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中国电子信息产业统计公报
- 格式:doc
- 大小:70.50 KB
- 文档页数:6
中国科技通讯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第632期 2011年9月30日2010年全国科技经费投入统计公报2011年9月28日,国家统计局、科技部、财政部宣布,2010年,我国科技经费投入继续保持稳定增长。
国家财政科技支出稳步增加,全国研究与试验发展(R&D,以下简称R&D)经费投入力度加大,R&D 经费投入强度进一步提高。
2010年,国家财政科学技术支出为4114.4亿元,比上年增加889.5亿元,增长27.6%;财政科学技术支出占当年国家财政支出的比重为4.58%。
2010年,我国共投入R&D经费7062.6亿元,比上年增加1260.5亿元,增长21.7%;R&D经费投入强度(与国内生产总值之比)为1.76%,比上年的1.70%有所提高。
按R&D人员(全时工作量)计算的人均经费为27.7万元,比上年增加2.3万元。
分活动类型看,全国用于基础研究的经费投入为324.5亿元,比上年增长20.1%;应用研究经费893.8亿元,增长22.3%;试验发展经费5844.3亿元,增长21.7%。
其中代表原创性研究的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经费所占比重为17.2%,连续三年保持稳定。
分执行部门看,各类企业投入R&D经费5185.5亿元,比上年增长22.1%;政府属研究机构投入1186.4亿元,增长19.1%;高等学校投入597.3亿元,增长27.6%。
企业、政府属研究机构、高等学校经费所占比重分别为73.4%、16.8%和8.5%。
分产业部门*看,R&D经费投入强度(与主营业务收入之比)最高的行业是专用设备制造业,为2.04%;投入强度在1.5%-2%的有4个行业,分别是医药制造业(1.82%)、通用设备制造业(1.59%)、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1.59%)和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用机械制造业(1.50%)。
分地区看,R&D经费超过300亿元的有江苏、北京、广东、山东、浙江和上海6个省(市),共投入经费4136.5亿元,占全国经费投入总量的58.6%。
⾏业情况⼀、公司所处⾏业基本情况(⼀)⾏业分类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国民经济⾏业分类》(GB/T4754-2002)标准,公司属于专业设备制造业中的电⼦⼯业专⽤设备制造⾏业。
根据证监会《上市公司⾏业分类指引》,公司属于C57其他电⼦设备制造业。
根据《中国⾼新技术产品⽬录2006》,公司产品属于集成电路及专⽤设备⼤类中的集成电路焊接封装设备(01050022)及半导体芯⽚焊接设备(01050025)。
(⼆)⾏业管理体制、⾏业政策法规半导体封装设备制造业属于完全竞争⾏业,国家通过各种政策对⾏业发展进⾏宏观调控,企业通过⾏业协会进⾏⾃律。
半导体封装设备制造⾏业的主管部门为国家⼯业和信息化部。
国家⼯信部负责提出新型⼯业化发展战略和政策,推进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和优化升级;制定并组织实施⼯业、通信业的⾏业规划、计划和产业政策;监测分析⼯业、通信业运⾏态势;承担振兴装备制造业组织协调的责任;起草相关法律法规草案,制定规章,推进⼯业、通信业体制改⾰和管理创新等职责。
1、⾏业协会中国半导体⾏业协会封装分会是中国半导体⾏业协会的分⽀机构。
中国半导体⾏业协会是由全国从事集成电路、半导体分⽴器件、半导体材料和设备的⽣产、设计、科研、开发、经营、应⽤、教学的单位、专家及其他相关的企、事业单位⾃愿结成的⾏业性、全国性、⾮营利性的社会组织,接受⼯业和信息化部的业务指导和民政部的监督管理。
协会主要为企业提供信息服务,技术咨询,技术合作和商务服务;与国外相关组织和企业进⾏交流,促进国内外半导体企业间的技术经济合作;发挥政府和会员单位之间的桥梁和纽带作⽤;维护会员单位和⾏业合法权益,促进半导体⾏业发展。
国家半导体照明⼯程研发及产业联盟由国内43家从事半导体照明⾏业的⾻⼲企业和科研院所发起成⽴,随着联盟的⾏业凝聚⼒和影响⼒的扩⼤,联盟成员单位已发展⾄包括来⾃⾹港和内地的100多家企业和科研院所。
联盟旨在通过“合作、共赢、创新、发展”推进半导体照明的技术进步和产业化为⽬标,充分利⽤现有资源,建⽴半导体照明产业上下游、产学研信息、知识产权等资源共享机制,建⽴与政府沟通的渠道及⼈才培养、国际合作的平台,推动标准、评价、质量检测体系的建⽴,促进成员单位的⾃⾝发展,提升半导体照明产业的整体竞争⼒。
2010年上海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全文)2011年03月09日 16:31 来源:解放日报2010年是上海世博会的举办年,也是实施“十一五”规划的最后一年。
面对复杂多变的国内外经济环境,全市人民在党中央、国务院和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决执行中央应对金融危机的一揽子计划,按照“五个确保”的要求,全力以赴办好世博会,扎实推进各项工作,国民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发展,各项社会事业全面发展,人民生活继续改善,完成了全年经济社会发展预期目标和任务。
一、综合全年实现上海市生产总值(GDP)16872.42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9.9%。
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14.15亿元,下降6.6%;第二产业增加值7139.96亿元,增长16.8%;第三产业增加值9618.31亿元,增长5%。
“十一五”时期上海市生产总值达到69054.99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年均增长11.1%。
在全市生产总值中,公有制经济增加值8537.87亿元,比上年增长8.3%;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8334.55亿元,增长11.7%,占全市生产总值的比重由上年的48.4%提高到49.4%。
其中,私营及个体经济增加值4060.29亿元,增长10.3%,占全市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24.1%。
全年经工商登记新设立的各类市场主体18.45万户,比上年增长9.4%。
其中,企业12.52万户,增长16.4%;个体工商户5.81万户,下降3.2%。
在新设立企业中,内资企业(不含私营企业)4155户,增长5%;外商投资企业6457户,增长27.1%;私营企业11.46万户,增长16.3%。
全年地方财政收入2873.58亿元,比上年增长13.1%。
其中,增值税388.62亿元,增长4.3%;营业税933.91亿元,增长11.2%;个人所得税261.2亿元,增长13.3%;企业所得税606.05亿元,增长25.8%。
全年地方财政支出3302.89亿元,比上年增长10.5%。
2010年增值电信行业分析报告/clcz20122010年6月目录一、增值电信行业简介 (4)1、我国电信业务的分类 (4)2、增值电信业务的服务类型 (4)二、主管部门、监管体制、主要法律法规 (5)三、行业发展状况 (7)1、我国电信业保持持续增长 (7)2、我国增值电信业务增长速度远高于电信业务总体增长速度 (9)3、我国电信业务管制逐渐放开促进行业的快速发展 (9)4、基础电信运营商的重组促进我国增值电信业务的发展 (11)5、技术进步为通信服务提供商创造广阔的业务发展空间 (11)四、进入增值电信行业提供通信服务的主要障碍 (13)1、市场准入门槛 (13)2、需要具备持续创新的能力 (14)3、具备较强的运营服务能力 (14)4、与基础运营商的良好合作 (15)5、企业的品牌和信誉 (15)五、行业的毛利率变动趋势和影响行业发展的因素 (16)1、增值电信行业的毛利率较高,基本保持稳定 (16)2、对本行业发展有利的促进因素 (17)(1)通信市场的个性化、多样化需求持续增长 (17)(2)技术的发展与进步 (17)(3)电子信息产业列入国家“十大产业调整振兴规划” (18)(4)管制政策趋于放宽和行业法规不断完善 (19)3、对本行业发展的一些不利因素 (19)(1)管制政策相对于技术和市场的发展仍然滞后 (19)(2)信息化建设的滞后 (20)六、通信服务提供商的上下游、技术特征、区域性和周期性特征.. 201、通信服务提供商的上下游 (20)2、通信服务提供商的技术特征 (21)3、通信服务提供商业务经营的区域性和周期性 (22)七、基础电信运营商资费下调有利于经营环境的改善 (22)1、市场竞争加剧所致导致基础运营商资费下调的影响 (23)(1)降低通信资源成本 (23)(2)增大与基础运营商的合作机会 (23)2、市场管制开放所致导致基础运营商资费下调的影响 (23)3、技术进步所致导致基础运营商资费下调的影响 (24)一、增值电信行业简介1、我国电信业务的分类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条例》和《电信业务分类目录》,电信业务可分为基础电信业务和增值电信业务。
2010年广东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正文:---------------------------------------------------------------------------------------------------------------------------------------------------- 2010年广东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广东省统计局、国家统计局广东调查总队2011年2月25日)2010年,面对极为复杂的国内外经济环境和自然灾害的严重影响,广东人民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伟大旗帜,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中央的各项决策部署,全面实施《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年)》,大力推进“三促进一保持”,坚定不移调结构,脚踏实地促转变,扎扎实实惠民生,在科学发展轨道上迈出新的可喜步伐。
一、综合初步核算,2010年全省生产总值(GDP)45472.83亿元,比上年增长12.2%。
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286.86亿元,增长4.4%,对GDP增长的贡献率为1.7%;第二产业增加值22918.07亿元,增长14.5%,对GDP增长的贡献率为62.9%;第三产业增加值20267.90亿元,增长10.1%,对GDP增长的贡献率为35.4%。
三次产业结构为5.0:50.4:44.6。
在现代产业中,先进制造业增加值9466.35亿元,增长16.9%;现代服务业增加值11102.80亿元,增长7.8%。
在第三产业中,批发和零售业增长14.1%,住宿和餐饮业增长9.1%,金融业增长6.0%,房地产业增长2.1%。
民营经济增加值19620.96亿元,增长13.1%。
分区域看,粤东西北地区生产总值占全省比重为21.2%,同比提高0.6个百分点。
表12010年分区域主要指标区域GDP(亿元)GDP增长(%)第三产业增加值增长(%)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亿元)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增长(%)珠三角37388.2112.09.848.73138.5624.4东翼3241.4314.911.535.8160.7828.3西翼3534.8514.216.639.4144.9526.6山区14.69.934.5208.1929.7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上涨3.1%,其中食品类价格上涨5.9%,居住类价格上涨4.8%。
全年城市居民消费价格上涨2.7%,其中食品价格上涨5.5%,居住价格上涨6.1%。
工业品出厂价格同比上涨2.4%。
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上涨6.7%。
2010年城市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涨跌幅度(单位:%)指标涨跌幅度居民消费价格 2.7其中:食品 5.5烟酒及用品 2.2衣着-2.7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1.8医疗保健及个人用品 2.3交通和通信-0.6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 1.3居住 6.1年末在岗职工65.18万人,比上年增加6.88万人。
全年新增城镇就业11.3万人,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3.4万人;累计帮扶“零就业家庭”3849户,共5158人,基本消除城市“零就业”家庭。
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43%,比上年下降0.62个百分点。
二、农业全年粮食种植面积28.26万公顷,比上年扩大1.5%;油料种植面积12.46万公顷,减少10.1%;棉花种植面积1.87万公顷,减少1.5%;蔬菜种植面积5.06万公顷,增长5.3%;瓜果种植面积1.87万公顷,增长15.8%。
其中:轻工业422.9926.8重工业629.7323.7其中:国有企业94.6027.7集体企业7.7010.1股份合作企业 3.69-7.8股份制企业659.3926.2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274.7722.2其他企业12.5622.5其中:国有控股企业363.2224.7其中:大中型企业700.1022.4图2 2006-2010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及增幅全市34个工业行业中生产实现增长的有33个。
汽车、装备制造、家用电器、化工及橡胶轮胎、新材料、电子信息及软件、生物医药、食品及农副产品加工等八大产业完成产值2728.74亿元,八大产业增加值762.06亿元,增长28.5%,创下2005年确立八大产业以来的最高增幅。
其中,汽车、装备制造、家用电器三大产业分别增长35.4%、31.2%和29.7%。
表4 2010年规模以上工业中八大产业增加值(单位:亿元)指标绝对数比上年增长%八大产业762.0628.5汽车137.8535.4装备制造196.4631.2家用电器193.8529.7化工及橡胶轮胎89.4417.9新材料8.28 4.5其中新开工面积5102.73万平方米,增长35.8%;房屋建筑竣工面积2945.34万平方米,增长7.7%。
2010年电子信息产业统计背景2010年代,全球电子信息产业经历了一个快速增长的阶段,其中的亚洲市场成为了最大的电子设备和部件生产地。
在2010年,中国的电子信息产业持续强劲增长,成为了该行业的领跑者。
总体情况按照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2010年中国的电子信息产业实现了年度总产值1.72万亿元,比2009年增长了21.4%。
其中,电子设备制造业实现总产值1.03万亿元,比2009年增长21.1%;电子元器件及电子材料制造业实现总产值6891亿元,比2009年增长21.7%.细节数据首先是电子设备制造业。
其中,计算机、通信设备和其他电子设备的生产量增长空前。
2010年计算机生产量达到了1.21亿台,同比增长了45.4%;通信设备产量为1.15亿台,同比增长了33.1%;其他电子设备生产量为1.45亿台,同比增长了17.2%。
除此之外,2010年的电子元器件及电子材料产量也达到了新高。
在电子元器件方面,总产量为1.45万亿件,同比增长了20.1%。
在电子材料方面,2010年生产总量为317万吨,同比增长了29.4%。
在2010年的电子信息产业中,有几个子行业显示出了特别突出的增长势头。
其中,LED的产量增长最为显著,同比增长了149.5%,占据了整个电子信息产业的1.2%。
此外,高端数码相机和高清晰度显示屏的增长也非常快,同比增长分别为56.5%和40.7%。
市场前景在市场前景方面,2010年的电子信息产业显示出了持续稳定、快速增长的趋势。
预计2011年该行业的增长速度仍将保持在20%左右。
在未来几年内,随着5G建设、物联网和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发展,电子信息产业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与挑战。
结论综上所述,2010年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呈现出快速增长的趋势,产业总产值达到了1.72万亿元,增长率达到了21.4%。
其中,计算机、通信设备和其他电子设备的生产量都有了大幅度的增长,电子元器件及材料产量也达到了新高。
在未来,随着新技术和新市场的不断涌现,电子信息产业将会继续保持快速发展。
2024年盐城法院书记员招聘笔试真题及答案(满分100分时间120分钟)一、单选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答错、不答或多答均不得分)1.2022年1月23日,2022世界乒乓球职业大联盟澳门冠军决赛,()夺得冠军。
A.林高远B.张继科C.王楚钦D.马龙【答案】:C2.2022年3月14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巴黎举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赤道几内亚国际生命科学研究奖”颁奖仪式,中国科学家()院士因在人工肝、微生态及传染病防治领域取得的卓越成就荣获该奖。
A.钟南山B.杨振宁C.李兰娟D.屠呦呦【答案】:C3.行政复议机关在审理行政复议过程中一般采取()形式。
A.书面形式B.听取申请人的意见C.进行调查D.开庭审理【答案】:A4.违法行为在()内未被发现的,不再给予行政处罚。
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
A.C二年B.B一年1/ 13D.A六个月【答案】:A5.下列行政处罚决定可以当场作出的有()。
A.对单位罚款1500元B.对个人罚款20元C.暂扣营业执照D.没收非法财物【答案】:B6.以下不可以设定行政强制措施的法律规范是()。
A.D行政规章B.C地方性法规C.A法律D.B行政法规【答案】:A7.下列选项中,()既是公民的权利又是公民的义务。
A.参加选举B.对国家工作人员的失职行为提出申诉、控告或者检举C.实行计划生育D.受教育【答案】:D8.当前我国正从扩大享受企业所得税优惠的小型微利企业范围、扩大失业保险制度覆盖范围、探索将支出型贫困家庭纳入救助范围三个方面着力拓宽收入分配政策调节覆盖面。
这些做法能:①更好地发挥财税金融作用,保障人民生活水平②激发市场活力,促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③从根本上改变国家、企业、个人三者的分配关系④进一步发挥商业保险保障基本生活的作用A.①③B.①②C.③④2/ 13【答案】:B9.划分段落是作者写作思路发展的一个步骤,它能清楚地表现行文的层次结构。
下列不属于公文写作段落划分原则的是:A.明确性B.完整性C.精简性D.单一性【答案】:C10.单某去世后留下一笔遗产,下列都健在的近亲属中,不享有继承权的是()。
工信部:彩电业效益下滑主因预期过高外企挤压收藏分享2011-2-12 09:31| 发布者: admin| 查看数: 36| 评论数: 0中国经济网北京2月12日讯(记者梁梦晚) 近日工信部发布了2010年电子信息产业统计公报,公报表示彩电企业效益下滑的主要原因在于,市场预期过于乐观以及受外资品牌的挤压。
公报表示,彩电企业绩效下滑折射产业基础薄弱弊端。
2010年以来,国内多家骨干彩电企业效益出现下滑,主要原因是:一方面,企业对2010年市场预期过于乐观,过量采购CCFL液晶面板,致使库存积压;另一方面,外资品牌调整经营策略,挤压内资企业市场份额和利润空间;三是行业发展中的一些深层次问题依然存在。
同时公报还表示,2010年,原材料、劳动力等要素价格全面上涨,人民币升值加快,企业经营压力加大。
电子信息制造业主营业务成本同比增长28%。
其中珠江三角洲劳动力成本平均上涨20%以上。
与此同时我国全球制造大国的地位更加凸显。
2010年,我国生产彩电1.18亿台,手机9.98亿部,微型计算机2.46亿台,数码相机9千万台,均名列全球第一。
产品价格水平不断下降,彩电、手机、计算机平均价格同比均下降10%以上。
在家电下乡和以旧换新方面,数据显示,产品销售再创新高,2010年全国家电下乡产品累计销售7718万台,实现销售额1732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3倍和1.7倍。
以旧换新推动城市家电产品更新,市场销售取得新突破,2010年家电以旧换新销售量和回收量均超过3000万台,比上年增长2倍以上。
但随着国内外宏观环境变化,一些不确定、不稳定因素依然存在,行业面临的困难和矛盾依然突出。
2011年产业发展仍是机遇与挑战并存。
从国际上看,全球IT市场总体看好,各国进一步加快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和信息技术深度应用,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新兴市场的加快回升将拉动全球IT市场稳步增长。
但2011年,全球市场竞争将更加激烈,贸易保护日益突出,原材料市场价格变动加剧,对我国电子信息产品出口将带来一定影响。
2010年中国电子信息产业统计公报来源:工业和信息化部运行局2010年是“十一五”规划收官之年,也是我国电子信息产业回升调整的重要一年,受扩内需政策成效显现和外需市场逐步回暖的共同作用,行业出现恢复性增长,总体呈现前高后稳态势。
软件产业和对外贸易出现新突破,经济效益稳步提高,投资持续高位增长,产品结构调整深入,产业链向上延伸的趋势更加明显,企业、市场和区位布局出现新趋向,行业为推动信息化发展和促进两化融合发挥积极作用,在国民经济发展和全球产业布局中日益占据重要地位。
一、基本情况(一)各项指标完成较好,发展态势前高后稳1、产业规模稳步增长。
2010年,我国规模以上电子信息产业销售收入规模7.8万亿元,同比增长29.5%,其中软件产业收入1.3万亿元,增长31.3%。
规模以上电子信息制造业工业增加值增长16.9%,比上年加快11.6个百分点,高出工业平均水平1.2个百分点;实现销售产值63395亿元,同比增长25.5%。
图1 2010年规模以上电子信息制造业与全国工业增加值月增速对比2、经济效益持续提高。
2010年,规模以上电子信息制造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63645亿元,同比增长24.1%;实现利润2825亿元,同比增长57.7%。
全行业销售利润率从一季度的2.7%提高到4.4%,高出上年(3.5%)近1个百分点。
全行业亏损企业3940个,同比下降19.1%;企业亏损面(18.8%)比上年同期(26.1%)减少7.3个百分点,亏损企业亏损额同比下降42.5%。
图2 2010年各季度规模以上电子信息制造业收入、利润完成情况对比3、对外贸易发展良好。
2010年,电子信息产品进出口额达10128亿美元,同比增长31.2%,占全国外贸总额34.1%;其中出口5912亿美元,同比增长29.3%,占全国出口37.5%;进口4216亿美元,同比增长34.0%,占全国进口30.2%。
图3 2010年电子信息产品月度出口额情况4、固定资产投资增势迅猛。
2010年,全行业500万元以上项目完成固定资产投资5993亿元,同比增长44.5%,比上年高27个百分点,比工业投资增速高21.7个百分点。
其中一、二、三、四季度投资增速分别为28.8%、48%、44.3%和49%。
新开工项目4548个,同比增长2.4%,比上年低39个百分点。
图4 2010年电子信息产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情况5、科研开发成效明显。
至2010年底,全国信息技术领域专利申请总量超过110万件,比上年增长10%以上,华为、大唐、恒生、中控等多家企业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服务器、通信设备、软件等多个领域取得新突破。
新产品开发步伐加快,全年规模以上电子信息制造业实现新产品产值14210亿元,同比增长27.4%,超过产值增速1.9个百分点,占销售产值的比重(22.4%)比上年提高0.3个百分点。
(二)对国民经济贡献日趋突出,全球产业地位更加稳固1、在工业中保持领先地位。
2010年,电子信息制造业增加值、利润、投资增速分别高于工业平均水平1.2、4.3、21.7个百分点。
规模以上电子信息制造业收入、从业人员占全国工业比重达9.1%、9.7%,电子信息产品出口占全国出口的比重达37.5%,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地位日趋突出。
2、对国民经济的贡献不断加大。
2010年,规模以上电子信息制造业从业人员880万人,比上年新增102万人,占全国城镇新增就业人口的1/10。
上缴税金950亿元,同比增长43.1%,高出全国工业税金增速4个百分点。
产品价格水平不断下降,彩电、手机、计算机平均价格同比均下降10%以上,为抑制物价过快上涨发挥积极作用。
3、有力支撑信息化发展。
截至2010年底,我国手机普及率达到64.4%,比上年提高8个百分点,居民彩电、计算机拥有比率均比上年提高2个百分点。
金融、电力、交通行业应用软件收入增速均超过25%,信息技术在智能交通、电网改造、无线城市中的渗透作用更加突出,手机阅读、移动支付、网络电视等新业务不断拓展。
4、全球制造大国地位更加凸显。
2010年,我国生产彩电1.18亿台,手机9.98亿部,微型计算机2.46亿台,数码相机9千万台,均名列全球第一。
二、运行特点(一)扩内需成效继续显现,外销呈现恢复性增长在国家扩内需政策持续作用下,电子信息产业内销保持快速增长。
2010年,规模以上电子信息制造业完成内销产值26733亿元,同比增长24.7%,连续11个月保持20%以上增速。
家电下乡政策大大激发三四级市场的发展潜力,产品销售再创新高,2010年全国家电下乡产品累计销售7718万台,实现销售额1732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3倍和1.7倍。
以旧换新推动城市家电产品更新,市场销售取得新突破,2010年家电以旧换新销售量和回收量均超过3000万台,比上年增长2倍以上。
随着外需逐步回暖,出口出现恢复性增长。
2010年,出口交货值增长26.2%,扭转上年下滑(-5.6%)局面,行业出口依存度(57.8%)比上年提高0.2个百分点。
(二)结构调整成效明显,产业链向上延伸趋势明显电子信息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加快。
2010年,电子元器件行业销售产值分别增长29.4%和39%,出口交货值增长26.2%和41.7%,利润增长61%和207.4%,成为拉动全行业增长的主要力量;软件产业保持31%的速度增长,占电子信息产业的比重达到18%。
产业链不断向上延伸,多条12英寸集成电路生产线建成投产,与发达国家差距逐步缩小;多条液晶面板生产线已投产,弥补了高世代生产线的空白。
整机产品升级加快,平板化、网络化、智能化、绿色化趋势明显。
液晶电视占彩电比重达75.5%,其中LED电视超过20%,3D电视成为市场热点。
笔记本电脑占微机比重达75.6%,平板电脑、台式一体机销售量增速超过30%。
3G手机增长60%,智能手机比重超过20%。
(三)企业转型趋势突出,内外资企业出现新的走向内资企业比重提高,调整步伐加快。
2010年,内资企业收入、出口交货值分别增长33.0%和31.2%,高出全行业平均水平4.5和5个百分点,占行业比重(27.6%)比上年提高1个百分点。
大企业加快营销战略调整:一是加快向上游产品延伸,彩电企业涉入液晶模组和面板领域,计算机企业积极拓展网络服务市场。
二是积极实施兼并重组,如大唐与中芯国际、华虹与宏立、亚信和联创、长城与冠捷、方正和宏基等并购。
三是加快向网络化、服务化的战略转型,联想、海尔、华为等均提出新的战略方向,重点转向移动互联、服务化、云计算等新领域。
外商规模增速有所降低。
2010年,外商投资企业销售产值、出口交货值、投资分别增长22.7%、24.5%、11.3%,低于全行业平均水平2.8、1.7、33.2个百分点;占全行业比重(50.3%、63.5%、17.9%)比上年下降1.1、0.9、5.4个百分点。
港澳台企业指标回升加快。
2010年,港澳台投资企业销售产值、出口交货值、利润增长27.5% 、28.4%和60.9%,分别高出全行业平均水平2、2.2和7.2个百分点,扭转上年负增长局面。
(四)区域转移步伐加快,沿海周边和川渝地区成为新的增长极中西部地区电子信息产业发展快于东部地区。
2010年,中部地区规模以上电子信息制造业收入、利润分别增长42.5%和80.4%,高出全行业平均水平14和26.7个百分点;西部地区收入、利润分别增长46.6%和55.8%;东部地区收入、利润分别增长27.3%和51.8%,扭转上年下滑(-2.3%、-5.4%)态势。
从投资看,中部地区完成1645亿元,同比增长49.5%,高于上年2.9个百分点;西部地区完成643亿元,同比增长14.6%,低于上年57.7个百分点;东部地区完成3705亿元,同比增长49.1%,高于上年47.7个百分点。
产业向中西部地区转移加快:一是沿海地区的周边省份增长加快,安徽、江西、河南、湖南、广西等地区销售产值增速均超过35%。
二是随着西部大开发战略推进和川渝综合改革试验区实施,四川、重庆加大招商引资和电子信息产业发展力度,销售产值分别增长49.6%、74.4%。
三、值得关注的问题(一)多种因素叠加导致企业经营成本压力加大2010年以来,原材料、劳动力等要素价格全面上涨,人民币升值加快,企业经营压力加大。
2010年由于原材料价格大幅上涨,电子信息制造业主营业务成本同比增长28%。
其中珠江三角洲劳动力成本平均上涨20%以上。
(二)彩电企业绩效下滑折射产业基础薄弱弊端2010年以来,国内多家骨干彩电企业效益出现下滑,主要原因是:一方面,企业对2010年市场预期过于乐观,过量采购CCFL液晶面板,致使库存积压;另一方面,外资品牌调整经营策略,挤压内资企业市场份额和利润空间;三是行业发展中的一些深层次问题依然存在。
四、2011年展望从国际上看,全球IT市场总体看好,各国进一步加快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和信息技术深度应用,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新兴市场的加快回升将拉动全球IT市场稳步增长。
但2011年,全球市场竞争将更加激烈,贸易保护日益突出,原材料市场价格变动加剧,对我国电子信息产品出口将带来一定影响。
从国内看,电子信息产业发展前景看好。
一是政策趋向总体有利于产业增长,国家大力推进新一代信息技术为产业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二是国内电子信息产品市场继续保持稳定发展,3G商用、数字城市建设及交通、电力网络改造升级等,为国内产业发展带来新的空间。
三是投资增长为产业带来新的后劲。
各地把发展电子信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作为转变发展方式的重要方向,进一步拉动产业投资增长。
但随着国内外宏观环境变化,一些不确定、不稳定因素依然存在,行业面临的困难和矛盾依然突出。
2011年产业发展仍是机遇与挑战并存。
预计全年电子信息制造业增加值增长约15%,软件业收入增长约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