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师整理)最新部编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13课《植树的牧羊人》市优质课一等奖课件
- 格式:ppt
- 大小:3.28 MB
- 文档页数:20
13 植树的牧羊人(部编本七上语文一等奖教案)1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2 .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感受老农改造山林、绿化家园的艰辛和决心。
3 .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领悟老人植树造林、绿化家园、造福后代的精神。
1 .默读课文,圈点评注的方法。
2 .领悟老人植树造林、绿化家园、造福后代的精神。
学生是课堂的主体,是学习的主人,师要因时施教,引导他们动脑动手,发挥他们巨大的潜能。
不论学生学习基础好差,只要勇于探索问题积极发言就应给予肯定。
如发现学生有创新思维,师应及时表扬鼓励,使枯燥无味的理论知识变得生动有趣味,由学生不愿学转化为好学、乐学、善学。
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自学能力,教师要大胆退出课堂。
2 课时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 ( 设计者: )一、新课导入出示一幅如诗如画的山林图。
师:瞧,同学们,参天的杨柳,如臂如股,劲挺山腰;绿色的波浪,此起彼伏,绿风荡漾。
多么如诗如画的景色呀。
在这令人如痴如醉的林海背后,凝聚着一位可敬老人毕生的心血和执着的追求。
他为青山披绿衣,青山为他献钟情。
同学们,想认识他吗?今天就让我们走进法国作家让 ·乔诺的文章《植树的牧羊人》,看看他是一位怎样的老人。
二、走近作者学生介绍让 ·乔诺,法国著名小说家。
1895 年生于法国南部马诺斯克小镇。
家境贫寒, 16 岁辍学到当地一家小银行谋生。
20 ~ 24 岁时应征入伍,经历了残酷的第一次世界大战,由此坚定了和平信念。
作品有《人世之歌》《庞神三部曲》《屋顶上的轻骑兵》和《一个郁郁寡欢的国王》,长篇小说《屋顶上的轻骑兵》被改编为电影。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要求学生用较快的速度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读流畅、读正确。
圈出自己认为最关键的词语。
教师出示重点词,学生进行练习。
自由选择下列词语中的五个,把它们连起来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扛上肆虐盘踞绿洲归宿奇迹宏伟价值命运四、快速默读,理清思路,见证“ 奇迹”课文按时间顺序,重点描述了“ 我” 和牧羊人三次见面的情形以及高原上的变化。
最新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13植树的牧羊人》【市级优质课一等奖说课稿】
要求:写出牧羊人的事迹与精神。
在《纪念白求恩》一课,学生已经学习了颁奖词的写法,这次为了突出趣味性,颁奖词可用绘图、诗歌等多种方式来体现。
课上,有的同学绘制了文本插图,有的创作了小诗,还有的图文兼备。
学生通过展示交流再次感悟到人物情怀。
设计意图:通过写作活动促使学生再次回读原文,感知人物,感悟情怀,同时思考人生的价值与意义。
(四)布置作业,拓展迁移
我们所处的社会中也有很多默默的“种树”的人, 他们以非凡的毅力, 辛勤耕耘, 种植着希望和幸福。
你知道这样的人吗?
试为他写一段文字, 记录下他的事迹,并写出你的评价和感受。
设计意图:拓展延伸,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关注身边的人,并学会点评人物的方法。
五、
说
板
书
设计
此板书清晰地呈现出本文的写作思路,凸显了文章的中心,简洁明了,重点突出。
最新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初一语文《植树的牧羊人》优质公开课一等奖获奖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植树的牧羊人》是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的一篇课文,讲述了牧羊人通过坚持不懈地植树,将荒凉的山区变成了绿洲的故事。
这篇课文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和思想深度,旨在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珍惜生命、坚持理想和乐于奉献的品质。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正处于青春期,思维活跃,好奇心强,具有一定的阅读和理解能力。
但部分学生可能对课文中的环保意识和人生哲理理解不够深刻,需要教师在教学中进行引导和启发。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把握主要人物和事件。
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讨论、写作等方法,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和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自然之美,树立环保意识,培养坚持理想、乐于奉献的品质。
四. 教学重难点1.重难点:课文中的环保意识和人生哲理。
2.突破方法:通过讨论、写作等方法,引导学生深入思考,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体会课文中的思想内涵。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创设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课文所描绘的美好景象。
2.讨论教学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激发学生思维,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3.启发式教学法:教师提问,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4.写作教学法:让学生通过写作表达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课文朗读录音:便于学生跟读、模仿,提高朗读水平。
2.相关图片或视频:展示课文中所描述的自然景象,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3.讨论话题:提前准备好讨论题目,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4.写作素材:提供一些与课文相关的写作素材,帮助学生拓展思路。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播放课文朗读录音,让学生跟读、模仿,感受课文的语言美。
然后简要介绍课文作者和背景,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2.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课文中所描述的自然景象,如荒凉的山区、绿洲等,让学生直观地感受课文所描绘的美好景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