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达自由基本理论及新时期网络言论自由PPT课件
- 格式:pptx
- 大小:933.40 KB
- 文档页数:26
论言论自由什么是表达自由。
表达自由指公民在法律规定或认可的情况下,使用各种媒介或方式接受信息,并将自己的思想、观点、主张、看法、信仰、信念、见解等传播给他人或社会而不受他人无端、非法干涉、约束或惩罚的一种自主性状态。
它包括一系列权利和自由,既包括通常意义上的言论和出版自由,也涉及思想、信息或传播自由。
有时,人们还将表达自由表述为新闻自由,而新闻媒体在进行报道时,又可能涉及媒体自身所享有的传播权和民众所享有的知情权。
从宪政的理论和实践上看,表达自由是社会成员所享有的一种综合性权利,是任何民主社会所必须追求的基本价值之一。
二.表达自由的媒介作为公民的一项基本权利,表达自由的行使需要通过一定的媒介。
所谓表达的媒介,是表达的手段或工具。
一定的程度上媒介决定着我们可以知道什么或不能够知道什么,而知道或不知道直接决定着我们能够表达什么和不能表达什么。
媒介的形式决定、限制着我们进行表达的形式。
书面语言的产生和运用,不仅使后人可以利用前人积累的知识,而且借助于印刷技术,将人们带入了一种线性的、逻辑的、归类的知觉方式,从而使那些曾经只有很小的机会来接受知识的人可以大量接受他人的思想。
只有让尽可能多的人知道我们所表达的内容,我们表达的东西才能产生足够的影响。
显然,媒体会影响到我们这个愿望的实现程度。
借助于一定的媒体,我们的声音会传的更远、更广。
表达自由的一个重要的内涵就是利用媒介的自由。
我国宪法第二十二条规定,国家发展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文学艺术事业、新闻广播电视事业、出版发行事业、图书馆博物馆文化馆和其他文化事业,开展群众性的文化活动。
因此,我国宪法同样也承认并保障人们使用媒体行使表达自由的权利。
三.天赋权利论与表达自由天赋权利论也可称之为自然秩序理论。
这一理论的起点是这样一种主张:存在着一种由上帝赋予的绝对的、不可让渡的权利。
这在洛克、卢梭、霍布斯、潘恩等人的思想中不难看出,而在康德关于人作为理性存在的天赋尊严和内在价值的启蒙思想——也就是所有理性存在都应当“被视为自身的目的而绝不仅仅是手段”的思想中,这种权利主张至少得到了部分世俗化的表达。
论网络言论自由网络媒体的蓬勃发展,使得任何人都有机会发表言论。
言论自由在互联网时代被赋予了新的理念和表现方式,伴随着互联网的发展,言论自由在更宽广的领域得到实现。
所谓网络言论自由权,其实就是言论自由权在网络上的自然延伸。
其核心依然是人人都有权享有主张和发表意见的自由,只是由于网络的特殊性使其表现形式区别于现实社会。
通过对传统言论自由与网络言论自由的分析比较,从而得出网络言论自由的特殊内涵和价值。
标签:言论自由;网络言论自由1 言论自由与网络言论自由1.1 言论自由的内涵言论自由是公民的一项最重要的权利,也是民主社会存在的基础之一;具体是指人人享有的以口头、书面以及其它形式获取和传递各种信息、思想的权利。
言论自由的核心内涵是人人都有权享有主张和发表意见的自由,这种自由绝不受任何无故的侵犯和剥夺;表达自己观点和思想的自由伴着人类存在的始终,它是一种最基本的自由。
我国宪法第35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的自由”。
综合考查我国宪法谱系、保障言论自由条款的具体表达方式、以及立法原意,我国言论自由之“言论”,不仅包括口头形式,还应包括书面形式。
1.2 言论自由与网络言论自由言论自由在互联网时代被赋予了新的理念和表现方式,伴随着互联网的发展,言论自由在更宽广的领域得到实现。
所谓网络言论自由权,其实就是言论自由权在网络上的自然延伸。
其核心依然是人人都有权享有主张和发表意见的自由,只不过网络的特殊性使其表现形式区别于现实社会。
网络言论属于言论自由的保护对象,二者在本质上是一样的。
一方面,言论权作为公民一项基本权利,也是民主社会存在的基础之一,其核心内涵是人人都有权享有主张和发表意见的自由,这种自由绝对不受任何无故的侵犯和剥夺;另一方面,任何一项自由都是有限的,不存在绝对的权利和自由。
言论自由也是一种有限权利,并且还是一项容易发生冲突的权利,借助网络这种新形式的言论自由、由于其固有的特征,使得这些冲突更加明显和激化,都需要加以限制。
表达自由及其限制2013221115110008 刘灿自由与限制用卢梭的一句话来表达最合适不过了:“人是生而自由,却无往不在枷锁之中。
”这句话很容易理解,首先肯定了自由是人与生俱来的的禀赋和权利,另一方面又指出现实总的人生活在不自由的状态之中,饱受种种奴役。
这就导致人处在原则与事实的矛盾之中。
究其根本,是因为人不能主宰自己。
要获得自由,人必须与套在人身上的种种枷锁,不平等相区分作斗争。
人在社会生活中服从经自己同意的法律,道德生活中听从良心的呼唤,这样的人才配享有自由。
需要注意的是自由并非为所欲为而是要服从自己订立的规律,为了寻找这些规律,人必须认识自己以及与自己的不自觉状态相区分。
那么什么是表达自由,表达自由又有人称言论自由。
但现代学术界认为,表达自由比言论自由更加涵盖这种以表现个人观点和态度为目的的个人自由。
除了言论外,个人还可以通过行为,暗示和其他行动形式,来表达他自己的观点。
提起表达自由自然要放在当今的语境下,在当今社会处于大数据的和碎片化信息的微时代大环境下,表达自由及其限制更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在这种社会环境下,人民表达的渠道不断地开拓,表达方式更加多样化,越来越多的人参与到社会表达,整个社会看起来是谁都可以说,什么都能说,那么这到底是不是表达自由呢?我认为这是一个很值得商榷的一个问题,泛表达到底是不是一种自由的体现?我认为一定程度上是体现了的,人民能够更多的表达能够说自己想说的正是这个微时代带给我们的一种民主和自由的显现,然而很多事的发展总是出乎我们的意料,比如网络暴力,别有用心的引导舆论以及网络喷子的大规模涌现,让这种自由变味了,变成了无法无天的代言词了,这个时候我们需要什么,没错,就是一种限制,对这种泛滥的自由的一种限制,自由一直都是相对的,同时又是属于每个人的,泛滥的表达只会早餐一种专政,是一种更难发觉的披着自由外衣的语言上的专政,所以我们要对此进行限制和约束。
为什么我要如此强调这种泛滥的自由,因为他的危害实在是比想象中要大的多,接下来我将具体说明。
互联网言论自由——公民社会责任0 引言我国宪法规定公民有言论的自由,但现在有人把言论自由泛化甚至神化,这样就会为荒谬言论甚至谎言争得所谓自由的空间。
企图经这样的“神化”,使荒谬言论、谣言、谎言能有表达的自由而不受约束、不承担社会责任。
因此,网络言论自由如何保障?网络言论自由应当承担哪些社会责任?网民言论的道德底线在哪?这确实是需要我们进行深入的思考与理性的实践。
1社会调研1.1 调研方向随着互联网发展的不断深入,网络言论自由应当承担的社会责任及其道德底线。
1.2 调研方法大致来说可分为准备、实施和结果处理三个阶段:1.准备阶段:一般分为界定调研问题、设计调查方案、设计调查问卷和调查提纲三个部分;2.实施阶段:根据调查要求,采用多种形式,由调查人员广泛收集与调查活动有关的信息;3.结果处理阶段:将收集的信息进行汇总、归纳、整理和分析,在通过其他的参考文献和网络资料的调查,最后调查结果以书面形式表达出来。
2 互联网的影响2.1 互联网的发展作为“第四媒体”的互联网迅猛发展,我国互联网已经稳居世界第一,网民已达3.38亿。
现在绝大多数的人都是通过网络来获取信息的,如下面的一个网络调查问卷:网络是双刃剑,其强大的生命力给社会长生了强大的正负两面影响,因此,网络言论自由如何保障?网络言论自由应当承担哪些社会责任?网民言论的道德底线在哪?这,确实需要我们进行深入的思考与理性的实践。
互联网的发展是科技进步的重要标志,其实它也是社会进步的标志。
因为互联网不仅仅在技术层面上影响了人类的生活,重要的是,他在思想、精神等层面影响了人们对于自身以及社会乃至整个宇宙世界的认识。
互联网对于社会以及社会的各种道德、制度、法律以及其他形而上的深层思考,已经大大超越了它作为信息产业与传统工业的电气层面与物质范畴。
我国网民规模与宽带规模真在迅猛异常的发展着,已经稳居世界首位。
着充分说明,互联网已经不可避免地与我们发生着紧密的联系,而互联网用户对社会贡献的内容已经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理所当然的成为互联网的主旋律,并给互联网社会的管理提出了许多棘手的法律问题。
表达自由的概念
表达自由(Freedom of Expression)是一种基本人权,指人们表达自己想法和意见的自由,包括在口头、书面及艺术形式上的表达。
这种自由是民主社会正常运行的重要基础,也是保护公民权利和利益的重要保障。
表达自由包括言论自由、出版自由、新闻自由、艺术创作自由、结社自由等多种形式,其中言论自由是表达自由的核心。
表达自由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人类社会的进步和文明程度,它不仅有助于促进民主和社会公正,还能够推动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然而,表达自由并不是无限制的。
在行使表达自由时,必须遵守法律法规,尊重他人的权利和利益,不危害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
对于一些不良信息的传播和表达,需要采取相应的法律措施进行限制和管理。
总之,表达自由是一种基本人权,也是现代社会的重要标志之一。
在行使表达自由时,需要遵守法律法规和社会公德,尊重他人的权利和利益,共同维护社会的稳定和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