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2019年青岛版九年级数学上册期末综合检测试卷(学生用)
- 格式:docx
- 大小:151.67 KB
- 文档页数:10
青岛版九年级上学期期末数学测试题注意事项:本试卷分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第Ⅰ卷为选择题,36分,第Ⅱ卷为非选择题,84分,共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共36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请把正确的选择出来并填在第4页的答题栏中,每小题选对得3分,选错,不选或选出的答案超过一个,均记零分)1. 如图,它们是一个物体的三视图,该物体的形状是( )俯视图正视图左视图A. 圆柱B. 正方体C. 圆锥D. 长方体2..顺次连结等腰梯形各边中点得到的四边形是()A、矩形B、菱形C、正方形D、平行四边形3.小明拿一个矩形木框在阳光下玩,矩形木框在地面上形成的投影不可能...是A.B.C.D.4. 根据下列表格的对应值:02=++c bx ax 的范围是A . 3<x <3.23B . 3.23<x <3.24C . 3.24<x <3.25D .3.25 <x <3.26 5. 下列函数中,属于反比例函数的是 A 、3x y = B 、13y x=C 、52y x =-D 、21y x =+ 6. 将方程122=-x x 进行配方,可得 A .2)1(2=+x B .5)2(2=-x C .2)1(2=-x D .1)1(2=-x7. 对于反比例函数2y x=,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点(-2,-1)在它的图象上 B .它的图象在第一、三象限 C .当0x >时,y 随x 的增大而增大 D .当0x <时,y 随x 的增大而减小 8. 到三角形三条边的距离相等的点是三角形 A 、三条角平分线的交点 B 、三条高的交点 C 、三边的垂直平分线的交点 D 、三条中线的交点9. 一元二次方程2560--=的根是x xA、x1=1,x2=6B、x1=2,x2=3C、x1=1,x2=-6D、x1= -1,x2=610. 如果矩形的面积为6cm2,那么它的长y cm与宽x cm 之间的函数关系用图象表示大致A B C D11. 顺次连结等腰梯形各边中点得到的四边形是A、矩形B、菱形C、正方形D、平行四边形12. 如图,△ABC中,∠A=30°,∠C=90° AB的垂直平分线交AC于D点,交AB于E点,则下列结论错误的是Array A、AD=DBB、DE=DCC、BC=AED、AD=BC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6分)填写最后结果,每小题填对得3分)13.在“W el i k e m a t h s.”这个句子的所有字母中,字母“e”出现的频率约为(结果保留2个有效数字).14.任意写出一个经过一、三象限的反比例函数图象的表达式.15.为了估计湖中有多少条鱼,先从湖中捕捉50条鱼做记号,然后放回湖里,经过一段时间,等带记号的鱼完全混于鱼群中之后,再捕捞第二次鱼共200条,有10条做了记号,则估计湖里有_____________条鱼.16.小明想知道某塔的高度,可是又不能爬上去,便灵机一动,发现身高1.80米的他在阳光下影长为2.4米,而塔的影子正好为36米,则塔的高度为______米17.某商品成本为500元,由于连续两年降低成本,现为190元.若每年成本降低率相同,设成本降低率为x,则所列方程为:.18.菱形的一条对角线长是6cm,周长是20cm,则菱形的面积是 cm2.19. 等腰△ABC一腰上的高为3,这条高与底边的夹角为60°,则△ABC的面积;三、解答题(本大题共7小题,满分63分,解答应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推演步骤)20. (本小题满分8分, 每小题答对得4分)解方程:(1)2 x2 + 5 x - 1= 0(2)2(2)-=-x x x21.(本小题满分6分)如图,树、红旗、人在同一直线上。
九年级上学期数学期末模拟试题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x-=解是1.方程(x3)0A.x=1 B.x1=0, x2= 3 C.x1=0, x2= –3 D.x1=1, x2= –32.下面是空心圆柱体在正面的视图,正确的是3.做重复实验:抛掷同一枚瓶盖1000次.经过统计得“凸面向上”的频数为550次,则可以由此估计抛掷这枚啤酒瓶盖出现“凸面向上”的概率约为A.0.4 B.0.45 C.0.5 D.0.554.张华同学的身高为1.6米,某一时刻他在阳光下的影长为2米,与他邻近的一棵树的影长为6米,则这棵树的高为A.3.2米B.4.8米C.5.2米D.5.6米5.如图,菱形ABCD中,对角线AC,BD相交于点O,H为AD边中点,菱形ABCD的周长为28,则OH的长等于A.3.5 B.4 C.7 D.146.一元二次方程x2﹣2x+m=0没有实数根,则m应满足的条件是A.m>1 B.m=1 C.m<1 D.m≤17. 关于x的二次函数2(x1)2y=---,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图象的开口向上B.图象的顶点坐标是(-1,2)C.图象与y轴的交点坐标为(0,2)D.当x>1时,y随x的增大而减小8.将抛物线23y x=向右平移两个单位,再向下平移4个单位,所得抛物线是A. 23(x2)4y=++ B. 23(x2)4y=-+ C. 23(x2)4y=-- D. 23(x2)4y=+-9.根据右面表格对应值:判断关于x的方程20(0)ax bx c a++=≠的一个解x的范围是A. x<3.24B. 3.24<x<3.25C. 3.25<x<3.26D. 3.25<x<3.2810.函数myx=与(0)y mx m m=-≠在同一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图象可能是11.如图,O⊙是ABC△的外接圆,已知︒=∠40ABO,则ACB∠的大小为x 3.24 3.25 3.262ax bx c++-0.02 0.01 0.03A B C D第5题图CAB DOHA .50°B .45°C . 40°D .30°12.如图D , E 分别是ABC ∆的 边AB 、AC 上的点,DE BC //,S △ADE ∶S 四边形DECB =1∶8, 那么AE ∶AC 等于A .1∶8B .1∶2C .1∶9D .1∶313.P 是函数xy 4=在第一象限的图象上任意一点,点P 关于原点的对称点为P ’,过P作PA 平行于y 轴,过P ’作P ’A 平行于x 轴,PA 与P ’A 交于A 点,则PAP '△的面积 A .随P 点的变化而变化 B .等于8 C .等于4 D .等于214.已知二次函数2y ax bx c =++的图象如图所示,有以下结论: ①0a b c ++<;②1a b c -+>;③0abc >;④420a b c -+<; 其中所有正确结论的序号是 A .①②B .①③④C .①②③D .①②③④15.如图,已知A ,B 两点的坐标分别为(2,0),(0,2), ⊙C 的圆心坐标为(-1,0),半径为1.若D 是⊙C 上的一个动点,线段DA 与y 轴交于点E ,则△ABE 面OA BCDE 第15题图xy BA CD E第12题图第11题图第13题图11Oxy第14题图1-积的最小值是A .2B .1C .22-D .222-第Ⅱ卷(非选择题,共75分)注意事项:1.第II 卷必须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的位置,不能写在试卷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能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2.填空题请直接填写答案,解答题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二、填空题(本大题共6小题,每小题3分,共18分,把答案填写在题中横线上) 16.口袋中有红球若干,现放入6个黑球,充分混合后,有放回的摸球200次,共摸出黑球 48次,那么口袋中大约总共有 个红球.17.如图,在△ABC 中D是AB 边上一点,连接CD ,要使△ACD 与△ABC 相似,应添加的条件是 .(只填一个即可......) 18.已知△ABC 中,∠ACB =90°,BC=12,AB=15,则cos B ∠的值为 . 19.为庆祝祖国华诞,某单位排练的节目需用到如图所示的扇形布扇,布扇完全打开后,外侧两竹条AB ,AC 夹角为120°,AB 的长为30cm ,贴布部分BD 的长为20cm ,则贴布 部分的面积约为 2cm .(贴布只计算单面,结果保留............π)第17题图ABCDA20.一个等腰三角形的底边和腰的长分别是一元二次方程2680x x -+=的两个根,则这个等腰三角形的周长是 .21.如图,在正方形ABCD 外取一点E ,连接AE ,BE ,DE .过 点A 作AE 的垂线交ED 于点P .若1AE AP ==,5PB =. 下列结论:①△APD ≌△AEB ;②点B 到直线AE 的距离为2;③EB ED ⊥;④16APDAPBSS+=+;⑤46ABCD S =+正方形,其中正确的结论是 .(将正确结论的序号填在横线上.)三、解答题(本大题共7小题,共57分,解答应写出文字说明和运算步骤)22.(本小题7分)完成下列各题:(1)解方程:2430x x -+= ; (2)计算:2cos60sin 453tan 302+-.23.(本小题7分)完成下列各题:(1)如图,小明在家里楼顶上的A 处,测量与小明家楼房同一水平线上相邻的电梯楼BC 的 高,在点A 处看电梯楼顶部点B 处的仰角为60°,在点A 处看这栋第21题图APEDCB第19题图第18题图BCDCBAOE第23题(2)图电梯楼底部点C 处的俯 角为45°,两栋楼之间的距离为30m . 求:电梯楼BC 的高.(结果保留根号......)(2)如图,O 为矩形ABCD 对角线的交点,DE ∥AC ,CE ∥BD .求证:四边形OCED 是菱形.24.(本小题8分)某楼盘准备以每平方米10000元的均价对外销售,由于国务院有关房地 产的新政策出台后,购房者持币观望,房地产开发商为了加快资金周转,对价格经过两次下调后,决定以每平方米8100元的均价开盘销售. (1)求平均每次价格下调的百分率;(2)某人准备以每平方米8100元的价格购买一套100平方米的住房,开发商给予以下两种优惠方案以供选择:①打9.8折销售;②不打折,一次性返还装修费每平方米200元,试问哪种方案更优惠?25.(本小题8分)在一个不透明的盒子里,装有四个分别标有数字1,2,3,4的小球,它们的形状、大小、质地等完全相同.小明先从盒子里随机取出一个小球,记下数字为x ,放回盒子摇匀后,再由小华随机取出一个小球,记下数字为y. (1)用列表法或画树状图表示出(x ,y )的所有可能出现的结果; (2)求小明、小华各取一次小球所确定的点(x ,y )落在反比例函数xy 4=的图象上的概率.26.(本小题9分)如图,已知正方形ABCD 中,BE 平分∠DBC 且交CD 边于点E ,将△BCE 绕点C 顺时针旋转到△DCF 的位置,并延长BE 交DF 于点G . (1)求证:△BDG ∽△DEG ; (2)求证:DG=GF ;(3)若EG •BG=4,求BE 的长.27.(本小题9分)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菱形ABOC 的顶点A 在x 轴上,顶点B 在反比例函数xy 12=(x >0)的图象上.当菱形的顶点A 在x 的正半轴上自左向右移动时,顶点B 也随之在反比例函数xy 12= (x >0)的图象上滑动,点C 也相应移动,但顶点O始终在原点不动.第26题图(1)如图①,若点A 的坐标为(6,0)时,求点B ,C 的坐标;(2)如图②,当点A 移动到什么位置时,菱形ABOC 变成正方形,请说明理由;(3)当菱形的三个顶点在作上述移动时,菱形ABOC 的面积是否会发生变化,若不发生变化, 请求出菱形的面积;若发生变化,请说明变化的规律.28.(本小题9分)已知抛物线c bx ax y ++=2与x 轴交于A ,B 两点,与y 轴交于点C ,其中点B 的坐标为(2,0),点C 的的坐标为(0,8),且抛物线的对称轴是直线2-=x . (1)求此抛物线的表达式;(2)连接AC ,BC ,若点E 是线段AB 上的一个动点(与点A ,B 不重合),过点E 作EF ∥AC 交BC 于点F ,连接CE ,设AE 的长为m ,△CEF 的面积为S ,求S 与m 之间的函数关系式;ABC Oxy BCOxy A图①图②第27题图(3)在(2)的基础上试说明S是否存在最大值,若存在,请求出S的最大值,并判断S取得最大值时△BCE的形状;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第28题图九年级数学试题参考答案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二、填空题:(每小题3分)16. 19 17. 2AD ACACD B ADC ACB AC ABAC AD AB ∠=∠∠=∠==或或或 18.4519. 8003π 20. 10 21. ①③⑤三、解答题:22.(1)解:2430x x -+=(1)(3)0x x --= ……………………………2分∴11x =,23x = ………………………………3分(2)解:2cos60sin 453tan 302+- 122332223=+⨯-⨯…………………………………5分 11322=+-13=- ………………………………7分23.(1)解:作AD ⊥BC 交BC 于D ,∵∠DAC=45° ∴CD=CA=30. ……………………1分 ∵∠BAD=60° ∴BD=ADtan30°=303……………………2分∴ BC=BD+CD=(30+303)(m ). ……………………3分(2)证明:∵DE∥AC,CE∥BD,∴四边形ODEC是平行四边形.…………………………4分∵四边形ABCD是矩形,∴AC=BD,OD=12BD,12OC AC=,…………………5分∴OC=OD,………………………………………6分∴□ODEC是菱形. ………………………………7分24.解:(1)设平均每次下调的百分率为x,则210000(1x)8100-=………4分解得:10.1x=,21.9x=(舍去).……………………………5分∴平均每次下调的百分率为10% .………………6分(2)方案①可优惠:8100100(10.98)16200⨯⨯-=;……………………7分方案②可优惠:10020020000⨯=.∴方案②更优惠..…………………8分25.解:(1)列表:xy1 2 3 41 (1,1)(2,1)(3,1)(4,1)2 (1,2)(2,2)(3,2)(4,2)3 (1,3)(2,3)(3,3)(4,3)4 (1,4)(2,4)(3,4)(4,4)··························································································································· 4分(2)可能出现的结果共有16个,它们出现的可能性相等. ······································ 5分满足点(x,y)落在反比例函数4yx=的图象上(记为事件A)的结果有3个,即(1,4),(2,2),(4,1),······························································ 6分所以P(A)=316. ····························································································· 8分由旋转可知:△BCE≌△DCF,∴BE=DF=2DG=4.………………………………9分27.解:⑴∵菱形对角线互相垂直且平分,∴当点A的坐标为(6,0)时,点B,C的横坐标为3 .………………………1分∵当3x=时,1243y==,∴点B,C的坐标分别为(3,4),(3,-4) .…………………………………3分(2)当点A移动到(43,0)时,菱形ABOC变成正方形.……………………4分∵对角线相等的菱形是正方形.∴当点B的横纵坐标相等时,菱形ABOC变成正方形.……………………5分设点B坐标为(,m m),则212m=,∴23m=.∴243OA m==,即A 移动到(43,0)时,菱形ABOC 变成正方形. ……………………6分 (3)当菱形的三个顶点在作上述移动时,菱形ABOC 的面积不会发生变化 ……7分 设点B 坐标为(,x y )则1144122422ABOC S xy =⨯=⨯⨯=菱形 …………………………………………9分ABC OxyBC Oxy A图①图②第27题图28.解:(1)∵点B 的坐标为(2,0),抛物线的对称轴是直线x =-2,∴由抛物线的对称性可得点A 的坐标为(-6,0)…………………1分 点C (0,8)在抛物线y =ax 2+bx +c 的图象上, ∴c =8,将A (-6,0)、B (2,0)代入表达式,得⎩⎪⎨⎪⎧0=36a -6b +80=4a +2b +8解得⎩⎪⎨⎪⎧a =-23b =-83…………………………2分解答题答案仅供参考,如有其它做法,可参照给分.。
【期末专题复习】青岛版九年级数学上册期末综合检测试卷一、单选题(共10题;共30分)1.方程(﹣2)=3的解为()A. =5B. 1=0,2=5C. 1=2,2=0D. 1=0,2=﹣52.如图,点A,B,C在⊙O上,∠AOB=72°,则∠ACB等于()A. 28°B. 54°C. 18°D. 36°3.一个多边形有9条对角线,则这个多边形的边数是()A. 5B. 6C. 7D. 84.方程22﹣3﹣5=0的二次项系数、一次项系数、常数项分别为()A. 3、2、5B. 2、3、5C. 2、﹣3、﹣5D. ﹣2、3、55.一个人从A点出发向北偏东60°方向走了一段距离到达B点,再从B点出发向南偏西15°方向走了一段距离到C点,则∠ABC的度数为()A. 15°B. 75°C. 105°D. 45°6.如果一个圆锥的主视图是正三角形,则其侧面展开图的圆心角为A. 120ºB. 约156ºC. 180ºD. 约208º7.如图3,CD是⊙O的弦,直径AB过CD的中点M,若∠BOC=40°,则∠ABD=()A. 40°B. 60°C. 70°D. 80°8.已知△ABC中,∠C=90°,AC=6,BC=8,则cosB的值是A. 0.6B. 0.75C. 0.8D. 439.已知关于的方程2+m﹣6=0的一根为2,则m的值是()A. 1B. ﹣1C. 2D. 510.如图,在△ABC中,CA=CB,∠ACB=90°,AB=2,点D为AB的中点,以点D为圆心作圆心角为90°的扇形DEF,点C恰在弧EF上,则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为()A. π2+12B. π−14C. π4+12D. π4−12二、填空题(共10题;共30分)11.如果两个相似三角形的面积的比是4:9,那么它们对应的角平分线的比是________.12.如图,小明用长为3m的竹竿CD做测量工具,测量学校旗杆AB的高度,移动竹竿,使竹竿与旗杆的顶端C、A与O点在一条直线上,则根据图中数据可得旗杆AB的高为________m.13.若关于的一元二次方程(m-2)2++m2-4=0的一个根为0,则m值是________.14.若△ABC∽△DEF,相似比为2:3,则S△ABC:S△DEF=________.15.某药店响应国家政策,某品牌药连续两次降价,由开始每盒16元下降到每盒14元.设每次降价的平均百分率是,则列出关于的方程是________.16.已知扇形的圆心角为45°,半径长为12,则该扇形的弧长为________17.已知:m是方程2﹣2﹣3=0的一个根,则代数式2m﹣m2=________.18.两棵树种在倾角为24°36′的斜坡上,它们的坡面距离是4米,则它们之间的水平距离是________ 米.(可用计算器计算,精确到0.1米)19.如图,⊙O的半径为5cm,弦AB为8cm,P为弦AB上的一动点,若OP的长度为整数,则满足条件的点P有________个.20.如图所示,某拦水大坝的横断面为梯形ABCD,AE、DF为梯形的高,其中迎水坡AB的坡角α=45°,坡长AB= 6√2米,背水坡CD的坡度i=1:√3(i为DF与FC的比值),则背水坡CD的坡长为________米.三、解答题(共8题;共60分)21.如图所示的网格中,每个小方格都是边长为1的小正方形,B(﹣1,﹣1),C(5,﹣1)(1)把△ABC绕点C按顺时针旋转90°后得到△A1B1C1,请画出这个三角形并写出点B1的坐标;(2)以点A为位似中心放大△ABC,得到△A2B2C2,使放大前后的面积之比为1:4,请在下面网格内出△A2B2C2.22.一轮船在P处测得灯塔A在正北方向,灯塔B在南偏东30°方向,轮船向正东航行了900m,到达Q处,测得A位于北偏西60°方向,B位于南偏西30°方向.(1)线段BQ与PQ是否相等?请说明理由;(2)求A、B间的距离(结果保留根号).23.已知:如图,AB是⊙O的直径,BC是和⊙O相切于点B的切线,⊙O的弦AD平行于OC.求证:DC 是⊙O的切线.24.已知关于的一元二次方程2+2+﹣2=0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1)求的取值范围;(2)若为大于1的整数,求方程的根.25.如图,点A,B,C,D,E在圆上,弦的延长线与弦的延长线相交于点,AB是圆的直径,D是BC的中点.求证:AB=AC.26.如图(1),在□ABCD中,P是CD边上的一点,AP与BP分别平分∠DAB和∠CBA。
【期末专题复习】青岛版九年级数学上册期末综合检测试卷一、单选题(共10题;共30分)1.方程(﹣2)=3的解为()A. =5B. 1=0,2=5C. 1=2,2=0D. 1=0,2=﹣52.如图,点A,B,C在⊙O上,∠AOB=72°,则∠ACB等于()A. 28°B. 54°C. 18°D. 36°3.一个多边形有9条对角线,则这个多边形的边数是()A. 5B. 6C. 7D. 84.方程22﹣3﹣5=0的二次项系数、一次项系数、常数项分别为()A. 3、2、5B. 2、3、5C. 2、﹣3、﹣5D. ﹣2、3、55.一个人从A点出发向北偏东60°方向走了一段距离到达B点,再从B点出发向南偏西15°方向走了一段距离到C点,则∠ABC的度数为()A. 15°B. 75°C. 105°D. 45°6.如果一个圆锥的主视图是正三角形,则其侧面展开图的圆心角为A. 120ºB. 约156ºC. 180ºD. 约208º7.如图3,CD是⊙O的弦,直径AB过CD的中点M,若∠BOC=40°,则∠ABD=()A. 40°B. 60°C. 70°D. 80°8.已知△ABC中,∠C=90°,AC=6,BC=8,则cosB的值是A. 0.6B. 0.75C. 0.8D. 439.已知关于的方程2+m﹣6=0的一根为2,则m的值是()A. 1B. ﹣1C. 2D. 510.如图,在△ABC中,CA=CB,∠ACB=90°,AB=2,点D为AB的中点,以点D为圆心作圆心角为90°的扇形DEF,点C恰在弧EF上,则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为()A. π2+12B. π−14C. π4+12D. π4−12二、填空题(共10题;共30分)11.如果两个相似三角形的面积的比是4:9,那么它们对应的角平分线的比是________.12.如图,小明用长为3m的竹竿CD做测量工具,测量学校旗杆AB的高度,移动竹竿,使竹竿与旗杆的顶端C、A与O点在一条直线上,则根据图中数据可得旗杆AB的高为________m.13.若关于的一元二次方程(m-2)2++m2-4=0的一个根为0,则m值是________.14.若△ABC∽△DEF,相似比为2:3,则S△ABC:S△DEF=________.15.某药店响应国家政策,某品牌药连续两次降价,由开始每盒16元下降到每盒14元.设每次降价的平均百分率是,则列出关于的方程是________.16.已知扇形的圆心角为45°,半径长为12,则该扇形的弧长为________17.已知:m是方程2﹣2﹣3=0的一个根,则代数式2m﹣m2=________.18.两棵树种在倾角为24°36′的斜坡上,它们的坡面距离是4米,则它们之间的水平距离是________ 米.(可用计算器计算,精确到0.1米)19.如图,⊙O的半径为5cm,弦AB为8cm,P为弦AB上的一动点,若OP的长度为整数,则满足条件的点P有________个.20.如图所示,某拦水大坝的横断面为梯形ABCD,AE、DF为梯形的高,其中迎水坡AB的坡角α=45°,坡长AB= 6√2米,背水坡CD的坡度i=1:√3(i为DF与FC的比值),则背水坡CD的坡长为________米.三、解答题(共8题;共60分)21.如图所示的网格中,每个小方格都是边长为1的小正方形,B(﹣1,﹣1),C(5,﹣1)(1)把△ABC绕点C按顺时针旋转90°后得到△A1B1C1,请画出这个三角形并写出点B1的坐标;(2)以点A为位似中心放大△ABC,得到△A2B2C2,使放大前后的面积之比为1:4,请在下面网格内出△A2B2C2.22.一轮船在P处测得灯塔A在正北方向,灯塔B在南偏东30°方向,轮船向正东航行了900m,到达Q处,测得A位于北偏西60°方向,B位于南偏西30°方向.(1)线段BQ与PQ是否相等?请说明理由;(2)求A、B间的距离(结果保留根号).23.已知:如图,AB是⊙O的直径,BC是和⊙O相切于点B的切线,⊙O的弦AD平行于OC.求证:DC 是⊙O的切线.24.已知关于的一元二次方程2+2+﹣2=0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1)求的取值范围;(2)若为大于1的整数,求方程的根.25.如图,点A,B,C,D,E在圆上,弦的延长线与弦的延长线相交于点,AB是圆的直径,D是BC的中点.求证:AB=AC.26.如图(1),在□ABCD中,P是CD边上的一点,AP与BP分别平分∠DAB和∠CBA。
九年级上学期期末数学试卷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0个小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已知A 样本的数据如下:72,73,76,76,77,78,78,78,B 样本的数据恰好是A 样本数据每个的2倍,则A ,B 两个样本的方差关系是( )A .B 是A 的2倍B .B 是A 的2倍C .B 是A 的4倍D .一样大【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B 样本的数据恰好是A 样本数据每个的2倍,∴A ,B 两个样本的方差关系是B 是A 的4倍 故选C考点:方差2.如图是二次函数y =ax 2+bx + c(a≠0)图象如图所示,则下列结论,①c<0,②2a + b=0;③a+b+c=0,④b 2–4ac<0,其中正确的有( )A .1个B .2个C .3个D .4【答案】B 【分析】由抛物线的开口方向判断a 与1的关系,由抛物线与y 轴的交点判断c 与1的关系,然后根据对称轴及抛物线与x 轴交点情况进行推理,进而对所得结论进行判断.【详解】①抛物线与y 轴交于负半轴,则c <1,故①正确;②对称轴x 2b a=-=1,则2a+b=1.故②正确; ③由图可知:当x=1时,y=a+b+c <1.故③错误;④由图可知:抛物线与x 轴有两个不同的交点,则b 2﹣4ac >1.故④错误.综上所述:正确的结论有2个.故选B .【点睛】本题考查了图象与二次函数系数之间的关系,会利用对称轴的值求2a 与b 的关系,以及二次函数与方程之间的转换,根的判别式的熟练运用.3.木杆AB 斜靠在墙壁上,当木杆的上端A 沿墙壁NO 竖直下滑时,木杆的底端B 也随之沿着射线OM 方向滑动.下列图中用虚线画出木杆中点P 随之下落的路线,其中正确的是( )A.B.C.D.【答案】D【解析】解:如右图,连接OP,由于OP是Rt△AOB斜边上的中线,所以OP=12AB,不管木杆如何滑动,它的长度不变,也就是OP是一个定值,点P就在以O为圆心的圆弧上,那么中点P下落的路线是一段弧线.故选D.4.二次函数y=ax2+bx+c(a≠0)和正比例函数y=23x的图象如图所示,则方程ax2+(b﹣23)x+c=0(a≠0)的两根之和()A.大于0B.等于0C.小于0D.不能确定【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设ax2+bx+c=1(a≠1)的两根为x1,x2,由二次函数的图象可知x1+x2>1,a>1,设方程ax2+(b﹣)x+c=1(a≠1)的两根为a,b再根据根与系数的关系即可得出结论.设ax2+bx+c=1(a≠1)的两根为x1,x2,∵由二次函数的图象可知x1+x2>1,a>1,∴﹣>1.设方程ax2+(b﹣)x+c=1(a≠1)的两根为a,b,则a+b=﹣=﹣+,∵a>1,∴>1,∴a+b>1.考点:抛物线与x轴的交点5.下列图形中,既是轴对称图形,又是中心对称图形的是()A.B.C.D.【答案】C【分析】根据轴对称,中心对称的概念逐一判断即可.【详解】解:A、该图形为轴对称图形,但不是中心对称图形,故A错误;B、该图形为中心对称图形,但不是轴对称图形,故B错误;C、该图形既是轴对称图形,又是中心对称图形,故C正确;D、该图形为轴对称图形,但不是中心对称图形,故D错误;故答案为C.【点睛】本题考查了轴对称,中心对称图形的识别,掌握轴对称,中心对称的概念是解题的关键.6.如图,一张扇形纸片OAB,∠AOB=120°,OA=6,将这张扇形纸片折叠,使点A与点O重合,折痕为CD,则图中未重叠部分(即阴影部分)的面积为()A.93B.12π﹣93C.932D.6π﹣932【答案】A【分析】根据阴影部分的面积=S扇形BDO﹣S弓形OD计算即可.【详解】由折叠可知,S弓形AD=S弓形OD,DA=DO.∵OA=OD,∴AD=OD=OA,∴△AOD为等边三角形,∴∠AOD=60°.∵∠AOB=120°,∴∠DOB=60°.∵AD=OD=OA=6,∴AC=CO=3,∴CD=33,∴S弓形AD=S扇形ADO﹣S△ADO260613602π⋅=-⨯6×33=6π﹣93,∴S弓形OD=6π﹣93,阴影部分的面积=S扇形BDO﹣S弓形OD2606360π⋅=-(6π﹣93)=93.故选:A.【点睛】本题考查了扇形面积与等边三角形的性质,熟练运用扇形公式是解答本题的关键.7.下列品牌的运动鞋标志中,既是轴对称图形,又是中心对称图形的是()A.B.C.D.【答案】D【分析】根据轴对称图形和中心对称图形的定义即可得出答案.【详解】A是轴对称图形,但不是中心对称图形,故此选项不符合题意;B不是轴对称图形,也不是中心对称图形,故此选项不符合题意;C不是轴对称图形,也不是中心对称图形,故此选项不符合题意;D既是轴对称图形又是中心对称图形,故此选项符合题意.故选D.【点睛】本题考查轴对称及中心对称的定义,掌握中心对称图形与轴对称图形的概念,要注意:轴对称图形的关键是寻找对称轴,图形两部分折叠后可重合;中心对称图形是要寻找对称中心,旋转180度后与原图重合.8.如果:1:2x y=,那么下列各式中不成立的是()A.32x yy+=;B.12y xy-=;C.21yx=;D.1213xy+=+【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由题意分析可知:A 中,131,,22x y x x x y y y y y ++=+=⇒=,故不选A ;B 中,111122y x x y y -=-=-=,故不选;C 中,1221x y y x =⇒=;D 中,1213x y +≠+,故选D 考点:代数式的运算点评:本题属于对代数式的基本运算规律和代数式的代入分析的求解9.如图,在纸上剪一个圆形和一个扇形的纸片,使之恰好能围成一个圆锥模型,若圆的半径r =1,扇形的半径为R ,扇形的圆心角等于90°,则R 的值是( )A .R =2B .R =3C .R =4D .R =5【答案】C 【分析】利用圆锥的底面周长等于侧面展开图的扇形弧长,根据弧长公式计算.【详解】解:扇形的弧长是:90180R π=2R π, 圆的半径r =1,则底面圆的周长是2π,圆锥的底面周长等于侧面展开图的扇形弧长则得到:2R π=2π, ∴2R =2, 即:R =4,故选C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圆锥底面周长与展开扇形弧长关系,解决本题的关键是要熟练掌握圆锥底面周长与展开扇形之间关系.10.如图,AB 是O 的直径,且4AB =,C 是O 上一点,将弧AC 沿直线AC 翻折,若翻折后的圆弧恰好经过点O ,取 3.14π≈,2 1.41≈,3 1.73≈,那么由线段AB 、AC 和弧BC 所围成的曲边三角形的面积与下列四个数值最接近的是( )A.3.2 B.3.6 C.3.8 D.4.2 【答案】C【分析】作OE⊥AC交⊙O于F,交AC于E,连接CO,根据折叠的性质得到OE=12OF,根据直角三角形的性质求出∠CAB,再得到∠COB,再分别求出S△ACO与S扇形BCO即可求解..【详解】作OE⊥AC交⊙O于F,交AC于E,由折叠的性质可知,EF=OE=12 OF,∴OE=12 OA,在Rt△AOE中,OE=12 OA,∴∠CAB=30°,连接CO,故∠BOC=60°∵4AB=∴r=2,OE=1,AC=2AE=2×2221-=23∴线段AB、AC和弧BC所围成的曲边三角形的面积为S△ACO+S扇形BCO=21602360AC OE rπ⨯+⨯⨯=211231226π⨯⨯+⨯⨯=233π+≈3.8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的是翻折变换的性质、圆周角定理,扇形的面积求解,解题的关键是熟知折叠是一种对称变换,折叠前后图形的形状和大小不变,位置变化,对应边和对应角相等.11.方程221x=的解是()A.12x=±B.2x=C.12x=D.2x【答案】B【解析】按照系数化1、开平方的步骤求解即可.【详解】系数化1,得21 2x=开平方,得22 x=±故答案为B.【点睛】此题主要考查一元二次方程的求解,熟练掌握,即可解题.12.下列事件中,属于必然事件的是()A.任意画一个正五边形,它是中心对称图形B.某课外实践活动小组有13名同学,至少有2名同学的出生月份相同C.不等式的两边同时乘以一个数,结果仍是不等式D.相等的圆心角所对的弧相等【答案】B【分析】根据随机事件、必然事件、不可能事件的定义,分别进行判断,即可得到答案.【详解】解:A、正五边形不是中心对称图形,故A是不可能事件;B、某课外实践活动小组有13名同学,至少有2名同学的出生月份相同,是必然事件,故B正确;C、不等式的两边同时乘以一个数,结果不一定是不等式,是随机事件,故C错误;D、在同圆或等圆中,相等的圆心角所对的弧相等,故D是随机事件,故D错误;故选:B.【点睛】本题考查了随机事件、必然事件、不可能事件的定义,解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定义,正确的进行判断.二、填空题(本题包括8个小题)13.如图,RtΔABC绕直角顶点C顺时针旋转90°,得到ΔDEC,连接AD,若∠BAC=25°,则∠ADE=_________【答案】20°【分析】由题意根据旋转的性质可得AC=CD,∠CDE=∠BAC,再判断出△ACD是等腰直角三角形,然后根据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性质求出∠CAD=45°,根据∠ADE=∠CED-∠CAD.【详解】解:∵Rt△ABC绕其直角顶点C按顺时针方向旋转90°后得到△DEC,∴AC=CD,∠CDE=∠BAC=25°,∴△ACD是等腰直角三角形,∴∠CAD=45°,∴∠ADE=∠CED-∠CAD=45°-25°=20°.故答案为:20°.【点睛】本题考查旋转的性质,等腰直角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与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的性质,熟记各性质并准确掌握理解图示是解题的关键.14.如图,△ABC 与△DEF 均为等边三角形,O 为BC 、EF 的中点,则AD :BE 的值为________.【答案】3 【详解】连接OA 、OD ,∵△ABC 与△DEF 均为等边三角形,O 为BC 、EF 的中点,∴AO ⊥BC ,DO ⊥EF ,∠EDO=30°,∠BAO=30°,∴OD :OE=OA :OB=3:1,∵∠DOE+∠EOA=∠BOA+∠EOA ,即∠DOA=∠EOB ,∴△DOA ∽△EOB ,∴OD :OE=OA :OB=AD :BE=3:1=3, 故答案为3考点:1.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2.等边三角形的性质15.当32x -≤≤时,函数242(0)y ax ax a =-+≠的最大值是8则a =_________.【答案】32-或27【分析】先求出二次函数的对称轴,根据开口方向分类讨论决定取值,列出关于a 的方程,即可求解;【详解】解:函数()2242=x-2+2-4y ax ax a a =-+,则对称轴为x=2,对称轴在32x -≤≤范围内,当a <0时,开口向下,有最大值,最大值在x=2处取得,即()2y=a 2-2+2-4a =8,解得a=32-; 当a >0时,开口向上,最大值在x=-3处取得,即()2y=a -3-2+2-4a =8,解得a=27;故答案为:32-或27;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了二次函数的最值,掌握二次函数的性质是解题的关键.16.将二次函数223y x x =-+化成2()y x h k =-+的形式,则y =__________.【答案】()212x -+【分析】利用配方法,加上一次项系数的一半的平方来凑完全平方式,即可把一般式转化为顶点式.【详解】解:223y x x =-+, 22113y x x =-+-+,()212y x =-+. 故答案为:()212x -+.【点睛】本题考查了二次函数的三种形式:一般式:2y ax bx c =++,顶点式:2()y a x h k =-+;两根式:12()()y a x x x x =--.正确利用配方法把一般式化为顶点式是解题的关键.17.如图,以点P 为圆心的圆弧与x 轴交于A ,B 两点,点P 的坐标为(4,2),点A 的坐标为(2,0),则点B 的坐标为______.【答案】 (6,0)【详解】解:过点P 作PM ⊥AB 于M ,则M 的坐标是(4,0)∴MB=MA=4-2=2,∴点B 的坐标为(6,0)18.抛物线y =ax 2+bx +c 的部分图象如图所示,则当y <0时,x 的取值范围是_____.【答案】x <﹣1或x >1.【分析】利用二次函数的对称性得到抛物线与x 轴的另一个交点坐标为(1,0),然后写出抛物线在x 轴下方所对应的自变量的范围即可.【详解】∵抛物线的对称轴为直线1x =,而抛物线与x 轴的一个交点坐标为(-1,0),∴抛物线与x 轴的另一个交点坐标为(1,0),∴当0y <时,x 的取值范围为1x <-或3x >.故答案为:1x <-或3x >.【点睛】本题考查抛物线与x 轴的交点、二次函数的性质,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明确题意,利用二次函数的性质和数形结合的思想解答.三、解答题(本题包括8个小题)19.如图,一次函数112y k x =+与反比例函数22k y x =的图象交于点(4,)A m 和(8,2)B --,与y 轴交于点C.(1)1k = ,2k = ;(2)根据函数图象可知,当1y >2y 时,x 的取值范围是 ;(3)过点A 作AD ⊥x 轴于点D ,点P 是反比例函数在第一象限的图象上一点.设直线OP 与线段AD 交于点E ,当ODAC S 四边形:ODE S =3:1时,求点P 的坐标.【答案】(1)12,16; (2)-8<x <0或x >4; (3)点P 的坐标为(42,2. 【分析】(1)将点B 代入y 1=k 1x +2和y 2=2k x ,可求出k 1=1,2k 2=16. (2)由图象知,-8<x <0和x >4(3)先求出四边形ODAC 的面积,从而求出DE 的长,然后得出点E 的坐标,最后求出直线OP 的解析式即可得出点P 的坐标.【详解】解:(1)把B (-8,-2)代入y 1=k 1x+2得-8k 1+2=-2,解得k 1= 1,2∴一次函数解析式为y 1=12x+2; 把B (-8,-2)代入22k y x =得k 2=-8×(-2)=16, ∴反比例函数解析式为216y x =故答案为:12,16; (2)∵当y 1>y 2时即直线在反比例函数图象的上方时对应的x 的取值范围,∴-8<x <0或x >4;故答案为:-8<x <0或x >4;(3)由(1)知y 1=12x +2,y 2=16x, ∴m =4,点C 的坐标是(0,2),点A 的坐标是(4,4),∴CO =2,AD =OD =4,∴S 梯形ODAC =2CO AD +·OD =242×4=12. ∵S 梯形ODAC ∶S △ODE =3∶1,∴S △ODE =13×S 梯形ODAC =13×12=4, 即12OD·DE =4,∴DE =2, ∴点E 的坐标为(4,2).又∵点E 在直线OP 上,∴直线OP 的解析式是y =12x ,∴直线OP 与反比例函数y 2=16x的图象在第一象限内的交点P 的坐标为,). 【点睛】 本题考查了反比例函数与一次函数的交点问题,待定系数法求反比例函数与一次函数的解析式,三角形、梯形的面积,根据图象找出自变量的取值范围.在解题时要综合应用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和性质以及求一次函数与反比例函数交点坐标是本题的关键.20.倡导全民阅读,建设书香社会.(调查)目前,某地纸媒体阅读率为40%,电子媒体阅读率为80%,综合媒体阅读率为90%.(百度百科)某种媒体阅读率,指有某种媒体阅读行为人数占人口总数的百分比;综合阅读率,在纸媒体和电子体中,至少有一种阅读行为的人数占人口总数的百分比,它反映了一个国家或地区的阅读水平.(问题解决)(1)求该地目前只有电子媒体阅读行为人数占人口总数的百分比;(2)国家倡导全民阅读,建设书香社会.预计未来两个五年中,若该地每五年纸媒体阅读人数按百分数x减少,综合阅读人数按百分数x增加,这样十年后,只读电子媒体的人数比目前增加53%,求百分数x.【答案】(1)该社区有电子媒体阅读行为人数占人口总数的百分比为50%.(2)x为10%.【分析】(1)根据题意,利用某地传统媒体阅读率为80%,数字媒体阅读率为40%,而综合阅读率为90%,得出等式求出答案;(2)根据综合阅读人数﹣纸媒体阅读人数=只读电子媒体的人数,结合该地每五年纸媒体阅读人数按百分数x减少,综合阅读人数按百分数x增加列出方程即可求出答案.【详解】解:(1)设某地人数为a,既有传统媒体阅读又有数字媒体阅读的人数为y,则传统媒体阅读人数为0.8a,数字媒体阅读人数为0.4a.依题意得:0.8a+0.4a﹣y=0.9a,解得y=0.3a,∴传统媒体阅读又有数字媒体阅读的人数占总人口总数的百分比为30%.则该社区有电子媒体阅读行为人数占人口总数的百分比为=80%﹣30%=50%.(2)依题意得:0.9a(1+x)2+0.4a(1﹣x)2=0.5a(1+0.53),整理得:5x2+26x﹣2.65=0,解得:x1=0.1=10%,x2=﹣5.3(舍去),答:x为10%.【点睛】此题主要考查了一元二次方程的应用,根据题意得出正确等量关系是解题关键.21.如图,圆内接四边形ABDC,AB是⊙O的直径,OD⊥BC于E.(1)求证:∠BCD=∠CBD;(2)若BE=4,AC=6,求DE的长.【答案】(1)详见解析;(1)1.【分析】(1)根据OD⊥BC于E可知BD CD=,所以BD=CD,故可得出结论;(1)先根据圆周角定理得出∠ACB=90°,再OD⊥BC于E可知OD∥AC,由于点O是AB的中点,所以OE是△ABC的中位线,故12OE AC=,在Rt△OBE中根据勾股定理可求出OB的长,故可得出DE的长,进而得出结论.【详解】解:(1)∵OD⊥BC于E,∴BD CD =,∴BD=CD ,∴∠BCD=∠CBD ;(1)∵AB 是⊙O 的直径,∴∠ACB=90°,∵OD ⊥BC 于E ,∴OD ∥AC ,∵点O 是AB 的中点,∴OE 是△ABC 的中位线,116322OE AC ∴==⨯= 在Rt △OBE 中,∵BE=4,OE=3,5OB ∴===,即OD=OB=5,∴DE=OD-OE=5-3=1.22.解方程:(1)24810x x -+=;(2)752652x x x【答案】(1)11x =+,21x =;(2)125x =-,267x =. 【分析】(1)运用公式法解方程即可;(2)运用因式分解法解方程即可.【详解】(1)∵()2248441480b ac =-=--⨯⨯=>⊿,∴()8224b x a ---====⨯,∴11x =+,21x =; (2)移项,得:()()7526520x x x +-+=,提公因式得:()()52760x x +-=,∴520x +=或760x -=, ∴125x =-,267x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解一元二次方程-公式法和因式分解法,能把一元二次方程转化成一元一次方程是解此题的关键.23.(1)如图1,在△ABC 中,点D ,E ,Q 分别在AB ,AC ,BC 上,且DE ∥BC ,AQ 交DE 于点P ,求证:DP EP BQ CQ=; (2) 如图,在△ABC 中,∠BAC=90°,正方形DEFG 的四个顶点在△ABC 的边上,连接AG ,AF 分别交DE 于M ,N 两点.①如图2,若AB=AC=1,直接写出MN 的长;②如图3,求证MN 2=DM·EN .【答案】(1)证明见解析;(2)①29;②证明见解析. 【分析】(1)易证明△ADP ∽△ABQ ,△ACQ ∽△ADP ,从而得出DP EP BQ CQ=; (2)①根据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和勾股定理,求出BC 2,根据△ADE ∽△ABC ,求出正方形DEFG 的边长23.从而,由△AMN ∽△AGF 和△AMN 的MN 边上高26,△AGF 的GF 边上高22,GF=23,根据 MN :GF 等于高之比即可求出MN ; ②可得出△BGD ∽△EFC ,则DG•EF=CF•BG ;又DG=GF=EF ,得GF 2=CF•BG ,再根据(1)DM MN EN BG GF CF ==,从而得出结论.【详解】解:(1)在△ABQ 和△ADP 中,∵DP ∥BQ ,∴△ADP ∽△ABQ ,∴DP AP BQ AQ,同理在△ACQ和△APE中,EP AP CQ AQ=,∴DP PE BQ QC=;(2)①作AQ⊥BC于点Q.∵BC边上的高AQ=2,∵DE=DG=GF=EF=BG=CF ∴DE:BC=1:3又∵DE∥BC∴AD:AB=1:3,∴AD=13,DE=23,∵DE边上的高为26,MN:GF=26:22,∴MN:2=2:2,∴MN=29.故答案为:29.②证明:∵∠B+∠C=90°∠CEF+∠C=90°,∴∠B=∠CEF,又∵∠BGD=∠EFC,∴△BGD∽△EFC,∴DG BG CF EF=,∴DG•EF=CF•BG,又∵DG=GF=EF,∴GF 2=CF•BG ,由(1)得DM MN EN BG GF FC ==, ∴MN MN DM EN GF GF BG CF =, ∴2()MN DM EN GF BG CF =, ∵GF 2=CF•BG ,∴MN 2=DM•EN .【点睛】本题考查了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以及正方形的性质,是一道综合题目,难度较大.24.京剧脸谱是京剧艺术独特的表现形式.京剧表演中,经常用脸谱象征人物的性格,品质,甚至角色和命运.如红脸代表忠心耿直,黑脸代表强悍勇猛.现有三张不透明的卡片,其中两张卡片的正面图案为“红脸”,另外一张卡片的正面图案为“黑脸”,卡片除正面图案不同外,其余均相同,将这三张卡片背面向上洗匀,从中随机抽取一张,记录图案后放回,重新洗匀后再从中随机抽取一张.请用画树状图或列表的方法,求抽出的两张卡片上的图案都是“红脸”的概率.(图案为“红脸”的两张卡片分别记为A 1、A 2,图案为“黑脸”的卡片记为B )【答案】49【分析】根据题意画出树状图,求出所有的情况数和两次抽取的卡片上都是“红脸”的情况数,再根据概率公式计算即可.【详解】画树状图为:由树状图可知,所有可能出现的结果共有9种,其中两次抽取的卡片上都是“红脸”的结果有4种,所以P(两张都是“红脸”)49=, 答:抽出的两张卡片上的图案都是“红脸”的概率是49.【点睛】本题考查了概率的求法.用到的知识点为数状图和概率,概率=所求情况数与总情况数之比,关键是根据题意画出树状图.25.学校准备建一个矩形花圃,其中一边靠墙,另外三边用周长为30米的篱笆围成.已知墙长为18米,设花圃垂直于墙的一边长为x米,花圃的面积为y平方米.(1)求出y与x的函数关系式,并写出x的取值范围;(2)当x为何值时,y有最大值?最大值是多少?【答案】(1)y=﹣2x2+30x;6≤x<11;(2)当x=7.1时,y的最大值是112.1.【分析】(1)利用矩形的面积公式,列出面积y关于x的函数解析式,即可求解;(2)根据自变量的取值范围和函数的对称性确定函数的最大值即可.【详解】解:(1)由题意可得,y=x(30﹣2x)=﹣2x2+30x,即y与x的函数关系式是y=﹣2x2+30x;∵墙的长度为18,∴0<30﹣2x≤18,解得,6≤x<11,即x的取值范围是6≤x<11;(2)由(1)知,y=﹣2x2+30x=﹣2(x﹣152)2+2252,而6≤x<11,∴当x=7.1时,y取得最大值,此时y=112.1,即当x=7.1时,y的最大值是112.1.【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二次函数的实际应用,关键是根据题意得到函数关系式,然后利用二次函数的性质进行求解即可.26.解方程:(x+3)2=2x+1.【答案】x1=﹣3,x2=﹣1.【分析】利用因式分解法解方程即可.【详解】(x+3)2=2(x+3) ,(x+3)2﹣2(x+3)=0 ,(x+3)(x+3﹣2)=0,(x+3)(x+1)=0 ,∴x1=﹣3,x2=﹣1.27.如图1,抛物线2316y x=-平移后过点A(8,,0)和原点,顶点为B,对称轴与x轴相交于点C,与原抛物线相交于点D.(1)求平移后抛物线的解析式并直接写出阴影部分的面积S阴影;(2)如图2,直线AB与y轴相交于点P,点M为线段OA上一动点,PMN∠为直角,边MN与AP相交于点N,设OM t=,试探求:①t为何值时MAN∆为等腰三角形;②为何值时线段PN的长度最小,最小长度是多少.【答案】(1)平移后抛物线的解析式23y x bx16=-+,= 12;(2)①92t=,②当=3时,PN取最小值为152.【分析】(1)设平移后抛物线的解析式y=316-x2+bx,将点A(8,0)代入,根据待定系数法即可求得平移后抛物线的解析式,再根据割补法由三角形面积公式即可求解;(2)作NQ垂直于x轴于点Q,①分当MN=AN时,当AM=AN时,当MN=MA时,三种情况讨论可得△MAN为等腰三角形时t的值;②由MN所在直线方程为y=266t tx-,与直线AB的解析式y=﹣x+6联立,得x N的最小值为6,此时t=3,PN取最小值为152.【详解】(1)设平移后抛物线的解析式23y x bx16=-+,将点A(8,,0)代入,得233y x x162=-+=23(4)316x--+,所以顶点B(4,3),所以S阴影=OC•CB=12;(2)设直线AB解析式为y=mx+n,将A(8,0)、B(4,3)分别代入得8043m nm n+=⎧⎨+=⎩,解得:346mn⎧=-⎪⎨⎪=⎩,所以直线AB 的解析式为3y x 64=-+,作NQ 垂直于x 轴于点Q , ①当MN =AN 时, N 点的横坐标为8t 2+,纵坐标为243t 8-, 由三角形NQM 和三角形MOP 相似可知NQ MQ OM OP =,得243t 8t 82t 6--=,解得9t ,82=(舍去). 当AM =AN 时,AN =8t -,由三角形ANQ 和三角形APO 相似可知()3NQ 8t 5=-,()4AQ 8t 5=-,MQ =8t 5-, 由三角形NQM 和三角形MOP 相似可知NQ MQ OM OP =得:()38t 8t 55t 6--=, 解得:t =12(舍去);当MN =MA 时,MNA MAN 45∠∠=<︒故AMN ∠是钝角,显然不成立, 故9t 2=; ②由MN 所在直线方程为y=266t t x -,与直线AB 的解析式y=﹣x+6联立, 得点N 的横坐标为X N =272292t t++,即t 2﹣x N t+36﹣x N =0, 由判别式△=x 2N ﹣4(36﹣92N x )≥0,得x N ≥6或x N ≤﹣14, 又因为0<x N <8,所以x N 的最小值为6,此时t=3,当t=3时,N 的坐标为(6,),此时PN 取最小值为152. 【点睛】本题考查了二次函数综合题,涉及的知识点有:待定系数法求抛物线的解析式,平移的性质,割补法,三角形面积,分类思想,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勾股定理,根的判别式,综合性较强,有一定的难度,熟练掌握相关知识是解题的关键.九年级上学期期末数学试卷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0个小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某学校要种植一块面积为200m2的长方形草坪,要求两边长均不小于10m,则草坪的一边长y(单位:m)随另一边长x(单位:m)的变化而变化的图象可能是()A.B.C.D.【答案】C【解析】易知y是x的反比例函数,再根据边长的取值范围即可解题.【详解】∵草坪面积为200m2,∴x、y存在关系y=,∵两边长均不小于10m,∴x≥10、y≥10,则x≤20,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反比例函数的应用,根据反比例函数解析式确定y的取值范围,即可求得x的取值范围,熟练掌握实际问题的反比例函数图象是解题的关键.2.下列事件中是必然发生的事件是()A.抛两枚均匀的硬币,硬币落地后,都是正面朝上B.射击运动员射击一次,命中十环C.在地球上,抛出的篮球会下落D.明天会下雨【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A.抛两枚均匀的硬币,硬币落地后,都是正面朝上是随机事件,故A错误;B.射击运动员射击一次,命中十环是随机事件,故B错误;C.在地球上,抛出的篮球会下落是必然事件,故C正确;D.明天会下雨是随机事件,故D错误;故选C.考点:随机事件.3.某中学篮球队12名队员的年龄情况如下:年龄(单位:岁) 14 15 16 17 18则这个队队员年龄的众数和中位数分别是( )A.15,16 B.15,15 C.15,15.5 D.16,15【答案】C【分析】由题意直接根据众数和中位数的定义求解可得.【详解】解:∵这组数据中15出现5次,次数最多,∴众数为15岁,中位数是第6、7个数据的平均数,+÷=15.5岁,∴中位数为(1516)2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众数与中位数,中位数是将一组数据从小到大(或从大到小)重新排列后,最中间的那个数(最中间两个数的平均数),叫做这组数据的中位数,如果中位数的概念掌握得不好,不把数据按要求重新排列,就会出错;众数是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数.4.如果两个相似三角形的相似比为2:3,那么这两个三角形的面积比为()A.2:3 B C.4:9 D.9:4【答案】C【分析】根据相似三角形的面积的比等于相似比的平方解答.【详解】∵两个相似三角形的相似比为2:3,∴这两个三角形的面积比为4:9,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的是相似三角形的性质,掌握相似三角形的面积的比等于相似比的平方是解题的关键.5.已知△ABC≌△DEF,∠A=60°,∠E=40°,则∠F的度数为()A.40 B.60 C.80 D.100【答案】C【分析】根据全等三角形对应角相等可得∠B=∠E=40°,∠F=∠C,然后利用三角形内角和定理计算出∠C 的度数,进而可得答案.【详解】解:∵△ABC≌△DEF,∴∠B=∠E=40°,∠F=∠C,∵∠A=60°,∴∠C=180°-60°-40°=80°,∴∠F=80°,故选:C .【点睛】此题主要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关键是掌握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6.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已知点(3,6)A -,(9,3)B --,以原点O 为位似中心,相似比为13,把ABO ∆缩小,则点B 的对应点B '的坐标是( )A .(9,1)-或(9,1)-B .(3,1)--C .(1,2)-D .(3,1)--或(3,1)【答案】D 【分析】利用以原点为位似中心,相似比为k ,位似图形对应点的坐标的比等于k 或-k ,把B 点的横纵坐标分别乘以13或-13即可得到点B′的坐标. 【详解】解:∵以原点O 为位似中心,相似比为13,把△ABO 缩小, ∴点B (-9,-3)的对应点B′的坐标是(-3,-1)或(3,1).故选D .【点睛】本题考查了位似变换: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如果位似变换是以原点为位似中心,相似比为k ,那么位似图形对应点的坐标的比等于k 或-k .7.如图,在正方形网格中,△ABC 的三个顶点都在格点上,则cosB 的值为( )A .12B .22C 3D .1【答案】B【分析】先根据勾股定理求出AB 的长,再根据余弦的定义求解即可.【详解】∵AC=2,BC=2,∴2222=22+∴cosB=2=222. 故选B. 【点睛】本题考查了勾股定理,以及锐角三角函数的概念,熟练掌握锐角三角函数的定义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8.已知x 1=是一元二次方程2x mx 20+-=的一个解,则m 的值是( )A .1B .1-C .2D .2-【答案】A【解析】把x=1代入方程x 2+mx ﹣2=0得到关于m 的一元一次方程,解之即可.【详解】把x=1代入方程x 2+mx ﹣2=0得:1+m ﹣2=0,解得:m=1.故选A .【点睛】本题考查了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正确掌握一元二次方程的解的概念是解题的关键.9.下列图形中,既是中心对称图形又是轴对称图形的有几个( )A .4个B .3个C .2个D .1个【答案】D 【分析】根据轴对称图形与中心对称图形的概念求解.【详解】解:第一个图形是轴对称图形,不是中心对称图形;第二个图形是轴对称图形,是中心对称图形;第三个图形是轴对称图形,不是中心对称图形;第四个图形不是轴对称图形,是中心对称图形;既是中心对称图形又是轴对称图形的有1个,故选:D .【点睛】此题主要考查了中心对称图形与轴对称图形的概念.轴对称图形的关键是寻找对称轴,图形两部分折叠后可重合,中心对称图形是要寻找对称中心,旋转180度后两部分重合.10.如图,等边△ABC 中,点D 、E 、F 分别是AB 、AC 、BC 中点,点M 在CB 的延长线上,△DMN 为等边三角形,且EN 经过F 点.下列结论:①EN=MF ②MB=FN ③MP·DP=NP·FP ④MB·BP=PF·FC ,正确的结论有( )A .1个B .2个C .3个D .4个【答案】C 【分析】①连接DE 、DF ,根据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得到∠MDF=∠NDE ,证明△DMF ≌△DNE ,根据全等三角形的性质证明;②根据①的结论结合点D 、E 、F 分别是AB 、AC 、BC 中点,即可得证;③根据题目中的条件易证得~MPN DPF ,即可得证; ④根据题目中的条件易证得~BDP FNP ,再则等量代换,即可得证.【详解】连接DE DF 、,∵ABC 和DMN 为等边三角形,∴DM DN =,60MDN ∠=︒,∵点D E F 、、分别为边AB AC BC ,,的中点,∴DEF 是等边三角形,∴DE DF =,60EDF ∠=︒,∵60MDF MDN NDF NDF ∠∠∠∠=+=︒+60NDE EDF NDF NDF ∠∠∠∠=+=︒+∴MDF NDE ∠∠=,在DMF 和DNE 中,DF DE MDF NDE DM DN =⎧⎪∠=∠⎨⎪=⎩,。
【期末解析】青岛版九年级数学上册期末综合检测试卷一、单选题(共10题;共30分)1.已知⊙O 的半径为5.若OP=6,则点P 与⊙O 的位置关系是( ) A.点P 在⊙O 内B.点P 在⊙O 上C.点P 在⊙O 外D.无法判断2.若两个相似三角形的面积之比为1:4,则它们的最大边的比是( )A. 12 ;B. 14 ;C. 15 ;D. 116 ; 3.用配方法解方程:2-4+2=0,下列配方正确的是( )A. (-2)2=2B. (+2)2=2C. (-2)2=-2D. (-2)2=6 4.如图,下列条件不能判定△ADB ∽△ABC 的是( )A. ∠ABD=∠ACBB. ∠ADB=∠ABCC. AB 2=AD•ACD. AD AB = ABBC 5.在△ABC 中,∠A=120°,∠B=45°,∠C=15°,则cosB 等于( )A. √32B. 12 C. √3 D. √226.如图,△ABC 内接于⊙O ,∠A=50°,∠ABC=60°,BD 是⊙O 直径BD 交AC 于E ,连结DC ,则∠BEC 等于( )A. 50°B. 60°C. 70°D. 110° 7.如图,正方形ABCD 内接于⊙O ,AB=2 √2,则AB̂的长是( )A.πB.32πC.2πD.12π8.如图,在半径为R 的⊙O 中,AB ∧和CD ∧度数分别为36°和108°,弦CD 与弦AB 长度的差为(用含有R 的代数式表示).( )A. RB. 1R C. 2R D. 3R29.如图,矩形ABCD中,AB=4,AD=7,其中点E为CD的中点.有一动点P,从点A按A→B→C→E的顺序在矩形ABCD的边上移动,移动到点E停止,在此过程中以点A,P,E三点为顶点的直角三角形的个数为()A. 2B. 3C. 4D. 510.某树主干长出若干数目的支干,每个支干又长出同样数目的小分支,主干、支干和小分支总数是43.若设主干长出个支干,则可列方程()A.(+1)2=43B.2+2+1=43C.2++1=43D.(+1)=43二、填空题(共10题;共30分)11.4cos30°+ (1−√2)0−√12+|﹣2|=________.12.如图,从甲楼底部A处测得乙楼顶部C处的仰角是30°,从甲楼顶部B处测得乙楼底部D处的俯角是45°,已知甲楼的高AB是120m,则乙楼的高CD是________m(结果保留根号)13.已知关于的一元二次方程22﹣3+4=0的一个根是1,则=________.14.如图,一圆与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轴切于点A(8,0),与y轴交于点B(0,4),C(0,16),则该圆的直径为________。
【期末专题复习】青岛版九年级数学上册期末综合检测试卷一、单选题(共10题;共30分)1.方程(﹣2)=3的解为()A. =5B. 1=0,2=5C. 1=2,2=0D. 1=0,2=﹣52.如图,点A,B,C在⊙O上,∠AOB=72°,则∠ACB等于()A. 28°B. 54°C. 18°D. 36°3.一个多边形有9条对角线,则这个多边形的边数是()A. 5B. 6C. 7D. 84.方程22﹣3﹣5=0的二次项系数、一次项系数、常数项分别为()A. 3、2、5B. 2、3、5C. 2、﹣3、﹣5D. ﹣2、3、55.一个人从A点出发向北偏东60°方向走了一段距离到达B点,再从B点出发向南偏西15°方向走了一段距离到C点,则∠ABC的度数为()A. 15°B. 75°C. 105°D. 45°6.如果一个圆锥的主视图是正三角形,则其侧面展开图的圆心角为A. 120ºB. 约156ºC. 180ºD. 约208º7.如图3,CD是⊙O的弦,直径AB过CD的中点M,若∠BOC=40°,则∠ABD=()A. 40°B. 60°C. 70°D. 80°8.已知△ABC中,∠C=90°,AC=6,BC=8,则cosB的值是A. 0.6B. 0.75C. 0.8D. 439.已知关于的方程2+m﹣6=0的一根为2,则m的值是()A. 1B. ﹣1C. 2D. 510.如图,在△ABC中,CA=CB,∠ACB=90°,AB=2,点D为AB的中点,以点D为圆心作圆心角为90°的扇形DEF,点C恰在弧EF上,则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为()A. π2+12B. π−14C. π4+12D. π4−12二、填空题(共10题;共30分)11.如果两个相似三角形的面积的比是4:9,那么它们对应的角平分线的比是________.12.如图,小明用长为3m的竹竿CD做测量工具,测量学校旗杆AB的高度,移动竹竿,使竹竿与旗杆的顶端C、A与O点在一条直线上,则根据图中数据可得旗杆AB的高为________m.13.若关于的一元二次方程(m-2)2++m2-4=0的一个根为0,则m值是________.14.若△ABC∽△DEF,相似比为2:3,则S△ABC:S△DEF=________.15.某药店响应国家政策,某品牌药连续两次降价,由开始每盒16元下降到每盒14元.设每次降价的平均百分率是,则列出关于的方程是________.16.已知扇形的圆心角为45°,半径长为12,则该扇形的弧长为________17.已知:m是方程2﹣2﹣3=0的一个根,则代数式2m﹣m2=________.18.两棵树种在倾角为24°36′的斜坡上,它们的坡面距离是4米,则它们之间的水平距离是________ 米.(可用计算器计算,精确到0.1米)19.如图,⊙O的半径为5cm,弦AB为8cm,P为弦AB上的一动点,若OP的长度为整数,则满足条件的点P有________个.20.如图所示,某拦水大坝的横断面为梯形ABCD,AE、DF为梯形的高,其中迎水坡AB的坡角α=45°,坡长AB= 6√2米,背水坡CD的坡度i=1:√3(i为DF与FC的比值),则背水坡CD的坡长为________米.三、解答题(共8题;共60分)21.如图所示的网格中,每个小方格都是边长为1的小正方形,B(﹣1,﹣1),C(5,﹣1)(1)把△ABC绕点C按顺时针旋转90°后得到△A1B1C1,请画出这个三角形并写出点B1的坐标;(2)以点A为位似中心放大△ABC,得到△A2B2C2,使放大前后的面积之比为1:4,请在下面网格内出△A2B2C2.22.一轮船在P处测得灯塔A在正北方向,灯塔B在南偏东30°方向,轮船向正东航行了900m,到达Q处,测得A位于北偏西60°方向,B位于南偏西30°方向.(1)线段BQ与PQ是否相等?请说明理由;(2)求A、B间的距离(结果保留根号).23.已知:如图,AB是⊙O的直径,BC是和⊙O相切于点B的切线,⊙O的弦AD平行于OC.求证:DC 是⊙O的切线.24.已知关于的一元二次方程2+2+﹣2=0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1)求的取值范围;(2)若为大于1的整数,求方程的根.25.如图,点A,B,C,D,E在圆上,弦的延长线与弦的延长线相交于点,AB是圆的直径,D是BC的中点.求证:AB=AC.26.如图(1),在□ABCD中,P是CD边上的一点,AP与BP分别平分∠DAB和∠CBA。
九年级上学期期末数学试卷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0个小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若反比例函数y=kx(k≠0)的图象经过点P(﹣2,3),则k的值为()A.-2 B.12 C.6 D.-6 【答案】D【分析】直接根据反比例函数图象上点的坐标特征求解.【详解】∵反比例函数y=kx(k≠0)的图象经过点(-2,3),∴k=-2×3=-1.故选:D.【点睛】此题考查了反比例函数图象上点的坐标特征,解题关键在于掌握反比例函数y=kx(k为常数,k≠0)的图象是双曲线,图象上的点(x,y)的横纵坐标的积是定值k,即xy=k.2.如图,将△ABC绕点C顺时针旋转,点B的对应点为点E,点A的对应点为点D,当点E恰好落在边AC上时,连接AD,若∠ACB=30°,则∠DAC的度数是( )A.60B.65C.70D.75【答案】D【详解】由题意知:△ABC≌△DEC,∴∠ACB=∠DCE=30°,AC=DC,∴∠DAC=(180°−∠DCA)÷2=(180°−30°)÷2=75°.故选D.【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旋转的性质,解题的关键是掌握旋转的性质:①对应点到旋转中心的距离相等.②对应点与旋转中心所连线段的夹角等于旋转角.③旋转前、后的图形全等.3.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P的圆心坐标是(-3,a)(a > 3),半径为3,函数y=-x的图像被⊙P截得的弦AB的长为42a的值是( )A.4 B.32+C.32D.33+【答案】B【分析】如图所示过点P作PC⊥x轴于C,交AB于D,作PE⊥AB于E,连结PB,可得OC=3,PC=a,把x=-3代入y=-x得y=3,可确定D点坐标,可得△OCD为等腰直角三角形,得到△PED也为等腰直角三角形,又PE⊥AB,由垂径定理可得AE=BE=12AB=22,在Rt△PBE中,由勾股定理可得PE=223-22=1(),可得PD=2PE=2,最终求出a的值.【详解】作PC⊥x轴于C,交AB于D,作PE⊥AB于E,连结PB,如图,∵⊙P的圆心坐标是(-3,a),∴OC=3,PC=a,把x=-3代入y=-x得y=3,∴D点坐标为(-3,3),∴CD=3,∴△OCD为等腰直角三角形,∴△PED也为等腰直角三角形,∵PE⊥AB,∴AE=BE=12AB=1222,在Rt△PBE中,PB=3,∴223-22(),∴22,∴2.故选B.【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垂径定理、一次函数图象上点的坐标特征以及勾股定理,熟练掌握圆中基本定理和基础图形是解题的关键.4.如图,A,B是反比例函数y=4x在第一象限内的图象上的两点,且A,B两点的横坐标分别是2和4,则△OAB的面积是()A.4 B.3 C.2 D.1【答案】B【解析】先根据反比例函数图象上点的坐标特征及A,B两点的横坐标,求出A(1,1),B(4,1).再过A,B两点分别作AC⊥x轴于C,BD⊥x轴于D,根据反比例函数系数k的几何意义得出S△AOC=S△BOD=12×4=1.根据S四边形AODB=S△AOB+S△BOD=S△AOC+S梯形ABDC,得出S△AOB=S梯形ABDC,利用梯形面积公式求出S梯形ABDC=12(BD+AC)•CD=12×(1+1)×1=2,从而得出S△AOB=2.【详解】∵A,B是反比例函数y=4x在第一象限内的图象上的两点,且A,B两点的横坐标分别是1和4,∴当x=1时,y=1,即A(1,1),当x=4时,y=1,即B(4,1),如图,过A,B两点分别作AC⊥x轴于C,BD⊥x轴于D,则S△AOC=S△BOD=12×4=1,∵S四边形AODB=S△AOB+S△BOD=S△AOC+S梯形ABDC,∴S△AOB=S梯形ABDC,∵S梯形ABDC=12(BD+AC)•CD=12×(1+1)×1=2,∴S△AOB=2,故选B.【点睛】本题考查了反比例函数()0k y k x=≠中k 的几何意义,反比例函数图象上点的坐标特征,梯形的面积,熟知反比例函数图象上的点与原点所连的线段、坐标轴、向坐标轴作垂线所围成的直角三角形面积S 与k 的关系为S=12|k|是解题的关键. 5.下列语句中,正确的有( )A .在同圆或等圆中,相等的圆心角所对的弧相等B .平分弦的直径垂直于弦C .长度相等的两条弧相等D .圆是轴对称图形,任何一条直径都是它的对称轴 【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平分弦(不是直径)的直径垂直于弦,故B 错误;长度和度数都相等的两条弧相等,故C 错误;圆是轴对称图形,任何一条直径所在的直线都是它的对称轴,故D 错误;则本题选A . 6.下列方程中,是一元二次方程的是( )A .x+1x =0B .ax 2+bx+c =0C .x 2+1=0D .x ﹣y ﹣1=0【答案】C【解析】一元二次方程必须满足两个条件:(1)未知数的最高次数是2;(2)二次项系数不为1.【详解】A .该方程不是整式方程,故本选项不符合题意.B .当a =1时,该方程不是关于x 的一元二次方程,故本选项不符合题意.C .该方程符合一元二次方程的定义,故本选项不符合题意.D .该方程中含有两个未知数,属于二元一次方程,故本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了一元二次方程的性质和判定,掌握一元二次方程必须满足的条件是解题的关键.7.如图,在正方形ABCD 中,点E ,F 分别在BC ,CD 上,AE =AF ,AC 与EF 相交于点G ,下列结论:①AC 垂直平分EF ;②BE +DF =EF ;③当∠DAF =15°时,△AEF 为等边三角形;④当∠EAF =60°时,S △ABE =12S △CEF ,其中正确的是( )A .①③B .②④C .①③④D .②③④【答案】C 【解析】①通过条件可以得出△ABE ≌△ADF ,从而得出∠BAE=∠DAF ,BE=DF ,由正方形的性质就可以得出EC=FC ,就可以得出AC 垂直平分EF ,②设BC=a ,CE=y ,由勾股定理就可以得出EF 与x 、y 的关系,表示出BE 与EF ,即可判断BE+DF 与EF 关系不确定;③当∠DAF=15°时,可计算出∠EAF=60°,即可判断△EAF 为等边三角形,④当∠EAF=60°时,设EC=x ,BE=y ,由勾股定理就可以得出x 与y 的关系,表示出BE 与EF ,利用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分别表示出S △CEF 和S △ABE ,再通过比较大小就可以得出结论.【详解】①四边形ABCD 是正方形,∴AB ═AD ,∠B=∠D=90°.在Rt △ABE 和Rt △ADF 中,AE AF AB AD =⎧⎨=⎩, ∴Rt △ABE ≌Rt △ADF (HL ),∴BE=DF∵BC=CD ,∴BC-BE=CD-DF ,即CE=CF ,∵AE=AF ,∴AC 垂直平分EF .(故①正确).②设BC=a ,CE=y ,∴BE+DF=2(a-y ) 2y ,∴BE+DF 与EF 关系不确定,只有当y=(2)a 时成立,(故②错误).③当∠DAF=15°时,∵Rt △ABE ≌Rt △ADF ,∴∠DAF=∠BAE=15°,∴∠EAF=90°-2×15°=60°,又∵AE=AF∴△AEF 为等边三角形.(故③正确).④当∠EAF=60°时,设EC=x ,BE=y ,由勾股定理就可以得出:(x+y)2+y 2=(2x)2∴x 2=2y (x+y )∵S △CEF =12x 2,S △ABE =12y(x+y), ∴S △ABE =12S △CEF .(故④正确). 综上所述,正确的有①③④, 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了正方形的性质的运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及性质的运用,勾股定理的运用,等边三角形的性质的运用,三角形的面积公式的运用,解答本题时运用勾股定理的性质解题时关键.8.如图是小玲设计用手电来测家附近“新华大厦”高度的示意图.点P 处放一水平的平面镜,光线从点A 出发经平面镜反射后刚好射到大厦CD 的顶端C 处,已知,AB BD CD BD ⊥⊥,且测得 1.2AB =米,1.8BP =米,24PD =米,那么该大厦的高度约为( )A .8米B .16米C .24米D .36米【答案】B 【分析】根据光线从点A 出发经平面镜反射后刚好射到大厦CD 的顶端C 处,可知APB CPD ∠=∠,再由,AB BD CD BD ⊥⊥,可得∆ABP ∽CDP ,从而可以得到AB BP CD PD=,即可求出CD 的长. 【详解】∵光线从点A 出发经平面镜反射后刚好射到大厦CD 的顶端C 处∴APB CPD ∠=∠∵,AB BD CD BD ⊥⊥∴90ABP CDP ︒∠=∠=∴∆ABP ∽CDP∴AB BP CD PD= ∵ 1.2AB =米, 1.8BP =米,24PD =米∴1.2 1.824CD = ∴CD=16(米)【点睛】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相似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通过判定三角形相似得到对应线段成比例,构成比例是关键.9.在△ABC 中,∠C =90°.若AB =3,BC =1,则sin A 的值为( )A .13B .22C .223D .3【答案】A【解析】∵在△ABC 中,∠C=90°,AB=3,BC=1,∴sinA=13BC AB =. 故选A.10.如图,四边形ABCD 的两条对角线互相垂直,AC+BD=16,则四边形ABCD 的面积最大值是( )A .64B .16C .24D .32【答案】D 【解析】设AC=x ,四边形ABCD 面积为S ,则BD=16-x , 则:S=12AC•BD=12x (16-x )=-12(x-8)2+32, 当x=8时,S 最大=32;所以AC=BD=8时,四边形ABCD 的面积最大,故选D .【点睛】二次函数最值以及四边形面积求法,正确掌握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四边形面积求法是解题关键. 11.关于x 的方程220x mx n ++=的两个根是-2和1,则m n 的值为( )A .-8B .8C .16D .-16 【答案】C【解析】试题解析:∵关于x 的方程220x mx n ++=的两个根是﹣2和1,∴2m -=﹣1,2n =﹣2,∴m =2,n =﹣4,∴m n =(﹣4)2=1.故选C .12.将含有30°角的直角三角板OAB 如图放置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OB 在x 轴上,若OA=2,将三角板绕原点O 顺时针旋转75°,则点A 的对应点A′的坐标为( )A .3,﹣1)B .(13C .22)D .(22)【答案】C 【解析】试题解析:∵三角板绕原点O 顺时针旋转75°,∴旋转后OA 与y 轴夹角为45°,∵OA=2,∴OA′=2,∴点A′的横坐标为2×222, 纵坐标为22, 所以,点A′2,2)故选C.二、填空题(本题包括8个小题)13.中国古代数学著作《九章算术》中记载:“今有户高多于广六尺八寸,两隅相去适一丈.问户高、广各几何?”译文为:已知长方形门的高比宽多6.8尺,门的对角线长为10尺,那么门的高和宽各是多少尺?设长方形门的宽为x 尺,则可列方程为___________.【答案】222( 6.8)10x x ++=【分析】先用x 表示出长方形门的高,然后根据勾股定理列方程即可.【详解】解:∵长方形门的宽为x 尺,∴长方形门的高为()6.8x +尺,根据勾股定理可得:222( 6.8)10x x ++=故答案为:222( 6.8)10x x ++=. 【点睛】此题考查的是一元二次方程的应用和勾股定理,根据勾股定理列出方程是解决此题的关键.14.如图,以点O 为圆心,半径为2的圆与k y x=的图像交于点A B ,,若30AOB ︒∠=,则k 的值为_______.【答案】3【分析】过点B 作BM ⊥x 轴,过点A 作AN ⊥y 轴,先证△BOM ≌△AON ,由此可求出∠BOM 的度数,再设B (a ,b ),根据锐角三角函数的定义即可求出a 、b 的值,即可求出答案.【详解】解:如图,过点B 作BM ⊥x 轴,过点A 作AN ⊥y 轴,∵点B 、A 均在反比例函数k y x =的图象上,OA=OB , ∴点B 和点A 关于y=x 对称,∴AN=BM ,ON=OM ,∴△BOM ≌△AON ,∴∠BOM=∠AON=290AOB ︒-∠ ∵30AOB ︒∠=∴∠BOM=290AOB ︒-∠=30°, 设B (a ,b ),则OM=a=OB•cos30°=2×323BM=b=OB×sin30°=2×12=1, ∴333.【点睛】本题考查的是反比例函数综合题反比例函数图象上点的坐标特征,根据题意作出辅助线构造出直角三角形,根据直角三角函数求得B 的坐标是解题的关键.15.在一个不透明的盒子里装有5个黑色棋子和若干白色棋子,每个棋子除颜色外都相同,任意摸出一个棋子,摸到白色棋子的概率是23,则白色棋子的个数为_____. 【答案】1.【分析】设白色棋子的个数为x 个,根据概率公式列出算式,求出x 的值即可得出答案.【详解】解:设白色棋子的个数为x 个,根据题意得: 5x x =23, 解得:x =1,答:白色棋子的个数为1个;故答案为:1.【点睛】此题主要考查概率的应用,解题的关键是根据题意列出分式方程进行求解.16.如图,四边形ABCD 内接于⊙O ,AB 是⊙O 的直径,过点C 作⊙O 的切线交AB 的延长线于点P ,若∠P =40°,则∠ADC =____°.【答案】115°【分析】根据过C 点的切线与AB 的延长线交于P 点,∠P=40°,可以求得∠OCP 和∠OBC 的度数,又根据圆内接四边形对角互补,可以求得∠D 的度数,本题得以解决.【详解】解:连接OC ,如右图所示,由题意可得,∠OCP=90°,∠P=40°,∴∠COB=50°,∵OC=OB ,∴∠OCB=∠OBC=65°,∵四边形ABCD 是圆内接四边形,∴∠D+∠ABC=180°,∴∠D=115°,故答案为:115°.【点睛】本题考查切线的性质、圆内接四边形,解题的关键是明确题意,找出所求问题需要的条件.17.对于实数a ,b ,定义运算“※”如下:a ※b=a 2﹣ab ,例如,5※3=52﹣5×3=1.若(x+1)※(x ﹣2)=6,则x 的值为_____.【答案】2【分析】根据新定义运算对式子进行变形得到关于x的方程,解方程即可得解.【详解】由题意得,(x+2)2﹣(x+2)(x﹣2)=6,整理得,3x+3=6,解得,x=2,故答案为2.【点睛】本题考查了解方程,涉及到完全平方公式、多项式乘法的运算等,根据题意正确得到方程是解题的关键.18.比较大小:cos30︒________tan60︒.(填“>,<或=”)【答案】<【分析】比较cos30︒与tan60︒的值即可.【详解】∵3cos302=°,tan603︒=,323<,∴cos30︒<tan60︒,故答案为:<.【点睛】此题考查三角函数值,熟记特殊角度的三角函数值是解题的关键.三、解答题(本题包括8个小题)19.如图,两个转盘中指针落在每个数字上的机会相等,现同时转动A、B两个转盘,停止后,指针各指向一个数字.小聪和小明利用这两个转盘做游戏:若两数之和为负数,则小聪胜;否则,小明胜.你认为这个游戏公平吗?如果不公平,对谁更有利?请你利用树状图或列表法说明理由.【答案】见解析【分析】首先根据题意列出表格,然后由表格即可求得所有等可能的结果与小力胜、小明胜的情况,继而求得小力胜与小明胜的概率,比较概率大小,即可知这个游戏是否公平.【详解】列表得:两个数字之和转盘A 转盘B -1 0 2 11 0 1 32 -2 -3 -2 0 -1 -1-2-11∵由两个转盘各转出一数字作积的所有可能情况有12种,每种情况出现的可能性相同,其中两个数字之和为非负数有7个,负数有5个,()512P =小聪,()712P =小明,571212< ∴对小明有利,这个游戏对双方不公平..【点睛】本题考查的是游戏公平性的判断.判断游戏公平性就要计算每个事件的概率,概率相等就公平,否则就不公平.20.如图,在Rt ABC ∆中, 90C =∠, 在AC ,上取一点D ,以AD 为直径作O ,与AB 相交于点E ,作线段BE 的垂直平分线MN 交BC 于点N ,连接EN .(1) 求证:EN 是O 的切线;(2)若3,4AC BC ==,O 的半径为1.求线段EN 与线段AE 的长.【答案】(1)见解析;(2)196,85EN AE == 【分析】(1)根据题意,证出EN 与OE 垂直即可;(2)求线段的长一般构造直角三角形,利用勾股定理来求解.在Rt △OEN 、Rt △OCN △中,EN ²=ON ²-OE ²,ON ²=OC ²+CN ²,CN=4-EN 代入可求EN ;同理构造直角三角形Rt △AED 、Rt △EDB 、Rt △DCB,AE ²=AD ²-DE ²,DE ²=DB ²-BE ²,DB ²=CD ²+CB ²=1²+4²=17,代入求AE. 【详解】()1证明:连接OE MN 是BE 的垂直平分线BN EN ∴= B NEB ∴∠=∠OA OE = A OEA ∴∠=∠90C ∠=90A B ∴∠+∠=∴90OEN ∠=即OE EN ⊥OE 是半径EN ∴是圆的切线()2解:连接ON设EN 长为x ,则=BN EN x =3,4AC BC ==,圆的半径为14,312CN x OC AC OA ∴=-=-=-= 2222OE EN OC CN ∴+=+()2222124x x ∴+=+-解得19x 8=,所以198EN = 连接,,ED DB 设AE y =3,4AC BC ==∴AB=5,∵AD 是直径, 90AED DEB ∴∠=∠= ∴△ADE 是直角三角形 则2222DE y =-321CD AC AD =-=-=22217DB CD CB ∴=+=AD 为直径,∴△DEB 是直角三角形,222DE EB DB ∴+=即(2²-y ²)+(5-y) ²=17 解得65y =196,85EN AE ∴==【点睛】本题考查了切线的判定,勾股定理的运用,在运用勾股定理时需要构造与所求线段有关的直角三角形,问题关键是找到已知线段和所求线段之间的关系.21.如图1,O 的直径4cm AB =,点C 为线段AB 上一动点,过点C 作AB 的垂线交O 于点D ,E ,连结AD ,AE .设AC 的长为cm x ,ADE ∆的面积为2cm y .小东根据学习函数的经验,对函数y 随自变量x 的变化而变化的规律进行了探究. 下面是小东的探究过程,请帮助小东完成下面的问题.(1)通过对图1的研究、分析与计算,得到了y 与x 的几组对应值,如下表:/cm x0 0.5 1 1.5 2 2.5 3 3.5 4 2/cm y 0 0.71.72.9a4.85.24.6请求出表中小东漏填的数a ;(2)如图2,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描出表中各对应值为坐标的点,画出该函数的大致图象;(3)结合画出的函数图象,当ADE ∆的面积为24cm 时,求出AC 的长. 【答案】(1) 4.0a =;(2)详见解析;(3)2.0或者3.7【分析】(1)当x =2时,点C 与点O 重合,此时DE 是直径,由此即可解决问题; (2)利用描点法即可解决问题;(3)利用图象法,确定y =4时x 的值即可;【详解】(1)当2x =时,即ED 是直径,可求得ADE ∆的面积为4.0, ∴ 4.0a =;(2)函数图象如图所示:(3)由图像可知,当 4.0a =时, 2.0AC x ==或3.7 【点睛】本题考查圆综合题,三角形的面积,函数图象等知识,解题的关键是理解题意,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属于中考压轴题.22.若矩形的长为x ,宽为y ,面积保持不变,下表给出了x 与y 的一些值求矩形面积. (1)请你根据表格信息写出y 与x 之间的函数关系式; (2)根据函数关系式完成下表x2321 8y4 222【答案】(1)4y x=;(2)6,2222 【分析】(1)矩形的宽=矩形面积÷矩形的长,设出关系式,由于(1,4)满足,故可求得k 的值; (2)根据(1)中所求的式子作答. 【详解】解(1)设ky x=,由于()1,4在此函数解析式上,那么k 144=⨯=. ∴4y x= (2)x2321 2 82y6224 21222【点睛】本题考查了列函数关系式表式实际问题,解答该类问题的关键是确定两个变量之间的函数关系,然后利用待定系数法求出它们的关系式.在此函数上的点一定适合这个函数解析式.23.为了节省材料,某水产养殖户利用本库的岸堤(岸堤足够长)为一边,用总长为160m 的围网在水库中围成了如图所示的①、②、③三块矩形区域网箱,而且这三块矩形区域的面积相等,设BE 的长度为xm ,矩形区域ABCD 的面积为ym 1.(1)则AE = m ,BC = m ;(用含字母x 的代数式表示) (1)求矩形区域ABCD 的面积y 的最大值.【答案】(1)1x ,(80﹣4x );(1)1100m 1.【分析】(1)根据三个矩形面积相等,得到矩形AEFD 面积是矩形BCFE 面积的1倍,可得出AE =1BE ,设BE =x ,则有AE =1x ,BC =80﹣4x ;(1)利用二次函数的性质求出y 的最大值,以及此时x 的值即可. 【详解】(1)设BE 的长度为xm , 则AE =1xm ,BC =(80﹣4x )m , 故答案为:1x ,(80﹣4x );(1)根据题意得:y =3x (80﹣4x )=﹣11x 1+140x =﹣11(x ﹣10)1+1100, 因为﹣11,所以当x =10时,y 有最大值为1100. 答:矩形区域ABCD 的面积的最大值为1100m 1. 【点睛】本题考查二次函数的性质和应用,解题的关键是掌握二次函数的性质和应用.24.如图,//AE BF ,AC 平分BAE ∠,且交BF 于点C ,BD 平分ABF ∠,且交AE 于点D ,AC 与BD 相交于点O ,连接CD()1求AOD ∠的度数;()2求证:四边形ABCD 是菱形.【答案】 (1) 90AOD ∠=;(2)见解析.【分析】(1)已知C 、BD 分别是∠BAD 、∠ABC 的平分线,根据角平分线的定义可得∠DAC=∠BAC ,∠ABD=∠DBC ,又因AE // BF ,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可得∠DAB+∠CBA=180°,即可得∠BAC+∠ABD=90°,∠AOD=90°;(2)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和角平分线的定义易证AB=BC ,AB=AD ,即可得AD=BC ,再由AD // BC ,根据一组对边平行且相等的四边形为平行四边形可得四边形ABCD 是平行四边形,再根据一组邻边相等的平行四边形为菱形即可判定四边形ABCD 是菱形.【详解】() 1∵AC 、BD 分别是BAD ∠、ABC ∠的平分线, ∴DAC BAC ∠=∠,ABD DBC ∠=∠, ∵//AE BF ,∴180DAB CBA ∠+∠=, ∴()111809022BAC ABD DAB ABC ∠+∠=∠+∠=⨯=, ∴90AOD ∠=;()2证明:∵//AE BF ,∴ADB DBC ∠=∠,DAC BCA ∠=∠, ∵AC 、BD 分别是BAD ∠、ABC ∠的平分线, ∴DAC BAC ∠=∠,ABD DBC ∠=∠, ∴BAC ACB ∠=∠,ABD ADB ∠=∠, ∴AB BC =,AB AD =, ∴AD BC =, ∵//AD BC ,∴四边形ABCD 是平行四边形, ∵AD AB =,∴四边形ABCD 是菱形. 【点睛】本题考查了平行线的性质、角平分线的定义、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及性质、菱形的判定,证明四边形ABCD 是平行四边形是解决本题的关键.25.如图,在ABCD 中,E ,F 分别是AB ,DC 上的点,且AE CF =,连接DE ,BF ,AF .(1)求证:四边形DEBF 是平行四边形;(2)若AF 平分DAB ∠,3AE =,4DE =,5BE =,求AF 的长. 【答案】(1)见解析;(2)5AF =【分析】(1)根据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得到∠A=∠C ,AD=CB ,根据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和平行四边形的判定定理即可得到结论;(2)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和角平分线的定义得到∠DAF=∠AFD ,求得AD=DF ,根据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和勾股定理即可得到结论.【详解】(1)证明:∵四边形ABCD 是平行四边形, ∴AB CD ∥且AB CD =. ∵AE CF =,∴AB AE CD CF -=-, 即BE DF =,∴四边形DEBF 是平行四边形. (2)解:∵AB CD ∥, ∴DFA BAF ∠=∠. ∵AF 平分DAB ∠, ∴DAF BAF ∠=∠,∴DAFAFD ∠=∠,∴AD DF =.∵四边形DEBF 是平行四边形, ∴5DF BE ==,4BF DE ==,∴5AD =.∵3AE =,4DE =, ∴222AE DE AD +=, ∴90AED ∠=︒. ∵DEBF ,∴90∠=∠=︒ABF AED , ∴22228445AF AB BF =++=.【点睛】本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和判定,勾股定理,矩形的性质和判定的应用,能综合运用知识点进行推理是解此题的关键.26.如图将矩形ABCD沿CM折叠,使点D落在AB边上的点E处,(1)求证:△AME∽△BEC.(2)若△EMC∽△AME,求AB与BC的数量关系.【答案】(1)详见解析;(2)33ABBC=.【分析】(1)根据两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相似即可证明.(2)利用相似三角形的性质证明∠BCE=∠ECM=∠DCM=30°即可解决问题.【详解】(1)∵矩形ABCD,∴∠A=∠B=∠D=90°,∵将矩形ABCD沿CM折叠,使点D落在AB边上的点E处,∴∠MEC=∠D=90°,∴∠AEM+∠BEC=90°,∵∠AEM+∠AME=90°,∴∠AME=∠EBC,又∵∠A=∠B,∴△AME∽△BEC.(2)∵△EMC∽△AME,∴∠AEM=∠ECM,∵△AME∽△BEC,∴∠AEM=∠BCE,∴∠BCE=∠ECM由折叠可知:△ECM≌△DCM,∴∠DCM=∠ECM,DC=EC,即∠BCE=∠ECM=∠DCM=30°,在Rt△BCE中,cosBE BCECE ∠=,∴3cos302BECE==,∵DC=EC=AB,∴23 ABBC=.【点睛】此题考查矩形的性质,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及性质,利用30︒角的余弦值求边长的比,利用三角形相似及折叠得到∠BCE=∠ECM=∠DCM=30°是解题的关键.27.如图,∠1=∠3,∠B=∠D,AB=DE=5,BC=1.(1)请证明△ABC∽△ADE.(2)求AD的长.【答案】(1)见解析;(2)25=4 AD【分析】(1)由∠1=∠3,依据等式的基本性质,得BAC DAE∠=∠,结合∠B=∠D,依据两组角分别相等的三角形相似可证;(2)依据相似的性质可求.【详解】解:∵∠1=∠3,∴∠1+∠2=∠3+∠2,即BAC DAE∠=∠,又∵∠B=∠D,∴△ABC∽△ADE.(2)∵△ABC∽△ADE,∴AB BC AD DE=,又∵AB=DE=5,BC=1,∴545 AD,∴25=4 AD.【点睛】本题考查了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解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相似的判定定理和性质定理,并熟悉基本图形.九年级上学期期末数学试卷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0个小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如图,ABC ∆中,70CAB ∠=,在同一平面内,将ABC ∆绕点A 旋转到AED ∆的位置,使得//DC AB ,则旋转角等于( )A .30B .40C .50D .60【答案】B 【分析】由平行线的性质得出DCA CAB ∠=∠,由旋转的性质可知AC AD =,则有DCA ADC ∠=∠,然后利用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即可求出旋转角CAD ∠的度数.【详解】//DC AB70DCA CAB ∴∠=∠=︒由旋转的性质可知AC AD =70DCA ADC ∴∠=∠=︒180180707040CAD DCA ADC ∴∠=︒-∠-∠=︒-︒-︒=︒所以旋转角等于40°故选:B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平行线的性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和旋转的性质,掌握旋转角的概念及平行线的性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和旋转的性质是解题的关键.2.如图,⊙O 是直角△ABC 的内切圆,点D ,E ,F 为切点,点P 是EPD 上任意一点(不与点E ,D 重合),则∠EPD =( )A .30°B .45°C .60°D .75°【答案】B【分析】连接OE,OD,由切线的性质易证四边形OECD是矩形,则可得到∠EOD的度数,由圆周角定理进而可求出∠EPD的度数.【详解】解:连接OE,OD,∵⊙O是直角△ABC的内切圆,点D,E,F为切点,∴OE⊥BC,OD⊥AC,∴∠C=∠OEC=∠ODC=90°,∴四边形OECD是矩形,∴∠EOD=90°,∴∠EPD=12∠EOD=45°,故选:B.【点睛】此题主要考查了圆周角定理以及切线的性质等知识,得出∠EOD=90°是解题关键.3.下列图形中,是中心对称图形但不是轴对称图形的是().A.B.C.D.【答案】B【分析】根据轴对称图形与中心对称图形的定义进行判断.【详解】A、既是中心对称图形,又是轴对称图形,不符合题意;B、是中心对称图形但不是轴对称图形,符合题意;C、不是中心对称图形,但是轴对称图形,不符合题意;D、不是中心对称图形,但是轴对称图形,不符合题意;故选B.【点睛】本题考查中心对称图形与轴对称图形的识别,熟练掌握中心对称图形与轴对称图形的定义是解题的关键.4.下列图形中,是中心对称图形但不是轴对称图形的是 ( )A .B .C .D .【答案】D【分析】根据中心对称图形和轴对称图形的定义即可得解.【详解】A 、不是中心对称图形,也不是轴对称图形,此项错误B 、是中心对称图形,也是轴对称图形,此项错误C 、不是中心对称图形,是轴对称图形,此项错误D 、是中心对称图形,但不是轴对称图形,此项正确故选:D .【点睛】本题考查的是中心对称图形与轴对称图形的概念.轴对称图形的关键是寻找对称轴,图形两部分折叠后可重合,中心对称图形是要寻找对称中心,旋转180度后两部分重合.5.已知⊙O 的半径为10,圆心O 到弦AB 的距离为5,则弦AB 所对的圆周角的度数是( ) A .30°B .60°C .30°或150°D .60°或120° 【答案】D【解析】由图可知,OA=10,OD=1.根据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求出∠AOB 的度数,再根据圆周定理求出∠C 的度数,再根据圆内接四边形的性质求出∠E 的度数即可.【详解】由图可知,OA=10,OD=1,在Rt △OAD 中,∵OA=10,OD=1,22OA OD -=53∴tan ∠1=3AD OD=1=60°, 同理可得∠2=60°,∴∠AOB=∠1+∠2=60°+60°=120°,∴∠C=60°,∴∠E=180°-60°=120°,即弦AB 所对的圆周角的度数是60°或120°,故选D .【点睛】本题考查了圆周角定理、圆内接四边形的对角互补、解直角三角形的应用等,正确画出图形,熟练应用相关知识是解题的关键.6.如图,⊙O 是△ABC 的外接圆,∠OCB =40°,则∠A 的大小为( )A .40°B .50°C .80°D .100°【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OB =OC ,∠OCB =40°,∴∠BOC =180°-2∠OCB =100°,∴由圆周角定理可知:∠A =12∠BOC =50°.故选B .7.如图,在△ABC 中,DE ∥BC ,13ADAB =,BC =12,则DE 的长是( )A .3B .4C .5D .6【答案】B【解析】试题解析:在△ABC 中,DE ∥BC ,.ADE ABC ∴∽1.3DEADBC AB ∴==12.BC =4.DE ∴=故选B.8.如图,在边长为1的小正方形组成的网格中,△ABC 的三个顶点均在格点上,则tan ∠ABC 的值为()A.35B.34C.105D.1【答案】B【分析】根据网格结构找出∠ABC所在的直角三角形,然后根据锐角的正切等于对边比邻边列式即可.【详解】解:∠ABC所在的直角三角形的对边是3,邻边是4,所以,tan∠ABC=34.故选B.【点睛】本题考查了锐角三角函数的定义,熟练掌握网格结构找出直角三角形是解题的关键.9.如图,点E、F分别为正方形ABCD的边BC、CD上一点,AC、BD交于点O,且∠EAF=45°,AE,AF分别交对角线BD于点M,N,则有以下结论:①△AOM∽△ADF;②EF=BE+DF;③∠AEB=∠AEF=∠ANM;④S△AEF=2S△AMN,以上结论中,正确的个数有()个.A.1 B.2 C.3 D.4【答案】D【解析】如图,把△ADF绕点A顺时针旋转90°得到△ABH,由旋转的性质得,BH=DF,AH=AF,∠BAH=∠DAF,由已知条件得到∠EAH=∠EAF=45°,根据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得到EH=EF,所以∠ANM=∠AEB,则可求得②正确;根据三角形的外角的性质得到①正确;根据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定理得到△OAM∽△DAF,故③正确;根据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得到∠AEN=∠ABD=45°,推出△AEN是等腰直角三角形,根据勾股定理得到AE=2AN,再根据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得到EF=2MN,于是得到S△AEF=2S△AMN.故④正确.【详解】如图,把△ADF绕点A顺时针旋转90°得到△ABH由旋转的性质得,BH =DF ,AH =AF ,∠BAH =∠DAF∵∠EAF =45°∴∠EAH =∠BAH+∠BAE =∠DAF+∠BAE =90°﹣∠EAF =45°∴∠EAH =∠EAF =45°在△AEF 和△AEH 中45AH AF EAH EAF AE AE ⎧⎪∠∠︒⎨⎪⎩==== ∴△AEF ≌△AEH (SAS )∴EH =EF∴∠AEB =∠AEF∴BE+BH =BE+DF =EF ,故②正确∵∠ANM =∠ADB+∠DAN =45°+∠DAN ,∠AEB =90°﹣∠BAE =90°﹣(∠HAE ﹣∠BAH )=90°﹣(45°﹣∠BAH )=45°+∠BAH∴∠ANM =∠AEB∴∠ANM =∠AEB =∠ANM ;故③正确,∵AC ⊥BD∴∠AOM =∠ADF =90°∵∠MAO =45°﹣∠NAO ,∠DAF =45°﹣∠NAO∴△OAM ∽△DAF故①正确连接NE ,∵∠MAN =∠MBE =45°,∠AMN =∠BME∴△AMN ∽△BME ∴AM MN BM ME= ∴AM BM MN ME = ∵∠AMB =∠EMN∴△AMB ∽△NME∴∠AEN =∠ABD =45°∵∠EAN =45°∴∠NAE =NEA =45°∴△AEN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AE =2AN ∵△AMN ∽△BME,△AFE ∽△BME ∴△AMN ∽△AFE ∴2MN AN EF AE == ∴2EF MN =∴22212(2)AMN AFE S MN S EF ∆∆=== ∴S △AFE =2S △AMN故④正确故选D .【点睛】此题考查相似三角形全等三角形的综合应用,熟练掌握相似三角形,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定理是解决此类题的关键.10.如图,O 为原点,点A 的坐标为(3,0),点B 的坐标为(0,4),⊙D 过A 、B 、O 三点,点C 为AB 上一点(不与O 、A 两点重合),则cosC 的值为( )A .34B .35C .43D .45【答案】D【详解】如图,连接AB ,由圆周角定理,得∠C=∠ABO ,在Rt △ABO 中,OA=3,OB=4,由勾股定理,得AB=5, ∴4cos cos 5OB C ABO AB =∠==. 故选D .11.抛物线22(2)3=--+y x 的顶点坐标是( )A .(2,3)-B .(2,3)-C .(2,3)--D .(2,3) 【答案】D【分析】当2x = 时,是抛物线的顶点,代入2x =求出顶点坐标即可.【详解】由题意得,当2x = 时,是抛物线的顶点代入2x =到抛物线方程中 22(22)33y =-⨯-+=∴顶点的坐标为(2,3)故答案为:D .【点睛】本题考查了抛物线的顶点坐标问题,掌握求二次函数顶点的方法是解题的关键.12.已知,二次函数y=ax 2+bx+c 的图象上部分点的横坐标x 与纵坐标y 的对应值如表格所示,那么它的图象与x 轴的另一个交点坐标是( ) x… -1 0 1 3 … y … 0 3 4 3 …A .(2,0)B .(3,0)C .(4,0)D .(5,0) 【答案】C 【分析】根据(0,3)、(3,3)两点求得对称轴,再利用对称性解答即可.【详解】解:∵抛物线y=ax 2+bx+c 经过(0,3)、(3,3)两点,∴对称轴x=032+=1.5;点(-1,0)关于对称轴对称点为(4,0),因此它的图象与x 轴的另一个交点坐标是(4,0).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抛物线与x 轴的交点、二次函数图象上点的坐标特征,解题的关键是明确题意,利用二次函数的性质解答.二、填空题(本题包括8个小题)13.关于x 的一元二次方程()21210a x x ---=有实数根,则a 满足___________. 【答案】0a ≥且1a ≠【分析】根据根的判别式和一元二次方程的定义即可求解.【详解】根据题意有2444(1)010b ac a a ⎧-=+-≥⎨-≠⎩,解得0a ≥且1a ≠ 故答案为0a ≥且1a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根的判别式和一元二次方程的定义,掌握根的判别式和一元二次方程的定义是解题的关键. 14.如图,BD 是⊙O 的直径,∠CBD =30°,则∠A 的度数为_____.【答案】60°【解析】解:∵BD 是⊙O 的直径,∴∠BCD=90°(直径所对的圆周角是直角),∵∠CBD=30°,∴∠D=60°(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A=∠D=60°(同弧所对的圆周角相等);故答案是:60°15.一个不透明的布袋中装有3个白球和5个红球,它们除了颜色不同外,其余均相同,从中随机摸出一个球,摸到红球的概率是______. 【答案】58【分析】根据概率的求法,找准两点:①全部情况的总数;②符合条件的情况数目;二者的比值就是其发。
【期末专题复习】青岛版九年级数学上册期末综合检测试卷一、单选题(共10题;共30分)1.方程x(x﹣2)=3x的解为()A. x=5B. x1=0,x2=5C. x1=2,x2=0D. x1=0,x2=﹣52.如图,点A,B,C在⊙O上,∠AOB=72°,则∠ACB等于()A. 28°B. 54°C. 18°D. 36°3.一个多边形有9条对角线,则这个多边形的边数是()A. 5B. 6C. 7D. 84.方程2x2﹣3x﹣5=0的二次项系数、一次项系数、常数项分别为()A. 3、2、5B. 2、3、5C. 2、﹣3、﹣5D. ﹣2、3、55.一个人从A点出发向北偏东60°方向走了一段距离到达B点,再从B点出发向南偏西15°方向走了一段距离到C点,则∠ABC的度数为()A. 15°B. 75°C. 105°D. 45°6.如果一个圆锥的主视图是正三角形,则其侧面展开图的圆心角为A. 120ºB. 约156ºC. 180ºD. 约208º7.如图3,CD是⊙O的弦,直径AB过CD的中点M,若∠BOC=40°,则∠ABD=()A. 40°B. 60°C. 70°D. 80°8.已知△ABC中,∠C=90°,AC=6,BC=8,则cosB的值是A. 0.6B. 0.75C. 0.8D. 439.已知关于x的方程x2+mx﹣6=0的一根为2,则m的值是()A. 1B. ﹣1C. 2D. 510.如图,在△ABC中,CA=CB,∠ACB=90°,AB=2,点D为AB的中点,以点D为圆心作圆心角为90°的扇形DEF,点C恰在弧EF上,则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为()A. π2+12B. π−14C. π4+12D. π4−12二、填空题(共10题;共30分)11.如果两个相似三角形的面积的比是4:9,那么它们对应的角平分线的比是________.12.如图,小明用长为3m的竹竿CD做测量工具,测量学校旗杆AB的高度,移动竹竿,使竹竿与旗杆的顶端C、A与O点在一条直线上,则根据图中数据可得旗杆AB的高为________m.13.若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m-2)x2+x+m2-4=0的一个根为0,则m值是________.14.若△ABC∽△DEF,相似比为2:3,则S△ABC:S△DEF=________.15.某药店响应国家政策,某品牌药连续两次降价,由开始每盒16元下降到每盒14元.设每次降价的平均百分率是x,则列出关于x的方程是________.16.已知扇形的圆心角为45°,半径长为12,则该扇形的弧长为________17.已知:m是方程x2﹣2x﹣3=0的一个根,则代数式2m﹣m2=________.18.两棵树种在倾角为24°36′的斜坡上,它们的坡面距离是4米,则它们之间的水平距离是________ 米.(可用计算器计算,精确到0.1米)19.如图,⊙O的半径为5cm,弦AB为8cm,P为弦AB上的一动点,若OP的长度为整数,则满足条件的点P有________个.20.如图所示,某拦水大坝的横断面为梯形ABCD,AE、DF为梯形的高,其中迎水坡AB的坡角α=45°,坡长AB= 6√2米,背水坡CD的坡度i=1:√3(i为DF与FC的比值),则背水坡CD的坡长为________米.三、解答题(共8题;共60分)21.如图所示的网格中,每个小方格都是边长为1的小正方形,B(﹣1,﹣1),C(5,﹣1)(1)把△ABC绕点C按顺时针旋转90°后得到△A1B1C1,请画出这个三角形并写出点B1的坐标;(2)以点A为位似中心放大△ABC,得到△A2B2C2,使放大前后的面积之比为1:4,请在下面网格内出△A2B2C2.22.一轮船在P处测得灯塔A在正北方向,灯塔B在南偏东30°方向,轮船向正东航行了900m,到达Q处,测得A位于北偏西60°方向,B位于南偏西30°方向.(1)线段BQ与PQ是否相等?请说明理由;(2)求A、B间的距离(结果保留根号).23.已知:如图,AB是⊙O的直径,BC是和⊙O相切于点B的切线,⊙O的弦AD平行于OC.求证:DC是⊙O的切线.24.已知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x2+2x+k﹣2=0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1)求k的取值范围;(2)若k为大于1的整数,求方程的根.25.如图,点A,B,C,D,E在圆上,弦的延长线与弦的延长线相交于点,AB是圆的直径,D是BC的中点.求证:AB=AC.26.如图(1),在□ABCD中,P是CD边上的一点,AP与BP分别平分∠DAB和∠CBA。
【期末专题复习】青岛版九年级数学上册期末综合检测试卷一、单选题(共10题;共30分)1.方程(﹣2)=3的解为()A. =5B. 1=0,2=5C. 1=2,2=0D. 1=0,2=﹣52.如图,点A,B,C在⊙O上,∠AOB=72°,则∠ACB等于()A. 28°B. 54°C. 18°D. 36°3.一个多边形有9条对角线,则这个多边形的边数是()A. 5B. 6C. 7D. 84.方程22﹣3﹣5=0的二次项系数、一次项系数、常数项分别为()A. 3、2、5B. 2、3、5C. 2、﹣3、﹣5D. ﹣2、3、55.一个人从A点出发向北偏东60°方向走了一段距离到达B点,再从B点出发向南偏西15°方向走了一段距离到C点,则∠ABC的度数为()A. 15°B. 75°C. 105°D. 45°6.如果一个圆锥的主视图是正三角形,则其侧面展开图的圆心角为A. 120ºB. 约156ºC. 180ºD. 约208º7.如图3,CD是⊙O的弦,直径AB过CD的中点M,若∠BOC=40°,则∠ABD=()A. 40°B. 60°C. 70°D. 80°8.已知△ABC中,∠C=90°,AC=6,BC=8,则cosB的值是A. 0.6B. 0.75C. 0.8D.9.已知关于的方程2+m﹣6=0的一根为2,则m的值是()A. 1B. ﹣1C. 2D. 510.如图,在△ABC中,CA=CB,∠ACB=90°,AB=2,点D为AB的中点,以点D为圆心作圆心角为90°的扇形DEF,点C恰在弧EF上,则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为()A. B. C. D.二、填空题(共10题;共30分)11.如果两个相似三角形的面积的比是4:9,那么它们对应的角平分线的比是________.12.如图,小明用长为3m的竹竿CD做测量工具,测量学校旗杆AB的高度,移动竹竿,使竹竿与旗杆的顶端C、A与O点在一条直线上,则根据图中数据可得旗杆AB的高为________m.13.若关于的一元二次方程(m-2)2++m2-4=0的一个根为0,则m值是________.14.若△ABC∽△DEF,相似比为2:3,则S△ABC:S△DEF=________.15.某药店响应国家政策,某品牌药连续两次降价,由开始每盒16元下降到每盒14元.设每次降价的平均百分率是,则列出关于的方程是________.16.已知扇形的圆心角为45°,半径长为12,则该扇形的弧长为________17.已知:m是方程2﹣2﹣3=0的一个根,则代数式2m﹣m2=________.18.两棵树种在倾角为24°36′的斜坡上,它们的坡面距离是4米,则它们之间的水平距离是________ 米.(可用计算器计算,精确到0.1米)19.如图,⊙O的半径为5cm,弦AB为8cm,P为弦AB上的一动点,若OP的长度为整数,则满足条件的点P有________个.20.如图所示,某拦水大坝的横断面为梯形ABCD,AE、DF为梯形的高,其中迎水坡AB的坡角α=45°,坡长AB= 米,背水坡CD的坡度i=1:(i为DF与FC的比值),则背水坡CD的坡长为________米.三、解答题(共8题;共60分)21.如图所示的网格中,每个小方格都是边长为1的小正方形,B(﹣1,﹣1),C(5,﹣1)(1)把△ABC绕点C按顺时针旋转90°后得到△A1B1C1,请画出这个三角形并写出点B1的坐标;(2)以点A为位似中心放大△ABC,得到△A2B2C2,使放大前后的面积之比为1:4,请在下面网格内出△A2B2C2.22.一轮船在P处测得灯塔A在正北方向,灯塔B在南偏东30°方向,轮船向正东航行了900m,到达Q处,测得A位于北偏西60°方向,B位于南偏西30°方向.(1)线段BQ与PQ是否相等?请说明理由;(2)求A、B间的距离(结果保留根号).23.已知:如图,AB是⊙O的直径,BC是和⊙O相切于点B的切线,⊙O的弦AD平行于OC.求证:DC 是⊙O的切线.24.已知关于的一元二次方程2+2+﹣2=0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1)求的取值范围;(2)若为大于1的整数,求方程的根.25.如图,点A,B,C,D,E在圆上,弦的延长线与弦的延长线相交于点,AB是圆的直径,D是BC的中点.求证:AB=AC.26.如图(1),在□ABCD中,P是CD边上的一点,AP与BP分别平分∠DAB和∠CBA。
【期末解析】青岛版九年级数学上册期末综合检测试卷一、单选题(共10题;共30分)1.已知⊙O 的半径为5.若OP=6,则点P 与⊙O 的位置关系是( ) A.点P 在⊙O 内B.点P 在⊙O 上C.点P 在⊙O 外D.无法判断2.若两个相似三角形的面积之比为1:4,则它们的最大边的比是( )A. 12 ;B. 14 ;C. 15 ;D. 116 ; 3.用配方法解方程:2-4+2=0,下列配方正确的是( )A. (-2)2=2B. (+2)2=2C. (-2)2=-2D. (-2)2=6 4.如图,下列条件不能判定△ADB ∽△ABC 的是( )A. ∠ABD=∠ACBB. ∠ADB=∠ABCC. AB 2=AD•ACD. AD AB = ABBC 5.在△ABC 中,∠A=120°,∠B=45°,∠C=15°,则cosB 等于( )A. √32B. 12 C. √3 D. √226.如图,△ABC 内接于⊙O ,∠A=50°,∠ABC=60°,BD 是⊙O 直径BD 交AC 于E ,连结DC ,则∠BEC 等于( )A. 50°B. 60°C. 70°D. 110° 7.如图,正方形ABCD 内接于⊙O ,AB=2 √2,则AB̂的长是( )A.πB.32πC.2πD.12π8.如图,在半径为R 的⊙O 中,AB ∧和CD ∧度数分别为36°和108°,弦CD 与弦AB 长度的差为(用含有R 的代数式表示).( )A. RB. 1R C. 2R D. 3R29.如图,矩形ABCD中,AB=4,AD=7,其中点E为CD的中点.有一动点P,从点A按A→B→C→E的顺序在矩形ABCD的边上移动,移动到点E停止,在此过程中以点A,P,E三点为顶点的直角三角形的个数为()A. 2B. 3C. 4D. 510.某树主干长出若干数目的支干,每个支干又长出同样数目的小分支,主干、支干和小分支总数是43.若设主干长出个支干,则可列方程()A.(+1)2=43B.2+2+1=43C.2++1=43D.(+1)=43二、填空题(共10题;共30分)11.4cos30°+ (1−√2)0−√12+|﹣2|=________.12.如图,从甲楼底部A处测得乙楼顶部C处的仰角是30°,从甲楼顶部B处测得乙楼底部D处的俯角是45°,已知甲楼的高AB是120m,则乙楼的高CD是________m(结果保留根号)13.已知关于的一元二次方程22﹣3+4=0的一个根是1,则=________.14.如图,一圆与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轴切于点A(8,0),与y轴交于点B(0,4),C(0,16),则该圆的直径为________。
15.如图,AB是半圆O的直径,点C、D是半圆O的三等分点,若弦CD=3,则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为________.16.如图.在△ABC中,∠ACB=60°,AC=1,D是边AB的中点,E是边BC上一点.若DE平分△ABC的周长,则DE的长是________.17.如图,直角梯形ABCD中,AD∥BC,AC⊥AB,AD=8,BC=10,则梯形ABCD面积是________ .18.如图,在5×5的正方形网格中,△ABC的三个顶点A,B,C均在格点上,则tanA的值为________19.如图,∠BAC=45º,AD⊥BC于点D,且BD=3,CD=2,则AD的长为________.20.如图所示,已知:点A(0,0),B(√3,0),C(0,1)在△ABC内依次作等边三角形,使一边在轴上,另一个顶点在BC边上,作出的等边三角形分别是第1个△AA1B1,第2个△B1A2B2,第3个△B2A3B3,…,则第n个等边三角形的边长等于________.三、解答题(共9题;共60分)21.用适当的方法解方程:2+4﹣1=0.22.如图,△ABC与△A′B′C′是位似图形,且顶点都在格点上,每个小正方形的边长都为1.(1)在图上标出位似中心D的位置,并写出该位似中心D的坐标是;(2)求△ABC与△A′B′C′的面积比.23.如图,在Rt△ABC中,∠C=90°,CA=CB=4,分别以A、B、C为圆心,以1AC为半径画弧,求三条弧与2边AB所围成的阴影部分的面积.24.如图,水平放置的一个油管的截面半径为13cm,其中有油部分油面宽AB为24cm,求截面上有油部分油面高CD(单位:cm).25.甲、乙两船同时从港口A出发,甲船以12海里/时的速度向北偏东35°航行,乙船向南偏东55°航行,2小时后,甲船到达C岛,乙船到达B岛,若C、B两船相距30海里,问乙船的速度是每小时多少海里?26.如图所示,正方形ABCD的边长是3,E是正方形ABCD的边AB上的点,且AE=1,EF⊥DE交BC于点F,求线段CF的长.27.如图:007渔船在南海海面上沿正东方向匀速航行,在A点观测到渔船C在北偏东60°方向的我国某传统渔场捕鱼作业.若007渔船航向不变,航行半小时后到达B点,观测到渔船C在东北方向上.问:007渔船再按原航向航行多长时间,离渔船C的距离最近?28.小宇想测量位于池塘两端的A、B两点的距离.他沿着与直线AB平行的道路EF行走,当行走到点C处,测得∠ACF=45°,再向前行走100米到点D处,测得∠BDF=60°.若直线AB与EF之间的距离为60米,求A、B两点的距离.29.已知:在⊙O中,弦AC⊥弦BD,垂足为H,连接BC,过点D作DE⊥BC于点E,DE交AC于点F.(1)如图1,求证:BD平分∠ADF;(2)如图2,连接OC,若OC平分∠ACB,求证:AC=BC;,AB=3 √10,求(3)如图3,在(2)的条件下,连接AB,过点D作DN∥AC交⊙O于点N,若tan∠ADB= 34DN的长.答案解析部分一、单选题1.【答案】C2.【答案】A3.【答案】A4.【答案】D5.【答案】D6.【答案】C7.【答案】A8.【答案】A9.【答案】B10.【答案】C二、填空题11.【答案】312.【答案】40√313.【答案】214.【答案】2015.【答案】32π16.【答案】√3217.【答案】3618.【答案】1319.【答案】620.【答案】√32n三、解答题21.【答案】解:∵2+4﹣1=0∴2+4+4=1+4∴(+2)2=5∴+2=±√51=-2+√5,2=-2-√522.【答案】解:(1)如图:D(7,0);(2)∵△ABC∽△A′B′C′∴S△ABCS△A′B′C′=(12)2=1423.【答案】解:∵∠C=90°,CA=CB=4,∴12AC=2,S△ABC= 12×4×4=8,∵三条弧所对的圆心角的和为180°,三个扇形的面积和= 180π×22360=2π,∴三条弧与边AB所围成的阴影部分的面积=S△ABC﹣三个扇形的面积和=8﹣2π24.【答案】解:如图;连接OA;根据垂径定理,得AC=BC=12cm;Rt△OAC中,OA=13cm,AC=12cm;根据勾股定理,得:OC= =5cm;∴CD=OD﹣OC=8cm;∴油面高为8cm.25.【答案】解:根据题意得:AC=12×2=24,BC=30,∠BAC=90°.∴AC2+AB2=BC2.∴AB2=BC2-AC2=302-242=324∴AB=18.∴乙船的航速是:18÷2=9海里/时.26.【答案】解:∵ABCD是正方形,∴∠A=∠B=90°,∴∠ADE+∠DEA=90°,又EF⊥DE,∴∠AED+∠FEB=90°,∴∠ADE=∠FEB,∴△ADE∽△BEF.∴ADBE = AEBF,∴32=1BF,∴BF= 23∵BC=3,∴CF=BC﹣BF= 7327.【答案】解:如图,过点C作CD⊥AB,交AB的延长线于D,设CD长为,在Rt△ACD中,∵∠ACD=60°,tan∠ACD= ADCD∴AD=在Rt△BCD中,∵∠CBD=∠BCD=45°,∴BD=CD=,∴AB=AD-BD=设渔政从航行到D需要t小时,则AB0.5=BDt∴∴解得:t=答:渔政007船再按原航向航行√3+14小时后,离渔船C的距离最近.28.【答案】解:作AM⊥EF于点M,作BN⊥EF于点N,如右图所示,由题意可得,AM=BN=60米,CD=100米,∠ACF=45°,∠BDF=60°,∴CM= 米,DN= 米,∴AB=CD+DN﹣CM=100+20 ﹣60=(40+20 )米,即A、B两点的距离是(40+20 )米.29.【答案】(1)解:因为弦AC⊥弦BD,DE⊥BC于点E,所以∠ACB+∠DBE=∠BDE+∠DBE=90°,所以∠ACB=∠BDE,又因为∠ACB=∠ADB,所以∠BDE=∠ADB,所以BD平分∠ADF(2)解:连接OB,OA,则△AOC,△BOC是等腰三角形,所以∠OCB=∠OBC,∠OAC=∠OCA,又因为OC平分∠ACB,所以∠OCB==∠OCA,所以∠OBC=∠OAC,在△AOC和△BOC中,{∠OCB=∠OCA ∠OBC=∠OACOC=OC,所以△AOC≌△BOC,所以AC=BC(3)解:因为∠ACB=∠ADB,tan∠ADB= 34,所以tan∠ACB= 34,所以BHCH =34,可设BH=3,CH=4,由勾股定理得:BC=5,则AC=5,所以AH=,因为AB= 3√10,根据勾股定理得:AH2+BH2=AB2,所以得:,解得:=3,所以BC=15,设等腰△ACB底边AB上的高为h,由勾股定理可得:ℎ=9√102,根据相似三角形性质可得:BNBC=BCℎ,即BN15=9√102,解得BN= 5√10,根据勾股定理可得:DN= √BN2−BD2= √250−16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