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讲 董仲舒王充颜之推的教育思想
- 格式:ppt
- 大小:609.00 KB
- 文档页数:30
总结颜之推的教育思想颜之推是中国古代教育家,同时也是政治家、文学家。
他的教育思想主要体现在《颜氏家训》和《颜氏易》中,被后世称为“颜氏道德教育学派”。
颜之推的教育思想强调德育为首,注重培养人的品德和道德修养,倡导尊重天道、顺应人性、立德立言立行,对中国古代教育和思想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首先,颜之推强调了德育的重要性。
他认为,德行是一个人最根本的东西,只有培养了良好的德行,才能够做到言行合一,以身作则,对他人起到榜样的作用。
颜之推在《颜氏家训》中说道:“德者人之本也。
”他认为德行的培养应该从小抓起,注重培养学生的心灵修养,使其具备高尚的品质和良好的行为习惯。
他主张“立法要以德为先,立政要以德为尊”,说明了他对德育的高度重视。
其次,颜之推注重了人的天性和人的情感。
他认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天性和情感,教育应该从尊重和引导学生的天性和情感出发。
在《颜氏易》中,他说:“善於尊道则天周,天周则民平,民平则大治。
”他强调了顺应天道的重要性,认为只有尊重道德规则,顺应天意,才能够达到社会的和谐与安定。
此外,颜之推也强调了人与人之间的情感交流,主张亲近和团结,关心他人,以实现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相处。
再次,颜之推强调道德修养的重要性。
他主张的道德修养是综合的,既包括为人处世的道德修养,也包括精神境界和人格品德的修养。
他认为,一个人应该是临川礼让、自律守法、孝悌友爱、忠信谦卑、正直廉洁等各个方面都全面发展和提升的人。
他在《颜氏家训》中写道:“勉人起而耕,亲亲教而养,致诚意而敬,习文理而尽性。
”他认为要培养一个全面发展的人,需要培养他的意志力和动力,培养他的文化修养和人性操守。
最后,颜之推注重实践教育和后继者的培养。
他认为,教育的目的是为了实践,是为了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他主张教育要贴近实际,要让学生在实践中提升自己、实践自己的道德修养。
在《颜氏易》中,他说:“教人不仅要让他们知道道德,更要引导他们去做好事。
”他认为只有通过实践,才能够锻炼人的意志力和品质,培养他们的领导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
名词解释颜之推的教育思想颜之推是中国古代教育思想家,他的思想对中国教育产生了深远影响。
颜之推的教育思想强调人格塑造、教育方法以及教育的目的与价值等方面,下面将从这几个方面进行解释。
首先,颜之推注重人格塑造。
他认为教育的首要任务是培养学生正确的品德和道德观念。
在颜之推看来,一个人应该具备仁、义、礼、智、信等美德,这样才能成为一个有益于社会、对人类有贡献的人。
为了培养学生的品德,颜之推主张从小培养好习惯,通过细致的教育和榜样的引领,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品德观念和道德准则。
其次,颜之推关注教育方法。
他认为教育的方式要因材施教,因人而异。
不同学生有着不同的思维方式和学习特点,因此教育者应该根据学生的个性和特点来制定教学计划。
颜之推主张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即教师应该以身作则,为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
他还提出了“三绳之法”,即先示范,再引导,最后让学生自己领悟。
这种由浅入深、融入互动的教学方法,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潜能。
另外,颜之推强调教育的目的与价值。
他认为教育的最终目的不仅仅是为了学生的个人成长,更重要的是对社会和国家的贡献。
颜之推认为,一个人只有通过学习和教育,才能获得知识和智慧,从而发挥自己的价值,对社会做出贡献。
他主张教育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自我奉献精神,培养出有担当和创造力的人才。
颜之推的教育思想不仅在古代有着重要的影响,也对现代教育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首先,他强调品德和道德的培养,在现代教育中,培养学生的品德素养也被视为重要任务之一。
其次,他注重因材施教,这与现代教育中个性化教育的理念相契合。
此外,他关注教育的目的与价值,这也是当代教育追求的目标之一。
尽管颜之推的教育思想在现代已经有了一些变化和发展,但其核心理念体现了许多与时俱进的价值。
颜之推的思想从多个层面解释了教育的重要性以及如何进行有效的教育,为我们提供了重要的教育指导。
如何将颜之推的教育思想与现代教育相结合,进一步推动教育发展,需要我们不断探索和实践。
颜之推的教育思想颜之推(531一约595)字介,南北朝时梁人。
祖籍琅琊临沂。
其家世传《周官》、《左氏》学,早承家业,博览群书。
曾任梁朝散骑常侍、北齐黄门侍郎、北周御史上士,隋朝太子学士等官职。
他是当时著名学者,长于文词、音韵、训治、校勘之学。
著有《颜氏家训》二十篇,后人以为家教规范,流传极广,在古代教育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一、关于家庭教育颜之推极为重视家庭教育,这是因为,当时官学衰落,家庭教育成为士族教育的重要方式。
为维护士族的社会地位和儒学传统,他总结了自己一生关于士大夫立身、治家、处事、为学的丰富经验,以教育子孙,形成了他的教育主张。
(一)实施早期教育他认为家庭对儿童的教育应及早进行,最好从胎教开始.纵然做不到胎教,也要及早从幼儿教起。
他说:“人生小幼,精神专利,长成以后,思虑散逸,固须早教,勿失机也。
”[1]婴幼儿时期是教育的最佳期,这时施加教育“使为则为,使止则止。
比及数岁,可省笞罚"[2]。
幼年时期,性情纯洁,未染恶习,比较容易接受影响,可塑性大,养成好的行为习惯,可以免去以体罚纠正恶习的工夫.他认为,俗语说“教儿婴孩"这话是对的[3].(二)把爱子和教子结合起来,反对溺爱,偏爱他认为疼爱孩子是人之常情,但如何正确处理爱与教的关系却无共同认识。
他认为教子切不可溺爱,不可“无教而有爱”,如果“饮食运为,恣其所欲。
宜诫反奖,应诃反笑",一旦养成习惯,再进行纠正制止,将会“捶挞至死而无威,忿怒日隆而增怨,逮于成长,终为败德”[4]。
他强调教子要严,甚至可用“楚挞,惨其肌肤",主张对于子女要爱得其所,爱得其法,把爱护子女和教育子女结合起来,就可获得“父母威严而有慈,则子女畏威而生孝矣"[5]的效果。
他在反对对子女溺爱的同时,也反对偏爱子女。
他说:“人之爱子,罕亦能均,自古及今此弊多矣.贤俊者自可赏爱.顽鲁者亦当矜怜。
有偏宠者,虽欲以厚之,多所以祸之."[6]偏爱子女也是溺爱的表现,除对被偏爱的子女会产生上述溺爱的各种恶果外,还会引起不被偏爱的子女的强烈反感和抵触情绪,还会造成子女间的矛盾,甚至导致骨肉相残的悲剧。
论颜之推的教育思想颜之推是我国著名教育家,他的教育思想主要包括论士大夫教育,论儿童教育,论学习态度和方法,以及其教育思想重要的历史意义。
一、论士大夫教育⒈士大夫必须重视教育⑴颜之推认为人性分三品,性的品级,与教育有直接关系。
⑵颜之推从是否接受教育与个人前途的利害关系出发,强调了士大夫接受特殊知识的必要性。
⑶颜之推从“利”的角度,从知识也是一种谋生的手段等方面,论述了知识教育的重要性。
⒉教育的目标在于培养治国人才颜之推从世族地主的利益出发,认为玄学教育必须抛弃,传统的儒学教育也应改革教育,要培养对国家有实际效用的各方面的统治人才。
⒊德与艺是教育的主要内容⑴“德”教育颜之推认为,树立仁义的信念是德育的重要任务,而实践仁义则是德育的最终目的。
同时他的道德教育还带有浓厚的宗教色彩。
⑵“艺”教育颜之推认为,“艺”的教育内容除了经史百家等书本知识外,还应包括处身于士大夫社会生活中所需要的“杂艺”,即琴、棋、书、画、数、医、射、投壶等。
颜之推认为德育与艺教两者是互相联系的,德育是根本,知识教育是道德教育的基础,并为道德教育服务。
⑶农业生产知识颜之推认为士大夫弟子也应重视农业生产知识,对农事活动有所了解,以便于齐家治民。
二、论儿童教育⒈儿童教育的重要性⑴儿童幼年时期各种思想观念还没有形成,可塑性很大。
⑵幼年时期受外界干扰少,精神专注,记忆力也处于旺盛时期,能把学习的材料牢固的记住。
⒉儿童教育的原则与方法⑴严慈相济颜之推认为,在家庭中对儿童进行教育时,应当遵循严与慈相结合的原则。
只有严格的教育,子女才能成器。
⑵均爱原则颜之推认为,在家庭教育中应当切记偏宠,无论子女聪慧与否,都应以同样的爱护与教育标准来对待。
⒊儿童教育内容⑴语言教育颜之推认为,语言的学习应成为儿童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对儿童进行的语言教育应注意规范重视通用语言,而不应强调方言。
⑵道德教育儿童教育内容除语言外,还应注意道德的教育。
它包括以孝悌为中心的人伦道德教育和励志教育两方面。
董仲舒的教育思想董仲舒的教育思想神秘主义学说董仲舒只是用来麻醉和威吓人民的,而对于统治者却强调人事的重要,认为“事在强勉”,“治乱兴废在于己”,只要尽力“行道”,那就会“德日起而大有功”,就可以收到速效,统治地位就可以巩固。
在董仲舒看起来,君主的重要职责是实施教化。
他认为仁、义、礼、乐都是治道的工具,古代圣王所以能够长治久安,都是礼乐教化的功效,所以王者的职责就在于“承天意以从事,任德教而不任刑”,“以教化为大务”。
我们从这里看出了董仲舒认识到教育作为统治手段的重要作用。
在把教育工作放在政治的第一位的思想指导下,董仲舒要求汉武帝不但要“求贤”,而且更重要的是要“养士”。
他说:“夫不素养士而欲求贤,譬犹不琢玉而求文采也。
”养士三法以太学为最重要,所以他又说:“故养士之大者莫大乎太学。
太学者贤士之所关也,教化之本原也。
”他要求汉武帝“兴太学,置明师,以养天下之士”。
他又认为当时的吏治不贤明,其原因在于选举不当。
他对当时纳资授官和积日累久的升官办法提出了批评,建议“使诸列侯、郡守、二千石,各择其吏民之贤者,岁贡各二人,以给宿卫”,通过试用,便当“量材而授官,录德而定位”。
他认为只要这样尽心求贤,天下之士便可得而官使,只要遍得天下的贤人,就那伯象三王那样的兴盛也容易做到,象尧舜那样的名声也可以赶得上。
兴太学和重选举董仲舒认为这两种具体措施必须统一在一种统一的思想指导下,才能发挥为当时政治服务的作用。
他指出当时思想的不统一,对于政治的统一是很有妨碍的。
他说:“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无以持一统,法制数变,下不知所守。
”因此他建议:“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
这便是“独尊儒术,罢黜百家”的政策。
他认为这样一来,那么“邪辟之道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
董仲舒为中国封建社会找到了“儒术”作为最合适的上层建筑,以儒家思想代替汉初的道家思想作为整个政治的指导思想,并且为汉代及其以后的历代封建王朝制定了“独尊儒术”的文化教育方针。
简述颜之推的教育思想颜之推是中国古代著名教育家,他也是一位哲学家。
他被视为文化精神的象征,曾经受到过众多学者和学生们的尊重。
他的教育思想被认为是中国历史上最具有影响力的教育思想之一。
颜之推的思想被视为文化的核心,他以自己的学说,激发了中国教育的发展和学生的学习热情。
颜之推的教育思想以包容性为基础,他认为,学习的教育应该涵盖丰富的学科知识,而不是把精力放在某一学科上,这样学生才能全面发展。
这一观点在今天仍然有着显著的影响力。
颜之推也鼓励学生们多研究其它学科,如艺术、文学和哲学,以建立一个多元文化的学习环境,以更深刻地了解人、文明和社会。
颜之推也认为,老师和学生之间的沟通是教育的关键。
他认为,建立良好的沟通环境对教育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他让学生多参加教室的讨论,以建立老师和学生之间的信任。
他也主动出面解决学生间的争执,让学生们一起参与教学活动,老师也通过尊重学生,改变学生内心的感受,而不是单纯的约束。
颜之推认为,学习是一个自律的过程,要想成功,学习者得具备一种强烈的自制力。
因此,他鼓励学生掌握自我的学习能力,坚持不懈地努力,培养自律的习惯,并从中体会到乐趣。
他也认为,老师的任务是协助学生进行自我约束,而不是用强制的办法去教育学生。
颜之推强调批评与赏罚之间的平衡,他认为,激励和嘉奖对学生更有促进作用,而不是惩罚。
此外,他认为学习是一种劳动,学习者有责任和责任感,教师则有义务给予建设性批评和指导。
总而言之,颜之推提出的教育思想以往激发了中国教育的发展史,它不仅推动了中国精神文化的持续发展,而且也使中国学生具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自制力,让他们能为国家贡献勤劳和创新的力量。
浅谈颜之推的教育思想总结颜之推是中国古代儒家学派的重要代表之一,他的教育思想对中国古代教育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颜之推的教育思想强调了个体的全面发展和道德修养,注重以德育人,培养人的人格品质和道德观念。
本文将对颜之推的教育思想进行浅谈和总结。
颜之推强调德育的重要性。
他认为“教无授未之有也,学无己见未之有也。
”即教育不是简单地传授知识,而是要通过德行的引导,培养人的品格和道德观念。
他强调教师要以身作则,做学生德行的榜样,通过言传和身教的方式,教育学生明辨是非,知道什么是有道德的行为。
颜之推认为,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出德才兼备的人才,这种人才既有德行,又有才能,能够为社会做出贡献。
颜之推注重教育的实践性。
他认为教育不能仅停留在纸上谈兵,而是要将知识与实践相结合。
他提出了“知而行之”这个重要的教育观念,即知识与行动必须相结合。
在他的教育思想中,知识是通过实践来得到的,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参与社会实践等方式,将知识变成自己的经验和能力。
他主张学生要亲自去实践、去感受,而不仅仅是听课和读书。
从而达到知行合一的教育效果。
颜之推注重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
他提出了“臧否之学”这个重要概念,强调学生要学会客观评价、辨别是非,不被表面的现象所迷惑。
他认为真正的学习应该是思考与思辨的过程,而不是机械地接受和记忆知识。
他提倡学生要有独立思考的能力,要有自己的见解和观点。
他认为教师不应该仅仅是传递知识,而是要引导学生去探求、去思考、去质疑。
颜之推注重个体的全面发展。
他认为教育不能仅仅局限于传授知识,还要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审美情趣等个人素养。
他主张教育要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培养学生的德、智、体、群、美五育。
他认为学生的成长不仅仅关注于知识的积累,还要注重学生身心的健康成长,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和品德。
综上所述,颜之推的教育思想强调德育、实践、思辨和个体的全面发展。
他的教育思想对中国古代教育产生了深远影响,为后来的儒家学派和中国教育思想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颜之推的教育思想一、生平与教育活动颜之推(531—约595年),字介,梁朝金陵(今江苏南京)人,祖籍琅邪临沂。
颜之推出身于士族家庭,父亲颜勰,仕梁至咨议参军。
颜氏有家学传说,世代祖传《周官》、《左氏春秋》等儒家专门学术,颜之推少时即传家业。
由于早年时受家传儒学的熏陶,奠定了他整个学术思想的基础,使他在本质上始终是一位儒家思想的代表。
但由于他处于兵祸连连的动乱年代,儒学早已丧失了往日独尊的地位,玄学、佛学则大为兴盛,世人以博学广闻为能事,而以专守章句为鄙陋。
这种社会现实给他的思想发展以重要的影响。
早年他曾经倾慕名士风度,稍长,又博览群书,无不该洽,且善为词章。
北齐时曾待诏文林馆,并主持馆事,晚年转而笃信佛教,宣扬因果报应,主张儒佛调和,认为佛学为主体,儒学为附庸。
可见,颜之推又不是一位纯粹的儒者。
颜之推自20岁步入宦途,历官四朝。
凭自己的学问在仕途上曲折前进。
由于他身处社会动荡之时,并多次成为亡国之人,耳闻目睹了许多士大夫身亡家破的现实,因此,又使他看到了社会的险恶及其士族统治的危机。
从士族地主的立场出发,为保持自己家族的传统与地位,他根据自己的经历和体验,写出了我国封建社会第一部系统完整的家庭教科书——《颜氏家训》,用以训诫其子孙。
这部著作是我们了解颜之推教育思想的主要依据。
它不仅有助于我们研究颜之推在儿童教育、学习方法等方面某些真知灼见,而且也向我们展示了一幅封建士族教育腐败的漫画。
二、论士大夫教育颜之推对南北朝时期士族地主教育的没落深为忧虑,如何改良已经衰微的士大夫教育,是他整个教育思想的全部内涵。
(一)士大夫必须重视教育南北朝时期,士大夫阶级虽垄断教育,但又轻视教育。
他们的子弟庸碌无能,不学无术,只图享乐,如倚仗门荫获得一官半职,便自以为满足,全忘修学,可见他们的教育程度和精神面貌十分糟糕,为此,颜之推要求整个士族阶层应该注重教育。
首先,他继承了前辈从人性论的角度来论述教育作用的传统,认为人性分为三品,性的品级与教育有直接关系,他说:“上智不教而成,下愚虽教无益,中庸之人,不教不知也。
浅谈颜之推的教育思想总结颜之推是中国古代教育家,他的教育思想深刻而独特,对中国的教育事业有着深远的影响。
以下是我对颜之推的教育思想的简要总结。
首先,颜之推主张以“仁”为教育的核心价值观。
他认为,仁是人与人之间最基本的关系,也是人际关系的最高道德标准。
教育的目的就是要培养人们的仁心,使其能够关爱他人、宽容包容,并将这种仁心应用于实际生活中。
他认为,只有通过培养仁心,才能达到社会和谐稳定的目标。
其次,颜之推注重培养学生的品德和道德修养。
他认为,教育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良好的品质和道德素养。
他主张教育要以身作则,教师要以良好的品行和道德修养来影响学生。
他强调学生要具备正直、诚实、谦虚、宽容等美德,只有这样,他们才能成为对社会有益的人。
再次,颜之推提倡注重教育方法和过程。
他认为,教育不应该只注重结果,更应该注重过程中的培养。
他强调要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他主张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学习,通过实践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他认为,教育应该是积极主动的,要把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创造力发挥出来。
最后,颜之推强调教育的终极目标是培养人的全面发展。
他认为,教育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智力、体育、美术等各个方面的能力,使其在多个领域都能有所突破和发展。
他认为,只注重知识的灌输是不够的,要培养学生的全面素质,使其成为有知识、有能力、有道德的人。
总之,颜之推的教育思想强调以仁为核心的价值观,注重培养学生的品德和道德修养,讲究教育方法和过程,追求人的全面发展。
他的教育思想对中国古代教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也为我们今天的教育事业提供了宝贵的借鉴。
颜之推的教育思想如下是有关颜之推的教育思想:1.颜之推与《颜氏家训》颜之推出身于士族家庭,世传儒家专门学术,颜之推少时即传家业。
南北朝时期玄学、佛学大为兴盛,颜之推亦受到影响。
他晚年转而笃信佛教,主张儒佛调和,认为佛学为主体,儒学为附庸。
从士族地主的立场出发,为保持自己家族的传统与地位,颜之排根据自己的经历和体验,写出了我国封建社会第一部系统完整的家庭教科书一一《颜氏家训》。
《颜氏家训》用以训诚其子孙。
这部著作中包含了不少颜之推在士大夫教育、家庭教育等方面的真知灼见。
2.论士大夫教育(1)教育作用:士大夫必须重视教育性三品说,性的品级与教育直接相关。
保持社会地位。
从接受教育与否同个人前途的利害关系出发,强调了士大夫受特殊知识教育的必要性。
谋生的手段。
他从“利”的角度,从知识也是一种谋生的手段等方面论述了知识教育的重要性。
(2)教育目标:培养治国之才;培养统治人才和专门人才。
(3)教育内容:①德:儒家的孝悌仁义;②艺:以经史百家书本知识为教育内容,学习琴、棋、书、画、数、医等杂艺。
3.论家庭教育(1)及早施教幼年时期是奠定基础的重要阶段,长辈应及早地对幼儿进行教育,早期教育甚至可以从胎教开始。
(2)严慈相济善于教育子女的父母,能把慈爱与严格要求相结合,并能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3)均爱原则在家庭教育中应当切忌偏宠,不论子女聪慧与否,都应以同样的爱护与教育标准来对待。
(4)重视语言教育对儿童进行的语言教育应注意规范,重视通用语言,而不应强调方言。
(5)重视品德教育以孝悌为中心的人伦道德教育:颜之推认为对儿童进行道德教育应该以“风化”的方式进行,通过长辈道德行为的示范,使儿童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
立志教育:即为生活理想的教育,颜之推要求士族应教育其后代以实行尧舜的政治思想为志向,继承世代家业,注重气节培养。
董仲舒颜之推的教育思想读书笔记董仲舒颜之推的教育思想(一)对于教学的方法,董仲舒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形成了自己的一套理论体系。
(1)强勉学问董仲舒认为教学贵在强勉努力,刻苦钻研,才能达到“博”与“明”的境地。
他说:“事在强勉而已矣!强勉学问,则闻见博而知盖明”。
不论是治学还是修德,都需要发挥“强勉”精神,才能成功。
(2)节博合宜董仲舒认为教学要注意处理好“节”与“博”的关系,学习不能“太博”,也不能“太节”,“太节则知暗,太博则业厌”。
太节会使知识暗昧,太博又会使人厌倦,应该节博合宜,节博结合,循序渐进。
(3)专一虚静他认为学习必须专一,始终好善求义,才能知“天道”。
他说:“目不能二视,耳不能二听,手不能二事,一手画方,一手画圆,莫能成。
……是故君子贱二而贵一。
人孰无善?善不一,故不是以立身。
”只有心志专一,才能保持高度的学习效率。
他又说:“形静而志虚者,精气之所趋也。
”学习时要头脑冷静,排除杂念,虚心以求。
(四)教学的作用人性学说是董仲舒论述教育作用的理论依据。
他认为人性是“天”赋予人的一种素质。
天有阴阳,人性也相应地包含性与情两种成分,即:性属阳,是仁的、善的;情属阴,是贪的、恶的。
而善的成分并非就是善德,它必须通过教育,才能继续发展成为人的善德,即所谓“性非教化不成”。
可见,董仲舒认为人性中兼有善恶的因素,教育的作用就是发展人性,使人成为善人。
同时,董仲舒认为,教育的任务应由“承天意”的帝王来承担。
可见,他把教育看成是王者的权力,以树立君主的绝对权威。
董仲舒关于人性以及教育作用的思想,立足于以占绝大多数的普通人为对象,主要是为其“任德教而不任刑罚”的政治主张提供理论依据,同时又留有推崇圣贤和镇压所谓恶人的余地。
(五)对教师的要求董仲舒认为一个优秀的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言传身教,即所谓“善为师者,既美其道,有(又)慎其行”。
要掌握时机及时施教,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掌握教学分量和进度,即要做到“齐(剂)(调和、调节)时早晚,任多少,适疾徐”。
谈谈董仲舒、王充、颜之推(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职业道德、时事政治、政治理论、专业基础、说课稿集、教资面试、综合素质、教案模板、考试题库、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 as professional ethics, current affairs and politics, political theory, professional foundation, lecture collections, teaching interviews, comprehensive qualities, lesson plan templates, exam question banks, other materials, etc. Learn about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so stay tuned!谈谈董仲舒、王充、颜之推在山西教师招聘考试中,人物及其教育思想的考点经常出现,考查的题型主要是单选题、多选题及判断题的形式,考查的角度是定位、教育思想的对应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