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层建筑
- 格式:doc
- 大小:109.00 KB
- 文档页数:5
浅谈我国高层建筑结构的现状及发展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我国的高层建筑越来越多,成为城市的标志性建筑和城市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高层建筑在城市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不仅是城市的地标性建筑,更是城市发展的象征和推动力。
在高层建筑的发展过程中,结构设计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就我国高层建筑结构的现状和发展进行探讨。
我国高层建筑结构的现状在我国,高层建筑的数量和高度不断刷新着世界纪录,成为世界上高层建筑数量最多的国家。
例如上海、广州、深圳等城市的高层建筑如雨后春笋般拔地而起,成为城市的地标。
随着高层建筑数量的增加,也暴露出了一些问题。
首先是高层建筑结构的安全性问题。
由于我国地震频发,高层建筑的抗震能力尤为重要。
大部分高层建筑在结构设计上过于追求高度和造型,而忽视了结构的实用性和经济性。
大型商业综合体的出现,也使得高层建筑结构更加复杂,需要更高水平的结构设计和施工技术。
我国高层建筑结构的现状存在着一定的挑战和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我国高层建筑结构设计领域不断进行着创新和探索。
首先是在材料上的创新。
目前,我国在建筑结构材料领域已经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不仅在钢结构、混凝土、玻璃等常见材料上进行了技术革新,而且还积极推进了新型材料的研究和应用,如碳纤维、碳纳米管等。
这些新型材料的应用将有效提高高层建筑结构的抗震性能和承载能力。
其次是在结构设计上的创新。
高层建筑结构设计正在向着更加安全、经济、环保和高效的方向发展。
随着数字化技术的快速发展,建筑信息模型(BIM)、有限元分析(FEA)等技术已经在高层建筑结构设计中得到广泛应用,极大地提高了结构设计的精度和效率。
多学科交叉融合的理念也得到了应用,例如结构与建筑、结构与地基等专业的互动性更强,有助于提高整体结构体系的协调性和稳定性。
我国政府也在高层建筑结构领域加大了支持力度。
国家出台了一系列鼓励和推动高层建筑结构创新的政策和规定,为高层建筑结构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政策环境和支持。
浅谈高层建筑项目的复杂性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建筑科学和建筑技术也取得了很大进步,特别是在我国大中型城市,土地寸土寸金的形势下,为充分发挥土地的综合利用率,高层建筑作为一种节约空间且功能齐全的建筑形式在城市中的数量也随之增加。
但是高层建筑项目规模庞大,要素众多,结构复杂且作业空间狭窄,工程施工受气候、水文、地质等因素影响大,因此对其施工技术的要求也不断提高。
高层建筑在结构设计上往往需要采用大量的框架、剪力墙、筒体结构等,这就使得我们不得不面对高层建筑结构体系越来越复杂的现状。
这种复杂结构体系的建筑单位往往会在施工结构上承受更多一些的竖向和水平方向的荷载应力,不仅提升了建筑结构整体的结构强度和刚度性能,且使得建筑单位在抗震方面的性能更为突出。
笔者在本文中将以高层建筑项目管理机制和施工技术作为研究对象,重点分析在施工过程中的重难点。
一、高层建筑项目的复杂性特点1、施工量大高层建筑是在有限的场地和基础上建筑更高的建筑,因此单位面积内的施工作业内容巨大,对城市高层建筑而言,在施工过程中其集中作业量要远远大于普通建筑,因此密集的施工作业必须进行封闭式的管理与作业才能保证高效率。
2、作业内容多高层建筑在施工中涉及的作业内容较多,因为高层建筑与普通建筑相比需要更多的辅助系统保证高层建筑的功能实现,所以在施工中更多的作业内容需要同步进行作业,其中包括了结构施工、给排水施工、电气施工等等,这些都是高层建筑施工的组成部分,复杂性和数量都远远高于普通建筑。
3、工期长因为高层建筑的功能性要求所以其多数采用的是混合结构形式,所以在施工中需要更长的时间来进行作业,同时施工中因为高度不断增加就会受到气候的影响,所以高层建筑施工往往耗时较长,通常需要两年以上的时间。
与一般工程相比,高层建筑项目通常还具有投资大、参与单位多、技术复杂、建设周期长、社会影响大等特点,这些特有的复杂性为工程管理实践带来了许多难题。
鉴于上述特点,高层建筑施工的管理必须围绕这些特点进行控制与选择,这样才能保证高层建筑施工的质量和效率二、高层建筑项目施工管理机构的控制要做好一个项目,少不了有一个精明的建设方、一个素质全面和能力强的项目经理、一支有操作经验和技术过硬的施工队伍。
浅谈现代高层建筑施工技术随着经济的发展,城市化进程逐渐加快。
越来越多的人口涌入城市,于是人们越来越感到城市的空间无法满足生存的需要。
因此,高层建筑开始登上历史舞台。
高层建筑相比于传统的普通建筑来说,其使用的空间更多,能满足更多人的使用需求。
但是高层建筑在建设的时候,也存在着许多问题。
因此,本文就通过对比传统建筑方式与新型建筑方式,来得出,在高层房屋建筑施工的时候,新型施工技术能带来哪些优势。
标签:高层住宅;房建;施工技术;分析一、传统施工技术的弊端(一)安全性低传统的施工技术的特点是人员繁多,技术性差,科技含量低。
这就导致了施工较慢,而且工作人员的纪律较为松散。
在曾经的低层建筑中,这种情况还好说,一般不会发生特别大的事故。
但是在建设高层建筑的时候,因为其危险性较高,在上层停留的时间越久,就越容易发生事故。
同时人员的纪律松散,也会造成巨大的安全隐患。
在高层建筑的建筑上,一旦事故发生,其死亡率是远超低层建筑的。
(二)工程进度慢在传统的施工中,科技水平的落后,是其施工进度慢的主要因素。
大多数的工地为了节省开销,都采用大量的人力进行施工。
这种施工效率和机械作业是无法相比的。
并且,工地所招募的人员技术性也不够强,大多数都是民工,没有专业的技能,及导致了施工进度慢。
而在当今社会中,人们对楼房的需求日益增加,这种慢施工节奏,就很难被人们接受。
二、先进的施工技术的优势从上文我们可以看到,在当前的建筑领域里,传统的施工技术已经越来越无法满足施工的要求,即将逐步退出歷史的舞台。
其主要的原因,还是对于人力的过分依赖,和科学技术水平不到位。
而在全新的施工技术中,我们可以看到,在人力和科学技术方面,已经有了非常大的进步。
首先来说人力的部分。
由于高层建筑一般施工面积庞大,结构复杂,其造价和售价也要高得多,这就让施工集团有着足够的资金进行机械化设备的购进。
各项大面积的施工建设都可以依靠机械来完成,而只需要一部分的人力进行调整和修改,在一些机械难以使用的地方,采用人力。
浅谈我国高层建筑结构设计摘要:伴随着我国社会的飞速发展和我国科技的不断更新进步,我国高层建筑物是我国城市建设中的一颗新起之星。
在我国高层建筑结构的设计方面,同时也出现了很多新的变化与发展。
我国高层建筑的结构设计,已成为我国高层建筑设计非常重点的内容,所以,在研究我国高层建筑结构设计的问题上,是具有十分重要意义的。
本文将介绍我国高层建筑结构设计的特征,并分析我国高层建筑结构设计的原则问题,将具体的阐述我国高层建筑结构设计体系有关选型的问题,并且重点的进行了分析我国高层建筑的结构设计问题以及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 高层建筑;结构;设计;对策abstract: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our society and our country the constant innovation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rogress, china’s high buildings in our country is in the construction of a new up stars. in our country the structural design of the high-rise building, there was also a lot of new change and development. our country the structure of the high-rise building design has become china’s high-rise building design is very key content, so, in china’s high building structural design, have very important sense is. this paper willintroduce our country high-rise building structural design features, and analyses the principle of high building structure design, the specific expounding china’s high-rise building structural design system on the selection of the problem, and the key is analyzed in our country and the problem of structure design of high-rise building and the corresponding countermeasures.keywords: high building; structure; design; countermeasures中图分类号:tu97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引言:基于我国当今高层建筑基本面呈立体几何级且飞速地增长形式,我国高层建筑的功能和类型也就随之变得复杂多样化,而且其体系结构也都变得越来越多样复杂。
浅谈对高层建筑结构的认识浅谈对高层建筑结构的认识高层建筑是现代城市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结构设计对于建筑的安全性和稳定性至关重要。
本文将从多个方面对高层建筑结构的认识进行详细论述。
一、高层建筑的概念及发展1.1 高层建筑的定义高层建筑是指高度超过一定限制的建筑物,通常对于高于60米的建筑会被称为高层建筑。
1.2 高层建筑的发展历程从人类文明发展的角度看,高层建筑的发展经历了多个阶段,从传统的木结构建筑发展到现代的钢结构、混凝土结构和复合材料结构。
二、高层建筑结构设计原则2.1 承载力原则高层建筑结构设计的首要原则是保证其承载力,通过合理的结构布局和材料选择来满足建筑物的强度和刚度需求。
2.2 抗震设计原则由于地震活动的存在,高层建筑结构设计必须考虑抗震能力,采取适当的抗震措施,如增加结构的刚度和采用阻尼器等。
2.3 稳定性原则在高层建筑结构设计中,稳定性是考虑的重要因素,通过合理设计建筑的重心位置和采取适当的支撑措施来提高建筑的稳定性。
三、高层建筑的常用结构形式3.1 钢框架结构钢框架结构是一种常见的高层建筑结构形式,通过钢材的高强度和抗拉性能来满足建筑物的承载和刚度需求。
3.2 钢混凝土结构钢混凝土结构是将钢筋混凝土两种材料组合使用的结构形式,钢筋提供了一定的拉力强度,而混凝土提供了压力强度,使结构更加稳定。
3.3 玻璃幕墙结构玻璃幕墙结构是一种常见的高层建筑外立面形式,通过玻璃和铝材的组合搭建,提供了良好的视觉效果和采光条件。
四、高层建筑结构设计中的挑战与创新4.1 超高层建筑的设计挑战超高层建筑因其高度的特殊性,会面临更加复杂的设计挑战,如风荷载、地震荷载等,需要采用更加创新的结构设计方法。
4.2 可持续性设计的创新随着环保意识的增强,高层建筑结构设计也需要考虑可持续性发展,包括能源利用、生态设计等,以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五、本文档所涉及附件如下:附件1:高层建筑结构设计规范附件2:高层建筑结构案例分析报告六、本文档所涉及的法律名词及注释:1. 承载力:指结构在预定工作条件下能够承担的荷载。
浅谈我国高层建筑结构的现状及发展我国的高层建筑数量不断增加,已经成为城市发展的重要标志。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经济的迅速发展,高层建筑在城市中的地位变得越来越重要。
由于中国地震频繁、土质松软、地基沉降等因素的存在,高层建筑的结构设计、施工技术、监管等方面也面临着巨大挑战。
本文将从我国高层建筑结构的现状和发展趋势两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现状分析我国高层建筑的发展经历了几个阶段。
20世纪80年代初,我国开始兴建高层建筑。
首先是一些标志性建筑,如北京的国贸大厦、上海的金茂大厦等,这些建筑在国际上享有盛誉。
在这一阶段,我国的高层建筑结构设计、施工、材料等方面受到了国外的影响,技术水平相对较低。
而随着时代的发展,我国高层建筑的数量迅速增加,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高层建筑成为城市发展的必然趋势。
在这一阶段,我国高层建筑结构设计和施工技术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不仅取得了很多的成绩,而且一些建筑项目得到了国内的认可。
与此我国高层建筑也面临着一些问题。
由于我国地震频繁,高层建筑的抗震能力受到了广泛的关注。
很多高层建筑的抗震设计和监管水平还有待提高。
由于我国地势复杂,地基条件良莠不齐,很多地方的土质松软,高层建筑的地基沉降问题也比较突出。
随着高层建筑数量的不断增加,施工方面的安全问题也不容忽视。
一些高层建筑在使用过程中存在一些技术隐患,如裂缝、变形等问题。
二、发展趋势针对我国高层建筑结构的现状,未来的发展趋势将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应该加强高层建筑的结构设计和抗震设计。
抗震设计是高层建筑工程的关键环节,必须成为高层建筑设计的重中之重。
当前,我国正在制定一系列关于高层建筑设计和抗震设计的标准,未来的高层建筑必须符合这些标准。
应该加强高层建筑施工和监管。
高层建筑的施工过程中应该加强安全管理,严格按照规定进行施工,有效控制施工风险。
建设行政部门应该加大对高层建筑施工的监管力度,保证施工的安全和质量。
应该加强高层建筑的使用管理和维护保养。
浅谈我国高层建筑结构的现状及发展我国高层建筑是指高度超过一定限制的建筑物,起源于上世纪80年代,经过近几十年的快速发展,已经成为我国城市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将从我国高层建筑的现状、发展以及面临的问题等方面进行浅谈。
我国高层建筑的现状是快速发展并日趋成熟。
近年来,我国高层建筑数量不断增加,高度不断刷新,设计技术也不断提升。
以前所罗门东方国际大厦、武汉中心等高层建筑为代表的一系列建筑刷新了高度纪录,并且在结构设计、材料运用等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
我国高层建筑的建设速度也越来越快,特别是在二三线城市的发展中,高层建筑的比例也越来越高。
我国高层建筑的发展也面临一些问题。
首先是建筑质量问题,一些建筑在追求高度、外观等方面考虑过多,而忽略了建筑本身的质量和安全。
这导致了一些建筑在短时间内出现了严重的质量问题。
其次是土地资源问题,高层建筑需要大量的土地资源,尤其是在城市中心区域。
这对于城市规划、土地利用等方面提出了挑战。
高层建筑也给城市交通、环境保护等方面带来了一些问题。
针对这些问题,我国高层建筑在发展中也采取了一些措施。
首先是加强技术研发和创新。
我国高层建筑在结构设计、材料运用等方面存在一定差距,需要加大对这些方面的研发和创新力度,提升国内的设计技术和材料质量。
其次是加强规划管理。
我国高层建筑的发展需要在城市规划、土地利用等方面加强管理,合理规划和布局高层建筑,以避免资源的浪费和环境的破坏。
也需要加强对高层建筑的审批和监管,提高建筑质量和安全。
未来,我国高层建筑的发展还将面临一些挑战。
首先是技术问题。
虽然我国在高层建筑设计和建造方面已经取得了一些突破,但仍然存在一些技术难题,比如超高层建筑的抗震、抗风等方面。
其次是地理环境问题。
我国地域广阔,高层建筑的地理环境也各不相同,不同地区的高层建筑需要考虑的因素也不尽相同,这对技术研发和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是社会影响问题。
高层建筑作为城市的标志性建筑,其形象和风格也需要与城市的整体形象相协调,这就需要高层建筑的设计师和城市规划者进行精心的搭配和协调。
浅谈高层建筑的测量在当今城市的发展中,高层建筑如雨后春笋般拔地而起。
这些高耸入云的建筑不仅是城市现代化的象征,更是建筑工程领域的重大挑战。
而在高层建筑的建设过程中,测量工作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它就像是建筑的“眼睛”,为施工提供精确的方向和位置信息,确保建筑的质量和安全。
高层建筑测量的特点与难点高层建筑由于其高度大、结构复杂、施工环境多变等因素,使得测量工作具有一系列独特的特点和难点。
首先,高度是最显著的特点之一。
随着楼层的增加,测量的距离和角度误差会逐渐累积,这就对测量精度提出了极高的要求。
哪怕是微小的误差,在顶部可能会被放大到很大的程度,从而影响建筑的整体质量和结构安全。
其次,高层建筑往往受到风荷载的影响较大。
在强风天气下,测量仪器的稳定性和测量数据的准确性都会受到挑战。
而且,由于建筑高度较高,周围环境的温度、湿度等因素也会存在较大的差异,这可能导致测量仪器的性能发生变化,进而影响测量结果。
再者,高层建筑的结构复杂,通常包含多个不同的功能区域和复杂的造型。
这就要求测量工作不仅要考虑平面位置的准确性,还要兼顾垂直方向上的精度,以及各种复杂曲线和曲面的测量。
另外,施工过程中的交叉作业频繁,施工现场的人员和设备众多,这给测量工作带来了很大的干扰。
同时,施工过程中的振动、沉降等也会对测量控制点产生影响,需要及时进行监测和调整。
高层建筑测量的主要内容高层建筑测量涵盖了多个方面的工作,包括控制测量、轴线测量、高程测量、垂直度测量等。
控制测量是整个测量工作的基础。
通过在施工现场建立高精度的控制网,为后续的测量工作提供准确的基准。
这个控制网的精度直接关系到整个建筑的测量精度,因此需要精心设计和施测。
轴线测量是确定建筑物各个部分在平面上位置的关键。
通过精确测量轴线的位置,可以保证建筑物的各个部分按照设计要求准确布置,避免出现偏差。
高程测量则是控制建筑物在垂直方向上高度的重要手段。
从基础施工到主体结构施工,再到装饰装修阶段,都需要进行高程测量,以确保每个楼层的高度和标高符合设计要求。
热点透视删蒯慰糍溢篮函■爸殴觋熟!C S一浅谈高层建筑对城市设计的影响一、高层建筑产生的原因及存在的理由产业革命带来了生产力发展与经济的繁荣,大工业的兴起使人口集中到城市中来,造成城市用地紧张,地价上涨,城市不断向周边扩展,但城市空间仍然局促。
为了在较小的用地范围内建造更多的使用面积,建筑物不得不向高空发展。
也是高层建筑产生的根本原因。
也可以说高层建筑的产生是社会发展的必然产物,两者相互依存,相互影响。
概括而言,高层建筑类型可以被认为是土地经济、金融、城市运输、投资机遇和技术进步、再加上其他原因造成的结果。
简单地讲,高层建筑是在—个不大的底层上叠加许多层。
从功能上,它能使可用的楼层空间向高处堆积。
从商业上,它能使其所有者从土地上获利更多,并且可以放置更多货物、更多的人,和在—个地方收入更多租金。
它在经济上的存在是土地高价燕龙的结果,土地高价与城市交通便利密切相关,也是配套基础设施和土地利用的必然结果。
高层建筑实际上是一种商业建筑类型,它的开发将增加城市的就业及生产力,促进城市的有益发展。
同时由于它的发展也推动了与之相关的建筑结构、技术、材料、交通等的发展,进而影响到整个城市的发展。
二、高层建筑对城市产生的影响高层建筑对其所在的城市街区具有重要的影响。
仅以它绝对的规模和人口总量,就对城市街区的集中化、对街上的行人以及街景本身都具有明显的重要性。
我们可以将这些归于高层建筑的环境关系,它必须成为在一定位置上的有效的城市设计方面的主题。
在这个层面上,高层建筑的发展可以由规划者通过地方规划来加以控制。
一座高层建筑必须首先与城市达成的协议,就是那里的现状,例如:它如何决定体量的问题,以及新的塔楼以何种尺度才能为整体联系于城市的形象、城市的街区和周围的建筑,最重要,它必须决定如何适应于街道的边沿、周围的人行道尺度、现有的土地利用以及它所在街区的特点。
由于其相对体量和高度,高层建筑对城市已有的周围环境及尺度影响甚大。
浅谈高层建筑对城市发展的影响徐平朴宝真孟令玲辽宁省海城市规划设计院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不断扩张,城市的土地日趋紧张,高层建筑如同雨后春笋般的在各个大中城市拔地而起。
海城作为全国百强县随着经济的繁荣也新建许多高层建筑。
它给人们带来了更多的使用空间,更多的绿地面积,同时也丰富了城市的轮廓线,使城市变得更加美丽。
然而它也给人们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
有很多高层建筑的建造忽视了城市设计,孤立的存在于城市环境中,没有亲切感,使人们对之产生畏惧感。
再加之交通问题,高层建筑与周围环境关系已成为目前城市设计的一个严峻的问题。
如何解决就要以高层建筑的产生、发展作为切入点,寻求合适的解决方案。
由于生产力发展与经济的繁荣使人口集中到城市中来,造成城市用地紧张,地价上涨,城市不断向周边扩展,但城市空间仍然局促。
为了在较小的用地范围内建造更多的使用面积,建筑物不得不向高空发展。
也是高层建筑产生的根本原因。
也可以说高层建筑的产生是社会发展的必然产物,两者相互依存,相互影响。
概括而言,高层建筑类型可以被认为是土地经济、金融、城市运输、投资机遇和技术进步、再加上其他原因造成的结果。
简单地讲,高层建筑是在一个不大的底层上叠加许多层。
从功能上,它能使可用的楼层空间向高处堆积。
从商业上,它能使其所有者从土地上获利更多,并且可以放置更多货物、更多的人。
和在一个地方收入更多租金。
它在经济上的存在是土地高价的结果。
土地高价与城市交通便利密切相关,也是配套基础设施和土地利用的必然结果。
高层建筑实际上是一种商业建筑类型,它的开发将增加城市的就业及生产力,促进城市的有益发展。
同时由于它的发展也推动了与之相关的建筑结构、技术、材料、交通等的发展,进而影响到整个城市的发展。
高层建筑对其所在的城市街区具有重要的影响。
仅以它绝对的规模和人口总量,就对城市街区的集中化、对街上的行人以及街景本身都具有明显的重要性。
我们可以将这些归于高层建筑的环境关系,它必须成为在一定位置上的有效的城市设计方面的主题。
浅谈高层建筑施工技术摘要:随着城市建设城市的快速速发展,城市中的高层建筑项目如春笋般不断增多。
本文通过多年的工作经验及结合相关材料对高层建筑施工技术要点展开一些浅谈。
供同行参考。
关键词:高层建筑;施工技术;要点;逆向施工;泵送中图分类号:[tu208.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一、引言近年来。
随着我国城市建设的快速发展,城市中高层建筑的发展也迅速加快,如春笋般增多,然而高层建筑工程的施工就技术而言,难度相对较大,施工通常比较复杂,因此,对相应的施工技术也有着较为严格的高要求,且特殊性较强。
下文就高层建筑的特点及相应的施工技术要求进行一些浅谈。
二、高层建筑的特点及其相应的施工技术要点1高层建筑的特点高层建筑能够利用较少的空地,进行多空间、高形式的建筑,因而极大的节省了土地资源,就当前世界用地紧张这一问题而言,高层建筑的兴起无疑有效的缓解了这一问题。
同时,高层建筑能够对市政道路与管道进行相应的优化,并有效的缩短其长度。
此外,在城市景观方面,高层建筑也能对街道起到一定的美化作用,能够极大地丰富城市形象,同时对天际轮廓线也起到几号的突出作用。
部分特色鲜明的高层建筑更是极有可能成为城市活动的中心,进而成为城市的标志性建筑。
2当前高层建筑的施工特点2.1高标准的施工技术要求。
由于高层建筑拥有楼岑多、高度大功能全面等优势,因此,对相应的施工技术也有着更为严格的高要求针对高层建筑的高空作业,对建筑材料、设备、工作人员的运输及技术都要进行完善的处理解决。
同时,对高空作业的安全防护、水电的应用通讯设施以及放我问题等必须进行妥善的安排,并且还要尽量避免高空坠物等安全事故。
针对我国当前的建筑形式,高层建筑结构多采用钢筋混凝土,且逐步向钢混结构发展,由此可见,当前高层建筑施工中对钢筋混凝土施工技术较为倚重,因此就需要施工各单位对相应的结构安装、钢筋连接等施工技术进行专业的研究并提高。
2.2高标准的施工设备要求。
由于经济发展与科学技术的进步,人民物质生活水平到了极大的提高,而在此基础上,对建筑的设计施工也有着更为严格的要求。
浅谈高层建筑
从遥远的古代起,无论中外,都有人企望建造高耸的建筑,但当时这仅是一种幻想。
随着时代的变迁,高层建筑在特殊地区和时间下,为了满足社会和经济的需求建造而成,其独特性和各自特异的风格,增加了城市景观,吸引了大量的旅游观光者。
而更具有实用意义的是满足城市日益增长的工作、生活空间的需求。
高层建筑是社会生产的需要和人类生活需求的产物,是现代工业化、商业化和城市化的必然结果。
城市人口剧增,造成城市生产和生活用房紧张,地价昂贵,迫使建筑物向高空发展,由多层发展为高层。
而科学技术的发展,高强轻质材料的出现以及机械化、电气化在建筑中的实现等,为高层建筑的发展提供了技术条件和物质基础。
超过一定层数或高度的建筑称为高层建筑。
高层建筑的起点高度或层数,各国规定不一,且多无绝对、严格的标准。
它与各个国家和地区的地理环境、地震强度、建筑材料、建筑技术、电梯的设置标准以及防火的特殊要求等很多因素有关。
古代就开始建造高层建筑,埃及于公元前280年建造的亚历山大港灯塔,高100多米,为石结构。
中国建于523年的河南登封县嵩岳寺塔,高40米,为砖结构,建于1056年的山西应县佛宫寺释迦塔,高67米多,为木结构,均保存至今。
近现代高层建筑在整个经济比较发达的欧美国家中选择在美国产生、发展和大量建造,有其特定的历史、经济和社会原因。
在欧洲,由于法规不允许商业建筑将阴影投落在住宅和其他公共建筑上,二战以前没有商业高层建筑,整个欧洲地区很长时间内法规限制了建筑物的高度,并且,两次世界大战的破坏使欧洲缺少良好的外部环境。
此外,处于对城市历史风貌的保护,除了法兰克福、鹿特丹等二战中毁坏成都较为严重的城市,欧洲大部分具有商业中心地位的城市在改造和发展中保持了谨慎和严格的高度控制标准。
因此,现代高层建筑首先从美国兴起,美国在高层建筑发展史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在美国,24.6m或7层以上视为高层建筑;在日本,31m或8层及以上视为高层建筑;在英国,把等于或大于24.3m得建筑视为高层建筑。
1883年在芝加哥建造了第一幢砖石自承重和钢框架结构的保险公司大楼,高10层。
这栋楼采用了生铁柱、熟铁梁、钢梁等,高层结构形式受“编篮式”木构架的启发,使结构依附钢铁构架,铆接梁柱。
被公认为是现代建筑史上第一
座真正意义上的高层建筑。
加上芝加哥学派在高层建筑初期的重要影响,使芝加哥被称为高层建筑的故乡。
而最早的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高层建筑,为1903 年修建的位于美国Cincinnati 的InallaBuildin和法国巴黎Franklin 公寓。
1913 年在纽约建成的伍尔沃思大楼,高52层。
1931年在纽约建成的帝国州大厦,高381米,102层。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出现了世界范围内的高层建筑繁荣时期。
1962~1976年建于纽约的两座世界贸易中心大楼,各为110层,高411米。
1974年建于芝加哥的西尔斯大厦为110层,高443米,是目前世界上最高的建筑。
加拿大兴建了多伦多的商业宫和第一银行大厦,前者高239米,后者高295米。
日本近十几年来建起大量高百米以上的建筑,如东京池袋阳光大楼为60层,高226米。
法国巴黎德方斯区有30~50层高层建筑几十幢。
苏联在1971年建造了40层的建筑,并发展为高层建筑群。
所以,现代形式的高层建筑,只有110多年的历史。
到了20 世纪50 年代以后,由于轻质高强材料研制成功,抗风、抗震结构体系的发展,新的设计计算理论的创立,电子计算机在设计中的应用,以及新的施工技术和机械不断涌现,为大规模地、较经济地建造高层建筑提供了充分的条件,使高层建筑得到迅速发展。
在钢筋混凝土结构方面,其结构体系的发展历程也类似于钢结构的结构体系,由最初的框架结构逐渐发展出框架剪力墙结构或框架简体结构和巨型结构等结构体系,使得混凝土结构的建造高度越来越高。
钢结构具有强度高、自重轻、抗震性能好等优点,钢结构的构件可在工厂加工和制作,施工速度快,工期短。
钢是建造高层建筑结构比较理想的材料,但是全钢结构用钢量大,造价高,耐火性能差,需用昂贵的防火涂料。
而钢筋混凝土结构具有节省钢材、造价低、材料来
源丰富、可模性好等优点,且承载力也不低,经过合理设计也可获得较好的抗震性能。
因此,只有在发达国家,大多数的高层建筑才采用钢结构形式,而在发展中国家,绝大部分的高层建筑采用钢筋混凝土材料建造,且由于高性能混凝土的发展和施工技术的进步,钢筋混凝土结构仍是今后高层建筑的主要结构形式。
特别是近年来,由于钢筋混凝土结构的优点,发达国家采用钢筋混凝土材料建造的高层建筑的数量也在日益增多。
当然,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构件断面尺寸大,减少了建筑使用面积;自重大,致使基础造价增高,抗震性能也不如钢结构。
因此为充分发挥钢材和混凝土这两种材料的特点,更为合理的结构形式是同时采用钢和钢筋混凝土材料的混合结构或组合结构。
该结构形式经合理设计,可取得经济合理、技术性能优良的效果,近年来已成为研究的热点和发展的方向。
在中国,旧规范规定:8层以上的建筑都被称为高层建筑,而目前,接近20层的称为中高层,30层左右接近100m称为高层建筑,而50层左右200m以上称为超高层。
在新《高规》即《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3-2002)里规定:10层及10层以上或高度超过28m的钢筋混凝土结构称为高层建筑结构。
当建筑高度超过100m时,称为超高层建筑。
中国的房屋6层及6层以上就需要设置电梯,对10层以上的房屋就有提出特殊的防火要求的防火规范,因此中国的《民用建筑设计通则》(GB 50352—2005)、《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 50045-95)将10层及10层以上的住宅建筑和高度超过24m的公共建筑和综合性建筑划称为高层建筑。
中国近代的高层建筑始建于20世纪20~30年代。
1934年在上海建成国际饭店,高22层。
50年代在北京建成13层的民族饭店、15层的民航大楼;60年代在广州建成18层的人民大厦、27层的广州宾馆。
70年代末期起,全国各大城市兴建了大量的高层住宅,如北京前三门、复兴门、建国门和上海漕溪北路等处,都建起12~16层的高层住宅建筑群,以及大批高层办公楼、旅馆。
中国1986
年建成的深圳国际贸易中心大厦,高50层。
上海金茂大厦于1994年开工,1998年建成,有地上88层,若再加上尖塔的楼层共有93层,地下3层。
上海环球金融中心是位于中国上海陆家嘴的一栋摩天大楼,2008年8月29日竣工。
是中国目前第二高楼、世界第三高楼、世界最高的平顶式大楼,楼高492米,地上101层。
80年代,是我国高层建筑在设计计算及施工技术各方面迅速发展的阶段。
各大中城市普遍兴建高度在100m左右或100m以上的以钢筋为主的建筑,建筑层数和高度不断增加,功能和类型越来越复杂,结构体系日趋多样化。
比较有代表性的高层建筑有上海锦江饭店,它是一座现代化的高级宾馆,总高153.52m,全部采用框架一芯墙全钢结构体系。
锦江饭店引坐落在市中心的茂名路上,是一家花园式饭店。
开业至今已接待了一百多个国家的近三百位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以及众多商贾巨富。
饭店北楼始建于一九二九年,建筑特色是将欧洲传统风格和现代设施融为一体。
九九年七月,修葺一新的北楼重新开业,设施按五星级标准配置,重新开业的还包括一个曾经见证中美联合上海公报的锦江小礼堂。
装修后的锦江北楼,既保留了一些往日的风格,又增添了现代化的设施与装煌,成为上海的豪华级宾馆楼。
深圳发展中心大厦43层高165.3m,加上天线的高度共185.3m,这是我国第一幢大型高层钢结构建筑。
进入90年代我国高层建筑结构的设计与施工技术进入了新的阶段。
不仅结构体系及建筑材料出现多样化而且在高度上长幅很大有一个飞跃。
深圳于1995年6月封顶的地王大厦,81层高,385.95m为钢结构,它居目前世界建筑的第四位。
如今高层建筑正迅猛发展,它丰富了城市空间,节约用地,综合适用,促进新型材料,新型结构的发展,也促进建筑技术迅猛发展,形成了庞大规模的城市综合体。
但是,随着高层建筑与城市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日益密切。
高层建筑作
为巨大的人工构筑环境,对建设基地原有的生态环境带来的影响是不容忽视的问题,这些都迫使城市建设法规和建筑师的实际策略作出响应。
目前世界高层建筑外墙以玻璃幕墙为趋势,这多少缺失了城市风貌特色。
而且,大规模玻璃幕墙带来的光污染和建筑节能的难题,这正逐渐被大家所重视。
从使用者的角度考虑,设计者应使高层建筑更具人性化、自然化。
因此为了解决建筑与环境,建筑与使用者之间的矛盾,设计者必须不断的钻研解决问题,使高层建筑的设计更加适合、良好、健康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