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块二 网络的层次和划分
- 格式:ppt
- 大小:4.08 MB
- 文档页数:152
信息技术会考大纲要点第一册模块一:信息技术基础一、信息信息是人理解并消化了的数据,如声音、语言、文字、图像、气味、符号、情景等所表示的内容。
信息的形式是信息内容的载体。
信息的特点是:普遍性、共享性、可传递性、多样性。
注意书本、电视机、电脑等属于信息的载体而不是信息。
二、信息的传输信息必须经过一定的过程和方法传播、扩散,才能为人所用。
信息的传输方式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而在不断发展,信息的传输方式也在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因为效率提高了。
三、信息与社会发展信息、物质、能源是人类生存和社会发展的三大基本资源。
四、信息技术的三大基础1、微电子技术、通信技术和计算机技术构成了信息技术的三大基础。
2、通信技术与计算机技术的结合形成了计算机网络。
五、计算机技术1、计算机的诞生和发展1946年在美国的宾夕法尼亚州诞生了第一台电子计算机:ENIACE。
2、计算机的主要原理:①、可以储存信息;②、进行程序操作。
3、计算机的主要特点①、运算速度快;②、精确度高;③、具有记忆功能和逻辑判断功能。
4、计算机系统组成①、CPU:中央处理器②、输入输出设备(1)输入设备:最常用的是键盘和鼠标,此外还有扫描仪,摄像头等。
(2)输出设备:显示器,打印机,绘图仪、音箱、投影仪等。
计算机系统⎪⎪⎪⎪⎪⎪⎪⎩⎪⎪⎪⎪⎪⎪⎪⎨⎧⎩⎨⎧⎪⎪⎪⎪⎪⎩⎪⎪⎪⎪⎪⎨⎧⎪⎩⎪⎨⎧⎩⎨⎧⎭⎬⎫软件办公软件应用软件(等)、系列、件:系统软件(操作系统软软件系统印机、绘图仪)输出设备(显示器、打、扫描仪、麦克风等)输入设备(键盘、鼠标、光盘、优盘等)外存储器(硬盘、软盘)随机存储器()只读存储器(内存储器存储器)中央处理器(控制器运算器硬件系统Linux DOS Windows RAM ROM CPU ③、软件应用软件:是专门为某一应用目的而编制的软件,如:文字处理软件(WPS 、WORD )。
系统软件:为应用软件提供支持,如:操作系统(DOS 、WINDOWS )、数据库管理系统。
OSI参考模型的3个主要概念是什么?在今天的网络世界中,OSI参考模型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
它是一个框架,用于描述和理解计算机网络通信的各个方面。
本文将会分别介绍OSI参考模型的3个主要概念,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这个概念。
1. 层次结构OSI参考模型的第一个主要概念是层次结构。
OSI参考模型将计算机网络通信划分为7个层次,每个层次负责不同的功能。
这些层次按照功能从低到高分别是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传输层、会话层、表示层和应用层。
每个层次都有特定的功能和责任,但是它们之间又相互关联,协同工作。
通过层次结构,OSI参考模型将复杂的网络通信问题分解为相对简单的部分,使得网络设计、实现和调试更加科学和有效。
2. 分层协议OSI参考模型的第二个主要概念是分层协议。
为了实现层次结构,每个层次都需要使用相应的协议来完成特定的功能。
OSI参考模型中定义了各个层次的协议标准,这些标准通常被称为协议栈。
每个协议栈都包含多个协议,这些协议协同工作,完成特定层次的功能。
当一个计算机发送数据时,这些数据会经过每个层次的协议,分别添加相应的信息和处理方式。
而接收端的计算机则按照相反的顺序,逐层处理数据,最终将数据转化为应用层的信息,供应用程序使用。
3. 模块化设计OSI参考模型的第三个主要概念是模块化设计。
由于OSI参考模型采用了层次结构和分层协议,它使得计算机网络设计成为可能。
这种模块化的设计使得网络技术可以分为不同的领域,并且每个领域可以专门研究和发展。
物理层可以研究网络传输介质和信号编码方式,数据链路层可以研究MAC位置区域和帧格式,网络层可以研究IP位置区域和路由协议。
在实际的网络实现中,每个层次的技术和设备也变得更加专业和高效。
这种模块化的设计也为网络通信的标准化和互操作性提供了基础,推动了网络技术的发展和应用。
OSI参考模型的3个主要概念是层次结构、分层协议和模块化设计。
这些概念为计算机网络通信提供了理论基础,使得网络技术得以规范和发展。
第一章.园区网络总体设计原则 (1)1.1 开放性原则 (1)1.2 可扩充性原则 (1)1.3 可靠性原则 (1)1.4 可管理性原则 (2)1.5 采用主流厂商产品 (2)1.6 从实际需求出发的原则 (2)1.7 优化的网络层次结构 (3)第二章.网络主干设计分析 (5)2.1 核心层分布层主干技术的选择 (5)2.2 交换式路由网络设计 (6)2.3 VLAN 方案设计 (7)2.4 网络管理方案设计 (8)2.5 网络安全方案设计 (8)第三章.IP 网络规划 (10)3.1 网络IP 地址数量规划 (10)3.2 规划网络子网(VLAN) (10)3.3 XX 基地网络结构及IP 规划 (11)第四章.网络设备及网络管理方案4.1 网络设备选型分析 (13)4.1.1 核心层主干交换机 (17)4.1.2 分布层主干交换机 (17)4.1.3 接入层设备 (19)4.2 网络管理系统设计 (21)第五章.网络结构综述5.1 网络结构分析 (29)5.2 网络特点分析 (30)第一章.园区网络总体设计原则在充分满足用户需求的前提下、遵循“少花钱、多办事、办好事”的精神,结合XX 基地网络布线系统及实际网络应用的需要和发展进行网络系统总体规划,注重考虑整个网络的包交换能力、可扩充性、易管理性等综合功能和总体性能。
在设计网络时,我们将遵循以下几个基本原则来构建42 基地园区网络系统.1.1 开放性原则随着开放互边连标准的制定,只有开放的,符合国际标准的网络系统才能能够实现多厂家产品的互边连。
目前已成熟的国际标准包括:以太网、快速以太网、FDDI 网、令牌环网、千兆以太网、ATM(异步传输模式)等,并具这些网络系统不仅在世界范围内,即使在国内也被广泛地采用。
目前主流的采用100M/1000Mbps 交换网络。
1.2 可扩充性原则网络系统要能够灵活地扩充,能够通过扩充支持千兆网甚至10G网络。
7层网络协议在计算机网络中,7层网络协议是指OSI(Open Systems Interconnection)参考模型中的七层网络协议体系结构,它将计算机网络通信的功能划分为七个层次,每个层次负责特定的功能,从而实现了网络通信的分层管理和模块化设计。
下面我们将逐层介绍7层网络协议的功能和特点。
第一层,物理层。
物理层是网络协议的最底层,它主要负责传输比特流,包括电压、光强等物理特性的传输。
物理层的主要设备是中继器、集线器、网卡等。
物理层的特点是传输速度快,但只能传输比特流,不能识别数据的含义。
第二层,数据链路层。
数据链路层负责将比特流组装成帧,并进行物理地址寻址,以及差错检测和纠正。
数据链路层的主要设备是网桥、交换机等。
数据链路层的特点是通过MAC地址进行寻址,实现了局域网内的数据传输。
第三层,网络层。
网络层负责进行逻辑地址寻址和路由选择,以实现不同网络之间的数据传输。
网络层的主要设备是路由器。
网络层的特点是通过IP地址进行寻址,实现了不同网络之间的数据传输。
第四层,传输层。
传输层负责端到端的数据传输,包括数据的分段、传输控制和差错检测。
传输层的主要设备是端口。
传输层的特点是通过端口号进行寻址,实现了端到端的数据传输。
第五层,会话层。
会话层负责建立、管理和终止会话连接,以实现数据的双向传输。
会话层的主要设备是网关。
会话层的特点是通过会话标识符进行寻址,实现了会话连接的管理。
第六层,表示层。
表示层负责数据的格式转换和加密解密,以实现数据的安全传输和格式兼容。
表示层的主要设备是加密解密设备。
表示层的特点是通过数据格式标识符进行寻址,实现了数据的安全传输和格式兼容。
第七层,应用层。
应用层负责应用程序的交互和数据传输,包括文件传输、电子邮件、远程登录等。
应用层的主要设备是应用程序。
应用层的特点是通过应用程序标识符进行寻址,实现了不同应用程序之间的数据传输。
总结。
7层网络协议通过分层管理和模块化设计,实现了网络通信功能的清晰划分和灵活组合。
模块二二单元知识点总结一、基本概念模块二二单元主要介绍了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和相关知识,包括网络的分类、网络的拓扑结构、网络的协议和网络的传输介质等。
以下是对这些知识点的总结:1. 网络的分类计算机网络可以按照覆盖范围和使用用途的不同进行分类。
按照覆盖范围的不同,网络可以分为局域网(LAN)、城域网(MAN)、广域网(WAN)和互联网;按照使用用途的不同,网络可以分为数据通信网、因特网、电信网络和广播电视网等。
2. 网络的拓扑结构网络的拓扑结构是指网络中各个节点之间的物理和逻辑连接关系。
常见的网络拓扑结构包括总线型、星型、环型、网状型等,其中星型和总线型是应用最为广泛的拓扑结构。
3. 网络的协议网络的协议是网络通信过程中约定的规则和标准。
常见的网络协议包括TCP/IP协议、HTTP协议、FTP协议、SMTP协议等。
协议的标准化有助于不同厂家的设备之间实现互联互通。
4. 网络的传输介质网络的传输介质指网络中传输信息的物理媒介或途径。
常见的传输介质包括有线传输介质(如双绞线、同轴电缆、光纤等)和无线传输介质(如无线局域网、蓝牙、红外线等)。
二、网络设备模块二二单元还介绍了一些网络设备的基本概念和功能,包括交换机、路由器、网关和集线器等。
以下是对这些网络设备的总结:1. 交换机交换机是一种用于局域网传输数据的网络设备,具有自学习和转发功能。
交换机可以根据数据包中的目的地址来转发数据,从而实现对网络的分流和管理。
2. 路由器路由器是一种用于不同网络之间传输数据的网络设备,具有数据包转发和路径选择的功能。
路由器可以通过路由表来确定数据包的最佳路径,并将数据包转发到目的地。
3. 网关网关是一种用于连接不同网络之间的网络设备,具有转换协议和格式的功能。
网关可以在不同的网络体系结构、通信协议和数据格式之间进行转换和中继,实现不同网络之间的通信和互联。
4. 集线器集线器是一种用于将多台计算机或网络设备连接在一起的网络设备,具有数据包广播和分发的功能。
模块②-HCIA核心技术答对60%通关模块②-HCIA核心技术答对60%通关1.【单选题】1分| UDP的报文属于哪种报文A 单播报文B 组播报文C 广播报文D 以上答案都有可能2.【单选题】1分| ip route-static 10.0.12.0 255.255.255.0 192.168.11 关于此命令描述正确的是()。
A 此命令配置了一条到达192.168.1.1网络的路由B 此命令配置了一条到达10.0.12.0网络的路由C 该路由的优先级为100D 如果路由器通过其他协议学习到和此路由相同的网络的路由,路由器将会优先选择此路由3.【单选题】1分| 一台路由器通过RIP,OSPF和静态路由都学习到了到达同一目的地址的路由。
默认情况下,VRP将最终选择通过哪种路由协议学习到的路由?A RIPB OSPFC 三种协议学习到的路由都选择D 静态路由4.【判断题】1分| ARP协议能够根据目的IP地址解析目标设备的MAC地址,从而实现链路层地址与IP地址的映射A对B错5.【单选题】1分| 下面关于静态与动态路由描述错误的是A 静态路由在企业中应用时配置简单,管理方便B 管理员在企业网络中部署动态路由协议后,后期维护和扩展能够更加方便C 链路产生故障后,静态路由能够自动完成网络收敛D 动态路由协议比静态路由要占用更多的系统资源6.【单选题】1分| 如图所示,PC1和PC3第一次通信,PC1发送arp 报文请求PC3 的mac地址,此时arp请求包数据链路层的目标地址是多少?PC1------fa0/1(switch)fa0/2------PC3pc1ip:192.168.31.2 pc3ip:192.168.31.5pc1mac:0060.3e23.3322pc3mac:0009.7c33.3411A 192.168.31.5B 0009.7c33.3411C 交换机Fa0/1口的mac地址D ffff.ffff.ffff7.【判断题】1分| TCP/IP模型第三层网络层封装IP和MACA对B错8.【单选题】1分| 有关“端口”(例如http 80端口telnet 23号端口等),在OSI参考模型中,描述的是哪个层次?A 物理B 数据链路C 网络D 传输9.【判断题】1分| http默认是用于网页浏览的超文本传输协议,默认四层使用udp 80端口A对B错10.【判断题】1分| 某用户使用浏览器访问百度,数据包传向百度的过程中,报文的目标mac地址一定是百度的mac地址。
第三章网络总体设计3.1.网络总体拓扑图考虑到总公司的实际需求(总公司办公楼三座,员工住宿楼5座公司实际人数800人),因此在进行网络设计是不仅要 / 考虑二成的冗余,同时还要进行三层的冗余。
在二层冗余建议使用思科的私有协议每VLAN生成树协议,由于总共五个部门,不会因为广播BPDU帧而影响网络的正常运行,而且还可以充分利用现有的网络资源,防止单台核心设备的负载太重而导致的网络性能问题。
在进行三层冗余时,我们建议采用两台Cisco Catalyst 3560(或使用49系列)做热备,同时使用Cisco 私有热备份路由协议技术(HSRP)。
Cisco Catalyst 35系列交换机是一种价格低廉,有较高转发速率的三层交换机,同时还是CISCO生产线中适合做HSRP的交换机之一。
HSRP是思科的私有协议,它的优点是网络的收敛速度快,能够更好的使用网络变化,它可以根据需求配置成多组HSRP,实现网络的冗余容错等功能,这样设计不但保证网络的高可用性和稳定性,还能够充分利用现有设备的资源,以避免单台核心设备的负载太重而导致的网络性能问题。
由于公司的MAIL、DNS服务器都很少进行配置的更改,我们建议使用高端、稳定、具有良好安全性的LINUX操作系统;对于FILE、FTP、WEB2(由于使用两台web,我们建议web1使用liunx操作系统)作为公司中需要不断的进行性能改善与配置更改得设备,我们建议使用易操作、以管理的window 操作系统。
对于AD的选择,由于要不断的进行策略的更改下发、加上LINUX系统域服务远不如WINDOW,我们建议使用window操作系统,这样便于网络管理员进行操作。
由于公司有大量的顾客以及公司员工要访问公司web服务器,我们将通过在核心路由器上配置轮训,以实现两台web服务器的负载均衡。
由于分公司也连接internet,那么内部网络安全问题仍然不能忽视。
分公司人员只有40-50人,那么访问internet占用的流量不多我们建议使用ISA来做分公司的网络防火墙。
交换机目录目录 (1)1、应用类型 (2)2、应用层次类型 (3)3、端口结构类型 (4)4555 66 77 89 9910、1011、10 1215 1315 1416 1516 1616 1717 1818 1919 201921、覆盖范围类型 (21)22、交换机类型 (21)23、网络交换机 (22)1、应用类型根据交换机所应用的网络层次,可以将网络交换机划分为可分为企业级交换机、校园网交换机、部门级交换机和工作组交换机、桌机型交换机五种。
1、企业级交换机企业级交换机属于一类高端交换机,一般采用模块化的结构,可作为企业网络骨干构建高速局这种交换机通常用于分散的校园网而得名,其实它不一定要应用校园网络中,只表示它主要应用于物理距离分散的较大型网络中。
因为校园网比较分散,传输距离比较长,所以在骨干网段上,这类交换机通常采用光纤或者同轴电缆作为传输介质,交换机当然也就需提供SC光纤口和BNC 或者AUI同轴电缆接口。
3、部门级交换机部门级交换机是面向部门级网络使用的交换机。
这类交换机可以是固定配置,也可以是模块配置,一般除了常用的RJ-45双绞线接口外,还带有光纤接口。
部门级交换机一般具有较为突出的智能型特点,支持基于端口的VLAN(虚拟局域网),可实现端口管理,可任意采用全双工或半双工传输模式,可对流量进行控制,有网络管理的功能,可通过PC机的串口或经过网络对交换机进行配置、监控和测试。
如果作为骨干交换机,则一般认为支持300个信息点以下中型企业的交换机为部门级交换机。
4、工作组交换机工作组交换机是传统集线器的理想替代产品,一般为固定配置,配有一定数目的10Base-T 或100Base-TX以太网口。
交换机按每一个包中的MAC地址相对简单地决策信息转发,这种转发决策一般不考虑包中隐藏的更深的其他信息。
与集线器不同的是交换机转发延迟很小,操作接近单个局域网性能,远远超过了普通桥接互联网络之间的转发性能。
计算机二级中的网络知识点如何记忆在准备计算机二级考试的过程中,网络知识点无疑是一个重要的部分。
然而,对于许多考生来说,这些知识点往往较为繁杂和抽象,记忆起来颇具挑战。
那么,究竟怎样才能有效地记住计算机二级中的网络知识点呢?首先,我们要对网络知识点进行系统的梳理和分类。
计算机二级中的网络知识通常包括网络体系结构、网络协议、IP 地址、子网掩码、网络拓扑结构、网络设备等方面。
将这些知识点按照一定的逻辑顺序进行整理,可以帮助我们建立一个清晰的知识框架。
以网络体系结构为例,我们可以将其分为 OSI 七层模型和 TCP/IP四层模型。
OSI 七层模型包括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传输层、会话层、表示层和应用层;而 TCP/IP 四层模型则是网络接口层、网际层、传输层和应用层。
通过对比这两个模型,我们可以更深入地理解网络通信的工作原理。
对于网络协议,常见的有 HTTP、FTP、SMTP、POP3 等。
我们可以将这些协议的功能、特点以及应用场景进行归纳总结。
比如,HTTP 是用于网页浏览的协议,FTP 用于文件传输,SMTP 用于邮件发送,POP3 用于邮件接收。
在记忆 IP 地址和子网掩码时,可以结合实际的例子进行理解。
例如,给定一个 IP 地址 1921681100 和子网掩码 2552552550,我们可以通过计算得出该 IP 地址所在的网络地址和可用的主机地址范围。
通过多做这样的练习题,能够加深对 IP 地址和子网掩码的理解和记忆。
网络拓扑结构也是一个重要的知识点,常见的有总线型、星型、环型、树型和网状型。
我们可以通过画图的方式来形象地记忆这些拓扑结构的特点和优缺点。
比如,总线型拓扑结构简单,但一旦总线出现故障,整个网络都会瘫痪;星型拓扑结构易于管理和维护,但中心节点的负担较重。
网络设备方面,有路由器、交换机、集线器等。
了解它们的工作原理和功能差异是至关重要的。
路由器主要用于连接不同的网络,实现网络之间的通信;交换机则用于在同一网络中连接多个设备,提高网络的传输效率;集线器是一种简单的网络设备,它将多个设备连接在一起,但所有设备共享带宽。
windows从NT开始提供终端服务,它是微软买来的网络协议技术(Citrix),服务器端要安装、配置,客户端要连接程序。
终端服务使任何一台有权限的终端机,用已知的账号登录服务器,可以使用账号内的资源,包括软件,硬件资源;同时,在协议升级后,客户端连接后可以使用本地的资源,包括本地打印机、声音本地回放,本地磁盘资源和本地硬件接口。
所有的计算都在服务器端进行,客户端只需要处理网络连接、接收数据、界面显示和设备数据输出。
目前,关于RDP服务的linux客户端程序有winconnect,linrdp,rdesktop,前两个没有源码,但redsktop已经由原来的个人开发后公开代码演变成现在的项目组开发。
由于项目的跨平台开发需要,我们在开始时进行过单独的协议破解工作,破解后,我们的程序在原来的RDP4.0基础上扩展到5.1,实现了16位颜色,声音本地回放,映射本地打印机。
对于当前的终端机,这些功能完全满足需要,因此其他功能暂不便破解实现。
为防患RDP协议的升级而影响我们破解而得的终端程序的功能性,需要对RDP协议的变化进行跟踪,对et-rdesktop进行优化、完善。
鉴于当前的工作安排,将跟踪redsktop项目的进展,以提炼功能为我所用和完善现有程序。
二、概述1 版本功能说明:RDP协议在终端服务推出后已有四个版本,4.0、5.0、5.1、5.2。
一般来说,版本是根据windows 的版本确定的。
从客户端的角度来说,5.X版本间提供的功能差别不是很大,相对于4.0版本,它提供了用户带密码直接登录、客户端驱动器资源映射、客户端音频回放、最高24位色显示和符合FIPS 加密级别连接。
另外,从4.0协议开始变提供的客户羰功能有:高、中、低三种数据加密级别,客户端自定义初始登录环境,客户端打印机映射,客户端LPT端口映射,客户端com端口映射,剪贴板映射,客户登录的个性化设置(包括键盘、显示界面大小等)。
2、协议层次说明:通过破解研究,我们掌握了RDP协议的基本层次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