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设计-文档资料
- 格式:ppt
- 大小:527.50 KB
- 文档页数:27
课程设计说明书(实例一)设计目的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设计是综合运用"机械制造技术基础"及有关课程内容,分析和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一个重要教学环节。
通过课程设计培养学生制定零件机械加工工艺规程和分析工艺问题的能力,以及设计机床夹具的能力。
在设计过程中,学生应熟悉有关标准和设计资料,学会使用有关手册和数据库。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设计是作为未来从事机械制造技术工作的一次基本训练。
设计的题目和内容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设计的题目一般定为:制定某一零件成批或大批生产加工工艺规程及夹具设计,也可针对一组零件进行成组工艺和成组夹具设计。
设计应完成的内容:1)制定指定零件(或零件组)的机械加工工艺规程,编制机械加工工艺卡片,选择所用机床、夹具、刀具、量具、辅具;2)对所制定的工艺进行必要的分析论证和计算;3)确定毛坯制造方法及主要表面的总余量;4)确定主要工序的工序尺寸、公差和技术要求;5)对主要工序进行工序设计,编制机械加工工序卡片,画出的工序简图,选择切削用量;6)设计某一工序的夹具,绘制夹具装配图和主要零件图;7)编写设计说明书。
课程设计实例实例一实例二设计题目设计"中间轴齿轮"零件(图S0-1)机械加工工艺规程及某一重要工序的夹具。
年产5000件。
图S0-1 中间轴齿轮(点击变大图)1. 零件图分析1.1 零件的功用本零件为拖拉机变速箱中倒速中间轴齿轮,其功用是传递动力和改变输出轴运动方向。
1.2 零件工艺分析本零件为回转体零件,其最主要加工面是φ62H7孔和齿面,且两者有较高的同轴度要求,是加工工艺需要重点考虑的问题。
其次两轮毂端面由于装配要求,对φ62H7孔有端面跳动要求。
最后,两齿圈端面在滚齿时要作为定位基准使用,故对φ62H7孔也有端面跳动要求。
这些在安排加工工艺时也需给予注意。
2. 确定毛坯2.1 确定毛坯制造方法本零件的主要功用是传递动力,其工作时需承受较大的冲击载荷,要求有较高的强度和韧性,故毛坯应选择锻件,以使金属纤维尽量不被切断。
目录、零件结构工艺性分析...............1.零件的技术要求................2.确定堵头结合件的生产类型......、毛坯的选择.......................1.选择毛坯......................2.确定毛坯的尺寸公差............、定位基准的选择...................1.精基准的选择..................2.粗基准的选择..................四、工艺路线的拟定 ...................1.各表面加工方法的选择..........2.加工阶段的划分................3.加工顺序的安排................4.具体方案的确定................五、工序内容的拟定 ...................1.工序的尺寸和公差的确定........2.机床、刀具、夹具及量具的选择3............................................ 切削用量的选择及工序时间计算设计心得..................... ...2 .. .2 ..34 .. .4 .. .4 .. .6 .. .6 .. .6 .. .7 .. .7 .. .七、参考文献 ......................... 六、一、零件结构工艺性分析1.零件的技术要求1.堵头结合件由喂入辊轴和堵头焊接在一起。
其中喂入辊轴:材料为45钢。
堵头:材料为Q235-A且焊缝不得有夹渣、气孔及裂纹等缺陷。
2.零件的技术要求表:2.确定堵头结合件的生产类型根据设计题目年产量为10万件,因此该左堵头结合件的生产类型为大批量生产。
2二、毛坯的选择1 .选择毛坯由于该堵头结合件在工作过程中要承受冲击载荷, 为增强 其的强度和冲击韧度,堵头选用锻件,材料为 Q235-A 因其为 大批大量生产,故采用模锻。
课程名称:机械制造基础设计课题:设计“泵体”零件的机械加工工艺过程2016年7月2日目录1. 零件的工艺分析................................................1.1零件的作用................................................1.2零件工艺分析..............................................2. 确定毛坯......................................................2.1确定毛坯种类..............................................2.2确定铸件加工余量及形状....................................2.3绘制铸件毛坯图............................................2.4工艺规程的设计............................................3. 工艺规程设计..................................................3.1选择定位基准..............................................3.2制定工艺路线..............................................3.3机械加工余量、工序尺寸及公差的确定........................3.4确定切削用量及时间定额....................................4. 夹具的设计....................................................4.1.对夹具的基本要求.........................................4.2夹具设计..................................................5. 总结..........................................................6. 参考文献......................................................1.零件的工艺分析1.1零件的作用题目所给的零件是泵体零件,泵体是机器的基础零件,其作用是将机器和部件中的轴、套、齿轮等有关零件联成一个整体,并使之保持正确的相对位置,彼此协调工作,以传递动力、改变速度、完成机器或部件的预定功能。
`课程设计说明书课程名称机械制造技术基础题目名称设计年产量为10000件的轴承座的机械加工工艺规程及典型夹具学院专业班级指导教师小组成员、年月日目录前言 (2)课程设计任务书 (3)一、零件的分析 (4)1.1 零件的作用 (4)1.2 零件图样分析 (5)1.3 零件的工艺分析 (5)二、确定毛坯 (6)2.1 确定毛坯种类: (6)2.2 确定铸件加工余量及形状: (6)三、工艺规程设计 (7)3.1 选择定位基准: (7)3.2 制定工艺路线 (7)3.3 机械加工余量、工序尺寸及公差的确定 (6)四、各工序的加工参数计算 (10)4.1 铣底平面 (10)4.2 钻Ф9孔及锪Ф13的沉头孔 (12)4.3 铣两直角边................................................................... 错误!未定义书签。
4.4 刨退刀槽..................................................................... 错误!未定义书签。
4.5 铣四侧面 (12)4.6 钻(铰)Ф8销孔...................................................... 错误!未定义书签。
4.7 钻Ф6油孔.................................................................. 错误!未定义书签。
4.8 钻Ф4油孔至尺寸...................................................... 错误!未定义书签。
4.10 钻Ф15的孔............................................................. 错误!未定义书签。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设计目录一、零件分析(一)零件的作用(二)零件技术要求二、零件的加工工艺路线(一)初步拟定工艺路线1)确定加工方案2)划分加工阶段3)选择定位基准4)热处理工序安排5)加工工序安排(二)确定工序尺寸(三)加工工艺过程卡片三、课程设计总结柴油机汽缸套零件加工工艺设计一、零件的分析(一)零件的作用课程设计零件是柴油机气缸套,是套筒类零件,其功用是支承、导向作用。
与缸盖、活塞共同构成气缸工作空间,筒形活塞柴油机的气缸套承受活塞侧推力,成为活塞往复运动的导程,将活塞组件及本身的热量传给冷却水,使之工作温度适当。
主要表面为同轴度要求较高的内、外圆表面,零件壁厚较薄,长度大于直径。
由于其功用、结构形状、尺寸、材料及热处理等的不同,其工艺差别很大。
(二)零件技术要求气缸套的L/D≈3,属短套筒类。
内孔G面是重要加工表面,需经粗加工,半精加工和精密加工等四个加工阶段才能完成。
外圆面φ129,φ132和法兰凸台端面均与内孔φ110有位置精度要求。
气缸套应有足够的强度、刚度和耐热性能,还应具有较好的耐磨性能。
气缸套的结构特点:零件的主要表面为内孔与外圆;且两者的同轴度要求较高;零件壁厚较薄;加工中易变形;零件的长度一般大于直径。
主要加工方法是车削和钻削,工作中应有良好润滑和冷却。
缸套采用QT700-2作材料,技术要求正火处理,硬度225~305 HBS;内表面除菱形网纹外不允许有其他拉痕,内表面还应有适当的粗糙度,使其具有一定贮油能力和磨合性能。
内表面应有足够的圆度和圆柱度精度,安装支承面对内孔中心应有较高的位置精度。
①尺寸精度主要是指钻套零件的内、外径尺寸精度和长度尺寸精度。
钻套零件外径尺寸精度等级为IT6级;内孔精度等级为IT7级。
长度尺寸为一般公差等级。
②几何形状精度钻套零件几何形状精度主要是指内孔的几何形状精度圆度,一般应限制在直径差范围内。
未注时一般几何形状不超过直径公差的1/3。
③相互位置精度钻套的相互位置精度主要是内外圆之间的同轴度φ0.05mm。
课程设计说明书系别机电工程系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方向机电一体化课程名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设计》姓名张森指导教师题目名称 CA6140车床拨叉设计时间 2011年3-6月2011 年 5 月日目录一、序言 (1)二、零件的工艺分析及生产类型的确定 (2)三、选择毛坯,确定毛坯尺寸,设计毛坯图 (4)四、选择加工方法,制定工艺路线 (8)五、工序设计 (10)六、确定切削用量及基本时间 (12)七、专用机床夹具设计 (15)八、设计心得 (17)九、参考文献 (18)十、附图 (19)序言一、序言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设计在学完了机械制造基础和大部分专业课,并进行了生产实习的基础上进行的又一次实践性教学环节。
这次课程程设计是我们能综合运用机械制造技术基础中的基本理论,并结合生产实习中学到的实践知识,独立地分析和解决了机械制造工艺问题,设计了机床专用夹具这一典型的工艺装备,提高了结构设计能力,为今后的毕业设计及未来从事的工作打下了良好基础。
由于能力有限,经验不足,设计中还有血多不足之处,希望各位老师多加指教。
二、零件的工艺分析及生产类型的确定1.零件的作用本次设计所给的零件是CA6140车床变速齿轮拨叉,用于双联变换齿轮的啮合,输出不同的转速,已达到变速的目的。
该拨叉应用在CA6140车船的变速箱变速机构中机构中。
拨叉头以φ22mm孔套在变速叉轴上,并用销钉经孔与变速叉轴联结,拨叉脚则夹在双联变换齿轮的槽中。
当需要变速时,操纵变速杆,变速操纵机构就通过拨叉头部的操纵槽带动拨叉与变速叉轴一起在变速箱中滑动,拨叉脚拨动双联变换齿轮在花键轴上滑动以改换转速,从而改变车床的主轴转度。
该拨叉在改换转速时要承受弯曲应力和冲击载荷的作用,因此该零件应具有足够的强度、刚度和韧性,以适应拨叉的工作条件。
该零件的主要工作表面为拨叉脚两端面、叉轴孔mm(H7)和锁销孔φ8mm,在设计工艺规程时应重点予以保证。
图1-1 拨叉零件图2.零件的技术要求CA6140车床拨叉技术要求表1-1该拨叉形状特殊、结构简单,属典型的叉杆类零件。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设计课题名称:飞锤支架的夹具设计学院:机电学院专业:08机设(1)班姓名:周翔学号:200810310126指导教师:刘文广前言机械制造基础课程设计是每个机电学院的学生必须完成的一个教学环节,是对我们这一学期所学专业的一个特殊测试,也是一次具体的、重要的考验。
此设计密切结合高等学校的办学宗旨。
已检测我们在学习过程中对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和运用水平。
同时在课程设计中与同学互相帮助,一起去图书馆查阅课程设计中需要得一些相关资料,共同探讨课程设计中出现的问题,体现了同学之间的凝聚力,增进了同学之间的友谊,加强了与老师的知识探讨。
作为机械类专业的学生不能仅以学好课本上的理论知识而满足,如果不懂的运用他们,学再多的理论知识也毫无用处。
因此我们非常重视本次课程设计的实践,通过本次课程设计是我们各方面的能力都有所加强,对于今后的生产实习以及走上工作岗位有很大帮助,是我们受益匪浅。
本设计不足之处,恳请老师点评、指正。
(一)、零件的工艺分析1、零件的功用、结构和特点功用:起支撑作用。
由于该工件工作时要承受一定的力,因此要求有一定的强度、刚度和韧性。
2、主要加工表面及要求(1). 孔径为φ7036.00+的孔,其形位公差遵守包容要求,表面粗糙度Ra1.6μm,孔的端面与宽185.02.0++的槽相通,孔口倒角1×45°。
(2). 飞锤支架φ11的回转面,表面粗糙度为Ra6.3μm。
(3). 飞锤支架φ15的回转面,表面粗糙度为Ra12.5μm。
(4). φ190033.0-的回转面和右端面,表面粗糙度为Ra1.6μm,并倒角。
(5). 飞锤支架表面2-φ6.5锪平φ12的沉孔,铣上表面及其轮廓,表面粗糙度不作要求。
(6). 4-φ612.004.0+-的孔,表面粗糙度为Ra6.3μm,倒角1×45 (7). 宽185.02.0+-的槽,表面粗糙度为Ra6.3μm。
(二)制定工艺路线根据零件的几何形状、尺寸精度及位置精度等技术要求,以及加工方法所能达到的经济精度,在生产纲领已确定的情况下,可以考虑采用万能性机床配以专用工卡具,并尽量使工序集中来提高生产率。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够掌握机械制造技术的基本概念、工艺过程及常用机械加工方法。
2. 学生能够了解机械加工中材料、刀具、机床的性能及其选用原则。
3. 学生能够理解机械制造中的精度、表面质量等关键技术指标及其影响因素。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典型机械零件的加工工艺,并进行简单的工艺设计。
2. 学生能够运用CAD/CAM软件进行零件造型、编制加工程序,具备初步的数字化制造能力。
3. 学生能够通过实践操作,掌握机械制造过程中的基本技能,具备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热爱机械制造专业,增强职业认同感和责任感。
2. 培养学生严谨细致的工作态度,注重团队合作,提高沟通与协作能力。
3. 培养学生关注机械制造业的发展趋势,积极投身于技术创新,具备可持续发展意识。
本课程针对高中年级学生,结合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特点,注重理论联系实际,突出实践性、应用性和创新性。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潜能,使学生在掌握基本知识、技能的同时,培养良好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为学生未来从事机械制造及相关领域工作奠定基础。
二、教学内容本章节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部分:1. 机械制造技术基本概念:介绍机械制造的定义、分类、工艺过程及其在制造业中的地位与作用。
2. 常用机械加工方法:分析车削、铣削、磨削、钻孔、镗孔、刨削等加工方法的原理、特点及应用。
3. 机械加工材料、刀具与机床:讲解常用工程材料的性能、特点及应用;介绍各类刀具的结构、性能及选用原则;阐述机床的类型、性能及其在机械加工中的应用。
4. 机械制造精度与表面质量:探讨加工精度、表面粗糙度等关键技术指标,分析其影响因素及控制方法。
5. 零件加工工艺分析与设计:学习典型机械零件的加工工艺,掌握工艺规程的编制方法,进行简单的工艺设计。
6. 数字化制造技术:了解CAD/CAM软件的基本功能,学习零件造型、编制加工程序,培养学生具备初步的数字化制造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