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会计科目各种名词解释

会计科目各种名词解释

会计科目各种名词解释
会计科目各种名词解释

1.

库存现金是指单位为了满足经营过程中零星支付需要而保留的现金,对库存现金进行监督盘点,可以确定库存现金的真实存在性和库存现金管理的有效性,对于评价企业的内控制度将起

到积极作用。

2. 银行存款是指企业存放在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的货币资金。按照国家现金管理和结算制度

的规定,每个企业都要在银行开立账户,称为结算户存款,用来办理存款、取款和转账结算。

3. 交易性金融资产是指:企业为了近期内出售而持有的金融资产。通常情况以赚取差价为目的从

二级市场购入的股票、债券和基金等,应分类为交易性金融资产,故长期股权投资不会被分类转入交易性金融资产及其直接指定为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

资产进行核算。并且一旦确认为交易性金融资产及其直接指定为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后,不得转为其他类别的金融资产进行核算。交易性金融资产是07年新增加的科目,主要为了适应现在的股票、债券、基金等出现的市场交易,取代了原来的短期投资,与之类似,又有不同。

4. 应收票据是指企业持有的、尚未到期兑现的商业票据。是一种载有一定付款日期、付款地

点、付款金额和付款人的无条件支付的流通证券,也是一种可以由持票人自由转让给他人的债

权凭证。应收票据按照到期时间分类可分为短期应收票据和长期应收票据,如无特指,应收票

据即为短期应收票据。

5. 应收账款(Receivables )指该账户核算企业因销售商品、材料、提供劳务等,应向购货单

位收取的款项,以及代垫运杂费和承兑到期而未能收到款的商业承兑汇票。应收账款是伴随企

业的销售行为发生而形成的一项债权。因此,应收账款的确认与收入的确认密切相关。通常在确认收入的同时,确认应收账款。该账户按不同的购货或接受劳务的单位设置明细账户进行明细核算。

6. 预付帐款是付款性质的科目,属于资产类科目

一般情况下,我们对外支付资金后,就直接记入成本或费用核算了,是不必通过预付帐款核算的,但有时,对于较大的合同,可能需要多次向对方支付款项才能完成一个交易(比如工程承包合同),若每次支付款项后就直接将支付额记入成本或费用,时间一长,可能就记不清已经付给对方多少资金了,只能通过成本费用帐,一笔一笔的查找、统计,在这种情况下,就可以通过“预付帐款”科目进行核算,待所有款项支付完毕后,合同完成或即将完成时,再一笔将预付帐款科目的合计数转入相应的成本或费用帐,既清晰也简便。

7. 其他应收款(other receivables )是企业应收款项的另一重要组成部分。其他应收款科目核算企业除买入返售金融资产、应收票据、应收账款、预付账款、应收股利、应收利息、应

收代位追偿款、应收分保账款、应收分保合同准其他应收款备金、长期应收款等以外的其他各种应收及暂付款项。其他应收款通常包括暂付款,是指企业在商品交易业务以外发生的各种

应收、暂付款项。

8. 原材料即原料和材料。原料(raw material) 一般指来自矿业和农业、林业、牧业、渔业的产品;材料(processed material) 一般指经过一些加工的原料。举例来讲,林业生产的原木属于原料,将原木加工为木板,就变成了材料。但实际生活和生产中对原料和材料的划分不一定清晰,所以一般用原材料一词来统称。原材料可分为:原材料及主要材料、辅助材料、外

购半成品、修理用备件、包装材料、燃料。

9. 库存商品是指企业已完成全部生产过程并已验收入库,合乎标准规格和技术条件,可以按照合同规定的条件送交订货单位,或可以作为商品对外销售的产品以及外购或委托加工完成验收入库用于销售的各种商品。

10. 可供出售金融资产通常指企业初始确认时即被指定为可供出售的非衍生金融资产,及没有划分为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持有至到期投资、贷款和应收款项

的金融资产。比如,企业购入的在活跃市场上有报价的股票、债券和基金等,没有划分为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或持有至到期投资等金融资产的,可归为此类。

11. 长期股权投资(Long-term investment on stocks )是指通过投资取得被投资单位的股份。企业对其他单位的股权投资,通常是为长期持有,以及通过股权投资达到控制被投资单位,或对被投资单位施加重大影响,或为了与被投资单位建立密切关系,以分散经营风险。

12. 持有至到期投资,是指到期日固定、回收金额固定或可确定,且企业有明确意图和能力持有至到期的非衍生金融资产。企业委托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向其他单位贷出的款项,也在本科目核算。本科目应当按照持有至到期投资的类别和品种,分别“成本”、“利息调

整”、“应计利息”进行明细核算。

13. 固定资产是指企业使用期限超过1年的房屋、建筑物、机器、机械、运输工具以及其他

与生产、经营有关的设备、器具、工具等。不属于生产经营主要设备的物品,单位价值在2000 元以上,并且使用年限超过2年的,也应当作为固定资产。固定资产是企业的劳动手段,也是企业赖以生产经营的主要资产。从会计的角度划分,固定资产一般被分为生产用固定资产、非生产用固定资产、租出固定资产、未使用固定资产、不需用固定资产、融资租赁固定资产、接受捐赠固定资产等。

14?固定资产折旧指一定时期内为弥补固定资产损耗按照规定的固定资产折旧率提取的固定资

产折旧,或按国民经济核算统一规定的折旧率虚拟计算的固定资产折旧。它反映了固定资产在

当期生产中的转移价值。各类企业和企业化管理的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折旧是指实际计提的折旧费;不计提折旧的政府机关、非企业化管理的事业单位和居民住房的固定资产折旧是按照统一规定的折旧率和固定资产原值计算的虚拟折旧。

15. 无形资产(Intangible Assets )是指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没有实物形态的可辨认非货币性资产。无形资产具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无形资产包括货币资金、应收帐款、金融资产、

长期股权投资、专利权、商标权等,因为它们没有物质实体,而是表现为某种法定权利或技术。但是,会计上通常将无形资产作狭义的理解,即将专利权、商标权等称为无形资产。

16. 长期待摊费用是指企业已经支出,但摊销期限在1年以上(不含1年)的各项费用,包括开办费、租入固定资产的改良支出以及摊销期在1年以上的固定资产大修理支出、股票发行费用等。应当由本期负担的借款利息、租金等,不得作为长期待摊费用处理。

17. 短期借款(Short Term Loa n 或Short Term Loa ns )是借款的一种,与之相对的是长期借款。在中国的会计实务而言,短期借款是指企业为维持正常的生产经营所需的资金或为抵偿某项债务而向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等外单位借入的、

还款期限在一年以下(含一年)的各种借款。短期借款主要有经营周转借款、临时借款、结算借款、票据贴现借款、卖方信贷、预购定

金借款和专项储备借款等等。

18. 应付票据,是指企业在商品购销活动和对工程价款进行结算因采用商业汇票结算方式而发生的,由出票人出票,委托付款人在指定日期无条件支付确定的金额给收款人或者票据的持票人,它包括商业承兑汇票和银行承兑汇票。应付票据按是否带息分为带息应付票据和不带息应付票据两种。

19?指企业因购买材料、商品或接受劳务供应等而应付给供应单位的款项。企业应付账款入

账时间的确定,应以与所购物资的所有权有关的风险和报酬已经转移或劳务已经接受为标志。

20.预收帐款科目核算企业按照合同规定或交易双方之约定,而向购买单位或接受劳务的单位

在未发出商品或提供劳务时预收的款项。

21?指企业应付、暂收其他单位或个人的款项,如应付租入固定资产和包装物的租金,

存入保证金、职工未按期领取的工资,应付、暂收所属单位、个人的款项等。企业应设置其他应付款”账户进行核算。该账户的贷方登记发生的各种应付、暂收款项,借方登记偿还或转销的各种应付暂收款项,余额在贷方,表示应付未付款项。本账户应按应付、暂收款项的类别设置明细账户。企业发生各种应付、暂收或退回有关款项时,借记银行存款”管理费用”等账户,贷记其他应付款”账户;支付有关款项时,借记其他应付款”账户,贷记银行存

款”等账户。

22. 应付职工薪酬是企业根据有关规定应付给职工的各种薪酬,按照“工资,奖金,津贴,补贴”、“职工福利”、“社会保险费”、“住房公积金”、“工会经费”、“职工教育经费”、“解除职工劳动关系补偿”、"非货币性福利"、"其它与获得职工提供的服务相关的支出"等应付职工薪酬项目进行明细核算。

23. 应交税费企业必须按照国家规定履行纳税义务,对其经营所得依法缴纳各种税费。这些应缴税费应按照权责发生制原则进行确认、计提,在尚未缴纳之前暂时留在企业,形成一项负债(应该上缴国家暂为上缴国家的税费)。企业应通过“应交税费”科目,总括反映各种税

费的缴纳情况,并按照应交税费项目进行明细核算。该科目的贷方登记应交纳的各种税费,借方登记已交纳的各种税费,期末贷方余额反映尚未交纳的税费;期末如为借方余额反映多交或尚未抵扣的税费。

24. 应付股利是指企业经董事会或股东大会,或类似机构决议确定分配的现金股利或利润。获得投资收益是出资者对企业进行投资的初衷。企业在宣告给投资者分配股利或利润时,一方面将冲减企业的所有者权益,另一方面也形成应付股利”这样一笔负债;随着企业向投资者实际支付利润,该项负债即行消失。

25. ⑴应付利息是指企业按照合同约定应支付的利息,包括吸收存款,分期付息到期还本的长期借款,企业债券等应支付的利息。

⑵本科目可按存款人或债权人进行明细核算。

26. 长期借款(Iong-term loans )长期借款是指企业向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借入的期限在一年以上(不含一年)或超过一年的一个营业周期以上的的各项借款。

27. 长期应付款(Iong-term payables )长期应付款是在较长时间内应付的款项,而会计业务中的长期应付款是指除了长期借款和应付债券以外的其他多种长期应付款。主要有应付补偿贸易引进设备款和应付融资租入固定资产租赁费等。

28?债券是企业依照法定程序发行,约定在一定期限内还本付息的有价证券。应付债券就是企业在记账时的一个会计科目,即发行债券的企业在到期时应付钱给持有债券的人(包括本钱和利息)。

29. 实收资本是指投资者按照企业章程或合同、协议的约定,实际投入企业的资本,它是企业

注册登记的法定资本总额的来源,它表明所有者对企业的基本产权关系。实收资本是企业永久性的资金来源,它是保证企业持续经营和偿还债务的最基本的物质基础,是企业抵御各种风险的缓冲器。

30. 资本公积(capital reserves )是指企业在经营过程中由于接受捐赠、股本溢价以及法定财产重估增值等原因所形成的公积金。资本公积是与企业收益无关而与资本相关的贷项。资本公积是指投资者或者他人投入到企业、所有权归属于投资者、并且投入金额上超过法定资本部分的资本。

31. 盈余公积是指公司按照规定从净利润中提取的各种积累资金。盈余公积是根据其用途不同分为公益金和一般盈余公积两类。公益金专门用于公司职工福利设施的支出。按现行规定,上市公司按照税后利润的5济10%勺比例提取法定公益金。

32. 主营业务收入是指企业经常性的、主要业务所产生的基本收入,如制造业的销售产品、非成品和提供工业性劳务作业的收入;商品流通企业的销售商品收入;旅游服务业的门票收入、客户收入、餐饮收入等。主营业务收入发生时是在贷方,每到月末要在借方转入本年收入。主营业务收入月末没有余额,所以就没有借贷差。累计栏填写本会计年度截至到本期的累计发生额。具体情况可以具体对待。主营业务收入可以记录本月发生额也可以设置累计发生额栏。

33. 其他业务收入是指企业主营业务收入以外的所有通过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入及让渡资产

使用权等日常活动中所形成的经济利益的流入。如材料物资及包装物销售、无形资产转让、固定资产出租、包装物出租、运输、废旧物资出售收入等。其他业务收入是企业从事除主营业

务以外的其他业务活动所取得的收入,具有不经常发生,每笔业务金额一般较小,占收入的比重较低等特点。

34. 投资收益是对外投资所取得的利润、股利和债券利息等收人减去投资损失后的净收益。严格地讲所谓投资收益是指以项目为边界的货币收入等它既包括项目的销售收入又包括资产回收(即项目寿命期末回收的固定资产和流动资金)的价值。

35. 营业外收入是指与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没有直接关系的各种收入。营业外收入并不是

由企业经营资金耗费所产生的,不需要企业付出代价,实际上是一种纯收入,不可能也不需要与有关费用进行配比。因此,在会计核算上,应当严格区分营业外收入与营业收入的界限

36. 生产成本是生产单位为生产产品或提供劳务而发生的各项生产费用,包括各项直接支出

和制造费用。直接支出包括直接材料(原材料、辅助材料、备品备件、燃料及动力等)、直接工资(生产人员的工资、补贴)、其他直接支出(如福利费);制造费用是指企业内的分厂、车间为组织和管理生产所发生的各项费用,包括分厂、车间管理人员工资、折旧费、维修费、修理费及其他制造费用(办公费、差旅费、劳保费等)。

37. 制造费用:企业为生产产品和提供劳务而发生的各项间接成本。企业应当根据制造费用的性质,合理地选择制造费用分配方法。

38. 主营业务成本是指公司生产和销售与主营业务有关的产品或服务所必须投入的直接成本,

主要包括原材料、人工成本(工资)和固定资产折旧等。“主营业务成本”用于核算企业因

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或让渡资产使用权等日常活动而发生的实际成本。“主营业务成本”账户下应按照主营业务的种类设置明细账,进行明细核算。期末,应将本账户的余额转入“本年利润”账户,结转后本账户应无余额。

39. 其他业务成本为核算企业除主营业务活动以外的其他经营活动所发生的成本。包括:销售材料成本,出租固定资产折旧额,出租无形资产摊销额,出租包装物成本或摊销额。

40. 营业税金及附加:反映企业经营主要业务应负担的营业税、消费税、城市维护建设税、资源税、土地增值税和教育税附加等。三资企业此项指标只含消费税和资源税。填报此项指标时应注意,实行新税制后,会计上规定应交增值税不再计入“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项,无论是一般纳税企业还是小规模纳税企业均应在“应交增值税明细表”中单独反映。根据企业会计

“利润表”中对应指标的本年累计数填列。

41 .销售费用(selling expenses)企业在销售产品、自制半成品和提供劳务等过程中发生的费用,包括由企业负担的包装费、运输费、广告费、装卸费、保险费、委托代销手续费、展览费、租赁费(不含融资租赁费)和销售服务费、销售部门人员工资、职工福利费、差旅费、办公费、折旧费、修理费、物料消耗、低值易耗品摊销以及其他经费等。差旅费,低值易耗品摊销是包括在管理费用里面。

42. 管理费用是指企业行政管理部门为组织和管理生产经营活动而发生的各项费用。管理费用属于期间费用,在发生的当期就计入当期的损益。

43. 财务费用指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为筹集资金而发生的各项费用。包括企业生产经营期间

发生的利息支出(减利息收入)、汇兑净损失(有的企业如商品流通企业、保险企业进行单独核算,不包括在财务费用)、金融机构手续费,以及筹资发生的其他财务费用如债券印刷费、

国外借款担保费、等。但在企业筹建期间发生的利息支出,应计入开办费;与购建固定资产或者无形资产有关的,在资产尚未交付使用或者虽已交付使用但尚未办理竣工决算之前的利息支出,计入购建资产的价值;清算期间发生的利息支出,计入清算损益。

44. “所得税费用”,核算企业负担的所得税,是损益类科目;这一般不等于当期应交所得税,因为可能存在暂时性差异”。如果只有永久性差异,则等于当期应交所得税。

45. 营业外支出是指不属于企业生产经营费用,与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没有直接的关系,但应从企业实现的利润总额中扣除的支出,包括固定资产盘亏、报废、毁损、和出售的净损失、非季节性和非修理性期间的停工损失、职工子弟学校经费和技工学校经费、非常损失、公益救济性的捐赠、赔偿金、违约金等。

46. “本年利润”就是用来核算企业当年实现的净利润(或发生的净亏损)的会计科目。

47. 利润分配,是将企业实现的净利润,按照国家财务制度规定的分配形式和分配顺序,在国

家、企业和投资者之间进行的分配。利润分配的过程与结果,是关系到所有者的合法权益能否得到保护,企业能否长期、稳定发展的重要问题,为此,企业必须加强利润分配的管理和核算。企业利润分配的主体一般有国家、投资者、企业和企业内部职工;利润分配的对象主要是企业实现的净利润;利润分配的时间即确认利润分配的时间是利润分配义务发生的时间和企业作出决定向内向外分配利润的时间。

48. 坏账准备是指企业的应收款项(含应收账款、其他应收款等)计提的,是备抵账户。企业对坏账损失的核算,采用备抵法。在备抵法下,企业每期末要估计坏账损失,设置“坏账准备” 账户。备抵法是指采用一定的方法按期(至少每年末)估计坏账损失,提取坏账准备并转作当

期费用。实际发生坏账时,直接冲减已计提坏账准备,同时转销相应的应收账款余额的一种处理方法。

49. 材料采购是指企业单位采用计划成本法进行材料日常核算而购入的材料采购成本。

50. “在途物资”这个会计科目的核算范围是企业按实际成本进行的会计核算,用于企业

已经付款或已开出、承兑商业汇票,但材料尚未到达或者尚未验收入库的采购业务,应

根据发票账单等结算凭证,借记在途物资”等科目,待材料到达、验收入库后,再贷记在

途物资”。

51. 商品进销差价:所谓商品进销差价是指从事商品流通的小企业采用售价核算的情况

下,其商品售价与进价之间的差额即为商品进销差价。女口:商品售价60元,进价40元,则20元就是他们的进销差价。

52. 委托加工物资是指企业委托外单位加工成新的材料或包装物、低值易耗品等物资。委托加工物资的成本应当包括加工中实际耗用物资的成本、支付的加工费用及应负担的运杂费、支付的税金等。

53. 周转材料,是指企业能够多次使用、逐渐转移其价值但仍保持原有形态不确认为固定资产的材料,如包装物和低值易耗品,应当采用一次转销法或者五五摊销法进行摊销;企业(建造承包商)的钢模板、木模板、脚手架和其他周转材料等,可以采用一次转销法、五五摊销法或者分次摊销法进行摊销。在建筑工程施工中可多次利用使用的材料,如钢架杆、扣件、模板、支架等。

54. 可供出售金融资产通常指企业初始确认时即被指定为可供出售的非衍生金融资产,以及没有划分为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持有至到期投资、贷款和应收款项的金融资产。如,企业购入的在活跃市场上有报价的股票、债券和基金等,没有划分为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或持有至到期投资等金融资产的,可归此类。

55. 长期应收款指的是企业融资租赁产生的应收款项和采用递延方式分期收款、实质上具有融资性质的销售商品和提供劳务等经营活动产生的应收款项。

56. construction work in progress 正在建设尚未竣工投入使用的建设项目。在建工程,指企业固定资产的新建、改建、扩建,或技术改造、设备更新和大修理工程等尚未完工的工程支出。在建工程通常有“自营”和“出包”两种方式。自营在建工程指企业自行购买工程用料、

自行施工并进行管理的工程;出包在建工程是指企业通过签订合同,由其它工程队或单位承包建

造的工程。

57. 累计摊销是用于摊销无形资产的,其余额一般在贷方,贷方登记已计提的累计摊销。类似固定资产中的累计折旧科目。

58. 递延所得税资产 (Deferred Tax Asset ),就是递延到以后缴纳的税款,递延所得税是时间性差异对所得税的影响,在纳税影响会计法下才会产生递延税款。是根据可抵扣暂时性差异及适用税率计算、影响(减少)未来期间应交所得税的金额。

59. 交易性金融负债,指企业采用短期获利模式进行融资所形成的负债,比如短期借款、长期借款、应付债券。作为交易双方来说,甲方的金融债权就是乙方的金融负债,由于融资方需要支付利息,因比,就形成了金融负债。交易性金融负债是企业承担的交易性金融负债的公允价值。

60. 长期应付款(Iong-term payables )长期应付款是在较长时间内应付的款项,而会计业务中的长期应付款是指除了长期借款和应付债券以外的其他多种长期应付款。主要有应付补偿贸易引进设备款和应付融资租入固定资产租赁费等。

61. 专项应付款是企业接受国家拨入的具有专门用途的款项所形成的不需要以资产或增

加其他负债偿还的负债。专项应付款指企业接受国家拨入的具有专门用途的拨款,如新产品试制费拨款、中间试验费拨款和重要科学研究补助费拨款等科技三项拨款等。

62. 预计负债:本科目核算企业根据或有事项等相关准则确认的各项预计负债,包括对外提

供担保、未决诉讼、产品质量保证、重组义务以及固定资产和矿区权益弃置义务等产生的预计负债。

63. 公允价值变动损益:该账户属于损益类账户。其借方核算因公允价值变动而形成的损

失金额和贷方发生额的转出额;贷方核算因公允价值变动而形成的收益金额和借方发生额的转出额。公允价值变动损益是指一项资产在取得之后的计量,即后续采用公允价值

计量模式时,期末资产账面价值与其公允价值之间的差额。是新会计准则下一个全新项目,其对上市公司的净利润与应交所得税的影响需要根据持有期间与处置期间分别确定。

64. 资产减值损失(asset impairment loss;Assets Devaluation )是指因资产的账面价值

高于其可收回金额而造成的损失。新会计准则规定资产减值范围主要是固定资产、无形资产

以及除特别规定外的其他资产减值的处理。《资产减值》准则改变了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等的

减值准备计提后可以转回的做法,资产减值损失一经确认,在以后会计期间不得转回,消除了一些企业通过计提秘密准备来调节利润的可能,限制了利润的人为波动。

65. “所得税费用”,核算企业负担的所得税,是损益类科目;这一般不等于当期应交所得税,因为可能存在暂时性差异”。如果只有永久性差异,则等于当期应交所得税。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