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两宋
- 格式:ppt
- 大小:5.47 MB
- 文档页数:13
第一章原始时期的教育一、填空题1.原始的教育活动,起源于人类(参与社会生活)的需要和(人类自身身心发展)的需要。
2.从教育意义上说,原始宗教活动中的( 巫师)又是原始文化知识的保存者和传播者,是知识分子的前身。
3.传说是黄帝命令他的史官( 仓颉)创造了文字。
4.据文献记载,五帝时期已有叫( "成均" )和( "庠" )的教育场所,它们被看成是萌芽状态的学校。
二、判断题1、原始社会的教育已经有了专门的场所和专职人员。
(×)三、简答1、如何认识教育的起源问题。
答:教育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教育起源于人类参与社会生活的需要和人类自身身心发展的需要。
教育活动是一种交往活动,原始人的群居生活为成员之间的交流提供了基本条件,有利于年长一代向年青一代传授社会生活和生产劳动的知识经验,使他们的身心获得发展。
原始社会的教育内容与原始生活的需要和生产技能是相应的。
原始人类的教育意识是一个逐步加强的过程。
在原始社会初期,人类将知识传授给别人、向别人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都很低,但随着人类的进化、社会的发展,知识的发现和积累,教育的意识性、目的性、计划性不断得到加强,最终摆脱教育与生活混同的状态。
2、原始社会的教育有哪些特点?答:原始社会教育表现出与阶级社会教育迥然不同的一些特点:(1)教育的社会性和无阶级性。
原始社会的集体生产与集体生活,决定了其教育也是集体的、公共的、社会性的活动,没有阶级的界限。
(2)教育不是专门的社会活动。
原始社会的教育尚未从社会生产和生活中分化出来,它的主要途径是通过生产劳动和社会生活实践来进行。
(3)教育以口耳相传和观察模仿为主要手段,因为原始社会文字尚未出现,也没有专门的教学场所和教师,当时教育手段极为简陋,主要是口耳相传、观察模仿。
第二章夏、商、西周与春秋时期的教育一、填空题1、夏代在王都设立的最典型的教育场所为( 序),堪称是一种武备学校。
高考历史专题《辽宋夏金多民族政权的并立与元的统一》三年真题汇总含答案2023年1.(2023年北京)北宋初年统治者罢免宿将兵权,用文官担任枢密院长官,扩大科举规模,提高士人的地位。
这些措施反映出宋朝治国的特点是()A.无为而治B.戒奢从简C.崇文抑武D.严刑峻法【答案】C【解析】北宋统治者从宿将手中收回兵权,用文官担任枢密院长官,扩大科举规模,提高士人地位等措施,反映出其崇文抑武的治国特点,C项正确;无为而治与“扩大科举规模”等不符,排除A项;材料并未提及统治者戒奢从简的做法,排除B项;严刑峻法与“罢免宿将兵权,用文官担任枢密院长官”等不符,排除D 项。
故选C项。
2.(2023年北京)宋朝社会与前代相比出现了一些重要的新变化。
能为这一观点提供证据的是()①政府放松对社会的控制③社会成员身份趋于平等②外戚宦官交替专权④门第观念日趋淡化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答案】C【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宋代土地买卖、典当基本不受政府干预,百姓迁移住所、更换职业,官府的限制也更为松弛,体现了政府放松了对社会的控制,①正确,宋代贱民基层显著减少,家内服役更多地来自雇佣,体现了社会成员身份趋于平等,③正确;宋代伴随着科举制的日益完善,出现了“取士不问家世,婚姻不问阀阅”的局面,体现了门第观念日趋淡化,④正确,①③④正确,C项正确;根据所学知识宋代并没有出现外戚和宦官交替专权的局面,中国古代外戚和宦官专权较为明显的朝代是东汉晚期、唐代晚期和明代晚期,②错误,排除ABD项。
故选C项。
3.(2023年北京)在地方管理上,元朝进行了制度创新,是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重大变革。
这一制度是()A.郡县制B.南、北面官制C.猛安谋克制D.行省制【答案】D【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元朝在地方制度上的重大变革为行省制,D项正确;郡县制在春秋战国时期产生,排除A项;南、北面官制度是辽的政治制度,排除B项;猛安谋克制是金的政治制度,排除C项。
中华文化史(第3版)
冯天瑜何晓明周积明著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10-5
目录
题记
导论
上编中华文化生态
第一章“文化生态”界说
第二章中华文化的地理背景
第三章中华文化植根的经济土壤
第四章中华文化依托的社会结构
下编中华文化历程
第一章上古:中华文化的多元发生
第二章殷商西周:从神本走向人本
第三章春秋战国:“轴心时代”
第四章秦汉:统一的帝国与一统的文化
第五章魏晋南北朝:乱世中的文化多元走向
第六章隋唐:隆盛时代
第七章两宋:内省、精致趋向与市井文化的勃兴
第八章辽夏金元:游牧文化与农耕文化的冲突与融汇
第九章明:沉暮与开新
第十章清:烂熟与式微
第十一章近代:蜕变与新生(上) 第十二章近代:蜕变与新生(下) 结语。
中国美术史复习资料第七章五代、两宋的美术第一章五代、两宋的美术一、五代、十国人物画及其代表画家;五代十国时江南四川战争较少所以中国第一个画院最早建立在西蜀;南唐也成立了翰林书画院;周方矩、顾闳中都是南唐画院画家;曹促玄、董源、徐熙父子、西蜀画家黄筌父子等都服务于皇家画院;二、《韩熙载夜宴图》;南唐画家顾闳中作品;以多场景而又联贯一体的长卷构图自然合理的情节描绘;细致入微的人物神情成功地刻画了失意官僚韩熙载的心理矛盾及放荡不羁的生活面貌;此图有五个段落;1、听乐2、观舞3、休息4、清吹5、送别;此画把许多人物性格神态表现得十分充分生动;画面背景很少以突出人物形象;画家用屏风将画面的活动内容与情节自然而然地间隔开了是整幅画又是连环画;三、五代时期人物画;总的看来仍然继承着唐代遗风写实风格有所发展多采用工笔重彩的表现方法;同时也出现了少量水墨写意人物画;四、周文矩;江苏句容人;南唐画院翰林院待诏;擅长仕女人物画;他直接继承和发展了唐代张萱周昉的仕女画风格;画风更加纤丽“于繁富尤工”用笔瘦硬战掣而多曲;作品有《重屏会棋图、琉璃堂人物画、宫中图》等;五、王齐翰《勘书图卷》;描绘一文人在校书之余闭目挑耳的动作;画法精工细致为南唐画院体风格;六、胡环《卓歇图》;描写当时契丹部落的酋长和部属们饮宴休息的场面;七、五代、十国的花鸟画及其代表画家;五代的花鸟画适应于贵族生活的需要进一步摆脱了唐代花鸟画作为装饰艺术的要求向写实方向发展;在技法上有所突破创立“没骨法和勾勒法”两种学派;花鸟画道德在西蜀得到发展;唐末花鸟画家滕昌祐、刁光胤二人先后入蜀直到了促进作用;八、滕昌祐;画鹤闻名;又擅长折枝花果;九、刁光胤;善画竹石、花鸟、猫兔等题材;十、黄筌;903—965年字要叔成都人;西蜀画院宫廷画家;擅长花鸟亦能画人物山水;黄筌绘画特点;具有富丽而并不柔媚工整但并不刻板精致而不纤弱的艺术风格;作品有《珍禽图、竹鹤图》等;一、徐熙;南唐金陵人;被称“江南布衣”;郭若虚说“黄家富贵、徐家野逸”说明二家艺术风格的不同;徐熙表现技法上以墨为主,即先以墨画出物体形态后添轻淡的色彩即“没骨法”;作品《雪竹图》;竹干竹叶以不同的墨色渲染作风工整精微画法灵活多样可以看出他的画风;二、五代的山水画及其代表画家;荆浩、关仝、董源、巨然;三、荆浩;字浩然河南沁水人;自号“洪谷子”;其画长于表现黄河中游两岸的大山大水崇山峻岭;用全景式构图给人一种大自然的阔大深奥雄伟壮丽的强烈感受;作品《匡庐图》传世;著有《笔法记》一文;是古代较完整而深湛的画论;阐述他对艺术创作一系列的正确见解阐述了作者对客观现实的深广感受;其中论证概括了艺术创作的六个要点;“一、曰气;二曰韵;三曰思;四曰景;五曰笔;六曰墨;”它发掘了古代绘画理论对山水画的迅速发展起着促进作用;四、董源;字叔达江南仲陵人;早年学李思训之青山绿水后以水墨为主专画江南景色;用笔多细长圆润形如披麻;用墨破色渲染;作品有《潇湘图、龙宿郊民图、夏山图卷、溪岸图》等;五、溪岸图》;绢本;墨笔画;山石用长笔“披麻皴”;笔法圆润简朴气势雄厚;六、关仝;长安人;画山水学荆浩画树石学毕宏;笔法简劲而气势极壮;作品《关山行旅图轴》(画寒山枯木山店行旅;笔法粗壮雄健;所画之树有干无枝是其作品特点);七、卫贤;南唐画院画家;长于楼观、殿台、盘车、水磨等画初师好尹继昭后学吴道子;作品《高士图》淡设色;此图构图严谨树石皴染精致石上干笔点苔在画法上有所创造;八、宋代画院及艺术风格;宋代统一中国后不久就建立了翰林图画院;把五代时期散处在各地的著名画家逐渐集中起来;这样北宋画院的阵容就迅速地壮大了形成了一套完整的绘画制度和适合统治者趣味的艺术风格;宋代画院画家入院时一是通过地方官吏的推荐;二是考试录取较多的是后一种办法;宁画院以画学取人取其意思超拔者为止亦犹科举取士取其文才角出者为优;九、北宋花鸟画及其代表画家;十、黄居密;字伯鸾成都人黄筌之子;作品有《山鹧棘雀图》;一、赵昌;字昌之四川广汉剑南人;善画花果尤长于折枝花卉的描绘;其艺术成就来自其辛勤的写生;自号“写生赵昌”;作品《四喜图、蛱蝶图》两幅;从画中可看出其笔法灵活秀美简洁明快略施彩色而使景物清晰自然;二、易元吉;字庆一;他画猿獐花鸟是没有能比得上的;三、崔白;字子西;濠梁人;他能画道释人物;鬼神特别长于花鸟以鹅败荷芦雁等题材最为拿手;其绘画特点是;清新淡雅灵活在突破黄家绘画风格上起了很大作用;四、崔悫;崔白的弟弟字子中;亦善画;作品《竹鸥图、双喜梅》等;五、吴元瑜;字公器;开封人师崔白;神宗时为吴王府的殿直将军;六、赵佶;1082—1135年;即宋徽宗他19岁做了宋朝皇帝在位25年;不但擅长于花竹翎毛也能画山水人物风格;精工细致缜密富丽;作品《芙蓉锦鸡图》赵佶的书法被称“廋金体”;七、南宋的花鸟花及其画家;专画花鸟或者以人物山水擅长而又兼画花鸟者就在半数以上;南宋花鸟画家有名的如李安忠、李迪、阎中、吴炳、林椿、毛松、法常等;他们的画法有双钩有没骨有点彩有重彩有淡彩有写意有工笔等;各呈所能;影响较大的有李迪、法常、林椿;八、李迪;河阳人;李迪式画花鸟竹石颇有生意;作品《雪树寒禽图、枫鹰芦雉图、狸奴蜻蜓图、雏鸡图、木芙蓉图》等;作品生动而富有神韵;用笔严谨无束;在画风上采用工笔与粗话相结合形成一种新的格调是南宋花鸟画风改变的代表人物;九、林椿;钱塘人;工花鸟;作品《绿橘图》笔法细致色彩艳丽是写生妙作;还有《果熟来禽图》等作品;十、法常;号牧溪;南宋理宗度宗时为杭州长庆寺僧;画松竹梅兰不具形似;另外画荷鹭芦雁亦有较高水平;作品《写生蔬果图卷、法学写生卷、观音图、猿图、鹤图、罗汉图、松树八哥图》等;一、两宋山水画及其代表画家;山水画到了宋代更加发达积体渐备两宋杰出的画家不以古人成法为满足都能专心研究师法造化;在表现方法上北宋南宋又有区别;北宋重视大山大水全景构图采取远取其势、近取其持的创作方法;南宋山水构图奇巧多表现山川秀丽的一角之景;二、北宋山水画及其代表作家;三、李成;字咸熙;也称“李营邱”;以山水著称以世;他的山水画被称“古今第一”;擅长描绘寒林暮霭、烟云变幻的平远景致;他的画挺劲秀润;在表现上黑色层次较多适于表现咫尺千里远景象;李成画特点;画册上有亭馆楼塔之类皆仰画飞檐;他笔法秀润;其作品《晴峦萧寺图、读碑窠石图》等;四、范宽;原名中正字中立陕西华原人;他的山水画初师荆浩李成;他学习古人也摆脱古人;重视写实以求创新;范宽山水画峰峦浑厚气壮雄逸笔力老健善为山传神;能得山之骨;用墨深重多用雨点皴;“山顶好作密林、水陆作突兀大石”是绘画特点;作品有《溪山行旅图、雪景寒林图》等最为突出;五、《溪山行旅图》;气势磅礴、章法奇特;浑厚壮阔的关中景色如逼在目前使观者心神为之一振;六、《雪景寒林图》;描写北方壮美的雪山景色;画幅纵193.5厘米横宽160.3厘米为水墨雪景;画鹤绘群山积雪山顶枯树寒柯山石高峻雄气敦厚有冒雪出云之势凛凛寒气之感;七、郭忠恕;字恕先洛阳人;擅长界画;其作品有《明皇避暑图、雪霁江行图》等;八、燕文贵;画有《七夕夜市图》他山水比较有创造性善写四时景色被称“燕家景致”;九、米芾;字元章又称海岳外史;太原人;善画烟雨景色;他的山水画不求形似独创风格以水墨点成山树如烟似雨自成一派即“米氏云山”;十、郭熙;字淳夫河南温县人;立于不败之地表现不同季节和不同气候的特点;强调山水林木之间的联系所形成的整体效果强调创造优美的意境;在创作方法上主张“兼收众览”;同时师法自然;主张“饱游饫看”敢于独创;作品《早春图、关山春雪图、幽谷图、窠石平远图、秋山行旅图》;其风格是在秀润旷中又有故能雄伟浑厚等特色;对山石树木的描绘“多鬼面石、乱云皴、鹰爪树”;著作《林泉高致集》;一、《林泉高致集》;作者郭熙;总结自己的经验体会说“真山水之川谷、远望之取其势、近看之取其质”;不同季节应呈现不同意境;又说“山有三远;自山下而仰山颠谓之高远、自山前而窥山后谓之深远、自近山而望远山谓之平远”;总之《林泉高致集》对古代山水画创作的各方面都具有独创性的见解并作了较为透彻的论述它是北宋以来山水画兴盛发展和众多画家创作实践的理论总结是古代珍贵的画论之一;一、王诜;字晋卿太原人;擅长画枯树寒林也能作金碧山水;作品《渔村小雪图卷》;钩皴深重完全是李成画派;二、王希孟;作品《千里江山图》;画法精密细致;色彩厚重耀眼夺目;三、南宋山水画及代表画家;南宋山水画更致力于优美意境的创造笔墨简练有力构图大胆奇巧取其一角之景描写秀丽江南风光富有强烈的感染力;画家李嵩《西湖图》夏圭《西湖柳艇图、钱塘观潮图》陈清波《西湖春晓图》;四、李唐;字晞古河阳人;擅长于人物、山水、又长于画牛;作品《采薇图、万壑松风图、长夏江寺图》;李唐山水初师李思训但更多的是取法于荆浩同时也受范宽影响;其作品古朴苍劲山石作斧劈皴;积墨深厚是其平日本色;有时画树全用焦墨;故有“点漆”之喻;在构图上写峰峦径路林桥野物;都能阴郁苍茫写深山万壑;气势磅礴;既是冈峦郁盘峭壁悬崖又是苍松叠翠;他的山水画对祖国的河山作了无限的赞美;五、刘松年;钱塘人;其笔意皴法都取法李唐;风格在强劲中显出清丽细润工整不苟的独特风格;作品《四景山水》;六、马远;字遥你号钦山;先世河中人;山水人物花鸟都很精致;当时被认为是“院中独步”;马远山水多作劈皴、水墨苍劲虽不作层层渲染但强调浓淡层次的变化所以能远近分明与同的夏圭号称“马夏”;马远在笔墨运用上喜用焦墨作树石以大斧劈皴带水墨浑染画山石;质感很强;山石峭拔方硬树木瘦插如屈铁;特点是形成了一种气势纵横雄奇简练的风格富有强烈的感染力;其作品《踏歌图、寒江独钓图、水图、梅石溪凫图》等;马远的画较坚浑朴造型险奇画树多加叶;七、夏圭;字禹玉钱塘人;多用秃笔点笔画山石水墨渲染浑融一体;浓淡干湿变化丰富;被称谓带水斧劈皴或拖泥带水皴用以表现风雪烟雨的江湖景色十分得体富有苍茫淋漓浑厚秀润的效果;善作长卷山水;作品《长江万里图、江山清远图、溪山无尽图》;八、两宋的人物画及代表画家;宋代的人物画不权注意到形象结构的正确合理而且力求深化人物的内容刻画;白描人物画法在宋代也开始兴起;李公麟道德扫除粉黛其画具有高雅清淡的特点;九、李公麟;字伯时舒州人;工人物佛像是北宋杰出的人物画家;他对传统绘画信得过大量临摹尤工人物;重视写生敢于独创;在画法上以白描著称把原来用于“勾粉本”的画法发展成为独立的绘画创作形式;作品《临韦偃牧放图、五马图、维摩诘像、九歌图、免胄图》等;十、武宗元;字总之河南白坡人;擅长壁画;画法师吴道子;总领“玉清昭应宫”道教画创作;其作品《朝元仙仗图》人物都有着明显的个性特点;整个画面和谐统一而又有丰富的变化;一、张择端;字正道东武人;善画讪桥径郭舟船车轿;作品《清明上河图》;画面描绘是从城市郊野开始;表现了不同职业不同阶级不同阶层的人的特征;是一幅内容非常丰富并有高度历史真实性的艺术巨作;画家张择端在《清明上河图》中巧妙地运用了组织高潮和虚实结合的方法使画面富有变化又能引人入胜表现和突出了主题;二、辽、金、西夏绘画及画家;胡?;耶律倍;陈升等;三、胡?;契丹人;所画用笔清劲;凡画驼马尾人衣毛毳以狼豪缚笔去疏宣使能纤健;作品《卓歇图>四、耶律倍;字图欲契丹人;善画辽国人物;其作品骨法劲快不良不驽;作品《射骑图、猎雪骑、千鹿图》等;五、张瑀;金人;作品《文姬归汉图》;作者用笔简练;人物真实生动充分表现出长途旅行的气氛。
两宋知识点总结一、政治1. 北宋政治北宋时期,中国的政治中心设在汴京(今河南开封),由于党争纷杂,形成了藩镇割据的局面。
在政治上有一些重要的人物,比如王安石、秦桧等。
其中,王安石变法是北宋政治史上的一大事件,他提出了一系列变法措施,试图解决政治经济困难,但最终失败,引发了王安石变法与新旧党争,进而导致庆历之乱,被迎上位的宋哲宗弹劾下台,新党政权被瓦解。
2. 南宋政治南宋政治的重要性是明朝建立的里程碑。
南宋的政治中心设在临安(今浙江杭州)。
南宋政治上有一些重要人物,比如赵构、岳飞、陆游等。
南宋政治的特点是官僚统治和文官专政。
当然在南宋政治上也发生过一些重要事件,比如靖康之变,这一事件导致了南宋的灭亡。
二、经济1. 北宋经济北宋经济在当时世界上处于领先地位,尤以农业和手工业发达而闻名。
北宋时期农业生产技术日臻完善,农业生产水平骤然上升,大规模水利工程得到充分利用、系统开发,使中国农业生产的规模和产量大规模提高。
同时,经济贸易蓬勃发展,特别是发达的海上贸易,使得北宋国家的整体经济水平处于持续稳步增长状态。
2. 南宋经济南宋朝时期至中国历史上经济繁荣的鼎盛时期。
南宋时期,农业经济继续坚定向好的方向发展,农业生产取得进一步持续稳定发展。
南宋手工业与商业发展更加成熟、蓬勃;南宋的商业首次获得弘扬,发展状况也前所未有。
南宋时期以其独特的经济现象,以综合发展、互通互联的全国性经济合作、创新思维思维、实体经济,繁荣发展起来。
同时,金、蒙、西夏三国对南宋桂林以南、长江流域以北的产业经济发展,经由长江北上以及在三国发展商品经济。
三、文化1. 北宋文化北宋文化以诗词、绘画、饮食等方面的发展为主要特点。
在诗词方面,有着欧阳修、苏轼、辛弃疾等文学大家的出现,形成了欧体诗、苏门词等不同风格的诗词。
在绘画方面,有着文人画的兴起,出现了梅道奇、李唐等大画家。
而在饮食方面,北宋是中国历史上饮食文化最为繁荣的时期之一,宋代的饮食文化有着鲜明的北方特色,比如有糖葫芦、冰糖葫芦等食品的出现。
两宋的政治和军事一、防弊:强中央集权(一)背景1.北宋建立,结束了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
2.吸取唐末以来的军阀割据、政局动荡的历史教训。
何弊?方镇太重、君弱臣强、武将专权何解?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二)措施唐代三省六部制与宋代二府三司制分散相权的方式有什么区别?(三)影响积极:强化中央集权,巩固了国家的统一和安定。
消极:1.制度僵化,效率低下,助长因循守旧的政治风气。
2.重文轻武,守内虚外,造成北宋长期积弱局面。
3.官僚机构膨胀和军队扩充,形成了冗官、冗兵和冗费的积贫局面。
过度集权→政治危机、边防危机、财政危机二、新弊:危边防财政(一)积弱——边防压力(1)北宋与辽①北宋两次夺取幽云十六州失利;②澶渊之盟:兄弟相称;“岁币”。
(2)北宋与西夏庆历和议:西夏向北宋称臣;但保持帝号;“岁赐”。
(二)积贫——财政危机冗官、冗兵、冗费三、解弊:王安石变法(一)背景:1.“三冗二积”的社会局面致使北宋出现了严重的社会危机。
2.北宋的政治风气因循保守行政效率低下。
3.范仲淹发起“庆历新政”归于失败。
(二)基本概况:1.时间:1069年,宋神宗任用王安石主持变法2.原则:加强国家对经济、军事等的管理与控制3.目的:富国强兵4.内容:(三)影响积极:增加了政府收入,一定程度上达到了富国的目的;消极:1.强兵效果并不明显;2. 在执行中加重人民负担;3. 引起争议,导致统治集团内部分裂,北宋逐渐走向衰亡。
哲宗初年,高太后垂帘听政,起用司马光为宰相,新法几乎全被废掉,史称“元祐更化”。
★★王安石变法为何失败?1.触犯大官僚、大地主的利益,遭到他们的阻挠与破坏;2.变法过程中用人不当,出现了一些危害百姓利益的现象;3.改革涉及面广,头绪过多,且推行操之过急。
四、循弊:南宋的偏安(一)南宋的建立1.北宋灭亡:1127年,北宋被东北女真族建立的金朝攻灭,徽、钦二帝被俘北去,史称“靖康之变”。
2.南宋建立:北宋康王赵构在应天府称帝,后定都临安,史称南宋。
第七章李清照与南渡词风的新变南渡词人:继元祐词人而登上词坛,以李清照、朱敦儒、张干元和叶梦得、李纲、陈与义等为代表。
主要生活在12世纪上半叶徽宗、钦宗和高宗三朝社会由和平转向战乱的时代。
生活和创作环境明显分为两个阶段。
创作风格:分为两个阶段。
(1)前半生是在徽宗时期畸形的和平环境中度过,生活比较安定舒适,多数词人是在绮罗丛中吟风弄月,创作上虽已初露锋芒,但被当时还健在的周邦彦、贺铸等人所遮掩,尚未取得突破性进展。
(2)靖康之难后,他们后半生的生活和创作倾向开始改变。
民族的屈辱,山河的残破和民众的苦难,促使他们自觉接受苏轼的词风,为救亡图存而呐喊口号,并日益贴近社会现实生活,用词去表现战乱时代民族社会的苦难忧患和个人理想失落的压抑苦闷。
南渡词进一步扩展了词体抒情言志的功能,加强了词的现代感和现实感。
第一节李清照词的别开生面李清照:自号易安居士。
出生于官僚家庭,父亲李格非是旧党人士。
十八岁时嫁给赵明诚。
李清照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创造力最强、艺术成就最高的女性作家,改变了男子一统文坛的传统格局。
一、“别是一家”的理论主张李清照提出了“别是一家”之说,在理论上确立了词体的独特地位。
李清照从本体论的角度提出了词“别是一家”的理论。
别是一家,意指词是与诗不同的一种独立的抒情文体,词对音乐性和节奏感有着独特的要求,它不仅像诗那样要分平仄,而且还要“分五音,又分五声,又分六律,又分清浊轻重”,以便“协律”,“可歌”。
如此才能不失去词作自身的文体特性。
词作只有保持自身独立的文体特性,才能不被诗所替代,在文学之林占有独立的地位。
李清照和苏轼词论的比较①苏轼提出了词须“自是一家”的创作主张。
这是针对不同于柳永词的“风味”而提出的,其内涵包括:追求壮美的风格和阔大的意境,词品应与人品相一致,作词应像写诗一样抒发自我的真实性情和独特的人生感受。
因为只有这样才能“其文如其人”,在词的创作上自成一家;②李清照从本体论的角度提出了词“别是一家”的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