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CD器官捐献和潜在器官维护
- 格式:ppt
- 大小:6.09 MB
- 文档页数:39
中国心脏死亡器官捐献分类标准
依据前期探索经验并参照国际分类,将我国现阶段公民逝世后心脏死亡器官捐献分为三大类:
一、中国一类(C-I):国际标准化脑死亡器官捐献(DBD),即:脑死亡案例,经过严格医学检查后,各项指标符合脑死亡国际现行标准和国内最新脑死亡标准(中国脑血管病杂志,2009年6卷4期),由通过卫生部委托机构培训认证的脑死亡专家明确判定为脑死亡;家属完全理解并选择按脑死亡标准停止治疗、捐献器官;同时获得案例所在医院和相关领导部门的同意和支持。
二、中国二类(C-II):国际标准化心死亡器官捐献(DCD),即包括Maastricht标准分类中的M-I~V类案例;其中M-I、M-II、M-IV、M-V 几乎没有争议,但成功几率较小,其器官产出对医疗技术、组织结构及运作效率的依赖性极强。
M-III所面临的主要问题是关于“抢救与放弃”之间的医学及伦理学争论,需要用具有法律效力的、权威性的医学标准、共识或指南来保证其规范化实施。
三、中国三类(C-III):中国过渡时期脑-心双死亡标准器官捐献(donation after br ain death plus cardiac death, DBCD),即:虽已完全符合DBD标准,但鉴于对脑死亡法律支持框架缺位,现依严格程序按DCD实施;这样做实际上是将C-I类案例按C-II类处理,既类似M-IV类,又不同于M-IV类(M-IV为非计划性、非预见性脑死亡后心脏停搏)。
第10卷 第3期2019年5月Vol. 10 No. 3May 2019器官移植Organ Transplantation【摘要】 为了进一步规范尸体器官捐献供体及器官评估和维护,中华医学会器官移植学分会组织器官移植专家,从供体评估、供体维护、器官功能评估与选择、器官功能维护、器官保存和运输等方面,制订本规范,以帮助器官移植工作者规范和优化尸体器官捐献供体及器官的评估和维护。
【关键词】 器官移植;器官捐献;尸体器官捐献;供体评估;供体维护;LifePort ;扩大标准供体;常温机械灌注【中图分类号】R61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7445(2019)03-0006-10尸体器官捐献供体及器官评估和维护规范(2019版)中华医学会器官移植学分会DOI: 10.3969/j.issn.1674-7445.2019.03.006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1570680、81571555)执笔作者单位:410008 长沙,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通信作者:彭龙开,男,1965年生,博士,主任医师,研究方向为婴幼儿供肾移植、边缘供肾的评估和利用、免疫耐受、缺血-再灌注损伤,Email :*******************.cn供体评估和维护、器官功能评估与选择、器官功能维护、器官保存和运输是尸体器官捐献(deceased donation ,DD )过程中的主要内容,决定了临床器官移植疗效与安全。
1 供体评估1.1 目 的供体评估的目的包括:(1)明确DD 类型及其合理的捐献流程;(2)收集供体所有的医疗信息,以利供体和器官功能的维护;(3)评估可捐献器官种类及其数量;(4)排除捐献禁忌证,避免供体来源性疾病的发生,保障器官移植的安全。
供体传播肿瘤相关疾病风险性见表1。
器官捐献的绝对禁忌证包括:原因不明的昏迷;侵袭性或血液系统恶性肿瘤;恶性传染病,如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cquired immunodeficiency syndrome, AIDS )、狂犬病、乙型脑炎等;严重的未经治疗或未控制的败血症(特别是由多重耐药菌引起的败血症);特殊类型的感染,如血行播散型肺结核、毛霉和隐球菌感染、破伤风等[1]。
Mod Diagn Treat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9Mar 30(6)1临床资料患者,男,41岁,于2004年行同种异体肾移植术,初次移植肾术后14年规律口服“环孢素+骁悉+强的松”,肌酐维持70umol/L 。
术后第6年复查血肌酐持续升高至785umol/l,尿蛋白(+++),给予护肾、降压、利尿等对症治疗,效果不佳,给予血液透析治疗,初次移植肾失功后规律血透6年,于2018年5月入住我院,入院后完成相关常规检查及免疫学相关检查,配型情况:供者:血型B ,Rh (+);受者:血型O ,Rh (+)。
群体反应性抗体(PRA ):Ⅰ类16.6%;Ⅱ类79.4%,淋巴细胞毒性试验:(-)。
受者人类白细胞抗原(HLA )系高致敏跨血型移植病人,在等待二次肾移植的6年中,多次配型均失败。
此次与供体HLA 配型达到8个位点中7点相配,并且避开了患者的预存HLA 抗体,患者于手术当日上午行血浆置换治疗一次,无ABO 血型不相容肾移植禁忌证。
患者于2018年5月16日在全麻下行同种异体肾移植术,手术历时3小时31分,术中出血200ml ,术中尿量100ml ,术中予以美罗华加即复宁抗排斥治疗,术后予以即复宁50mg 加氯化钠注射液100ml 缓慢静滴,术后口服“他克莫司+米芙+强的松”三联免疫方案,术后因血型抗体滴度增高及血肌酐反弹,给予辅助性血浆置换两次及移植肾穿刺,同时给予丙球及即复宁预防性治疗,术中及术后病情平稳,未出现超急性排斥反应和急性排斥反应,肾功能恢复良好,血型抗体持续维持低浓度状态,血肌酐稳定130umol /L 左右,患者于术后32d 痊愈出院。
护理方法:(1)术前护理:①术前准备:术前医护人员共同行术前讨论,了解手术方式、术后可能并发症、以及术后需要注意的相关事项,针对该患者病情特殊性和术后可能发生的并发症制定护理详细护理计划,合理排班,安排有经验的护士分管该患者,有利于及时发现患者病情变化,及时采取预防措施。
第10卷 第3期2019年5月Vol. 10 No. 3May 2019器官移植Organ Transplantation【摘要】 为了进一步规范尸体器官捐献供体及器官评估和维护,中华医学会器官移植学分会组织器官移植专家,从供体评估、供体维护、器官功能评估与选择、器官功能维护、器官保存和运输等方面,制订本规范,以帮助器官移植工作者规范和优化尸体器官捐献供体及器官的评估和维护。
【关键词】 器官移植;器官捐献;尸体器官捐献;供体评估;供体维护;LifePort ;扩大标准供体;常温机械灌注【中图分类号】R61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7445(2019)03-0006-10尸体器官捐献供体及器官评估和维护规范(2019版)中华医学会器官移植学分会DOI: 10.3969/j.issn.1674-7445.2019.03.006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1570680、81571555)执笔作者单位:410008 长沙,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通信作者:彭龙开,男,1965年生,博士,主任医师,研究方向为婴幼儿供肾移植、边缘供肾的评估和利用、免疫耐受、缺血-再灌注损伤,Email :penglongkai@供体评估和维护、器官功能评估与选择、器官功能维护、器官保存和运输是尸体器官捐献(deceased donation ,DD )过程中的主要内容,决定了临床器官移植疗效与安全。
1 供体评估1.1 目 的供体评估的目的包括:(1)明确DD 类型及其合理的捐献流程;(2)收集供体所有的医疗信息,以利供体和器官功能的维护;(3)评估可捐献器官种类及其数量;(4)排除捐献禁忌证,避免供体来源性疾病的发生,保障器官移植的安全。
供体传播肿瘤相关疾病风险性见表1。
器官捐献的绝对禁忌证包括:原因不明的昏迷;侵袭性或血液系统恶性肿瘤;恶性传染病,如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cquired immunodeficiency syndrome, AIDS )、狂犬病、乙型脑炎等;严重的未经治疗或未控制的败血症(特别是由多重耐药菌引起的败血症);特殊类型的感染,如血行播散型肺结核、毛霉和隐球菌感染、破伤风等[1]。
《中国实体器官移植供者来源感染防控专家共识》要点前言自启动器官捐献工作以来,我国器官移植捐献例数逐年增加,累积已超过一万例,已成为移植器官的主要来源。
器官捐献工作的快速推进在拯救大量器官功能衰竭患者生命的同时,也给移植界带来了一个重大挑战,及供者来源性感染(DDI)。
DDI是指在器官捐献后,捐献者体内存在的病原体通过器官移植过程使受者罹患相同的感染。
绝大部分捐献者入住过重症监护病房(ICU),可能经历重大手术,持续气管插管或切开行机械通气,留置深静脉导管、导尿管等各种导管,时常需要血液透析、人工肝、体外膜肺氧合(ECMO)等治疗,因此发生院内感染,特别是多重耐药菌感染明显增高。
部分捐献者可能携带多重耐药菌而不发病,但其体内的定植菌可以导致相应受者发生DDI。
同时,捐献者大多病情危重,可以用于筛查潜在或活动性感染的时间窗很短。
这给DDI 的诊治带来极大挑战。
一、DDI的流行病学现状推荐意见:1. 目前多重耐药细菌,特别是耐碳青霉烯肠杆菌科细菌是我国DDI严重不良事件的主要病原体,其次为真菌,病毒感染引起严重不良事件发生率不高,但狂犬病毒不可忽视。
2. DDI防控重在源头,必须从供者筛查和维护入手,重症医学、院感防控、微生物学、感染病学等多学科密切协作才能达到良好效果。
二、潜在捐献者感染状态的快速评估(一)病史询问推荐意见:1. 不明原因的脑死亡,或已知的致病因素不足以解释脑死亡时,建议放弃捐献。
2. 近期有狗、猫、蝙蝠及啮齿类等动物咬伤或抓伤史需要排除狂犬病等相关疾病。
3. 需重视某些可能增加传播HIV、HBV和HCV风险的行为(表2)。
(二)临床评估推荐意见:1. 对于突发意识障碍、体温≧38℃或≦36℃、呼吸加快(RR≧22次/分)、血压下降(SBP≦90mmHg、DBP≦60mmHg或MAP≦65mmHg)、血氧饱和度下降(SpO2≦90%)、尿量减少(≦0.5~1.0ml•kg-1•h-1)的供者,应积极寻找可能的感染因素。
潜在器官捐赠供体的转运及器官维护经验总结作者:潘灵爱薛瑾黄晓波来源:《中国现代医生》2017年第24期[摘要] 目的总结潜在器官捐赠供体的转运流程和器官维护经验。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2015年1月我院接手的52例潜在供体临床资料、当地医院病情、转运途中紧急处理、入院后接诊及如何行器官维护等资料。
结果有46例供体实行成功捐献,一共实行移植115台,其中捐献肝移植34台,捐献肾移植81台。
其中2例供体在ECMO下成功实行器官捐赠术。
结论正确的供体评估及安全的转运是成功捐献的前提。
对极危重供体,ECMO能提高器官捐献成功率。
[关键词] 潜在供体;器官捐献;体外膜肺氧合;转运[中图分类号] R472.3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3-9701(2017)24-0115-03[Abstract] Objective To summarize the experience of transplantation of potential organ donors and organ maintenance. Methods Clinical data, local hospital condition, emergency treatment during transportation, registration after admission and how to carry out organ maintenance in 52 cases of potential donors from January 2014 to January 2015 in our hospital were retrospectively analyzed. Results 46 donors were successfully given donation. There were a total of 115 cases of transplantation, with liver transplantation in 34 cases, and kidney transplantation in 81 cases. Two of these donors were successfully given organ donation under ECMO. Conclusion Correct donor assessment and safe transportation are a prerequisite for successful donation. For critical donors,ECMO can improve the success rate of organ donation.[Key words] Potential donor; Organ donation; Extracorporeal membrane oxygenation;Transportation有数据显示,我国肝移植总数已居世界第2位[1],但等待器官移植的患者仍然不计其数,器官短缺仍然是制约器官移植发展的主要因素。
DCD捐献器官的摘取与维护作者:葛亚辉来源:《中国保健营养·下旬刊》2013年第11期【摘要】通过我院成功实施的32例中国标准三类(Maastricht Ⅲ类)心脏死亡器官捐献(DCD)肾移植案例探讨心脏死亡器官移植器官的维护要点。
我院于2012年1月至2013年7月期间共完成32例心脏死亡器官捐献(DCD,donation after cardiac death)供体的无偿器官捐献工作。
供体均为心肺复苏失败死亡,供体维护是确保潜在供体器官成功捐献和捐献器官移植手术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对有效提高捐献器官的利用率及缓解目前器官短缺状况起到很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DCD器官捐献;摘取;维护;保存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1-6386-02肾脏移植是治疗终末期肾病有效的手段,良好的肾脏质量、尽可能缩短器官获取的手术时间是手术成功的重要保证。
术后合理的免疫抑制方案的选择,有效的血流动力学控制和及时的并发症处理是提高同种异体肾脏移植术疗效的关键。
此外,受者的治疗依从性是决定患者是否可以长期存活的重要影响因素。
1DCD供肾程序与器官维护要点将确定器官捐献患者的姓名提交医院人体器官移植技术临床应用与伦理委员会进行伦理讨论,然后按照程序报省人体器官捐献办公室,由省红十字会工作人员协同器官捐献协调员及我们器官获取医师前往现场。
术前由省人体器官捐献办公室工作人员以及我们的器官捐献协调员给家属谈话、签字、并留有影像以及捐献者的户口本、身份证等资料的相关复印件,常规进行术前讨论并作好记录,对手术适应症(禁忌症)、摘取肾脏、肝脏术中可能遇到的问题与困难及应对措施、人员分工等进行详细的论证与安排。
器官获取前严密观察应用机械通气、血管活性药物及其他相关药物维持供体,监测有创动脉压、中心静脉压、心率、血气交换、尿量、电解质酸碱平衡、体温、血细胞比容、白蛋白水平等,维持供体器官灌注。
获取器官前的评估与器官获取前良好的供者维护手段及器官获取后及时使用器官修复系统灌注保存(LifePort),是保证器官质量的关键。
公民逝世后捐献供体器官功能评估与维护体会(原创版)目录一、公民身后器官捐献的重要性二、供体评估与维护的方法1.发现和临床评估潜在捐献者2.捐献器官的使用标准3.脑死亡的临床判定4.供体的临床管理三、供体器官获取技术要点四、器官功能维护与保存五、对我国开展器官捐献的意义正文一、公民身后器官捐献的重要性随着医疗科技的进步和社会文明的发展,器官捐献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关注和认可。
公民身后器官捐献对于挽救患者生命、促进医学科研以及提升社会道德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由于传统观念的束缚和捐献流程的不完善,我国器官捐献事业仍面临诸多挑战。
二、供体评估与维护的方法(1)发现和临床评估潜在捐献者发现潜在捐献者是器官捐献的第一步。
医疗机构应建立健全潜在捐献者的筛查和评估机制,及时发现符合捐献条件的患者。
同时,临床医生需对潜在捐献者进行详细的评估,确保捐献器官的质量。
(2)捐献器官的使用标准对于捐献器官的使用,我国制定了严格的使用标准。
捐献器官应符合以下条件:来源合法、功能良好、无传染性疾病、无恶性肿瘤等。
同时,捐献器官在获取、保存、移植等环节应遵循相关技术规范,确保其安全有效。
(3)脑死亡的临床判定脑死亡是判断患者是否适合捐献器官的重要依据。
临床医生需准确判断患者是否处于脑死亡状态,以确保捐献器官的质量。
同时,对于脑死亡患者的家属,医生应做好沟通工作,尊重其捐献意愿。
(4)供体的临床管理在捐献过程中,供体的临床管理十分重要。
临床医生需对捐献者进行全面的检查和监测,确保其在捐献过程中的安全。
此外,医生还应关注捐献者的心理状况,提供必要的心理支持。
三、供体器官获取技术要点供体器官获取是器官捐献的关键环节。
为确保捐献器官的质量,医生需遵循以下技术要点:准确判断捐献者是否符合捐献条件;严格执行无菌操作,防止感染;遵循捐献者生前意愿,确保捐献过程的人道和伦理。
四、器官功能维护与保存在器官捐献过程中,器官功能维护和保存至关重要。
第6卷 第5期2015年9月器官移植OrganTransplantationVol 6 No 5Sep 2015DOI:10 3969/j issn 1674 7445 2015 05 002基金项目: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军队建设项目([2013]147);福建省重大专项资助项目(2012YZ0001)作者单位:350251 福州,南京军区福州总医院泌尿外科全军器官移植研究所(杨顺良、谭建明);厦门大学医学院附属东方医院(杨顺良、谭建明)通讯作者:谭建明,Email:tanjm156@xmu edu cn·专家论坛·潜在脑死亡捐献者的器官维护杨顺良 谭建明 【摘要】 近5年我国的公民逝世后器官捐献工作逐步进入常态化,供体器官功能维护面临的挑战越来越大。
供体器官功能维护直接关系到捐献成功率和受体安全,但目前尚缺少供体维护的循证医学指南。
确定器官维护目标能最大限度保持待捐器官的功能与活力。
维护器官重点是稳定血流动力学指标(维持合适的循环血量、心排血量和灌注压),保护肺换气功能,纠正尿崩症和凝血障碍,保持合适体温。
【关键词】 器官捐献;公民逝世后器官捐献;脑死亡;器官维护 【中图分类号】R61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 7445(2015)05 0002 06 作者简介:杨顺良,主任医师,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
从事肾移植、器官捐献的基础与临床工作,在泌尿外科和肾移植疑难危重患者的诊断与处理方面积累了较丰富的经验。
现任南京军区福州总医院泌尿外科副主任,厦门大学、福建中医药大学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
兼任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移植医学委员会委员、中华医学会泌尿外科学分会肾移植学组委员、中华医学会器官移植学分会移植感染学组委员、福建省泌尿外科学会委员、南京军区器官移植学会委员。
兼任《中华细胞与干细胞杂志:电子版》和《国际移植与血液净化杂志》编委。
入选南京军区“334”高层次科技人才培养工程领军人才培养对象。
第11卷 第1期2020年1月Vol. 11 No. 1Jan. 2020器官移植Organ Transplantation器官移植是治疗各类终末期器官衰竭的有效手段,被誉为“医学皇冠上的明珠”[1]。
随着近几年移植需求不断扩大[2],器官短缺成为全球移植界面临的共同难题。
为扩大供者来源、缓解器官短缺问题,寻找多渠道的供者器官来源成为器官移植界的当务之急[3]。
公民逝世后器官捐献国际常用分类主要有两种,分别是脑死亡器官捐献(donation after brain death ,DBD )及心脏死亡器官捐献(donation after cardiac death ,DCD )。
在全球临床实践中,DCD 受到了移植界的广泛关注,被确认为扩大供者来源的一种安全有效的途径。
以2015年为例,DCD 约占全球每年公民逝世后器官捐献总量的17%[4-11]。
在我国,由于脑死亡立法缺位、一些特有的传统风俗以及当前医疗环境等因素的影响,DCD 的临床应用较国际上其他国·捐献之窗·全球DCD 发展趋势及临床实践的要点吴晓梁 陈岗 郑东华 丁之明 江文诗【摘要】 器官移植给许多终末期器官衰竭患者带来了治愈希望。
但人体器官来源不足已成为严重制约人体器官移植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心脏死亡器官捐献(DCD )是扩充供者来源的一种安全途径,各国在努力提高脑死亡器官捐献(DBD )数量的同时,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不应错失DCD 的机会。
本文从DCD 历史背景和全球发展趋势、可控型DCD 实施的基本条件、可控型DCD 实践中的关键问题以及伦理审查等方面进行探讨。
【关键词】 器官捐献;器官移植;公民逝世后器官捐献;伦理审查;器官获取组织;脑死亡器官捐献;心脏死亡器官捐献【中图分类号】R61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7445(2020)01-0015-05【Abstract 】 Organ transplantation has brought hope for healing of patients with end-stage organ failure. However, the shortage of human organs has become one of the important factors that severely restrict the development of human organ transplantation. Donation after cardiac death (DCD) is a safe way to expand the source of donors. While trying to make extensive effort to increase the quantity of donation after brain death (DBD), countries attempt to grasp the opportunity of DCD when conditions permit. In this article, the historical background and global development trend of DCD, fundamental conditions for the implementation of controllable DCD, key issues and ethical review in the practice of controllable DCD were discussed.【Key words 】 Organ donation; Organ transplantation; Organ donation after citizen's death; Ethical review; Organ procurement organization; Donation after brain death; Donation after cardiac deathThe key points of development trend and clinical practice of global donation after cardiac death Wu Xiaoliang *, Chen Gang, Zheng Donghua, Ding Zhiming, Jiang Wenshi. *the First Affiliated Hospital, College of Medicine, Zhejiang University, Hangzhou 310003, China DOI: 10.3969/j.issn.1674-7445.2020.01.015基金项目:中欧器官捐献领导力培训与专业技术输送计划项目(573787-EPP-1-2016-1-ES-EPPKA2-CBHE-JP )作者单位:310003 杭州,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吴晓梁);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陈岗、郑东华、丁之明);国际器官捐献与移植注册中心(江文诗)作者简介:吴晓梁,男,1976年生,硕士,副主任医师,研究方向为脓毒症和严重脑损伤,Email :通信作者:陈岗,男,1967年生,本科,主治医师,研究方向为器官捐献的法律和伦理,Email :·94·第11卷器官移植家普遍。
请您收藏--心脏死亡器官捐献理念
《中国医学论坛报》
【期刊名称】《中国全科医学》
【年(卷),期】2014(000)024
【总页数】1页(P2870-2870)
【作者】《中国医学论坛报》
【作者单位】《中国医学论坛报》
【正文语种】中文
心脏死亡器官捐献(DCD)是指心脏停止跳动后的器官捐献。
与脑死亡器官捐献(DBD)不同,DCD的捐献者具有严重的中枢神经损伤和/或不可逆转的脑损伤,但又没有达到脑死亡标准,此时身体其他器官的功能受损程度因缺氧耐受能力不同而各有不同。
经过医生确定患者已经没有复苏的机会,并且亲属已经决定撤除患者的生命支持后,捐献者的家人可以选择DCD,为等待器官捐献的患者提供了另一种
选择。
DCD供者选择标准:年龄一般不超过65岁;无活动的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无药物滥用史,或者无如下高危活动:静脉注射毒品史、同性恋/双性恋男性、血友病/凝血机制紊乱;无恶性黑色素瘤、转移性恶性肿瘤,或不可治愈的恶性肿瘤,一些早期阶段的恶性肿瘤在经过成功的治疗后也可以考虑;无活动性的、未经治疗的全身细菌、病毒或真菌感染;患者身份明确;严重的、不可逆的心肺或神经损伤,预计撤除生命支持后将在60 min内死亡。
脑死亡和潜在器官移植供者的维护
周家奇;屠振华
【期刊名称】《浙江医学》
【年(卷),期】2024(46)2
【摘要】器官移植作为挽救终末期器官衰竭患者生命的最后医疗手段,在全世界范围内越来越广泛地开展。
供者器官可来自亲体,也可来自公民逝世后供者。
其中脑死亡潜在供者占所有器官捐献者中的大部分。
因此,对于脑死亡潜在供者的维护显得尤其重要,它可以大幅度提高器官捐献成功率,减少移植后器官失功率。
本文就脑死亡的病理生理、潜在器官供者的维护、新型冠状病毒和乙肝病毒对于供者的影响等方面作一综述,为ICU中潜在器官供者的维护提供了参考和借鉴。
【总页数】6页(P210-215)
【作者】周家奇;屠振华
【作者单位】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重症医学科;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肝胆胰外科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4
【相关文献】
1.29例脑死亡器官移植供体的维护体会
2.伴急性肾损伤的脑死亡器官捐献供者供肾移植治疗的体会
3.潜在脑死亡捐献者的器官维护
4.脑死亡供肝与无心跳供肝对肝移植患者近期预后的影响
5.纤支镜肺泡灌洗在脑死亡边缘性供肺维护中的作用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