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名词解释96391
- 格式:doc
- 大小:37.00 KB
- 文档页数:5
微观:1、边际效用:边际效用是指某种物品的消费量每增加一单位所增加的满足程度。
边际的含义是增量,指自变量增加所引起的因变量的增加量。
在边际效用中,自变量是某物品的消费量,而因变量则是满足程度或效用。
消费量变动所引起的效用的变动即为边际效用。
2、机会成本:定义:生产一单位某种商品的机会成本,是指生产者所放弃的使用相同的生产要素在其它生产用途中所能得到的最高收入。
机会成本不是直接指费用或时间,而是指以所费资源所能得到的其它物品、服务和效用。
3、弹性:弹性的经济含义:作为一个度量技术,弹性的意义在于它可以超越不同商品性质和计量单位差异,去比较它们的供求对于价格变动反应的灵敏程度。
在经济学上的弹性概念是由阿尔弗雷德•马歇尔提出的,是指一个变量相对于另一个变量发生的一定比例的改变的属性。
弹性的概念可以应用在所有具有因果关系的变量之间。
作为原因的变量通常称作自变量,受其作用发生改变的量称作因变量。
例如自变量x和因变量y之间存在关系y = f(x),则y的x弹性:Ey/Ex=(△y/y)/(△x/x)=f'(x)•x/y在西方经济学中,弹性指的是消费者和生产者对价格变化的反应程度。
在经济学中,弹性的一般公式为:弹性系数=因变量的变动比例/自变量变动比例常见的经济学弹性有:1、需求的价格弹性需求的价格弹性(Price Elasticity of Demand),在经济学中一般用来衡量需求的数量随商品的价格的变动而变动的情况。
2、供给的价格弹性供给的价格弹性(Price Elasticity of Supply)有时候也被简称为供给弹性。
它表示价格变动1%引起供给量变动的程度。
供给价格弹性系数同需求的价格弹性一样,也是由供给量变动的百分比与价格变动的百分比的比值确定。
根据经济学中的供给定理,供给量与价格是同方向变动的,即该商品的价格变动的越大,企业的生产就会随之变化。
3、需求的收入弹性需求的收入弹性(Income Elasticity of Demand)是指衡量一种物品的需求量对消费者收入变动的反应程度,即消费者收入变动1%的需求量的变动百分比。
一、名词解释社会主义经济理论部分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第一,我国已经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第二,我国的社会主义社会还处于不发达阶段。
2.按劳分配:这是社会主义社会个人收入的分配方式,它一方面反映劳动者在生产资料占有上的平等关系,另一方面反映劳动力的个人所有和与此相关的劳动者之间的等量劳动相交换的关系,即根据劳动者提供的劳动数量和质量获取报酬,多劳多得,少劳少得,不劳动者不得食。
3.三个有利于: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4.市场机制:是指通过市场价格和供求关系变化及经济主体之间的竞争,调节供给、需求和生产要素的流动与配置的一套有机系统。
5.市场经济:是以市场配置资源或调节经济运行的经济,它与一个社会的经济制度性质无关。
6.市场调节:是指通过市场机制的作用调控国民经济运行过程,配置资源和协调供求关系,是一种经济运行的调控方式和手段。
7.过度经济:指从传统的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过渡,即通常所说的市场化。
8.渐进式经济:是在工业化和社会主义宪法制度的基础之上进行的市场化改革。
9.激进式经济:其特点是:一是在政治利益机构的重构上选择自由化策略;二是在经济利益结构的重构上选择私有化策略;三是在经济政策的重构上选择控制货币、放开价格。
10.所有权:是指主体对确定物的独占和垄断的财产权利,是同一物上不依赖于其他权利而独立存在的财产权利。
11.占有权:是指行为人对财产直接加以控制的可能性,是所有者与他人之间因对财产进行实际控制而产生的权利义务关系。
12.使用权:是指不改变财产的所有和占有的性质,依其用途而加以利用的可能性,是人与人之间因利用财产而产生的权利义务关系。
使用权是直接于所有物之上行驶的权利,因而使用权的存在首先以占有物为前提。
13.收益权:是指获取基于所有者财产而产生的经济利益的可能性,是人们因获取追加财产而产生的权利义务关系。
14.法人财产权:是指法人对企业财产的排他性占有、支配、处分和收益权。
经济学名词解释大全(1)一、名词解释国民生产总值(grossnationalproduct,简称GNP)衡量一个国家的物质产品和劳务的生产总值的综合经济指标。
它是指经济社会在一定时期内运用生产要素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
这项综合经济指标未扣除生产过程中资本损耗的折旧费用,所以称为“总值。
国民生产总值包含的只是最终产品和劳务,不计算生产中耗费)的中间产品的价值。
例如一件大衣使服装加工厂花费28美元,使零售商花费6美元,使消费者花费40美元,但它加到国民生产总值上去的只是最终售价40美元,而不是所有交易的总和74美元。
国民生产总值可以用当年的全部支出总和计算,也可以用全部收入总和计算。
从支出方面计算,包括以下四项:(1)个人消费支出总额;2)私人国内投资总额;(3)政府购买产品和劳务总额;(4)货物与劳务输出净额。
从收入方面计算,包括:(1)工资;(2)利息;(3)地租;(4)利润:(5)折旧等。
国民生产总值是测定一国经济发展状况的尺度,也是衡量一国经济增长程度的标准。
实际国民生产总值以具有不变购买力的货币单位衡量的国民生产总值,国民生产总值通常是以现行货币单位来表现一国在一定时期(通常为一年)内的全部社会最终产品和劳务的总和。
但由于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会拾高或降低物价,因而会使货币的购买力随物价的波动而发生变化。
为了消除价格变动的影响,一般是以某一年为基期,以该年的价格为不变价格,然后用物价指数来矫正按当年价格计算的国民生产总值,而计算出实际国民生产总值。
实际国民生产总值能准确地反映产量的变动情况。
一般来说,在通货膨胀的情况下,实际国民生产总值小于按当年价格计算的国民生产总值;在通货紧缩的情况下,实际国民生产总值大于按当年价格计算的国民生产总值。
个人可支配收入一个国家所有个人(包括私人非营利机构)在一定时期(通常为一年)内实际得到的可用于个人开支或储蓄的那一部分收入。
个人可支配收入等于个人收入扣除向政府缴纳的所得税、遗产税和赠与税、不动产税、人头税、汽车使用税以及交给政府的非商业性费用等以后的余额。
经济学知识点名词解释经济学知识点名词解释篇一1. 机会成本:在既定的时间内,社会拥有的每种生产要素的数量是既定的,因而生产一种产品必须以放弃生产另一种产品为代价。
2. 资源的稀缺性:相对于人们无限多样、不断上升的欲望而言,用以满足这些欲望的资源总是不足的3. 需求:源于消费者的欲望同时具有支付能力的需要,既有两个条件:一是消费者具有购买的欲望;二是消费者具有相应的支付能力。
4. 需求法则:随其价格的下降而增加,商品的需求量与其价格之间存在着反方向变化的关系。
即Qd’=dQs/dP0。
5. 供给法则增加,随着价格的下降而减少,商品的供给量与价格之间存在同方向变动的关系。
即Qd’=dQs/dP0。
6. 均衡价格:指该种商品的市场需求量和市场供给量相等时的价格。
7. 均衡数量:在均衡价格水平下的相等的供求数量。
8. 支持价格:又叫最低限价,是政府为了扶持某种行业生产而对该行业产品规定的高于市场均衡价格的最低价格。
9. 弹性:表示因变量对自变量变化的反应的敏感程度。
10. 需求的价格弹性:表示在一定时期内一种商品的需求量变动对于该商品的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
11. 收入弹性:是用来衡量消费者收的变动对收入变动的反应程度。
入水品发生变化时,需求量12. 交叉弹性(Ec):所谓需求的交叉弹性是指当另一种商品价格变动1%,某种商品需求量会相应变动的百分比。
(Ec>0 是替代品,Ec<0 是互补品,当Ec =0时独立无关的商品) 一叁. 恩格尔定律:其他条件不变,随着收入水平的提高,食品支出占消费总支出的比重有下降趋势。
14. 总效用:消费者在一定时期内消费一定量商品而得到的效用总和。
边际效用:是指对额外一单位某物品的消费所获得的额外的效用。
壹伍. 边际效用递减规律:在一定时间内,在其他商品的消费数量保持不变的条件下,随着消费者对某种商品消费量的增加,消费者从该商品连续增加的每一消费单位中所得到的效用增量即边际效用是递减的。
现当代经济学名词解释(整理后)纳什均衡(Nash Equilibrium)指一个策略组合,每个个体都不想单独更改自己的决策。
在纳什均衡下,每个人的策略是对其他人的策略的最佳回应。
博弈论(Game Theory)研究人们在相互依赖的公司、组织、市场和政治决策中做出决策的数学工具。
通过构建和分析数学模型,博弈论可以帮助我们了解不同策略可能导致的影响和结果。
收益递减(Diminishing Returns)指投入相同的投入因素(如工人数量或资本),产出每增加一个单位的边际收益递减的现象。
这是因为其他因素不变时,生产要素的边际效用逐渐降低。
资本主义(Capitalism)一种经济体系,其中私人企业拥有生产资料并以营利为目的。
生产决策基于市场力量和供求关系。
垄断(Monopoly)在一个行业或市场上,只有一个公司提供产品或服务的情况。
给公司提供了一定的市场力量,并使它们能够通过提高价格而获得超额利润。
通货膨胀(Inflation)货币价值下降的过程。
通货膨胀是由货币供应量的增加或需求的减少导致的,当太多的货币在市场上时,该货币的价值将会下降。
因果关系(Causality)指两个(或更多)事件之间的关系,其中一个事件是因果事件,另一个事件是结果事件。
因果关系是确定效果的原因,或者是确定原因的结果。
机会成本(Opportunity Cost)在做出决策时,放弃已知的结果和最好选择的代价。
机会成本是指当你选择一条路时,放弃的收益最大的未选择路径的成本。
摩擦失业(Frictional Unemployment)由于人们正在寻找更好的工作机会,企业正在寻找更好的员工或者因为其他原因,而导致的短暂的失业情况。
指竞争对手之间通过诸如广告,产品区分和优秀的客户服务等其他因素而不是价格来争夺市场份额的竞争。
边际(Marginal)在经济学中,边际是指增加或减少一个单位的影响力或效应。
边际变化通常是特定变量的变化增量。
消费者剩余(Consumer Surplus)指消费者愿意为产品支付的价值与实际支付的价格之间的差额。
经济学名词解释大全汇总1.绝对优势(Absolute advantage)如果一个国家用一单位资源生产的某种产品比另一个国家多,那么,这个国家在这种产品的生产上与另一国相比就具有绝对优势。
2.逆向选择(Adverse choice)在此状况下,保险公司发现它们的客户中有太大的一部分来自高风险群体。
3.选择成本(Alternative cost)如果以最好的另一种方式使用的某种资源,它所能生产的价值就是选择成本,也可以称之为机会成本。
4.需求的弧弹性( Arc elasticity of demand)如果P1和Q1分别是价格和需求量的初始值,P2 和Q2 为第二组值,那么,弧弹性就等于-(Q1-Q2)(P1+P2)/(P1-P2)(Q1+Q2)5.非对称的信息(Asymmetric information)在某些市场中,每个参与者拥有的信息并不相同。
例如,在旧车市场上,有关旧车质量的信息,卖者通常要比潜在的买者知道得多。
6.平均成本(Average cost)平均成本是总成本除以产量。
也称为平均总成本。
7.平均固定成本( Average fixed cost)平均固定成本是总固定成本除以产量。
8.平均产品(Average product)平均产品是总产量除以投入品的数量。
9.平均可变成本(Average variable cost)平均可变成本是总可变成本除以产量。
10.投资的β(Beta)β度量的是与投资相联的不可分散的风险。
对于一种股票而言,它表示所有现行股票的收益发生变化时,一种股票的收益会如何敏感地变化。
11.债券收益(Bond yield)债券收益是债券所获得的利率。
12.收支平衡图(Break-even chart)收支平衡图表示一种产品所出售的总数量改变时总收益和总成本是如何变化的。
收支平衡点是为避免损失而必须卖出的最小数量。
13.预算线(Budget line)预算线表示消费者所能购买的商品X和商品Y的数量的全部组合。
经济学部分名词解释恩格尔曲线:消费者的货币收入/对某一商品的支出。
表示的是消费者的购买能力。
菲利普斯曲线:失业率/货币工资率。
菲利普斯曲线向右上方移动,或成为垂直线,或变成正相关线,都表明菲利普斯曲线的恶化。
奥肯定律:经济周期中失业变动与产出变动的经验关系,揭示了劳动力市场与产品市场的重要联系。
即失业率每高于自然率1%,实际GDP将低于潜在GDP2%。
基尼系数:1912年提出,定量测定收入分配差异程度,国际上用来综合考察居民内部收入分配差异状况的一个重要分析指标。
其经济含义是:在全部居民收入中,用于进行不平均分配的那部分收入占总收入的百分比。
基尼系数最大为“1”;,最小等于“0”;。
前者表示居民之间的收入分配绝对不平均,即100%的收入被一个单位的人全部占有了。
需求价格的价格弹性:(priceelasticityofdemand)就是用来衡量商品的需求量对它的价格变化反应敏感程度的概念。
需求的交叉弹性:(crosselasticityofdemand)是衡量一种商品胡需求量对其他商品价格变化反应的敏感程度的概念。
弹性系数:等于供给量变动的百分比与价格变动的百分比之比。
边际效用递减规律:当代西方经济学家还认为,不仅商品的边际效用是递减的,货币收入的边际效用也是递减的。
货币收入的边际效用是指每增加或减少一单位货币收入所增加或减少的效用。
边际效用递减被认为反映胃人类消费过程的普遍特点,它在现代西方经济学中称为边际效用递减规律。
边际替代率:无差异曲线的斜率等于两种商品的边际替代率。
在满足程度不变的前提下,消费者为了增加一单位某种商品而需要减少的另一种商品的单位数,就叫做边际替代率。
收入效应:劳动供给曲线中,工资率提高时,劳动者在收入和闲暇之间的选择存在着收入效应。
当工资的提高是劳动者感到自己较为富裕,因而希望能够享受更多的闲暇,这就是收入效应。
经济成本:(economiccost)是厂商使用生产要素时应该支付的代价。
重点整理一名词解释长期总供给曲线:是指古典总供给曲线,是一条位于经济的潜在产量或充分就业水平上的垂直线。
CPI:消费物价指数。
是指一组固定商品按当期价格计算的价值/一组固定商品按基期价格计算的价值*100边际消费倾向:增加的1单位收入中用于增加消费部分的比率。
流动性陷阱:当利率极低,人们会认为这时利率不大可能下降。
人们不断有多少货币都愿意持有手中,因而流动性偏好趋向无穷大。
这时候即使银行增加货币供给,也不会再使利率下降。
持久收入:是指消费者可以预计到的长期收入,大致可以根据所观察到的若干年收入数值的加权平均数计得。
资本的边际效率:是一种贴现率,这种贴现率正好使一项资本物品的使用期内各预期收益的现值之和等于这项资本品的供给价格或重置成本。
充分就业失业率:是指在充分就业状态下的失业率,而充分就业是指一切生产要素(包含劳动)都有机会以自己愿意的报酬参加生产的状态。
GNP:是一个国民概念,乃指某国国民所拥有的全部生产要素在一定时期内所生产的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
通货膨胀:是指价格水平的持续上升或者货币购买力的持续下降过程。
非自愿失业:指愿意接受现行工资但仍找不到工作的失业。
充分就业:是指一切生产要素(包含劳动)都有机会以自己愿意的报酬参加生产的状态。
失业率:是指失业者人数对劳动力人数的比率。
劳动力是指一定年龄范围内由劳动能力且愿意工作的人。
公开市场操作:是指中央银行在金融市场公开买卖政府债券以控制货币供给和利率的政策行为。
GDP:是指经济社会(即一国或一地区)在一定时期内运用生产要素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物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
NI:一国生产要素在一定时期内提供生产性服务所得报酬即工资、利息、租金和利润的总和意义上的国民收入。
经济周期:是指国民总产出、总收入和总就业的波动。
包括繁荣、衰退、萧条、复苏四个阶段。
乘数-加速数原理:投资扩张时,投资通过乘数效应对收入产生倍数增加作用,收入的增加又通过加速作用对投资产生加速推进作用,这样,经济进入循环扩张阶段;相反,投资减少时,减少的投资又通过乘数效应对收入产生倍数缩减作用,收入的缩减又通过加速作用进一步减少投资,这样,又不断循环导致经济进入衰退阶段。
一、名词解释。
1.国内生产总值(GDP):是在一个国家领土范围内,一定时期内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的总和。
2.均衡产出:和总需求相等的产出称为均衡产出或收入。
3.乘数:国民收入变动量与引起这种变动量的最初注入量的比例。
4.投资乘数:指收入的变化与带来这种变化的投资支出的变化的比率。
5.产品市场均衡:是指产品市场上供给与总需求相等。
6.IS曲线:一条反映利率和收入间相互关系的曲线。
这条曲线上任何一点都代表一定的利率和收入的组合,在这样的组合下,投资和储蓄都是相等的,即i=s,从而产品市场是均衡的,因此这条曲线称为IS曲线。
7. 凯恩斯流动性偏好陷阱:凯恩斯认为当利率极低时,人们为了防范证券市场中的风险,将所有的有价证券全部换成货币,同时不论获得多少货币收入,都愿意持有在手中,这就是流动性陷阱。
8.LM曲线:满足货币市场的均衡条件下的收入y与利率r的关系的曲线称为LM 曲线。
9.财政政策:是指政府变动税收和支出以便影响总需求进而影响就业和国民收入的政策。
10.货币政策:是指政府货币当局即中央银行通过银行体系变动货币供给量来调节总需求的政策。
11. 挤出效应:指政府支出增加(如某一数量的公共支出)而对私人消费和投资的抵减。
12. 自动或内在稳定器:也称内在稳定器,是指经济系统本身存在的一种会减少各种干扰对国民收入冲击的机制,能够在经济繁荣时自动抑制通胀,在经济衰退时自动减轻萧条,无须政府采取任何行动。
13.经济滞胀:又称萧条膨胀或膨胀衰退,即大量失业和严重通货膨胀同时存在的情况。
14.通货膨胀:指一般物价水平在比较长的时间内以较高幅度持续上涨的一种经济现象。
15.菲利普斯曲线:反映通货膨胀率与失业率之间关系的曲线。
短期曲线表现为一条向右下方倾斜的曲线,表示在短期里通货膨胀率与失业率存在一种替代关系。
长期曲线表现为一条垂直的曲线,表示在长期里失业率与通货膨胀率之间,是一种独立的关系。
16.自发消费:与收入变动无关的消费。
名词解释:1、资源的稀缺性:是指相对于人类无限的欲望而言,人的需求具有无限增长和扩大的趋势,为了满足这种需求就需要更多的物品和劳务,从而需要更多的资源,而在一定时间与空间范围内资源总是有限的,相对不足的资源与人类绝对增长的需求相比造成了资源的稀缺性。
2、微观经济学:是研究社会中单个经济单位的经济行为,以及相应的经济变量的单项数值如何决定的经济学说,亦称市场经济学或价格理论。
3、宏观经济学:以整个国民经济为研究对象,通过研究经济中各有关总量的决定及其变化,来说明资源如何才能得到充分利用。
4、需求:指市场上的消费者在一定时期内,在每一可能价格水平上愿意而且能够购买某种商品的数量。
5、供给:是指市场上的卖方在一定时期内,在每一可能价格水平上愿意而且能够出售某种商品的数量。
6、需求函数:是表示一种商品的需求数量和影响该需求数量的各种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
7、供给函数:把影响供给量的所有因素作为自变量,把供给量作为因变量,则可以用函数关系来表达供给量和这些影响供给量的因素之间的依存关系,这种函数被称为供给函数。
8、需求定理:在影响需求的其他因素不变的情况下,某一商品的价格下降,需求量就增加,而商品的价格上升,该商品的需求量就减少,商品的需求量和其价格之间的这种关系称为需求定理。
9、供给定理:某一商品的价格越低,商品的供给量越小,商品的价格越高,该商品的供给量越大,这就是供给定理。
10、供求定理:需求的变动引起均衡价格与均衡数量同方向变动,供给的变动引起均衡价格反方向变动,均衡数量同方向变动。
11、均衡价格:就是当商品的供给量和需求量恰好相等时的价格。
此时,价格既不上升也不下降,保持相对稳定状态。
12、最高限价:也被称为限制价格,是政府所规定的某种产品的最高价格;最高限价总是低于市场均衡价格。
13、最低限价:也称为支持价格,是政府所规定的某种产品的最低价格。
最低限价总是高于市场均衡价格。
14、需求的价格弹性:又称需求弹性,指某商品需求量的变化率与该商品的自身价格变化率之比。
经济学名词解释文稿归稿存档编号:[KKUY-KKIO69-OTM243-OLUI129-G00I-FDQS58-经济学名词解释大全汇总1.绝对优势(Absolute advantage)如果一个国家用一单位资源生产的某种产品比另一个国家多,那么,这个国家在这种产品的生产上与另一国相比就具有绝对优势.2.逆向选择(Adverse choice)在此状况下,保险公司发现它们的客户中有太大的一部分来自高风险群体.3.选择成本(Alternative cost)如果以最好的另一种方式使用的某种资源,它所能生产的价值就是选择成本,也可以称之为机会成本.4.需求的弧弹性( Arc elasticity of demand)如果P1和Q1分别是价格和需求量的初始值,P2 和Q2 为第二组值,那么,弧弹性就等于-(Q1-Q2)(P1+P2)/(P1-P2)(Q1+Q2)5.非对称的信息(Asymmetric information)在某些市场中,每个参与者拥有的信息并不相同.例如,在旧车市场上,有关旧车质量的信息,卖者通常要比潜在的买者知道得多. 6.平均成本(Average cost)平均成本是总成本除以产量.也称为平均总成本.7.平均固定成本( Average fixed cost)平均固定成本是总固定成本除以产量.8.平均产品(Average product)平均产品是总产量除以投入品的数量.9.平均可变成本(Average variable cost)平均可变成本是总可变成本除以产量.10.投资的β(Beta)β度量的是与投资相联的不可分散的风险.对于一种股票而言,它表示所有现行股票的收益发生变化时,一种股票的收益会如何敏感地变化.11.债券收益(Bond yield)债券收益是债券所获得的利率.12.收支平衡图(Break-even chart)收支平衡图表示一种产品所出售的总数量改变时总收益和总成本是如何变化的.收支平衡点是为避免损失而必须卖出的最小数量.13.预算线(Budget line)预算线表示消费者所能购买的商品X和商品Y 的数量的全部组合.它的斜率等于商品X的价格除以商品Y的价格再乘以一1.14.捆绑销售(Bundling)捆绑销售指这样一种市场营销手段,出售两种产品的厂商,要求购买其中一种产品的客户,也要购买另一种产品.15.资本(Capital)资本是指用于生产、销售及商品和服务分配的设备、厂房、存货、原材料和其他非人力生产资源.16.资本收益(Capital gain)资本收益是指人们卖出股票(或其他资产)时所获得的超过原来为它支付的那一部分.17.资本主义(Capitalism)资本主义是一种市场体系,它依赖价格体系去解决基本的经济问题:生产什么如何生产怎样分配经济增长率应为多少18.基数效用(Cardinal utility)基数效用是指像个人的体重或身高那样在基数的意义上可以度量的效用(它意味着效用之间的差别,即边际效用,是有意义的).序数效用与它相反,它只在序数的层面上才有意义.19.卡特尔(Cartel)卡特尔是指厂商之间为了合谋而签订公开和正式协议这样一种市场结构形态.20. 科布一道格拉斯生产函数是指这样的生产函数Q=AL“IK”2 Mi3公式中,Q为产量;L为劳动的数量;K为资本的数量;M为原材料的数量;A,31,12,23均为常数.21.勾结(Collision)勾结是指一个厂商和同业内其他的厂商签订有关价格、产量和其他事宜的协议.22.比较优势(Comparative advantage)如果与生产其他商品的成本相比,一个国家生产的某种产品的成本比另一个国家低,那么,该国就在这种商品的生产上与另一个国家相比具有比较优势.23.互补品(Complements)如果X和Y是互补品,X的需求量就与Y的价格成反向变化.24.成本不变行业(Constant-cost industry)成本不变的行业是指具有水平的长期供给曲线的行业,它的扩大并不会引起投入品价格的上升或下降.25.规模收益不变(Constant returns to scale)如果所有投入品的数量都以相同的百分数增加,并导致产量也以相同的百分数增加,就是规模收益不变的.26.消费者剩余(Consumer surplus)消费者剩余是指消费者愿意为某种商品或服务所支付的最大数量与他实际支付的数量之差.27.可竞争市场(Contestable market)可竞争市场是指那种进入完全自由以及退出没有成本的市场.可竞争市场的本质在于它们很容易受到打了就跑的进入者的伤害.28.契约曲线(Contract curve)契约曲线是(在消费者之间进行交换时)两个消费者的边际替代率相等的点的轨迹,或者(在生产者之间进行交换时)两个生产者的边际技术替代率相等的点的轨迹.29.角点解(Corner solution)角点解是指这样一种情形,预算线在位于坐标轴上的点处达到最高的可获得的30.需求的交叉弹性(Cross elasticity of demand)需求的交叉弹性是指商品Y的价格发生1%的变化时所引起的商品X的需求量变化的百分比.31.垄断的无谓损失(Deadweight loss of monopoly)如果一个完全竞争的市场转变为一个垄断的市场,这种转变所带来的总剩余的减少就是无谓损失.32.买方垄断的无谓损失(Deadweight loss of monopsony)如果一个完全竞争的市场转变成一个买方垄断的市场,这种转变所带来的总剩余的减少即为无谓损失.33.成本递减行业(Decreasing-cost industry)成本递减行业是指具有向下倾斜的长期供给曲线的行业,它的扩大会引起平均成本下降.34.规模收益递减( Decreasing return to scale)如果所有投入品的数量都以相同的百分数增加,并导致产量增加的百分数小于该百分数,就是规模收益递减的.35.需求曲线(Demand curve)需求曲线表示在每一价格下所需求的商品数量.36.可贷资金的需求曲线(Demand curve of loanable funds)可贷资金的需求曲线表示可贷资金的需求量与利率二者之间的关系.37.贴现率( Discount rate)当利率用于计算投资的净现值时,它被称为贴现率.38.可分散风险(Diversifiable risk)可以通过多样化来避免的风险是可分散风险.39.主导厂商( Dominant firm)在寡头垄断的行业中,主导厂商是一个制定价格的大型厂商,它允许该行业中的小厂商在此价格下销售它们想出售的全部数量的商品.40.优势策略(Dominant strategy)不论其他局中人采取什么策略,优势策略对一个局中人而言都是最好的策略.41.双头垄断(Duopoly)双头垄断是指有两个卖主这样一种市场结构.古诺模型,以及其他模型中都涉及双头垄断.42.经济效率(Economic efficiency)经济效率是指这样一种状况,所进行的任何改变都不会给任何人带来损失而能增加一些人的福利.这样一种状态就是经济的有效率状况(或者帕累托效率或帕累托最优).43.经济利润(Economic profit)经济利润是指厂商的收益与它的成本之差,后者包括从最有利的另外一种厂商资源的使用中可以获得的收益.44.生产的经济区域(Economic region of production)生产的经济区域是指等产量线斜率为负的投入品组合.没有一个厂商会在等产量线斜率为正的点上运行,因为在这种点上总会有一种投入品的边际产品为负. 45.经济资源(Economic resource)经济资源是指一种稀缺的、要求一个非零价格的资源.46.范围经济(Economies of scope)范围经济是指由厂商的范围而非规模带来的经济.只要把两种或更多的产品合并在一起生产比分开来生产的成本要低,就会存在范围经济.47.有效市场假说(Efficient markets hypothesis)根据这一假设,投资者在买卖股票时会迅速有效地利用可能的信息.所有已知的影响一种股票价格的因素都已经反映在股票的价格中,因此根据这一理论,股票的技术分析是无效的.(这个假设有三种形式.)48.财富状况(Endowment position)财富状况是指消费者每年的收人.49.恩格尔曲线(Engel curve)恩格尔曲线反映的是所购买的一种商品的均衡数量与消费者收入水平之间的关系.它是以19世纪德国的统计学家恩斯特·恩格尔的名字命名的.50.均衡(Equilibrium)均衡是指没有任何变化趋势的状态.例如,均衡价格就是一种能够维持的价格.51.过剩生产能力(Excess capacity)过剩生产能力是指成本最低产量与长期均衡中的实际产量之差.52.垄断竞争理论有一个着名的且颇有争论的结论,它认为这种市场结构之下的厂商往往会在还有过剩生产能力的情况下进行生产.53.扩张路径( Expansion path)扩张路径是指与各种产量相对应的等产量线与等成本线相切的点的轨迹.(所有投入品都是可变的)54.期望货币价值(Expected monetary vale)为了确定一项投机的期望货币价值,计算每一种可能出现的结果的货币收益(或损失)与其出现的概率相乘以后的和.55.预期利润(Expected profit)预期利润就是长期的平均利润值,也就是用所出现的概率加权以后的各种可能的利润水平之和.56.完全信息的预期价值(Expected value of perfect information)完全信息的预期价值是指决策者获得完全信息所导致的预期的货币价值的增加.它是决策者为获得完全的信息而能支付的最大数量.57.显成本(Explicit costs)显成本是指账目上所包括的厂商的正常费用,诸如工资成本和原材料支付.58.外部不经济(External diseconomy)外部不经济是指由于消费或者其他人和厂商的产出所引起的一个人或厂商无法补偿的成本.59.外部经济(External economy)外部经济是指由于消费或者其他人和厂商的产出所引起的一个人或厂商无法索取的收益.60.先动优势(First-mover advantages)先动优势是由于在博弈中第一个采取行动的局中人所拥有的优势.61.固定成本(Fixed cost)固定成本为每个时期不变投入品的总成本.62.不变投人品(FIXed input)不变投入品是指生产过程中所使用的(如厂房和设备)、在考察的期间数量不变的资源.63.自由资源(Free resource)自由资源是指特别富裕以致在零价格就可以获得的资源.64.一般均衡分析(General equilibrium analysis)一般均衡分析是指(与局部均衡分析相反)把各种市场和价格的相互作用都考虑进去的分析.65.吉芬反论(Giffen`s paradox)吉芬反论是指商品的需求量与价格成正向关系这样一种状况.当劣质商品价格的替代效应并不足以抵消收人效应时就会发生这样的情况.66.隐成本(Implicit cost)使用企业所有者拥有的资源(诸如他的时间与资本)的选择成本就是隐成本.67.收入补偿的需求曲线( Income-compensated demand curve)收入补偿的需求曲线表示,当消费者的收入调整到不论价格如何都可以购买最初的市场篮子,这时在每一种价格下消费者所需求的商品的数量有多少68.收入--消费曲线(Income-consumption curve)收入一消费曲线是把代表与全部可能的消费者货币收入相应的均衡市场篮子的点连接而成的一条曲线.这种曲线可以用于推导恩格尔曲线.69.收人效应(Income effect)收入效应是指,所有价格不变时完全由于消费者满足水平的变化所引起的商品X的需求量的改变.70.需求的收入弹性(income elasticity of demand)需求的收入弹性是指,当价格保持不变时消费者收入发生1%的变化时,所引起的需求数量变化的百分比.71.成本递增的产业(Increasing-cost industry)成本递增的行业是指具有向上倾斜的长期供给曲线的行业,它的扩大会引起投入品价格的上升.72.规模收益递增(increasing returns to scale)如果所有投入品的数量都以相同的百分数增加,并导致产量增加的百分数大于该百分数,就是规模收益递增的.73.无差异曲线(Indifference curve)无差异曲线表示对消费者没有区别的市场篮子的点的轨迹.74.劣质商品(Inferior good)劣质商品是指其收入效应使得实际收人增加导致需求量减少的商品.75.创新(Innovation)当一项发明第一次使用时,我们称之为创新.76.投人品(Input)生产过程中所使用的任何资源都是投入品.77.利率(lnterest rate)如果他借出1美元一年,一年后借出者收到的贴水为利率.如果利率为r,他一年后将收到(1+r)美元.78.中间品(Intermediate good)中间品是指用于生产其他商品和服务的产品.79.内部收益率(Internal rate of return)内部收益率是使一项投资项目的净现金流的现值等于项目投资支出的利率.80.投资(Investment)投资是指创造新资产的过程.81.投资需求曲线( Investment demand curve)投资需求曲线表示投资的总数量与额外1美元投资的收益率之间的关系.82.等成本曲线( Isocost curve)等成本曲线表示一个固定的总支出所能得到的各种投入品组合.83.等利润曲线( Isoprofit curve)等利润曲线表示能够产生某一利润水平的所有投入品组合.84.等产量曲线(Isoquant)等产量曲线表示能够产生某一产量的所有可能的(有效率的)投入品组合.85.等收益线( lsorevenue line)等收益线表示能够产生相同总收益的两种商品产量的全部组合.86.折弯的需求曲线(Kinked demand curve)折弯的需求曲线是垄断厂商面对的在现行的价格下有一个折点的需求曲线,需求在价格上升时要比价格下降时更富有弹性.87.劳动( Labor)劳动是指生产商品和服务的过程中所使用的人们的努力、体力和脑力.88.土地( Land)土地是指用于生产的、包括矿产和土地在内的自然资源.89.边际收益递减律(Law of diminishing marginal returns)根据这一法则,如果不断添加相同增量的一种投入品(且若其他投入品保持不变),这样所导致的产品增量在超过某一点后将会下降,也就是说,边际产品将会减少.90.边际效用递减律(Law of diminishing marginal utility)根据这一法则,当一个人消费越来越多的某种商品时(其他商品的消费保持不变),商品的边际效用最终会趋于下降.91.勒纳指数(Lerner index)勒纳指数度量一个厂商所拥有的垄断势力的大小,它等于(P—MC)/P,此处P是厂商的价格,MC是边际成本. 92.学习曲线(Learning curve)学习曲线表示一种商品的平均成本与生产者的累积总产量之间的关系.93.限制性定价(Limit pricing)限制性定价是指为了阻止其他厂商进人而采取的一种定价.限制性价格是一种使得进入者失望或阻止它们进入的价格.94.长期(Long run)长期是指所有投入品都是可变的时间期限.在长期中厂商可以全部改变它所使用的资源.95.边际成本(Marginal cost)边际成本是指由于增加最后一单位产量导致的总成本的增加.96.边际成本定价(Marginal cost pricing)边际成本定价是指这样一种定价规则,厂商或国有企业使得价格等于边际成本.97.边际支出曲线(Manginal expenditure curve)边际支出曲线表示厂商增加1单位投人品X所引起的成本的增加.98.边际产品(Marginal product)边际产品是指由于增加最后一单位某种投入品(其他投入品的数量保持不变)所带来的总产量的增加.99.边际产品转换率(Marginal rate of product transformation)边际产品转换率是指生产可能性曲线斜率的负数.。
经济学原理名词解释及其参考答案稀缺性:是指相对于人类社会的无穷欲望而言,经济物品,或者说生产这些物品所需要的资源总是不足的。
机会成本:指把某资源投入某一特定用途以后,所放弃的在其他用途中所能得到的最大利益。
(或者:是指为了得到某种东西而所要放弃的另一些东西的最大价值。
又或者:生产一单位某种商品的机会成本是指生产者所放弃的使用相同的生产要素在其他用途中所能得到的最高收入。
)生产可能性曲线:指在资源和技术既定的条件下,生产两种产品的所有最大可能产量组合点的轨迹。
又称生产可能性边界或生产转换线。
西方经济学:是研究在市场经济制度下,稀缺资源有效配置与利用的科学。
需求:一种商品的需求是指消费者在一定时期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下愿意而且能够购买的该种商品的数量。
需求曲线:是根据需求表画出的,表示某种商品价格与需求关系的曲线,它向右下方倾斜。
供给:一种商品的供给是指生产者在一定时期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下愿意而且能够供应的该种商品的数量。
供给曲线:根据供给表画出的,表示某种商品价格与供给量关系的曲线,它由右上方倾斜。
均衡价格:均衡价格是指一种商品需求量与供给量相等时的价格。
或者说是商品的供给曲线与需求曲线相交时的价格。
均衡数量:指市场处于均衡状态时的商品供给量与需求量,此时的供给数量恰好等于需求数量。
市场均衡:在市场交易中,当生产者愿意出卖的价格和消费者愿意支付的价格以及生产者愿意供给的数量和消费者愿意买进的数量恰好相等时,市场达到均衡状态,称为市场均衡。
市场经济:就是一种用价格机制来决定资源配置的经济体制。
支持价格:是政府治为了扶植某一行业的生产而规定的该行业产品的最低价格。
限制价格:是政府为了限制某些生活必需品的物价上涨而规定的这些产品的最高价格。
消费者剩余:消费者在购买一定数量的某种商品时愿意支付的最高总价格和实际支付的总价格之间的差额。
生产者剩余:厂商在提供一定数量的某种产品时实际接受的总支付和愿意接受的最小总支付之间的差额。
必背经济学名词解释一、GDP即英文"Gross Domestic Product"的缩写,也就是国内生产总值。
它是对一国(地区)经济在核算期内所有常住单位生产的最终产品总量的度量,常常被看成显示一个国家(地区)经济状况的一个重要指标。
生产过程中的新增加值,包括劳动者新创造的价值和固定资产的磨损价值,但不包含生产过程中作为中间投入的价值;在实物构成上,是当期生产的最终产品,包含用于消费、积累及净出口的产品,但不包含各种被其他部门消耗的中间产品。
GDP的测算有三种方法:生产法:GDP=∑各产业部门的总产出-∑各产业部门的中间消耗:收入法:GDP=∑各产业部门劳动者报酬+∑各产业部门固定资产折旧+∑各产业部门生产税净额+∑各产业部门营业利润;支出法:GDP=总消费+总投资+净出口。
二、国民收入(NI):简单地说,国民收入NI=NNP-间接税和企业转移支出+政府对企业补贴。
三、循环经济是指以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为目标,以“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为原则,以物质闭路循环和能量梯次使用为特征,按照自然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方式运行的经济模式。
它要求运用生态学规律来指导人类社会的经济活动,其目的是通过资源高效和循环利用,实现污染的低排放甚至零排放,保护环境,实现社会、经济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三、“软着陆”的基本经济含义是:国民经济的运行经过一段适度扩张之后,平稳地回落到适度增长区间。
“软着陆”是相对于“硬着陆”即大起大落方式而言的。
软着陆”渐进而平缓,“硬着陆”痛快而迅速,两者所付出的成本不同。
四、贸易逆差(Unfavorable Balance 0f Trade)。
所谓贸易逆差是指一国在特定年度内进口贸易总值大于出口总值,俗称“入超”,反映该国当年在对外贸易中处于不利地位。
同样,一国政府当局应当设法避免长期出现贸易逆差,因为大量逆差将致使国内资源外流,对外债务增加。
这种状况同样会影响国民经济正常运行。
经济学名词解释汇总1.绝对优势(Absolute advantage)如果一个国家用一单位资源生产的某种产品比另一个国家多,那么,这个国家在这种产品的生产上与另一国相比就具有绝对优势。
2.逆向选择(Adverse choice)在此状况下,保险公司发现它们的客户中有太大的一部分来自高风险群体。
3.选择成本(Alternative cost)如果以最好的另一种方式使用的某种资源,它所能生产的价值就是选择成本,也可以称之为机会成本。
4.需求的弧弹性(Arc elasticity of demand)如果P1和Q1分别是价格和需求量的初始值,P2 和Q2 为第二组值,那么,弧弹性就等于-(Q1-Q2)(P1+P2)/(P1-P2)(Q1+Q2)5.非对称的信息(Asymmetric information)在某些市场中,每个参与者拥有的信息并不相同。
例如,在旧车市场上,有关旧车质量的信息,卖者通常要比潜在的买者知道得多。
6.平均成本(Average cost)平均成本是总成本除以产量,也称为平均总成本。
7.平均固定成本( Average fixed cost)平均固定成本是总固定成本除以产量。
8.平均产品(Average product)平均产品是总产量除以投入品的数量。
9.平均可变成本(Average variable cost)平均可变成本是总可变成本除以产量。
10.投资的β(Beta)β度量的是与投资相联的不可分散的风险。
对于一种股票而言,它表示所有现行股票的收益发生变化时,一种股票的收益会如何敏感地变化。
11.债券收益(Bond yield)债券收益是债券所获得的利率。
12.收支平衡图(Break-even chart)收支平衡图表示一种产品所出售的总数量改变时总收益和总成本是如何变化的。
收支平衡点是为避免损失而必须卖出的最小数量。
13.预算线(Budget line)预算线表示消费者所能购买的商品X和商品Y的数量的全部组合。
宏观经济学名词解释大全(总5页)-CAL-FENGHAI.-(YICAI)-Company One1-CAL-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请直接删除名词解释(一)国内生产总值:在某一既定时期一个国家内生产的所有最终物品与劳务的市场价值总和。
GDP平减指数:用名义GDP与真实GDP的比计算的物价水平衡量指标。
投资乘数:国民收入相对变动与引起该国民收入相对变动的投资相对变动的比。
挤出效应:指政府支出增加所引起的私人消费或投资降低的作用。
人力资本:工人通过教育、培顺和经验而获得的知识和技能。
商品货币:以有内在价值的商品为形式的货币。
名义汇率:一个人可以用一国通货交换另一国通货的比率。
边际消费倾向:增加的一单位收入中用于增加的消费部分的比率。
流动偏好陷阱:当利率极低,人们会认为这时利率不大可能再上升而只会跌落,因而会不管有多少货币都愿意持有手中,这种情况称为“流动性偏好陷阱”。
基础货币:指的是银行准备金和非银行部门持有的通货(用Cu表生产率:每单位劳动投入所生产的物品和劳务的数量。
挤出效应:指政府支出增加(如某一数量的公共支出)而对私人消费和投资的抵减。
P523自动稳定器:也称内在稳定器,是指经济系统本身存在的一种会减少各种干扰对国民收入冲击的机制,能够在经济繁荣时自动抑制通胀,在经济衰退时自动减轻萧条,无须政府采取任何行动。
P546菲利普斯曲线:反映通货膨胀率与失业率之间关系的曲线。
短期曲线表现为一条向右下方倾斜的曲线,表示在短期里通货膨胀率与失业率存在一种替代关系。
长期曲线表现为一条垂直的曲线,表示在长期里失业率与通货膨胀率之间,是一种独立的关系。
P625—632经济增长:经济增长:指一国一定时期内生产的产品和提供的劳务总量的扩大。
表现为GDP或者人均GDP的增长。
经济周期:是指经济活动沿着经济增长的总体趋势所经历的有规律的繁荣与衰退。
总需求:是指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在某一给定的价格水平上人们愿意购买的产出总量,即所有生产部门愿意支出的总量,通常用产出水平表示。
1.经济物品:有限或是稀缺的绝大多数物品2.稀缺性:相对于人的无穷无尽的欲望而言,经济物品以及生产这些物品的资源总是不足的。
3.机会成本:指生产者所放弃的使用相同的生产要素在其他生产用途中所能得到的最高收入4.微观经济学:指采用个量的分析方法,以市场价格为中心,以主体利益为目标,研究单个居民户,单个市场,单个生产要素的所有者的经济行为,以怎样通过市场竞争达到资源的最佳配置的经济学。
5.需求:是指消费者在一定时期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下愿意而且能够购买的某种商品的数量。
6.供给:指生产者在一定时期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下愿意而且能够提供出售的某种商品的数量。
7.均衡价格:是指某种商品的市场需求量和市场供给量相等时的市场价格。
8.供求定理: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需求变动分别引起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的同方向的变动;供给变动引25.适度规模:指使两种生产要素的增加。
26.机会成本:指做出一项决策时所放弃的其他可供选择的最好用途。
27.显成本:指厂商会计账目上作为成本项目记入帐上的各种支出费用。
28.隐成本:指厂商自己提供的资源所应该支付的费用。
29.短期成本:(STC)指短期内生产一定量产品所需要的成本总和。
又分为固定成本和可变成本。
30.长期成本:指长期中生产一定量产品所需要的额成本总和31.经济利润:又叫超额利润,是指企业的总收益与总成本之差。
是厂商的最大利润。
32.规模经济:指在技术水平不变的情况下,当两种生产要素按同样比例增加。
33.停止营业点——市场价格为MC与AVC的交点时,只能收回可变成本,是停止营业点。
34.边际产品价值——最后追加一单位要素时增加的边际物质产品的销售值。
35.边际要素成本——最后追加一单位可变生产要素所引起的厂商总成本的增加量。
36.37.38.39.40.41.42.43.44.45.46.47.48.49.50.51.52.53.54.55.56.边际储蓄倾向:指增加的储蓄在增加的收入中所占的比例。
第一单元什么是经济学?一基本的经济问题1.经济学:是解决经济问题、事件的逻辑和分析方法,是一门研究人类在目标与有其他用途的稀缺资源之间关系的行为的社会科学。
2.免费品:是每个人都可以免费获得的东西。
3.经济品:是一种供给有限的商品。
4.机会成本:是放弃了的选择的成本。
二不同的经济体制1.经济体制:是一个经济体系的组织方式,关键问题在于做最根本的经济选择时的方法。
任何经济体制都要完成以下四个任务:分配资源、决定产品的构成、分配产品、刺激和稳定增长。
2.计划经济或指令式经济:政府拥有所有资源并且决定生产、提供的产品和服务的类型与数量。
3.市场经济:这里我们仅限于讨论西方类型市场经济或者资本主义经济。
也可以指私人企业制度。
主要特点是私人拥有土地和资本,并且资源在不受政府干预的情况下主要按照价格进行分配。
4.混合型经济:私人所有企业生产非必需品,政府组织生产必需品和服务;国家拥有和控制一些资源,另外一些资源由企业或个人控制和拥有。
第二单元生产如何更加有效率一什么是生产?1.生产:是把资源转换成供给人们的产品和服务的过程2.生产要素:是生产中使用的经济资源,一般被分为3种类型:自然资源、人力资源、人造资源,大体来说就是土地、劳动力和资本。
许多经济学家还加入了第四个因素:企业家才能。
二专业化三生产成本和收益1.总成本(TC):生产一定量的产品花费的成本, 是变动成本和固定成本的和。
2.变动成本(VC):是生产一定产量产品需要的可变资源。
3.固定成本(FC):是一个公司固定的生产材料的成本。
4.平均成本(AC):是生产一单位产品的成本,是用总产出除以总成本计算出来的。
5.边际成本(MC):是每增加一单位产量增加的成本,是用因为产量改变造成的成本改变除以产量的变化计算出的变化。
6.总收益(TR):是公司卖出产品收回的钱。
可以直接通过单位价格(P)乘以数量(Q)得出。
7.平均收益(AR):是卖出一件产品得到的数额,等于产品的售价。
精心整理经济学名词解释微经1、稀缺性:社会资源的有限性2、经济学:研究社会如何管理自己的稀缺资源2、效率:社会能从其稀缺性资源中得到最大利益的特性3、平等:经济成果在社会成员中平等分配4、权衡取舍:为使社会更加平等,需要在富人与穷人之间重新分配收入5、机会成本:为了得到某种东西所放弃的东西6、理性人:系统而有目的的尽最大努力实现其目标的人经济人:这是对在经济社会中从事经济活动的所有人的基本特征的一个一般性抽象。
其特征是每个从事经济活去获得自己最大的经济利益。
6、边际变动:对行动计划的微小增量调整788、产权:个人拥有并控制稀缺资源等能力9、市场失灵:市场本身不能有效配置资源的情况。
101010的一个命题1112的下降所引起。
12131415、生产可能性边界(PPF16171718191819、竞争市场:有许多买者与卖者,以助于每个人对市场价格的影响都微乎其微的市场。
20、需求量:买者愿意并且能够购买的一种物品的数量21、需求定理:认为在其他条件不变时,一种物品的价格上升,对该物品的需求量减少的观点22、需求表:表示一种物品的价格与需求量之间关系的表格需求曲线:表示一种物品的价格与需求量之间关系的图形23、正常物品:在其他条件相同时,收入增加引起需求量增加的物品低档物品:在其他条件相同时,收入增加引起需求量减少的物品23、替代品:一种物品价格上升引起另一种物品需求量增加的两种物品24、互补品:一种物品价格上升引起另一种物品需求量减少的两种物品25、供给量:卖者愿意并且能够出售的一种物品的数量26、供给定理:认为在其他条件不变时,一种物品价格上升,该物品供给量增加的观点。
27、供给表:表示一种物品的价格与供给量之间关系的表格供给曲线:表示一种物品的价格与供给量之间关系的图形28、均衡:市场价格达到使供给量和需求量相等的水平时的状态均衡价格:使供给和需求平衡的价格均衡数量:均衡价格下的供给量和需求量28、过剩:供给量大于需求量的状态短缺:需求量大于供给量的状态29、供求定理:任何一种物品价格的调整都会使该物品的供给与需求达到平衡29、弹性:衡量需求量或供给量对其某种决定因素的反应程度的指标30、需求价格弹性:衡量一种物品需求量对其价格变动反应程度的指标30、总收益:一种物品的买者支付从而卖者得到的量,用该物品的价格乘以销售量来计算31、一个结论:有相近替代品的物品的需求往往较富有弹性(eg:谷类早餐与防晒霜)奢侈品的需求弹性要大于必需品的需求弹性(eg:胰岛素和加勒比游轮)范围小的市场的需求弹性往往大于范围大的市场的需求弹性(eg:蓝色牛仔裤和衣服)相对于短期,物品的需求往往在长期更富有弹性(eg:短期的汽油与长期的汽油)32、需求价格弹性取决于:相近替代品的可获得性;物品是必需品还是奢侈品;物品的定义是宽泛的还是狭义;时间框架33价格弹性就越小。
34分比来计算35的价格弹性就越小。
36、长期供给价格弹性大于短期供给价格弹性37、需求的收入弹性:3839、价格控制:A、价格上限---B、价格下限---4040.5边际税率:增加1定额税:对每个人等量征收的税收4142、支付意愿:一个买者对一种物品的支付意愿是他原以为这种物品支付的最高量43、消费者剩余:买者愿意为一种物品支付的量减去其为此实际支付的量消费者剩余=支付意愿-市场价格44、成本:买者为了生产一种物品而必须放弃的每种东西的价值(也是机会成本),包括所有用于生产物品的资源的成本和卖者对于他们自己时间的评价45、生产者剩余:卖者出售一种物品得到的量减去其生产成本46、CS(消费者剩余)=买者的评价-买者支付的量=买者参与市场得到的收益PS(生产者剩余)=卖者的得到的量-卖者的成本=卖者参与市场得到的收益总剩余=买者的评价-卖者的成本47、预算约束:对消费者可以支付得起的消费组合的限制48、无差异曲线:一条表示给消费者相同满足程度的消费组合的曲线49、边际替代率(MRS):消费者愿意以一种物品交换另一种物品的比率50、完全替代品:无差异曲线为直线的两种物品,有不的MRS51、完全互补品:无差异曲线为直角的两种物品。
52、收入效应:当一种价格变动使消费者移动无差异曲线到更高或更低无差异曲线时所引起的消费变动替代效应:当一种价格变动使消费者沿着一条既定的无差异曲线变动到有新边际替代率的一点时所引起的消费变动53、吉芬物品:价格上升引起需求量增加的物品53.5、代理人:一个为另一个人(称为委托人)完成某种行为的人委托人:让另一个人(称为代理人)完成某种行为的人54、显性成本:需要企业支出货币的投入成本55、隐性成本:不需要企业支出货币的投入成本56、会计利润=总收益-总显性成本经济利润=总收益-总成本57、生产函数:用于生产一种物品的投入量与该物品产量之间的关系58、投入的边际产量:在其他投入量不变的情况下,增加一单位投入所引起的产量增加58、边际产量递减:一种投入的边际产量随着投入量增加而减少的特征59、固定成本(FC):不随着产量变动而变动的成本可变成本(VC):随着产量变动而变动的成本总成本(TC)=FC+VC边际成本:额外一单位产量所引起的总成本的增加60、有效规模:是平均总成本最小的产量规模经济:长期平均总成本随产量增加而减少规模收益不变:长期平均总成本在产量变动时保持不变规模不经济:长期平均总成本随产量增加而增加61F企业能够自由进出市场62、边际收益:增加一单位销售量引起的总收益的变动6364、退出市场:企业离开市场的长期决策65、沉没成本:已经发生而且无法收回的成本666768完全价格歧视:6970、集中度7172737475767778、囚徒困境:两个被捕的囚徒之间的一种特殊博弈,说明为什么甚至在合作对双方都有历史,保持合作也是困难的79、转售价格维持:制造商对零售商制定可以收取的价格下限80、掠夺性定价:一个企业通过削减价格来组织潜在竞争着进入市场或把竞争者赶出市场,这样他便可以收取垄断价格。
81、搭售:制造商将两种产品搭配在一起,并以单一价格出售82、生产要素:用于生产物品与劳务的投入,包括劳动、土地、资本83、资本:用于生产物品与劳务的设备和建筑物84、劳动的边际产量:增加以单位劳动所引起的产量增加量85、边际产量值(VMPL):一种投入的边际产量(MPL)乘以该产品的价格(P)::::::还有一些::::::::::::补充::::::排他性:一种物品具有的可以组织一个人使用该物品的特性消费中的竞争性:一个人使用一种物品将减少其他人对该物品的使用的特性私人物品:既有排他性又有竞争性的物品公共物品:既无排他性又无竞争性的物品公共资源:有竞争性但无排他性的物品搭便车:得到一种物品的利益但避开为此付费的人成本--收益分析:比较提供一种公共物品的社会成本与社会收益的研究公地悲剧:一个寓言,说明从整个谁会的角度看,为什么公共资源的使用大于合意的水平宏经87、要素支付:支付给生产要素的报酬88、国内生产总值(GDP):在某一既定时期一个国家内生产的所有最终该物品与劳务的市场价值89、消费(C):家庭除购买新住房之外用于物品和劳务的总支出90、投资(I):投资是对用于未来生产更多物品和劳务的物品的购买,包括资本设备(比如机器、设备);建筑物;存货(已经生产能出来但未出售的物品)91、政府购买(G):是地方、州、和联邦振幅用于购买物品与劳务的支出。
不包括转移支付。
92、净出口(NX)=出口-进口。
出口---代表外国对国内生产物品与劳务的支出进口---93、名义GDP真实GDP94、GDP平减指数:是对总体价格水平的衡量。
=100*95、消费物价指数(CPICPI=(当年一篮子物品与劳务的费用/96、替代偏向:97膨胀的指数化9899100101102103、自由贸易:内向型贸易---外向型贸易---103103104105106107108109110111、预算赤字:政府支出引起的税收收入短缺112、投资:新资本的购买113、挤出:预算赤字的增加导致投资减少。
政府用借款来为它的赤字融资,使可获得的投资资金减少。
114、未来货币的现值:用现行利率产生的一定量未来货币所需要的现在货币量货币量的未来值:在现行利率既定时,现在货币量将带来的未来货币量115、70规则:如果一个变量每年按百分之X增长,那么大约在70/X年以后,该变量翻一番116、逆向选择:高风险的人从保险的保护中获益更大,所以高风险的人比低风险的人更可能申请保险117、道德风险:人们在购买保险之后,对他们谨慎从事以避免风险的激励小了117.5、发信号:有信息的一方向无信息的披露自己私人信息所采取的行动筛选:无信息的一方所采取的因其有信息的一方披露信息的行动118、股票的价值=股票所有未来红利的现值+未来出售股票的价格的现值119、有效市场假说:认为资产价格反映了关于一种资产价值的所有公开的、可获得的信息的理论。
120、指数基金:是一种按照既定股票指数购买所有股票的共同基金121、管理基金的目标是只购买最好的股票122、劳动力=就业者+失业者失业率=100*(失业者人数/劳动力)成年人口=劳动力+非劳动力劳动力参工率=100*(劳动力/成年人口)123、周期性失业124、自然失业率125、摩擦性失业:由于工人寻找最适合自己是好和技能的工作需要时间而引起的失业126、结构性失业:由于某些劳动力市场上可提供的工作岗位不足以为每个想工作的人提供工作而引起的失业127、部门转移:个行业或各地区之间的需求构成变动128、失业保险:当工人失业时为他们提供部分收入保障的政府计划129、补偿性工资差别:为抵消不同工作的非货币特性而产生的129、工会:与雇主就工资、津贴和工作条件进行谈判的工人协会130、效率工资理论:企业为了提高工人生产率而自愿地支付高于均衡水平的工资130、歧视:队仅仅由于种族、宗教、性别、年龄或其他个人特征不同的相似个人提供不同的机会131、交换媒介:买着在购买物品与劳务时给予卖者的东西132、计价单位:人们用来表示价格和记录债务的标准133、价值储藏手段:134、商品货币:以有内在价值的商品为形式的货币135136、货币供给(货币存量):经济中流通的货币量137、通货:公众手中持有的直逼钞票和铸币138139140、货币政策:中央银行的决策者对货币供给的安排141、联邦储备(美联储):美国的中央银行142143、T144、货币乘数:银行体系用1145少的存款146真实变量:按实物单位衡量的变量14714814915050以上151152+真实利率。
名义利率对通货膨胀率进行一对一的调整,因此真实利率153154155156、边际消费倾向(MPC):家庭额外收入中用于消费而不用与储蓄的比例157、自动稳定器:当今即进入衰退时,决策者不必采取任何有益的行动就可以刺激总需求的财政政策变动158菲利普斯曲线:一条表示通货膨胀与事业之间短期权衡取舍的曲线159、牺牲率:在通货膨胀减少一个百分点的过程中每年产量损失的百分点160、理性预期:当人们子啊预测未来是,可以充分运用他们所用哟偶的全部信息,包括有关政府政策的信息的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