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中国近代史的意义
- 格式:pptx
- 大小:53.82 KB
- 文档页数:5
中国近代史是一部灾难性的屈辱史,中国人民忍受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和欺凌。
在中国近代史上,大小帝国主义国家都争相侵略我们。
中国被迫签署了数百项不平等条约,中国人民在西方侵略战争中一次又一次被打败。
但这也是一部不屈不挠的奋斗史。
当西方列强残酷侵略中国的时候,伟大的中华民族和不屈的中国后裔进行了一系列的斗争,有的来自社会底层,有的来自清政府内部,有的是有组织的,有的是自发的。
更重要的是,中国近代史仍然是中国人探索的历史。
在近代中国的特殊时期,为了维护国家独立和主权完整,促进经济发展,实现政治进步,包括政府运动、新阶层代表、地方政要和思想精英在内的先进中国人在中国现代化的艰难历程中进行了一系列探索。
虽然历史已经过去,但它仍然可以发挥其不可替代的价值。
就我个人而言,我认为历史最大的价值是让过去为现在服务,从历史中学习,知道得失,知道兴衰。
因此,我主要从这些探索中总结经验和教训,探索中国从近代走向繁荣的道路。
首先说洋务运动。
与保守派相比,洋务派是进步的。
他们毕竟睁开了半只眼睛,主张“师夷之长”。
尽管这种“长”完全是技术性的,学习的都是西方的器物层面,但还是它引进了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机器工业,培养了一批科技人员和技术工人,开启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
而究其失败原因,有人说是因为顽固派的势力太强大,阻碍着洋务运动的进程;也有人说是因为布新不除旧,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只是学到了西方的皮毛,不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没有从根本上摆脱封建传统文化。
当然也有因没有发动群众,腐败太严重等说法。
再说维新变法运动,它比洋务运动先进一点,因为它主张在我国实行君主立宪制,让我们由学习西方的器物升级到了学习西方制度的层面,但它还是不可避免的失败了。
它的失败原因按正史的说法也类似洋务运动但有所不同,有人说主要是由于资产阶级维新派的软弱性和妥协性,缺乏反帝反封建的勇气,把希望寄托在无实权的皇帝身上,只采取改良的办法,并对封建反动势力和列强寄于幻想,远离了民众,又害怕民众,因而也就得不到人民群众的支持,归于失败。
学近代史的意义1. 学近代史,那可太重要啦!就好比你走路,你得知道自己从哪儿来,才能清楚往哪儿走呀!想想看,如果我们不了解鸦片战争,又怎么能明白中国近代为啥会经历那么多苦难呢?2. 学近代史能让你更懂现在的生活来之不易呀!这就像你吃苹果,只有知道它是怎么长出来的,才会更珍惜每一口的甘甜。
你说要是不知道先辈们为了国家的独立和富强付出了多少,咱能这么幸福吗?3. 学近代史难道不是很有意义吗?它就如同给你打开了一扇窗,让你看到过去的风云变幻。
比如辛亥革命,不了解它,怎么能感受到那时人们对民主的渴望呢?4. 哎呀,学近代史真的超级重要呢!好比是一把钥匙,能解开很多历史谜团。
要是不知道甲午海战,怎么理解中国近代海军的发展历程呢?5. 学近代史的意义可大了去了!就像黑夜中的一盏明灯,指引你前行。
要是不了解五四运动,能感受到青年们的热血和担当吗?6. 学近代史真的很必要呀!这就好像给你一幅地图,让你明白历史的走向。
不学习太平天国运动,怎么知道农民也曾有那么伟大的抗争呢?7. 学近代史不是应该的吗?它宛如一面镜子,让我们反思过去。
不知道抗日战争的惨烈,怎能体会到和平的珍贵呢?8. 学近代史多有意义啊!好比是一座桥梁,连接着过去和现在。
不了解新中国成立前的种种,怎么能更好地建设未来呢?9. 学近代史绝对是有价值的呀!就像一个故事,充满了传奇色彩。
要是不知道戊戌变法,怎么理解那时人们对变革的急切呢?10. 学近代史有着非凡的意义啊!就如同一个宝藏,等待你去挖掘。
不了解近代中国的外交历程,怎么能明白国家的发展有多不容易呢?我觉得学近代史能让我们以史为鉴,更好地理解现在、展望未来,它是我们成长和进步的重要基石。
中国近代史的理解或感悟感字数600以上。
【原创实用版】
目录
1.中国近代史的概念与意义
2.中国近代史的主要历史事件
3.中国近代史的历史背景与影响
4.对中国近代史的感悟与理解
正文
1.中国近代史的概念与意义
中国近代史,通常是指从鸦片战争(1840 年)开始,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949 年)为止的这一段历史时期。
在这个时期,中国社会经历了从半殖民地半封建化到新民主主义的转变,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
2.中国近代史的主要历史事件
中国近代史的主要历史事件包括:鸦片战争、太平天国运动、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五四运动、北伐战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等。
这些事件反映了中国社会在不同时期的主要矛盾和斗争,以及民族觉醒和国家振兴的努力。
3.中国近代史的历史背景与影响
中国近代史的历史背景,主要是列强的侵略与割据,以及封建统治的腐朽与无能。
这种背景导致了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化,民众疾苦,国家危亡。
在中国近代史的过程中,各种政治力量纷纷登场,试图挽救国家危机,推动社会进步。
最终,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实现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
4.对中国近代史的感悟与理解
中国近代史是一部充满苦难、挣扎与奋斗的历史。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看到了民众的觉醒、民族的自尊以及国家的振兴。
中国近代史深刻地教育了我们,让我们认识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我们不断努力、不懈奋斗。
学习近代史的意义意义:1、了解国情,培养爱国主义精神,提高国民文化素质。
2、借鉴历史经验,为振兴中华,建设现代化的中国献计献策。
3.反思历史,正视历史,汲取历史教训。
4、仇恨可以被放下,但历史不应该被忘记。
我们每一位中华儿女,超常的毅力,去发奋汲取文化知识;以求实的态度,务实的作风,去勇于参与社会实践;以开拓的思路,创新的理念,去探求人生的新境界,为祖国、为社会、为人民做出贡献。
从童年启蒙的那一天起,一直在我们耳边重复的就是正义必然战胜邪恶的道德逻辑,而正视钉在木板上的历史,更多的是与我们多年来所学教导不符的悲剧。
对于走私这种在任何地方都不能说无辜的事情,用明火伤人。
它是世界上最邪恶的,可以排第一。
把图财害命的强盗拒之国门之外,应是最天经地义的正当之举,可结果总是邪恶者揣着占地索款的条约凯旋,正义者屈辱地舔怃着流血的创伤。
广大农民为获得生存的空间,衣食的饱暖,揭橥天下第一家,共享太平的义旗,也是顺呼天而应呼人之事。
然而,为了少数人的骄奢淫逸,而在血泊中屠杀成千上万的生灵,这是违背正义的,但道德逻辑依然不亮。
这究竟是为什么呢?当历史把无情的事实揭示给我们时,也把答案藏在了其中。
如果,我们知道道光帝在中英持剑出鞘时向大臣们提出的懵懂问题;得知英国女王选择了自己的配偶,道迪笑称野蛮民族不懂婚姻大事要听从父母的命令。
讨英大军的主将向巫师讨教,用妇女便尿的马桶,破英军“妖术”(即新式枪炮),就会得到这样的启迪:命运操在愚昧腐朽统治者手中的民族,是连正义的战争也是打不嬴的。
同样当我们看到约束士卒分男营、女营,不得过夫妻生活的洪秀全,自己却妃子萦绕。
北伐失败,西征未达预期目的,而劝诫他人不能凌夺斗杀的“上帝家族”成员们,却已经为争万岁的名分刀枪相向;天国后期的大政,掌握在洪秀全两个贪鄙嫉贤的长兄和一个女官总管手中。
你会认识到这样一个道理:不超越自己的敌人,就别指望得到胜利之神的眷顾。
农民领袖指引的战船,无法冲出封建漩涡,到达解放的彼岸。
中国近代史的意义作用1.中国近代史让我们知道了落后就要挨打呀!就像我们在学校里,如果学习不好,就会被其他同学笑话一样。
想想那时候的中国,因为不够强大,被列强欺负,多惨呀!例子:那天我和小伙伴们在院子里玩,突然有个大孩子过来抢走了我们的玩具,还说我们太弱了,我们又生气又无奈,这不就跟中国近代史时国家被侵略很像嘛。
2.中国近代史告诉我们要不断进步啊!就像我们每天都要努力学习新知识,不然就会落后。
那时候的中国就是没有不断进步,才会遭遇那么多苦难呀!例子:我看到邻居家的哥哥每天都在努力学新东西,而我有时候偷懒,妈妈就会说我,想想中国近代史,不进步怎么行呢?3.中国近代史提醒我们要团结呀!我们在班级里做活动也要团结,不然什么都干不好。
那时候的中国人如果更团结一些,是不是就不会被欺负得那么惨啦?例子:上次我们小组一起做手工,一开始大家各干各的,结果乱七八糟,后来大家团结起来,就做得很好,中国近代史时大家也得团结呀!4.中国近代史让我们明白要勇敢面对困难呀!就像我们考试没考好,不能退缩,要勇敢面对。
以前的中国遇到那么多困难,不也得勇敢吗?例子:我那次不小心摔倒了,很疼,但是我咬咬牙爬起来了,中国近代史时的人们面对困难也得这样啊!5.中国近代史教育我们要有爱国精神呢!我们爱我们的班级、学校,也要像那时的人爱国家一样。
不然国家怎么能强大呢?例子:每周升旗的时候,大家都很庄重,这就是爱国呀,中国近代史里的那些英雄们就是这么爱国的。
6.中国近代史说明改革很重要呀!我们的学习方法也要不断改革才能进步。
那时候的中国也需要改革来改变命运呀!例子:我发现用新的学习方法后成绩提高了,中国近代史时国家也得通过改革变好呀!7.中国近代史让我们知道知识就是力量啊!我们努力学习知识,以后才能有出息。
那时候要是中国人都有很多知识,是不是就不一样了?例子:我解出了一道很难的题,特别开心,知识真的很重要,中国近代史里知识也很关键呀!8.中国近代史教会我们要坚强呀!我们遇到困难不能哭哭啼啼的,要坚强。
浅谈近代史对学生的意义对于当代的大学生近代史,对大学生的影响以及意义是深远的,我们应该细细的品味这些,好好的了解这些历史的内容。
中国的近现代史,是指1840年以来中国的历史,就其社会性质来说,是中国从封建社会到现如今的社会主义社会过渡的历史;就其主流上来说,是代代中华儿女探索强国之路的过程;就其本质上来说,是一个极度贫弱的旧中国逐步变为一个较为繁荣强盛的新中国的历史。
中国的近现代史,多少风云际会,多少风流人物,谱写了一页又一页壮丽的史诗篇章。
“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精密,格物之学使人深沉,道德哲学使人庄重,逻辑与修辞使人善辩;凡有所学,皆成性格”。
重视对于历史的学习与研究,注意总结和汲取历史经验,这是大学生适应现代社会,也是大学生推动社会进步的必然要求。
“要懂得些中国历史,这是中国发展的一个精神动力”。
也只有充分了解中国的国情,不仅了解中国的今天,还要了解中国的过去,认识近现代中国社会发展和人民发展的历史进程和其内在的规律性,才能在看待问题时站在一个高度上,从而客观全面地了解我们的国家,继承优良传统,摒弃陈旧弊端,有利于中华民族进步,有助于中国的持续发展,有利于开创美好未来。
“正如哲学是研究他人误解的学问,历史是研究他人错误的学问”。
历史之所以有价值,是因为它的客观与真实,不容得半点虚假。
任何所谓“胜利者的历史”都只能算是一种文学或政治杜撰罢了。
历史学是科学。
它的科学性的一般根据有二:一是它的研究对象的客观实在性和真实性。
历史学研究的对象——世界各民族、国家的历史现象、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等等,以及由它们所构成的历史运动事实和过程,——作为历史存在,是客观实在的东西,它不以历史认识者的主观意志而改变,具有客观实在性和真实性。
一是它所承担的任务。
历史学的任务在于揭示世界各民族、国家的历史发展的特殊规律和特点,历史研究是一种旨在探讨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特殊规律的认识活动。
因而,历史的客观性和真实性,从个人层面来说,可以满足人们的求知欲,让人真实客观地了解历史,从而更好地研究掌握历史发展规律。
⼤学⽣为什么要学中国近代史纲要⼤学⽣为什么要学中国近代史纲要学习中国近代史纲要的意义中国的近现代史,是指1840 年以来中国的历史。
其中从1840 鸦⽚战争爆发到1949年中华⼈民共和国成⽴前⼣的历史,是中国近代史;1949 年中华⼈民共和国成⽴以来的历史,是中国的近代史。
中国的近现代史,就其主流和本质来说,是中国⼀代⼜⼀代的仁⼈志⼠和⼈民群众为救亡图存和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复兴⽽英勇奋⽃、艰苦探索的历史;尤其是全国各族⼈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进⾏伟⼤的艰苦的⽃争,经过新民主主义⾰命,赢得民族独⽴和⼈民解放的历史;经过社会主义⾰命、建设和改⾰,把⼀个极度贫弱的旧中国逐步变成⼀个初步繁荣昌盛、充满⽣机和活⼒的社会主义新中国的历史。
⼤学⽣学中国近现代史,是⼤学⽣学习《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之前⾸先应当弄清楚的⼀个墓本问题。
弄清这⼀问题,将会进⼀步提⾼⼤学⽣学习的⾃觉性和主动性,更好地实现学习的⽬标。
通过对历史的分析和回顾,从中总结经验教训.能够使青年⼀代在当今居安思危, 增强责任感、使命感,从⽽更好地担负起中华民族伟⼤复兴的历史重任,这是⼤学⽣学习《纲要》课的最主要的⽬的。
学习中国近现代史. 掌握历史的思维⽅式,还可以为⼤学⽣个⼈成长乃⾄整个民族的发展提供多⽅⾯的智慧。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是全国⾼等学校本科⽣必修的思想政治理论课之⼀。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应当达到什么⽬的呢?主要是要认识近现代中国社会发展和⾰命发展的历史进程及其内在的规律性,“了解国史、国情,深刻领会历史和⼈民是怎样选择了马克思主义,选择了中国共产党,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
具体说来,应当达到以下的⽬的与要求:⼀、了解外国资本-帝国主义⼊侵中国及其与中国封建势⼒相结合给中华民族和中国⼈民带来的深重苦难,了解近代以来中国⾯临的争取民族独⽴、⼈民解放和实现国家富强、⼈民富裕这两项历史任务;懂得必须⾸先推翻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制度,争得民族独⽴、⼈民解放,才能为集中⼒量进⾏现代化建设开辟道路,认识⾰命的必要性、正义性、进步性;⾃觉地继承和发扬近代以来中国⼈民的爱国主义传统和⾰命系统,进⼀步增强民族的⾃尊⼼、⾃信⼼和⾃豪感。
结合实际谈学习中国近代史有何现实意义结合实际谈学习中国近代史有何现实意义中国的近现代史, 是指1840年以来中国的历史。
其中从1840年鸦⽚战争爆发到1949年中华⼈民共和国成⽴前⼣的历史, 是中国的近代史;1949年中华⼈民共和国成⽴以来的历史, 是中国的现代史。
这个定义极其重要, 它解决了中国近代史和中国现代史的学科范围这个学界长期讨论、并未完全取得共识的问题。
1949年以来, 关于中国近现代史的学科分界, 长期存在分歧。
范⽂澜、刘⼤年等⼀向主张, 应该把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称作中国近代史, ⽽把中华⼈民共和国成⽴以后的历史称作中国现代史。
但是更多的学者坚持以1919年为界, 把此前的历史称为中国近代史, 此后的历史称为中国现代史。
这样的分法, 在20世纪50⼀60年代有⼀定的理由, 但是, 它最明显的缺点, 是把⼀部完整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分割开来了。
1997年, 胡绳在祝贺《近代史研究》创刊百期的时候, 明确提出应把1840⼀1949年的历史称作中国近代史, 把中华⼈民共和国成⽴以后的历史称为中国现代史。
我本⼈随后在年发表长⽂, 论证了把1949年作为中国近代史的下限的必要性。
这篇⽂章在学术界有⼀定的影响。
但是不同的意见还是存在。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材对中国近现代史的明确分期, 不仅可以使中国的⼤学⽣对于中国的近现代历史有正确的分期概念, ⽽且对于中国近现代史学界统⼀认识, 有极⼤的好处。
它有可能成为中国近现代史学界的主流认识。
这种中国近现代史学科的分期, 对于正确认识近代中国时期的历史性质和现代中国时期的历史性质, 是⾮常必要的。
第⼆, 明确了中国近现代史不同历史时期的主题。
中国近代史是⼈民群众为救亡图存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复兴⽽英勇奋⽃的历史, 是经过旧民主主义⾰命和新民主主义⾰命赢得民族独⽴、⼈民解放的历史, 也就是说, 通过反帝反封建赢得民族独⽴, 是近代中国的历史主题。
浅析学习中国近代史的意义摘要现如今在每一所大学都有了“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的身影。
针对这一课程在读大学生和老师有着一些自己的看法,同时也提出了一些不解之谜。
“现在的大学生有什么理由去了解和研究历史,特别是那些现代史方面的内容。
这些在历史学家或历史专业的学生眼里是一件很简单的事情,可对于我们而言,并不是那么简单的问题,极其复杂。
所以,针对这些问题展开一些探讨或分析,来帮助大学生解决他们心理方面的压力是一件及其有意义的事情。
使他们对学习历史有所感兴趣,进而促进他们学习历史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一、概论中国近代史既是中国逐渐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的屈辱的历史,也是中国人民英勇抗击外国侵略、书写爱国主义与民族自立的雄伟篇章的历史;既是列强凭借其政治、军事上的暂时的胜利,向中国强行贩卖其文化的历史,也是优秀的中国人奋发图强,睁眼看世界,积极学习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乃至西方文化中具有进步的因素的历史。
在此政治、经济、科技、思想、文化大变局之下,中国的近代学习思想呈现出与中国古代学习思想有着巨大以至根本不同的特点。
二、中国近代史的关注点中国近代史既是中国逐渐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的屈辱的历史,也是中国人民英勇抗击外国侵略、书写爱国主义与民族自立的雄伟篇章的历史;既是列强凭借其政治、军事上的暂时的胜利,向中国强行贩卖其文化的历史,也是优秀的中国人奋发图强,睁眼看世界,积极学习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乃至西方文化中具有进步的因素的历史。
1(一)中国的血泪史自鸦片战争以来,中国进入了一个“三千年所未有之大变局”;大概可概述为“一条红线”(阶级斗争)、“两个过程”(帝国主义与中国封建主义把中国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过程,中国人民反抗帝国主义及其走狗的过程)、“三次高潮”(太平天国、义和团和辛亥革命)、“八大事件”(鸦片战争、太平天国、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法战争、甲午战争、戊戌维新、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
帝国主义列强侵略中国,使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近代中国经历了屈辱的历史。
大学生为什么要学中国近代史纲要学习中国近代史纲要的意义中国的近现代史,是指1840 年以来中国的历史。
其中从1840 鸦片战争爆发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的历史,是中国近代史;1949 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的历史,是中国的近代史。
中国的近现代史,就其主流和本质来说,是中国一代又一代的仁人志士和人民群众为救亡图存和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英勇奋斗、艰苦探索的历史;尤其是全国各族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进行伟大的艰苦的斗争,经过新民主主义革命,赢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历史;经过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把一个极度贫弱的旧中国逐步变成一个初步繁荣昌盛、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社会主义新中国的历史。
大学生学中国近现代史,是大学生学习《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之前首先应当弄清楚的一个墓本问题。
弄清这一问题,将会进一步提高大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更好地实现学习的目标。
通过对历史的分析和回顾,从中总结经验教训.能够使青年一代在当今居安思危, 增强责任感、使命感,从而更好地担负起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重任,这是大学生学习《纲要》课的最主要的目的。
学习中国近现代史. 掌握历史的思维方式,还可以为大学生个人成长乃至整个民族的发展提供多方面的智慧。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是全国高等学校本科生必修的思想政治理论课之一。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应当达到什么目的呢?主要是要认识近现代中国社会发展和革命发展的历史进程及其内在的规律性,“了解国史、国情,深刻领会历史和人民是怎样选择了马克思主义,选择了中国共产党,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
具体说来,应当达到以下的目的与要求:一、了解外国资本-帝国主义入侵中国及其与中国封建势力相结合给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带来的深重苦难,了解近代以来中国面临的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这两项历史任务;懂得必须首先推翻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制度,争得民族独立、人民解放,才能为集中力量进行现代化建设开辟道路,认识革命的必要性、正义性、进步性;自觉地继承和发扬近代以来中国人民的爱国主义传统和革命系统,进一步增强民族的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
大学生学习中国近现代史的意义王琼(郑州师范学院历史文化学院,河南郑州450044)摘要:青年大学生继续学习中国近现代历史,有助于加强对历史的了解,树立起正确的历史观,消除各种错 误政治观点的影响,提高自己的思想政治素质,更好地形成高尚的道德情操。
全面地吸收历史中的智慧,对于成 长为合格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有着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大学生;学习;中国近现代史;意义从2006级本科生开始,全国高校普遍地开设了思 想政治教育课一一“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
对此,不少青年尤其是在校大学生不禁发出了疑问:当代大 学生为什么还要花费时间和精力学习历史,尤其是学 习中国近现代史?这对于历史学家、历史研究人员、历 史专业的大学生来说,或许不是一个问题,但对其他学 生来说,疑惑在所难免。
这里,就很有必要分析为什么 还要学习中国近现代史,也就是说青年大学生继续学 习中国近现代史有何重要意义?值此新课改方案实施 之际,作些探究和回答,不仅可以帮助当代大学生解除 心中的疑惑,增强他们学习中国近现代历史的自觉性 与积极性,同时也是为新课改方案的贯彻和实施略尽 蝻备之力。
1是党和国家事业顺利发展的需要历史是不能割断的。
今天的中国,不过是昨天中 国的继续;只有对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的“昨天”和 “前天”的斗争历史有深刻的了解,才能做好“今天”的工作,才能担当起“明天”的重任。
如果不了解过去的 历史,会妨碍我们对当前实际的正确认识和对未来发 展的科学把握。
我们国家历来有重视历史教育和历史 研究的传统,中国共产党也一直非常重视开展历史教 育。
由于中国共产党的历史是中国近现代史的重要组 成部分,毛泽东特别要求要学习党的历史。
他说:“如 果不把党的历史搞清楚,不把党在历史上所走的路搞 清楚,便不能把事情办得更好。
”小平提出,要通过历史 教育让青年人懂得中国是怎样由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 社会走上社会主义道路的。
他曾经在叙述鸦片战争以 来中国历史的基础上作出这样的论断:“这个历史告诉 我们,中国走资本主义道路不行,中国除了走社会主义 道路没有别的道路可走。
大学生学习中国近代史有何意义?中国近代史学习中国近代史的意义:简答:1、了解国情,培养爱国主义精神,提高国民文化素质;2、借鉴历史经验,为振兴中华,建设现代化的中国献计献策。
学习中国近代史的意义——学习中国近代史,所学何用?当然要祭奠那些无辜丧命于外敌枪炮下的万千同胞,要追忆三元里人民的拚死抗争、“致远号”二百五十名将士以舰殉国的英勇悲壮,要缅怀“戊戌六君子”、“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以及无数革命先驱舍生取义的爱国之举。
然而,最重要的意义是从这段苦痛的历史中,汲取教训,励精图治,振奋自强,做好今天的事,写好中国的未来史。
中国近代史以一八四○年的鸦片战争发端,意义不寻常。
如果说此前的中国仍沉湎于“威加四方、万邦慑服”的天朝大国的幻境之中,那么此后的中国则被列强的铁甲舰拖进了世界舞台之中。
不可能有与世隔绝的安宁,愿意也好不愿意也好,除被迫一战,别无选择。
此后,世界经历了两次大战,压迫与反压迫、侵略与反侵略的斗争绵延不绝。
从某种意义上说,这种世界范围内的较量直到今天仍在延续;尽管政治格局、力量对比、较量方式与以前有很大的变化,但是看得分明:哪个国家和民族都希望在生存和发展的竞争中居于比较主动和有利的地位。
即使和平与发展主导当今世界大势的今天,挑战和较量仍然贯穿其中。
今天是过去的延伸,也是未来的起点。
为了把握今天,掌握未来,需从史镜之中获得宝贵的借鉴,才不失为智慧和聪明的民族。
对一个国家的发展来讲,其兴也有因,其衰也有故,所以学习中国近代史,温故而知新,对于我们抓住机遇,推进改革,实现“三步走”的宏伟战略目标,是极有助益的。
拓展资料:中国近代史是从1840年6月鸦片战争爆发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中国历史。
历经清朝晚期、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时期、北洋军阀时期和国民政府时期,是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逐渐形成到瓦解的历史。
中国近代史,是一部充满灾难、落后挨打的屈辱史,是一部中国人民探索救国之路,实现自由、民主的探索史,是一部中华民族抵抗侵略,打倒帝国主义以实现民族解放、打倒封建主义以实现人民富强的斗争史。
中国近代史的当代意义
中国近代史的当代意义
中国的近代史从清朝结束开始,有着悠久的历史,其中有许多时刻给人们以启发和借鉴。
而更为重要的是,中国近代史给当今社会的重要的启示。
首先,中国近代史告诉我们,改变是必要的。
经历了以前崩溃的封建社会,近代中国开始
改革并进步。
从新文化运动到建国运动,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维度都有着重大改变。
今天,中国也要为更新和完善经济社会发展体制而不断探索和发展,以保证国家的可持续
发展和变革的势头。
其次,中国近代史让我们意识到和平与发展之间的重要关系。
中国近代史中,国家多次在
武力抗争中受到伤害,且当时战争所带来的破坏舆论盛传,可见和平与发展是紧密联系的。
如今,国家也在多个层面宣扬谋求和平、促进发展的理念,以期建设美好家园。
最后,中国近代史教导我们,要多用思虑与善意,化解矛盾。
近代以来,中国曾经历过许
多动荡时期,社会矛盾也时常ABLAZE,但都拥有冷静的思虑,谦逊的善意,运用正确的处理措施,进而走出困境。
这也让我们明白,国家繁荣,人民才有安宁,和平社会,繁荣发
展是可以达到的,只要坚持以思虑和善意为统治思想、处理矛盾。
总而言之,中国近代史有着丰富的内涵,因此,受其启发,坚持不断的改革,努力谋求和
平与发展,在处理矛盾时以思虑与善意为行动准则,相信中国一定会更加繁荣昌盛。
学习中国近代史的现实意义学习中国近代史的现实意义中国近代文化史是中国漫长历史的一部分,从清末近代到现代及“新中国”时期到新现代,它涵盖了中国文化及其演进轨迹及重大事件,被认知就其记录国家历史、延续文化传统以及反映社会变革的重要性而认定。
学习中国近代史有助于建立对中国社会文化丰富多彩及发展之重要性的认知,以及促进团结和谐社会的意识,为中华民族凝聚力量打下坚实的基础。
首先,学习中国近代史有助于领悟中国文化的精髓以及传统价值观。
中国文化及其传统价值观,是中国近代史闪耀绝彩的印记。
中国近代史展现的信仰实践、思想理念以及传统行为准则,是如何通过共同道德实践,触动社会根本结构、贯彻政治思想,尊崇传统美德,为弘扬良好道德标准贡献努力,营造有序及统一的社会生态环境?如农村地区实行合院、六十甲及绳制等典型的传统乡土实践,促进乡村社会的持续发展。
学习中国近代史,有助于认知中国古典文明及其育成的智慧,以此拓宽眼界、完善学识,还可深入研究中国传统美德、团结协作、以及古典价值的延伸,深刻体会祖辈智慧及对于家园保卫的贡献——在年轻一代回归祖先文化乃至正气行德之旅中携手共进。
其次,学习中国近代史有助于了解历史观念及其调和,让眼前的一切变得清晰明了。
中国近代史展现了历史及其进程,深刻阐述了历史的学习必然引领回归历史一切的可能。
学习中国近代史,有助于从历史观念中寻寻寻求内在认知以及反思活动,以全面认知历史及其演变进程。
中国近代史教会我们,历史的学习可以促进历史的连续,以此推动历史观念的发展及应用,给每个时代带来更宽更深的历史观念,以此来恪守历史原则、积极开拓未来、确立未来大计,极大地开阔视野及视角。
最后,学习中国近代史有助于让每一个中华民族子孙在祖国进程中转变为追求伟大复兴的动力。
中国近代史重申了中华民族梦——中华民族正在以中兴的力量,开启新的历史进程,以崭新的正气志向谱写回天履历。
学习中国近代史可以让我们纪念祖先们的政治困境及社会根基,尊敬他们的鲜活精神,敬畏历史的发展鞭策,以及努力领悟不同阶段及演变的非凡智慧及正气事迹,唤起当下各种益处创造的进程之热情,激励当代人坚守诚信、勇于创新之精神,激发中华文化活力、激活传统气节并尊重习惯,以此为追求伟大复兴之历程推进动力。
大学生为什么要学中国近代史纲要中国近代史纲要是一门重要的学科,对于大学生来说学习该科目具有一定的必要性。
下面将从几个方面阐述大学生学习中国近代史纲要的原因。
首先,中国近代史纲要是了解中国现代历史的基础。
近代史是指从1840年鸦片战争至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这段时间内中国发生的各种历史事件和社会变革。
大学生作为新时代的青年,了解和认识中国近代史对于他们了解和认知中国现代历史、发展历程以及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背景至关重要。
其次,学习中国近代史纲要有助于培养大学生的历史意识和文化自信。
近代史中有许多具有重要影响的历史事件和人物,如辛亥革命、五四运动、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和抗日战争等,这些事件和人物对于中国现代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通过学习这些历史,大学生能够更好地认识和理解中国的发展历程,增强对中华文化的自信和自豪感。
此外,学习中国近代史纲要有助于提高大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近代史纲要中的历史事件和社会变革是历史演进的产物,背后蕴含着众多的原因和因果关系。
学习这门学科需要大量的阅读、分析和思考,在这个过程中,大学生能够训练和提高自己的思维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培养独立思考和判断的能力。
另外,学习中国近代史纲要也有利于增强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民族意识。
中国近代史中的历史事件和社会变革往往与国家和民族兴衰息息相关。
通过学习这门学科,大学生能够更好地认识到自己是民族复兴的接班人,增强对国家和民族的责任感和归属感,更加积极地参与社会实践和公益事业,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做出自己的贡献。
综上所述,中国近代史纲要作为一门重要的学科,学习该科目对于大学生具有重要的意义。
通过学习中国近代史纲要,大学生能够了解中国现代历史的发展轨迹,培养历史意识和文化自信,提高思维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增强社会责任感和民族意识。
因此,大学生学习中国近代史纲要是非常必要和值得推崇的。
学习中国近代史纲要的意义篇一很多人认为,大学不需要学近现代史,因为我们中学已经学过了所有年代的历史。
但是,我想说的是,无论是作为一个合格的中国人,还是对自己人生道路,我们都应该学习历史,前事不忘后事之师,以史为鉴,深刻领悟历史发生的原因和自然规律,才能吸取教训,为未来更好地发展。
幸好,大二的这个学期我们迎来了中国近现代史这门课程,我一定会重温历史的画面,加进自己的一些思考,以更好地做一个合格的中国人,为未来服务。
从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到1949 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的这段历史,是中华民族的屈辱史,自从英国的鸦片战争打开了中国闭关锁国的大门以及中英《南京条约》的签订,中国就渐渐的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不平等条约一个接一个的签,领土被不断的瓜分,主权被不断的侵犯,沦为帝国主义列强觊觎的猎物。
但同时许多的仁人志士不断地为中华民族的出路出计献策,前仆后继,为中华民族的救亡图存而不惜抛头颅洒热血,使我们这些后辈们不得不被他们强烈的爱国热情和为中华民族的独立自强而不惜牺牲自己性命的视死如归的精神而感动。
不过,中国的百年屈辱史是必然的,中国落后的封建统治和领导人的愚昧无知深深地在自己的心脏上插了一刀。
其中有几个例子我感到非常愤慨,甲午中日战争,虽然日本明治维新使日本强大了很多,但是当时中国的海军实力在日本之上,中国的军舰吨位和航速都比日本的先进,但是慈禧太后竟然那国库的银子去修圆明园和颐和园,拿军费去办生日宴会,导致中国军事演习连炮弹都没有,甲午战争发生中国更是仓促应战,武器装备只是一个空壳。
1949 年以后,直到2013 年,中国独立从贫穷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过程迂回曲折,中共中央也犯了很多错误,不过总体上有改革开放和党的指导思想,中国走向了繁荣昌盛。
我相信,还有很多历史内幕,特别是统治内幕,是我们不知道的,我们要尽力保证领导透明、民主,才能真正走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以人为鉴,可以明得失;以铜为鉴,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学习中国近现代史对我们价值观人生观的形成又很大的影响,我认为在今天的和谐社会里,我们同样要发扬革命仁人志士们的这种爱国主义、艰苦奋斗的民族精神,居安思危,好好学习科学文化知识,订立长远的人生目标,用自己有限的知识为祖国出谋划策,为我们更和谐的明天出一份力量,这样我们才能为自己更好地发展创造一个和谐稳定的环境!同样,学习《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对我们平时的知识的扩充也会有很大的帮助,在如今的近现代史的学习中,老师补充了许多书本上没有的内容,学到了高中时没有学到和了解的东西,大大开阔了我们的视野,增长了我们的知识,使我们对中国的历史发展背景有了更深一步的了解。
学习中国近代史的意义——学习中国近代史,所学何用?当然要祭奠那些无辜丧命于外敌枪炮下的万千同胞,要追忆三元里人民的拚死抗争、“致远号”二百五十名将士以舰殉国的英勇悲壮,要缅怀“戊戌六君子”、“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以及无数革命先驱舍生取义的爱国之举。
然而,最重要的意义是从这段苦痛的历史中,汲取教训,励精图治,振奋自强,做好今天的事,写好中国的未来史。
中国近代史以一八四○年的鸦片战争发端,意义不寻常。
如果说此前的中国仍沉湎于“威加四方、万邦慑服”的天朝大国的幻境之中,那么此后的中国则被列强的铁甲舰拖进了世界舞台之中。
不可能有与世隔绝的安宁,愿意也好不愿意也好,除被迫一战,别无选择。
此后,世界经历了两次大战,压迫与反压迫、侵略与反侵略的斗争绵延不绝。
从某种意义上说,这种世界范围内的较量直到今天仍在延续;尽管政治格局、力量对比、较量方式与以前有很大的变化,但是看得分明:哪个国家和民族都希望在生存和发展的竞争中居于比较主动和有利的地位。
即使和平与发展主导当今世界大势的今天,挑战和较量仍然贯穿其中。
今天是过去的延伸,也是未来的起点。
为了把握今天,掌握未来,需从史镜之中获得宝贵的借鉴,才不失为智慧和聪明的民族。
对一个国家的发展来讲,其兴也有因,其衰也有故,所以学习中国近代史,温故而知新,对于我们抓住机遇,推进改革,实现“三步走”的宏伟战略目标,是极有助益的。
中国近代史包涵着很丰富的内容,但有三条用苦难换来的教训,可以说最为刻骨铭心。
无实力无以言尊严。
近代中国是与外国列强签署不平等条约最多的时期。
所谓谈判,实则是不谈只判,除了割地赔款外,别的免开尊口。
为什么是这样?因为谈判桌后面是一字摆开的兵舰和大炮。
朝廷的腐败,国力的空虚,助长了列强的专横。
应该记得,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中国人高呼“公理战胜强权”、要求从德国人手里收复青岛时的情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