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高考化学(人教)一轮复习配套学案部分:热化学基础
- 格式:ppt
- 大小:2.21 MB
- 文档页数:34
回夺市安然阳光实验学校课时21 反应热盖斯定律夯实基础考点过关反应热与热化学方程式【基础梳理】1. 反应热在一定温度下,当一个化学反应进行时,反应释放或吸收的热量称为此反应在该温度下的反应热。
反应热用符号ΔH表示,单位一般采用。
放热反应ΔH0,吸热反应ΔH0。
(1)反应热的大小与参加反应的物质的多少有关,也与参加反应的物质状态和生成物状态有关,而与反应的途径。
(2)反应热的分析与计算①从物质的能量角度分析反应热化学反应伴有能量变化ΔH=∑E(的总能量)-∑E(的总能量)②从键能的角度分析反应热注意:计算物质中键的个数时,不能忽略物质的结构。
如:①1 mol晶体硅中含2 mol Si—Si键;②1 mol SiO2中含4 mol Si—O键。
2. 热化学方程式表示反应所放出或吸收热量的化学方程式,叫做热化学方程式。
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要注意以下几点:(1)ΔH只能写在标有反应物和生成物状态的化学方程式的右边。
(2)绝大多数ΔH是在25 ℃、101325 Pa下测定的,书写热化学方程式时可不注明温度和压强。
(3)注意热化学方程式中各物质化学式前面的化学计量数仅表示该物质的物质的量,并不表示物质的分子或原子数。
因此化学计量数可以是整数,也可以是分数。
(4)注意反应物和产物的聚集状态不同,反应热数值以及符号都可能不同。
因此,必须注明物质的聚集状态(s、l、g)才能完整地体现出热化学方程式的意义。
热化学方程式中不用“↑”和“↓”。
(5)注意热化学方程式是表示反应已完成的数量。
ΔH与反应完成物质的量有关,所以热化学方程式中化学式前面的化学计量数必须与ΔH相对应。
如果化学计量数加倍,则ΔH也要加倍。
H2(g)+12O2(g)H2O(l) ΔH=-285.8 kJ·mol-12H2(g)+O2(g)2H2O(l) ΔH=kJ·mol-1(6)反应的可逆性:当反应逆向进行时,其反应热与正反应的反应热数值相等,符号相反。
高考化学一轮复习章节测试及解析(10):认识有机化合物、常见的烃(时间:100分钟,满分:100分)第Ⅰ卷(选择题,共42分)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包括7小题,每小题2分,共14分)1.(2009·上海,3)有机物的种类繁多,但其命名是有规则的。
下列有机物命名正确的是()2.分子式为C4H9Cl的同分异构体有()A.1种B.2种C.3种D.4种3.(2010·南通模拟)与互为同分异构体的芳香族化合物最多有() A.3种B.4种C.5种D.6种4.下列各组有机物中,不管它们以何种比例混合,只要物质的量一定,则完全燃烧时消耗氧气的量不为定值的是()A.C4H6C3H8B.C5H10C6H6C.C2H6O C2H4D.C3H6C3H8O5.(2010·南京模拟)某种苯的同系物0.1 mol完全燃烧,生成的气体通过浓硫酸,使浓硫酸增重10.8 g,再通过NaOH溶液,溶液增重39.6 g。
这种苯的同系物苯环上的一氯代物、二氯代物分别有3种,没有苯环上的四氯代物。
根据以上条件,推断此物质的结构简式为()6.(2010·南京质检)有机物A和B只由C、H、O中的两种或三种元素组成,等物质的量的A和B完全燃烧时,消耗相等物质的量的氧气,则A和B的相对分子质量的差值(其中n为正整数)不可能为()A.0 B.14n C.18n D.44n7.有机化合物分子中双键上的碳原子与其他原子(或原子团)直接结合成新的化合物分子的反应是加成反应。
下列过程与加成反应无关的是()A.苯与溴水混合振荡,水层颜色变浅B.裂化汽油与溴水混合振荡,水层颜色变浅C.乙烯与水在一定条件下反应制取乙醇D.乙烯与氯化氢在一定条件下反应制取纯净的一氯乙烷二、不定项选择题(本题包括7小题,每小题4分,共28分)8.(原创)掺有三聚氰胺的婴幼儿奶粉导致了婴幼儿患肾结石病。
奶粉掺加三聚氰胺事件又一次给食品安全敲响了警钟。
高考化学一轮复习讲义—反应热、热化学方程式考点一反应热焓变1.反应热和焓变(1)反应热:在等温条件下,化学反应体系向环境释放或从环境吸收的热量。
(2)焓变①焓(H):与内能有关的物理量。
②焓变(ΔH):生成物的焓与反应物的焓之差。
③焓变与反应热的关系等压条件下的反应热等于反应的焓变,常用ΔH表示反应热,常用单位:kJ·mol-1。
2.常见的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吸热反应(ΔH>0)放热反应(ΔH<0)①Ba(OH)2·8H2O与NH4Cl的反应②大多数的分解反应③弱电解质的电离④盐类水解⑤C和H2O(g)、C和CO2的反应①中和反应②燃烧反应③金属与酸或氧气的反应④铝热反应⑤酸性氧化物或碱性氧化物与水的反应⑥大多数的化合反应3.吸热、放热的原因分析(1)从能量图分析物质能量变化与焓变的关系:ΔH=E(生成物的总能量)-E(反应物的总能量)。
(2)从化学键变化分析总结利用键能计算焓变(ΔH),通过ΔH的正、负轻松判断化学反应是吸热还是放热。
ΔH=反应物键能之和-生成物键能之和。
1.放热反应不需要加热就能发生,吸热反应不加热就不能发生()2.可逆反应的ΔH表示完全反应时的热量变化,与反应是否可逆无关()3.吸热反应中,反应物化学键断裂吸收的总能量高于生成物形成化学键放出的总能量() 4.活化能越大,表明化学反应吸收的能量越多()答案 1.× 2.√ 3.√ 4.×一、对反应过程能量图的理解1.科学家用X射线激光技术观察到CO与O在催化剂表面形成化学键的过程。
反应过程的示意图如图。
回答下列问题:(1)从状态Ⅰ到状态Ⅲ为(填“吸热”或“放热”)反应。
(2)从状态Ⅰ到状态Ⅱ需要(填“吸收”或“释放”)能量,CO分子(填“是”或“否”)需要断键形成C和O。
(3)从状态Ⅱ到状态Ⅲ形成的化学键是。
(4)将相同物质的量的CO转化为CO2,CO与O比CO与O2反应放出的热量(填“多”或“少”),可能的原因是。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老师:大家上午好!今天有机会代表衡水中学化学组和大家进行高中化学的交流,我感到非常荣幸。
我主要是把我们在日常备考中的做法和体会毫无保留的向大家做一个简单的汇报,也希望大家能够提出宝贵意见,以便咱们共同提高。
我准备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介绍:第一方面:谈我们对2013高考化学试题的分析及对2014年备考的思考第二方面:介绍我校化学教学安排,并主要介绍一下一轮复习,二轮复习以及高一二的教学的具体做法第三方面:介绍一下保证教学方法落实到位的一些具体的管理措施。
3 我首先谈第一方面:把握脉搏,明确方向为了更好地研究考纲,高三开学初,我们组专门组织有经验的老教师给我们进行考试说明解读,每个人都将近几年的高考题做完,并分析明确每个题的考点与考查方式。
以及在教材中的位置这样我们就能在教学过程中始终把握高考脉搏;选题时,便有章可循,既要注重基础性,又要具有综合性,力求由浅入深,触类旁通。
不难发现今年的高考理综化学试题命题注重基础、关注社会、紧扣大纲。
与去年相比稳中有变,变中有新意。
总体难度比去年略有增加。
更加贴近课改精神,明显注重课程标准中的三维目标的体现。
其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41.立足基础,突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
2.灵活新颖,注重学习能力、创新思维。
3.稳中有变,青睐数据处理、贴近生活。
以今年的全国卷考题为例我们研究了每个题所考查的知识点,以及对应的章节,考查的角度。
发现(1)对基础主干知识的考查不动摇。
这一特点在新课标卷也有体现5可见,高考试题仍然注重基础,考查内容源于教材而高于教材。
考查了考试大纲中要求掌握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应用基础知识、基本技能解决问题的能力。
试卷所涉及知识点覆盖面较广,考点多为高中新课程核心知识和主干知识。
通过研究高考,我们也发现了试题的连续性,或者换句话说,难舍熟题再具体一点,比如说,13年新课标Ⅰ卷26题变成了实验题,较之去年题目顺序有所变化。
再细看这些问题,会发现涉及仪器名称、仪器作用、反应原理、分液操作、试剂作用、仪器选择和实验计算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