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学综合指标
- 格式:doc
- 大小:137.00 KB
- 文档页数:17
《统计学综合指标》统计学综合指标是统计学中运用的一种量化工具,用于描述和衡量统计数据的特征和趋势。
它可以用于概括数据集的中心趋势、离散程度、分布形状等多个方面,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分析数据。
常用的统计学综合指标包括均值、中位数、众数、方差、标准差、四分位数等。
下面我将对这些指标逐一进行介绍。
首先是均值,它是一组数据的平均值。
通过求取数据的总和再除以数据的个数,可以得到平均值。
均值可以反映数据的中心趋势,但受极端值的影响较大,不适合用于描述分布的形状。
中位数是一组数据排序后位于中间位置的数。
对于奇数个数据,中位数就是正中间的数;对于偶数个数据,中位数是中间两个数的平均值。
中位数对极端值不敏感,更能够反映数据的中心趋势。
众数是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数值。
一个数据集可以有一个或多个众数,也可以没有众数。
众数可以用来描述数据的集中程度。
方差是一组数据离均值的平方差的平均值。
通过计算数据与均值的差值的平方,再对所有差值求平均,可以得到方差。
方差描述的是数据集的离散程度,值越大表示数据离散程度越高。
标准差是方差的平方根,用于度量数据的离散程度。
标准差与方差一样,值越大表示数据离散程度越高。
标准差是一个常用的指标,可以与均值一起用来描述数据的分布形状。
四分位数是将一组数据分为四个等份的数值。
第一个四分位数(Q1)将数据分为前25%和后75%,第二个四分位数(Q2)就是中位数,第三个四分位数(Q3)将数据分为前75%和后25%。
四分位数可以用来描述数据的分布形状,特别适用于有极端值的数据集。
除了上述指标,还有一些其他的综合指标,如偏度、峰度等。
偏度描述的是数据的分布的不对称程度,峰度描述的是数据分布的尾部形状。
综上所述,统计学综合指标为我们提供了对数据集特征和趋势的量化描述。
通过运用这些指标,我们可以更准确地理解和分析数据,从而为下一步的决策提供依据。
在实际应用中,我们可以根据具体问题选择合适的指标进行分析,以达到更好的效果。
统计学基础第四章综合指标【教学目的】1.掌握总量指标的概念及其种类2.掌握相对指标的概念及其计算方法3.掌握平均指标的概念、特点及其计算方法4.掌握变异指标的概念及其计算方法【教学重点】1.总量指标的概念及其种类2.相对指标的概念及其计算方法3.平均指标的概念、特点及其计算方法4.变异指标的概念及其计算方法【教学难点】1.总量指标的分类辨析2.各种相对指标的区别及其计算方法3.平均指标的概念、特点的理解,计算方法的运用4.变异指标的概念的理解,计算方法的运用【教学时数】教学学时为14课时【教学内容参考】第一节总量指标一、总量指标的意义总量指标是反映总体的规模、水平的指标,是最基本的指标,又称绝对数。
【案例】例如,2008年全国社会消费零售总额达到108488亿元;全国固定资产投资总额为172291亿元;全国粮食总产量达到52850万吨。
这些指标都属于总量指标。
通过上述总量指标数值的大小,就可以对我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固定资产投资额、粮食总产量等情况有一个直观的认识。
总量指标数值的大小随总体范围的大小而增加或减少,总体范围大,指标数值就大;总体范围小,指标数值就小。
有时总量指标也表现为同一总体在不同的时间、空间条件下的差数。
【案例】2007年我国粮食总产量为50160.3万吨,2008年我国粮食总产量比2007年增加了2689.7万吨,这一增加量也是总量指标。
总量指标作为增加量时,其数值表现为正值;作为减少量时,其数值表现为负值。
总量指标是我们认识社会经济现象的起点。
了解现象的基本情况一般先从总量开始。
【案例】要了解2008年辽宁省文化事业基本情况,通过明晰下列总量指标即可:年末全省共有艺术表演团体65个,文化馆、艺术馆123个,公共图书馆128个,博物馆37个,档案馆153个。
全年出版报纸123种,出版量19.1亿份;出版杂志324种,出版量0.8亿册;出版图书8884种,出版量1.7亿册。
年末有广播电台15座,电视台16座,有线电视用户680.8万户,比上年增加86.2万户,其中,数字电视用户166.5万户,比上年增加62.1万户。
第三章综合指标教学内容:1.总量指标的含义、种类、计量单位及其各种单位的特点2.相对指标的含义、表现形式及种类3.平均指标的内涵、作用、各种平均数的计算方法、应用场合4.标志变异指标的含义、作用、种类及其计算教学重点:1.总量指标的种类2.相对指标的种类及计算3.平均指标的种类、计算及其应用场合4.标志变异指标的作用、种类及其应用场合教学难点:平均指标、标志变异指标的计算及其应用场合授课学时:8学时统计指标按其作用和表现形式不同分为三大类:总量指标、相对指标和平均指标,我们把这三类指标统称为综合指标,即综合反映总体的数量特征和数量关系的指标。
第一节总量指标一、总量指标的概念概念:总量指标也称绝对指标,是反映现象在一定的时间、地点条件下的总规模和总水平的指标。
如:2007年全国原油产量为1.87亿吨;2007年全国国内生产总值为为246619亿元;2007年末全国总人口为132129万人2007年全国汽车产量为888. 7万辆;2007年全国工业增加值为107367亿元;2007年末全国就业人员76990万人,其中城镇就业人员29350万人。
总量指标均是用绝对指标表达出来的,也称绝对指标,作用:①它是对现象总体认识的起点(基础数据)。
总量指标是最基本的统计指标,利用它可以反映社会经济开展的规模和水平,说明一个国家的经济实力, 也可说明企业生产经营的成果。
②它是计算平均指标和相对指标的基础,平均指标、相对指标是由绝对指标月实际完成的累计数已到达计划规定数,那么剩余的时间为提前完成计划的时间。
或将全部时间减去自计划执行之日起至累计实际数量已到达计划任务的时间,即为提前完成计划的时间。
如上例,某工业部门截止2005年6月底实际完成的基建投资额已到达8000 万元,那么该部门提前半年时间完成十-五规划。
④计划执行进度的检查它是用计划期中某一段时期的实际累计完成数与计划期全期的计划任务数之比来检查计划执行的进度。
统计学基础-第四章--综合指标统计学基础第四章综合指标【教学⽬的】1.掌握总量指标的概念及其种类2.掌握相对指标的概念及其计算⽅法3.掌握平均指标的概念、特点及其计算⽅法4.掌握变异指标的概念及其计算⽅法【教学重点】1.总量指标的概念及其种类2.相对指标的概念及其计算⽅法3.平均指标的概念、特点及其计算⽅法4.变异指标的概念及其计算⽅法【教学难点】1.总量指标的分类辨析2.各种相对指标的区别及其计算⽅法3.平均指标的概念、特点的理解,计算⽅法的运⽤4.变异指标的概念的理解,计算⽅法的运⽤【教学时数】教学学时为14课时【教学内容参考】第⼀节总量指标⼀、总量指标的意义总量指标是反映总体的规模、⽔平的指标,是最基本的指标,⼜称绝对数。
【案例】例如,2008年全国社会消费零售总额达到108488亿元;全国固定资产投资总额为172291亿元;全国粮⾷总产量达到52850万吨。
这些指标都属于总量指标。
通过上述总量指标数值的⼤⼩,就可以对我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固定资产投资额、粮⾷总产量等情况有⼀个直观的认识。
总量指标数值的⼤⼩随总体范围的⼤⼩⽽增加或减少,总体范围⼤,指标数值就⼤;总体范围⼩,指标数值就⼩。
有时总量指标也表现为同⼀总体在不同的时间、空间条件下的差数。
【案例】2007年我国粮⾷总产量为50160.3万吨,2008年我国粮⾷总产量⽐2007年增加了2689.7万吨,这⼀增加量也是总量指标。
总量指标作为增加量时,其数值表现为正值;作为减少量时,其数值表现为负值。
总量指标是我们认识社会经济现象的起点。
了解现象的基本情况⼀般先从总量开始。
【案例】要了解2008年辽宁省⽂化事业基本情况,通过明晰下列总量指标即可:年末全省共有艺术表演团体65个,⽂化馆、艺术馆123个,公共图书馆128个,博物馆37个,档案馆153个。
全年出版报纸123种,出版量19.1亿份;出版杂志324种,出版量0.8亿册;出版图书8884种,出版量1.7亿册。
统计综合指标有哪些?统计指标按照其反映的内容或其数值表现形式可以分为总量指标、相对指标、平均指标、变异指标。
按其所反映总体现象的数量特性的性质不同可分为数量指标和质量指标。
一、总量指标总量指标是反映社会经济现象发展的总规模、总水平的综合指标。
即数量指标,也称为绝对数。
例如国内生产总值、人口总数、粮食总产量等。
1、按反映的时间状况不同分为时期指标和时点指标时期指标:表明现象总体在一段时期内发展过程的总量。
它具有可加性、数值大小与时期长短有直接关系、需要连续登记汇总。
例如,在某一段时期内的出生人数、死亡人数等。
时点指标:表明现象总体在某一时刻(瞬间)的数量状况。
它不具有可加性、数值大小与时期长短没有直接关系、由一次性登记调查得到。
例如,在某一时点的总人口数。
2、按反映的总体内容不同分为总体单位总量和总体标志总量总体单位总量:总体所包含的总体单位的数量。
总体标志总量:总体单位在某一数量标志上的标志值的总和。
只有可加总体能够计算总体单位总量,不可加总体没有总体单位总量;一个总体中只有一个单位总量,但可以有多个标志总量,它们由总体单位的数量标志值汇总而来。
3、按计量单位不同可分为实物指标、劳动指标和价值指标二、相对指标相对指标又称统计相对数,它是两个有相互联系的现象数量的比率,用以反映现象的发展程度、结构、强度,普遍程度或比例关系。
把两个具体数值抽象化,使人们对现象之间所存在的固有联系有较为深刻的认识,相对指标在社会经济领域广泛存在,借助于相对指标对现象进行对比分析,是统计分析的基本方法。
1、结构相对数它是在资料分组的基础上,以总体总量作为比较标准,求出各组总量占总体总量的比重,来反映总体内部组成情况的综合指标。
例如,恩格尔系数。
公式如下:$$结构相对数=\frac{总体部分数值}{总体全部数值} \ast 100 \% \\ 恩格尔系数=\frac{消费支出中用于食品的支出}{全部消费支出} \ast 100 \%$$用来分析现象总体的内部构成状况。
第四章统计综合指标
一、单选题
1.某企业某种产品计划规定单位成本降低5%,实际降低了7%,则实际生产成本为计划完成度的(A)
C.比较相对指标
D.结构相对指标
5.若某总体次数分布呈轻微左偏分布,则有(B)成立。
A.x>
M>o M
e
B.x<
M<o M
e
C.x>
M>e M
o
D.x<
M<e M
o
6.已知某企业职工消费支出,年支出6000元人数最多,平均年支出为5500元,该企业职工消费支出分布属于(A)
A.左偏分布Array
C.标志值较大而次数较多时
D.标志值出现的次数相等时
9.已知某市场某种蔬菜早市、午市、晚市的每公斤价格,在早市、午市、晚市的销售额基本相同的情况下,计算平均价格可采取的平均数
形式是(C)
2
A.简单算术平均数
B.加权算术平均数
C.简单调和平均数
D.加权调和平均数
10.若各个标志值都扩大2倍,而频数都减少为原来的1/3,则平均
A.缩小到原来的1/2
B.缩小到原来的1/4
C.不变
D.不能预期其变化
13.如果单项式分配数列的各个标志值都增加一倍,而频数均减少一
半,那么中位数(A)
A.增加一倍
B.减少一半
C.不变
D.不能预期其变化
A.减少
B.增加
C.不变
D.无法确定
19.不同总体间的标准差不能进行简单对比,这是因为(D)
4
A.平均数不一致
B.离散程度不一致
C.总体单位不一致
D.离差平方和不一致
20.两个总体的平均数不等,但标准差相等,则(B)
B.0.5
C.0.3
D.0.1
23.如果偏度值a小于零,峰度值β小于3,可判断次数分布曲线为(C)
A.左偏分布,呈尖顶峰度
B.右偏分布,呈尖顶峰度
C.左偏分布,呈平顶峰度
D.右偏分布,呈平顶峰度
二、多选题
1.总量指标(ABCE)
B.销售收入
C.职工人数
D.设备台数
4.下列指标中属于强度相对数的是(BC)
A.1992年末我国乡村总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72.37%
6
B.1992年我国农民家庭平均每百户拥有电冰箱2.17台
C.1992年我国人口密度122人/平方公里
D.1992年我国全部职工平均货币工资2711元
E.1992年我国钢产量为美国同期的81.2%
5.分子与分母不可互换计算的相对指标是(ABC)
A.人均国民收入
B.人口平均年龄
C.粮食单位面积产量
D.人口密度
E.人口自然增长率
8.下列平均数要用几何平均法计算的有(BCD)。
A.生产同种产品的3个车间的平均合格率
B.流水工序的3个车间的平均合格率
C.以复利支付利息的年平均利率
D.平均发展速度
E.仅考虑最大标志值与最小标志值的影响
12.标志变异绝对指标(BCDE)
A.可反映总体各标志值分布的集中趋势
B.可说明变量数列中变量值的离中趋势
C.是衡量平均数代表性大小的尺度
8
D.要受到数列平均水平高低的影响
E.是衡量经济活动过程均衡性的重要指标
13.比较两组工作成绩发现σ
甲>σ
乙
,x
甲
<x
乙
,由此可推断(ACE)
A.乙组x的代表性高于甲组
B.甲组x的代表性高于乙组
B.二阶中心动差
C.三阶中心动差
D.四阶中心动差
E.五阶中心动差
五、计算题
1.某地区某年个体工商户开业登记注册资本金分组资料如下:
根据以上资料,计算平均数工资、工资的众数和中位数,并绘制分布曲线图,观察算术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的位置。
3.对10名成年人和10名幼儿的身高(厘米)进行抽样调查,结果如下:成年组:166169172177180170172174168173
幼儿组:68696870717372737475
10
计算其标准差并比较哪一组的身高差异大?
4.某地区居民某年医疗费支出的众数为300元,算术平均数为250元。
要求:
1)计算中位数近似值;
2)说明该地居民医疗费支出额分布的态势;
要求:(1)计算120家企业利润额的众数、中位数和均值;
(2)计算利润额的标准差;
(3)计算分布的偏态系数和峰度系数。
7.给出资金利润率及利润总额资料,求平均利润率。
10.某地区1991年计划国民生产总值为120亿元,实际实现132亿元,年平均人口600万,1991年国民生产总值的第一、二、三产业情况如下表:
12
13.已知某企业两个车间生产某种产品的有关资料如表所示。
试求(1)两个车间计划和实际的平均一级品率(2)全部产品产值及一级品产值计划完成百分比。
14.甲乙两地同种商品的价格和销售量资料如表所示:
14
假定每号地块上两个品种的生产条件相同,试计算这两个品种的平均收获率,进而确定哪一品种具有较大的稳定性和推广价值。
16某企业三个车间生产同一种产品,各车间生产情况如下:
试计算该企业工人平均劳动生产率。
18.某工厂1990年上半年进货计划执行情况如下:
试问该产品提前多长时间完成五年计划。
20.某企业某种产品需经过4个车间的流水作业才能完成,如果第一
16
车间的产品合格率为90%,第二车间的产品合格率为97%,第三车间的产品合格率为95%,第四车间的产品合格率为98%,求平均合格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