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云南省统计公报
- 格式:doc
- 大小:281.50 KB
- 文档页数:24
丽江市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2011-05-27 丽江市统计局根据国务院的决定,我国以2010年11月1日零时为标准时点进行了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
在市委、市政府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的统一领导和全市各族人民的支持配合下,通过六千七百多名普查工作人员的艰苦努力,圆满完成了人口普查的前期准备、现场登记和复查任务。
目前,人口普查的全部数据正在进行计算机处理,主要数据的汇总工作已经结束,现公布如下:一、总人口全市总人口为1244769人。
二、人口增长全市5个县(区)的人口,同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2000年11月1日零时的1126646人相比,十年共增加了118123人,增长10.48%。
平均每年增加11812人,年平均增长率为1.0%。
三、家庭户人口全市5个县(区)共有家庭户312668户,家庭户人口为1148378人,平均每个家庭户的人口为3.67人,比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的3.91人减少了0.24人。
四、性别构成全市5个县(区)的人口中,男性为642374人,占总人口的51.61%;女性为602395人,占总人口的48.39%。
总人口性别比106.64(以女性为100,男性对女性的比例),由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的105.50上升为106.64。
五、年龄构成全市5个县(区)的人口中,0-14岁的人口为227498人,占总人口的18.28%;15-64岁的人口为921118人,占总人口的74%;65岁及以上的人口为96153人,占总人口的7.72%。
同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0-14岁人口的比重下降了7.94个百分点,15-64岁人口的比重上升了6.11个百分点,65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了1.83个百分点。
六、民族构成全市5个县(区)的人口中,汉族人口为537893人,占总人口的43.21%;各少数民族人口为706876人,占总人口的56.79%。
其中,彝族人口为243282人,占总人口的19.54%;纳西族人口为240580人,占总人口的19.33%;傈僳族人口为115730人,占总人口的9.30%。
2010全国各地GDP数据一览1、广东 45472.83亿元2010年,广东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45472.83亿元,同比增长12.2%,人均GDP折合接近7000美元,已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
2、江苏 40903亿元江苏2010年地区生产总值(GDP)达到40903亿元,(五年)年均增长13.5%;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7700美元。
财政总收入11743亿元,其中地方一般预算收入4080亿元。
3、山东 39416.2亿元据山东省统计局发布消息,2010年全省实现生产总值(GDP)39416.2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增长12.5%,比上年加快0.3个百分点。
4、浙江 27100亿元据初步统计,2010年浙江省实现生产总值(GDP)27100亿元,全省生产总值增长11.8%。
2010年全省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7359元,年均实际增长8.2%;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1303元,年均实际增长8.4%。
5、河南预计2.2万亿元以上2010年,河南省国民经济保持了平稳较快增长。
预计全省生产总值(GDP)达2.2万亿元以上,比上年增长12%左右。
6、河北 20197.1亿元2010年,河北省生产总值(GDP)实现20197.1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2.2%,增速同比加快2.2个百分点。
这标志着河北省GDP正式跨入2万亿元俱乐部行列,综合实力跃上一个新台阶。
7、辽宁预计1.75万亿元到2010年末,预计辽宁省生产总值(GDP)达到1.75万亿元,年均增长13%,人均生产总值超过5000美元。
8、四川 16898.6亿元2010年四川省GDP达到16898.6亿元,比上年增长15.1%,高出全国4.8个百分点。
9、上海 16872.42亿元初步核算,2010年上海全年实现生产总值(GDP)16872.42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9.9%。
10、湖南 15902.12亿元2010年,湖南省的地区生产总值(GDP)迅速突破了1.5万亿元,达到15902.12亿元,同比增长幅度达到14.5%。
2010年云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统计公报①云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云南省统计局(2011年6月23日)2010年,是完成“十一五”目标任务的关键之年。
面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后续影响和百年不遇的严重旱情,云南省各级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把“民生为本、人才优先”作为工作主线,团结拼搏,锐意进取,圆满完成了“十一五”规划的各项目标任务,为全省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一、人力资源与就业2010年末,全省总人口为4601.6万人,其中:乡村人口3004.8万人;城镇人口1596.8万人。
年末全省人力资源(劳动力资源)总量3573.0万人。
2010年全年城乡新增劳动力供给②66.6万人,比上年减少3.70%,其中:城镇新增劳动力供给36.3万人,比上年增加0.44%;农村新增劳动力供给30.3万人,比上年减少8.24%。
就业总量继续增加,非农产业就业和城镇就业恢复较高速度增长。
年末全省城乡总就业人数2765.9万人,比上年末净增加81.1万人,其中:第一产业1671.3万人,占总就业人数的60.43%;第二产业348.6万人,占总就业人数的12.60%;第三产业746.0万人,占总就业人数的26.97%。
年末城镇从业人员③621.38万人,比上年末净增加55.37万人,其中:城镇单位从业人员322.77万人,城镇单位在岗职工303.67万人;城镇私营企业从业人数138.08万人;城镇个体从业人员138.22万人;公益岗位和灵活就业人员22.31万人。
继续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和就业困难人员的就业援助政策,不断完善就业政策支持体系。
全年城镇新增就业人数为27.06万人,比上年增加15.15%。
扶持下岗失业人员实现就业7.68万人,其中就业困难群体人员6.52万人。
“零就业家庭”就业援助专项行动全年共扶持2292户“零就业家庭”的至少一名成员实现就业,保持了“零就业家庭”动态清零的工作目标。
云南省保山市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保山市统计局2011年4月19日2010年,全市各族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切实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努力克服经济运行和社会发展中的矛盾和困难,深化改革,优化结构,改善民生,全市国民经济实现平稳较快发展,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人民生活水平继续得到提高。
一、综合全年生产总值(GDP)260.9亿元,比上年增长12.5%。
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79亿元,增长6%;第二产业增加值80.5亿元,增长17.5%;第三产业增加值101.4亿元,增长13.5%。
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32.6∶28.6∶38.8调整为30.3:30.9:38.8。
全年财政总收入35.3亿元,比上年增长37.2%,其中:一般预算收入21.4亿元,增长35.2%,财政总支出98.7亿元,增长39.3%;一般预算支出82.3亿元,增长32.7%。
年末全市从业人员152.3万人,比上年增长1.3%。
其中:城镇单位从业人员16.4万人;城镇个体从业人员3.5万人;乡村从业人员132.4万人。
年内城镇新增就业和再就业人员11383人,增长8.5%。
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8%。
全年引进市外到位资金86亿元,比上年增长32.6%。
其中:省外到位资金52.9亿元,增长45.3%;省内市外到位资金33.1亿元,增长16.4%。
当年实际利用外资3365万美元,增长81.7%。
二、农业全年农业总产值132亿元,比上年增长8.5%。
粮食总产量达113万吨,增产4.3万吨,增长4%;油料产量5.3万吨,减产1.3万吨,减少19.4%;烟叶产量7.6万吨,增产0.9万吨,增长13.1%;甘蔗产量164万吨,减产18万吨,减少10.1%;茶叶产量2.7万吨,增产3.6万吨,增长15.1%。
年末生猪存栏270.6万头,比上年末增长4.7%;年末牛存栏63.4万头,增长3.9%;年末羊存栏44.9万只,增长5.3%;全年肉类总产量达31.3万吨,增长15.3%。
2010年,面对复杂多变的国内外经济环境和各种重大挑战,全国各族人民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下,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实施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的一揽子计划,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国民经济保持了平稳较快发展,各项社会事业取得新的进步。
一、综合初步核算,全年国内生产总值[2]397983亿元,比上年增长10.3%。
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40497亿元,增长4.3%;第二产业增加值186481亿元,增长12.2%;第三产业增加值171005亿元,增长9.5%。
第一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10.2%,第二产业增加值比重为46.8%,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为43.0%。
居民消费价格一季度同比上涨2.2%,二季度上涨2.9%,三季度上涨3.5%,四季度上涨4.7%,全年平均比上年上涨3.3%,其中食品价格上涨7.2%。
固定资产投资价格上涨3.6%。
工业品出厂价格上涨5.5%。
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上涨9.6%。
农产品生产价格上涨10.9%。
表1:2010年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涨跌幅度单位:%70个大中城市房屋及新建商品住宅销售价格月度同比涨幅呈现先上升后回落趋势。
全年城镇新增就业1168万人,比上年增加66万人。
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为4.1%,比上年末下降0.2个百分点。
全年农民工[3]总量为24223万人,比上年增长5.4%。
其中,外出农民工15335万人,增长5.5%;本地农民工8888万人,增长5.2%。
年末国家外汇储备28473亿美元,比上年末增加4481亿美元。
年末人民币汇率为1美元兑6.6227元人民币,比上年末升值3.0%。
全年财政收入83080亿元,比上年增加14562亿元,增长21.3%;其中税收收入73202亿元,增加13680亿元,增长23.0%。
二、农业全年粮食种植面积10987万公顷,比上年增加89万公顷;棉花种植面积485万公顷,减少10万公顷;油料种植面积1397万公顷,增加32万公顷;糖料种植面积192万公顷,增加3万公顷。
丽江市古城区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4)丽江市古城区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4)丽江市古城区统计局2011年4月8日刚刚过去的2010年,是实施“十一五”规划的收官之年,也是我区在严峻考验中砥砺奋进全面发展的一年。
在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区各族干部群众万众一心,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积极开展创先争优活动,紧紧抓住发展第一要务,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不利因素的后续影响,努力在克服磨难中奋勇前进,在化解危机中开拓创新,在力保民生中真抓实干,全面完成了区二届人大三次会议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呈现出全区国民经济增势强劲,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城乡人民生活繁荣昌盛,社会面貌更加和谐安定的美好局面。
一、综合国民经济快速增长。
经市局审定,2010年全区完成地方生产总值(GDP)504638万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6.7%,增幅同比增长3.1个百分点。
高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6.4、4.4个百分点。
按常住人口计算,人均地方生产总值达29122元,比上年增加4648元,增长16.1%。
其中:第一产业完成增加值32730万元,比上年增长5.8%,占生产总值的比重为6.5%;第二产业完成增加值170262万元,比上年增长21.3%,占生产总值的比重为33.7%,其中:工业增加值76594万元,增长26.1%,比上年上升6.6个百分点;建筑业增加值93668万元,增长17.8%;第三产业完成增加值301691万元,增长15.4%,占生产总值的比重为59.8%,同比上升0.9个百分点。
三产业共同发展。
2010年GDP三产业完成情况来看,第三产业比例有所提高,三次产业比例由上年的7:34:59调整为6.5:33.7:59.8。
从拉动经济增长来看,第三产业拉动经济增长明显加快,第一产业拉动经济增长0.3%,比去年同期下降0.2个百分点,对经济增长贡献率为2.1%,比去年同期下降1.6个百分点;第二产业拉动经济增长5.8%,比去年同期提高0.3个百分点,对经济增长贡献率为40.5%,与去年持平;第三产业拉动经济增长10.6%,比去年同期提高3.0个百分点,对经济增长贡献率为57.4%,比去年同期提高1.6个百分点。
2010年全国各省GDP数据及增速排名1、广东 45472.83亿元同比增长12.2%2010年,广东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45472.83亿元,同比增长12.2%,人均GDP折合接近7000美元,已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
2、江苏 40903亿元年均增长13.5%江苏2010年地区生产总值(GDP)达到40903亿元,(五年)年均增长13.5%;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7700美元。
财政总收入11743亿元,其中地方一般预算收入4080亿元。
3、山东 39416.2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增长12.5%据山东省统计局发布消息,2010年全省实现生产总值(GDP)39416.2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增长12.5%,比上年加快0.3个百分点。
4、浙江 27100亿元同比增长11.8%据初步统计,2010年浙江省实现生产总值(GDP)27100亿元,全省生产总值增长11.8%。
2010年全省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7359元,年均实际增长8.2%;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1303元,年均实际增长8.4%。
5、河南预计2.2万亿元以上比上年增长12%左右2010年,河南省国民经济保持了平稳较快增长。
预计全省生产总值(GDP)达2.2万亿元以上,比上年增长12%左右。
6、河北 20197.1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2.2%2010年,河北省生产总值(GDP)实现20197.1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2.2%,增速同比加快2.2个百分点。
这标志着河北省GDP正式跨入2万亿元俱乐部行列,综合实力跃上一个新台阶。
7、辽宁预计1.75万亿元年均增长13%到2010年末,预计辽宁省生产总值(GDP)达到1.75万亿元,年均增长13%,人均生产总值超过5000美元。
8、四川 16898.6亿元比上年增长15.1%2010年四川省GDP达到16898.6亿元,比上年增长15.1%,高出全国4.8个百分点。
2010年中国各省、直辖市、自治区GDP完成情况中国及各省、市、自治区生产总值(GDP)历年汇总2010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397983亿元增长10.3%2010年广东预计地区生产总值45636亿元增长12% 2010年江苏地区生产总值40903亿元增长12.6%2010年山东实现生产总值39416.2亿元增长12.5% 2010年浙江省生产总值27227亿元增长11.8%2010年河南地区生产总值22942.68亿元增长12.2% 2010年河北省生产总值20197.1亿元增长12.2%2010年辽宁省地区生产总值18278亿元增长14.1% 2010年四川地区生产总值16898.6亿元增长15.1% 2010年上海地区生产总值16872.42亿元增长9.9% 2010年湖南生产总值15902.12亿元增长14.5%2010年湖北地区生产总值15125.8亿元增长12.4% 2010年福建生产总值13800亿元增长13.8%2010年北京地区生产总值13777.9亿元增长10.2% 2010年安徽地区生产总值12263.4亿元增长14.5% 2010年内蒙古生产总值预计11620亿元增长15%2010年黑龙江地区生产总值10235亿元增长12.6% 2010年陕西生产总值预计10012亿元增长14.8%2010年广西地区生产总值9502.39亿元增长14.2% 2010年江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9435亿元增长14%2010年天津地区生产总值9108.83亿元增长17.4% 2010年山西实现生产总值9088.1亿元增长13.9%2010年吉林省实现地区生产总值8577.06亿元增长13.7%2010年重庆实现生产总值7894.24亿元增长17.1%2010年云南省生产总值实现7220亿元增长12.3%2010年新疆生产总值5000亿元增长10.5%2010年贵州省地区生产总值4594亿元增长12.8%2010年甘肃生产总值4100亿元增长11.5%2010年海南地区生产总值2052.12亿元增长15.8%2010年宁夏生产总值1643亿元增长13.4%2010年青海地区生产总值1350.43亿元增长15.3%2010年西藏地区生产总值507.46亿元增长12.3%经济总量之名根据世界银行2010年12月15日统计数据库的数据,2009年,GDP排名前十的国家分别是美国(141190亿美元)、日本(50689.96亿美元)、中国(49854.61亿美元)、德国(33300.32亿美元)、法国(26493.9亿美元)、英国(21745.30亿美元)、意大利(21127.80亿美元)、巴西(15734.09亿美元)、西班牙(14602.50亿美元)、加拿大(13360.68亿美元)。
2010年云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10年,省委、省政府团结带领全省各族人民,努力克服国际金融危机的后续影响和百年不遇特大干旱带来的重重困难,团结拼搏,扎实工作,全省经济运行呈现高开稳走态势,农业大灾之年保增长,工业平稳较快发展,消费需求旺盛,对外贸易恢复强劲增长势头,金融运行良好,国民经济总体呈现平稳较快发展、巩固回升向好的态势,除CPI指标外,全面完成或超额完成省十一届人大三次会议审议通过的宏观调控主要预期目标,为云南“十一·五”的收官之年划上了圆满的句号。
一、国民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增长2010年全省生产总值突破7000亿元,达到7220.14亿元,同比增长12.3%。
其中: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1105.81亿元,增长4.0%;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3223.93亿元,增长15.8%,其中:工业增加值2606.04亿元,增长14.7%,建筑业增加值617.89亿元,增长20.8%;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2890.40亿元,增长11.5%。
全省三次产业结构比为15.3︰44.7︰40.0。
人均GDP达到15749元,比上年增长11.6%。
非公经济蓬勃发展,创造增加值2931.38亿元,占全省GDP 的比重达40.6%,比上年提高1.5个百分点。
二、粮食生产大旱之年再夺丰收2010年,面对百年不遇的特大干旱,全省上下开展了一场“抗大旱、保民生、抓春耕、促发展”的攻坚战,在小春作物遭受重大损失的情况下,全年粮食产量达到1650万吨,实现连续8年增产。
初步预计,全年实现农业总产值1821亿元,增长5.5%,其中,农业产值896亿元,增长3%,林业产值208亿元,增长7%,牧业产值588亿元,增长8%,渔业产值45亿元,增长10%,农业服务业产值63亿元,增长5%。
农业增加值1105.81亿元,增长4.0%,对GDP的贡献为15.3%。
主要农产品生产再获丰收。
2010年全省蔬菜产量1243.24万吨,增长0.4%,烤烟产量95.99万吨,增长9.0%,油料产量37.60万,甘蔗产量1739.69万吨,茶叶19.72万吨,增长7.8%,橡胶产量32.96万吨,增长10.5%,水果产量360.33万吨,增长5.1%,鲜切花产量60.50亿枝,增长8.0%。
云南省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云南省统计局2011年5月9日根据《全国人口普查条例》和国务院的决定,我国以2010年11月1日零时为标准时点进行了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2]。
在国务院和各级人民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在全体普查对象的支持配合下,通过广大普查工作人员的艰苦努力,圆满完成了人口普查任务。
现将我省这次普查快速汇总的主要数据公布如下:一、总人口及增长变化情况全省普查登记总人口为4596.6万人。
同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2000年11月1日零时的4287.9万人相比,十年共增加了308.7万人,增长7.20%。
平均每年增加30.9万人,年平均增长率为0.70%,人口增长幅度明显低于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前十年增长率15.97%和年平均增长率1.44%。
人口总量从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前十年增加590.6万人,年平均增加近60万人;到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前十年增加308.7万人,后十年比前十年人口净增减少281.9万人。
同时人口自然增长幅度降低,我省人口增长不仅平稳地度过了生育高峰期,有效地控制了人口过快增长的势头,人口增长变化过程从人口高增长——增长逐步得到控制——有计划稳步增长——开始步入人口低增长,逐步进入人口发展的良性循环。
出生人口数量减少,从日常人口统计数据看,云南省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前十年比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前十年少生160万人左右,但与全国人口增长率 5.84%和年平均增长0.57%相比,云南省总人口增长幅度明显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人口压力依然较大。
普查数据显示,云南省人口总量居全国第12位、西部第3位,占全国人口总量的3.43%。
二、家庭户规模全省普查实际登记家庭户1235.5万户,家庭户人口为4357.0万人,平均每个家庭户的人口为3.53人,比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的3.73人减少了0.20人。
家庭户规模的继续缩小,充分显示人们生活条件的改善和对住房的需求,使几代人或一家多人同住的家庭不断减少。
曲靖市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曲靖市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办公室曲靖市统计局2011年5月20日根据国务院的决定,我国以2010年11月1日零时为标准时点进行了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
在市委、市政府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的统一领导和全市各族人民的支持配合下,通过近四万普查工作人员的艰苦努力,圆满完成了人口普查的现场登记和复查任务。
目前,普查的全部数据正在进行计算机处理。
主要数据的快速汇总工作已经结束,现公布如下:一、总人口全市总人口为人。
二、人口增长全市9个县(市、区)的人口,同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2000年11月1日零时的546.61万人相比,十年共增加了人,增长7.12 %。
平均每年增加38897人,年平均增长率为0.69 %。
三、家庭户人口全市9个县(市、区)共有家庭户户,家庭户人口为人,平均每个家庭户的人口为 3.44人,比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的 3.65人减少了0.21人。
四、性别构成全市9个个县(市、区)的人口中,男性为人,占总人口的52.41%;女性为人,占总人口的47.59%。
总人口性别比(以女性为100,男性对女性的比例)由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的112.85下降为110.14。
五、年龄构成全市9个县(市、区)的人口中,0-14岁的人口为人,占总人口的23.87 %;15-64岁的人口为人,占总人口的68.7%;65岁及以上的人口为人,占总人口的7.44 %。
同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0-14岁人口的比重下降了4.37 个百分点,15-64岁人口的比重上升了 2.72个百分点,65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了 1.65个百分点。
六、民族构成全市9个县(市、区)的人口中,汉族人口为人,占总人口的92.95 %;各少数民族人口为人,占总人口的7.1 %。
其中,彝族人口为人,占总人口的 3.82 %;回族人口为68117 人,占总人口的 1.16 %;苗族人口为33618 人,占总人口的0.57 %;壮族人口为30773人,占总人口的0.53 %;布依族总人口为30090人,占总人口的比重为0.51%;水族总人口为6718人,占总人口的比重为0.11%。
大理白族自治州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10年,州委、州政府在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带领全州各族人民面对复杂的经济环境和特大干旱的严峻挑战,以创优争先为契机,科学发展为主题,结构调整为主线,改善民生为核心,抗旱救灾为重点,解放思想,抢抓机遇,励精图治,全力以赴抗大旱、保民生、促发展。
全州国民经济运行总体呈现平稳较快发展态势,社会事业全面协调发展,民生不断改善,和谐安定的社会局面进一步巩固。
一、综合初步核算,2010年全州地区生产总值实现474.9亿元,比上年增长13.0%。
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109.0亿元,增长5.4%;第二产业增加值188.3亿元,增长19.2%;第三产业增加值177.6亿元,增长11.5%。
第一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23.0%,比上年下降2.7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增加值比重为39.6%,上升3.6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为37.4%,下降0.9个百分点。
全州非公有制经济实现增加值208亿元,比上年增长9.5%,占全州地区生产总值的43.9%。
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上涨3.3%,其中食品价格上涨9.5%。
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上涨3.8%。
表1 2010年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上年同期=100)单位:%年末全州就业人员219.14万人,比上年末增加4.83万人。
其中第一产业131.02万人,比上年减少1.55万人,第二产业 36.22万人,增加2.89万人,第三产业51.90万人,增加3.49万人。
年末全州城镇登记失业率为4.08% 。
二、农业2010年末全州拥有农业机械总动力208.6万千瓦。
拥有拖拉机31466台。
耕整机18688台(套)。
农用排灌动力机械32175台。
联合收割机233台。
全年完成机耕机耙面积232万亩,机收面积20.3万亩。
全州农业总产值实现198.7亿元,比上年增长12.5%。
其中,种植业产值88.6亿元,增长8.0%,林业产值20.0亿元,增长30.0%,畜牧业产值78.2亿元,增长11.3%,渔业产值5.0亿元,增长22.0%。
中华人民共和国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全文)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2011年2月28日)2010年,面对复杂多变的国内外经济环境和各种重大挑战,全国各族人民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下,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实施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的一揽子计划,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国民经济保持了平稳较快发展,各项社会事业取得新的进步。
一、综合初步核算,全年国内生产总值[2]397983亿元,比上年增长10.3%。
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40497亿元,增长4.3%;第二产业增加值186481亿元,增长12.2%;第三产业增加值171005亿元,增长9.5%。
第一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10.2%,第二产业增加值比重为46.8%,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为43.0%。
居民消费价格一季度同比上涨2.2%,二季度上涨2.9%,三季度上涨3.5%,四季度上涨4.7%,全年平均比上年上涨3.3%,其中食品价格上涨7.2%。
固定资产投资价格上涨3.6%。
工业品出厂价格上涨5.5%。
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上涨9.6%。
农产品生产价格上涨10.9%。
表1:2010年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涨跌幅度70个大中城市房屋及新建商品住宅销售价格月度同比涨幅呈现先上升后回落趋势。
全年城镇新增就业1168万人,比上年增加66万人。
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为4.1%,比上年末下降0.2个百分点。
全年农民工[3]总量为24223万人,比上年增长5.4%。
其中,外出农民工15335万人,增长5.5%;本地农民工8888万人,增长5.2%。
年末国家外汇储备28473亿美元,比上年末增加4481亿美元。
年末人民币汇率为1美元兑6.6227元人民币,比上年末升值3.0%。
全年财政收入83080亿元,比上年增加14562亿元,增长21.3%;其中税收收入73202亿元,增加13680亿元,增长23.0%。
2010年云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10年,省委、省政府团结带领全省各族人民,努力克服国际金融危机的后续影响和百年不遇特大干旱带来的重重困难,大力推进“两强一堡”建设,团结拼搏,迎难而上,扎实工作,全面推进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国民经济保持了巩固回升向好的态势,实现了平稳较快发展,人民群众得到更多实惠,各项社会事业取得新的进步。
一、综合初步核算,2010年全省生产总值(GDP)完成7220.14亿元,比上年增长12.3%,高于全国平均水平2个百分点。
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1105.81亿元,增长4.0%;第二产业增加值3223.93亿元,增长15.8%;第三产业增加值2890.4亿元,增长11.5%。
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17.3:41.9:40.8调整为15.3:44.7:40.0。
全省人均GDP达到15749元(按年末汇率折合2378美元),比上年增长11. 6%。
非公有制经济创造增加值2931.38亿元,占全省生产总值的比重达40.6%,比上年提高1.5个百分点。
图1 2006-2010年云南省生产总值及其增长速度全省财政总收入完成1809.3亿元,比上年增长21.4%。
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完成871.19亿元,比上年增长24.8 %;其中增值税完成112.78亿元,增长 15.6%;营业税237.26亿元,增长35.0%;企业所得税82.28亿元,增长26.0 %。
全省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支出完成2285.72亿元,比上年增长17.1%,其中,用于农林水事务、教育、医疗卫生、住房保障支出、社会保障与就业的支出分别增长22.4%、21.6%、21.4%、63.6%和16.3%。
图2 2006-2010年云南省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及其增长速度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上涨 3.7%,其中食品价格上涨8.4%。
工业品出厂价格上涨8.8%。
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上涨9.0%。
固定资产投资价格上涨2.7%。
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上涨1.4%。
表1 2010年云南省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涨跌幅度单位:%注:居民消费价格及相关价格指数由国家统计局云南调查总队提供。
二、农业全年完成农业总产值1805.98亿元,比上年增长4.5%。
其中,种植业产值906.6亿元,增长2.2%,林业产值188.73亿元,增长8.8%,畜牧业产值598.14亿元,增长6.0%,渔业产值48.76亿元,增长10.6%,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63.7亿元,增长5.7%。
全年粮食总产量达1531万吨,比上年减少2.9%。
油料产量34.22万吨,比上年下降31.8%;烤烟产量95.4万吨,增长8.4%;蔬菜产量1255.03万吨,增长1.4%;园林水果产量341.64万吨,增长12.4%;茶叶产量20.73万吨,增长13.3%;鲜切花产量60.5亿枝,增长8.0%。
全年肉类总产量达321.38万吨,比上年增长5.5%;牛奶产量50.4万吨,增长4.2%;禽蛋产量20.8万吨,增长0.2%;水产品产量48.17万吨,增长11.9%。
全年新增有效灌溉面积58.56万亩,新增节水灌溉面积45.2万亩。
表2 2010年云南省主要农产品产量及其增长速度单位:万吨注:粮食产量、肉类总产量、牛奶和禽蛋产量是按全省抽样调查推算数据,由国家统计局云南调查总队提供。
三、工业和建筑业全年全部工业完成增加值2606.04亿元,比上年增长14.7%;规模以上工业完成增加值2246.91亿元,增长15.0%。
在规模以上工业中,轻工业完成增加值1037.45亿元,比上年增长15.0%;重工业完成增加值1209.46亿元,增长15.0%。
图3 2006-2010年云南省全部工业增加值及其增长速度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中,烟草制品业完成增加值797.2亿元,同比增长16.0%;电力生产和供应业完成增加值255.7亿元,同比增长19.9%;矿产业完成增加值832.51亿元,同比增长14.4%。
6大高耗能行业共完成增加值828.74亿元,比上年增长16.8%,其中,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增长17.1%、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增长18.9%、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增长19.9%、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增长18.7%、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增长11.0%、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增长15.8%。
全年原煤产量9759.9万吨,比上年增长9.4%;发电量1364.85亿千瓦小时,增长16.3%;粗钢产量1293.77万吨,增长23.3%;钢材产量1214.99万吨,增长24.8%;十种有色金属产量240.34万吨,增长11.4%;水泥产量5786.16万吨,增长14.7%;卷烟产量714.76万箱,增长3.4%;成品糖产量179.78万吨,下降19.7%。
表3 2010年云南省主要工业产品产量及其增长速度2010年1-11月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累计实现利税1165.18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3.8%;其中实现利润377.95亿元,增长47.4%。
全年全社会建筑业完成增加值617.89亿元,比上年增长20.8%。
全省具有资质等级的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建筑业企业完成总产值1496.98亿元,比上年增长25.1%;实现利润48亿元,增长24.6%;上缴税金60亿元,增长34.8%。
图4 2006-2010年云南省建筑业增加值及其增长速度四、固定资产投资2010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规模达到5528.71亿元,比上年增长22.1%。
分三次产业看,第一产业投资225.89亿元,增长14.6%;第二产业投资1773.18亿元,增长16.3%,其中工业投资1765.35亿元,增长16.0%;第三产业投资3529.64亿元,增长25.8%。
图5 2006-2010年云南省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及其增长速度表4 2010年云南省分行业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及其增长速度单位:亿元全年房地产开发投资完成900.44亿元,比上年增长22.1%,其中,商品住宅投资654.67亿元,增长18.4%;办公楼投资22.21亿元,增长17.5%;商业营业用房投资97.88亿元,增长21.6%。
全省商品房屋施工面积8784.97万平方米,增长28.5%;竣工面积1535.99万平方米,下降8.6%;商品房屋销售面积2959.43万平方米,增长32.7%,商品房屋销售额934.6亿元,增长43.0%。
表5 2010年云南省房地产开发和销售主要指标完成情况全省铁路在建项目达13个,9条高速公路、52条二级干线公路、农村公路建设全面推进,新开工建设42件骨干水源工程、近40万件“五小水利”工程,新增发电装机容量500多万千瓦,昆明市轨道交通工程等市政基础设施项目加快推进。
五、国内贸易和对外经济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500.14亿元, 比上年增长21.9%。
按经营地统计,城镇消费品零售额1992.72亿元,增长22.8%;乡村消费品零售额507.42亿元,增长18.5%。
按消费形态统计,批发业零售额173.2亿元,增长19.3%;零售业零售额1850.43亿元,增长24.4%;住宿业零售额25.7亿元,增长19.4%;餐饮业零售额337.14亿元,增长19.0%;其他行业零售额113.68亿元,与上年持平。
图6 2006-2010年云南省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及其增长速度在限额以上批发和零售业零售额中,粮油类零售额比上年增长22.9%,汽车类比上年增长31.6%,石油及制品类增长37.5%,机电产品及设备类增长49.4%,中西药品类增长23.6%,日用品类增长29.5%,文化办公用品类增长16.0%,化妆品类增长17.4%,金银珠宝类增长31.2%,家具类增长16.4%,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增长17.0%。
全年外贸进出口总额完成133.68亿美元,比上年增长66.5%。
其中出口完成76.06亿美元,增长68.4%,进口完成57.62亿美元,增长64.2%。
全年对欧盟进出口14.6亿美元,增长29.5%;对东盟进出口45.75亿美元,增长45.2%;对南亚进出口9.31亿美元,增长72.1%。
图7 2006-2010年云南省进出口总额及其增长速度机电产品成为全省出口创汇的新龙头。
全省机电产品出口17.2亿美元,增长90.3%;农产品出口13.52亿美元,增长36.6%;磷化工产品出口11.47亿美元,增长48.8%;纺织品及服装出口7.02亿美元,增长1.29倍。
在进口商品中,金属原材料进口26.92亿美元,增长75.0%;农产品进口8.71亿美元,增长1.09倍;机电产品进口8.42亿美元,增长8.4%;非金属原材料进口2.48亿美元,增长62.9%。
全年共批准利用外资项目163个,比上年下降14.2%,合同外资15.18亿美元,下降9.8%,实际使用外商直接投资13.29亿美元,增长46.0%。
六、交通、邮电和旅游全年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加值为198.71亿元,比上年增长6.9%。
表6 2010年云南省各种运输方式完成货物运输量及其增长速度表7 2010年云南省各种运输方式完成旅客运输量及其增长速度年末全省民用汽车保有量达到242.38万辆(包括三轮汽车和低速货车8.47万辆),比上年末增长22.0%,其中私人汽车保有量193.86万辆,增长26.5%。
民用轿车保有量94.39万辆,增长28.5%,其中私人轿车81.97万辆,增长32.0%。
全年接待海外入境旅客(包括口岸入境一日游)662.81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4.7%,实现旅游外汇收入13.24亿美元,增长12.9%。
全年接待国内游客1.38亿人次,增长15.1%;实现国内旅游收入916.82亿元,增长25.5%;全省实现旅游业总收入1006.83亿元,增长24.2%。
七、金融、保险和证券年末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余额达13411.49亿元,比上年末增长20.6%,其中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5719.55亿元,增长22.5%。
年末全省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达10568.78亿元,增长20.4%。
图8 2006-2010年云南省城乡居民人民币储蓄存款余额及其增长速度全年保险公司原保险保费收入235.68亿元,比上年增长30.9%。
其中,财产险业务原保险保费收入94.22亿元,增长38.2%;寿险业务原保险保费收入117.41亿元,增长27.1%;健康险和意外伤害险业务原保险保费收入24.05亿元,增长23.2%。
全年支付各类赔款及给付66.31亿元,比上年增长 1.8%。
其中财产险业务赔款37.96亿元,增长11.2%;寿险业务给付17.39亿元,下降20.9%;健康险和意外伤害险赔款及给付10.96亿元,增长22.0%。
全年云南企业通过证券市场累计筹资55.9亿元,比上年减少64.65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