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第五课培优教师版
- 格式:doc
- 大小:64.00 KB
- 文档页数:5
高二年级5.1【意识的本质】学案【学习目标】1.识记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知道意识是人脑的机能。
2.理解意识是客观存在的反映。
3.树立辩证唯物主义的意识观。
【教学重点和难点】1.意识是人脑的机能2.意识是客观存在的反映【复习提问】1、什么是物质、运动、静止、规律2、物质和运动的关系3、运动和静止的关系4、规律客观性和普遍性的方法论【自学提要】阅读教材找出如下问题1.为什么说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2.为什么说意识是人脑的机能?3.为什么说意识是客观存在在人脑中的反映?【基础知识】一、意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长期发展的产物1、意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长期发展的产物(1)意识产生的物质基础是__________________(2)意识产生的前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2、意识还是__________________的产物。
二、意识是___________________的机能_______________是意识活动的物质器官,是产生意识的_________ ,_______是人脑的机能。
三、意识是__________________的反映1.意识的含义(1)从意识的起源看,意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从意识的生理基础看,意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从意识的内容看,意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意识的本质是:意识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补充)2.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物质世界是先于人的意识而存在的,_________是本原的,__________是派生的,__________决定___________。
【探究释疑】1.意识是人脑的机能(1)有了人脑,不一定就会产生意识。
人脑只是产生意识的物质基础,要产生意识,除了要有人脑,还必须要在社会实践中,通过实践使客观存在作用于人脑。
高二级《生活与哲学》教学案第五课把握思维的奥妙[课前自主学习]阅读教材P35-41 (第五课)学习目标:1、意识的本质2、物质决定意识原理3、意识的能动作用的特点、表现4、意识的能动性原理。
5、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6、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
[课堂主体参与一一^堂教学]一、意识的本质1、从起源上看,意识是_______ 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不仅是发展的产物,还是发展的产物。
2、从生理基础上看,意识是特有的机能。
是产生意识的物质器官,3、从内容上看,意识的内容来自于。
注意:意识的形式是的,内容是的.J■人脑对客观存在的如实反映——______________ 的意识[人脑对客观存在的反映一一错误的意识证明:P37 是先于而存在是世界的本原,物质意识。
材料分析:贝尔是法国的著名作家。
一次,法国一家报纸举办智力竞赛,题目是:“如果法国的博物馆卢浮宫失火,情况只允许抢救一幅画,你会抢救哪一幅?”在成千上万的答案中,贝尔以最佳答案得了金奖。
他的答案是:“抢救离窗口最近的。
”因为,成功的最佳目标不是最有价值的那一个,而是最有可能实现的那一个。
请你依据所学《生活与哲学》知识,说明贝尔的答案好在哪儿?二、意识的作用P38表现在(一)人能够能动地世界。
(意识能动性的特点)1、意识活动具有___________ 」即2、意识活动具有和 o即人的意识不仅能反映事物的外部现象,而且能够把握事物的和(二)人能够能动地世界(意识的反作用)P401、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作用:①正确的意识能够客观事物的发展;②的意识会阻碍客观事物的发展。
2、意识活动依赖于活动,又对生理活动有着的反作用。
意识对于活动具有和作用«①高昂的精神可以催人,使人;②的精神会使人 o总之,意识具有能动性,它是对物质的能动的反映,又对物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注意:意识只有通过人的活动才能反作用于客观事物。
不能直接作用于物质。
【归纳】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1、【原理内容1】+【方法论】:物质意识;要求我们既要坚持,实事求是,使符合 _____________ 」2、【原理内容1】+【方法论】:意识对物质具有作用:正确的意识能够客观事物的发展;的意识会阻碍客观事物的发展。
第五课把握思维的奥妙【前课准备】1.用10分钟时间将第五课内容快速复习回顾一遍。
填好【生本对话】2.晚读或晨读用15分钟时间背诵【考点扫描】中内容。
【考点扫描】1.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2.意识是人脑的机能3.意识是客观存在的反映4.意识的能动作用5.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6.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生本对话】填一填1.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1)意识是长期发展的产物;(2)意识而且是发展的产物。
2.意识是人脑的机能(1)是意识活动物质器官;(2)意识活动是通过的一系列反射活动实现的。
3.意识是客观存在的反映(1)不管意识,都是人脑对的反映,都是客观存在通过生活和实践环节进入人脑、并在人脑中的结果。
(2)意识是在人脑中的反映,意识的内容是的,意识的形式是的。
观点提示:物质是本原的,意识是派生的,物质决定意识(1)原因:①从上看,它是长期发展的产物;②从意识的生理基础看,它是高度发达的 ---人脑的机能;③从看,它是客观存在的。
(2)物质决定意识的原理内容:物质世界是先于人的意识而存在的,,意识是派生的,物质决定意识。
方法论: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4.意识的能动作用(1)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①意识活动具有②意识活动具有和;③人的意识不仅能反映事物的外部现象,而且能够把握事物的。
(2)人能够能动的改造世界①意识对改造具有指导作用。
人们在指导下能动地改造世界,即通过实践把变成现实的东西,创造出没有人的参与永远也不可能出现的东西。
②意识对于人体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
总之,意识具有能动性,它是对物质的能动的反映,又对物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后增)方法论:我们要重视意识的作用,精神的力量,自觉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犯错误的思想意识。
5.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的关系(1)尊重,按规律办事,离不开的发挥。
发挥主观能动性是认识和利用规律的必要条件。
(2)发挥,必须以为基础。
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受客观规律的制约,只有尊重客观规律,才能充分、正确的发挥。
高考一轮复习哲学生活第五课教案【教学目标】1.把握意识的起源、意识的生理基础和意识的内容2.正确理解意识的本质、意识能动性的特点、意识能动性的表现、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方法论要求、一切从实际出发与实事求是3.结合国家宏观经济政策的调整和各地建设中的具体事例,说明如何做到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重点难点】1.意识能动性的表现.2.物质和意识辩证关系3.一切从实际出发与实事求是【基本知识】1. 简述意识的起源、意识的生理基础和意识的内容。
2.意识能动性有何特点?意识能动性表现在哪些方面? 方法论是什么?3. 简述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及方法论意义。
4. 什么是一切从实际出发与实事求是?为什么要坚持?怎样坚持?【知识关系】主观能动性、意识的能动性、意识的反作用的区别和联系【课堂反馈】一.选择题1.人脑是一个由大量神经细胞组成的极其精细的神经机构。
其中的神经细胞共计达150亿个之多。
这些神经细胞,分工合作,各司其职。
如看书、写字、绘画、闻味、唱歌等等,都有相应的神经细胞来负责。
当我们挥拍打乒乓球时,球来往如梭,眼睛看准了球的方位,视神经以每秒120米的速度把情况报告给大脑,大脑迅速在千分之一秒内作出反应、判断,又通过运动神经把命令传达到胳膊、手和腿,于是球被准确地打了回去。
这表明( A )①人脑具有产生意识的生理基础②意识活动是通过人脑对外界刺激的一系列反射活动实现的③意识的内容来源于客观存在④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2.2011年9月7日,国务院常务会议根据蓬莱19-3油田溢油事故情况,制定加强环境保护的相关政策。
这说明( B )A.意识能够反作用于客观事物B.意识的内容来自于客观事物C.意识具有能动作用D.意识的形式是主观的3.民谚“南人不梦驼,北人不梦象”说明了(A )A.存在决定思维 B.意识反作用于物质C.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 D.意识决定物质的存在4.我国作家莫言在谈及为什么能获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时说:我想最主要的是我的作品中的文学素质;我的作品是中国文学,也是世界文学的一部分,我的文学表现了中国人民的生活,表现了中国独特的文化和风情,同时我的小说也描写了广泛意义上的人,我想这样的作品超趑了地区、种族、种群的局限。
第五课练习201411211.以“木无本必枯,水无源必竭”来比喻政府与群众的关系,说明A.意识是对物质的正确反映 B.意识是感觉的综合体现C.意识是对物质的能动反映 D.意识的形式和内容都是客观的2.中国画创作,以立意为先,许多绘画理论家都首先强调这一点。
王维在《山水论》中说:“凡画山水,意在笔先”。
张彦远说:“夫象物必在于形似,形似须全其骨气,骨气形似,皆本于立意而归乎用笔”。
下列关于中国画创作意的理解正确的是①意是画家对物象在情感上的“妙悟”,是画家本人的修养②意是画家对现实生活的丰富体察、创作经验的充分积累③意是是画家本人的主观想象,遵循其自身的特殊规律④意在境先,境中有意,意中有境A.①②B.②③ C.①④ D.③④3.随着社会经济,特别是现代传媒的发展,社会上出现了如选秀文化、山寨文化等带有“草根”色彩的文化现象,而普通百姓的文化选择也呈多样性。
从哲学上看,这一事实表明A.意识分为具体感觉和抽象思维B.意识有正确与错误之分C.意识是客观存在在人脑中的反映D.意识能够正确反应事物的本质和规律4.依据人物性别、年龄、职业、身份、性格和创作者对人物的褒贬不同,京剧的行当可以划分为生、旦、净、末、丑。
每一行当都有不停地脸谱造型,这些脸谱是对社会生活中形形色色人物形象进行抽象概括后艺术加工。
用哲学的语言来说A.艺术源于艺术家的主观创作B.客观现实以艺术作为摹本C.艺术是对客观现实能动的反映 D.客观现实是对艺术的再创造5、电视《金色农家》描述了改革以来新农村的新面貌和辉煌的远景,农民看了格外亲切,这说明:A、只有正确的意识才来源于物质B、为群众喜闻乐见的文艺作品必然根植于现实生活土壤C、错误意识来源于主观臆想D、一切文艺作品都是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6.日所思,夜所梦。
梦只不过是对客观存在的一种反映形式。
这意味着①意识具有能动作用②物质是世界的本原③意识是物质派生的④人脑是意识的生理基础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7. 奥运会开幕式以29个大脚印开始,并且以画轴贯穿仪式全过程,而残奥会闭幕式则是以“一封信”作为展开主题。
无论是画轴还是信,在以往的大型活动中,这种关注人类、关注文化内涵的理念并不多见,脱离了原有的大型晚会的套路。
这些想象启示我们:A.想象的内容是主观的,它来源于创造者的灵感 B.想象的形式是主观的,它的内容却来源于客观事物C.想象会对人的内心世界产生一种激励作用D.意识对物质的反作用,它能在一定条件下能动地创造出某种物质8. 辛弃疾对西落之月展开了一连串探索性的追问。
“是别有人间,那边才见,光景东头?”大意是当这边月儿西落时,那边的人们是不是正好看见明月东升?对此王国维评论说:“词人想象,直悟月轮绕地之理,与科学家密合,可谓神悟。
”这里的“神悟”A.是词人对自然现象基于长期观察的合理想象 B.是词人头脑中顿时主观自生的C.表明认识不一定要以实践为基础 D.表明艺术与科学没有本质区别9.面对严重缺水的现实,我国大部分的城市和农村人们普遍提高了节水意识。
这说明A.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B.意识是人脑特有的机能C.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客观存在的反映D.意识活动具有计划性和主观创造性10.广州亚运会吉祥物的创意来源于“五羊传说”,原形取自五羊雕像,以时尚、动感、可爱的五只“羊”组合成一个主体形象“乐羊羊”。
“乐羊羊”表达了广州亚运会对亚洲人民的美好祝愿:吉祥、和谐、幸福、圆满和快乐。
对“乐羊羊”的诞生,认识正确的是①“乐羊羊”是对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②艺术创新必须坚持引进与输出的统一③“乐羊羊”来源于艺术家的灵感和创意④艺术创作是意识能动性的具体表现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11. “地心说”是古希腊天文学家托勒密通过长期观测和研究提出来的。
在此基础上哥白尼通过进一步的观测和研究,提出了“日心说”,推翻了托勒密的结论。
这一著名的科学史实证明A.正确意识和错误意识都来源于客观世界 B.正确意识和错误意识都来源于主观世界C.正确意识来源于主观世界。
D.错误意识来源于主观世界12.从物质与精神的关系来看,“画饼不能充饥”,这是因为①精神与物质不具有同一性②精神不能转化为物质③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不等同于事物自身④观念的东西不能代替物质的东西A.②③ B.③④ C. ②③④ D.①②③④13.美国纽约有一种特别的迎接新年的方式,人们直接把信件、成绩单、银行账单,或者把不开心的事情写在卡片上,投入时代广场上的一台巨大粉碎机里粉碎,从而以崭新的心情迎接新年。
该做法①否定了意识的能动作用②是人们对客观现实的虚幻的反映③体现了意识具有主动创造性④承认意识对人的生理活动具有能动作用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14.一作家说:散文随笔的写作……只要心有意态,笔有情氛,信马由缰,收桨放舟,乱花飞絮,野溪奔流,一任天然。
这表明A.散文随笔的写作可以任意发挥主观能动性B.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C.意识活动具有主动性和创造性D.意识有时可以决定物质15.根据天文学家的预测,我国许多地方观测了2009年7月22日发生的日全食。
此后,我国将在2034年3月20日才能再次目睹日食,但仅西藏、青海等偏远地区能看到全食。
材料说明了A.意识是客观存在在人脑中的反映B.意识能够反作用于客观事物C.意识是物质世界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D.意识能正确反映客观事16.“其实胸中之竹,并不是眼中之竹也,因而磨墨展纸,落笔倏作变相,手中之竹又不是胸中之竹也。
”郑板桥的这句话蕴涵的道理是A.意识活动具有主动创造性B.意识活动具有客观实在性C.意识活动具有生动形象性D.意识活动具有主观随意性17.根雕艺术是结合自然美和创造美的造型艺术。
技工们以树根(包括树身、树瘤、竹根等)的自生形态及畸变形态为艺术创作对象通过构思立意、艺术加工及工艺处理,创作出人物、动物、器物等,正所谓“三分人工,七分天成”。
根雕艺术创作说明①意识活动具有主动创造性和自主选择性②艺术创作存在自身特有的规律,可随心所欲③艺术创作不能破坏事物的本来面貌④艺术创作能实现对创作原型的主观超越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18.从哲学上看,“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说的是A.意识对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 B.人的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C.人的意识活动具有主动创造性 D.物质决定意识,一切从实际出发19. 在晏珠笔下,明月是冷漠的不通人情,而在张泌笔下,明月却是善解人意,在不同诗人笔下,明月存在“无情”与“有情”的区别,这表明A. 世界观不同,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不同B. 主体对客体的认识受主体主观因素的影响C. 艺术创作的对象是艺术家独特主体意识的产物D. 艺术创作的独特魅力就在于对客观对象的背离20. 对于这件事,物理老师可能会用物理知识解释,化学老师可能会用化学知识来说明。
“同一件事,不同人可能会用不同的方法处理,或从不同角度得到不同的启迪。
”下列成语能正确概括这句话的是 A. 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 B. 将欲夺之,必先予之C. 仁者见仁,智者见智D. 不经一事,不长一智21.心理学家奥瑞说:“如果你对周围的任何事物都感到不舒服;那是你的感受造成的,并非事物本身如此。
若能够对感受进行调整,你就可以在任何时候都振作起来。
”这段话蕴涵哲理是 A.事物的存在并非是客观的 B.意识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C.事物的价值完全取决于主观感觉 D.意识对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22.“今天小雪,最低温度-3℃,最高温度2℃;今晚到明天,风力2级;降水以率:70%;明天阴,最低气温-2℃,最高气温3℃。
省气象台某日早发布。
”以上内容A.形式是客观的,内容是主观的B.表明认识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C.是被实践证明了的正确认识D.是对规律的认识和利用23.成品油价税费改革方案的实施,可以合理地调节消费行为,推动节能减排,这说明A.意识是对物质的反映B.意识能够反作用于客观事物C.意识是物质的先导D.正确意识来源于客观市场24.“脑子决定步子”、“思路决定出路”是许多成功者的经验之谈。
这主要强调了A.意识是客观存在的反映 C.意识具有巨大的能动作用B.意识是人脑的机能 D.意识可以决定物质25.小李同学在随笔里写道:“放学时,铃声是悦耳的;考试时,铃声是紧张的”。
这说明A.矛盾的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 B.意识对客观存在具有能动作用C.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像 D.价值观对人们的行动具有驱动和制约作用26.“毋意,毋必,毋固,毋我。
”《论语》中的这句话告诫我们,为人处世①不能抽薪止沸②不能墨守成规③不能夜郎自大④不能主观臆断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27.现实生活中,每个人都可能面临风险,但中国的老百姓忌讳谈及风险,认为不吉利。
所以有些人很少主动购买保险。
这说明A.客观事物对意识影响巨大B.意识具有巨大的能动作用C.意识是对客观事物的反映D.意识总是落后于客观实际28.中国经济创造一个又一个的奇迹,无疑离不开“信心”,“信心支撑”从唯物论角度说明了A.主观与客观的统一是具体的历史的B.物质和意识相互依赖、不可分割C.意识对物质的能动作用不可忽视D.规律可以被人们加以改造并利用29.一个有梦想的人,才会去追求自己的梦想;一个有伟大梦想的人,才会去做伟大的事情。
“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
”从哲学角度看,这句广告语A.认为世界是不可知的B.具有客观唯心主义的倾向C.有一定道理,强调了意识的能动作用D.有问题,属于形而上学的观点30.天上明月,人间情怀,月亮的高远清凉在中国人心中唤起的是宇宙的空阔与人心交感的美学意绪,月亮作为柔和与光明的象征,寄托着中国人的美好愿望。
这表明了()A. 承认自然的客观性是正确认识自然的前提B. 人们将主观感受赋予自在之物,否认了物质的客观性C. 人与月的心灵对话体现了意识的能动性D. 物质的独立性与意识的依赖性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31.我们常说,做事情一是要“尽力”,二是要“量力”。
这体现了A.客观与主观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B.量变与质变的有机统一C.发挥主观能动性与尊重客观规律的统一D.事物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32.在人与世界的相互作用中,人与世界同时得到了改变,并获得日益丰富的内容。
造成这一变化的基础是 A.自然界自身的运动 B.人的意识的能动作用C.人的实践活动 D.工具的制造与使用33.在困难的背景下,“信心比黄金还要重要。
”这表明①信心是战胜困难的决定因素②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要重视精神的力量③正确的意识能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④想问题、办事情离不开主观能动性的发挥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34.X 矿发生瓦斯事故。
调查小组分析认定,这是一起违法违规组织生产导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