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比例尺地形图测绘平面控制测量方案设计
- 格式:doc
- 大小:25.00 KB
- 文档页数:3
地形图基本知识及大比例尺地形图测绘地形测量的任务是测绘地形图。
地形图测绘是以测量控制点为依据,按以一定的步骤和方法将地物和地貌测定在图之上,并用规定的比例尺和符号绘制成图。
一、地形图和比例尺1.地形图、平面图、地图 地形图:通过实地测量,将地面上各种地物、地貌的平面位置,按一定的比例尺,用《地形图图式》统一规定的符号和注记,缩绘在图纸上的平面图形,既表示地物的平面位置又表示地貌形态。
平面图:只表示平面位置,不反映地貌形态地图:将地球上的若干自然、社会、经济等若干现象,按一定的数学法则采用综合原则绘成的图。
我们测量当然主要是研究地形图,它地球表面实际情况的客观反映,各项建设和国防工程建设都需要首先在地形图上进行规划、设计。
2.比例尺 (1).比例尺:图上任一线段d 与地上相应线段水平距离D 之比,称为图的比例尺,显然有M D d 1=(2).比例尺种类:a .数字比例尺:直接用数字表示的比例尺用分子为1的分数式来表示的比例尺,称为数字比例尺,即式中M 称为比例尺分母,表示缩小的倍数。
M 愈小,比例尺愈大,图上表示的地物地貌愈详尽。
通常把1:500,1:1 000,1:2 000,1:5 000的比例尺称为大比例尺,1:10 000,1:25 000,1:50 000,1:100 000的称为中比例尺,小于1:100 000的称为小比例尺;b .图式比例尺:直线比例尺和复式比例尺;c .工具比例尺:分划板、三棱尺。
(3).比例尺精度a .定义:人眼正常的分辨能力,在图上辨认的长度通常认为0.1 mm ,它在地上表示的水平距离M ⨯mm 1.0,称为比例尺精度。
b .意义与作用:○1.比例尺精度与比例尺大小的关系:比例尺精度越高,比例尺就越大,利用比例尺精度,根据比例尺可以推算出测图时量距应准确到什么程度。
例如,1:1 000地形图的比例尺精度为0.1 m ,测图时量距的精度只需0.1m ,小于0.1 m 的距离在图上表示不出来。
桂林市地理空间基础框架2007桂林市下美城区(9标段)大比例尺数字图测绘技术设计书(控制测量部分)为满足“桂林市城市地理空间基础框架”建设对1:1000数字地形图数据库、地籍权属调查和1:500数字地籍图数据库更新维护的需要和为“桂林市城市地理空间基础框架”建设提供精确、翔实的地形图基础数据,现根据招标文件项目和任务目的,以及测区实际情况编写本设计书。
1 测区概况1.1测区位置及面积X:718.0km—724.0km; Y:58.0km—62.5km。
施测范围呈不规则形状,范围面积约12.0km2。
详见附图一。
1.2测区概况测区位于下美老城区。
东至东亭、后田、后垵、鳌园(下美解放纪念碑)一线;西至高速公路一线;南至下美龙船路、鳌园(下美解放纪念碑)一线;北至下美工业区建成区北端、浒井、磁窑、塘边一线。
测区为原下美老城区及北部工业区。
以下美大学为主的新老建筑群坐落其中,构成以学村为主要构筑物、以银江路、集源路、嘉庚路等道路及附属街坊的临海城区,包括北部的成片工业区。
该区地势平坦,建筑错落有致,交通便利,测区东南部为在建区域,建筑密度较小,便于开展成片测绘作业。
同集路、高速公路连接线贯穿测区南北,与城区及工业区道路组成网状,交通方便,但人口密集,车水马龙,将给工作带来不便。
测区属海洋性气侯,常年可以作业。
2 作业依据1、《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规范》(GB/T18314—2001);2、《国家三、四等水准测量规范》(GB12898—91);3、《城市测量规范》(CJJ8-99);4、《1:500、1:1000、1:2000地形图图式》(GB/T7929-1995);5、《1:500、1:1000、1:2000地形图要素分类与代码》(GB14804-93);6、《数字测绘产品检查验收规定和质量评定》(GB/T18316-2001);7、本《技术设计书》及相关《技术补充规定》。
3已有资料及利用3.1 平面控制资料委托方提供的《桂林市Ⅱ、Ⅲ等GPS控制测量成果》Ⅱ大楼、Ⅲ马南点、Ⅲ官山等,作为本期D级GPS及一级导线起算数据,该成果属“99桂林坐标系”,中央子午线122°40′,1.5°带高斯平面直角坐标,城市高程投影面为0米,参考椭球体为克拉索夫斯基参考椭球体,使用时平面坐标表示X(N)省略千公里和百公里数,Y(E)省略百公里数。
浅论1:500地形图测量方案设计摘要:伴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科学技术的持续提高,测绘行业得到了长足发展,工程地形图的用途广泛应用于工程的规划、设计、施工、运营的各个阶段。
通过本文对工程地形图方案设计的设计要点的分析,作业流程的清理,以及质量的检查、控制,成果验收等内容的阐述,进而确保工程地形图的质量,为城市规划、设计、建设、施工、竣工验收及营运等提供高质量的地形图。
因此有必要对工程地形图测量的方案设计、作业流程、质量控制进行疏理,对保证工程地形图测量的工作效率和测图质量都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及适用价值。
关键词:方案设计、地形图、测绘基准、地形测量引言工程地形图测量是工程测量的任务之一。
大比例数字地形图测量主要内容有:任务委托、任务分析、收集资料、方案策划、方案设计、平面控制测量、高程控制测量、图根控制测量、地形碎部测量、内外业数据处理、数据编辑、成图、接边、图幅裁切、二级检查一级验收、技术总结、资料整理及资料提交、归档。
由此可以看出,工程地形图测量工作专业性极强的工作,同时也是非常复杂的而繁琐的工作。
因此,针对地形图测量及工程测量工作,《中华人民共和国测绘法》专门规定相应的测绘工作必须由具有相对应测绘资质的独立测绘单位承担。
技术路线设计一般地,数字地形图测量的技术路线总体遵循“先设计后实施,整体到局部,先控制后碎部,外业采集内业处理”的总体技术路线。
方案设计内容方案设计应包括的主要内容有:概述、已有资料情况、采用的技术标准和指标、采用的仪器设备及数据处理软件、四等GPS测量方案设计、一级导线测量方案设计、四等三角高程或四等水准网设计、地形图测绘设计、工程进度设计、安全生产设计、成果整理与提交、归档设计。
方案设计是在用户需求分析,收集、分析测区已有资料,外业踏勘充分了解测区自然地理、社会经济情况,了解测区周边已有高等级控制点情况,结合现有技术设备及数据处理软件的情况下进行的实施方案设计,方案设计阶段的最终输出成果是方案设计书。
1.2.3 外业测量1.2.3.1控制测量一、首级平面控制测量首级平面控制测量可采用苏州连续运行卫星定位综合服务系统(简称苏州CORS)按《卫星定位城市测量技术规范》GNSS RTK一级点的技术要求(见表1)进行控制点测设, 也可以采用GPS静态测量方式, 按《卫星定位城市测量技术规范》GNSS网一级点的技术要求(见表2)进行控制点测设。
控制点以每条高等级公路为单位进行布设, 每条公路布设不少于2个首级控制点。
1.主要技术要求(1)GNSS RTK测量主要技术应符合表1要求表1 GNSS RTK测量主要技术要求等级相邻点间平均边长/m 点位中误差cm 最弱边长相对中误差观测次数一级500 ≤±5 1/20000 4备注: 困难地区相邻点间的距离缩短至表中的2/3, 边长较差不应大于2cm。
(2)GNSS网测量主要技术应符合表2要求表2 GNSS网测量主要技术要求等级平均边长/Km a(mm) b (1×10-6)最弱边长相对中误差一级 1 ≤10 ≤5 1/20000特殊困难地区最大边长在平均边长的基础上放宽1倍, 当边长小于200m时, 边长中误差应小于±2cm。
2.控制点标石埋设控制点标石埋设按《城市测量规范》附录C图C.2.3或图C.3.1执行。
3.控制点命名GPS点名选用高等级公路名称加流水号表示, 点号为公路汉语拼音首个字母加流水号表示, 如:苏嘉杭高速第二个GPS点, 点名为:苏嘉杭2, 点号为:SJH2。
在本项目测区范围内不允许出现重号。
4.点之记绘制首级控制点标石埋设结束后应绘制点之记, 格式见附录一。
5.观测要求(1)GNSS测量作业的基本技术要求必须满足表3的规定。
表3 GNSS测量作业观测要求GNSS测量其他要求按《卫星定位城市测量技术规范》第5.3.5.4章节执行。
(2)GNSS RTK测量按《卫星定位城市测量技术规范》第6.3.2条~6.3.11条执行。
第8章大比例尺地形图的测绘本章提要本章主要讲解地形图图式的概念、表示方法和分类。
等高线的概念、表示方法、分类和特点。
对角线法和格网尺法绘制方格网的方法。
图根点的绘展和加密方法。
碎部点选择的方法。
经纬仪测绘法进行地形测量的方法。
地物绘制。
等高线的勾绘。
地形图的拼接、检查、整饰、清绘和成图。
测绘地形图就是按一定的比例尺及规定的符号,将地面上各种地物和地貌绘于图上成为各种比例尺的地形图。
根据比例尺大小不同,可分为大、中、小三种比例尺地形图:一般将1:1万—1:500比例尺称为大比例尺地形图;1:10万—1:2.5万比例尺称为中比例尺;小于1:10万比例尺称为小比例尺地形图。
测图比例尺不同,成图方法和要求也不一样,通常大比例尺测图的特点是测区范围较小,精度要求高,成图时间短。
主要采用平板仪、经纬仪或经纬仪配合小平板仪等常规直接测图方法。
中比例尺地形图常用航测法成图。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目前已采用多功能的电子速测仪器测绘地形图。
大比例尺地形图是为了满足各种工程设计而测绘的。
测图比例尺越大,测绘的内容越详尽,精度要求越高,测绘工作量越大。
因此,在地形测量时,应根据工程性质、设计阶段和测区大小合理地选用测图比例尺。
第一节地物和地貌在地形图上的表示方法地球表面十分复杂,但总的来说,大致可以分成地物和地貌两类。
地面上具有明显轮廓的固定性物体称为地物,如房屋、道路、森林和河流等。
地面上高低起伏的形态称为地貌,如高山、深谷和平原。
地物和地貌合称为地形。
一、地物的表示方法地物分为两类,一类为自然地物,如河流、森林、湖泊等;另一类为人工地物,如房屋、道路、水库、桥涵、通讯和输电路线等。
在地形图上,地物是用相似的几何图形或特定的符号表示的。
测绘地形图时,将地面上各种形状的地物,按一定的比例,用垂直投影的方法,缩绘于地形图上。
对难以缩绘的地物,则按特定的符号和要求表示于地形图上。
由于地物种类繁多、形状各异,因此,要求表示地物的图形、符号要简明、形象、清晰,便于记忆和容易描绘,并能区分地物的种类、性质和数量。
x 第4节大比例尺地形图的常规测绘方法★第5节地形图的拼接、检查和整饰第6节全站仪数字化测图技术第7节航空摄影测量简介第8节地籍和房产测量简介大比例尺地形图的测绘(第二部分)x7-4 大比例尺地形图常规测绘方法以相似形理论为依据,以图解法为手段,按比例尺的缩小要求,将地面点测绘到平面图纸上而成地形图的技术过程。
地形图测绘步骤:测量和绘图。
碎部测量:即地形图测绘,以图根点(控制点)为测站,测出测站周围碎部点的平面位置和高程,并按比例缩绘于图纸上。
一、地形图测绘基本原理x 1、碎部点的概念碎部点:碎部特征点,包括地物特征点和地貌特征点。
地物特征点:能够代表地物平面位置,反映地物形状、性质的特殊点位,简称地物点。
如:地物轮廓线的转折、交叉和弯曲等变化处的点;地物的形象中心:路线中心的交叉点,电力线的走向中心;独立地物的中心点等。
如图7-13所示。
地貌特征点:体现地貌形态,反映地貌性质的特殊点位——即地面坡度变化的点,简称地貌点。
如山顶、鞍部、变坡点、地性线、山脊点和山谷点等。
如图7-14所示。
xxx 2.碎部点平面位置的测定方法水平距离和水平角是确定点的平面位置的两种基本量.碎部点平面位置的测定:就是测出碎部点与已知点间的水平距离以及与已知方向间的水平角。
几种碎部测量的方法:极坐标法(一角一距)、角度交会法(二角)、距离交会法(二距)、直角坐标法(二互垂距)。
如图7-15所示,设A、B为已知控制点,P为待测碎部点。
极坐标法定点x二、经纬仪测绘法经纬仪测绘法的基本工作是:l经纬仪测量:在图根点上测定碎部点的平面位置和高程。
l平板绘图:根据极坐标原理在图板上确定碎部点位,并注记高程,对照实地勾绘地形。
l作业过程:三边工作,即边测,边算,边绘协调性要求比较高xx经纬仪测绘法):(1)安置经纬仪:安置在控制点A上(如图7-17),量出仪器高i,测量竖盘指标差x。
记录员在“地形测绘记录手薄”中记录(如表7-4所示),包括表头的其他内容。
大比例尺地形图测绘平面控制测量方案设计作者:杨玲霞孙东永来源:《电子世界》2013年第10期【摘要】本文从大比例尺地形图测绘的控制点选择﹑平面控制测量﹑外业观测和内业计算进行阐述,详尽说明地形图平面控制测量过程。
【关键词】地形图测绘;控制测量;设计平面控制测量是大比例尺地形图测绘最基础、最重要的工作,测绘成果的质量,直接影响到地形图的精确度。
而平面控制测量的关键是控制点测量。
由已知控制点与若干个待求控制点组成闭合导线,通过测量闭合导线内角和距离,确定待求控制点坐标,绘制平面控制网是测绘大比例尺地形图的依据。
本文以我校郭杜校区平面控制测量为例,详细阐述经纬仪大比例尺地形图测绘中平面控制测量设计过程。
1.测前准备工作测前收集关于测区(郭杜校区)已有资料,对测区有个大概的了解,然后进行业外踏勘。
野外踏勘是野外测量之前很重要的预备阶段,踏勘过程中主要完成以下任务:(1)测区的地理位置﹑范围﹑控制网的面积。
(2)确定控制网的点位分布﹑点的数量和密度。
(3)交通情况:校区道路分布及通行情况。
(4)水系分布情况:湖泊分布等。
(5)绿化情况:绿化地分布及面积。
(6)原有控制点的分布情况:三角点﹑水准点﹑坐标系统﹑高程系统﹑点位的数量及分布,点位标志的保存状况等。
2.平面控制测量2.1 踏勘选点根据实习场地的情况和实习的要求,由全组同学共同选点并设立标志。
踏勘选点之前,搜集我校郭杜校区原有地形图和高一级控制点的成果资料,然后在地形图上初步设计导线布设线路,最后按照设计方案到校区实地踏勘选点。
总计选出A、B、C、D、E、1总共六个点,A、B、C、D、E五个点组成一个闭合导线,其中点1、点A为已知水准点(坐标和高程已知),点B、C、D、E为踏勘选定的控制点,现场踏勘选点时,应遵循以下原则:(1)相邻导线点间应通视良好,以便于角度测量和距离测量。
如采用钢尺量距丈量导线边长,则沿线地势应较平坦,没有丈量的障碍物。
(2)点位应选择土质坚实并便于保存之处。
大比例尺地形图测绘平面控制测量方案设计
【摘要】本文从大比例尺地形图测绘的控制点选择﹑平面控制测量﹑外业观测和内业计算进行阐述,详尽说明地形图平面控制测量过程。
【关键词】地形图测绘;控制测量;设计
平面控制测量是大比例尺地形图测绘最基础、最重要的工作,测绘成果的质量,直接影响到地形图的精确度。
而平面控制测量的关键是控制点测量。
由已知控制点与若干个待求控制点组成闭合导线,通过测量闭合导线内角和距离,确定待求控制点坐标,绘制平面控制网是测绘大比例尺地形图的依据。
本文以我校郭杜校区平面控制测量为例,详细阐述经纬仪大比例尺地形图测绘中平面控制测量设计过程。
1.测前准备工作
测前收集关于测区(郭杜校区)已有资料,对测区有个大概的了解,然后进行业外踏勘。
野外踏勘是野外测量之前很重要的预备阶段,踏勘过程中主要完成以下任务:
(1)测区的地理位置﹑范围﹑控制网的面积。
(2)确定控制网的点位分布﹑点的数量和密度。
(3)交通情况:校区道路分布及通行情况。
(4)水系分布情况:湖泊分布等。
(5)绿化情况:绿化地分布及面积。
(6)原有控制点的分布情况:三角点﹑水准点﹑坐标系统﹑高程系统﹑点位的数量及分布,点位标志的保存状况等。
2.平面控制测量
2.1 踏勘选点
根据实习场地的情况和实习的要求,由全组同学共同选点并设立标志。
踏勘选点之前,搜集我校郭杜校区原有地形图和高一级控制点的成果资料,然后在地形图上初步设计导线布设线路,最后按照设计方案到校区实地踏勘选点。
总计选出A、B、C、D、E、1总共六个点,A、B、C、D、E五个点组成一个闭合导线,其中点1、点A为已知水准点(坐标和高程已知),点B、C、D、E为踏勘选定的控制点,现场踏勘选点时,应遵循以下原则:
(1)相邻导线点间应通视良好,以便于角度测量和距离测量。
如采用钢尺量距丈量导线边长,则沿线地势应较平坦,没有丈量的障碍物。
(2)点位应选择土质坚实并便于保存之处。
(3)在点位上,视野应开阔,便于测绘周围的地物和地貌。
(4)导线边长应按参照测量相关规范的规定确定,注意相邻边长尽量不使其长短相差悬殊。
(5)导线应均匀分布在测区,便于控制整个测区。
导线点位选定后,在点位上打一木桩,桩顶钉上一小钉,作为临时性标志;实际实习过程中,在郭杜校区的沥青路面上,用顶上凿有十字纹的大铁钉代替木桩。
2.2 平面控制测量
平面控制测量的线路是由两个以上等级三角点作为初级的已知控制点,与踏勘选出的控制点组成闭合导线,如图1所示,点A和点1为已知水准点,点B、点C、点D和点E为踏勘选出的控制点,共计6个点,其中点A、B、C、D、E 组成一个闭合导线。
平面控制测量采用的仪器是J6″光学经纬仪,外业测量时测量闭合导线的所有内角和导线距离。
3.外业测量
3.1 观测内容
以测回法施测,每站测两个测回,第一测回度盘起始读数在0°附近,第二测回起始读数取90°附近,每测回的两半测回角值之差不超过40″(DJ6),各测回的平均角值之差不超过30″(DJ6),以测钎为照准目标,经纬仪对中误差不应超过3mm。
3.2 观测步骤
3.2.1 闭合导线内角测量
(1)在控制点A上安置经纬仪,对中、整平。
(2)将望远镜置于盘左位置,瞄准目标点B,进行度盘配置:第i个测回的度盘位置为略大于(i-1)×180/n,其中:n为总测回数。
(3)盘左:瞄准后视目标B,进行读数,记a1;顺时针方向转动照准部,
瞄准前视目标E,进行读数,记b1;计算上半测回角值β左=b1-a1。
(4)盘右:瞄准前视目标E,进行读数,记b2;逆时针方向转动照准部,瞄准后视目标B,进行读数,记a2;计算下半测回角值β右=b2-a2。
(5)检查上、下半测回角值互差是否超限40″,计算一测回角值β=(β左+β右)/2。
(6)搬动经纬仪至下一个控制点B,重复(3)、(4)、(5)步;观测其余控制点,依次测量出闭合导线的内角。
3.2.2 碎部测量
(1)在控制点A上安置经纬仪,对中、整平,量取仪器高i,盘坐位置观测垂直度盘注记方式,确定垂直角的计算公式为αL=90°-L。
(2)瞄准另一控制点1,打开水平度盘变换手轮的护盖,转动度盘变换手轮对准0°00′00″,关上护盖,检查水平度盘读数是否仍是0°00′00″。
(3)松开照准部制动螺旋,瞄准碎部点上的标尺(水准尺或塔尺),十字丝的中丝截在仪器高的i或i+1m(中丝要截的i处被遮挡时)。
(4)转动望远镜的微动螺旋,让上丝截取标尺上一个整分划,向下读取下丝以厘米为单位的尺间隔。
(5)再转动望远镜微动螺旋,让十字丝的中丝截准i或i+1m等位置,读取水平角。
转动竖盘指标水准管微动螺旋,让竖盘指标水准管气泡居中,读取垂直度盘读数。
(6)重复(3)、(4)、(5)步,观测其余碎部点。
(7)注意视距不应超过测量规范中的最大视距,比例尺1:500的最大视距主要地物点60m,次要地物点和地形点100m。
4.内业计算
导线测量内业计算的目的是计算各导线点的坐标,计算之前,应全面检查导线测量的外业记录。
如数据是否齐全,有无遗漏、记错或算错,成果是否符合规范要求。
检查无误后方可绘制导线略图,将已知数据和观测成果标注闭合导线上,如图2所示。
内业计算步骤如下:
(1)计算角度闭合差和角度闭合差容许值,,测量数据合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