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3有机合成材料说课
- 格式:ppt
- 大小:413.50 KB
- 文档页数:16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下册《课题3 有机合成材料》教案2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下册《课题3 有机合成材料》是学生在学习了有机物的基础知识后,进一步对有机合成材料进行探究的一节课程。
本节课通过介绍合成材料的概念、分类、性质及用途,使学生了解合成材料在日常生活和工业中的应用,培养学生运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材内容主要包括:合成材料的概念、分类、性质及用途;有机合成材料的发展历史;常见合成材料的特点和应用。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掌握了有机物的基础知识,对有机物的概念、分类、性质有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对合成材料的认识相对较浅,对合成材料的性质和用途需要进一步探究。
此外,学生对于生活中的合成材料可能有所接触,但对其分类和特点不够明确。
三. 教学目标1.知道合成材料的概念、分类、性质及用途。
2.了解有机合成材料在日常生活和工业中的应用。
3.培养学生运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合成材料的概念、分类、性质及用途。
2.有机合成材料在日常生活和工业中的应用。
五. 教学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合成材料的性质和用途。
2.使用案例分析法,分析生活中常见的合成材料,加深学生对合成材料的认识。
3.利用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生活案例,用于分析合成材料在生活中的应用。
2.准备合成材料的图片或实物,用于展示和引导学生观察。
3.准备课堂练习题,用于巩固所学知识。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生活中常见的合成材料实例,如塑料瓶、合成纤维衣物等,引导学生关注合成材料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提问:“你们知道这些材料是如何产生的吗?”、“它们有什么特殊性质?”激发学生对合成材料的兴趣。
2.呈现(10分钟)介绍合成材料的概念、分类、性质及用途。
通过PPT展示合成材料的图片、实物,让学生直观地认识各种合成材料。
同时,讲解合成材料的特点,如轻便、耐用、易加工等。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说课稿:第十二单元课题3 有机合成材料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掌握有机合成材料的概念和特点;–了解有机合成材料的分类、制备方法和应用领域;–能够描述有机合成材料在生活和工业中的应用。
2.过程与方法:–通过课件、实验演示等多种教学手段,引发学生的兴趣,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采用讨论、实验、综合归纳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鼓励学生在小组中进行交流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案例分析和实例引导,引发学生对环保、节能、可持续发展等问题的关注;–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和低碳环保的生活方式。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有机合成材料的分类、制备方法和应用领域。
2.难点:–有机合成材料的制备方法和应用领域。
三、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回顾上一课的内容,复习有机化合物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2.概念解释(10分钟)–结合课件,介绍有机合成材料的概念和特点。
并结合生活或工业实例,引发学生的兴趣和思考。
3.分类和制备方法(20分钟)–结合教材内容,解释有机合成材料的分类,如聚合物、复合材料等。
并介绍有机合成材料的主要制备方法,如聚合法、缩聚法等。
通过课件中的实验演示,直观地展示各种制备方法。
4.应用领域(15分钟)–利用多媒体资料,介绍有机合成材料在生活和工业中的广泛应用。
例如,聚合物在塑料制品、纤维材料等方面的应用;复合材料在航空航天、体育器材等方面的应用。
引导学生讨论并总结各种有机合成材料的应用领域。
5.实验演示(20分钟)–进行简单的有机合成材料的实验演示,引导学生从实际操作中加深对有机合成材料的理解,锻炼他们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
6.拓展延伸(15分钟)–引导学生了解有机合成材料在环保、节能、可持续发展方面的应用,以及对人类社会的影响。
通过案例分析和讨论,引导学生思考并表达自己的观点。
7.总结反思(5分钟)–小结本节课的要点,帮助学生复习和总结所学内容。
课题3《有机合成材料》说课稿丰都县暨龙镇中学张海波亲爱的老师们,下午好,我是来自暨龙镇中学的张海波,很高兴在这里和大家一起交流我的一节课《有机合成材料》。
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阐述我的教学。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本课题作为教材的最后一个课题,不仅是初中化学的教学内容,而且是初中化学和高中有机化学的衔接部分。
虽然在课程标准里,对它的教学要求并不高,多属于知道、了解的内容。
但是本课题的知识有利于联系社会实际,丰富学生的生活常识,学生学习兴趣浓厚。
根据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我设置了以下教学目标:二、教学目标1、知道常见的塑料、合成纤维、合成橡胶及其应用。
2、通过塑料性质的探究及鉴别天然纤维和合成纤维的实验,提高科学探究的能力。
3、认识“白色污染”及其危害、解决方法,树立环保意识,培养关注自然和社会的责任感。
根据教学目标,确定了本课题的重难点:三、教学的重难点1、重点:(1)知道塑料、合成纤维、合成橡胶的性能和用途。
(2)认识“白色污染”及其危害、解决方法。
2、难点:认识塑料的结构特点及其性能,从而知道物质的结构、1性质和用途之间的关系。
四、学情分析1、知识储备:对于有机合成材料,学生已有知识来自源生活常识,在生活中接触了很多塑料、纤维、和合成橡胶制品,有一定的感性认识。
2、实验能力:初三年级的学生年龄一般在15岁左右,思维活跃,但不够严谨。
喜欢动手做实验,但缺乏正确的科学探究方法。
因此,必须在实验探究活动中培养严谨、科学的精神。
3、理解能力:这部分内容涉及的专有名词较多,如:聚合物、热塑性、热固性等,学习起来比较陌生而枯燥,又涉及聚合物的链状结构和网状结构,理解起来比较抽象。
五、教法学法1、教法: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密切联系生活实际,呈现学生感兴趣的学习素材,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通过实验探究活动,学生对实验事实进行归纳总结,从而获取相关知识,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实验探究精神。
因此在教学中,我主要采用情景教学法、合作探究法和多媒体辅助等多种教学方法的相互补充来完成本节课的教学。
《课题3 有机合成材料》说课稿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人教版九年级下册第十二单元《有机合成材料》。
下面我将从以下9个方面来进行说课。
一、说课标(一)内容标准:1、认识材料的科学利用与新材料的研发;2、了解有机高分子材料等在社会生活中的应用;3、知道材料使用可能会对环境产生影响,树立环保意识;(二)活动与探究建议:1、用简单的实验区分棉纤维、羊毛纤维和合成纤维;2、调查家中常用材料的情况,查阅有关塑料再利用的资料;二、说教材本课题是初中化学教材的最后一个单元的最后一个课题,本单元是一个涉及面很宽的单元,涉及到初中化学教材中许多的内容,前面两个课题主要介绍了人类重要的营养物质和化学元素与人体健康,本单元重点介绍有机合成材料,按知识内容看,它不是初中化学教学的核心内容,属于知识的扩展和运用的范畴。
因此,在课程标准里,对它的教学要求并不高,多属于知道、了解的内容。
但是本课题的知识有利于联系社会实际,丰富学生的生活常识,学生有浓厚的学习兴趣。
三、说学情本课题的大部分内容与生活密切相连,主要是以了解为主,学生有一定的感性认识,学习起来应比较容易,新型材料的奇妙用途能较大程度的调动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联系生活的能力。
学生在生活中接触到很多塑料、橡胶和纤维制品,有一定的生活经验。
本课题内容学习要求不高,但学生学习有一定的难度。
原因是: (1)本课题涉及无机物和有机物的区别,由于学生没有有机物的指示,缺少感性认识,因此难以理解: (2)本节课的专有名词较多,学生学习起来会陌生和枯燥。
四、说教学目标及重难点教学目标:1、了解有机物的概念,能区分有机物和无机物。
2、了解塑料的性能和用途。
3、认识“白色污染”及其危害、解决办法。
教学重难点:重点:1、知道什么是有机物;2、了解塑料的性能和用途。
难点:1、认识新材料的开发与社会发展的密切关系。
2、辩证地对待塑料的利与弊。
五、说教法学法教法:根据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和知识特点,我主要采用情景教学法、讨论式教学法、图片展示、相关视频等多种教学方法的相互补充来完成本课题的教学。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下册《课题3 有机合成材料》教案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下册《课题3 有机合成材料》这一章节主要介绍了有机合成材料的概念、分类、性质和应用。
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能够了解有机合成材料的基本特征,掌握常见有机合成材料的性质和用途,提高对材料的认知水平。
教材内容主要包括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有机合成材料的基本概念和分类,介绍了有机合成材料的定义、分类及特点;第二部分是有机合成材料的性质,阐述了有机合成材料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及其应用;第三部分是有机合成材料的应用,介绍了塑料、合成纤维、合成橡胶等有机合成材料在日常生活和工业中的广泛应用。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章内容前,已经掌握了基本的化学知识,对物质的基本概念、性质和变化有一定的了解。
但针对有机合成材料这一专题,学生可能较为陌生,需要通过本章的学习来逐步理解和掌握。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探究有机合成材料的热情,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讨论和实践活动。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有机合成材料的基本概念、分类和特点;掌握有机合成材料的性质及其应用;学会识别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有机合成材料。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验、讨论等方法,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观察能力和思考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有机合成材料的认知,提高学生对材料科学的兴趣,引导学生关注材料在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有机合成材料的基本概念、分类、性质和应用。
2.难点:有机合成材料的性质及其在实际应用中的表现。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实例、实验现象等引导学生认识有机合成材料,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问题驱动法:设置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
3.合作学习法:分组讨论、实验操作等,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4.讲授法:系统讲解有机合成材料的基本概念、分类、性质和应用,帮助学生构建知识体系。
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下册《课题3 有机合成材料》优质课公开课课件、教案《课题3 有机合成材料》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有机化合物的初步知识。
2.了解有机化合物和有机高分子化合物的特点。
3.知道塑料、合成纤维和合成橡胶的性能与用途。
4.会用简单的实验方法区分棉纤维、羊毛纤维和合成纤维(如腈纶)织成的布料。
5.了解“白色污染”及环境保护。
过程与方法:1.通过查资料和对生活中有机合成材料的调查,培养学生对信息收集、处理和分析的能力。
2.通过探究热塑性塑料和热固性塑料的性质差异,培养学生运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学习,了解到化学可以使生活变得更加美好,增强学生认识学习化学的重要性。
2.在调查和探究中培养学生关注社会和人类生存环境的情感,增强环保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教学重难点:重点:1.了解合成纤维、塑料、合成橡胶的性能和用途。
2.了解使用合成材料对人和环境的影响。
难点:1.有机化合物2.有机高分子化合物教学过程:教学流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情境导入多媒体展示“小猫烤火”图片观察、倾听、思考激发求知欲望,引入课题板书板书课题3 有机合成材料自主探究(指导探究)指导学生填写教材P99的“活动与探究”中的表格,并利用实物展台投影学生的答案,引导学生根据表格内容比较和讨论。
填写表格。
小组讨论。
从学生已有知识入手,比较、讨论得出规律。
阅读讨论归纳小结(指导阅读)引导学生阅读教材P99~P100,并依次讨论下列问题:1、甲烷、乙醇、葡萄糖、淀粉和蛋白质的组成元素有什么共同点?2、有机化合物、无机化合物的仔细阅读课本。
积极讨论、思考并回答有关问题。
肯定和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和交流。
概念3、C、CO、CaCO3等是有机物吗?小结:有机化合物、无机化合物的概念物质的分类自然过渡指导阅读引导学生讨论下列问题:甲烷、乙醇和葡萄糖的相对分子质量与淀粉和蛋白质的相对分子质量相比有什么不同?讲述有些有机物的相对分子质量较小,通常称它们为小分子,而有些有机物的相对分子质量较大,通常称它们为有机高分子,用有机高分子化合物制成的材料称为有机高分子材料,它又分为天然有机高分子材料和合成有机高分子材料。
第十二单元课题3 《有机合成材料》说课稿——黄石九中顾先明【说教材】本课题作为教材的最后一个课题,不仅是初中化学的教学内容,而且是初中化学和高中有机化学的衔接部分,特别是使初中化学中元素化合物的知识形成了一个较为完整的体系,同时也将学生与生产、生活实际更加紧密地联系起来。
【说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了解有机物的概念,能区分有机物和无机物;(2)知道塑料、合成纤维、合成橡胶是重要的有机合成材料及在生产和生活中的重要作用;(3)认识“白色污染”及其危害、解决方法。
2、技能目标:学生在不断实验中完成本单元的学习,通过学生自己动手实验和不断提出探究任务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掌握探究问题的方法3、情感目标:(1)认识有机合成材料对人类社会进步所起的重要作用,体会学习化学的价值;(2)培养学生关注生活、关注社会、关注人类生存环境的情感。
【说学法】1、由于本课题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的生活紧密相连,并且很多内容都可以通过学生亲手做实验来完成。
为此实验探究学习法是本课题的一个重要的学习方法。
2、本课题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联系,让学生通过身边的材料,查阅相关资料等学会归纳总结的学习方法。
【说教法】根据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和知识特点,我主要采用情景教学法、讨论式教学法、图片展示、相关视频等多种教学方法的相互补充来完成本课题的教学。
【说教材的重点和难点】1、重点:(1)了解合成纤维、塑料、合成橡胶的性能和用途。
(2)了解使用合成材料对人和环境的影响。
2、难点:认识塑料和纤维的结构特点及其性能,从而知道物质的结构、性质和用途之间的关系。
【说教学程序】根据教材的特点和学生实际,我主要通过以下程序来完成本单元的教学【学生活动】六次学生自主探究第一次探究:填写课本99面的活动与探究,形成有机物和无机物的概念,从计算中体会有机物小分子和有机高分子;第一次探究:填写课本99面的活动与探究,形成有机物和无机物的概念,从计算中体会有机物小分子和有机高分子;第二次探究:讨论装食品用的聚乙烯塑料袋应如何封口?电木插座破裂后能否修补?第三次探究:在学生比较全面的学习了塑料广泛用途和产生白色污染后,讨论塑料制品的广泛使用对人类社会的进步和发展的利与弊。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12单元《课题3:有机合成材料》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有机合成材料的概念和分类;2.掌握有机合成材料的制备方法;3.了解有机合成材料在生活中的应用。
二、教学重点1.有机合成材料的概念和分类;2.有机合成材料的制备方法。
三、教学难点1.有机合成材料的制备方法;2.有机合成材料在生活中的应用。
四、教学内容1. 有机合成材料的概念和分类•有机合成材料的定义;•有机合成材料的分类:高分子材料、合成纤维、合成树脂等。
2. 有机合成材料的制备方法1.高分子材料的制备方法:–聚合反应;–缩聚反应。
2.合成纤维的制备方法:–溶解法;–干法。
3.合成树脂的制备方法:–酯交换反应;–缩聚反应。
3. 有机合成材料在生活中的应用•高分子材料的应用:–塑料制品;–橡胶制品;–合成纤维制品等。
•合成纤维的应用:–布料;–纺织品;–化纤制品等。
•合成树脂的应用:–粘合剂;–涂料;–石油加工等。
1. 导入新知识(5分钟)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思考: * 你们知道有机合成材料是什么吗? * 有机合成材料有哪些分类?2. 知识讲解(25分钟)分别介绍有机合成材料的概念和分类,以及各种有机合成材料的制备方法。
3. 实例分析(15分钟)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有机合成材料在生活中的应用。
4. 实验演示(20分钟)进行实验演示,展示有机合成材料的制备方法。
学生可以观察实验现象,并记录实验结果。
5. 总结归纳(10分钟)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归纳,强化学生对有机合成材料的了解。
六、教学资源1.课本《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2.实验器材和化学试剂;3.多媒体设备。
七、教学评估1.进行课堂小测,检查学生对有机合成材料的理解;2.观察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表现,评估其实验技能。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相对较为简单,学生对有机合成材料的概念和分类基本掌握。
但是实验环节需要更加注重学生的操作技巧,希望在以后的教学中能够更好地引导学生进行实验,提高他们的动手实践能力。
课题3:有机合成材料【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学会辨别有机物和无机物;2、了解三大有机合成材料;3、知道白色污染及其防治办法。
过程与方法:阅读、观察实验、分析、归纳,将知识系统化。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合成材料的发展对人类社会进步的重要作用,体会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美好。
教学重点:1、有机物、无机物的辨别;2、三大有机合成材料。
教学难点:认识合成材料对人类的贡献及对人类产生的影响。
【教学过程】:一、情景引入,导入新知通过前面两次课的学习,从化学的角度了解了与我们生活密切相关的衣食住行用健康中的食和健康,下面我们将学习了解与衣、住、行、用紧密相关的材料方面的知识。
二、自主学习,发现疑问引导学生略读教材P102-107相关内容,引导归纳得出本节课将学习的内容:1、什么是有机化合物?有机化合物根据相对分子质量大小可以分为哪些类型?2、有机合成材料按结构和性质可以分为哪些类型?主要合成材料有哪几大类?合成材料的应用有哪些重要意义?又带来什么问题?三、合作探究,质疑解难探究活动一1、引导学生进行P102探究1.,将结果填入表格中:2、引导学生完成P102探究中的讨论,引出有机物与无机物。
3、介绍有机物和无机物的概念:4、展示多种类型有机物分子结构模型图,了解有机物的组成和结构。
5、从有机物相对分子质量的大小,介绍有机物的分类:探究活动二1、介绍有机高分子材料及分类:2、展示P104图12-13和图12-14,介绍有机高分子的链状结构和网状结构。
3、演示实验12-1,观察记录实验现象:4、介绍链状结构的有机高分子材料具有热塑性,网状结构的有机高分子材料具有热固性。
5、引导学生完成P104讨论。
6、学生精读P105-106三大合成材料的有关知识。
7、引导学生归纳塑料的特点和常见的塑料:⑴塑料的特点:密度小、耐腐蚀、易加工。
⑵常见的塑料:聚乙烯、聚氯乙烯、有机玻璃、酚酫塑料、脲酫塑料等。
8、实验演示聚乙烯塑料和聚氯乙烯塑料的区分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