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硕士:音乐知识篇
- 格式:docx
- 大小:16.99 KB
- 文档页数:3
天津市考研艺术学复习资料音乐学与美术学重点知识点解析音乐学与美术学作为艺术学的两个重要分支学科,对于考研艺术学的学生来说,掌握其重点知识点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对天津市考研艺术学音乐学与美术学的重点知识进行解析,并提供相应的复习资料,帮助考生更好地备考。
以下是详细内容:1. 音乐学重点知识点解析1.1 音乐的基本元素音乐的基本元素包括旋律、和声、节奏和音色。
旋律是音乐中的主题,和声是由多个音同时发出形成的和谐音响,节奏是音乐中的时间感,音色是乐器或嗓音的独特音质。
1.2 音乐的风格和流派音乐的风格和流派包括古典音乐、民族音乐、流行音乐等。
古典音乐以巴洛克、古典、浪漫、现代四个时期为主要分类,民族音乐则根据不同地域和民族特点进行分类,流行音乐则以流行曲、摇滚、爵士等风格为主。
1.3 音乐理论音乐理论包括调性和非调性音乐,调性音乐以七个音音阶为基础,非调性音乐则没有明确的音阶。
1.4 作曲技巧作曲技巧是音乐创作的基础,包括旋律的编排、和声的处理、节奏的运用等。
1.5 音乐史和音乐文化音乐史和音乐文化是了解音乐发展历程和不同地域的音乐文化的重要内容。
本部分的知识点解析仅包括音乐学的基础内容,考生还需结合具体课程和教材进行深入学习。
2. 美术学重点知识点解析2.1 艺术史艺术史包括古代艺术、近现代艺术和当代艺术。
考生需要了解各个时期不同艺术派别的发展和特点。
2.2 绘画技法绘画技法包括素描、水彩画、油画等各种绘画媒材和技巧的应用。
2.3 艺术造型与构图艺术造型与构图是绘画和设计中非常重要的内容,包括形体、比例、颜色等方面的表现。
2.4 雕塑和立体设计雕塑和立体设计是立体艺术的重要表现方式,考生需了解雕塑的基本知识和立体设计的原理。
2.5 艺术哲学和美学艺术哲学和美学是对艺术的思考和理论研究,包括艺术的本质、审美经验等方面的内容。
3. 复习资料推荐考生可以结合以下教材和复习资料进行备考:3.1 音乐学- 《音乐欣赏与欣赏艺术》(朱昌耀著)- 《音乐学概论》(李曾成著)- 《音乐心理学》(马国胜著)3.2 美术学- 《艺术史》(哈尔·福斯特克著)- 《视觉艺术教育学》(杨晓丽著)- 《色彩概论》(高琳著)此外,还可以参考相关考研辅导书籍和在线学习资源,如考研网课、在线学习平台等。
考研音乐学专业知识点总结一、音乐学的起源和发展音乐学作为一门学科,其起源可以追溯到人类社会的早期历史。
人类在远古时期就开始创作音乐,并通过各种方式传承和发展。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文化的交流,音乐学逐渐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并在不同的文化中形成了独特的发展路径。
二、音乐的基本要素音乐由多个基本要素构成,包括旋律、和声、节奏、音色等。
旋律是音乐中最直观的表达方式,是由一系列有机构成的音符所形成的。
和声是指同时发出的两个或多个音符之间的关系,决定了音乐的和谐与张力。
节奏是音乐中的时间组织,包括节拍、拍子和速度等方面。
音色则是指不同乐器或声源所产生的独特音质。
三、西方古典音乐史西方古典音乐史是音乐学中的重要分支,主要研究从中世纪到现代时期的西方古典音乐发展过程。
其中包括巴洛克音乐时期、古典主义音乐时期和浪漫主义音乐时期等。
通过学习西方古典音乐史,我们可以了解到不同时期音乐风格的特点和演变。
四、音乐教育与教学法音乐教育是培养学生音乐素养和培养音乐人才的重要途径。
在音乐教学中,教学法起着关键的作用。
音乐教学法包括唱、读、弹、写等多种教学手段,通过合理运用这些方法,可以提高学生对音乐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五、音乐心理学音乐心理学是研究音乐和人的心理过程之间关系的学科。
通过研究音乐对人的情绪、认知、学习和社交等方面的影响,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音乐的作用和意义。
音乐心理学还可以应用于音乐治疗、音乐教育等领域,提升人们的生活质量。
六、作曲和编曲技巧作曲是音乐创作的核心内容之一,它要求作曲家对音乐理论、和声、曲式等方面有深入的了解。
作曲技巧包括旋律构思、和声处理、曲式安排等方面。
编曲则是对已有音乐进行重新编排和演绎,需要掌握乐器特点和演奏技巧。
七、音乐分析和乐理音乐分析和乐理是对音乐结构和语言进行研究和解读的学科。
音乐分析的方法有很多种,包括和声分析、形式分析、节奏分析等。
乐理是音乐学中的基础学科,包括音高、节奏、音程和调式等方面的知识。
音乐艺术生知识点总结作为一名音乐艺术生,你需要掌握许多知识点,包括音乐理论、音乐历史、声乐技巧、乐器演奏等方面的知识。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为你总结一些重要的音乐艺术生知识点,帮助你更好地理解音乐艺术,提高自己的音乐艺术水平。
音乐理论音乐理论是学习音乐的基础,它涵盖了许多重要的知识点,包括音乐符号、调式、和弦、节奏等。
以下是一些重要的音乐理论知识点:1. 音乐符号:音乐符号包括音高符号、节奏符号和演奏指示符号等。
学习音符的名称和音高、节奏的关系是音乐理论的基础,也是学习乐器演奏和作曲的必备知识。
2. 调式:音乐的调式决定了音乐作品的调性和和声。
常见的调式包括大调、小调和旋律小调等,学习调式可以帮助你更好地理解音乐作品的结构和和声。
3. 和弦:和弦是指由多个音同时发声而形成的音乐元素,学习和弦的构成和变化规律对于作曲和伴奏都是非常重要的。
4. 节奏:节奏是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学习节奏可以帮助你更好地演奏和理解音乐作品的节奏结构。
音乐历史音乐历史是了解音乐发展和演变的重要途径,通过学习音乐历史可以更好地理解不同时期和不同风格的音乐作品。
以下是一些重要的音乐历史知识点:1. 古典音乐时期:古典音乐时期包括巴洛克、古典和浪漫三个阶段,分别代表了音乐的不同发展阶段和风格特点。
2. 民族音乐:不同国家和地区的音乐具有独特的民族特色,学习民族音乐可以帮助你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的音乐风格和传统。
3. 现代音乐:现代音乐包括20世纪和21世纪的音乐作品,这些作品往往具有创新性和多样性,学习现代音乐可以开拓你对音乐的理解和鉴赏能力。
声乐技巧声乐技巧是学习声乐的关键,它涵盖了音准、声音发声、腔调和表达等方面的内容。
以下是一些重要的声乐技巧知识点:1. 音准:音准是声乐演唱中的重要技巧,它要求歌手能够准确地唱出音高和音准,训练音准是声乐技巧的基础。
2. 发声技巧:声音的发声技巧包括气息控制、共鸣和演唱姿势等,学习发声技巧可以帮助你更好地保护嗓子和提高声音的质量。
音乐篇笔记(补充)★音乐构成的最主要的物质材料是(乐音)。
★音乐的声音材料的两个来源(嗓音、器乐)★音色又称为“音品”。
★音乐是一门声音艺术、时间艺术、形式艺术、表情艺术。
★音乐可分为(声乐)、(器乐)两大类。
★(周朝)建立了严格的礼乐等级制度。
设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礼乐机构—春官。
★《大韶》产生于舜帝时期是原始社会最高水平的乐舞。
★隋唐时期(宫廷燕乐)是这一时期的音乐成就的代表。
(《霓裳羽衣》为代表作)★隋唐音乐的记谱法有古琴减字谱、燕乐半字谱。
宫调理论为隋代八十四调和唐代二十八调。
★宋元时期最主要的说唱体裁为(鼓子戏和诸宫调)★中国的“八音”分类法是世界历史上第一种乐器分类法。
★(春秋时期)产生了我国最早计算乐理的理律——(三分损益律)。
★荀子的《乐论》是中国音乐史上第一篇完整的音乐专论。
★北宋的《陈旸乐书》是我国最早的一部音乐百科全书。
★朱载育是近代音乐理论的先驱,第一个提出了(十二平均律)理论。
★虞山派的创始人为严徵,他组织了(琴川社)。
★汉末的古琴家(蔡邑)创作的琴曲《游春》、绿水、坐筹等被称为“蔡式五弄”。
★器乐方面宋代产生了郭钙创作的古琴曲(《潇湘水云》)★我国现存最古老的琴谱曲谱为(《幽兰》),为南朝梁代的(丘明)传谱。
★元代有(反映少数民族狩猎生活)的琵琶曲《海青拿天鹅》★维吾尔族的“十二木卡姆”列为非物质文化遗产。
★少数民族的(民歌)类型有(蒙古族的长调)、(藏族的箭歌)、(朝鲜的抒情歌)、(苗族的飞歌)。
★说唱形式主要有(京韵大鼓)、(说唱弹词)。
★马头琴因琴杆上端雕有马头而得名,它是(蒙古族)的拉弦乐器。
★民间器乐的主要乐种有江南丝竹、广东音乐(高胡、扬琴)、山东鼓吹(唢呐、管子、弟子)、十番锣鼓。
★“丝竹”乐队是以(弦乐器、管乐器)为主的民族乐队。
★摇滚乐产生于20实际五十年代美国是一种通俗音乐。
★电子音乐的产生使音乐成为一种纯粹的音响艺术。
★(《一无所有》)的问世标志着摇滚乐在中国的崛起。
音乐理论基础知识音乐理论是研究音乐结构和组织的基础学科,它包括音高、节奏、和声、旋律、形式、乐器法等多个方面。
音乐理论不仅对作曲家和音乐学者至关重要,对于演奏者和听众来说,了解音乐理论也能帮助他们更深入地理解和欣赏音乐。
1. 音高:音高是音乐中最基本的元素之一,它决定了音乐的基调。
音高由音的频率决定,频率越高,音高越尖锐;频率越低,音高越低沉。
音乐中使用的音高通常以十二平均律为基础,即在一个八度内将音高平均分成12个半音。
2. 节奏:节奏是音乐的时间组织,它决定了音乐的速度和拍子。
节奏可以通过音符的长短和强弱来表现,例如四分音符、八分音符、全音符等。
节奏的组合和变化是音乐动态和情感表达的重要手段。
3. 和声:和声是音乐中不同音高同时发声所产生的音响效果。
和声学研究的是音高之间的相互关系,如何搭配和使用不同的和弦来创造丰富的音乐效果。
和声的基础是三和弦,包括大三和弦、小三和弦和增三和弦等。
4. 旋律:旋律是音乐中单一音高线条的流动,它是音乐中最直接表达情感的方式。
旋律可以简单也可以复杂,它可以是重复的模式,也可以是自由发展的旋律线。
旋律的创作和表现是音乐创作中的核心。
5. 形式:音乐形式是指音乐的结构布局,它决定了音乐的组织方式。
常见的音乐形式包括奏鸣曲式、变奏曲式、回旋曲式等。
不同的音乐形式有不同的特点和要求,它们为音乐提供了多样化的表现空间。
6. 乐器法:乐器法是研究不同乐器的演奏技术和表现力的学科。
了解各种乐器的特性和演奏方法,可以帮助作曲家更好地为特定乐器创作音乐,也能帮助演奏者更准确地表现音乐作品。
音乐理论的学习是一个长期而深入的过程,它要求学习者具备良好的听觉训练、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
通过系统的学习和不断的实践,可以更全面地理解和掌握音乐的奥秘。
2019艺考知识点总结一、音乐类知识点1. 音乐基本知识:音乐基本概念、音乐的起源和发展、音乐的种类和流派、音乐的表演形式等。
2. 音乐理论:音乐的音高、音符、节奏、节拍、音程、音阶、和声、和声体系等基本理论知识。
3. 乐器知识:各类乐器的名称、特点、演奏技巧、历史渊源等乐器知识。
4. 声乐基本知识:声乐的发声技巧、唱法、歌曲演唱技巧等。
5. 音乐史知识:音乐史的发展阶段、不同时期的音乐特点、著名作曲家及其代表作品等。
6. 音乐欣赏:各类音乐作品的欣赏方法、音乐欣赏的基本要点等。
二、舞蹈类知识点1. 舞蹈基本知识:舞蹈的起源和发展、舞蹈的分类、舞蹈的基本动作和技巧等。
2. 舞蹈理论:舞蹈的节奏、音乐、编舞规律、舞蹈的表演形式等基本理论知识。
3. 舞蹈史知识:世界各地不同舞蹈历史渊源、不同流派的特点、著名舞蹈家和他们的代表作品等。
4. 舞蹈欣赏:舞蹈作品的欣赏方法、舞蹈欣赏的基本要点等。
5. 舞蹈表演技巧:舞蹈的表演技巧、舞蹈表演的要求、演员的形体和表演技巧等。
三、美术类知识点1. 素描基本知识:素描的基本技法、装饰线条的绘画、静物的写生、静态姿势的构图等。
2. 油画基本知识:油画的基本色彩运用、光线的表现、立体感的描绘等。
3. 中国画基本知识:中国画的笔墨技法、山水、花鸟、人物写生等。
4. 西画基本知识:西洋画的画风、色彩的运用、人物、静物、风景画的写生技巧等。
5. 美术史知识:世界美术史的发展阶段、各种绘画风格、著名画家及其代表作品等。
6. 艺术设计知识:平面设计、三维设计、服装设计、装置设计等。
四、表演类知识点1. 表演基本知识:表演的起源和发展、表演的分类、表演的基本技巧等。
2. 表演理论:表演的表演形式、角色扮演、情感表达技巧等基本理论知识。
3. 表演史知识:世界各地不同表演历史渊源、不同流派的特点、著名表演艺术家和他们的代表作品等。
4. 表演欣赏:表演作品的欣赏方法、表演欣赏的基本要点等。
天津市考研艺术学复习资料音乐学与美术学重点知识点一、音乐学的重点知识点1. 音乐理论音乐理论是音乐学的基础,包括音高、音程、音符的节奏和时值等基本概念。
考生需要掌握音乐的基本元素和音乐符号的表示方法,熟悉调式、和弦的构成和功能等内容。
2. 作曲技巧与曲式作曲技巧是音乐创作的基础,包括主题的构成、旋律的编排、和声的运用等。
考生需熟悉不同音乐形式的曲式,如奏鸣曲、交响曲等,并了解各种曲式的特点和演变过程。
3. 音乐史与作曲家音乐史是音乐学中的重要内容,考生需了解不同时期的音乐发展历程以及各个时期的代表性作曲家和作品。
对于重要的作曲家,考生需了解其创作风格、影响和作品特点等。
4. 音乐欣赏与演奏技巧音乐欣赏是考生必备的能力之一,需要通过对音乐作品的聆听来理解作品的内涵和表现手法。
此外,考生还需要具备一定的演奏技巧,熟练掌握乐器演奏技巧和乐谱的解读能力。
二、美术学的重点知识点1. 美术史与绘画理论美术史是美术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考生需要了解不同时期的美术发展历程、主要流派和代表性画家及其作品。
此外,考生还需掌握绘画的基本理论,包括构图、色彩、光影等要素。
2. 绘画技法与绘画材料绘画技法是绘画实践的基础,考生需要具备绘画的基本技能,如素描、水彩画、油画等。
同时,了解各种不同绘画材料的性能特点和使用方法也是重要的。
3. 艺术设计与空间构成艺术设计是美术学的重要分支,涉及到平面设计、立体设计等领域。
考生需要了解艺术设计的原理和方法,并熟悉构图、透视、比例等空间构成的基本概念。
4. 艺术欣赏与批评艺术欣赏是考生必备的能力之一,需要通过对艺术品的观察和理解来领略艺术的内涵和表现形式。
同时,考生还需要具备一定的批评能力,能够对艺术品进行评价和分析。
总结:天津市考研艺术学复习资料音乐学与美术学的重点知识点涵盖了音乐学和美术学的核心内容。
考生需要熟练掌握音乐理论、作曲技巧与曲式、音乐史与作曲家等音乐学知识,同时需要了解美术史与绘画理论、绘画技法与绘画材料、艺术设计与空间构成等美术学知识。
音乐理论知识点音乐理论是指研究音乐艺术创作、表演和欣赏中的基本原理和规律的学科。
对于追求音乐素养和专业音乐人来说,了解音乐理论知识是非常重要的。
在本文中,我将介绍一些音乐理论的基本知识点,帮助读者加深对音乐的理解和欣赏。
一、调性和音阶调性是指音乐作品中以某个音为基准,按照规定的音程关系组织起来的音符序列。
常见的调性有大调和小调。
音阶是由一定音程关系的音符所组成的音组。
主要有大调音阶和自然小调音阶。
大调音阶具有明快、欢快的特点,而小调音阶则更多地表现出一种悲伤或沉郁的情感。
二、节奏与节拍节奏是音乐中时间的有序组织。
节奏有两个重要的元素:节拍和拍子。
节拍是音乐中有规律的时间单位,常见的有二拍、四拍等。
拍子是根据拍子号的不同划分音乐的节拍规则,常见拍子号有2/4、3/4和4/4。
音乐中的节奏可以用不同的音符长度和休止符来表示。
三、调式和和弦调式是调性的特定种类,指以某个音为基准,按照特定的音程关系构成的调性。
常见的调式有大调和自然小调。
和弦是指由三个或更多的音同时奏响而形成的音符组合。
和弦有三个基本音程:半音、全音和大三度。
四、旋律和和声旋律是一系列音符的有机组合。
它由一组规则的音程关系和节奏组成,具有独立性和韵律性。
和声是指两个或多个声部(音符运动的线条)之间的音程关系和和弦关系。
和声的注意点是避免相同声部之间发生大声度的移动。
五、音乐符号音乐符号是一种特定的图形符号,用来表达音高、节奏和演奏技巧等。
常见的音乐符号包括音符、休止符、调号、音高符号等。
了解这些符号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演奏音乐。
六、音乐形式音乐形式是指音乐作品中的结构组织方式。
常见的音乐形式有奏鸣曲形式、主题变奏曲形式、序曲和舞曲等。
音乐形式的认识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欣赏音乐作品。
七、和声学和声学是研究声音编配、声音组合的学科。
它研究如何在多声部编配中保持和声的平衡,如何选择合适的和弦进行音乐创作等。
了解和声学可以使我们在音乐创作和和声编配中更加得心应手。
音乐艺术概论知识点总结一、音乐的起源和发展历史音乐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早期人类的原始音乐,包括口语歌唱、击打物体发出的声音等。
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音乐逐渐演变为一种正式的表现形式,出现了乐器、谱曲、音乐理论等概念。
不同文化地区的音乐发展史也有所不同,如中国的古乐、印度的印度古典音乐、欧洲的古典音乐等。
二、音乐的基本知识1. 音乐元素:音高、音调、节奏、旋律、和声等是构成音乐的基本要素,对于理解音乐的本质和表现形式非常重要。
2. 音乐符号:音乐符号是表示音乐元素的符号,包括五线谱、音符、节拍符号等,是演奏、演唱音乐的重要工具。
3. 音乐器乐:乐器是音乐表现的工具,根据其音色、演奏方式、音域等特点可以分为弦乐器、管乐器、键盘乐器、打击乐器等。
4. 音乐形式:音乐形式是指音乐作品的结构和组织方式,如奏鸣曲、交响曲、协奏曲等,不同的音乐形式具有不同的特点和风格。
三、音乐的理论知识1. 音乐的基本理论:包括音高、音色、音响、力度等基本概念,对于分析和理解音乐作品非常重要。
2. 和声学:和声学是研究音乐和声的关系和规律的学科,包括和声体系、和弦、和声进行等内容。
3. 音乐理论家和作曲家:众多的音乐理论家和作曲家对音乐的理论知识有着深刻的研究和贡献,如巴赫、贝多芬、莫扎特等。
四、音乐的表现形式1. 古典音乐:古典音乐是指欧洲传统音乐,包括巴洛克音乐、古典音乐和浪漫主义音乐等时期的音乐作品。
2. 民间音乐:民间音乐是指世界各地的民族音乐,包括中国民乐、印度音乐、非洲音乐等,具有浓厚的民族特色和文化传统。
3. 流行音乐:流行音乐是指当代大众音乐,包括摇滚、流行、爵士等风格,是当今音乐市场中最受欢迎的音乐形式之一。
五、音乐艺术的影响和价值音乐艺术对人类文化生活有着重要的影响和价值:1. 情感表达:音乐是一种情感的表达方式,可以通过声音和节奏传达情感和思想。
2. 文化传承:音乐艺术是各种文化传统和价值观念的载体,对于传承和发展文化有着重要的意义。
艺术硕士:音乐知识详解篇
在职艺术硕士音乐篇——乐府
是指古代中央政府的音乐官署。
魏晋之后,它的含义扩大。
音乐层面上讲的乐府,仅指一种音乐机关。
它的具体任务:一是制定乐谱,为贵族、文人歌功颂德的诗歌配乐演唱;二是培养训练乐工。
还有一点,就是为了统治者收集民间歌谣。
在职艺术硕士音乐篇——雅乐
古代音乐之一。
专指古代帝王祭祀天地、祖先及朝贺、宴享等大典所用的乐舞。
周代雅乐即指“上舞”,儒家奉之为乐舞的最高典范,认为它的音乐“中正平和”,歌词“典雅纯正”,故称之为“雅乐”。
历代封建统治者取得政权后,都循例制礼作乐,歌颂本朝的功德,这种乐舞统称雅乐。
汉代以后均由太常或太常寺掌管。
在职艺术硕士音乐篇——总谱
由多行五线谱表组成的记录多声部音乐的谱式,其左端连以直线。
如歌剧、交响乐等的总谱。
其中乐器和人声的声部,均按一定次序分组分行排列,通常自上而下以此为:木管乐器组、铜管乐器组、打击乐器组、声乐组、弦乐组。
在职艺术硕士音乐篇——分谱
多声部音乐中各种乐器或人声声部的专用乐谱。
由总谱中各声部单独抄录而成。
在职艺术硕士音乐篇——乐章
大型器乐作品(交响曲、协奏曲、组曲、奏鸣曲等)中相对独立的段落。
不同的时期、不同的作曲家的音乐作品乐章数量不同。
一般采用四个乐章的居多,也最为常见。
在职艺术硕士音乐篇——音调
①音乐声学名词,即音高。
②有广狭两种意义:狭义指有一定表现意义的短小旋律;广义指有特定风格的音乐语言。
不同时代、民族、地区、流派、作曲家及不同体裁的音乐,各有其不同的音调。
在职艺术硕士音乐篇——旋律
旋律又称“曲调”,是音乐的灵魂和基础。
它是用节奏组合起来的一系列乐音,在高低方面呈现出有秩序的起伏呼应。
在音乐作品中,旋律是表情达意的主要手段,也是一种反应人们内心感受的艺术语言。
在职艺术硕士音乐篇——幻想曲
一种形式上不拘一格、充分发挥作曲家音乐想象力的器乐曲。
16、17世纪的幻想曲通常由弦乐器或键盘乐器演奏,发展至巴洛克晚期,常作为赋格曲、奏鸣曲的前奏。
19世纪,幻想曲在舒曼、肖邦等浪漫派作曲家的笔下,成为鲜明表现情绪的较短的特性曲。
从巴洛克时期开始,幻想曲即带有即兴性。
在职艺术硕士音乐篇——摇篮曲
一种具催眠性质的、有着舒缓风格的抒情性声乐曲或器乐曲。
通常采用中速6/8拍,近似摇篮摆动或小船在平静的湖面轻微晃动的节奏感。
肖邦的钢琴曲Op.57、勃拉姆斯的Op.49No.4以及古诺的《摇篮曲》(亦称《小夜曲》),是人们耳熟能详的精致小品。
在职艺术硕士音乐篇——弥撒曲
狭义指天主教弥撒仪式中所唱的一套歌曲;广义上讲,包括作曲家创作、形式上超出教会仪式音乐的规范而成为艺术作品的弥撒曲。
“弥撒”的名称来源于仪式最后的散席曲所唱歌词里的“missa”(散吧)。
中世纪的早期弥撒以传统的素歌(即中世纪罗马天主教会的祈祷歌曲)咏唱。
11~13世纪则以素歌为固定歌调编程复调弥撒曲,并逐渐转向为常规弥撒谱曲。
至15世纪开始盛行为整套常规弥撒谱曲。
进入17世纪,出现采用器乐伴奏的弥撒曲,且趋于世俗化。
18、19世纪的作曲家也作有不同风格的弥撒曲。
在职艺术硕士音乐篇——小夜曲
起源于中世纪欧洲吟唱诗人窗前献爱德情歌,至近代衍化为一种极富抒情意味的声乐或器乐小品。
如舒伯特的艺术歌曲《小夜曲》。
此外,18世纪中专为晚间娱乐而作的乐器重奏或小型乐队演奏的组曲,也称小夜曲,其性质与嬉游曲相近似,由小舞步和奏鸣曲快板乐章组成。
在职艺术硕士音乐篇——蓝调音乐
蓝调音乐始于本世纪初美国的南部。
本为贫苦黑人劳动时呐喊的短曲,而其中亦混合了在教会中类似朗诵形式的节奏及韵律。
这种音乐有一种很明显的特式,便是使用类似中国民俗唱山歌的“一呼一应”的形式进行。
乐句起初会给人们一种紧张、哭诉、无助的感觉,然后接着的乐句便像是在安慰、舒解受苦的人。
在职艺术硕士音乐篇——交响乐
交响乐也称为交响曲,是大型管弦乐套曲,也是音乐创造中最复杂、最富有戏剧性的乐曲。
交响乐源于欧洲。
其名称源出希腊语,意即“一齐唱”。
是在17世纪意大利式歌剧序曲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18世纪中叶,德国曼海姆乐派的音乐家使交响曲和交响乐队渐渐脱离歌剧而成为独树一帜的器乐体裁,维也纳古典乐派的杰出代表海顿、莫扎特、贝多芬等人,在交响曲的发展上做出了很大的贡献,海顿确定定了交响曲的规范形式,有“交响乐之父"之称;莫扎特丰富了交响曲的表现力;贝多芬开了浪漫主义交响音乐的先河。
19世纪中叶,交响曲的形式更为自由,音乐更富有色彩,涌现了大量的标题交响音乐作品,加用声乐的交响曲,始见于贝多芬的《第九交响曲》。
我国交响音乐是从20世纪30年代发展起
来的。
在职艺术硕士音乐之——和弦
3个或3个以上不同的音,按一定的音程关系叠置并同时发出。
构成和弦的基本方法是以三度音程叠置,可产生三和弦、七和弦、九和弦等,构成这些和弦的音被称为和弦音,由下至上分别称为根音、三音、五音、七音、九音等。
其中大三和弦、小三和弦、大小七和弦最为常用。
和弦是和声的基本组织,它的运用是和声学的基础。
在中国音乐里,和弦不一定都按三度关系构成。
在职艺术硕士音乐之——节奏
音响运动的轻重缓急形成节奏,其中节拍的强弱或长短交替出现合乎一定的规律。
节奏为旋律的骨干,也是乐曲结构的基本因素。
在职艺术硕士之音乐篇—乐理
乐理就是记录在乐谱上的各种符号及规则。
有了乐理,人们可以很容易整理记录音乐以流传下去,而大部分人通过乐理的学习,可以很快地掌握音乐的入门与操作。
通常情况下,乐理就是指音乐的节奏、旋律、速度等。
在职艺术硕士音乐篇——五线谱
五线谱就是用五条横线来记载音乐的一种记谱法。
它的诞生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
远在10世纪的时候,法国人古多就用四条横线来记载音乐。
这个发明几乎震动整个欧洲。
当时的罗马教皇知道之后,立即将古多找到罗马,并命他把罗马教皇收藏的乐谱,一律改用他的记谱法。
当时古多式的记谱法还很不完善,如拍号、小节线条都还没有。
直到17世纪初,人们将四条横线改为五条横线,又增加了一个记谱符号,才正式形成体系,并为世界各国所普遍采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