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审计报告系列准则讲解
- 格式:pptx
- 大小:1.48 MB
- 文档页数:10
最新《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审计准则》解读(doc 32页)更多企业学院:《中小企业管理全能版》183套讲座+89700份资料《总经理、高层管理》49套讲座+16388份资料《中层管理学院》46套讲座+6020份资料《国学智慧、易经》46套讲座《人力资源学院》56套讲座+27123份资料《各阶段员工培训学院》77套讲座+ 324份资料《员工管理企业学院》67套讲座+ 8720份资料《工厂生产管理学院》52套讲座+ 13920份资料《财务管理学院》53套讲座+ 17945份资料《销售经理学院》56套讲座+ 14350份资料《销售人员培训学院》72套讲座+ 4879份资料最新《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审计准则》全文目录第一章总则第二章审计机关和审计人员第三章审计计划第四章审计实施第一节审计实施方案第二节审计证据第三节审计记录第四节重大违法行为检查第五章审计报告第一节审计报告的形式和内容第二节审计报告的编审第三节专题报告与综合报告第四节审计结果公布第五节审计整改检查第六章审计质量控制和责任第七章附则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和指导审计机关和审计人员执行审计业务的行为,保证审计质量,防范审计风险,发挥审计保障国家经济和社会健康运行的“免疫系统”功能,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实施条例》和其他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准则。
第二条本准则是审计机关和审计人员履行法定审计职责的行为规范,是执行审计业务的职业标准,是评价审计质量的基本尺度。
第三条本准则中使用“应当”、“不得”词汇的条款为约束性条款,是审计机关和审计人员执行审计业务必须遵守的职业要求。
本准则中使用“可以”词汇的条款为指导性条款,是对良好审计实务的推介。
第四条审计机关和审计人员执行审计业务,应当适用本准则。
其他组织或者人员接受审计机关的委托、聘用,承办或者参加审计业务,也应当适用本准则。
第五条审计机关和审计人员执行审计业务,应当区分被审计单位的责任和审计机关的责任。
国家审计新准则解读大家好啊!今天咱来聊聊国家审计新准则。
这听起来是不是有点高大上、有点枯燥?可别这么想,这里面的事儿啊,可有意思着呢。
我呢,有个朋友叫小李,他就在审计部门工作。
有一次啊,我去他办公室找他,那场面,可让我对审计这事儿有了全新的认识。
我刚进他办公室的时候,就看到他桌子上堆满了各种文件,那厚度,感觉都能把他给埋了。
我就打趣他说:“哟,你这是打算在文件山里挖个洞住啊?”他白了我一眼,说:“你可别拿我开涮了,这都是要按照新准则来审查的项目资料,我头都大了。
”我就好奇了,凑过去问他:“啥新准则啊,这么麻烦?”小李叹了口气,开始给我解释。
他说这个国家审计新准则啊,就像是给他们审计工作定了一套全新的规则,而且更加严格、更加细致了。
他一边翻着文件,一边跟我说:“你看啊,以前有些地方可能就大概看看,现在不行喽。
就拿这个项目的费用审计来说吧,每一笔开销都得追根溯源。
”我看着那些密密麻麻的数字,眼睛都花了,说:“这咋查啊?这得查到猴年马月去。
”小李无奈地笑了笑说:“那也得查啊。
我们得跟各个部门的人打交道,就像前几天,我去找财务的小张核实一笔费用。
我到她那儿的时候,她正忙得不可开交呢。
我就跟她说:‘小张啊,我这按照新准则来查这个项目的费用,你得给我好好说说这笔钱是咋回事儿。
’小张瞅了我一眼,有点不耐烦地说:‘小李啊,我这儿都忙飞了,你这还来添乱。
’我赶紧赔笑说:‘姐啊,我也不想啊,这新准则要求的,我得对每一笔负责啊。
’”小李接着说:“小张这才坐下来,跟我仔细核对。
你别说,这一核对,还真发现了点小问题。
按照以前的标准呢,可能就忽略过去了,但是现在不行。
这新准则就像是一个超级放大镜,把那些小细节都给放大了。
”我听他这么一说,好像有点明白了。
我就问他:“那这样的话,岂不是很多人都觉得麻烦啊?”小李点点头说:“可不是嘛。
但是这也是好事儿啊。
就像我们发现的这个小问题,如果不纠正,以后可能就变成大问题了。
这新准则能让整个审计工作更加严谨,对国家的钱袋子那是把得更紧了。
审计报告准则
审计报告准则是指审计师在执行审计工作时应遵循的一系列规范和要求。
下面是一些常见的审计报告准则:
1. 适当性准则:审计报告应基于审计师对被审计实体的审计工作的充分了解和深入分析,并根据其特定情况和要求进行编写。
2. 完整性准则:审计报告应包含所有重要的审计信息,无论是对财务状况、经营结果、财务报表披露或其他审计目标的评价。
3. 真实性准则:审计报告应真实、客观地反映审计师对被审计实体的审计结果和评价,并没有任何虚假陈述或误导性陈述。
4. 一致性准则:审计报告应遵循统一的审计报告格式和样式,确保不同审计报告之间的一致性和可比性。
5. 公正性准则:审计报告应公正、中立地评价被审计实体的财务状况、经营结果和财务报表披露。
审计师应避免任何与被审计实体相关的利益冲突。
6. 限制使用准则:审计报告应明确说明审计师对审计工作的范围和限制,以及对审计结论的充分理解和解释。
以上是一些常见的审计报告准则,具体的准则要根据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审计准则和标准来确定。
国家审计准则讲解一、什么是国家审计准则国家审计准则是指为了规范国家审计工作,保障审计质量和效果,确保审计工作科学、公正、有效进行而制定的一系列规范性要求和准则。
二、国家审计准则的意义国家审计准则在国家审计工作中具有重要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保障审计质量国家审计准则规定了审计工作的基本原则和方法,确保审计人员在执行审计工作时的一致性和专业性,从而保障审计质量。
2. 提高审计效果国家审计准则明确了审计工作的目标和要求,使审计人员能够根据准则进行工作,提高审计的效果和影响力。
3. 保持审计独立性国家审计准则明确了审计人员应当保持独立性的要求,防止审计受到外部干扰,保持审计结果的客观性和可信度。
4. 促进审计制度建设国家审计准则是国家审计制度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制定和落实可以促进审计制度的完善和发展,提高国家审计的水平和能力。
三、国家审计准则的主要内容国家审计准则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审计工作原则国家审计准则明确了审计活动的基本原则,包括独立性、客观性、公正性、保密性、专业性等要求,为审计工作提供了基本遵循。
2. 审计程序国家审计准则规定了审计活动的基本程序,包括审计计划的制定、审计材料的准备、审计方法的选择、审计调查的进行、审计结论的形成等环节,保障审计工作的科学性和规范性。
3. 审计报告国家审计准则规定了审计报告的基本内容和格式,明确了审计报告的编写要求和审计结果的表达方式,使审计报告具备可读性和可操作性。
4. 审计监督国家审计准则明确了审计监督的要求,包括内部审计监督和外部审计监督两个方面,确保审计工作受到监督和评估。
四、国家审计准则的执行情况国家审计准则的执行情况是衡量国家审计工作质量的重要标准。
目前,我国已经建立了一套完善的国家审计准则体系,并逐步推动各级审计机关按照准则执行审计工作。
同时,加强对国家审计准则的培训和宣传,提高审计人员的准则意识和规范意识。
然而,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比如一些地方和部门在执行国家审计准则时存在不足和偏差,审计结果的影响力和可操作性不够强,有待进一步提升和改进。
新审计报告准则近年来,审计行业一直在积极推动着审计报告的改革,而现在新审计报告准则已正式出台,也将引起新一轮的变革和挑战。
这个新的审计报告准则主要的变化在于,它旨在于让审计报告能够更加贴近实际情况,使得报告更加适用于不同形式的审计。
同时,该准则还针对审核过程中发现的重要审计事项和信息披露作出了更为具体和规范化的要求。
根据新审计报告准则的要求,审计报告中需要披露的信息标准被进一步扩大,审计人员需要更为具体和详细地描述其所检查的审计对象以及其审计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对于那些关键审计事项也会追加更多的方法和要求,让整个审计过程更加规范化。
除此之外,新的审计报告准则还会针对审核的结果进行新的描述。
例如,如果审计人员在审核的过程中发现有重大事项没有得到解决,那么在报告中需要进行详细说明。
审计人员还需要对其所做的审计工作进行综合评估和陈述,以清晰的方式概括该报告的范围,指出哪些方面已经通过审核,哪些方面还有待改进。
这些改革尤其重要,因为它们能够保证审计报告的合适性和有效性,进一步加强了担保方的信心。
审计人员也将受益于新审计报告准则的实施,因为这些准则将帮助他们更好地了解所检查的企业,并为其未来的发展提供相关建议。
当然,我们也需要意识到,新考核系统的实施和新审计报告准则的要求远远超出了从前对审计人员的要求,要求审计人员必须更加专业和敏锐。
在新审计报告制度下,审计人员需要有效地应用技术,将数据和信息快速准确地进行收集,分析并集成。
同时,审计行业也需要为它的工作人员提供必要的培训和教育,以帮助他们在日常工作中更好地完成其职责。
综上所述,新的审计报告准则在业内引起了广泛讨论,但无论如何,这个新制度都将是未来的趋向。
我们相信,通过新审计报告准则和合格的审计人员的支持,审计业能够进一步增强其有效性,并为业界和公众提供更准确和更具信任力的报告。
新审计准则中审计报告规范的变化解析新审计准则中审计报告规范的变化解析与原审计准则相比,新准则中关于审计报告的规范内容更加系统和完整,进一步提高了对注册会计师的要求在最新颁布的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中,直接对审计报告进行规范的准则有3个,即《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501号——审计报告》、《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502号——非标准审计报告》和《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601号——对特殊目的审计业务出具审计报告》。
另外,在其他相关审计准则中,还就涉及审计报告的一些特殊情况进行了规范。
笔者认为,与原准则相比,新准则中涉及审计报告的规定内容有了较大的调整,显得更加系统和完整,对注册会计师的要求也进一步提高了。
具体变化主要体现在:一、明确了审计报告的分类根据原准则的规定,审计报告包括四种类型,即无保留意见、保留意见、否定意见和无法表示意见的审计报告。
新准则对审计报告的要素进行了调整,并将审计报告划分为标准和非标准审计报告两类。
标准审计报告是指不附加说明段、强调事项段或任何修饰性用语的无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非标准审计报告包括带强调事项段无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和非无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
这样的划分在便于准则表述的同时,严格限定了标准审计报告的范畴,强调除了可能附加强调事项段以外,无保留意见审计报告不能附加说明段和任何修饰性用语,更加规范了审计意见的表述。
有一点需要说明,1501号审计准则在解释标准审计报告时提到附加说明段的无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即“当注册会计师出具的无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不附加说明段、强调事项段或任何修饰性用语时,该报告称为标准审计报告”,但1502号审计准则指出:“本准则所称非标准审计报告,是指标准审计报告以外的其他审计报告,包括带强调事项段的无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和非无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
”也就是说,1502号审计准则在解释非标准审计报告时并未将附加说明段的无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包括在内,也未对这一审计报告加以解释。
中国内部审计新准则及实务指南讲解《中国内部审计准则》及实务指南讲稿为了进一步加强内部审计的规范化和职业化建设,推动内部审计事业科学发展,2021年8月20日,中国内部审计协会以公告形式发布了新修订的《内部审计基本准则》、《内部审计人员职业道德规范》、《内部审计具体准则》20个,并于2021年1月1日起施行。
新准则的发布,标志着我国内部审计准则体系进一步完善和成熟,并逐步与国际惯例接轨。
中国内部审计协会对2021年以来颁布的内部审计基本准则、内部审计人员职业道德规范和29个具体准则进行了修订。
内部审计审计准则的修订和发布,是我国内部审计规范化建设的一件大事,是完善内部审计规范体系的重要举措,对提升内部审计在组织中的地位,规范内部审计机构和内部审计人员的行为,保证审计质量,防范审计风险,促进内部审计事业健康发展具有积极的意义。
现将修订的主要内容作如下讲解:一、关于准则修订的必要性中国内部审计协会于2021年陆续发布了内部审计准则,包括《内部审计基本准则》、《内部审计人员职业道德规范》以及29个内部审计具体准则和5个实务指南,形成了由内部审计基本准则、内部审计具体准则、内部审计实务指南以及内部审计人员职业道德规范构成的较为完善的内部审计准则体系。
内部审计准则的颁布和实施有力地促进了我国内部审计工作的规范化建设。
实践证明,这些准则是符合当时历史条件下内部审计工作发展要求的,也是被广大内部审计机构和人员接受和认可的,至今仍有很强的现实指导意义。
但是,近年来我1国内部审计环境发生了重大变化,内部审计工作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同时,国际内部审计准则修订也带来了新的理念,提供了新的借鉴内容。
因此,有必要修订和完善准则体系,以进一步规范审计行为,促进审计质量不断提升,进而推动内部审计工作科学发展。
二、关于准则修订的主要原则此次准则修订的主要原则为:一是保持现有的准则体系的连续性和稳定性。
保留被内部审计实践证明比较成熟的规定,在传承、发展的基础上,对内容作进一步调整、完善和优化;二是增强准则体系的逻辑性和系统性。
新审计准则体系各项准则编号与名称1. 引言审计准则是规范审计工作的重要指导性文件,其目的在于确保审计的独立性、公正性和有效性。
为了更好地管理和实施审计工作,国际审计准则委员会(IAASB)制定了一系列的审计准则,并为每个准则编号并命名,以便于审计师和相关方了解和应用。
本文将为您介绍新审计准则体系中各项准则的编号与名称。
2. 国际审计准则(ISAs)国际审计准则(ISAs)是国际审计准则委员会发布的最高级别的审计准则。
这一体系包括标准审计程序、要求和指导,旨在帮助审计师在进行审计工作时保持审计质量和效果的一致性。
以下是新审计准则体系中一些重要的国际审计准则的编号与名称:- ISA 200:总体审计策略和总体审计计划- ISA 230:审计文件- ISA 240:涉及管理的会计估计和相关披露的审计工作- ISA 250:审计规定与档案的审计- ISA 300:计划和追踪审计- ISA 315:风险识别和相关内控的审计- ISA 320:重大性层面的审计- ISA 330:审计程序的整体策略和详细程序的设计- ISA 400:与以客户为中心的价值取向的业务相关的风险和控制- ISA 450:与欺诈性披露相关的审核- ISA 500:审核证据- ISA 501:与相关方交易相关的审核- ISA 505:审核外部确认函- ISA 520:分析以进行审计- ISA 530:示范用途的审计告知函的审核- ISA 540:审计会计估计和相关披露- ISA 550:与存在重要不确定性相关的审计- ISA 560:与后续事件相关的监测- ISA 570:衔接性- ISA 580:相关方准则- ISA 600:特殊考虑-特定的审计- ISA 610:使用业务审计人员和专家的专业判断- ISA 620:使用工作的作用的审计报告- ISA 700:形式和内容的审计报告- ISA 705:修改的审计报告意见的后续事件- ISA 706:与重要事项相关的修改审计报告后续事件- ISA 710:比较报表和特殊目的报表3. 国际WEB日志审计准则(ISREs)国际WEB日志审计准则(ISREs)适用于专门从事互联网日志审计的审计师。
审计准则讲解审计报告审计准则是审计人员在实施审计工作时需要遵循的规范和原则。
它规定了审计目标、应遵循的原则以及审计报告的内容和格式。
审计准则确保了审计的独立性、公正性和专业性,为用户提供可靠的审计信息,对维护资本市场的稳定和透明度起到了重要作用。
审计报告是审计人员根据审计工作的结果,将审计意见和结论以书面形式提供给用户的文件。
它是审计人员对财务报表真实性、合规性和可靠性的评估的最终结果。
审计报告的内容包括报告标题、报告对象、审计范围、审计意见和其他附加信息。
审计报告的报告标题必须明确标明“审计报告”,以区别于其他报告。
报告对象应该明确指明审计的财务报表,并确保审计范围符合审计准则的要求。
审计范围是指审计人员对财务报表进行审计的时间段和审计程序。
审计人员需要在审计范围内执行必要的程序,以获取对财务报表真实性和合规性的合理保证。
审计意见是审计报告的核心内容之一,它是审计人员对财务报表真实性和合规性的总结和评价。
审计意见通常分为无保留意见、保留意见、否定意见和强制性意见四种类型。
无保留意见表示审计人员对财务报表的真实性和合规性没有重大疑虑。
保留意见表示审计人员对财务报表的真实性和合规性存在重大疑虑,但不足以否定财务报表的整体可靠性。
否定意见表示审计人员对财务报表的真实性和合规性存在重大疑虑,并且财务报表的整体可靠性不能得到确保。
强制性意见表示财务报表存在重大错误,需要立即进行修正。
除了审计意见外,审计报告还包含其他附加信息,如审计人员对审计程序的描述、审计人员对管理层的意见和建议等。
这些信息可以帮助用户更好地理解审计工作的全过程,提高对财务报表的理解和信任。
总而言之,审计准则是保证审计工作独立性、公正性和专业性的规范和原则。
审计报告则是审计人员向用户提供的对财务报表真实性和合规性的评价和意见。
审计准则和审计报告的遵循和准确执行,不仅有助于提升财务报表的可靠性和透明度,也有助于维护资本市场的稳定和健康发展。
解读新审计准则中的初步业务活动背景2019年7月1日起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注册会计师法》第五十五条规定,审计师应当执行新审计准则。
新审计准则明确了审计工作中初步业务活动的要求和方法,为审计行业带来了新的挑战和机遇。
初步业务活动在审计过程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是审计的第一步。
什么是初步业务活动?为什么它如此重要?如何落实新审计准则中的初步业务活动要求?本篇文档将围绕这些问题展开讨论。
初步业务活动的定义初步业务活动(Preliminary Engagement Activities)是指审计师在接受委托前和开展实质审计工作前,进行的一系列预评估和调查活动。
初步业务活动的目的是了解客户企业及其所处环境,确定审计范围和审计计划,为后续实施实质审计工作做好充分的准备。
根据新审计准则,初步业务活动包括以下内容:1.了解业务性质、行业背景及相关法规2.了解与财务报告编制有关的制度、程序和内部控制3.了解与客户公司相关的风险和其管理措施4.了解财务报告编制中使用的会计原则和会计估计基础5.评估客户公司的财务状况和财务报告质量6.确定审计范围和审计计划初步业务活动是实质审计工作的基础。
只有了解了客户企业及其所处环境,审计师才能在后续实施实质审计工作时,充分把握审计风险、以最佳方法获取并应用审计证据,从而提高审计工作的有效性和可靠性。
初步业务活动的意义初步业务活动在审计过程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具有以下三个方面的意义:1.减少风险通过初步业务活动,审计师深入了解客户企业及其所处环境,能够识别潜在的审计风险。
在实质审计工作中,审计师将有针对性地应用审计程序,从而最大限度地减少审计风险。
2.确定审计范围和计划通过初步业务活动,审计师确定审计范围和计划,有助于审计工作的有序进行。
在实施实质审计工作时,可以根据初步业务活动的结果,有针对性地开展实证程序,以确保审计工作的充分、全面。
3.提高审计报告的质量初步业务活动是审计师确定财务报告的可靠性的重要前提条件。
新审计报告准则关键审计事项示例关键信息项:1、审计事项的描述2、审计应对措施3、审计结论4、事项的重要性评估5、对财务报表的影响6、相关会计准则和法规的引用11 引言本协议旨在提供新审计报告准则中关键审计事项的示例,以帮助审计人员更好地理解和应用相关要求,确保审计报告的准确性和透明度。
111 审计事项的选择原则关键审计事项应是在审计过程中被认为对财务报表使用者理解财务报表最为重要的事项。
这些事项通常具有以下特点:1111 涉及重大管理层判断的领域。
1112 具有较高的重大错报风险。
1113 涉及复杂的交易或会计处理。
12 审计事项的描述对于选定的关键审计事项,应清晰、准确地描述其背景、性质和具体情况。
例如,如果是关于收入确认的关键审计事项,应说明相关业务模式、合同条款以及确认收入的具体方法和依据。
121 描述应包括足够的细节,以使财务报表使用者能够理解其重要性和潜在影响。
122 避免使用过于专业或晦涩的术语,尽量以通俗易懂的语言表达。
13 审计应对措施详细阐述为应对关键审计事项所采取的审计程序和方法。
这包括但不限于:131 执行的审计测试的类型和范围。
132 获取的审计证据的来源和性质。
133 与管理层和治理层的沟通情况。
14 审计结论明确说明针对关键审计事项得出的审计结论。
结论应基于所执行的审计程序和获取的审计证据。
141 如果审计结论是无保留的,应解释支持这一结论的证据和分析。
142 如果存在保留或其他限定情况,应详细说明原因和影响。
15 事项的重要性评估解释为何该审计事项被认为是关键的,包括对财务报表整体的影响程度和对使用者决策的潜在影响。
151 可以参考相关的财务指标、行业惯例和市场情况进行评估。
152 提供与同行业类似公司或以往年度的比较分析,以增强重要性评估的合理性。
16 对财务报表的影响分析关键审计事项对财务报表中相关项目的具体影响,包括金额、比例和趋势等方面。
161 说明可能存在的不确定性和潜在风险。
最新《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审计准则》解读(doc 32页)更多企业学院:《中小企业管理全能版》183套讲座+89700份资料《总经理、高层管理》49套讲座+16388份资料《中层管理学院》46套讲座+6020份资料《国学智慧、易经》46套讲座《人力资源学院》56套讲座+27123份资料《各阶段员工培训学院》77套讲座+ 324份资料《员工管理企业学院》67套讲座+ 8720份资料《工厂生产管理学院》52套讲座+ 13920份资料《财务管理学院》53套讲座+ 17945份资料《销售经理学院》56套讲座+ 14350份资料《销售人员培训学院》72套讲座+ 4879份资料最新《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审计准则》全文目录第一章总则第二章审计机关和审计人员第三章审计计划第四章审计实施第一节审计实施方案第二节审计证据第三节审计记录第四节重大违法行为检查第五章审计报告第一节审计报告的形式和内容第二节审计报告的编审第三节专题报告与综合报告第四节审计结果公布第五节审计整改检查第六章审计质量控制和责任第七章附则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和指导审计机关和审计人员执行审计业务的行为,保证审计质量,防范审计风险,发挥审计保障国家经济和社会健康运行的“免疫系统”功能,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实施条例》和其他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准则。
第二条本准则是审计机关和审计人员履行法定审计职责的行为规范,是执行审计业务的职业标准,是评价审计质量的基本尺度。
第三条本准则中使用“应当”、“不得”词汇的条款为约束性条款,是审计机关和审计人员执行审计业务必须遵守的职业要求。
本准则中使用“可以”词汇的条款为指导性条款,是对良好审计实务的推介。
第四条审计机关和审计人员执行审计业务,应当适用本准则。
其他组织或者人员接受审计机关的委托、聘用,承办或者参加审计业务,也应当适用本准则。
第五条审计机关和审计人员执行审计业务,应当区分被审计单位的责任和审计机关的责任。