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射治疗及不良反应
- 格式:pptx
- 大小:6.24 MB
- 文档页数:12
放射科医疗质量安全(不良)事件报告制度一、目的为加强放射科医疗质量安全管理,提高医疗服务质量,保障患者安全,根据《医疗机构医疗质量安全管理办法》、《医疗质量不良事件报告和处理规定》等法规,制定本制度。
二、定义本制度所称放射科医疗质量安全(不良)事件是指在放射科诊疗活动中,由于各种原因导致的医疗质量安全隐患、患者伤害或医疗质量安全事件。
三、报告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放射科发生的所有医疗质量安全(不良)事件,包括但不仅限于:1. 放射检查、治疗过程中发生的医疗差错、事故。
2. 放射科设备、药品、耗材等导致的医疗质量安全问题。
3. 放射科诊疗过程中,患者出现不良反应或意外事件。
4. 放射科管理制度、操作规程不健全或未严格执行导致的医疗质量安全问题。
四、报告程序1. 发现医疗质量安全(不良)事件的责任人员应立即向本科室负责人报告。
2. 本科室负责人接到报告后,应立即组织调查,确认事件性质,并在24小时内将事件基本情况报告放射科管理部门。
3. 放射科管理部门接到报告后,应立即组织相关部门进行调查,收集相关资料,并在48小时内将调查结果报告医院医疗质量管理部门。
4. 医院医疗质量管理部门接到报告后,应立即组织相关部门进行核实,并根据事件性质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
五、报告内容1. 医疗质量安全(不良)事件的名称、发生时间、地点、涉及人员等基本信息。
2. 医疗质量安全(不良)事件的发生原因、经过、后果及处理情况。
3. 医疗质量安全(不良)事件涉及的患者信息(如需保密,应遵守相关法规)。
4. 医疗质量安全(不良)事件的报告人、报告时间、报告部门等。
六、处理原则1. 对医疗质量安全(不良)事件应认真调查,查明原因,分清责任。
2. 对事件责任人应依据相关规定,给予相应的处理。
3. 对医疗质量安全(不良)事件应采取有效措施,防止类似事件再次发生。
4. 对涉及患者的医疗质量安全(不良)事件,应积极与患者沟通,妥善处理。
七、培训与教育1. 放射科全体人员应认真学习和掌握本制度,提高医疗质量安全意识。
立体定向放射治疗肺癌患者不良反应观察及护理目的观察肺癌患者立体定向放射治疗(stereotactic body radiation therapy,SBRT)不良反应及护理要点。
方法对2014年9月~2016年6月本院收治的81例肺癌患者实施SBRT,治疗期间密切观察患者放疗不良反应,并给予相应的护理措施。
结果随访时间4~25个月,患者治疗后1个月、3个月及6个月有效率分别为43.43%、72.73%、56.32%,1年总生存率为65.00%。
主要不良反应为放射性肺炎,总发生率为20.99%(17例),大多集中在放疗后3~6个月。
其中1~2级11例(13.58%),3~4级5例(6.17%),5级1例(1.24%)。
出现放射性食管炎16例(19.75%);胸痛13例(16.05%);骨髓抑制2例(2.47%)。
放疗后无患者出现严重心脏不良反应及肋骨骨折。
经精心治疗及护理后,患者不良反应得到有效控制,均顺利完成放疗。
结论SBRT是治疗肺癌的有效方案,疗程中需密切观察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时给予针对性护理,防止并发症进展,应特别警惕放射性肺炎的发生。
[Abstract] 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adverse effects and nursing points of stereotactic body radiation therapy (SBRT)in lung cancer patients. Methods A total of 81 patients with lung cancer who were admitted to our hospital from September 2014 to June 2016 were given SBRT. During the treatment period,the adverse reactions of radiotherapy were observed closely,and the corresponding nursing measures were given. Results The follow-up time was 4 to 25 months. The effective rate was 43.43%,72.73% and 56.32% respectively at one month,three months and six months after the treatment. The one-year overall survival rate was 65.00%. The main adverse events were radioactive pneumonia,with a total incidence of 20.99%(17 cases),mostly concentrated in the three to six months after radiotherapy. Among them,11 cases (13.58%)were grade 1-2,five cases (6.17%)were grade 3-4,and one case (1.24%)was grade 5. 16 cases(19.75%)showed radiation esophagitis;chest pain was in 13 cases (16.05%);bone marrow suppression was in two cases (2.47%). No patients showed severe cardiac adverse reactions and rib fractures after radiotherapy. After careful treatment and care,the patients’ adverse reactions were effectively controlled,and all patients were successfully completed radiotherapy. Conclusion SBRT is an effective regimen for the treatment of lung cancer. During the treatment,patients’ complications should be closely observed,and targeted care should be given timely,so as to prevent the progress of complications. The occurrence of radiation pneumonia should be given particular attention.[Key words] Lung cancer;Stereotactic body radiation therapy (SBRT);Adverse reactions;Nursing care立體定向放疗是目前治疗肺癌的一种先进的放射治疗技术,此放疗技术使高剂量区剂量分布的形状在三维立体方向上和靶区的实际形状相同,而且肿瘤靶区在接受高剂量照射的同时使周围正常组织照射剂量快速下降,最大限度地保护周围正常组织,为单次大剂量的精确放疗模式。
放射治疗的适应症与禁忌症1 放射治疗的适应症恶性淋巴瘤、口腔癌、宫颈癌等都可以运用放射治疗的手段,这些肿瘤虽然可以运用手术治疗的方法,但是放疗对机体的损伤较小,肿瘤位置使手术难以根治性的肿瘤也可以运用此种方法进行治疗,如中耳癌等。
同时,还具有放疗与手术综合治疗的肿瘤,主要有乳腺癌、卵巢癌等,该类肿瘤通常行术前或者术后放疗,减少对脏器所产生的损伤,对器官会产生优良的防护效果。
术中放疗还需要具备相应的防护措施,在受到一些条件限制的情况下,难以获得普遍开展,放疗与手术是一种局部治疗的方法,综合治疗对局部肿瘤将会产生良好的效果,但是对于减少恶性肿瘤的远处效果不佳。
放疗价值较为有限,其仅能缓解患者的不适症状,胆囊癌、肝转移癌的放疗价值不显著,此种情况应该获得人们的高度重视,促使身体不适症状获得缓解,呈现积极的效果。
放射治疗的适应证情况非常广泛,其会根据肿瘤细胞的敏感性等来进行治疗,具体放疗的适应证将会被划分成多个方面。
参照肿瘤的放射敏感性,如恶性淋巴瘤、尤文肉瘤等,这类肿瘤的恶性程度较高,发展速度过快,容易产生远处转移的情况,需要结合化疗手段才能达到良好的治疗效果。
如乳腺癌、宫颈癌等,其是放射中度敏感肿瘤,该类肿瘤的发展过程相对缓慢,产生转移的情况较晚,运用单纯的放射治疗能够达到良好的治疗效果,胰腺癌、前列腺癌等属于放射敏感性较差的肿瘤,放疗成为手术辅助治疗的手段,或者转移复发后的姑息治疗。
同时,具有保留器官功能的放射治疗手段,不仅具有与根治手术相同的疗效,而且器官的功能也将获得保持,如早期乳腺癌患者可以进行保乳手术。
放射治疗与手术综合治疗也是一种重要的方法,术前放射治疗将会降低肿瘤分期,手术切除率也将提升,术后放射治疗会降低局部淋巴结的复发,局部控制率的效果优良,病人的生存周期被延长。
姑息放射治疗也是其中的治疗手段,患者的不良反应不会增加,不适症状也将被缓解,生活质量明显提高,还存在需放射治疗的良性病变血管瘤患者。
放射性药品不良反应、放射性污染的紧急处理及报告制度
1、首先应辩明并切断有害因素,为防止事故蔓延,立即封闭现场,然后迅速报告有关部门。
2、对受照人员及可能受照的人员应尽快进行初期医学处理,凡有污染可能的事故,均应给受照射人员再换内外衣,并进行初步体表去污。
3、如放射性核素已进入消化道者,应及早催吐及洗胃。
4、放射性核素已被呼吸道吸入,及早清洗鼻腔及鼻咽部,鼓励受害者排出呼吸道的分泌物。
5、放射性污染应及时清除,先用肥皂水清洗,或用3%盐酸以及1%柠檬酸浸泡或用2%EDTA-NA浸泡后使用表面污染仪进行污染监测,确认放射性污染清除与否。
6、早期预防性治疗:对估计剂量比较大,可能发生损伤的人员应尽早转移到无菌病房进行监护,除行一般性治疗及护理外,给予一些预防性治疗药物,一旦出现急性放射性病征象,则请有关专家主持其治疗工作。
7、放射性药品使用过程中出现不良反应时,及时监测患者的心率、血压、呼吸等生命指征,实施有效的对症处置。
必要是邀请相关科室会诊或送往急诊抢救。
不良反应案例不良反应是指在使用药物或接受治疗过程中出现的不良的生理或病理反应。
不良反应可能会对患者的健康造成不良影响,甚至危及生命。
下面,我们将介绍一些不良反应的案例,以便大家更加了解和重视这一问题。
案例一,药物过敏反应。
小王因感冒去医院就诊,医生开了一种抗生素给他。
然而,不久后小王出现了皮疹、呼吸困难等症状,经诊断为药物过敏反应。
药物过敏反应是机体对药物产生的过敏性反应,可能表现为皮肤瘙痒、荨麻疹、呼吸道水肿等症状,严重者甚至会发生过敏性休克,威胁生命。
案例二,药物副作用。
小李因患有高血压,长期服用降压药。
然而,他在服药期间出现了头晕、乏力、肌肉疼痛等症状,经医生诊断为药物副作用。
药物副作用是指在正常用药剂量下,药物对机体产生的不良反应,可能导致患者出现不适甚至加重疾病。
案例三,手术并发症。
小张因患有阑尾炎进行了阑尾切除手术,手术后出现了感染、出血等并发症。
手术并发症是指在外科手术过程中或术后出现的不良反应,可能会延长患者的康复时间,甚至危及生命。
案例四,放射治疗不良反应。
小刘因患有肿瘤接受了放射治疗,治疗过程中出现了恶心、呕吐、腹泻等不良反应。
放射治疗不良反应是指在放射治疗过程中出现的不良生理反应,可能会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甚至加重疾病。
以上案例提醒我们,不良反应是在临床实践中不可避免的问题,医护人员和患者都应该对不良反应保持高度警惕。
医生在开药前要了解患者的过敏史和病史,避免开具对患者有不良影响的药物;患者在用药过程中要按照医嘱用药,定期复诊,及时报告不良反应,避免延误治疗时间。
同时,医疗机构应建立健全的不良反应监测和报告制度,及时发现和处理不良反应,保障患者的安全。
总之,不良反应是医疗过程中不可忽视的问题,需要医护人员和患者共同努力,加强对不良反应的认识和管理,以保障患者的健康和安全。
希望通过以上案例的介绍,能够引起大家对不良反应的重视,促进医疗质量的提升,保障患者的权益和安全。
放疗不良反应评级标准
常用的放疗不良反应评级标准包括以下几种:
1. Common Terminology Criteria for Adverse Events (CTCAE),这是美国国家癌症研究所(NCI)开发的一套标准,用于
评估放射治疗和其他癌症治疗方法引起的不良反应。
CTCAE将不良
反应分为五个等级,从0级(无不良反应)到5级(死亡)。
2. Radiation Therapy Oncology Group (RTOG),这是一个专
门研究放射治疗的国际组织,其评级标准用于评估放疗引起的急性
和慢性不良反应。
RTOG标准将不良反应分为四个等级,从0级(无
不良反应)到4级(严重不良反应)。
3. European Organization for Research and Treatment of Cancer (EORTC),这是一个欧洲的癌症研究和治疗组织,其评级标
准用于评估放疗引起的急性和慢性不良反应。
EORTC标准将不良反
应分为五个等级,从0级(无不良反应)到4级(严重不良反应)。
这些评级标准通常根据不同的不良反应类型进行评估,例如皮
肤反应、消化道反应、神经系统反应等。
每个等级都有明确的定义
和临床表现,医生可以根据患者的症状和体征来确定相应的评级。
需要注意的是,不同的评级标准可能在细节上有所不同,医生在使用时应根据具体情况选择适用的标准,并结合患者的整体状况进行评估和管理。
总之,放疗不良反应评级标准是帮助医生评估和管理患者在接受放射治疗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的工具,能够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以便及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保障患者的安全和治疗效果。
1.放疗引起厌食、恶心、呕吐怎么办?
卧床休息,多饮水,以利代谢物的排泄。
少食多餐,选择易消化的食物和咸味的点心,不吃过甜、辛辣油腻和气味不正的食物。
恶心时口服维生素B6、灭吐灵等药物,可减轻症状。
若厌食可吃一些助消化药和开胃药,也可选择食用开胃食品山楂等。
另外,按压或针刺内关穴和足三里穴也有助于缓解恶心、呕吐。
2.放疗后发热怎么办?
低于38℃的发热,可不用退热药物,注意休息,多饮温开水,促使排汗、排尿,多能耐受并稳定至正常。
如体温超过38℃,引起明显头痛或全身不适,应使用退热药物,如阿司匹林、解热止痛片等;也可用湿毛巾行头部冷敷,待进一步明确发热原因后再做相应处理。
如体温持续升高达38.5℃以上,应暂停放疗,稳定病情,必要时应用抗生素、维生素及适量肾上腺皮质激素如强的松等。
3.放射治疗区的皮肤灼热、瘙痒怎么办?
照射部位的皮肤出现红斑、烧灼感和刺痒感时,可用手掌轻轻拍打局部皮肤,涂0.2%冰片淀粉或消毒干燥的滑石粉。
在此期间,患者应将放射范围皮肤暴露、透气并保持干燥,忌用凡士林软膏或湿敷。
放射范围皮肤尽量减少涂抹肥皂和用力搓擦。
忌用手挠抓,以免加重局部皮肤的损伤。
4.放疗后口咽疼痛怎么办?
多饮水,进食温热软饭,以减轻食物刺激。
必要时饭前用0.2%普鲁卡因液含漱,以达到表面麻醉,利于进食的目的。
放射性药品不良反应、放射性污染的紧急处理及报告制度一、背景与目的放射性药品在医疗领域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特别是在肿瘤治疗、核医学诊断等方面。
然而,由于放射性药品的特殊性,使用过程中可能会出现不良反应和放射性污染事件。
为了确保患者和医务人员的安全,及时控制和处理这些事件,制定放射性药品不良反应和放射性污染的紧急处理及报告制度至关重要。
二、放射性药品不良反应的定义与分类放射性药品不良反应是指在正常用法用量下,药品引起的与用药目的无关的或意外的有害反应。
根据不良反应的严重程度和性质,可以将其分为轻微不良反应、严重不良反应和药品不良反应事件。
三、放射性药品不良反应的紧急处理1. 一旦发现放射性药品不良反应,立即停止使用该药品,并采取相应的紧急措施。
2. 对患者进行全面的医学评估,包括生命体征的监测、症状的控制和必要的辅助检查。
3. 根据不良反应的严重程度和性质,给予相应的治疗措施,如药物治疗、手术治疗等。
4. 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并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5. 在紧急处理过程中,应当采取措施防止不良反应的进一步恶化,并避免对其他患者和医务人员造成伤害。
四、放射性污染的紧急处理1. 一旦发现放射性污染事件,立即启动应急预案,并通知相关部门。
2. 对污染区域进行封闭,限制人员进出,防止污染扩散。
3. 对受污染的人员和物品进行辐射监测,并根据监测结果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
4. 对受污染的人员进行紧急洗消处理,包括去除污染衣物、清洗皮肤等。
5. 对受污染的物品进行标记、分类和妥善处理,防止二次污染。
6. 在紧急处理过程中,应当采取措施保护现场证据,以便后续的调查和处理。
五、报告制度1. 放射性药品不良反应和放射性污染事件应当及时向医疗机构管理部门报告,并按照要求填写相关报告表格。
2. 医疗机构管理部门应当在接到报告后立即进行调查,并采取必要的控制措施。
3. 医疗机构管理部门应当在调查结束后向上级卫生行政部门报告,并按照要求提交相关资料。
放化疗不良反应报告癌症,这个令人闻之色变的词汇,在现代医学的不断探索中,放化疗成为了重要的治疗手段之一。
然而,就像一枚硬币有两面,放化疗在对抗癌症的同时,也可能带来一系列不良反应。
这些不良反应不仅给患者的身体带来了痛苦,也对他们的心理和生活质量产生了影响。
一、放疗不良反应放疗是利用高能射线来杀死癌细胞,但在这个过程中,正常细胞也可能会受到一定程度的损伤。
1、皮肤反应放疗部位的皮肤可能会出现发红、瘙痒、干燥、脱屑,甚至出现水泡、溃疡等症状。
这是因为射线对皮肤细胞的损伤,导致皮肤的屏障功能下降。
患者需要保持皮肤清洁、干燥,避免摩擦和刺激,穿着宽松柔软的衣物。
2、黏膜反应当放疗部位涉及到口腔、鼻腔、咽喉等黏膜部位时,可能会出现黏膜充血、水肿、疼痛、溃疡等。
例如,鼻咽癌患者在放疗后常出现口腔黏膜炎症,导致吞咽困难、疼痛。
这时,患者需要注意口腔卫生,使用温和的漱口水,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
3、放射性肺炎胸部肿瘤放疗后,可能会引发放射性肺炎。
患者会出现咳嗽、咳痰、呼吸困难等症状。
严重的情况下,可能会影响呼吸功能。
医生通常会根据病情给予抗炎、平喘等治疗。
4、放射性食管炎食管癌患者放疗后,容易发生放射性食管炎。
表现为吞咽时胸骨后疼痛、烧灼感,严重时可能导致食管狭窄。
患者在饮食上要注意选择细软、易消化的食物,避免进食过热、过冷、过硬的食物。
5、骨髓抑制放疗也可能会影响骨髓的造血功能,导致白细胞、血小板、红细胞等减少。
患者会感到乏力、容易感染、出血倾向增加。
定期复查血常规,必要时给予升白细胞、升血小板等治疗是非常重要的。
二、化疗不良反应化疗则是通过使用化学药物来抑制癌细胞的生长和分裂,但这些药物在杀灭癌细胞的同时,也会对正常细胞产生影响。
1、胃肠道反应这是化疗最常见的不良反应之一,包括恶心、呕吐、食欲不振、腹泻、便秘等。
化疗药物刺激胃肠道黏膜,影响胃肠道的蠕动和消化功能。
在化疗前,医生通常会给予预防性的止吐药物,患者在饮食上要注意少食多餐,选择清淡、易消化的食物。
放疗期间患者皮肤会出现什么不良反应及其防治措施张波张天伟(通讯)发布时间:2023-06-14T03:11:04.920Z 来源:《健康世界》2023年7期作者:张波张天伟(通讯)[导读] 放疗是肿瘤治疗的重要手段之一,在治疗各种肿瘤过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而放射线对人体造成的各种不良反应是影响放疗效果、降低放疗疗效的主要因素。
淄博一四八医院,肿瘤血液放疗科 255300放疗是肿瘤治疗的重要手段之一,在治疗各种肿瘤过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而放射线对人体造成的各种不良反应是影响放疗效果、降低放疗疗效的主要因素。
放疗不仅能杀死癌细胞,还能清除人体内正常细胞,从而提高放化疗的效果,放射线剂量越高,皮肤发生不良反应的机会就越大。
因此,放射线会和皮肤产生一系列不良反应,那么,放疗期间患者皮肤会出现什么不良反应呢?其防治措施有哪些呢?我们一起来看看。
一、皮肤瘙痒放疗期间,肿瘤细胞本身对射线损伤抵抗能力差,因此易导致皮肤瘙痒。
皮肤瘙痒的原因很多,其中有很多因素都会引起皮肤瘙痒:1、感染因素:主要是由于肿瘤细胞释放的组织胺引起的,如金黄色葡萄球菌、乙型溶血性链球菌等均可产生组织胺,引起局部皮肤的炎症反应。
因此在放疗时应注意局部皮肤的清洁及消毒,并对放疗照射部位皮肤进行冷敷,必要时可涂擦炉甘石洗剂。
2、血流动力学因素:由于放疗区域组织代谢加快及静脉回流受阻引起的。
如放疗后出现头晕、乏力、面色苍白等贫血症状,同时出现局部瘙痒。
此时可在照射区局部涂抹维生素C软膏或红霉素眼膏进行治疗,并多饮水,以促进血液循环。
3、物理因素:皮肤干燥及摩擦也会导致患者出现皮肤瘙痒症状,因此在放疗前及期间应保持局部清洁干燥,避免用热水烫洗或用力抓挠。
二、色素沉着1.一般症状:皮肤色素沉着,主要是由于放射线在皮肤内产生自由基,引起色素沉着。
轻者为淡褐色或黑色,重者为深棕色或黑色,甚至呈黑色网状。
部分患者在治疗后有轻度的烧灼感和刺痛感,部分患者会出现瘙痒、刺痛、灼热感、烧灼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