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抗震等级需提高一级的情况
- 格式:docx
- 大小:9.93 KB
- 文档页数:2
抗震加固施工时如何提升建筑物的抗震等级?我国虽然不是地震频发的国家,但是曾经发生的两起震级较高的地震(唐山地震、四川地震)也给震源区市民的生活造成了严重的影响,如果在地震发生时,震源区建筑物的抗震等级能够较高一些,面对低震级的地震,很多抗震等级较高的建筑物往往都不会发生太过严重的质量损伤问题,如果能够及时对抗震级别不过关的建筑物进行抗震加固,当地震发生时,也能减轻震源区的经济损失。
在对建筑物进行抗震加固施工时,怎么才能提升建筑物的抗震等级呢?接下来的时间,大家就来一起详细的了解下吧。
一、使用优质的抗震加固材料不管使用哪一种方法对抗震级别不达标的建筑物进行抗震加固施工,都需要选择优质的且适宜的加固材料。
纵观加固市场后大家就会发现,现在加固市场中销售的加固材料种类多样,而且销售价格也分为多个区位,能够满足不同需求的客户。
想要加固施工结束之后能够提升建筑物的原有抗震等级,客户在选择加固材料时最好选择质量等级相对较高的加固材料,使用这类加固材料进行加固施工,施工单位能够更加省心,客户也能够更加放心。
二、委托从业年限较久的施工师傅进行施工一般情况下,大多数的客户在选择施工单位时,他们往往会选择成立时间较早的施工单位,这类施工单位中拥有多位从业年限较久的施工师傅,这些施工师傅掌握着行业领先的加固技术,不管使用哪一种施工材料,也不管使用哪一种加固方法,他们都掌握施工精髓,选择和这类富有施工经验的施工师傅进行合作,也会让客户更为安心。
三、加固施工时时刻关注施工质量如果是新建的建筑物,经过检测会发现,大多数的新建建筑物的抗震等级都是达标的,一些老旧的建筑物或者年久失修的建筑物,对这类建筑物进行检测时,往往会发现这类建筑物的抗震级别不过关,故而需要重点对这类建筑物进行加固施工,以期能够短时间内提升建筑物的抗震级别。
在抗震加固施工环节,为了确保加固施工结束之后能够尽快提升建筑物的抗震等级,施工单位需要实时关注施工质量,确保加固工作完成之后,建筑物的抗震等级也能更上一层楼。
浅谈抗震等级需提高一级的情况摘要:本人在做抗震设计时,经常搞不清哪些结构体系及哪些构件的抗震等级需要提高一级,因此借助规范及前辈的指导,总结了一下个人的认识,希望对工程师们在做抗震设计时能起到小小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抗震等级;抗震性能;划分一、前言抗震等级是多层和高层钢筋混凝土结构、构件进行抗震设计计算和确定构造措施的标准。
为了使抗震设计安全可靠、经济合理,应考虑多方面因素和各种不同情况,对钢筋混凝土结构、构件的抗震要求,在计算和构造上区别对待。
显然,地震作用越大,或房屋高度越大,抗震要求应越高;对于不同的结构体系,应有不同的抗震要求。
此外,同一结构中的不同部位以及同一种结构形式在不同结构体系中所起的作用不同,其抗震要求也应有所区别。
例如,在框架结构中,框架是主要抗侧力构件,而在框架一抗震墙结构中,框架是次要抗侧力构件(抗震墙是主要抗侧力构件),因此框架结构中的框架应比框架一抗震墙结构中的框架抗震要求高。
这里就涉及到一个问题,即哪些情况下,哪些构件的抗震等级需要提高一级,通过什么途径来实现构件或体系的抗震等级的提高。
二、需要提高抗震等级的情况(1)转换梁(主要针对托墙转换的框支梁)及框支柱;新抗规及新高规的抗震等级表中已明确了此类构件的抗震等级。
(2)当转换层的位置设置在3层及3层以上时,《高规》JGJ3-2002第10.2.5条规定宜将框支柱、剪力墙底部加强部位的抗震等级提高一级采用。
在部分框支抗震墙结构中,框支层由于刚度和强度的削弱,往往成为塑性变形集中的薄弱楼层,因此其落地抗震墙底部加强部位的抗震要求就应高于一般抗震墙的抗震要求。
且由于转换层位置的增高,结构传力路径复杂、内力变化较大,在水平荷载作用下,当转换层上下部楼层的结构侧向刚度相差较大时,会导致转换层上下部结构构件内力突变,促使部分构件提前破坏,当转换层位置相对较高时,这种内力变化会进一步加剧。
所以转换层及转换构件的抗震等级需提高一级,高位转换的在提高的基础上再提高一级。
如何提高建筑物的抗震能力?
在建筑设计中,提高建筑物的抗震能力是至关重要的,这关乎到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
那么如何提高建筑物的抗震能力呢?以下是一些有效的措施:
1. 合理选择建筑地点:在选址阶段,应尽可能避免地震高发区域,选择地势平坦、地质稳定的地方进行建设。
同时,要避开地震断裂带,以免建筑物受到地震的直接破坏。
2. 优化建筑设计:建筑设计是提高建筑物抗震能力的关键环节。
应采用符合抗震要求的规范和标准进行设计,如采用抗震框架、抗震墙等结构形式。
同时,要充分考虑建筑物的整体性和稳定性,加强各部分的连接和支撑,以提高建筑物的抗震性能。
3. 加强建筑材料:建筑材料的质量和强度对建筑物的抗震能力有很大影响。
应选择质量可靠、强度高的建筑材料,如优质混凝土和高强度钢材。
同时,要注意材料的连接和固定,确保结构的整体性和稳定性。
4. 增加隔震支座:隔震支座是一种有效的抗震技术,通过在建筑物底部增加隔震支座,可以减小地震对建筑物的影响。
这种技术已经在许多建筑物中得到了应用,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5. 定期维护和检查:建筑物在使用过程中,应定期进行维护和检查,及时发现和处理存在的隐患和问题。
特别是在地震高发期,应
对建筑物进行全面的检查和加固,确保其抗震能力得到保持和提高。
综上所述,提高建筑物的抗震能力需要从选址、设计、材料、技术等方面入手,全面提高建筑物的抗震性能。
只有这样,才能确保建筑物在地震中能够保持稳定和安全,保护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
如何提高房屋建筑结构抗震能力提高房屋建筑结构的抗震能力是确保房屋在地震发生时能够有效保护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的重要措施。
以下是一些建议,可帮助提高房屋建筑结构的抗震能力。
1.规范选材:选择适合地震区的建材和构件,如使用高强度钢筋、高性能混凝土等,这些材料具有较好的抗震性能。
2.设计合理的建筑结构:在设计过程中,应考虑地震荷载的作用,采用科学合理的结构形式和布局,保证其刚性、稳定性和延性,并采用合适的构造细节来抵御地震荷载。
3.加强房屋的水平连接:房屋的水平连接是实现整体抗震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通过采用抗震支撑系统、加强剪力墙和地震梁的设置等方式来增加房屋的水平连接能力。
4.增加房屋的抗倾覆能力:通过合理设置抗倾墙、增加地基承载能力、利用地震锚杆等方法,提高房屋的抗倾覆能力。
5.设计和施工中的先进技术:运用现代先进的设计和施工技术,如预制装配式建筑、钢结构、混凝土剪力墙等,以提高房屋的整体抗震能力。
6.加固和改造老旧房屋:对于存在安全隐患的老旧房屋,应进行加固和改造,以提高其整体的抗震能力。
可以采用增加剪力墙、加固柱子、设置加固支撑系统等方法。
7.强化地基基础:地基是房屋承受地震荷载的重要部分,应采取合理的地基处理措施,如加固地基、振动垫层等,以提高地基的抗震能力。
8.定期检测和维护:房屋的抗震能力是随时间逐渐减弱的,因此需要定期进行抗震性能检测,并根据检测结果进行必要的维护和修缮工作,以保持房屋的抗震能力。
9.加强地震防灾意识:提高人们对地震防灾的认识和意识,加强相关知识的宣传和教育,掌握地震逃生和自救的技能,以减少地震造成的伤亡和损失。
总之,提高房屋建筑结构的抗震能力是一个综合性的工作,需要从选材、设计、施工、加固等多个方面进行考虑和实施。
只有通过合理的设计和施工,并定期检测和维护,才能确保房屋在地震发生时能够有效地抵御地震荷载,保护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
抗震构造措施需要提高抗震等级的情况包括:(一)转换梁(主要针对托墙转换的框支梁)及框支柱。
新抗规及新高规的抗震等级表中已明确了此类构件的抗震等级。
(二)当转换层的位置设置在三层及三层以上时,《高规》JGJ三-二00二第一0.二.5条规定宜将框支柱、剪力墙底部加强部位的抗震等级提高一级采用。
在部分框支抗震墙结构中,框支层由于刚度和强度的削弱,往往成为塑性变形集中的薄弱楼层,因此其落地抗震墙底部加强部位的抗震要求就应高于一般抗震墙的抗震要求。
且由于转换层位置的增高,结构传力路径复杂、内力变化较大,在水平荷载作用下,当转换层上下部楼层的结构侧向刚度相差较大时,会导致转换层上下部结构构件内力突变,促使部分构件提前破坏,当转换层位置相对较高时,这种内力变化会进一步加剧。
所以转换层及转换构件的抗震等级需提高一级,高位转换的在提高的基础上再提高一级。
对于高位转换的框支剪力墙结构《砼高规》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首先对框支柱和落地剪力墙的抗震等级提高一级采取抗震构造措施; 其次转换层与其上部楼层的侧向刚度越接近越好使其能和缓的过渡;第三应尽可能的减小上部楼层的刚度和质量减小转换层的质量——减小地震作用增加结构的延性。
(三)加强层及其相邻层的框架柱和核心筒剪力墙的抗震等级应提高一级采用,一级提高至特一级,若原抗震等级为特一级则不再提高;带加强层的高层建筑结构,加强层刚度和承载力较大,与其上、下相邻层相比有突变,加强层相邻楼层往往成为抗震薄弱层;与加强层水平伸臂结构相连部位的核心筒剪力墙以及外围框架柱受力大且集中。
因此,为了提高加强层及其相邻楼层与加强层水平伸臂结构相连的核心筒墙体及外围框架柱的抗震承载力和延性。
框架柱箍筋应全柱段加密,轴压比从严(减小0.05)控制;剪力墙应设置约束边缘构件。
(四)错层处框架柱、剪力墙;错层处水平力在水平方向上的传递只能通过错层位置处竖向构件即框架柱或剪力墙传递,而非错层位置,水平剪力直接通过水平楼板传递,这就对错层位置处的竖向构件承担水平剪力传递的要求有所提高,错层结构属于竖向不规则结构,错层位置的竖向抗侧力构件受力复杂,容易形成多出应力集中部位。
怎么做才能提升框架抗震等级?由于框架结构的优势较多,在建造施工时也更为灵活和方便,所以现在在很多建筑物中我们都会发现框架结构的身影。
当对这些框架进行全方位的质量检测时,大家会发现建筑物中的部分框架的抗震等级不达标,面对存在此种问题的框架结构,户主还是要及时联系加固公司采取合适的措施对框架进行抗震加固施工的,具体怎么做才能显著提升框架抗震等级呢?下面的时间,加固博士小编就来为大家进行详细的解答。
一、选择合适的方法对框架结构抗震加固我们在选择方法对抗震能力不达标的框架结构进行抗震加固施工时,此时我们需要先弄清楚框架抗震等级怎么划分?简单的说,框架结构的抗震等级分为四类,分别为:很严重、严重、较严重、一般。
对存在问题相对较多的框架结构进行抗震加固施工时,也更需要选择到适合的方法对其进行加固施工,从而能够确保加固工作完工之后,框架结构的抗震能力达标,建筑物也能正常投入使用。
二、根据框架当下的抗震等级针对性的对其进行加固维护在对框架结构进行抗震加固施工前,我们需要事先知道框架当下的抗震等级是什么?虽然有些框架当下已经存在较多的质量问题了,但是若是只使用肉眼观察框架,大家难以发现框架究竟存在什么问题?若是使用专业的设备对框架进行检测,大家会发现框架还是存在诸多问题的,故而在处理框架所存在的质量问题时,还是务必要采取合适的措施对其进行加固维护的。
三、委托专业的施工单位对框架进行加固施工怎么才能保证施工结束之后框架的质量问题彻底得以解决了呢?此时就要求客户选择到合适的施工单位了,客户所签约的施工单位是否足够专业?将会直接影响到完工后的施工质量。
现在很多客户在签约施工单位时,他们都会比较多家,从而能够选择到收费水平合理,且能高效优质保证加固成效的施工单位。
四、在抗震施工环节关注现场的实时抗震施工质量在使用合适的加固方法处理抗震等级不达标的框架结构时,对于施工单位而言,不管现场施工的施工师傅的施工经验有多么丰富,他们都需要关注现场的实时施工质量,确保实时的加固质量达标,另外,也能保证完工后建筑物的整体加固质量也是达标的。
地震烈度提高一度对多层建筑工程量的影响李凯文;邹昀【摘要】以一幢无锡地区某多层住宅为例,分别按照6度和7度要求对结构进行了设计,然后利用鲁班软件定量分析了在不同抗震设防烈度下的混凝土和钢筋两大主材,在抗震烈度提高1度后的变化情况,为政府决策提供经济分析依据.【期刊名称】《山西建筑》【年(卷),期】2010(036)003【总页数】3页(P63-65)【关键词】抗震烈度;多层建筑;工程量;经济分析【作者】李凯文;邹昀【作者单位】无锡市智汇建设有限公司,江苏无锡,214031;江南大学环境与土木工程学院,江苏无锡,21412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U352地震烈度值是指在50年期限内一般场地土条件下可能遭遇的地震事件中,超越概率为10%所对应的烈度值。
2008年汶川发生8.0级地震后,中国地震局在实地调查的基础上,编绘了汶川8.0级地震烈度分布图,反映了地震发生后的实际破坏情况,对于地震灾害的经济损失估算和灾后重建的抗震设防具有重要意义。
分布图表明,汶川地震的震中烈度高达11度,以四川省汶川县映秀镇和北川县县城两个中心为主呈长条状分布,面积约2 419km2;10度区面积则约为3 144 km2,呈北东向狭长展布,东北端达四川省青川县,西南端达汶川县。
9度区的面积约7 738 km2,同样呈北东向狭长展布,东北端达到甘肃省陇南市武都区和陕西省宁强县的交界地带,西南端达到汶川县;8度区和7度区范围向四周扩大,呈现为北东向的不规则椭圆形,且相同烈度的区域在北部比南部大。
对汶川地震的灾害分析[1]发现,区划图给出的烈度与地震灾害的实际烈度有2度~4度的偏差,表1反映了部分地震灾害区原定烈度与实际烈度的差异,表中显示出差异在2度~5度之间。
显然,由于原定的地震烈度不准确,许多城市的设防烈度不得不发生变化。
例如:天津市、成都市、合肥市、沈阳市等20世纪50年代定为6度区,后来逐步变化为7度区或8度区;齐齐哈尔市富拉尔基地区从1954年~1983年5次变动基本烈度,上海市从不设防到6度设防再到7度设防,重庆市从不设防到6度设防。
浅谈抗震等级需提高一级的情况摘要:本人在做抗震设计时,经常搞不清哪些结构体系及哪些构件的抗震等级需要提高一级,因此借助规范及前辈的指导,总结了一下个人的认识,希望对工程师们在做抗震设计时能起到小小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抗震等级;抗震性能;划分Abstract: I do in seismic design, often do not clear what structure system and the seismic grade of what component needs to improve level, so using standard and the elder guidance, sums up personal understanding, hope for the engineers in seismic design do when can play a little reference value.Keywords: seismic grade; Seismic performance; division一、前言抗震等级是多层和高层钢筋混凝土结构、构件进行抗震设计计算和确定构造措施的标准。
为了使抗震设计安全可靠、经济合理,应考虑多方面因素和各种不同情况,对钢筋混凝土结构、构件的抗震要求,在计算和构造上区别对待。
显然,地震作用越大,或房屋高度越大,抗震要求应越高;对于不同的结构体系,应有不同的抗震要求。
此外,同一结构中的不同部位以及同一种结构形式在不同结构体系中所起的作用不同,其抗震要求也应有所区别。
例如,在框架结构中,框架是主要抗侧力构件,而在框架一抗震墙结构中,框架是次要抗侧力构件(抗震墙是主要抗侧力构件),因此框架结构中的框架应比框架一抗震墙结构中的框架抗震要求高。
这里就涉及到一个问题,即哪些情况下,哪些构件的抗震等级需要提高一级,通过什么途径来实现构件或体系的抗震等级的提高。
建筑抗震等级要求建筑物在地震发生时经受地震力作用,为了确保建筑物在地震中具有一定的抗震能力,需要按照国家规定的抗震设计要求进行设计和施工。
建筑抗震等级标准根据建筑物的用途、结构形式和重要性等因素而定,下面将介绍建筑抗震等级的基本要求。
1. 抗震设计基本概念抗震设计是指为了减小地震引起的破坏,确保建筑物在地震中有一定的抗震性能以保护人员生命和财产安全而进行的设计。
抗震设计的基本原则是在地震发生时,建筑物应该有足够的抗震性能,保证其在地震中不倒塌或受损过重。
2. 建筑抗震等级划分根据建筑物的用途和重要性,建筑抗震等级被分为多个等级,一般包括烈度、一般要求、较重要性、重要性和特别重要性等级。
不同的等级要求建筑物在地震中具有不同的抗震性能,以确保建筑物在地震中不发生倒塌或破坏。
3. 抗震设计要求在进行建筑抗震设计时,需要考虑以下因素: - 结构形式:建筑结构的形式和构造方式对抗震性能有重要影响,需要选择适合的结构形式。
- 承载力要求:建筑物需要具有足够的承载力以抵抗地震引起的水平力。
- 地震波作用:考虑地震波对建筑物的作用,确保结构在地震中不会发生倒塌或破坏。
4. 抗震设防标准根据国家相关规定,建筑物在抗震设计时需要符合《建筑抗震设计规范》等相关标准,确保建筑物具有一定的抗震能力。
标准中包括了对建筑物结构、材料、连接件等方面的要求,以确保建筑物在地震中有足够的抗震性能。
5. 抗震等级评定建筑抗震等级评定是根据建筑物的用途、结构形式、地震烈度等因素进行评定的过程,对建筑物进行等级划分,确定其抗震设计等级。
抗震等级评定是建筑抗震设计的重要内容,建筑物的抗震等级将决定其在地震中的抗震性能。
综上所述,建筑抗震等级要求是建筑设计中的重要内容,需要按照国家相关标准进行设计,并确保建筑物在地震中具有一定的抗震能力,保障人员生命和财产安全。
建筑抗震设计的严格要求将推动建筑工程领域的发展,提高建筑物在地震中的抗震性能,为社会建设提供更加稳固和安全的建筑环境。
关于抗震构造措施提高一级的pkpm计算下载温馨提示:该文档是我店铺精心编制而成,希望大家下载以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的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随意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各样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如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e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them, they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our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 appreciation, sentence excerpts, ancient poems, classic articles, topic composition, work summary, word parsing, copy excerpts, 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 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关于抗震构造措施提高一级的PKPM计算一、引言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地震对建筑物和基础设施的破坏威胁日益加剧。
浅谈提升建筑抗震设防烈度对土建造价的影响摘要:随着社会科技、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化建设的步伐也在飞速加快,人们对建筑质量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
最近几年,世界各地地震发生的次数越来越频繁,人们逐步意识到建筑物抗震性能的重要性。
笔者将针对抗震设防烈度对土建筑的结构所产生的影响进行讨论,从而了解不同抗震设防烈度对于土建工程造价的形成的影响。
关键词:建筑抗震设防烈度;土建造价;影响1 引言随着社会的进步,建筑行业也在不断地发展,对于建筑的稳定性以及安全性的要求也变得越来越高。
尤其是随着近些年来,地震频率不断增加,对人们的生命以及财产的影响越来越大。
因此人们开始将对建筑的关注点放在了抗震性能提升方面。
只有不断地提高建筑物的抗震设防烈度才可以确保土建工程的整体抗震强度。
但是提升抗震设防烈度的同时必然会带动整个土建的施工造价成本的上升。
因此本文将针对于建筑抗震设防烈度与土建造价之间的相互影响进行讨论。
2 基本情况概述一、抗震设防烈度与抗震等级震级是一种衡量地震强度的指标,而地震烈度则是建筑物受到地震影响而遭受的破坏程度。
一般情况下,抗震设防烈度都取其基本烈度,同时,依据建筑物的高度、大小、类别以及当地抗震设防的具体情况进行确定。
通常,某个特定地区所发生地震的震级无法提前确定,但是其抗震设防烈度却是确定的。
常用的抗震设防烈度一般为八度、七度、六度。
建筑物的抗震烈度想要提高就必须相应提高抗震等级,这样才能有效确保建筑物良好的抗震性能。
建筑物抗震等级的影响因素包括当地抗震设防烈度、地震分组、设计的基本加速度以及建筑物的结构类型、高度、抗震设防分类等。
二、建筑物造价建筑物的造价由装修造价、设备造价以及土建造价共同构成。
土建造价主要包括基础、楼板、墙柱、梁等结构构件所耗费的工料机费用及施工过程措施费;设备造价主要包括给排水、强弱电、空调暖通、电梯、安防、智能化等的费用;装修造价主要指室内、室外的各种装修工程的费用。
提升建筑物抗震等级对造价的整体影响主要体现在对建筑物土建造价的影响方面。
地基抗震承载力提升的原因分析引言地震是自然界中的一种常见自然灾害,它给人类社会带来了巨大的破坏和威胁。
为减轻地震灾害的影响,地基抗震承载力的提升至关重要。
在本文中,我们将探讨地基抗震承载力提升的原因,深入了解在地震发生时如何更好地保护建筑和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1. 地震背景地震是地球内部能量释放的结果,它通常伴随着地壳的震动。
地震的发生有地震源、震源深度和地震烈度等多个因素的影响。
因此,地震的威力和破坏程度可能会有很大差异。
2. 地基抗震承载力的概念地基抗震承载力是指建筑物或结构在地震发生时,其地基能够承受地震力的能力。
提升地基抗震承载力是通过一系列工程措施,以确保建筑在地震中不会崩溃或倒塌。
3. 地基抗震承载力提升的原因3.1 地震危害预测地震危害预测是地基抗震承载力提升的一个关键原因。
通过先进的地震学技术,科学家能够更好地预测地震的发生,包括震源、震源深度和地震烈度。
这种预测能力使得人们能够提前采取措施来增加建筑物的抗震能力。
3.2 先进的工程技术现代工程技术的不断发展也是地基抗震承载力提升的原因之一。
建筑工程领域已经涌现出了许多新材料和设计方法,这些技术可以帮助建筑物更好地抵抗地震力。
例如,使用高性能混凝土、钢结构和基础隔震技术可以显著提高建筑的抗震性能。
3.3 抗震法规和标准政府和国际组织的抗震法规和标准的制定也在地基抗震承载力提升中起到重要作用。
这些法规和标准规定了建筑物在设计和建设过程中必须遵循的抗震要求。
它们确保了建筑物的结构和地基能够满足最低的抗震要求,以保护公众的生命和财产。
3.4 地基改良地基改良是另一个重要的原因,可以提升地基的抗震承载力。
地基改良技术包括土壤加固、基础隔震和地基增强等方法,可以提高土壤的稳定性和承载能力,从而减轻地震时地基的变形和沉降。
3.5 抗震教育和培训提高抗震意识和培训也是地基抗震承载力提升的原因之一。
通过教育和培训,人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地震的危害,并知道如何在地震发生时采取正确的行动。
浅谈抗震等级需提高一级的情况摘要:本人在做抗震设计时,经常搞不清哪些结构体系及哪些构件的抗震等级需要提高一级,因此借助规范及前辈的指导,总结了一下个人的认识,希望对工程师们在做抗震设计时能起到小小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抗震等级;抗震性能;划分一、前言抗震等级是多层和高层钢筋混凝土结构、构件进行抗震设计计算和确定构造措施的标准。
为了使抗震设计安全可靠、经济合理,应考虑多方面因素和各种不同情况,对钢筋混凝土结构、构件的抗震要求,在计算和构造上区别对待。
显然,地震作用越大,或房屋高度越大,抗震要求应越高;对于不同的结构体系,应有不同的抗震要求。
此外,同一结构中的不同部位以及同一种结构形式在不同结构体系中所起的作用不同,其抗震要求也应有所区别。
例如,在框架结构中,框架是主要抗侧力构件,而在框架一抗震墙结构中,框架是次要抗侧力构件(抗震墙是主要抗侧力构件),因此框架结构中的框架应比框架一抗震墙结构中的框架抗震要求高。
这里就涉及到一个问题,即哪些情况下,哪些构件的抗震等级需要提高一级,通过什么途径来实现构件或体系的抗震等级的提高。
二、需要提高抗震等级的情况(1)转换梁(主要针对托墙转换的框支梁)及框支柱;新抗规及新高规的抗震等级表中已明确了此类构件的抗震等级。
(2)当转换层的位置设置在3层及3层以上时,《高规》JGJ3-2002第10.2.5条规定宜将框支柱、剪力墙底部加强部位的抗震等级提高一级采用。
在部分框支抗震墙结构中,框支层由于刚度和强度的削弱,往往成为塑性变形集中的薄弱楼层,因此其落地抗震墙底部加强部位的抗震要求就应高于一般抗震墙的抗震要求。
且由于转换层位置的增高,结构传力路径复杂、内力变化较大,在水平荷载作用下,当转换层上下部楼层的结构侧向刚度相差较大时,会导致转换层上下部结构构件内力突变,促使部分构件提前破坏,当转换层位置相对较高时,这种内力变化会进一步加剧。
所以转换层及转换构件的抗震等级需提高一级,高位转换的在提高的基础上再提高一级。
医院及学校等乙类建筑中提高建筑抗震设计等级的几点建议摘要:抗震设防中结构体系至关重要,一旦选择不当,在地震时会造成不可估量的后果,本文从震害及其震害原因,学校等乙类类建筑震害情况做了分析,提出了规范规定和设计不足,对学校等乙类建筑抗震设计的对策进行讨论。
关键词:震害,震害原因;乙类建筑,砌体结构,抗震设计等级,结构体系前言四川汶川8.0级地震发生后,造成了巨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工业与民用建筑损坏非常严重。
震中大量建筑倒塌,即使没有倒塌的建筑,基本上也都存在结构性损坏;地震主要影响地区都江堰、绵阳、广元及甘肃文县等地,中等和严重损坏的房屋在50%左右。
根据现场调查情况,严重损坏的房屋主要是以下类型:无抗震措施的农房和私自搭建的房屋,建设年代较早、抗震设防标准较低的房屋,砌体结构房屋,底层框架上部砌体结构房屋,采用预制空心楼板的预制装配式或装配整体式建筑等。
其中采用砌体结构房屋教学楼和住院部倒塌或破坏非常严重。
二.地震震害原因这次地震中房屋倒塌的主要原因有:1)实际发生地震烈度大大超过抗震设防烈度;2)许多建筑没有按照国家标准设计和建造;3)工程设计或施工质量不过关,或材料的质量问题;4)另外,规范标准不明确,设计人在设计时对结构体系选型不当。
三.医院和学校建筑震害情况:医院和学校建筑在这次地震中震害特别严重,原因是:1)许多教学楼和医院建筑建造年代较早,原来设计的规范和标准比新规范标准低;2)结构体系选择不合理,比如好多教学楼和医院为砌体结构和钢筋混凝土预制空心板楼盖体系,其抗震性能差;3)施工质量差或不合格。
四.对规范规定及其设计不足的思考:1)抗震设防的标准可以概括为“小震不坏,中震可修,大震不倒。
”但是这次地震大量房屋倒塌,尤其是砌体结构房屋和底部框架上部砌体房屋倒塌最多,即使不倒损坏也很严重,地震中人很难逃生;以下是地震后的现场实拍的一组照片。
图一图二从图一中许多砌体结构房屋在大震中倒塌,图二中这栋底部框架房屋底部一层直接坐垮没了。
浅谈抗震等级需提高一级的情况
摘要:本人在做抗震设计时,经常搞不清哪些结构体系及哪些构件的抗震等级需要提高一级,因此借助规范及前辈的指导,总结了一下个人的认识,希望对工程师们在做抗震设计时能起到小小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抗震等级;抗震性能;划分?
一、前言
抗震等级是多层和高层钢筋混凝土结构、构件进行抗震设计计算和确定构造措施的标准。
为了使抗震设计安全可靠、经济合理,应考虑多方面因素和各种不同情况,对钢筋混凝土结构、构件的抗震要求,在计算和构造上区别对待。
显然,地震作用越大,或房屋高度越大,抗震要求应越高;对于不同的结构体系,应有不同的抗震要求。
此外,同一结构中的不同部位以及同一种结构形式在不同结构体系中所起的作用不同,其抗震要求也应有所区别。
例如,在框架结构中,框架是主要抗侧力构件,而在框架一抗震墙结构中,框架是次要抗侧力构件(抗震墙是主要抗侧力构件),因此框架结构中的框架应比框架一抗震墙结构中的框架抗震要求高。
这里就涉及到一个问题,即哪些情况下,哪些构件的抗震等级需要提高一级,通过什么途径来实现构件或体系的抗震等级的提高。
二、需要提高抗震等级的情况
(1)转换梁(主要针对托墙转换的框支梁)及框支柱;
新抗规及新高规的抗震等级表中已明确了此类构件的抗震等级。
(2)当转换层的位置设置在3层及3层以上时,《高规》JGJ3-2002第10.2.5条规定宜将框支柱、剪力墙底部加强部位的抗震等级提高一级采用。
在部分框支抗震墙结构中,框支层由于刚度和强度的削弱,往往成为塑性变形集中的薄弱楼层,因此其落地抗震墙底部加强部位的抗震要求就应高于一般抗震墙的抗震要求。
且由于转换层位置的增高,结构传力路径复杂、内力变化较大,在水平荷载作用下,当转换层上下部楼层的结构侧向刚度相差较大时,会导致转换层上下部结构构件内力突变,促使部分构件提前破坏,当转换层位置相对较高时,这种内力变化会进一步加剧。
所以转换层及转换构件的抗震等级需提高一级,高位转换的在提高的基础上再提高一级。
对于高位转换的框支剪力墙结构,《砼高规》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首先对框支柱和落地剪力墙的抗震等级提高一级采取抗震构造措施; 其次转换层与其上部楼层的侧向刚度越接近越好,使其能和缓的过渡;第三,应尽可能的减小上部楼层的刚度和质量,减小转换层的质量——减小地震作用,增加结构的延性。
(3)加强层及其相邻层的框架柱和核心筒剪力墙的抗震等级应提高一级采用,一级提高至特一级,若原抗震等级为特一级则不再提高;
带加强层的高层建筑结构,加强层刚度和承载力较大,与其上、下相邻层相比有突变,加强层相邻楼层往往成为抗震薄弱层;与加强层水平伸臂结构相连部位的核心筒剪力墙以及外围
框架柱受力大且集中。
因此,为了提高加强层及其相邻楼层与加强层水平伸臂结构相连的核心筒墙体及外围框架柱的抗震承载力和延性。
框架柱箍筋应全柱段加密,轴压比从严(减小0.05)控制;剪力墙应设置约束边缘构件。
(4)错层处框架柱、剪力墙;
错层处水平力在水平方向上的传递只能通过错层位置处竖向构件即框架柱或剪力墙传递,而非错层位置,水平剪力直接通过水平楼板传递,这就对错层位置处的竖向构件承担水平剪力传递的要求有所提高,错层结构属于竖向不规则结构,错层位置的竖向抗侧力构件受力复杂,容易形成多出应力集中部位。
框架错层更为不利,容易形成长、短柱沿竖向交替出现的不规则体系。
规范通过规定错层位置处竖向构件抗震等级的提高来提高其抗震承载力和延性。
同时规定错层框架柱的截面高度不应小于600mm,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应低于C30,箍筋应全柱段加密配置。
错层位置剪力墙非抗震设计时截面厚度不应小于200mm,抗震设计时截面厚度不应小于250mm,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应低于C30,水平和竖向分布钢筋配筋率非抗震情况下不应小于0.3%,抗震情况下不应小于0.5%。
(5)连接体及与连接体相邻的结构构件的抗震等级应提高一级采用,一级提高至特一级,若原抗震等级为特一级则不再提高;连体结构中连接体及连接体相邻的结构构件的抗震等级提高一级多塔楼结构中转换层在底盘屋面的塔楼上时,转换层及相邻层抗震等级提高一级。
连体结构自振振型较为复杂,前几个阵型与单体建筑有明显不同,除顺向阵型外,还出现反向阵型;连体结构抗扭转性能较差,扭转阵型丰富,当第一扭转频率与场地卓越频率接近时,容易引起较大的扭转反应,宜造成结构破坏。
连体结构的连接体及连接体相连的结构构件受力复杂,易形成薄弱部位,因此规范规定其抗震等级提高一级,以提高其抗震承载力和延性。
(6)悬挑结构
抗震设计时,悬挑结构的关键构件以及与之相邻的主体关键构件的抗震等级宜提高一级,一级调高至特一级,抗震等级已经为特一级时,允许不再提高。
这主要是因为,悬挑部分的结构一般竖向刚度较差、结构的冗余度不高。
因此需要采取措施降低结构自重、增加结构冗余度,并进行竖向地震作用的验算,通过提高抗震等级来提高悬挑关键构件的承载力和抗震措施,防止相关部位在竖向地震作用下发生结构的倒塌。
?? (7)竖向体型收进结构
结构体型收进较多或收进位置较高时,因上部结构刚度突然降低,其收进部位形成薄弱部位,因此规
定在收进部位上、下各2层塔楼周边竖向结构构件的抗震等级宜提高一级采用,一级调高至特一级,抗震等级已经为特一级时,允许不再提高。
三、提高抗震等级在结构计算软件中的实现(以satwe为例)
satwe中主要通过在“特殊构件补充定义”中指定来实现抗震等级的改变。
参考文献
[1]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3-2010
[2]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