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届高考化学二轮复习专题训练:物质的量及其应用
- 格式:doc
- 大小:754.00 KB
- 文档页数:8
专题二物质的量1.(2014广东)设n 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数值。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1mol甲苯含有6n A个C-H键B.18gH2O含有10n A个质子C.标准状况下,22.4L氨水含有n A个NH3分子D.56g铁片投入足量浓H2SO4中生成n A个SO2分子2.(2014大纲卷)N 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lmol FeI2与足量氯气反应时转移的电子数为2N AB.2 L0.5 mol • L-1硫酸钾溶液中阴离子所带电荷数为N AC.1 mol Na202固体中含离子总数为4N AD.丙烯和环丙烷组成的42 g混合气体中氢原子的个数为6 N A3.(2014湖北)设N 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20g重水(D2O)所含的电子数为10N AB.15g甲基(-CH3)所含的电子数为7N AC.2.3g钠由原子变成离子,失去的电子数为0.1N AD.25℃时,pH=13的1.0 L Ba(OH)2溶液中含有的OH 数目为0.2N A4.(2014江苏)设N 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1.6 g由氧气和臭氧组成的混合物中含有氧原子的数目为0.1N AB.0.1mol丙烯酸中含有双键的数目为0.1N AC.标准状况下,11.2L苯中含有分子的数目为0. 5N AD.在过氧化钠与水的反应中,每生成0.1mol氧气,转移电子的数目为0.4N A5.(2014四川)设N 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高温下,0.2 mol Fe 与足量水蒸气反应,生成的H2分子数目为0.3N AB. 室温下,1 L pH=13的NaOH溶液中,由水电离出的OH—离子数目为0.1N AC. 氢氧燃料电池正极消耗22.4 L(标准状况)气体时,电路中通过的离子数目为2N AD. 5NH4NO3 2HNO3+ 4N2↑ + 9H2O反应中,生成28 g N2时,转移的电子数目为3.75N A B D AD AD。
2014届高考化学二轮提优 专题一 物质的量及其计算导学案 能力展示 1. (2013·广东高考第9题)设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常温常压下,8gO2含有4nA个电子 B. 1L0.1mol·L-1氨水中有nA个N C. 标准状况下,22.4L盐酸中含有nA个HCl分子 D. 1molNa被完全氧化生成Na2O2,失去2nA个电子 2. (2012·广东高考第11题)设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常温下,4gCH4含nA个C—H共价键 B. 1molFe与足量稀硝酸反应,转移2nA个电子 C. 1L0.1mol·L-1 NaHCO3溶液中含有0.1nA个HC D. 常温常压下,22.4L的NO2和CO2混合气体中含有2nA个O原子 3. (2011·广东高考第9题)设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常温下,23gNO2含有nA个氧原子 B. 1L0.1mol·L-1氨水中含有0.1nA个OH- C. 常温常压下,22.4LCCl4中含有nA个CCl4分子 D. 1molFe2+与足量的H2O2溶液反应,转移2nA个电子 4. (2010·广东高考第8题)设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16 g CH4中含有4nA个C—H键 B. 1 mol·L-1NaCl溶液中含有nA个Na+ C. 1 mol Cu和足量稀硝酸反应产生nA个NO分子 D. 常温常压下,22.4 L CO2中含有nA个CO2分子 1. (2013·广州一模)设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16gCH4含有10nA个电子 B. 常温常压下,22.4LCl2含有2nA个Cl原子 C. 1molCu与足量稀硝酸反应,转移3nA个电子 D. 1L0.1mol·L-1Na2SO3溶液中含有0.1nA个S 2. (2013·深圳一模)设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标准状况下,22.4L己烷中C—C共价键数目为5nA B. 0.1mol·L-1AlCl3溶液中含有氯离子数为0.3nA C. 1molFe在1molCl2中充分燃烧,转移电子数为3nA D. 20g重水H2O)所含的电子数为10nA 3. (2013·江门、佛山二模)设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1mol·L-1Na2CO3溶液中所含钠离子总数为2nA B. 标准状况下,22.4LCH4分子中含质子总数为10nA C. 室温下,28g乙烯和丙烯的混合物中含有的碳原子数为nA D. 常温常压下,33.6L氯气与足量的铝充分反应,转移电子数为3nA 4. (2013·肇庆二模)设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标准状况下,2.24L苯中含有0.3nA个碳碳双键 B. 22.4LCl2通入水中充分反应,共转移nA个电子 C. 1L1mol·L-1氯化铜溶液中Cu2+的数目小于nA D. 5.6g铁在0.1mol氯气中充分燃烧,转移的电子数为0.3nA1. 如何对容量瓶进行检漏?2. 试分析定容时仰视或俯视刻度线引起的误差。
专题四* 物 质 的 量一.考点梳理1.理解物质的量(n )、摩尔质量(M )、阿伏加德罗常数(N A )、气体摩尔体积(V m )及物质的量浓度(C B )等重要概念。
2.掌握以物质的量为中心的相互关系及有关计算3.阿伏加德罗定律⑴阿伏加德罗定律:在同温、同压条件下,相同体积的任何气体都含有相同数目的分子。
⑵阿伏加德罗定律的推论:①同温同压:气体的体积之比等于气体的物质的量之比或气体分子数之比。
关系式:111222V n V n N N ==②同温同体积:气体的压强之比等于气体的物质的量之比或气体分子数之比。
关系式:111222P n N P n N ==③同温度同压:气体的密度之比等于气体的摩尔质量之比或相对分子质量之比。
关系式:1122M M ρρ=④同温度同压强同质量两种气体:其体积之比与摩尔质量成反比。
关系式:1221V M V M =注意:还可以归纳出其他的规律,对这些规律要理解及灵活运用。
4.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步骤:计算→称量(或量取)→溶解→移液→洗涤→定容→摇匀。
二.方法归纳1.阿伏加德罗常数(N A )与气体摩尔体积关系的换算由已知一定量(质量、物质的量、体积等)去计算其中所含有微粒数(分子、原子、质子、中子、电子等)N A 的值是近年高考中的热点,通常结合其他化学知识进行考查。
如:(1)常温常压下,11.2L H 2所含的氢分子数为0.5N A 。
这句话叙述是错误的,22.4L · mol -1是标准状况下的气体摩尔体积。
在标准状况下,11.2L H 2物质的量为0.5 mol ;若非标准状况下则不一定为0.5 mol ,但也有可能。
(2)常温常压下,1g H 2所含氢分子数为0.5N A 。
这句话叙述则是正确的。
不论任何条件都有:n=m/M 。
(3)标准状况下,11.2L 水含有的分子数为0.5N A 。
这句话是错误的,在标况下,水不是气体。
在标况下不是气体的还有SO 3、辛烷、CCl 4等。
【备考新思路】2014高考化学物质的量在化学计算中的应用1专题整合跟踪训练(含解析)1.(2012·天水一中)N A代表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在2 L 2 mol·L-1的(NH4)2SO4溶液中所含的NH+4的数目是8N AB.常温常压下,1 mol CaC2晶体中含有的阴离子数为2N AC.在Cu与S的反应中,1 mol Cu失去的电子数为N AD.标准状况下,22.4 L三氧化硫中含有N A个三氧化硫分子解析在溶液中NH+4发生水解,则2 L 2 mol·L-1(NH4)2SO4溶液中所含的NH+4数目小于8N A,A项错;1 mol CaC2晶体中含有的阴离子数为N A,B项错;Cu与S反应生成Cu2S,1 mol Cu参加反应失电子数为N A,C项正确;标准状况下SO3为固体,D项错。
答案 C2.(2012·黄冈中学)某物质A在一定条件下受热分解,产物都是气体,有关的化学方程式为:2A=B↑+2C↑+2D↑。
若生成的混合气体对氘气的相对密度为d,则A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A.2d B.2.5dC.5d D.10d解析M(混)=4d,根据质量守恒m(混合气体)=4d×5=2×M A,所以M A=10d。
答案 D3.(2012·湖北孝感)将等物质的量的金属Na、Mg、Al分别与100 mL 2 mol·L-1的盐酸反应,实验测得生成气体的体积V(已折合为标准状况)与时间t的关系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x=2.24B.钠的物质的量为0.2 molC.反应时,Na、Mg、Al均过量D.曲线b为Mg与盐酸反应的图像解析 由图像可知生成气体体积相等,则盐酸完全反应,n (HCl)=0.1 L×2 mol·L -1=0.2 mol ,生成H 2的体积为V (H 2)=x =0.2 mol 2×22.4 L/mol=2.24 L ,A 项正确;根据生成的H 2可判断出Na 失电子0.2 mol ,钠的物质的量为0.2 mol ,B 项正确;如果Na 过量,Na 会与水反应,使产生的气体体积大于2.24 L ,C 项错误;金属越活泼反应越快,a 、b 、c 依次是Na 、Mg 、Al 与盐酸反应的图像,D 项正确。
课时检测(二)(45分钟100分)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0小题,每小题6分,共60分)1.容量瓶上需要标有:①温度,②浓度,③容量,④压强,⑤刻度线,⑥碱式或酸式六项中的( )A.①③⑤B.②④⑥C.③⑤⑥D.①②③2.下列溶液中,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为1 mol·L-1的是( )A.将40 g NaOH溶于1 L水所得的溶液B.将80 g SO3溶于水并配成1 L的溶液C.将0.5 mol·L-1的NaNO3溶液100 mL加热蒸发掉50 g水的溶液D.含K+为2 mol的K2SO4溶液3.关于0.1 mol·L-1Na2CO3溶液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0.5 L该溶液中钠离子的物质的量浓度为0.2 mol·L-1B.1 L该溶液中含有Na2CO3的质量为10.6 gC.从1 L该溶液中取出100 mL,则取出溶液中Na2CO3的物质的量浓度为0.01 mol·L-1D.取该溶液10 mL,加水稀释至100 mL后,Na2CO3的物质的量浓度为0.01 mol·L-14.如图是某溶液在稀释过程中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随溶液体积的变化曲线图,根据图中数据分析可得出a 值 ()A.2B.3C.4D.5 5.硫酸铜水溶液呈酸性,属保护性无机杀菌剂,对人畜比较安全,其与石灰乳混合可得“波尔多液”。
实验室里需用480 mL 0.10 mol ·L -1的硫酸铜溶液,则应选用的容量瓶规格和称取溶质的质量分别为 ( )A.480 mL 容量瓶,称取7.68 g 硫酸铜B.480 mL 容量瓶,称取12.0 g 胆矾C.500 mL 容量瓶,称取8.00 g 硫酸铜D.500 mL 容量瓶,称取12.5 g 胆矾6.美国UNC 化学教授Thomas J.Meyer 等研发了环境友好、完全型的“绿色”引爆炸药,其中一种可表示为Na 2R,它保存在水中可以失去活性,爆炸后不会产生危害性残留物。
魁夺市安身阳光实验学校专题五有关物质的量在物质组成确定中的基本计算非选择题1. (2014·无锡期中调研)草酸合铁(Ⅲ)酸钾晶体K x[Fe y(C2O4)z]·n H2O可用于摄影和蓝色印刷。
为确定其组成,某化学兴趣小组在没有氧气干扰下进行如下实验:实验Ⅰ. 草酸根含量的测定称取0.982 0 g样品放入锥形瓶中,加入适量稀硫酸和一定量水,加热至343~358 K,用0.200 0 mol·L-1KMnO4溶液滴定,滴定过程中草酸根离子转变成CO2逸出反应容器,KMnO4转变成Mn2+。
达到滴定终点时,共消耗KMnO4溶液12.00 mL。
实验Ⅱ. 铁含量的测定将上述滴定过草酸根的保留液充分加热,使淡紫红色消失。
冷却后,调节溶液pH 并加入过量的KI固体,充分反应后调节pH至7左右,滴入几滴淀粉溶液作指示剂,用0.250 0 mol·L-1Na2S2O3溶液滴定至终点,共消耗Na2S2O3溶液8.00 mL。
(已知:实验Ⅱ中涉及的部分离子方程式为I2+2S22-3O 2I-+S42-6O)请根据上述实验回答下列问题:(1) 实验Ⅰ在滴定过程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2) Mn-4O在酸性条件下,加热能分解为O2,同时生成Mn2+。
若实验Ⅱ中没有对实验Ⅰ的保留液进行充分加热,则测定的Fe3+的含量将会(填“偏高”、“偏低”或“不变”)。
(3) 实验Ⅱ用淀粉溶液作指示剂,则滴定终点观察到的现象为。
(4) 通过计算确定样品晶体的组成(写出计算过程)。
2.(2014·泰州中学模拟)草酸亚铁用作分析试剂及显影剂等,其制备流程如下:(1) 配制(NH4)2Fe(SO4)2·6H2O溶液时,需加少量稀硫酸,目的是。
(2) 将制得的产品在氩气气氛中进行热重分析,结果如右图(TG%表示残留固体质量占原样品总质量的百分数)。
则①A→B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第 2 讲 物质的量在化学实验中的应用基础热身1.容量瓶上需要标有:①温度,②浓度,③容量,④压强,⑤刻度线,⑥碱式或酸式 六项中的 ()A .①③⑤B .②④⑥C .③⑤⑥D .①②③2. [2012 聊城模拟· ] 在 200 mL 某硫酸盐溶液中,含有1.5 N A 个硫酸根离子 (N A 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 ),同时含有 N A 个金属离子。
则该硫酸盐的物质的量浓度为()A . 2 mol · L - 1B .2.5 mol · L -1- 1- 1C .5 mol · LD . 7.5 mol · L- 13. [2012 ·阳模拟安 ]23·10H 2 O 晶体配制的 Na 2CO 3 溶液,其正使用 Na CO0.1 mol ·L确的方法是 ( )A .称取该晶体 28.6 g 溶于 1L 水中B .称取 10.6 g 该晶体,溶于水制成 1L 溶液C .将该晶体加热除掉结晶水,称取 10.6 g 溶于水中制成 1 L 溶液D .称取该晶体 28.6 g 溶于水中制成 1L 溶液4.某氯化镁溶液的密度为 1.18 g cm ·-3,此中镁离子的质量分数为5.1%, 300 mL 该溶液中 Cl -的物质的量约等于( )A . 0.37 molB . 0.63 molC .0.74 molD . 1. 5 mol5. [2013 朝·阳模拟 ] 配制 500 mL 0.5 mol/L 的 NaOH 溶液。
操作步骤以下:①用 ________(填仪器名称 )称量 ________g NaOH 固体放入小烧杯中,加适当蒸馏水溶 解。
②静置,冷却至室温。
③请回答以下问题:(1)填写操作步骤①中的两处空白。
(2)③中的实验步骤可用图K2 - 1 的表示图表示,其先后次序是A → ____→ ____→ E → ____ 。
2014高三化学二轮专题复习强化训练:物质的量及其应用(13年试题+答案+解析)2014高三化学二轮专题复习强化训练:1-1物质的量及其应用一、选择题1.(2013·广东卷·9)设n 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数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常温常压下,8 g O 2含有4n A个电子B.1 L 0.1 mol·L-1的氨水中有n A个NH+4C.标准状况下,22.4 L盐酸含有n A个HCl分子D.1 mol Na被完全氧化生成Na2O2,失去2n A个电子解析:运用物质的组成、原子结构、电解质电离及氧化还原反应概念分析。
A项,8 g O2中的电子数为8 g32 g·mol-1×16×n A=4n A;B项,NH3·H2O为弱电解质,不完全电离,1 L 0.1 mol·L-1氨水中NH+4数少于0.1n A;C项,盐酸为混合物,HCl完全电离,没有HCl分子,且标准状况下盐酸为液体;D项,1 mol Na 被完全氧化生成Na2O2,失去n A个电子。
答案:A点拨:知识:阿伏加德罗常数。
能力:考查考生对以物质的量为中心的化学计算能力。
试题难度:中等。
2.(2013·江苏卷·7)设N 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1 L 1 mol·L-1的NaClO溶液中含有ClO-的数目为N AB.78 g苯含有CC双键的数目为3N AC.常温常压下,14 g由N2与CO组成的混合气体含有的原子数目为N AD.标准状况下,6.72 L NO2与水充分反应转移的电子数目为0.1N A解析:结合各选项中具体物质的组成、结构及变化进行分析。
NaClO溶液中ClO-发生水解,因此1 L 1 mol·L-1的NaClO溶液中含有ClO -的数目小于N A,A错。
苯分子中的碳碳键是介于C—C单键和CC双键之间的一类特殊的化学键,不存在碳碳双键,B错。
专题八 电解质溶液中的综合应用非选择题1.右图是某水溶液在pH 从0至14的范围内H 2CO 3、HC -3O 、C 2-3O 三种成分平衡时的组成分数。
(1) 人体血液的pH 约为7.4,则CO 2在血液中多以 (填存在形式的化学式)形式存在。
(2) 若用CO 2和NaOH 反应制取NaHCO 3,应控制溶液的pH 范围是 。
(3) 在pH 分别为6.37及10.25时,溶液中三种成分的关系分别是 和 。
(4) 现在用0.0100 mol ·L -1 HCl 溶液滴定0.0100mol ·L -1碳酸钠溶液,用酚酞作指示剂,达到滴定终点的离子方程式是 。
(5) 常温下,在碳酸钠和碳酸氢钠混合溶液中滴加稀盐酸至中性时,溶质的主要成分有 。
2.(2013·浙江联考)pC 类似于pH ,是指极稀溶液中的溶质浓度的常用对数的负值。
如某溶液中某溶质的浓度为1×10-3mol ·L -1,则该溶液中该溶质的pC=-lg(1×10-3)=3。
右图为25℃时H 2CO 3溶液的pC pH 图。
(若离子浓度小于10-5 mol ·L -1,可认为该离子不存在)(1) 在同一溶液中,H 2CO 3、HC -3O 、C 2-3O (填“能”或“不能”)大量共存。
(2) 当pH=7时,溶液中含碳元素的主要微粒的物质的量浓度的大小关系为 。
(3) H 2CO 3一级电离平衡常数K a1≈ 。
(4) 解释pH<5的溶液中H 2CO 3的pC 总是约等于3的原因是 。
(5) 人体血液中主要通过碳酸氢盐缓冲体系(H 2CO 3/HC -3O )可以抵消少量酸或碱,维持pH ≈7.4。
当过量的酸进入血液中时,血液缓冲体系中的23(H )(H CO )c c 最终将 (填字母)。
A. 变大B. 变小C. 基本不变D. 无法判断3. (2013·连云港摸底)一种治理含Cr 22-7O 酸性工业废水的方法是向废水中加入适量的食盐,用铁作电极进行电解,Cr 22-7O 被还原为Cr 3+,然后生成Cr(OH)3沉淀除去,以达到排放标准。
物质的量应用于化学方程式的计算智能考点课标要求.Ⅰ认识摩尔是物质的量的基本单位,能用于进行简单的化学计算。
考纲要求.Ⅱ.能根据物质的量与微粒数目、气体体积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行有关计算。
1 .能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和离子方程式,并能进行有关计算。
2 教材精讲.Ⅲ物质的量应用于化学方程式的计算属高考基本考点,涉及的知识点范围比较广,高考常考热点主要是运用计算技巧进行化学方程式的有关计算。
深刻理解化学方程式的含义,充分利用化学反应前后的有关守恒关系加强与原子结构、元素化合物性质、有机物结构性质等相关知识的横向联系解题策略搞清各解题技巧的使用条件和适用范围,读懂题目,正确选择下面介绍几种此类计算常见解题方法:差量法——根据变化前后的差量列比例式计算. 1解题的一般步骤可分为:①准确写出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②深入细致地分析题意,关键在于有针对性地找出产生差量的“对象”及“理论差量”该“理论差量”可以是质量、物质的量、气体体积、压强、密度、反应过程中热量的变化等,且该差量的大小与参加反应物质的有关量成正比;③根据反应方程式,从“实际差量”寻找比例关系,列比例式求解。
,生m g克,反应完全后,冷却到室温,称的固体物质的质量是W充分锻烧黄铁矿1例反应)SO也不会与(假设矿石中的杂质受热不分解,的含量是FeS则黄铁矿中升,V为SO成222 100% ×60V/22.4W、A100% ×22.4V/60W、B 100% ×3(W-m)/W、D 100% ×80V/22.4W、C 【解析】利用固体差,可X.的质量为FeS本题是考查“差量法”的选择型计算题,设黄铁矿中含2 。
D得答案为未知浓度的浓硫酸,加入铜片后加热,使铜片全部溶解。
冷却所得的溶液0.15L.取2例(标1.68L充分反应后生成,7.00g加入还原铁粉,50mL取出定容后的溶液,1L到室温后定容为求原硫酸溶液的物质的所得溶液中只有硫酸亚铁。
2014高三化学二轮专题复习强化训练:物质的量及其应用(13年试题+答案+解析)DA.11.2bcaN A L B.11.2abcN A LC.11.2acbN A L D.11.2bacN A L解析:n(X)=bN A mol,a g X2气体的物质的量n(X2)=b2N A mol,M(X2)=a gn(X2)=2aN Ab g/mol,c g X2气体的物质的量n′(X2)=cb2aN A mol,标准状况下气体的体积V(X2)=11.2bcaN A L。
答案:A8.利用碳酸钠晶体(Na2CO3·10H2O)来配制0.5 mol/L的碳酸钠溶液1000 mL,假如其他操作均是准确无误的,下列情况会引起配制溶液的浓度偏高的是() A.称取碳酸钠晶体100 gB.定容时俯视观察刻度线C.移液时,对用于溶解碳酸钠晶体的烧杯没有进行冲洗D.定容后,将容量瓶振荡均匀,静置发现液面低于刻度线,于是又加入少量水至刻度线答案:B9.(2013·合肥市质检(二)·8)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相同条件下,N2和O3的混合气体与等体积的N2所含原子数相等B.标准状况下,28 g CO和22.4 L SO3所含分子数相等C.5.6 g铁粉与足量氯气充分反应,有0.2 mol电子转移D.等物质的量的CH+5和NH-2所含电子数相等解析:A项,O3为三原子分子,N2为双原子分子,相同条件下,等体积的N2,与N2和O3的混合气体所含分子数相同,故原子数一定不等;B项,标准状况下,SO3为固态,因此22.4 L SO3的物质的量远大于1 mol,而28 g CO的物质的量为1 mol,故二者所含分子数不等;C项,铁与氯气反应生成FeCl3,因此5.6 g铁粉(0.1 mol)与足量氯气反应转移电子0.3 mol; CH+5与NH-2中所含电子数均为10个,故等物质的量的CH+5与NH-2所含电子数相等。
专题02 物质的量在化学方程式计算中的应用和化学计算(含解析)【母题再现】题型介绍:化学计算类试题在新课标的高考中要求有所降低的趋势,但每年分值均在8~10分,考查形式有选择题和填空题。
考查结合元素及化合物知识、化学方程式,运用关系式法、守恒法、平均值法等思想方法进行列式计算,故技巧性增强,能力要求更高。
高考选题:【2014年高考上海卷第22题】已知:2[NaAl(OH)4]+CO2→2Al(OH)3↓+Na2CO3+H2O。
向含2molNaOH、1molBa(OH)2、2mol[NaAl(OH)4]的混合液中慢慢通入CO2,则通入CO2的量和生成沉淀的量的关系正确的是解题技巧:近几年化学计算题从复杂计算到技巧型计算转化,在复习过程中,我们掌握一些方法,并合理应用,可以轻松突破。
常用的方法有:差量法、关系式法、守恒法、极值法等。
1、差量法——根据变化前后的差量列比例式计算解题的一般步骤可分为: ①准确写出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②深入细致地分析题意,关键在于有针对性地找出产生差量的“对象”及“理论差量”。
该“理论差量”可以是质量、物质的量、气体体积、压强、密度、反应过程中热量的变化等,且该差量的大小与参加反应物质的有关量成正比;③根据反应方程式,从“实际差量”寻找比例关系,列比例式求解。
2、守恒法——利用质量、元素(原子)、得失电子、电荷守恒计算利用守恒法解题可避免书写繁琐的化学方程式和细枝末节的干扰,直接找出其中特有的守恒关系,提高解题的速度和准确度。
守恒法解题成功的关键在于从诸多变化和繁杂数据中寻找恒量对象关系。
3、关系式法——多步变化用物质的量的关系首尾列式计算化学式:正化合价总数=|负化合价总数|电解质溶液:所有的阳离子所带的正电荷总数=所有阴离子所带负电荷总数化学变化遵循氧化还原反应 单一反应:氧化剂得电子总数=还原剂失电子总数多个连续反应:找出化合价在变化前后真正变化的物质及所反应的量离子反应:等号两边离子所带电荷数相等 电化学 阳(负)极失电子总数=阴(正)极得电子总数串联的原电池(电解池),各极上转移电子数相气相反应:反应物总键能=生成物总键能+反应热 宏观:参加反应 m (反应物)=反应生成 m (生成物) 微观:元素种类不变,各元素原子个数守恒关系式法适用于多步进行的连续反应,以中间产物为媒介,找出起始原料和最终产物的关系式,可将多步计算一步完成。
物质的量及其应用一、选择题1.(2013·广东卷·9)设n 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数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常温常压下,8 g O2含有4n A个电子B.1 L 0.1 mol·L-1的氨水中有n A个NH+4C.标准状况下,22.4 L盐酸含有n A个HCl分子D.1 mol Na被完全氧化生成Na2O2,失去2n A个电子解析:运用物质的组成、原子结构、电解质电离及氧化还原反应概念分析。
A项,8 g O2中的电子数为8 g32 g·mol-1×16×n A=4n A;B项,NH3·H2O为弱电解质,不完全电离,1 L 0.1 mol·L-1氨水中NH+4数少于0.1n A;C项,盐酸为混合物,HCl完全电离,没有HCl分子,且标准状况下盐酸为液体;D项,1 mol Na被完全氧化生成Na2O2,失去n A个电子。
答案:A点拨:知识:阿伏加德罗常数。
能力:考查考生对以物质的量为中心的化学计算能力。
试题难度:中等。
2.(2013·江苏卷·7)设N 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1 L 1 mol·L-1的NaClO溶液中含有ClO-的数目为N AB.78 g苯含有CC双键的数目为3N AC.常温常压下,14 g由N2与CO组成的混合气体含有的原子数目为N AD.标准状况下,6.72 L NO2与水充分反应转移的电子数目为0.1N A解析:结合各选项中具体物质的组成、结构及变化进行分析。
NaClO溶液中ClO-发生水解,因此1 L 1 mol·L-1的NaClO溶液中含有ClO -的数目小于N A,A错。
苯分子中的碳碳键是介于C—C单键和CC双键之间的一类特殊的化学键,不存在碳碳双键,B错。
N2和CO都是双原子分子,其摩尔质量均为28 g·mol-1,14 g混合气体的物质的量为0.5 mol,含有的原子数目为N A,C对。
NO2与H2O发生的反应为3NO2+H2O===2HNO3+NO,6.72 L NO2为0.3 mol,与水发生反应时转移0.2 mol电子(即0.2N A),D错。
答案:C点拨:知识:阿伏加德罗常数。
能力:考查考生运用教材所学知识分析、处理问题的能力。
试题难度:中等。
3.(2013·福建省质检·10)常温下,抽去如图所示装置中的玻璃片,使两种气体充分反应。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设N 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A.反应物的总体积为0.448 LB.装置中氢元素的总质量为0.04 gC.生成物中含有0.01N A个分子D.生成物完全溶于水后所得溶液含有0.01N A个NH+4解析:A项,气体反应物在标准状况下总体积为0.448 L;B项,氢元素的总质量为(0.001×1+0.01×3)g=0.04 g;C项,生成物为0.01 mol NH4Cl,其为离子化合物,含有0.01 mol NH+4和0.01 mol Cl-,不含分子;D项,0.01 mol NH4Cl 完全溶于水后,由于NH+4水解,其数目小于0.01N A。
答案:B点拨:本题考查氨气的性质,考查考生对氨气性质的理解能力。
难度中等。
4.(2013·海口市高考调研·9)设N 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数值,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常温常压下,22.4 L CH4中含有的C—H键数为4N AB.4.6 g由NO2和N2O4组成的混合气体中含有的氧原子数为0.3N AC.含0.2 mol H2SO4的浓硫酸与足量Cu反应,生成S O2的分子数为0.1N A D.1 mol Na在足量O2中燃烧生成Na2O2,钠失去的电子数为N A解析:A项,状态应该为标准状况下才能得出该结论,错误;B项,4.6 g NO2和4.6 g N2O4含有的氧原子数均为0.2N A,所以4.6 g混合气体中含有氧原子数为0.2N A,错误;C项,浓硫酸反应一段时间后变成稀硫酸,铜和稀硫酸不反应,0.2 mol硫酸不能完全反应,则生成的SO2小于0.1N A,错误;D项,1个Na原子形成Na+时失去1个电子,正确。
答案:D点拨:本题考查元素化合物知识,考查考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难度中等。
5.(2013·河北省高三质监·12)由C16O和C18O组成的混合气体与同温、同压下空气(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为29)的密度相同,则下列关系正确的是() A.混合气体中C16O与C18O的分子数之比为:15B.混合气体中C16O与C18O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C.混合气体中C16O与C18O的质量之比为:14D.混合气体中C16O与C18O的密度之比为:1解析:C16O的相对分子质量为28,C18O的相对分子质量为30,若它们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为29,利用“十字交叉法”容易求出二者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1,即混合气体中二者分子数之比为1:1;结合前面分析知混合气体中C16O与C18O的质量之比为28:30=14:15;同一条件下,气体密度与气体摩尔质量成正比,则混合气体中C16O与C18O的密度之比为14:15。
答案:B点拨:本题考查原子结构与化学常用计量,考查考生的计算、分析能力。
难度中等。
6.(2013·辽宁省大连市双基测试·5)下列指定微粒的数目相等的是()A.物质的量相等的H2O与D2O含有的中子数B.20 mL NH3和30 mL O2所含的原子数C.等物质的量的Na2O和Na2O2中含有的阴离子总数D.等物质的量的钠和铜分别与氯气完全反应,转移的电子数解析:H原子中无中子,而D原子中含有1个中子,A错;B项中相同状况下两种气体的物质的量之比为2:3,故原子数之比为8:6,B错;Na2O2中含有的阴离子为O2-2,C正确;钠、铜与氯气反应分别生成NaCl和CuCl2,故后者转移的电子数是前者的两倍,D错。
答案:C点拨:本题考查物质的量,考查考生的理解应用能力。
难度中等。
7.已知a g气体X2中含有b个X原子,那么c g该气体在0℃、1.01×105 Pa条件下的体积是(N A 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数值)( )A.11.2bc aN AL B.11.2ab cN A L C.11.2ac bN A L D.11.2b acN AL 解析:n (X)=b N A mol ,a g X 2气体的物质的量n (X 2)=b 2N Amol ,M (X 2)=a g n (X 2)=2aN A b g/mol ,c g X 2气体的物质的量n ′(X 2)=cb 2aN Amol ,标准状况下气体的体积V (X 2)=11.2bc aN AL 。
答案:A8.利用碳酸钠晶体(Na 2CO 3·10H 2O)来配制0.5 mol/L 的碳酸钠溶液1000 mL ,假如其他操作均是准确无误的,下列情况会引起配制溶液的浓度偏高的是( )A .称取碳酸钠晶体100 gB .定容时俯视观察刻度线C .移液时,对用于溶解碳酸钠晶体的烧杯没有进行冲洗D .定容后,将容量瓶振荡均匀,静置发现液面低于刻度线,于是又加入少量水至刻度线答案:B9.(2013·合肥市质检(二)·8)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 .相同条件下,N 2和O 3的混合气体与等体积的N 2所含原子数相等B .标准状况下,28 g CO 和22.4 L SO 3所含分子数相等C .5.6 g 铁粉与足量氯气充分反应,有0.2 mol 电子转移D .等物质的量的CH +5和NH -2所含电子数相等解析:A 项,O 3为三原子分子,N 2为双原子分子,相同条件下,等体积的N 2,与N 2和O 3的混合气体所含分子数相同,故原子数一定不等;B 项,标准状况下,SO 3为固态,因此22.4 L SO 3的物质的量远大于1 mol ,而28 g CO 的物质的量为1 mol ,故二者所含分子数不等;C 项,铁与氯气反应生成FeCl 3,因此5.6 g 铁粉(0.1 mol)与足量氯气反应转移电子0.3 mol; CH +5与NH -2中所含电子数均为10个,故等物质的量的CH +5与NH -2所含电子数相等。
答案:D点拨:本题考查物质结构、氧化还原反应等,考查考生的理解能力。
难度中等。
本题易忽视标准状况下SO 3为固态,误认为22.4 L SO 3与28 g CO 的物质的量均为1 mol 而错选。
10.(2013·四川卷·7)1.52 g 铜镁合金完全溶解于50 mL 密度为1.40 g/mL 、质量分数为63%的浓硝酸中,得到NO 2和N 2O 4的混合气体1120 mL(标准状况),向反应后的溶液中加入1.0 mol/L NaOH 溶液,当金属离子全部沉淀时,得到2.54 g 沉淀。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该合金中铜与镁的物质的量之比是2:1B .该浓硝酸中HNO 3的物质的量浓度是14.0 mol/LC .NO 2和N 2O 4的混合气体中,NO 2的体积分数是80%D .得到2.54 g 沉淀时,加入NaOH 溶液的体积是600 mL解析:分析清楚反应过程,充分利用守恒思想来解决问题。
A.向反应后溶液中加入NaOH ,生成Mg(OH)2和Cu(OH)2沉淀,固体质量增加的是OH -的质量,且有n (OH -)=n (e -),设合金中镁、铜的物质的量分别为x 、y ,则有⎩⎪⎨⎪⎧ 24 g/mol ×x +64 g/mol ×y =1.52 g (质量)2x +2y =2.54 g -1.52 g 17 g/mol (电子守恒)解之得⎩⎨⎧ x =0.01 mol y =0.02 mol ,则该合金中铜、镁的物质的量之比为2:1。
B.该硝酸的浓度c =n V =50×1.40×63%63mol 50×10-3L=14.0 mol/L 。
C. NO 2和N 2O 4都来自硝酸,设混合气体中NO 2的物质的量为x ,根据电子守恒得x +(0.05 mol -x )×2=0.06 mol ,x =0.04 mol ,NO 2的体积分数为80%。
D.得到2.54 g 沉淀后,溶液中的溶质只有NaNO 3,故n (NaOH)=0.7 mol -0.04 mol -0.02 mol =0.64 mol ,则NaOH 溶液的体积是640 mL 。
答案:D点拨:知识:物质的量浓度的计算、氧化还原反应知识、化学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