( 清明节前一天) ? 元宵节 ( 农历正月十五) ? 清明节 ( 节气清明) ? 头牙( 农历二月初二) ? 端午节 ( 农历五月初五)? 中秋节 ( 农历八月十五)? 腊八节 ( 农历腊月初八) ? 中元节 ( 农历七月十? 七夕 ( 农历七月初七) 五) ? 重阳节 ( 农历九月九) ? 冬至 ( 节气冬至)? 除夕 ( 农历十二月卅? 尾牙 ( 农历腊月十六) ? 祭灶 ( 农历腊月廿四) 日)中国传统节日有:各种中国结:方胜结——一路平安 2。
双蝶结——比翼双飞 3。
如意结——吉祥如意 4。
团锦结——前程似锦 5。
祥云结——祥云绵绵 6.双喜结——双喜临门 7. 桂花结——富贵无疆 8.团圆结——团圆美满 9.双全结——儿女双全 10.双钱结——财源亨通 11.双鱼结——吉庆有余 12.盘长结——长寿百岁 13.平安结——如意平安 14.同心结——永结同心 15.双联结——双双成对 16.鲤鱼结——吉庆有余 17繁翼磐结——磐石如山中国国学是什么:“国学”又称“汉学”或“中国学”,指传统的中华科学、文化与学术。
国学就是中华传统治学方法,最初分为象数派自然科学和义理派人文学术,就是今天的自然国学和人文国学的雏形,道家和儒家分别是两大学派的代表和核心。
从明代起,国学详细分为质测、通几、宰理三学,质是区分,测是测量,质测就是自然科学和技术科学;通是通达,几是根本,通几就是哲学和人文科学;宰是主持,理是管理,宰理就是社会科学。
明代国学划分,视野开阔,质测、通几、宰理三学相当于现代学术的自然技术科学、人文和哲学、社会科学,包含了人类学术的全部,体现了中华学术自古就有的“上知天文下晓地理中通人事”的基本精神,展示出guo学的真正气魄。
现在所谓国学包括中国古代的思想、哲学、科学、技术、历史、地理、政治、经济旁及书画、音乐、术数、医学、星相、建筑等诸多方面。
篇一:《中国传统文化-剪纸》中国传统文化——剪纸我们的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渊远流长。
今天,我要向大家介绍的就是中国的传统文化——剪纸啦!剪纸的种类有很多,比如:窗花、喜花、礼花、鞋花、门筏、湾州布影、斗香花、剪纸团花、剪纸旗幡、剪纸汉字、剪纸图画等等。
剪纸的内容包含着浓浓的生活气息。
鱼虫鸟兽、花草树木、亭桥风景这些人们熟悉而热爱的自然景物成了人们剪纸的花样。
每逢过年过节或是喜事临门,人们都要剪一些“福”字、“喜”字等表示庆贺。
剪纸图画就是在一张纸上剪出一副画来。
你先看看这幅“书生”,上面有一位正在拿着书在读的先生,一看他的样子就是一位书生;再看看这幅“凤凰戏牡丹”,上面有一只凤凰在一朵牡丹上玩耍,像一个小孩在玩耍……中国还有很多传统文化,比如:书法、刺绣、戏剧等等。
怎么样,我们中国是不是有很多传统文化呀!中国传统文化—春节中国有很多的传统文化,包括古文、诗、词、民族音乐、民族戏剧、国画、书法、对联、灯谜等。
还有一些传统文化的节日,比如元宵节、端午节、清明节、中秋节等。
其中我最喜欢的就是春节了。
春节有很多美好的习俗,比如扫尘、洗浴、贴窗花、贴对联、贴年画、吃饺子、发压岁钱、还有放鞭炮……我最喜欢的就是发压岁钱了。
发了压岁钱可以买新衣服,也可以买很多好玩的玩具、好看的书籍,还可以为自己上大学存学费,我就是存起来的。
春节还有个美丽的传说故事呢,故事的名字叫《“年“兽的传说》,就由我和大家交流交流吧!传说中,古时候有一种叫“年”的怪兽,它长着锋利的牙,尖尖的角,凶猛无比。
“年”长年深居海底,每到新年的晚上,怪兽就会爬上岸,去袭击山角下的一个小村庄,吞食牲畜,伤害人命。
村里人知道会来怪兽,把门锁的紧紧,可是不管怎样,“年”就会进来,偷吃村民的东西,伤害人畜,大家都害怕极了,但又无能为力。
这一年的除夕,人们正准备扶老携幼去避难。
这时,一位仙翁走过来,他告诉村民“年”怕红色和响声,人们听了连忙准备了红对联贴在门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